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

2023-09-23

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带动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经济形式也在不断发生转变,逐渐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逐渐在国际市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相对于海外的生物医药产业来说,无论是在资金实力方面还是在市场宏观调控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生物医药;经济;发展

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带动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生物技术不断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支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生物医药产业所带动的经济增幅非常迅速,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1]。因此,生物医药产业只有不断创新、优化,只有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更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生物医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过,就当前我国生物医药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想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比较困难,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从发展至今,不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从生物医药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以来,我国开始加大政策以及资金支持大力扶持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并要求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对我国生物医药经济发展的现状有所了解,并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1)     我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现状

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来说,是属于密集型与驱动型的结合。在当前国际上的很多国家中,生物医药都已经被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我国的“十三五”发展会议中,就着重强调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战略,并要求对生物医药行业进行不断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并走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传统概念中,以往还没有生物医药的概念,传统是化学制药工艺,传统的化学制药工艺相对简单,技术不完备,如今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中不应用了大量的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等,并且技术更加先进,生产流程更加精细,这就达到了将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壮大的目的,并且如今生物医药基因工程中对蛋白组织的重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不过在技术上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这是一个长期探索创新的过程。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的技术结构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的组合,并且对于生物医药所达成的效果来说,生物相似药物的成分结构和医药性质也与原研药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中,这些企业之间无论在生产技术上还是在生产理念上都存在很大不同,存在差异最大领域使克隆技术与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上[2]。面对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方面发展的现状,我们可以推断,在未来的时间里,国家依然会对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大力扶持,使其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发展,同时结合国家新政策与新形势,也必然会给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2)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数据显示,2015年医疗机械设备数量为956624,2015年床位数量达802.6万张,通过诊疗的人数上升到685554万人,病床利用率高达85%,我国卫生人员从2015年已经上升到15642563人次。生物医药行业之所以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它不断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价值越高,责任越大。因此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它更加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对于生物医药的监管部门来说,一定要加大对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经营中对药物成分的检测与监管力度。我国有明确的法律条例强调,生物制药企业生产药品之前一定要通过药品监管部门的检测合格方可继续,并且一定要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生物医药企业在生产药物之前,医药监管部门要对药品进行临床试验,要保证药品的有效性、无副作用方可投入生产,所有新研发的药品都要具有“新药品证书”,以确保生物医药的安全性。当新药品开始投入销售时,药品流通环节也要进行严格把控,药品的流通和销售要严格遵循《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条例进行,药品流通也要经过正规渠道。

二、促进我国生物医药经济发展的策略

(1)     重视民生,确保药品质量

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首先应该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因为生物医药产业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就是民众。生物医药企业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生产理念,生产过程中要选取药品成分优质的药材,生产中顺应国内疾病人群对药品需求种类的变化,这样才能切实使药品的供应得到保障[3]。对于影响人民身體健康的重大疾病,应该加强药品的药效,注重创新和探索,能够从最大限度的去帮助更多生病的人群,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新药的过程中,针对一些药品市场发生的问题,尽量弥补,例如药品市场中,高价药普及,导致更多的人消费不起,又例如儿童药稀少,导致没有针对儿童疾病治疗的特效药,这些问题都是生物医药经济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就目前我国的民众健康情况来看,高发并对人民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的疾病有以下几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病毒感染;肺结核等。面对这些高发疾病,就需要生物医药企业加大对高频疾病针对性治疗的药品研发,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不断创新生物制药技术,使药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能更满足更多民众对药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提升药品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药品研发的安全性。对于国内生物医药的研发技术,虽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面对国际复杂的情势,在制药技术水平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化学仿制药以及生物仿制药的质量,这样才能使中国生物医药经济水平稳定发展,并在激烈的国际医药市场中立足。并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中国的生物医药技术要不断创新发展,想要在国际上更好的发展,还要自主研发,尽量摆脱对国外医药技术的效仿借鉴。

