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论文范文

2023-09-16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43

风险投资是一类新的投资,其主要是为一些上市公司提供资本上的援助,也就是股权资本。与传统的一些投资有很大的不同,风险投资投资的不仅仅是资金,同时还有管理方面的支持。风险投资需要为自身的投资承担巨大的风险,一旦等到所投资的企业发展成熟以后,就能够将资本抽取,最终收获巨大的利润。这种伴随着巨大风险同时能够收获巨大利润的投资行为称之为风险投资。

1风险控制的原则

由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在掌握的信息上处于高度的不对等地位,再加上环境的差异,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风险更大。风险投资的风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更加难以控制。因此,在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控制。

11合同约束为主,律法为辅

这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增强,风险投资在世界各国开始蔓延开来,但是由于各国发展的时间各不相同,其风险投资领域并不相同。每一项投资需要相应的支撑体系,重要的一环就是法律政策。一些风险企业和投资公司不成熟,不能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合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弥补一般法律政策的不足,保证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进行风险的控制。

12制度优于量化

风险投资面对的是新的创新技术,前面并没有可借鉴参考的东西,且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比传统的企业要高出很多,因此对于风险投资企业来说“前途未卜”。同时,风险投资的企业一般都是新兴企业,许多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包括财务、经营数据等,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时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撑,所以数量上控制风险可能非常的小。相对应地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制度控制则具有很大的优势,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对员工起着激励和约束的作用,通过制度这种模式,能够使员工自动产生积极性和专业特长,这种方式更为有效。

13分散风险为主,规避为辅

风险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风险,人们普遍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风险,其中规避和转嫁是比较常用的两种方法。风险投资是一种新的投资模式,承担比较高的风险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利益,风险的规避和转嫁这与风险投资的初衷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意义并不是很大。风险投资公司一般是通过购买金融衍生物来进行,但是在风险投资中几乎没有金融工具,因而很难实现风险的转嫁。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分散投资,这种模式使用价值更大,投资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利益,但好处是比原先的模式大大地降低了系统风险。

14结合投资前选项控制与投资后管理控制

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的控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投资前的控制和投资后的管理的控制,这与风险投资的特点以及投资成本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风险投资公司除了在投资前对风险企业的技术、市场、管理、创业团队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考察以外,也会发挥自身在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对风险企业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和代理风险,既有利于风险企业管理绩效的提高,也符合风险投资公司自身的利益。

2风险控制的措施

21组建团队控制风险

风险投资的核心项目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的最大特点是项目的不确定性,由于创新使其项目的增速常常是惊人的,因此需要对企业的组织进行强化管理,如果不能做到组织管理的强化,就会造成项目规模的膨胀和组织结构的不均衡。

风险投资是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的一项新型的事物,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否成功的实现风险投资,组织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传统的投资项目对于组织内部的人员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是管理经验,并且应该有非常高的风险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必须具备应用这些知识和机能的能力。对于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协调运用只有高性能的项目团队能够完成。这些都表明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

风险控制团队与过去的团队有所不同,对传统的组织模式实施了改进。组织过程不是职能部门,而是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中,项目经理的作用举足轻重,成为了过程的重要构成和主导。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团队的建设十分关键,应该从获得过程的核心部分进行,这样才能使参与的人员为企业创造出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工作的要求必须得与项目从事人员相协调,倘若不协调则会导致团队不能充分发挥活跃的性能,最终使得项目不能够按期执行,造成经济或者其他方面的损失。因此如充分发挥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才干,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实现项目成员忠诚度的提升,最终使团队的工作效能大大提升。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推动力和阻碍对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作用,推动力能够增强团队的性能,发挥其助力作用;阻碍则相反。团队的作用对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2对项目进行评价

对于一个项目的投资,最初的选择,也就是决策是非常关键的。我国的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的有很多,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不难发现是选择上的错误,也就是投资项目所采用的决策出现了错误。风险投资都是一些成本比较高、科技创新含量高和产品更新的速度快这些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选择将决定项目的成败,也就是控制风险的关键。

不论是传统企业还是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之前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对风险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往往只是根据风险投资家的市场经验和直觉,这种情况下决策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存在片面性,往往会使风险增加。风险投资具有不确定性,承担的风险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因此对于风险的预测需要一种非常真实的环境,如何构建比较真实的风险环境,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是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价值的评估很多时候需要不仅仅是单一方面的评估,更为重要的全面的评估。但是,全面的评估是非常复杂的,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包括对企业以及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形势,还有公司的管理等方面要非常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价值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选择比较好的价值评估的方法。正确的评估方法对财务系统的了解程度,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充分分析财务和统计相关的数据,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测,最终实现比较准确的风险预测。

风险投资是一项新的投资模式,前人的经验数据非常的少,这给项目风险评估者带来了困难。所以只有采用类似的数据进行类比分析,通过这种方式选取合适的财务数据。数据的分析的最终目的依然是要考量收益利润。在此过程中需要分析现金的流动过程,以此推断预测利润的多少。

23借助信息技术控制风险

风险投资的很多情况是结合市场的需求量来确定其投资的项目成本的,但是市场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对于市场的投资往往存在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为了减少这一风险的产生,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并不断调整相关的项目参数,且对资源进行再次分配。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是一项新的非常有效减少这一风险的措施。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将整个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及决策等相关信息。通过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化,进而在市场的资源分配上更为高效的运用。通过全面信息收集避免了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风险,这种措施大大减少了风险投资的风险。

