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范文

2023-09-26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人口数量方面, 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底,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 占总人口的14.3%, 预计到2020年, 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

消费能力方面, 据调查显示, 我国城市老年人中有42.8%拥有存款, 随着老年人的退休金不断增加, 老年人存款也将增加。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8145亿元。

当前阶段, 进入60岁以上的人群, 出生于解放之前或解放初期, 该阶段出生的老龄人口由于受教育方式、传统文化、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影响, 其在消费时大多具有一定的经验判断性、习惯性和实事求是的特点, 一旦对商品或品牌形成了偏爱, 便很难改变去消费其他品牌的商品, 特别是老年人的习惯消费心理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商品的思考和判断。消费中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态度倾向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他们选择商品时往往选择的是以前光顾过的产品, 喜欢以自己的经验来评价商品的优劣。老年人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形成了较稳定的消费习惯, 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

二、老年服装行业现状

1. 缺乏专业老年服装品牌

目前, 我国老年服装大多处于低档层次, 缺乏品牌化, 由于老年服装商品利润较低, 销量达不到预期, 几乎没有知名服装品牌愿意将目光投向老年服装市场。通过对两家网购平台京东商城和亚马逊的调查发现, 经营老年男装和老年女装的品牌分别为48个和42个, 其中绝大部分品牌经营服装类别针对中年消费者, 老年服装商品仅为其边缘商品。专业老年服装品牌的缺乏制约了该行业的整体进步。

2. 品类少、款式少、色彩单一

对于当前国内老年群体来讲, 在服装消费方面, 大多偏好于大众化的款式和颜色, 追求更低的价格, 合体舒适是其首要评价指标。对于一般老人而言, 大多比较节俭, 有的长年不添置衣服, 或者只买便宜的衣服, 这些特点在当前老年群体中具有普遍性, 因此, 国内老年服装市场一直难有突破。老年服装消费市场的不活跃, 很容易造成批量化生产追求更大利润的服装企业压货, 很多服装企业在设计上也就采取了保守的做法, 从而造成老年服装款式难有新的突破。品种少、款式旧、跟不上潮流变成为国内老年服装长此以往的特点。

对京东商城和亚马逊购物网站的调查发现, 京东商城老年女装655件, 老年男装1378件, 亚马逊的老年女装和男装分别为547件和135件, 数量和款式非常有限。根据商品的特征分析,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为中年服装。对淘宝网的调查发现, 搜索关键字“服装”, 搜到宝贝4118887件, 店铺138674家;而搜索关键字“老年服装”, 搜到的宝贝为123582件, 店铺仅有5494家。老年服装在淘宝网服装销售中所占比重约为3%, 销售老年服装店铺约占服装销售店铺的4%。

3. 零售终端不完善

当前服装行业零售渠道是线下与线上两种模式齐头并进, 但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 线上和线下所售老年服装的比例仅仅为整个服装行业的5%左右。在服装销售较好的商场里, 既没有老年服装专柜, 也缺乏专业老年服装品牌, 在各大城市, 要找到老年服装专卖店更是奢望。老年服装更多出现在地摊货、减价货, 式样多是肥大傻憨, 土气十足。老年人专有的服装品牌很少, 最常见的款式多是西装, 一些老年人反映, 他们在服装消费时也期盼更多的选择。

三、我国老年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1. 老年服装应向品牌专业化、品类精细化、销售合理化方向发展

据相关资料显示, 未来几年内我国中老年人服饰需求量将在10亿套以上, 而当前百货商店中青年服装占70%以上, 适合中老年人的服装所占比例不足10%。在未来十年时间, 50后和一部分60后将进入60岁, 成为国内老龄人群的主力军, 这部分老年人处于老生代和新生代中国人结点, 受教育与思想开放程度较高, 且大部分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这些因素促进了他们对于市场经济中各种商业因素诸如品牌、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的敏感力, 单纯追求低价格、实用性将在未来我国老年群体消费中逐渐淡化。国内服装行业对于专业老年服装市场涉足较浅, 国内老年男装与老年女装品牌专业品牌屈指可数, 且大多处于发展初期, 还在摸索阶段。然而, 老年消费者在服装追求方面已逐渐上升到个性化、多元化和品牌化。

2. 年轻子女将对老年人服装消费起到带动作用

现在的老年消费者和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 特别是城镇老年人在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工作和奋斗之后, 有一定的财富积累, 多数有稳定的离退休金及养老保险收入。他们基本上没有债务负担, 没有抚养子女的支出, 相反, 其子女一般都会愿意支出一定的孝敬父母的费用, 年轻消费者在服装消费时用审美意识去挑选商品, 会对老年消费者服装消费时用价格、耐穿去挑选商品的消费心理产生冲击。