(2)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传统的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但是传统生物医药产业的固有生产理念对目前的生物医药发展还有一定的影响,如今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基础差,并且新药品的创新成果并不理想[4]。对于创新理念,国家要对医药产业做政策上的支持与正确的战略指导,要时刻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另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还要强调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要鼓励企业的创新,使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自主研发的实力,这样才能加速我国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使我国向医药大国的方向发展。只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够不断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3)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国际市场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不但要稳固在国内的产业地位,更要开拓国际化市场。生物医药产业在国际化竞争激烈的今天,想要开拓国际化市场,首先要开放国门,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与邻近国家建立长期友好的经济贸易关系,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可以联合欧洲或者非洲等国家进行“一带一路”的政策建设,整合国际上的一些有利资源,引进先进的医药技术,优化生物医药配置,提高生物服务的品质,推广国内的传统中医药服务等。“引进来,走出去”,这样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赢。

(4)     创新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在我国有一些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它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展起来,后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拓展业务,产生较大的成就,总部在中国,对于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国家应该给予一定政策上的扶持。因为,这样的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的时候,都会采用更加创新而高端的科技,并且研发出来的都是高质量的药品,可以通过它们来在国内打造国际供应链,并且可以带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生物医药经济要始终围绕新技术的创新趋势来发展。近几年,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逐渐出现很多创新技术,例如CAR-T这种细胞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5]。但是,在我国这种细胞疗法,不能用于临床,只局限探索和研发阶段,并且这种技术的产生是依赖于国外的医学领先技术,这样就使我国的生物医药技术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国家可以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创新平台,建设独立的CAR-T细胞疗法的研发团队,不断创新独立的新技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我国生物医药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我们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医药经济的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多不足,这对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要不断加大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扶持,并且要不断创新科技体系,优化组织结构,加强生物医药团队的建设,开拓国际化市场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一平,生物医药产业2018年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熊勇主编,成都年鉴,成都年鉴社,2019,208,年鑒.

[2]   边明明,耿耿,王琦,张翔,隋怡,张薇.林下经济视角下云南普洱中药材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8(03):39-41.

[3]   王颖,陆贇,张小平,胡骏.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度)[J].上海医药,2020,41(07):46-48+70.

[4]   郭悦.对生物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企业价值的认识——基于销售毛利率财务指标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116-117.

[5]   姚方珏.新收入准则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9(26):186-187.

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利用中国知网(CNKI)中的数据,对2000-2009年12月近10年引用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学研究》的国内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揭示引用该刊的期刊分布及学科交叉情况。

[关键词]期刊研究;科学学研究;被引;调查分析

Analysis on the Journals of Cited Literature From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During 2000-2009Ma Ning1 Tang Yonglin1 Zhang Hongluo2

(1.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China;

2.Luoyang 613 Institute,Luoyang 471009,China)

《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鉴于此本文拟就该刊载文近10年(2000-2009年12月)被国内期刊引用情况进行一次系统调查,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定量研究与分析。本文通过对引用《科学学研究》的相关期刊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相关期刊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引用《科学学研究》期刊之统计分析

利用CNKI可以统计参考文献的功能,数据采集于2009年12月12日,共采集5 989条记录,录入excel中,统计出1 762种期刊引用,10年引用《科学学研究》前10名的期刊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同学科内高频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反应反映了学科内领域的“近亲”关系,信息的易用性原则得到了体现。《情报杂志》等其他学科的期刊高频引用则表明了学科交叉渗透的迹象。学科的交叉引用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吸附与融合。在类型上,学科交叉可以是双向交融或多科杂交;在内涵上,学科交叉可能是学科思想的交融、学科功能的互补或者学科层次的交错,具体表现为学科概念、理论法则、测试方法、结构功能等方面的交叉。学科交叉产生了交叉学科,也就是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它是学科之间发生质的变化后而生成的新的学科类型。例如,二元交叉产生的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空间与海洋科学,多元交叉产生的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这些学科在我国都得到了大力支持。

表1 引用《科学学研究》前10名的期刊

刊名被引频次(次)期刊类别大类科学学研究415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71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技管理研究363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技进步与对策274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研管理128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中国科技论坛126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学管理研究117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情报杂志95图书馆学,情报学G25,G35研究与发展管理88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中国软科学75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2000-2009年《科学学研究》被引期刊情况分析May,22 每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之分析

2000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1种;2001年1种;2002年2种;2003年6种;2004年5种;2005年8种;而且期刊都是属于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没有出现学科期刊交叉引用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学科横向渗透还不是那么广。

