漫画人物造型艺术论文范文

2023-10-07

漫画人物造型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皮影戏曾被人誉为“世界最古老电影”,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皖南皮影是安徽宣城的一支颇具南方韵味的影戏,其传承有序,艺术特色鲜明,目前还经常活跃在乡间、城里和不断到高校演出。本文通过对其起源的追溯与皮影造型的分析解构,探索其内在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从而加深对皖南民风民情中蕴含的艺术精神风貌与审美价值的理解。

关键词:皖南皮影;艺术特色;审美意义

项目基金: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研究项目:“非遗”视角下皖南皮影的传承状况调研;安徽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安徽省民间美术实践教学》

一、皖南皮影戏的发展概况

皖南皮影戏主要流行于安徽宣城一带的地方戏剧种。皖南皮影是中华皮影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极具地方特色。皖南皮影的起源主要是明末清初随着湖北移民而来的皮影艺术扎根于这片土地,并由此结合了皖南的民风民俗和地方戏曲、歌谣、民间小调等,不断衍生出新的有着皖南地域特点和反映当地人民精神面貌的皮影戏,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它逐渐成为皖南民间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宣城的戏曲文化传统深厚,曾一度是青阳腔和昆腔、徽调最为盛行的地区之一。而自湖北移民南迁后吸收当地民间小调经过皮影艺人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皖南皮影。皮影戏素有“世界最古老电影”和“最古老的动画”的美誉,其传入皖南后立刻深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由于皖南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每逢传统节日或农闲之余,皮影艺人们仅一根扁担就挑起皮影戏箱各乡各地的演出,既娱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也可以补贴家用,而所需道具身家也只需一条扁担就可齐全,故被当地人称为“一担挑的戏”或者“担担戏”。

二、皖南皮影戏的造型特征

皖南皮影造型平面,依靠艺人熟练的表演手法展现出多重特殊的舞台效果。皖南皮影戏的造型结构多是皮影艺人在对现实场景的总结、提炼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刻画表现,在对影人造型的重叠与再组合与搭配道具衬景的过程,都足以展现皖南地区的民间艺人的精美手艺和聪明才智。

(一)皖南皮影造型的结构特征

皖南皮影的丰富多样,造型结构多变、内容庞杂,包括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场景道具等造型,在接近四百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相对统一,又有着鲜明区域特点的影戏艺术面貌。

人物造型可以说是皮影造型体系中最为核心与重点的刻画对象,不论是头部、身段还是衬景不论是怎样的组合,皮影人物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皆力求兼顾舞台艺术的神采之所在。但尽管如此,皖南皮影中的人物造型却在头帽、头茬,上、下身,腿脚,手、胳膊这些细小局部上大胆取舍刻画,以简胜繁又不失江南柔美达到影人便于操纵与保存、幕布上造型清晰又易于识别。

皖南皮影前期造型设计较为写实,制作过程中通过预先留好的位置进行内部镂空,雕刻清晰、繁简得当使衬景以及头茬简明大方不失美观,整个人物形象简洁、质朴更独具徽州人文气质。通过对影人造型的设计以达到性别、身份、性格的识别效果这一点和其他地区皮影脉络如出一辙,例如以阴刻手法塑造大量粗线来凸显人物的性格暴躁;柔和曲线多美丽佳人;线条粗犷有力且造型夸张生动许是性格刚硬的勇猛大汉等等。

(二)皖南皮影造型的色彩特征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说:“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妆饰,不致损坏。”从起初素纸到羊皮、牛皮、驴皮雕刻皮影,又经过一代代皮影艺人们的工艺探索,到了皖南皮影艺人则开始选用当地上乘小水牛皮,经过较为复杂选料、加工与晾晒等前期的皮影制作准备工作,才使得皖南皮影在材质上有了因地制宜的特点。也正是当地这些上乘的小牛皮本身所具有透亮、均匀、无杂质的特点,为皮影刻制完成后的着色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质地基础,也使得皖南皮影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为质朴与自然,而这种极具神韵和地方特色的皮影,主要是透过幕布展现出色彩空透、艳而不俗的舞台效果。另外,皖南皮影也因富有收藏价值而深受藏家的喜爱。