3结论

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进行讨论,然后从三个方面讨论分析了风险的控制,组建团队控制风险,对项目进行评价,借助信息技术控制风险,通过对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够对以后的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软科学,2002(6)

[2]王景涛新编风险投资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韦斯特菲尔德,布拉德福德·D·乔丹公司理财基础[M].5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环保企业不仅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贷款难、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环保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长期以来由于政府、金融和信用等外部环境对环保企业支持不足以及环保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环保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如何解决环保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保护环境资源的首要问题。本文系统的对当前我国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理论以及实践两方面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拓宽我国环保企业融资渠道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环保企业 融资 对策建议

一、引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性使得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环境保护需要来自社会各界诸多方面的支持,更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运作。近年来为了保护环境,我国不断加大环保投资,各类环保企业逐渐诞生,并在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居重要地位。据统计2011年,我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甚至有人预测到2020年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综合来看,我国环保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专业化水平低,对比世界各环保产业强国,我国环保产业在技术和人才上都处于劣势,大力扶持各类环保企业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环保产业从起步、发展到环保市场的建立和培育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投入高额的资金以及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地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从财政拨款和商业贷款方面都给予环保企业以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受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足够的资金往往导致环保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基于此,本文以环保企业融资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环保企业融资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为环保产业跨越式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我国环保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全球环保发展现状来看,环保产业是未来经济新增长极之一。环保企业充当了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同时,当前,环保企业面临着诸多经营困境,特别是融资难问题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总体而言,当前国内环保工作主要由政府统筹和主导、以社会投资和外资资金为主。许多大型环保项目投资都由政府财政负担,政府对其后期运行给予补贴支持。这种环保模式导致环保行业融资来源过于单一,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也导致环保企业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缺乏市场机制激励,投入-产出较低。同其他行业相比,国家对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环保行业门槛要求较低。行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导致环保产业严重缺乏资金支持。此外,在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下,商业银行思想观念守旧,对中小环保企业缺乏充分的了解,为了规避信贷风险纷纷倾向于采取信贷行为。最近几年来,环保企业发展迅速,为推进国家环保战略和政策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但是不少环保企业依然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环保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狭窄,资金周转十分困难,严重制约了环保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

三、我国环保企业融资概述

从广义上看,融资是指货币资金的有目的性运动,狭义的融资则是指获取货币资金,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之分[1]。本文是指狭义上的融资方式,也就是环保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企业从各种渠道获取资金,也就是资金资源配置的过程。一直以来,国内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资金。自1987年以后,国内资本市场开始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企业直接融资资金总额保持逐年上升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公司制的环保企业才正式出现,其通过直接融资获得的资金占比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企业直接融资占比。

四、我国环保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我国环保企业缺少担保的资金

“根据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可以要求企业提供实物资产作为贷款质押物,同时,《担保法》对抵押物的使用规范也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对抵押资产类型给出了严格的限制,只接受土地使用权、房产等固定资产作为贷款质押物。我国环保企业大多为中小型规模,企业资产总额不大,企业实力不雄厚,很少有企业能够提供土地或者房产质押物。无形资产价值难以准确衡量,机械设备的流通变现能力较弱,商业银行都不愿意接受抵押。如此一来,国内中小型企业能够申请到商业银行抵押贷款的机会少之又少,要想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难度十分大。环保企业由于自有资产较少,抵押价值偏低,很难满足银行苛刻的信贷规定,即使有抵押资产,往往也会因为抵押办理时限过长,手续繁冗、信贷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贷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对担保企业的资质审查也十分严格,环保企业容易因为各种问题或原因被拒绝发放信贷资金。

(二)可运用的融资渠道和手段少

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环保企业具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来源,例如商业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增发股市、募集基金等方式,还可以争取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良好的融资环境提高了国外环保企业融资效率,可以有效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加快行业的整合和发展。而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尚未成熟和完善,上市环保企业数量少之又少,民营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没有给广大中小型环保企业创造融资机会。同时民间融资渠道又多体现为投机性投资,投资周期较短,单个项目竣工后即撤资,给环保企业资金配置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另外,国内在环保行业方面制度建设十分落后,不能为环保企业提供充足的制度支持,严重制约了其的发展。

(三)银行的借贷问题

当前,国内金融行业主要为国有银行为主、中小型股份银行为辅的格局。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不彻底,与现代金融企业治理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降低了其对市场机制的敏感性,在对中小型环保企业的融资需求面前缺乏快速的市场反应。

同时,随着金融行业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了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大多数银行提高了信贷审核门槛和要求,开始从多方面来考察信贷企业经营实力和还贷能力,并要求企业提供资产抵押担保。当前,大多商业银行对中小型环保企业都采取了“惜贷”策略,不愿意冒着高信贷风险对其发放信贷资金。这直接增大了环保企业的融资难度。因此,要尽快扭转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的“信贷”不利局面,不断创新信贷管理制度,为中小环保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