表2 2000-2005年每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统计

年份科学学与科

学技术管理科学学

研究科技管理

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中国科技

论坛科技进步

与对策科研管理研究与

发展管理高频引用

期刊数高频引用期刊

数/期刊数(%)2000131128200117111520021014226720031826101013106405200441281416105258200543393518151513108325

2006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10种;2007年15种;2008年19种;2009年19种。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呈逐年递增趋势,就2008年和2009年比较,虽然都是19种,但是具体的期刊不尽完全相同,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2008年引用《科学学研究》10次的《情报理论与实践》在2009年的引用情况明显偏少,但《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在2009年引用次数明显增多,说明学科交叉引用并不会因为一种期刊引用的减少而变化,相反,会有同学科其他期刊的替代而更加交叉。

表3 2006-2009年每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统计

年份科技管理

研究科技进步

与对策科学学与科

学技术管理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

论坛情报杂志科研管理软科学研究与

发展管理中国软科学2006324163121310200761515363281821161320084882872422231114182009115907865332823171716年份管理学报技术经济现代管理

科学科学管理

研究情报科学商场

现代化商业研究图书情报

工作自然辩证

法研究科技管理

研究2006151145200718191220081815251310812009151212111111101010 续表3

年份工业技术

经济中国青年

科技科技情报

开发与经济统计

与决策工业技术

经济价值工程情报理论

与实践高频引用

期刊数高频引用

期刊数/

期刊数(%)2006111027120071511111534820081712111019420200919406

从以上两个时间段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2006-2009年高频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在绝对数量(高频引用期刊数)和相对数量(高频引用期刊数/期刊数)方面都呈稳定增长态势,且跨越学科范畴,向图书馆学、情报学(《情报杂志》),经济管理(《技术经济》)及统计学(《统计与决策》)等学科渗透。

以情报学为例,笔者探讨《科学学研究》与情报学期刊的互引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类期刊,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其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一半以上是情报学领域的;《中国图书馆学报》本是图书馆学方面的期刊,因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之间的渊源而融合,根据邱均平教授的研究,见参考文献[7],同时笔者以《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年第1期为例,经统计发现,16篇文献中有9篇是图书馆方面的,即也有一半左右的文章为情报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具体应根据论文的主题进行判断。

对《情报科学》《情报学报》《情报杂志》等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文献全部作为数据来源,对两栖类期刊,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等刊载的论文做出甄别:结合学术论文标题专指性强的特点,从标题做出判断,凡是涉及图书馆学领域的论文一律剔除,剩余的论文则为数据来源论文。

根据CNKI期刊导航的统计数据,图书、情报与档案共有81种,其中档案学期刊26种,即有55种图情方面的期刊,29种是图书馆方面的,13种两栖类的期刊,13种情报学的期刊。经统计发现,引用《科学学研究》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为26种,占图情期刊总数的4727%,频次为377次,依据上述数据处理原则,有24种涉及情报学内容的期刊引用《科学学研究》,占总数的7059%,频次为321次。情报学期刊的文献引用了《科学学研究》,《科学学研究》是否也引用情报学的文献呢?经统计,《科学学研究》引用了21种图书情报学的期刊,占图情期刊总数的3818%,引用频次为189次,依据上述数据处理原则,有18种涉及情报学内容的期刊被《科学学研究》引用,占总数的5294%,频次为146次,说明情报学借鉴《科学学研究》的力度大于《科学学研究》借鉴情报学的力度,这与情报学本身的学科性质有关。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比如情报学利用文献计量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如对于某国、某学科的论文数量、年度增长率、利用状况、对文献中所附参考文献种类、数量等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科学学研究可以借用这种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及被《科学学研究》引用超过10次的期刊见表4:表4 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

及被《科学学研究》引用超过10次的期刊

编号引用《科》期刊频次被《科》引用期刊频次1情报杂志95情报科学322情报科学40情报学报243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35情报杂志214情报理论与实践28图书馆165现代情报25情报理论与实践166情报学报237图书情报工作208情报探索113 高被引频次的论文统计

学术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反映论文与已有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继承性,是科学研究严谨性的体现,同时还是尊重前人的科学发现权和著作权的致谢行为。如果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论文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分布如此之广,究竟是哪些文献是高频被引文献呢?笔者利用CNKI下的中国引文数据库进行统计,被引频次前10名的文献统计结果如表5:

表5 《科学学研究》高频被引论文

作 者论 文 名 称发表时间被引频次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2002,05122朱晓妹,王重鸣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研究2005,01114郭 斌,陈 劲,许庆瑞界面管理: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向2005,01113 续表5

作 者论 文 名 称发表时间被引频次许庆瑞,刘景江,周赵丹21世纪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2002,01103张 钢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组织创新2000,0198杜义飞,李仕明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2004,0596许志晋,凌奕杰,宋凤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1997,0194魏 江,叶 波文化视野内的小企业集群技术学习研究2001,0492陈 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诠释2001,0391刘常勇,谢洪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2003,0389

4 结 语

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学科种类之多,分布之广,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比较集中于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同时图书馆学,情报学G25,G35,自然科学总论N,工业经济F4/F6(含F27,除F59)也引用了《科学学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与《科学学研究》相关的经济、统计、一些偏远学科等也引用了部分研究成果,揭示出《科学学研究》自身的研究特点。学科交叉是一种趋势,各个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引用《科学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然而毕竟《科学学研究》是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的重要刊物,大量引用《科学学研究》的刊物集中于G3(除G35),体现出期刊本身的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1]唐志红,苏万鹏,刘建国.文献信息分类法研究进展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89-92.

[2]房宝金,吉久明.2000-2006年我国知识转移研究论文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16-218.

[3]王文,王惠翔.《中国图书馆学报》被引文献作者调查分析[J].现代情报,2008,(7):160-162.

[4]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233-234.

[5]陈何芳.学科演进与大学学科的融合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

[6]尹方屏,张大为,刘静伟.中国服装学科论文著者的洛特卡分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2):141-144.

[7]邱均平,谭春辉,任全娥.基于四类数据源的情报学发展动向之计量分析[J].情报学报,2007,(10):677-683.

[8]http:∥baike.baidu.com/view/15746.htm[EB].2009-12-15

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

过程。

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

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逐养成敢于质疑、勇于

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塑料筒

12

两色小球各

120

个。

四、教学设计思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在教学中我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教学思路如下:

(1)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2)模拟实验,突破思维难点

(3)分析测交实验,感悟假说—演绎法

(4)归纳、总结分离规律

(5)由问题诱导学生探究心理

(6)习题演练,务实基础

五、课时安排

2

课时

六、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将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全过程。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引入

新课

1

孟德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孟德尔的生平

二、孟德尔的豆杂交实验

1、选材原因

2、异花传粉

去雄→套袋→传粉→套袋

3、相对性状

三、一对相对状的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四、对分离现的解释

1、孟德尔假设要点

2、对分离现象解释

3、性状分离比

五、对分离现解释的验证

六、分离定律

小结

练习

出示课件,利用课本上的事例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

讲述:列举典型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牡

丹花、桃花,黑毛羊与白毛羊等,说明生物的

遗传不遵循“融合遗传”的客观事实。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板书)

讲述:人们对遗传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

对生物性状的研究开始的。其中,基因的分离

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孟德尔通过杂

交试验发现的。

设疑:在

140

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

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

一、孟德尔的生平

请小组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做简要的介绍。

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从小喜爱自然科学,因家贫而到修道院做修道士。1851~1853

年去维也纳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数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在此期间受到著名物理学家

J.C.多普勒的数学和统计学的熏陶、植物学家

F.J.A.N.翁格尔的物种可变和植物通过杂交可能产生新种观点的影响,这一切对他以后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起了很大作用。

1856~1863

年,他进行了

8

年的豌豆

杂交实验,并于

1865

年在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

年又在该会会刊上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他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在实验中对于解决什么问题(亦即遗传规律)、选择什么材料和怎样分析结果,都有十分清晰的构思。他冲出了已往生物学界一直因循的活力论和目的论窠臼、敢于借鉴物理学中的粒子运动,即粒子的随机结合和分离作为实验设计分析的基点。在实验方法上一反

前人笼统描述亲子间总合性状相似和不同的

做法,把诸如茎杆高度、子叶颜色等作为各自

独立的性状,并设想个体的总合性状乃是由多

种独立性状随机组合和分离的产物。他的另一

超人之处是在数据处理上没有忽视未表达所

研究的独立性状的个体的数目。他所建立的测

交法最能说明他对隐性个体遗传内涵的重视。

但是这些发现当时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直

1900

年,孟德尔定律才由

3

位植物学家通

过各自的工作分别予以证实,成为近代遗传学

的基础。从此孟德尔也被公认为科学遗传学的

奠基人。

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板书)

请学生自学教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

验。

1、选材原因

提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主要是用什么材料

取得成功?