3. 消费需求向追求品位、讲究环保和健康的新趋势发展

服装的消费需求由传统的满足护足防寒的基本功能需求正逐渐向追求品位、讲究环保和健康的新趋势发展。目前,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购买能力、消费倾向均显现出我国老年服装需求量大, 有着潜在的广阔市场, 具有成为产业经营目标市场的可能, 服装企业在老年消费者服装消费方面, 应注重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保健与关怀等方面进行探索。

摘要: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 我国正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 服装消费作为人们日常开支的重要部分, 对于老年群体依然如此, 然而, 国内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并未随着老年消费者的迅速增加而加快发展。本文从我国老年人口现状及其消费特征入手, 站在当前该行业发展现状的视角, 对我国老年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适度分析。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笔者以北京市延庆区开展的农村老年教育实践调查为依据,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必要性、老年群体特征、教育认知、师资及教育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对区域农村老年教育在认识高度、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组织管理、跟踪评价上提出了建议及对策,以期为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老年教育;现状;分析;建议

目前,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形势下,北京老年教育尤其是农村老年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制约了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相矛盾。国内外理论和实践证明:结合区域老年群体所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老年教育,实现积极老龄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开展老年教育的现实必要性

(一)开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当前人口发展状况的必然选择

老龄化在中国当务之急是有效应对挑战。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了”。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 78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 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增长6‰。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年度老年人口增长率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人口老龄化加速且形势严峻。综观我国老龄化过程,呈现出规模庞大、速度增快、城乡倒置突出、地区非平衡发展、未富先老等特征。为此,为老龄群体提供各种所需的教育资源就成为国家和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开展老年教育势在必行。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1 333.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96.7万人,占总人口的22.3%;男性老年人口142.7万人,占48.1%,女性老年人口154万人,占51.9%;60—79岁245.1万人,占82.6%。北京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延庆区是京郊农业大区,常住人口31.7万,2014年延庆区老年人口达到5.7万人,较2013年增加0.5万人,占总人口的19.7%,接近5个远郊区平均值20.3%和北京市平均值22.3%,其中60—69岁3.2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6.1%,接近5个远郊区平均值56.3%高于北京市平均值53.9%。区农业户口老年人口3.9万人,占老年总人口的68.9%,高于5个远郊区平均值57.7%,远高于北京市平均值19.6%。事实说明,延庆区是农村老龄人口大区,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在远郊区具有代表性。

(二)初步具备了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理论、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

1理论基础

随着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毕生发展观、人力资源理论、终身教育理论、权利理论、福利理论、社会参与理论、以人为本理论等老年教育理论相继产生,每种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各有所长。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重,为此,当前老年教育整体更侧重于以人为本理论,当然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其他老年教育理论也应并重。各种老年教育理论为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无论遵从哪种教育理论都有其合理性。

2法律、政策基础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第十一条规定“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6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确认“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指出“提升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的谋生能力和发达国家老年人的生存发展能力”“继续教育和培训对于确保个人和国家的生产力都是绝对必要的”。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提出“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基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首先改善他们自己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老年教育“夕阳圆梦”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可以说,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政策、法律保障初步具备。

3实践基础

2013年,延庆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如何突出区域示范项目,面向城乡居民开展更具特色的教育培训活动,成为区域社区教育的重点话题。2014年下半年,区社区教育中心启动了老年教育服务向农村延伸项目,依托中心师资及社会志愿者队伍,开展了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系列活动,在偏远的大庄科乡沙塘沟村和井庄镇北地村开展了以医疗健康教育、法律教育、文艺教育下乡为主要形式的老年教育试点工作,此项活动受到了区政府的重视和试点乡镇干部、村民的认可,并成为2015年度教育惠民工程之一。随着教育延伸工作的深入开展,现在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已在4个乡镇4个行政村常态开展,在5个行政村扩大试点开展。

二、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区域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教育实践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个乡镇老年群体状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在3个试点共下发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22份。通过数据统计及问卷分析发现当前農村老年教育特征明显。