皮影造型的用色模式必须是要适应民众欣赏特点的。就皖南皮影的色彩来看,它源自于这一地区人们的审美喜好,诸如:“红配绿,看不俗”等,皆是宣城地区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色彩表达方式,同时又展现出此地民风民俗对于朴素的色彩审美偏爱。在塑造皮影形态的过程中在整体色调统一的前提下皖南皮影喜用强烈的色彩对比进行描绘,如红、黄、绿、黑,其间点缀和衬托一些其他色彩,烘托使整个造型明艳生动、层次丰富,用色方面既要反映出人物性格特征,往往也会折射出不同时代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在具体的道具方面,诸如车舟马轿、亭台楼阁、城墙寺庙、花鸟虫鱼等衬景中,皖南皮影的着色上也大都是色彩沉稳典雅,会与剧目的情景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烘托出剧情的情节效果和演出的气氛。

和其他民间美术相近的是,皖南皮影的色彩表达同样源自于民间质朴的色彩审美意识与色彩信仰,而皮影的设色凸显了皖南人民对于祈福纳祥、趋吉避灾的心理祈愿,以及对于神秘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和敬畏之意。而且和戏剧脸谱一样,皮影戏中人物色彩的塑造,也有忠奸善恶之别,表现了民间对于道德的判断和对于影戏接受者的心理暗示,从这种意义上说,影戏承载了寓教于乐深入民间的说教功能和特点,成为了传播当地民间艺术的又一平臺。皖南人民将祈祷平安幸福的愿景和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巧妙地融入到皮影色彩形式中,展示当地皮影的工艺特色和审美倾向。

(三)皖南皮影戏的装饰特征

靳之林先生在言及皮影的功能时曾说:“民间节日、花会庙会、春祈秋报、酬神还愿、消福纳福、红白喜事、得子贺号等等,总要在村镇里搭台唱影。”(《中国民间美术》靳之林著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年8月,121页。)可以想见皮影昔日之繁盛之景。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民众娱乐方式的巨大改变,无法带来良好经济回报的皮影戏日渐式微,为了延续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为了皮影的传承、发展,我们不仅要考虑到皮影的演出,更要思索其作为工艺品和旅游品的新转向,这样一来增加皮影造型的装饰性显得尤为重要了。“制皮的时候要用特殊药水处理,把牛皮变空透,再根据祖传的设计样谱或者设计画稿,雕刻时往往要用十几把刻刀,根据生旦净末丑的人物造型和纹饰选择不同的刻法。”(《皖南皮影戏的非遗传承之路》中国新闻网 2016年4月8日 皖南皮影戏第九代传承人何泽华语)皖南皮影制作过程繁杂与精细,与北方皮影相对粗犷而言则更具艺术欣赏价值。

皖南皮影的造型特征经历了传承人的传承、探索和改进,也不断地接受时代的检验和“淘洗”,发展至今既延续了古朴又经典的影人形象同时也注入新的社会与人文魅力,其装饰性也在舞台上与舞台下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内涵。在幕布上,今天的皖南皮影显得更加精致一些,从酒杯、茶盏等小物件到桌椅门楣等场景的布置,通过不同剧目与场景的搭配表现出秩序化、动画化的视觉效果。而走出舞台,皮影作为“世界最古老的电影”体现出珍贵的民间智慧,前期多道工序的加工制作从侧面增加其装饰性、提高了社会收藏价值。

三、皖南皮影的审美特征

欧文·帕诺夫斯基曾对造型艺术作品解释为三个层次,其中包括“最初的或是自然的主题,其下又分为事实的和表现的两部分。……第二的或是传统的主题。……第三是内在的含义或内容”。皖南皮影艺人将民间最真实、原始的题材杂糅进影戏情节,除了丰富精彩的造型美之外更为人们喜爱的原因来源于一方水土百姓信仰的民间俗信与审美崇拜,这一看似眼花缭乱的民间戏剧实由外在造型与内在深厚的审美内涵相结合而成,充实皖南大地素雅平淡的生活。

(一)皖南皮影外在的形式美

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由不同的轮廓、块面组合而成,不同的头茬、身段、装饰等要素可以相互搭配出不同身份与性格的人物形象,桌椅道具等衬景又与人物造型一起构成完整的剧目场景以及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

皖南皮影在造型、用色等形式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点和区域特征,这不仅有造型形式的影响,在当地不同时期艺人的探索下更融入了他们对美的探索与追求。为了适应幕影表演的需要,皖南皮影戏还吸收了一些姊妹艺术的表现技巧,如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更为平面化、动画化的舞台效果。人物的脸谱与服饰造型幽默生动,肢体语言夸张形象,外在造型的雕工方面更是细腻流畅,配上皮影艺人熟练的唱腔与流畅的动作更是锦上添花。在着色方面,由于制作材料与手法工序的原因,在一代代艺人的发展下皖南皮影由原先的深沉浑厚发展为现在的玲珑剔透、艳而不俗。在本地人们审美偏好的驱动下皖南皮影的外在造型,更多地借鉴了现实生活中典型的节庆场景造型方式,为这种艺术增添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要素,使其展现更为人们接受的艺术造型效果。