(四)尚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融资体系

国内环保融资体制建设相对落后发达国家,这是制约环保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发挥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而环保产品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停留在粗放型层面、市场体制不健全、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这些都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我国很难运用市场机制来优化配置环保行业资源,使得行业发展低效落后。当前,我国要尽快建立环保行业市场融资体制,当前国内融资体制带有深深的计划经济烙印,受到“环境保护靠政府”传统思维的严重影响,国内现行环保融资体制没有充分发挥融资支持作用,没有充分体现“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和“污染者为环境污染埋单原则”;没有明确政府与企业的环保责任,也没有明确划分二者在环保工作中的责任地位;一般倾向于将环保责任全部归到政府头上,导致环保企业融资主体的地位被市场和金融行业严重忽视。

五、我国环保企业融资对策探讨

(一)探索适应环保企业的多形式贷款抵押方式

国家要通过政策引导商业银行针对环保企业融资制定灵活有效的融资制度,鼓励其创新融资业务:要完善环保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贷款业务范围和抵押物种类,允许划拨土地及地上的建筑物、地面基础设施和管道、生产设备抵押融资,并调整现有的资产抵押率。

另外,要针对环保企业行业特许经营权提供抵押贷款业务。在国内一些省份,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特许经营权抵押经验,例如江西省就明确规定县(市)污水处理厂可以将特许经营权抵押给省国有资产主管部门,以此申请商业银行贷款,并集中建设和出让,统一偿还贷款,通过这种制度设计,有效激发了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的信贷积极性;福建省也针对环保企业的特许经营权抵押贷款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污水、垃圾处理企业可以用特许经营权向商业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这些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

(二)拓宽环保企业融资渠道

当前,国内环保企业大多为中小型规模,技术水平相对偏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无法达到商业银行信贷审查要求。因此,要拓宽环保企业的基金、证券融资渠道,促使环保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资本融资制度和创业风险规避制度,建立合伙出资等融资模式,鼓励行业重组和并购,上市融资等方式。

(三)支持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贷款

国家要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创新信贷模式,探索新的贷款抵押模式。要在保证环保企业透明财务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贷款抵押资产范围,允许更多的企业固定资产例如建筑物、地下设备和生产机械作为融资抵押物,并适当提高资产抵押率。环保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公共产品性质,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来鼓励商业银行对环保企业发放信贷,例如政府担保、财政利息补贴等。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行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支持、风险共担等多种方式来扶持信用担保公司的发展和壮大,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鼓励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对具备中小企业信贷抵押担保资质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利税优惠。”政府在鼓励环保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引导各级担保企业和组织优先支持环保企业,为其提供更全面的信贷担保服务。例如,凡是对环保节能类企业提供担保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可以享受到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优惠。要简化担保手续和流程,不断压缩业务办理时间。为环保企业在信贷担保、信贷审批、信用额度等方面提供政策优惠,并明确担保中介对环保企业的担保收费标准。

(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企业融资体系

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我国环保企业金融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1.加快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企业的创新。金融行业制度创新,例如民营商业银行的发展;金融交易制度创新,例如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制度、融资风险控制、融资业务创新等。

2.建立金字塔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要对资本市场进行深入细分,将其分为多个结构层次。投资者、股东、融资者、中介组织处于各自的市场层次中,相互独立;不同资本市场风险大小不一,不同行业企业上市所遇到的门槛和要求也不一样;从整体上来看,市场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如果企业发展迅速,可以带动本行业的升级。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就要在金字塔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给环保企业留下合适的位置和空间,例如针对中小企业上市,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板融资模式和上市审批流程,为其创造良好的上市条件。

3.创新信用管理体系。这里的信用管理体系包括以政府为导向的企业信用评分体系、环保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

4.融资辅助体系。主要包括提供融资咨询服务的市场主体、融资风险分析机构、财务会计审计主体以及金融互助体系等。

5.融资法律体系。当前,国内尚没有建立完善的环保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环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经营风险,直接影响其正常生产活动。此外,环保企业项目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率较低、项目风险性较大,这就增大了投资者对环保企业的融资顾虑。因此,要从法律建设方面着手,为抑制环保产业投资风险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六、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环保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使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严重。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不少中小环保企业多年的问题,不但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阻力,也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包括政府、银行等在内的多方面也做出过各种努力,以期解决该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还是要从环保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出发,深入研究其融资的特征,从制度建设上满足环保企业融资的需求。环保企业不以赢利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环保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环保企业的融资不同于其他项目的融资。环保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和其他复杂的因素。因此环保企业融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银行和社会机构的集体努力,共同探索环保企业融资方式新途径,支持环保企业大跨步的发展。

注释

①Jose Lopez-Gracia, Cristina Aybar-Arias,“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Financial Behavior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vol.14 2000, pp.55-63。

参考文献

[1]余仁田,李玲.我国中小企业的特征及其发展策略.2009,(09).

[2]张育军主编.小企业监管与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4]Kadri Cemil Akyuzjlker Akyuz,Hasan Serin?Hicabi Cindik,The financing preferences and capital structure of micro,small and medium sized firm owners in forest products industry in Turkey [J]. Forest Poliey and Economics 2006 (3):301:311.

[5]大卫·N·海曼.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第8版.张进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陈柳钦,曾庆久.拓宽我国环保融资渠道[J].中国信息报,2004(4).

[7]全国工商联.关于建立环保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的提案(R).北京:全国工商联,2009.

[8]王文军.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9]陈军平.环保企业发展瓶颈因素分析[J].中国环保产业,2006(02).