(一)北京远郊农村老年群体特征

1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女性老年群体比例略高于男性老年群体

笔者依据老年教育试验点分布实际,分别对试验点所在4个乡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数据采集与分析,结果如下:试点乡镇村庄数(97个)占全区总村庄数(376个)的25.8%;实验点(4个)占试点乡镇村总数的4.1%,占总村庄数的1.06%;试点乡镇人口(38 536人)占乡村人口(16.0万)的24.09%;试点村人口(4 047人)占试点乡镇总人口的10.5%,占农村总人口2.53%;试点村老年人887人,占试点村总人口的21.92%,占试点乡镇老年总人口(9 818)的9.03%,占调查区域总人口的2.3%。数据说明调查具有代表性,可以反映区域老年人口整体状况。从数量看,试点乡镇老年人口占试点乡镇总人口的25.48%,试点村老年人口比例达到21.91%。这说明延庆区农村老龄化已经相当严重;从性别看,男性(4 772人)占老年人口(9 818人)的48.6%,女性(5 046)占老年人口(9 818人)的51.4%,女性老年人口略多于男性老年人口。

2低中龄老年人为主的人口结构特征明显

依据区域实际,结合国内国际划分标准,笔者把60—70岁老年人称为低龄老年人,71—80岁老年人称为中龄老年人,81岁以上老年人称为高龄老年人。调查数据显示:低龄老年人口(5 716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58.22%;中龄老年人(2 814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28.66%;高龄老年人口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13.12%。总体上延庆区老年人口以低中龄老年人口为主,占86.88%;低龄老年占半数以上,延庆区农村老龄化速度加快,但老龄程度较低,利于开展活动、技能类教育培训,老年教育空间广阔。

3受农村条件影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调查数据显示,文盲人数(413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4.2%;小学文化人数(8 512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86.7%;初中文化人数(790人)占试点乡镇老年人口的8.05%,由于试点村大部分处于深山区,老年人口文化水平低于试点乡镇平均水平。数据表明: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以小学文化水平为主,这与延庆所处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这也决定了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应该低起点、慢节奏,培训内容通俗易懂。

4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数据显示,农村老年群体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般占43.44%,较差占13.11%,二者合计达56.55%,这与农村生活条件总体落后相关,适于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养老。

5受生存条件影响,经济状况一般

调查数据显示,经济状况一般占68.85%,较差占13.11%,二者合计达81.96%,这与社会对老年群体地位的认识、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农村经济条件相关。这也表明,农村老年教育开展要坚持低成本、公益性原则;农村老年教育更应侧重通过教育培训,改善经济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6在城镇化背景下,老年群体是家庭生活的主体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农村老年群体依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大多数还是家庭中主要劳动力成员,参与田间劳动、家务管理的占65.58%;依家境条件不同,老年人还是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的占21.31%。这表明,当前的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低龄老年群体依旧是农村家庭生活的主体,对这一群体开展实用技能、隔代教育等教育培训,能够提升农村整体生活质量。

综上分析,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具有以下特征:发展形式上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经济上条件普遍偏差;整体健康状况不乐观;文化水平整体偏低;以低中龄老年群体为主;是农村生产与家庭生活的主要承担者;女性老年群体比例略高的特征。它具有老年群体的普遍特征又具有自身特征,需要在老年教育工作中加以区别对待。

(二)北京远郊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活动的认知分析

笔者通过对4个试点村的122份有效问卷分析发现,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活动的认知体现出以下特点:

1医疗健康教育活动深受欢迎,其他教育活动提升空间巨大

试点村老年人口对已参加教育活动较满意选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村老年群体对医疗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是最高的占64.75%,这反映出医疗健康教育结合了老年群体需求,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内容深受欢迎,其他活动项目(大秧歌培训18.85%、健身操培训18.03%、合唱练习培训13.93%、法律宣传培训13.93%)还需结合需求实际,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上加以改进,有提升空间。

2对现行的教育活动态度满意度高,应持之以恒

群众满意度是教育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试点村老年人口对教育活动态度调查数据统计显示,试点村干部、群众对教育实践的满意度达到91.8%,这说明试点村老年群体接受并认可了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高满意度反映出教育实践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新事物更能引起老年群体兴趣,同时也证明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的渴望,农村老年教育实践空间广阔,前途无限,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正确选择,应持之以恒。

3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程度满足了教育需求,老年教育作用初显

试点村老年人口对教育活动作用认识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一年半的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主要体现在愉悦了身心、参与意识增强(49.18%);丰富了文化生活(38.52%);一定程度滿足教育需求(31.15%);学到了知识技能,开阔了眼界(13.11%)上。这说明: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丰富老年生活,以健康、休闲为主的活动型实践形式应是服务实践的重要形式。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所占比例不高说明教育实践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结合老年群体所需和新农村建设实际。