(二)皖南皮影内在的生活美

影戏产生于宫廷,但后来又广泛传承和服务于底层的民众群体,故而更能真实展示出民间的人文风情、自然风俗与审美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审美的衍生物。长期以来,影戏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排解了农闲时枯燥的日常生活,兼具视觉美与娱乐性特征。

在逢年过节或者五谷成熟的农闲时分,兼备娱乐性与传统教化的皖南皮影就会时常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一寓教于乐的民间艺术载体通过造型风格、唱腔旋律、剧目情节等多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展现出皖南地域的人文特色与自然特征。皮影剧目题材广泛有点类似今天的电视剧,涉及爱情戏、伦理戏、神仙戏、生活戏等,在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当时通过目不暇接的精彩表演片段、此起彼伏的唱腔配乐、环环紧扣的剧情发展使人们放松心情的同时通过观赏皮影戏从而潜移默化的了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在客观上的确也达到启蒙与教化民众的效果。

皖南地区民间皮影戏在文化功能方面也有娱神和娱人的双重特点。在传统农耕社会中,诸如祈祷庄稼丰收、酬神还愿或者是祈求“神”的护佑之恩的时候,人们经常会延请皮影戏艺人表演一台皮影充当了拜天祭地与“神”交流的媒介。通过现存的《福禄寿三星》、《降魔大帝关羽》等具有生活色彩的戏本,可以看影戏依然有着关注民情的一面,祝如:祈寿、保平安、祈祷丰年年、逐瘟避灾等方面的生活意愿。显然,这种农耕文化下下的民俗艺术形式,在发挥其原有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同时,也承载着国人多重的祈愿和心理寄托。

四、结语

作为中国皮影的重要支脉之一,皖南皮影在保存传统皮影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潜含着当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就制作工艺而言,从皖南皮影复杂多重的制作工序與“以简胜繁”的造型结构中凸显出影戏艺人的才智和艺术追求,以及皮影形式背后对“神”的敬畏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一种活态的艺术样式,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皖南皮影的色彩搭配与装饰效果折射出民间艺术与时俱进的审美趋势,那么,如何将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有助于今人更加全面地认知皮影极其所折射的生活理想与审美观念,探索其发展道路以力求将其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以适应新的文化环境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吴自牧.梦梁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3][美]帕诺夫斯基.造型艺术的意义[M].台湾: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漫画人物造型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1、漫画与写意人物画的定义

世间的绘画种类繁多, 漫画就是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画种。绘画中的随笔就是漫画, 它可以自由创作出风格迥异的画风。漫画在画体中可以说是随意取材, 尽情发挥, 它是画幅短小的小品画或者随笔。写意人物画是时代变迁的潮流, 从头到尾都体现在一个“意”字上, 用其独特的方式来诠释着画面。写意人物画也是中国画中的精髓, 追求意象、一线造型、形神兼备、随时都在诠释着中国画精妙绝伦的意境。

2、漫画与写意人物画的起源

“漫画”一词最早在中国只是一种水鸟的名字, 传入日本之后成为了绘画种类当中的一种。最早在日本1771年的文献《漫画随笔》中有记载。写意人物画在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 宋元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之后开始衰败, 近现代综合了中西合并, 又得到了发展。

3、漫画与写意人物画的分类

漫画按照题材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幽默讽刺的传统漫画、探索性的先锋漫画、叙事的多幅或连环卡通漫画。水墨写意人物画可分为:以徐悲鸿、蒋兆和体系为代表的写实水墨人物, 又以周思聪、卢沉为代表新水墨人物画, 另一类以李孝萱为代表的都市水墨人物。

二、丰子恺漫画风格的形成

1、丰子恺的生平简介

丰子恺生于1898年11月, 是我国漫画界的先驱漫画家。1914年, 丰子恺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早春, 丰子恺到春晖中学担任美术和音乐教师, 同年到日本留学。1949年的三月, 在香港举办了画展。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与世长辞。1976年丰子恺在“文革”时期所遭受的不公平冤屈得到了平反, 1978年丰子恺的骨灰被安放在上海市烈士陵园。