[10]邱邝都,夏维.波兰环保银行近况与前景[J].全球科技经济,2002(06).

[11]喻大学.浅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09(06).

[12]Myers5S.C and Majluf N.S,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 do not hav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187-221.

[13]Modigliani Rand Miller M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an Finance and the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une 1958.

作者简介:杜娟,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方向在校研究生。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有序推进,新形势下地铁工程建设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铁工程建设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首先探究了地铁工程建设的要点以及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在地铁工程建设方面具体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如何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工程;风险防控;管理;意义;现状;措施

伴随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期对城市建设而言面临新的市场挑战。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地铁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目前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风险或问题,如何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成为目前相关部门探究的重点。由于地铁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容易受到技术、人员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要素影响,从而导致地铁工程建设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工作探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地铁工程建设要点与加强风险控制管理的意义分析

地铁工程建设是城市基础建设重要的基础项目,地铁工程建设具有显著的特性,表现在:一是地铁工程建设的类型比较复杂,通常既涉及到地下的工程,又涉及到地面的工程,此外还包含桥梁工程、轨道工程等等,所以建設风险比较高。二是地铁工程建设尤其是在地下工程建设中容易受到复杂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而会增加施工难度。地铁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只有全面加强风险防控,因地制宜进行施工管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在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主要是在城区内进行施工,周边有很多的密集居民区和建筑物等,地下还涉及到很多的通信管线、给排水管线以及燃气管线、电力管线等等,错综复杂,所以很多因素不可控制和难以预测,为此也增加了施工难度。另外城市地铁工程施工对技术性要求较高,施工工艺也比较复杂,需要结合不同的施工环境等选择适宜的施工方式,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会应用到多种施工方法,比如明挖与暗挖法、盾构法以及冻结法、沉管法等等,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技术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风险也非常大。这些都是地铁工程建设方面的显著特点。

地铁工程建设除了要注意地铁工程建设本身的特点以外,还需要把握基本的建设要点。一方面需要地铁施工人员结合复杂的施工环境针对性确定具体的地下线路以及挖掘、建设等工作,要建立明确的施工工艺流程等,确保按计划施工。另一方面需要对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周边的情况进行勘查和摸底,这样可以及时掌握周边的环境等情况,为后续施工等提供基础保障,也有助于争取公众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由于城市中的填土层比较厚,所以稳定性比较差,在进行暗挖作业时容易引起地铁工程塌方需要引起重视。在地铁工程挖掘的过程中还需要警惕当挖到一定的深度时地下水渗出情形如何进行降水井的布置或者带水作业的防护。此外如果明挖的车站与周边的建筑物距离比较近,还需要施工作业人员科学进行施工作业程序的布置,并做好有序衔接,所以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

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及时针对地铁工程施工方面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加以控制,最大限度保证施工进程的有序推进,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风险防控也有助于加强资源要素的科学配置与利用,进而更好地整合施工中的各类资源,全面提升施工效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安全性和高效性。此外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也有助于更好地树立施工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民生工程建设成效。

2、目前地铁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风险或问题分析

目前在地铁工程建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或者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风险管控工作整体规划性工作

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需要全面加强风险管控,因为地铁工程建设本身是一项周期性长、技术要求高,且施工环境复杂的技术性工程,统筹管理的要素比较多,所以应当全面加强风险管控规划建设,才能确保工程进程有序推进。目前建设单位在项目建立之初往往缺乏系统的规划,没有认识到风险管控带来的巨大影响,容易忽视。往往是针对施工具体环节进行一些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没有从系统和整体上对风险控制与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规划,从而导致后续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大问题或者小问题,进而影响施工效能。

2.2地铁工程项目前期阶段缺乏科学的指导

一方面在地铁工程项目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工作容易忽视,建设方主要是围绕建设要求以及目标等进行分析,往往存在一边规划、一边建设、一边修改的局面,这样容易导致风险评估不到位,进而对后续施工以及整体施工进程、质量等都有可能带来一些影响。另一方面在可行性研究方面不够重视,在前期勘察等方面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等方面做得工作不到位,对相关的安全风险等预估不全面,专业性不够,从而导致风险增加甚至难以规避。在进行地质勘查等过程中没有充分做到和专业机构的沟通,对一些特殊性试验指标等往往比较忽视,在具体的科学计算分析等方面也没有严格遵循精细化、精准化等原则,从而导致地质勘查工作不可靠、不全面。

2.3地下工程设计方面的理论还不够成熟

开展地铁工程建设需要考虑岩土体本身性质的复杂性,但是目前关于地下工程设计方面的相关理论还不是成体系化和成熟化,比如岩土体分布和性质本身存在的显著变异性、离散性容易受到现有技术或方法的制约,从而不利于对相关的岩土体物理、力学等指标进行准确核算。在进行相关设计过程中所构建的模型和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出入等情形也比较普遍,现有的相关设计理论和方法未能存在放之四海而皆通用的指导性效果。

2.4施工风险管控力度需要加强

地铁工程建设风险管理需要高度重视施工阶段全方位的管理。但是目前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现场预警机制与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以及信息发布和共享、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安全信息化进程有待加快推进。

3、加强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具体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铁工程风险管控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索:

3.1提高风险管控重要性认识,并完善相关的立法机制

国家应当从政策上对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出台更加详细的政策文件来指导相关行业加强相关技术的学习和政策的研究,不断学习国外在地铁工程建设立法方面的经验,引导各级组织围绕地铁工程施工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地铁施工企业自身应当将风险控制与管理工作纳入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统筹安排,强化全员意识培训,并将风险管控作为系统化的工作来进行全过程探究,从而更好地集思广益,在地铁工程施工前构建完善的防护机制。

3.2加强施工全過程风险防控

一方面在地铁工程规划阶段要做好周边现场的勘察以及施工整体要求的分析,对规划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借助专家力量等进行分析,从各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周密的规划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加强工程现场风险调查以及可行性方案的科学编制,对特殊的结构设计以及风险方法以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等全面提出,并制定周密的处置方案。在总体设计方面也要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加强和相关方的全面沟通,从而共同研究具体的施工组织管理方案。最后要注意的是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重点防控。要针对施工中的各种难点、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技术要点等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全过程对现场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组织、部署。围绕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等充分发挥全员的力量进行制定,并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探究不同的风险动态管理模式。在风险技术管理系统构建方面要加强专业软件的配置,从而对施工全过程各个阶段的要素配置和利用等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置,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此外地铁施工企业还应当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在信息整合、监测管理、预警管理以及识别与管控等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等进行全面的自动化分析,将风险降到最低。

3.3加强技术升级,强化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围绕地铁建设应用的各类技术等针对性进行风险的管控,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浅埋暗挖法修建车站及区间隧道、盾构法修建区间隧道、明挖法修建车站及区间、地铁施工与地下管线等不同的环节进行技术风险的全面分析与应对机制探索,从而切实保证地铁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总之,地铁工程建设风险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动态的技术性工程,只有结合施工实际和整体要求等进行全面防控与精细化管理,才能提高综合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王瑜.基于网格化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1)

[2]刘冠.地铁工程施工的安全环保管理问题与对策建议[J],绿色科技,2019(08)

[3]侯俊林.地铁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9(09)

[4]罗莹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铁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北方交通,2019(06)

[5]田茂.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建设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9(06)

[6]尤智轩.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风险管理解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11)

[7]李娜.地铁建设工程风险隐患安全性评判技术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9(05)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一、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是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讲,有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与手段、审计范围与重点等原因;从外因讲,有被审单位的财会工作不规范、对内审的认识态度不端正、内审标准不统一等原因。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模式和方法落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机构的地位低下、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具体讲,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审计力量缺失。二是审计流程不规范。三是审计重点不突出。四是与相关部门配合协调不够。五是审计手段不完善。六是审计范围缺乏统一标准。

二、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化解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从总体上讲,要提高单位领导人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包括:内审人员素质控制;审计业务流程控制;审计报告控制;审计分歧意见解决过程控制等)。具体讲,甚少应采取以下六项对策。

(一)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建立一套严密的经济责任审计流程,是化解审计风险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该流程包括: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工作计划、下达审计通知书、开展现场审计、撰写审计工作底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发布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审计等。尤其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审计机构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后,应当根据具体要求编制审计工作计划,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情况,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重要的合同协议以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的结论、建议以及后续审计的执行情况 。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和审计要求,使审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关注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关系到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全面,不仅要编制问题类审计工作底稿,而且要编制记录审计人员工作全过程的工作底稿。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现场审计组长应当对所有工作底稿进行详细复核,以确定必要的审计测试是否履行、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项目是否已经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受到限制的审计程序是否已经实施替代的审计程序、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审计问题或者重大事项,并判断对其审计结论的影响程度。复核中发现有重大疑问应当及时反馈给审计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取证和修改。三是作好后续跟踪审计和审计成果的转化。跟踪审计是实施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后续跟踪审计主要是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前一次的审计问题、审计建议或者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执行审计建议或者审计决定的效率和效果,并针对整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进一步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检验审计建议的有效性,体现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审计宗旨。

(二)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环节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涉及到单位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应当作为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卫生系统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关注的内部控制环节:一是合同管理的程序。医院所有合同、协议的管理是否经过了相关的程序,如医疗方面的对外合作项目是否进行了市场调研、成本分析、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二是收款环节的内控制度。收款结算环节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情况怎样,是医院财务控制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如闻名全国的石巧玲案件,就是收款环节没有设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才使得不法分子有空可钻。因此,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审计时,应当采取调查问卷、相应的书面证据等多种形式收集大量的审计证据。三是大型器材购买环节。大型器材的购买环节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相应的招投标程序,购买活动的考察、谈判与付款环节是否分置等,是购买环节重要的控制措施。通过分析性测试,审查三者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制约与监督关系,三者之间没有产生制约与监督关系,支出的真实性就值得分析,要进一步审核购买事实是否存在,购买物品的质价比、性价比等都属于重点审查范围。四是基建工程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经过招投标,购置决策是否经过集体研究,公开操作。有无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的可能性存在,是这一个环节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五是医用耗材采购以及药品的采购程序。目前国家对医用耗材以及药品的采购都有明确的规定,应重点考察医院是否设置了相应的规定,以及这种相应的规定是否得到了落实。通过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的测试,分析有无通过购买耗材和药品收取帐外回扣的情况存在。