出示豌豆花示意图。请资料查阅小组学生

描述豌豆花的特点,解释豌豆在自然界中是纯

种的原因。

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这是因为

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

包裹着,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在开花前就

完成了受粉,是闭花受粉。这样避免了外来花

粉粒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纯种。此外,豌豆的相对性状多,便于观察。

自然状态下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要进行杂交试验,需人工进行异花传粉。

2、异花传粉(板书)

什么是异花传粉?

如何进行异花传粉?

简要介绍传粉过程。

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套

袋(给去雄的花朵套上纸袋,等待另一株成熟的花粉)→授粉(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授到去雄花的柱头上)。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什么?

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什么?

3、相对性状

出示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挂图。

简要介绍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

问:什么是相对性状?

举例让学生判断。

问:人的直发和狗的卷毛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问:人的双眼皮和有耳垂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

问:人的双眼皮和双眼皮是不是相对性孟德尔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都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这些性状易于区分,试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这是孟德尔试验成功的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了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如何进行杂交试验,才能便于研究和分析呢?孟德尔为了便于分析试验结果,他首先只是对每一对性状分别进行研究。

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板书)

出示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挂图边讲解边板书。注意指明符号含义,顺理引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概念。

孟德尔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用

P

表示)进行杂交。无论用高

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

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

F1

表示)总是高

茎的。

正交与反交是一组相对概念。若甲为母

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以甲为

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就称为反交。

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

去了?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

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

植株中除了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

自交(用⊕表示)(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

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对植物来说是指同花授粉和同株异花授粉。

从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

么?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

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

分离。

孟德尔对试验结果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

象的观察上,而是采用了前人从未用的统计学

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他发现,在所得到的

1064

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

787

株是高茎,

277

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

3:1。

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难道仅高茎和矮茎这对性状存在子二代呈现

3:1?孟德尔又做了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书中“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表所示。

问:该杂交试验结果说明什么?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

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

3:1?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孟德尔的研究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四、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板书)

1、孟德尔假设的要点(板书)

问:孟德尔假设的要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假设。

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

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决定的。在生物的细胞中,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是成对的。

b、决定显性性状的因子是显性遗传因子

(用大写字母表示D),如高茎;决定隐性性状的因子是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d),如矮茎。

显性纯合子

DD

隐性纯合子

dd

显性杂合子

Dd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且机会均等。于是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成对遗传因子存在时,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起显性作用。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板书)

根据孟德尔的假设,请你解释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

通过引导学生,边板书边利用假设要点说明,特别要描述清楚成对遗传因子的分离。

亲本:纯高茎和纯矮茎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怎样的?

DD

dd

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是什么?

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子一代遗传因子的组成是怎样的?

子一代遗传因子恢复成对。由于遗传因子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

F1(Dd)只表现出什么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如何解释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

问:F1(

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几种遗传因子组合?且它们的数量比为多少?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几种类型?高茎和矮茎的数量比为多少?

一个正确的理论,不仅要能说明已经得到的试验结果,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试验结果。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采用了“测交”这一创新方法,解决这一难题.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板书)

在当时人们对遗传规律的研究,只能通过后代的性状表现来推测。孟德尔假设提出

Dd的豌豆在形成配子时,D

要与

d

分开。如果用DD

的豌豆与杂种一代杂交,子代中会得到什么结果?

边讲解边板书

P:

Dd

DD

配子:

D(1/2)

d

(1/2)

D(1)

F1:

DD(1/2)

Dd(1/2)

子代是什么性状?这样很难推测杂种一代在形成配子时

D

d

分开。因为显性纯合子形成

D

配子,与

d

配子结合时,就使

d

控制的性状表现不出来。如何使来自杂合子

d

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呢?