4老年群体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教育活动开展空间巨大

(图1)反映出老年群体教育需求具有多样性,对心理健康、隔代教育、厨艺知识培训、民俗接待服务需求较高。老年教育侧重于身体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隔代教育新的老年群体问题关注不够,当前的教育活动内容还存在面小路窄、系列化不够问题。农村老年教育应重点提升老年人生活掌控能力、 适应变化能力、社会服务能力。

综上分析, 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对教育服务总体是满意的,尤其是医疗健康教育活动深受欢迎,教育实践活动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和认知水平,农村老年教育活动效果初显。农村老年群体受自身生活条件、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有着广泛的教育需求,心理健康、隔代教育、厨艺知识培训、民俗接待培训等是当前主要教育培训需求。

(三)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师资状况及授课内容分析

1教育实践师资状况分析

延庆区的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师资队伍主要由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社区教育优秀学员、医疗服务志愿者(区医院大夫)、法律服务志愿者(区司法局)、艺术服务志愿者(区域文艺名人)五部分组成,截至目前共有35名专兼职教师深入农村,直接走进农村老年教育课堂。从人员结构看以区域医疗专家、社区教育专职老师、行业内的业务能手和乡土文艺骨干为主。延庆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由最初社区教育中心自发组织,3位专任教师送教下乡,到现在已经发展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区医院志愿服务队、司法志愿服务队、综合志愿服务队,多行业、多层次广泛参与态势。由于教育实践队伍的不断壮大,使得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整体水平提升,农村老年教育更具专业性、公益性。35位专兼职教师平均年龄42岁,通过效果反馈可以看出,农村老年教育在师资配置上应以中老年教师为主,这样有利于代际沟通,利于教育活动开展。

2教育服务授课内容分析

自2014年底活动开展以来,总授课达到206节(每半天2节),教育實践重视农村老年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文艺、法律、医疗健康教育,还根据农村季节变化,在老年群体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冬季预防煤气中毒、春季防火宣传等,做到急老年群体所急、想老年群体所想,活动接地气。从教育内容看,侧重于健康、休闲类,作为区域农村老年教育实践,还应围绕区域定位,紧跟时代宣传,围绕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办、2022年冬奥会承办、生态区建设、北京画廊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家乡美等主题教育展开,使区域特色教育更为突出。

教育内容及师资构成同时反映出,延庆区农村老年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农村老年教育方面还没有形成系列教材,也没有形成系列课程;在课程开发上,还停留在有什么讲什么的阶段,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多元化教育需求;教育活动中法律教育由于“维稳”等因素,未能全面展开。从事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师资队伍由于构成复杂且大多属在职人员,组织管理还处于松散状态,影响了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三、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试验点老年群体特征及教育需求、教育实践认知分析,笔者认为农村老年教育就是在乡镇、村范围内开展的,以老年人为主体的,旨在满足其教育需求,保障其受教育权利,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推进其社会参与和全面发展,并最终实现老年人与家庭、镇村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为老服务活动。基于这样认识,今后在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实践中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转换认识,积极老龄化教育是今后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方向

1要将老年人作为一种待挖掘的隐性财富、化解社会危机的重要力量来看待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老年人身体健康、身心愉悦之后的教育怎么办,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积极老龄化是指老年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应该将老年人作为一种待挖掘的隐性财富来看待,老年教育更应该侧重于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应由被动的健康“消费者”向积极主动的财富(尤其是精神财富)创造者(老有所为)转向,通过教育不断提升老年人文化水平,把老年人作为社会人力资本进行开发。通过教育增强能力,让老年人融入社会发展,为社会创造一定的财富来缓解资源供给紧张的矛盾,最终实现积极老龄化。

2要总结经验,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综观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延庆区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实践活动,不难看出我国老年教育在价值取向上主要以福利性的丰富老年生活为主;在教育模式上属政府投资办学的行政型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活动为主,突出健身、休闲活动等内容,在活动目的上突出老年群体动起来,更多是为了社会稳定。北京远郊农村老年教育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上还需立足长远,从积极老龄化视角研究问题、开展活动,推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3通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不断明确区域老年教育办学思路是当务之急

区域教育管理、组织者在农村老年教育宣传上应在坚持教育公平基础上将农村老年教育作为社会应有的福利加以对待,树立积极老龄化教育观,把老年教育作为完善人生过程的必由之路加以倡导。依据农村老年群体所处整体大环境及老年教育现状,在当前更应该坚持政府主导的低成本、讲实惠、分步骤的农村老年教育办学思路。

(二)研发老年教育服务系列课程,为教育服务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1.基于需求,着眼将来