(三)合理确定审计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不是涵盖的内容越多越好,审计范围也不是越广越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依据相关性原则,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经济责任的性质和经济责任的大小等方面把握审计重点,切实选择能准确、客观、恰当地反映或体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或事项,有效地揭示问题。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和调查,不搞面面俱到。不属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的部门及其活动或行为,不应列入审计范畴;虽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但审计无法查实或缺乏可操作性的事项,也不应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之列。同时,根据审计范围和审计结果,建立科学公正的责任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四)纪检、组织部门密切配合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象收取租金不入帐、私设小金库、账外收取回扣等问题,是审计中最容易出现的风险所在。这些问题通过常规的内部控制测试,或全面的财务收支审计很难发现。针对这种情况应借鉴纪检监察的取证方法加以实现。这类问题虽然账面没有反映,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大的突破口就是从群众反映的问题入手。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涉及面广、层次高、内容复杂的工作,不只是审计部门一家的事,出现审计手段难以核实的情况和问题时,需要纪检、组织等部门介入,通过纪检、组织等手段加以解决。

(五)增加效益审计评价内容 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中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为主的审计,已不能满足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需求。经济责任审计要增加效益评价的内容,保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从执行国家财政经济政策、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和社会影响方面判定其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益性。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制订和执行,各项资金和财物的接纳、调配、管理及使用,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决策、组织、实施和运作,以及所有涉及到与国有资产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是否遵循了相关的程序和规定。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从而为科学评价领导干部提供充分的依据。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是一个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内审工作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从帐务监督审查入手,围绕经济责任展开工作,但内审人员仅仅会查帐是远远不够的。内审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技巧以及处事协调的综合能力,在各个审计环节都起着积极作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人员提高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职业准入入手,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二是组织高起点、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培训,使内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不但要熟悉财务会计和审计业务,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专业队伍。三是提高内审工作的技术方法,建立审计数据库。加快审计的网络化建设步伐,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作力度。四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内审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引导和督促内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发挥其在领导干部管理领域的高层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风华:《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第3期。(编辑 园 健)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财务风险是并购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对并购财务风险控制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指出财务风险控制必须贯穿于并购决策期、并购交易期、并购整合期三个阶段;继而阐述了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及风险控制各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决策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问题、交易期的融资支付问题、财务整合期的整合问题等;最后,提出了针对于我国国情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对策,包括并购决策期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并购交易期避免现金支付带来流动性风险、并购整合期财务目标导向整合等。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并购的英文是Merger&Acquisition,即兼并和收购。兼并指两家及以上的独立企业、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归并成一个企业或公司的法律行为。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企业在进行并购时的风险主要包括目标企业定价评估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分别对应于并购行为的决策期、交易期和整合期,成为一个整体。本文根据对并购的整个过程的把握,针对企业并购各个阶段提出财务风险控制建议,以期整体控制并购财务风险。

2.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及问题

2.1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法律基础

为了给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降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除了原有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外,我国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要约收购涉及的被收购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条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2008年12月9日银监会发布实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增强了并购财务风险的可预期性。

2.2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a.并购决策期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我国并购实践中大多数企业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分析不够。由于财务报告体系的混乱,对于诸如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因素往往被并购企业忽视。同时,并购企业选择不当的定价方式,造成对目标企业估价过高,使并购企业股东利益遭受损失。

b.并购交易期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不注重融资支付预算。并购企业在实施并购活动前,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要量进行预算做的不够,特别是忽视了并购后整合期间所需的资金,往往出现资金超付的现象。

c.并购整合期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企业往往认为整合是并购后的事情,并购活动终止后,整合才开始。实际中,这样的过程有时会导致缺乏效率,整合速度慢,影响整合效果,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同时,并不是仅仅做到资金存量与负债的整合就完成了财务整合,控制了财务风险,财务整合包括财务目标整合、财务制度整合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依存,一面失控,面面受损。

3.完善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3.1我国企业并购决策期风险控制对策

3.1.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我国企业应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受物价变动的影响因素等。

3.1.2有针对性地调查隐形债务

由于隐形债务往往在企业的会计帐薄上得不到反映,因此,并购方欲进行并购时,要调查了解近两年来目标企业与其业务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查明目标企业有无违约行为,查明目标企业的担保情况及有无可能承担担保责任。同时,及时用公告形式对外发布信息,通过社会反馈途径了解目标企业的隐形债务问题。《公司法》第184条第3款规定: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三次。并购方应利用此条规定及时、有效地发布公告,以其向社会公开信息,将目标企业的债务包括隐形债务问题作全面、详实的了解。

3.1.3合理选择定价方法

对我国企业并购定价方法选择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遵循“应类制宜、适当修正”的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对于主业更新、资产换血型收购可考虑成本分析法,对于债务比例过高的目标企业,要考虑由此而产生的股权价值折扣和风险折扣;对于维持主业,惯性经营型收购可更多地考虑市场参照法,同时注意进行市场风险调整,使之更接近企业的实际价值;对于业绩优良,分配规范型目标企业收购定价可选择股利折现法为主,但由于股利分配易受股利政策和未来经营状况影响,有必要根据目标企业未来股利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调整;对于规模性重组,享受融资优惠型收购定价可更多地选择现金流量折现法,此类收购涉及到目标公司的规模性重组时,如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置换超过70%,就可以享受融资优惠政策;对于高门槛,垄断性强行业的收购可考虑在现金流量折现法基础上适当提高控制权溢价。