选用隐性类型个体,这正是孟德尔当时高明之处。

测交就是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

方式。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定

F1

的遗传因子

组合。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Dd

dd

配子:

D(1/2)

d

(1/2)

d(1)

后代:

Dd(1/2)

dd(1/2)

问:如何由测交来判断

F1的基因组成?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显示后代中两种性状分离比接近

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

F1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至此,孟德尔的假设得到了验证。于是,科学研究进入第四个环节——总结规律。

六、分离定律(板书)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简单回顾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即提出“假说—演绎法”。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仅仅适用于豌豆,对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不但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某些遗传现象,而且能够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概率,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很广。今天我们就在育种、医学等方面等方面例题进行练习,着力点是打好基础。

练习题(略)

交流、探讨身边的

生物遗传现象是否

符合“融合遗传”的

观点。

根据自己已有的知

识,交流对孟德尔

的初步认识。

自学

豌豆

结合图解,分析总

观察、思考。

一朵花的花粉落到

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的过程。

父本(用♂表示)

母本(用♀表示)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

性状的不同表现类

型。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

并没有消失,只是

没有表现出来。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

离现象,且显性性

状与隐性性状的数

量比接近

3:1,具

有规律性。

思考、回答。

DD

dd。

D或d,

通过减数分裂。

Dd

高茎性状。

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DD、Dd、dd=

1:2:1。

两种。高茎和矮茎=3:1。

思考、回答。

全部是高茎。

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性状,即

F1

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即

F1为纯合子。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和学习兴趣。

“孟德尔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具有很强的故

事性,学生容易接受,

学生会对孟德尔会产

生钦佩和感动。通过这一过程能较好的对学

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为

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

状的杂交实验”做铺

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力和理解能力。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实验的过程介绍并没

有采用简单讲授方式,

而是用设置问题串的

方式引导学生对每一

步的实验现象解释,以

及下一步该如何做才

能验证自己的观点。这

一部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让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得

以再现。

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下图为几种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

(1)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该育种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_________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品种,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2)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为确认该过程得到的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

(3)⑦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③、⑦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_________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参考答案】(1)杂交

基因重组

性状分离

(2)花药离体培养

(3)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纺锤体

【试题解析】(1)由题图可知,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该育种方法得到的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短期内难以得到稳定品种,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2)分析题图可知,②过程是获得单倍体,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3)分析题图可知,⑦过程所示的育种方法叫做多倍体育种。③、⑦过程中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1.经 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

1 B.选择白花植株进行自交并不断扩大白花植株的数量,体现定向选择的过程 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 D.通过人工诱变会使基因的突变率明显提高

2.已知小麦中高秆对矮秆(抗倒伏)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和纯合矮秆不抗病小麦为亲本,培育抗病抗倒伏小麦,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育种利用了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 B.杂交育种过程需要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利用射线、亚硝酸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可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 D.如果要最短的时间获取抗病抗倒伏小麦应该选择诱变育种 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紫外线、X射线诱变处理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来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无籽西瓜的性状可以遗传

D.基因工程育种能按人类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4.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B.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5.为获得高产抗病小麦,育种者用CO射线照射易感病小麦的种子,鉴定发现了某些抗病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60CO射线使易感病小麦的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B.通常取风干的小麦种子或成熟的植株作为处理材料 C.这些抗病植株产生的种子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60D.60CO射线照射后提高了抗病植株出现的频率

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培育抗病抗倒伏小麦可通过单倍体育种,利用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及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等原理进行;也可通过杂交育种,经过不断筛选、自交,直到矮秆抗病个体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也可利用射线、亚硝酸等处理矮秆不抗病小麦种子实现人工诱变,但成功率低;单倍体育种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最短时间内获取目的植株。 3.【答案】A 【解析】用紫外线、X射线诱变处理能改变核酸的碱基序列来提高突变率,A错误;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B正确;三倍体无籽西瓜性状的产生为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基因工程育种能按人类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D正确。 4.【答案】A 【解析】③到④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最终形成的是三倍体,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稳定遗传,比例为1/2×1/2,C正确;形成花粉时,进行减数分裂,可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为进行提供原材料,D正确。 5.【答案】D 【解析】A项错误:60CO射线使易感病小麦的种子发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通常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作为诱变材料;C项错误:抗病植株产生的种子有许多是杂合体,不能直接用于农业生产;D项正确:Co射线照射后增大了基因突变的频率,因而可以提高抗病类型出现的频率。