2、丰子恺与竹久梦二

对于丰子恺漫画能够成为独树一帜的一种风格来说, 影响其最大的人就是日本著名画家竹久梦二。他是日本打开纯艺术和设计工艺相结合, 东洋画坛的先驱者。在丰子恺留学日本的一次偶然机会下, 他发现了《梦二画集春之卷》, 当看见这本画集的第一眼丰子恺就觉得相见恨晚, 仿佛是一位熟悉的故人。他开启了丰子恺日后《子恺漫画》的思绪, 也许真的是机缘巧合, 丰子恺与竹久梦二两位出生在不同国度, 不同时代, 从未谋面的画家身上确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

在竹久梦二的作品当中, 大多数描绘的是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市井百态、是脱离于传统浮世绘的更高境界的意趣体现。他用极其简单明了的线条, 墨色来描绘出一幅幅清新脱俗又富有抒情意味的作品。他存在于世俗当中, 但是又从世俗中脱离出来, 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正确追求。丰子恺正是受到了竹久梦二的启发, 才在自己的绘画当中得到了开放性、求真性, 描绘现实生活, 市井百态, 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诗情画意感, 使画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丰子恺还从竹久梦二的画中得到了另外一个启发, 就是把中西绘画相结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走自己独特的风格。《子恺漫画》就是在吸收了竹久梦二的绘画形式当中诞生出来的, 丰子恺以作为一个文人的眼光, 用中西绘画结合中漫画的形式来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

三、丰子恺漫画中人物的写意意趣的体现

1、“意趣”的含义

“意趣”就是意境、意义与趣味、情趣的意思。“意趣”随着时代的变迁, 现在已被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在丰子恺漫画中主要体现在漫画中写意人物的生动、诙谐、有趣, 整体画面是和谐的、空灵的、简美的、清新的、诗情画意的、富有创造力的。

2、丰子恺漫画中人物的艺术特点

1) 丰子恺漫画中人物的魅力

丰子恺的漫画欢快明朗, 短小精干, 总是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中的人物大多数都是体现出俏皮、童趣的一面, 人物的神态把握非常到位, 能够准确的体现整幅画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他习惯于用简单的线条来表达出画面生动的韵味。画面的整体构图饱满, 赋色简洁, 手法写意, 用笔方面骨力骨气运用得当。在这么多年时代的变迁下, 丰子恺的漫画也没用因为时光的推移而黯然失色, 反而越发的光彩照人, 彰显出了他漫画的跨时代性的标志。

2) “古诗新画”的艺术特色

丰子恺漫画作品中的“古诗新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诗新画”以图画为背景, 诗词为点缀, 使作品突显出诗情画意而又让人耐人寻味富有生动的哲理感。丰子恺在青年时期就对古诗词有所研究, 在他漫画中所题到的古诗词并不是单单的表现出了古诗词的意义, 而是以古诗词表达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 将作品与自己融为一体, 用现代生活的形式来表现出古诗词的意境美。

四、丰子恺的漫画对后世的影响

1、历史意义及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这句话用来形容丰子恺的漫画再贴切不过了, 丰子恺的漫画形式与题材都非常的多, 他习惯于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最简单的绘画漫画来表达出来, 他的作品都是用极其简单而又恰到好处的方式来体现现实生活的各种状态, 他所在意的生活细节, 往往是人们所忽略掉的, 他将自己对生活的热忱, 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他所传达的思想也往往超越了画面的直观效果, 而是更加深层次的思想境界的灵动表现, 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态度, 还有社会的现状, 时代的标签。让人心里泛起一丝丝的涟漪, 在现实生活中又体味到一种朦胧的记忆, 让读者与作者情不自禁的产生共鸣。

2、对后世的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他的大量作品遭到了痛心疾首的毁坏, 结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之后, 丰子恺的漫画又开始了蓬勃发展, 在艺术界得到了重视发展与普遍的认可。如今在中国的全国性漫画大赛中就有以“子恺杯”命名的漫画比赛, 就他作品的出版数量与种类也大大的超越了生前, 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赏识, 读者对丰子恺也是相当的敬重。

摘要:丰子恺在绘画方面就属在漫画上的造诣最高, 漫画中又以儿童漫画和“古诗新画”为代表,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用西画为底, 中国画的形式为中心, 用欢快明朗的线条表现出了漫画中人物的生动与传神, 以写意的方式来传达对生活的真挚情感, 这就是他漫画中言简意深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丰子恺,漫画,写意人物,意趣

参考文献

[1] 丰一吟.现代美术家画论作品生平[J].学林出版社, 1987.

[2] 丰子恺.护生画集[J].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 丰陈宝, 丰一吟.丰子恺文集艺术卷[M].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5.

[4] 毕克官, 黄远林.中国漫画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上一篇:山区公路桥梁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