3.2我国企业并购交易期风险控制对策

3.2.1对并购交易期融资风险的控制

a.做好并购融资预算

并购融资需求量是指并购企业顺利完成并购交易,并使目标企业能正常运转而需要融通的资金。在考虑资金需求量的大小时,不仅要使并购企业完成并购,更重要的是要使目标企业在并购后能迅速正常运营。

强化并购资本预算制度是企业并购内部财务风险控制的有力措施之一。并购方在并购前应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求进行核算,据此制定出并购企业所需的资本预算。在此基础上,并购方可采用资本预算分析对并购风险进行衡量,通过项目评估,分析原始投资、各期现金流和残值等因素对收购资本的影响,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可能的融资,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合理安排。

b.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的选择同企业的资本结构密切相关。并购融资应该以先内后外,先简后繁、先快后慢为原则。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候,并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企业内部积累,因为这种方法具有融资阻力小、保密性好、风险小、不必支付发行费用以及为企业保留更多的融资能力等诸多优点。但是,通常企业的内部积累资金都很有限,并购所需资金量往往又很大,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同时选择合适的外部融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应该是首选。贷款融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成本低及保密性好等优点,因而是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进行外部融资的一个极好途径。

企业最后考虑的是利用证券市场,发行有价证券获取融资。这主要是由于其保密性差、速度慢且成本高。虽然这一方法有诸多缺点,但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仍是一个强有力的融资渠道,所筹集的资金数量也是非常可观的。采用证券市场融资时,企业一般倾向于首先发行债券融资,其次是发行股票。由于股票的发行成本高于债券的发行成本,而且有时甚至会给企业在股市上带来不良影响,因而在选择顺序上次于债券。

c.合理规划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的规划,必须是在融资方式选择的基础上,将融资风险与成本综合考虑。债务融资的比例越高,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越大,对于融资企业来说就意味着较高的融资风险。而如果以较高的股票融资来减少融资的财务风险,融资成本就会升高,并且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又可能会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由此可以看出:融资企业一方面要在杠杆比例带来的利益和EPS稀释的代价之间进行权衡、做出判断;另一方面又要在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与债务资本比重之间进行权衡。这一过程就是并购企业根据自身的评估结果和市场实现条件来规划合理的资本结构,以达到使整个并购融资成本与风险的最小化。

3.2.2对并购交易期支付风险的控制

在目前采用股权支付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支付风险的最主要表现是现金支付过多以至出现资金流动性困难。回避现金支付风险一项重要措施是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减少现金支出。具体措施包括: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组合;采取分期付款方式;以折股分红方式进行并购等。

3.3我国企业并购整合期风险控制对策

企业在控制并购财务整合风险时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和并购类型,兼顾进行并购的战略意图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通过对目标企业的资金筹措、资金运营和资金分配等各种投融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实现企业投融资活动的统一规划、生产经营活动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规范,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并购后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本文根据财务整合具体的四个方面,分析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措施,以做好财务风险控制。

a.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整合

企业并购后,首先要确定统一的财务管理目标。一般来讲,企业进行并购的目的在于降低营运成本,获取先进核心技术,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b.财务管理制度和模式整合

对于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制度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并购双方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统一规范、优势互补,由此带来财务协同效应。一般的并购在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整合,往往采取并购方为主导或者双方共同参与的方式。

c.存量资产与负债的整合

存量资产、负债的整合是指以并购企业为主体,对并购各方的资产、负债进行分拆、整合的优化组合行为。企业对目标公司进行并购后,应对其资产进行定性分析,对并购后企业无法利用或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需要的资产及时转售出去,以便净化企业资产,从而提高资产收益率和企业内在价值。

d.现金流转内部控制整合

可试行将财务负责人列为并购方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由并购方直接委派并接受并购方公司的考评、负责被并购方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被并购方的经营决策。同时建立财务定期报告机制,定期将财务数据通过财务信息网络传送至并购方总部,以期对被并购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与监控,进而实行全面预算、动态监控及内部审计。

4.总结与思考

在企业层面,并购企业应对并购决策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进行整体的控制,把控制行为贯穿于并购的整个过程。在国家政策及立法方面,我国也应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史佳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吴勇.我国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识别及防范[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3]郑磊.企业并购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海涛.知识型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5]周宁,满水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6]汤谷良.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财务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7]傅王族.企业并购的最优化融资支付结构博弈[J].国际融资,2005.