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中考考点

1、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对相对性状,区分性状与相对性状。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变化。

3、

4、 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的原因。

5、

6、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原因。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列举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运用。

7、 描述原始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

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1 云南省生物技术产业的优势和前景

1.1 资源优势

云南省拥有全国50%以上的生物种类, 在较小区域内聚集了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 素有“生物王国”“生物种质基因库”的美称[3]。目前, 在国内已发现的大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 云南有426科、2 592属、17 000多种;珍稀物种资源占全国的67.5%位居第一;拥有全国70%的中药材、63%的高等植物、59%的脊椎动物等物种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云南省发展生物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4]。

1.2 科研优势

云南在生物技术领域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的技术基础, 目前有80个科研院所和高校从事生物产业相关的科学研发工作, 科研人员3 700余人, 若加上一部分生物相关企业的科研力量, 科研队伍的力量则更强;全省已建成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0个与生物技术研发有关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已成为生物产业研发基地, 其中以特产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结构改造药物和人工全合成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1.3 人才优势

云南省拥有大批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领军人物,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很高的科研能力, 并培养了大批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人才;同时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生物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了大量生物产业技术的技术应用人才、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设立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生物产业创业基金, 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最终, 形成了以海归中青年和博士科技人员为主体, 具有较强研发创新能力的优秀科研团队。

1.4 产业优势

云南生物产业企业和产品具备较突出的特色和竞争优势。全省已基本形成以粮经作物、热带水果、花卉园艺、烟、茶和天然药物等为主的生物产业格局。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在2012年提出建设高原特色农业, 其中涉及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得到重视, 该领域的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分别超过10件、350件、15件, 拥有云南白药、昭通天麻、斗南花卉、排毒养颜胶囊等一批知名品牌产品。

2 云南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策略建议

虽然云南生物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但云南生物产业发展中仍面临着研发资金缺乏、创新驱动力不足, 投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产业化薄弱、产业聚集程度低、规模化程度不大等问题。因此, 要加快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提高生物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 弥补研发投入不足

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 还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加强对云南生物资源发掘的科技创新、技术的科技创新和产品的科技创新, 采取金融、财政、税收、补助等多种经济政策, 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向生物产业聚集。树立人才资源是战略资源的观念, 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培养生物产业人才, 鼓励国内和海外学子来云南进行生物研发与创办生物产业企业。

2.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缺乏创新是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限制, 因此我们要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建立生物产业创新体系, 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为主, 强化自主创新的地位, 力争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同时, 在研发新产品之前要先进行专利搜索, 避免重复研究研发, 浪费资源;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生物技术研究成果, 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力度, 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护和支撑。

2.3 整合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 提高竞争力

目前云南省的生物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 总体规模不大、布局分散、市场份额较小, 研发与生产的工程化环节薄弱, 很难形成集群并占领更大市场。为此, 政府要根据市场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择优扶持, 对于数量不多的大中型企业, 引导企业间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和专业化协作关系,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中小企业在特色产品加工中的作用和地位,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联合, 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布局和建设一批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园区, 充分发挥园区聚集产业和资源的优势, 促进生物资源开发区域的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集团化经营。

2.4 筑巢引凤, 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利用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气候优势, 建立一些研发平台、发展基地 (如种业基地) , 招商引资, 筑巢引凤引人才和技术甚至国内外的公司到云南来联合发展生物技术产业, 加大对省内外单位合作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各方面支持, 打造竞争力更强大的生物产业发展的研发团队、生产和经营企业, 拓展更大的生物产业市场。

2.5 完善投资和管理体制, 加快制度创新与发展

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 政府要尽快建立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 制订和完善适应云南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政策、制度创新、机制转变、市场拓展等一系列复杂的政策法规, 突破传统的机制性障碍和体制羁绊。另外, 政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 协调政府和产业的关系, 协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协调生物技术产品生产、市场销售和安全监管机制, 促进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有效整合, 带动整个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摘要:从资源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云南省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优势,生物经济,云南省

参考文献

[1] 张晔.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研究[J].江苏商论, 2012 (18) :69.

[2] 韩本勇, 程达.云南生物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1 (8) :102-104.

[3] 张佐, 马腾飞.加快云南生物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6, 7 (6) :92-95.

上一篇: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宝宝儿童歌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