[8](美)道格拉斯•R.爱默瑞等.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风险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电力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就要对自身的税务风险控制点进行整合,合理规避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要对其规避措施进行分析,对各个税务风险管理内容进行总结,避免在电力企业实际的发展中出现税务风险。文章为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特点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电力企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1.139

电力企业在社会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其经营环境比较复杂,所以电力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税务风险,要想合理地规避这些风险,除了要对导致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进行综合性地分析,还要积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模式。在规范运营管理的时候,主要加强对税收风险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对税务风险的管理能力,一定要在合法运营的基础上,促进电力企业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电力发展体系。

1 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1.1 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税务不仅是电力企业财税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更是促进电力企业在社会中稳定发展的基础。为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让电力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由于没有完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工作人員不仅不能对其中的风险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分析,还没有明确自己的职责。

相关的电力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即便是在实际的管理中,已经经历了资产重组或合并等深化改革的过程,但是在按时足额报税和缴税的纳税管理等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及时地更新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念,这导致电力企业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的要求,对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

1.2 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意识较弱

在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内容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以前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工作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并不是特别的重视。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意识不高,这就导致税务中存在一定风险,没有提前做好计算与缴纳税费工作。尤其是在网改项目施工阶段,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在网改项目施工前合同订立的时候,没有对合同进行全面的检查,更没有对合同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如果不提高工作人员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就会对电力企业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1.3 没有加强对财务的管理

在对影响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财务管理机制不完整,企业对相关的工作内容并不够重视,这将导致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出现税务风险问题。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机制还没有进行有效地创新,相关的财务信息不完善,这会导致电力企业在税务中出现风险,从而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

2 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大部分企业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没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总是认为当税务风险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分析,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风险管理质量。要想在我国电力发展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加强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合理规避税收风险,在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提高对影响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整合,制订合理的管理计划,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电力企业税务风险。

还要清楚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税法的强制性和无偿性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在完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机制的过程中,要提前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总结,加强对偷税和骗税的管理,避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经济损失。部分电力企业仍然认为,当税务问题明显的时候,才能对其进行税务风险管理,这个时候对其风险管理是最有效果的。[2]

由于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是由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所以要想加强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将重点放在合理规避风险上,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评估,避免在实际的税务过程中出现风险。因此,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能源支柱,要想进一步保障我国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稳定性,满足人们的用电要求,加强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和重视。相关的电力企业还要在税务风险管控方面做出管理计划,主要对合理规避风险等工作进行完善。

在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方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以前的传统税务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足,这个时候人们就要结合电力企业在社会中的实际发展特点,采取措施突破相对陈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完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主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风险进行提前预测和评估,降低潜藏税务风险,提高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从而让电力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 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3.1 加强对财务稽核工作的落实

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主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对财务进行仔细的稽核,在第一时间对费用报销以及专项费用内容进行分析,保障稽核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将相关的电力企业税务风险汇集为财务稽核监督月报,或者是对日常财务情况进行稽核监督汇总,对检查的问题以及风险进行整合和分析,结合具体的内容,制定合理的调控措施。

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还要积极响应国家税务号召,要采取措施强化和税务机关交流与沟通,完善税收管理机制,制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定期对其进行自行检查,不断降低税务风险,加强对其中问题的控制。此外,还要安排财务人员学习税务稽查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还要对最近几年的纳税风险点进行总结和研究,主要查看营业税与教育附加费用的具体应用情况,从而有效地规避电力企业税务风险。

3.2 完善监督机制,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由于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内容比较复杂,工作人员有的时候并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在对大型发电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对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监督,保证他们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完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3]

完善监督机制还有利于规范税务审核流程,这个时候电力企业要结合具体的管理情况和内容,合理设置税务专业管理和强化审计等岗位,主要发挥工作人员的监督职能。同时,还要丰富内部审计税务知识,加强工作人员对税收政策和税负计算的学习力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税务处理。在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他们才能够准确判断税务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监督。在对大型发电企业进行项目审计的过程中,更要完善监督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机构还要依据业务类型,加强审计力度,从而避免出现风险。

3.3 制订好计划,协调管理各项工作

在对电力企业内容进行总结的时候,由于日常生产经营种类比较繁多,在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注意经营活动的种类,这样才能找到适合税收政策的法律。当发生了经营活动,电力企业如果再去计划税费,这个时候非常容易发生逃税和漏税等状况。[4]

所以,电力企业在开展纳税活动前,就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和评估,还要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工作,主要了解纳税方案,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这样才能对其进行合理经营。电力企业在取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还要对各项工作中的风险进行提前评估,一定要按免税文件的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

在对资金管理以及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涉税风险,采取措施加大资金管理力度,一定要严格财务支出标准,完善财务报销程序,让电力企业发展中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5]此外,相关的管理人员还要加大集中支付力度,对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不断规范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对会计数据和信息进行整合,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3.4 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评估

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评估是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之一,更是保证资金的主要手段。大部分企业都会采用税务风险评估方法规避风险,主要集中在定性以及定量这两种方法上。其中,定性方法主要出现在访谈和调查中,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对具体内容和问题的综合性讨论,对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进行定性评价,对内控方面的风险要进行着重考虑。

在这个过程中,稅务从事人员也要对调查内容和实际调查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在对定量的税务风险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主要是对已有的事项进行评估,以及对未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在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对财务支出进行全面分析,加强对资金的合理应用,对未来税务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价。还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信息,对电力企业在未来发展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帮助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出合理的风险规避方案。[6]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机制不断完善的今天,要想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就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加强对内部风险的控制,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加强对电力企业税务风险全过程的监督,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斌,杨秀春.刍议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环球市场,2019(19):151.

[2]姚琴英.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点与有效控制方式分析[J].消费导刊,2018(31):190.

[3]欧阳雄光.企业内部控制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刍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4):140.

[4]叶仁兰.电力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168.

[5]郭清林.刍议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经贸,2018(18):124-125.

[6]高丽英.电力企业税务风险点与有效控制方式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134(8):48.

上一篇:中国大学生论文范文下一篇:食品安全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