美国教育学家霍华德.耶拉.麦克拉斯基说“老年教育除了满足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需要外,有必要研究老年人的深层需求,使老年人最终认识到他们意识到的需要和没有意识到的需求通过老年教育都将会得到满足”。为此我们应不断丰富现有课程,去粗取精,扩大优势课程(如医疗健康类)影响力,同时在教育需求基础上的,考虑农村老年群体适应社会变革、自我发展等需求,开发对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生活的调整、适应与参与教育及生命超越教育课程,不断完善终身教育课程体系。

2立足现状,讲求实效

依据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经济条件普遍偏差、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是农村生产与家庭生活的主要承担者、女性老年群体比例略高的特征,在课程设置上按水平层次可分为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按内容可分为文娱课、技能课、心理课、生命超越课。在教学安排上要遵循老年人身体退行性规律,从群体成就动机相对较低、更注重从学习中获得愉快情绪体验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要迎合他们的心理,减少焦虑情绪,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为此在目标要求上要低起点、慢节奏;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语调、放大字体;在场地选择上要把学习场所安排在居住区附近;在教育形式上要突出多样性,侧重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积极活跃,强调集体性和协作性;在实效性上依据农村老年群体增收致富需求,结合文化旅游盛行实际,开设地域文化课程,尝试老年教育与参与式旅游的结合,实现老年群体价值。

3丰富形式,形成体系

课程是把学员与教师结合在一起的载体,课程的好坏关系到教育服务实践自身的存亡。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活动是延庆社区教育深入农村基层的重要一步,是落实区域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我们应深刻总结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工作教训,基于老年群体教育需求做好学习需求的调研、分析与归类,把满足需求和引导需求结合起来。做好服务内容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研发区域特色老年教育课程,并逐步形成本土化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为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提供智力支持。

(三)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实践师资队伍培训,使之成为老年教育的行家里手

结合教育实践师资队伍构成及教育教学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培训成为当务之急。一是组织非教育系统志愿者开展组织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引导教育实践志愿者积极研究农村老年群体,结合老年人身体退行性规律和老年群体成就动机相对较低,更注重从学习中获得愉快情绪的体验特点,把创设课堂教学、实践体验、服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老年教育服务实践活动;三是开展老年教育精品课程评比与推广,树立教育实践典型,以点带面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四是挖掘低龄老年学习骨干,多渠道、多形式培育低龄老年学习骨干队伍,发挥低龄骨干队伍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以老养老。

(四)构建可行的农村老年教育组织管理体系

延庆区农村老年群体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普遍青少年时代没有接受正规系统教育,人生中大部分时段从事简单的农耕劳作,导致他们对于接受再教育期望点不高,不想参与学习活动。受政策体制限制,当前农村老年人个体参与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很难受法律支持和保护,只有在社会治理体系下,政府与教育部门协同才有可能实现老年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在资源供给侧改革中,社会资源与社会荣誉倾向农村老年群体,提升老年人地位与尊严有利于促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农村老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落实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需要充分发挥区域教育主管单位的统筹协调能力。利用现有资源,盘活现有资源,整合域内乡镇医疗、法律、教育资源,动员更多的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强服务实践沟通机制建设,让农村老年群体有组织化地动起来,让实验成果在城乡之间实现“造血功能”;顺应“互联网+”的时代潮流,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教育,逐步形成区、乡镇、村三级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教育职能部门大力配合局面。逐步实现由机构导向组织向学员导向组织转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让农村老年群体真正受益,真正有幸福获得感。

(五)建立老年教育跟踪评价机制,不断汲取成功经验,为区域老年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跟踪评价是检验工作成效和后续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结合辖区内不断变化的老年教育需求,进行教育实践跟踪评价是老年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延庆区农村老年教育实践是区域社区教育拓展的有效尝试,持续有效开展农村老年教育需要组织实践者强化教学组织过程,重视教育实践跟踪评价机制建设,加强区域农村老年教育实践状况研究,找出教育实践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对今后区域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献言献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农村老年群体是区域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精神财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区域社区教育发展的契机,老年教育向农村延伸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延庆县统计局,北京市延庆县经济社会调查队.北京市延庆县统计年鉴(2013)[Z].2015.

[2]張铁道,张晓.老年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调研报告:以北京市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最新修正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Z].1995.

[5]马德里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Z].

[6]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Z].

[7]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Z].

[8]罗悦庭.积极老龄化下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9]王英.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J].学术论坛,2009(1).

[10]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14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15.

Research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Education for the

Aged in Rural Areas of Exurban Beijing

——as an Example of Yanqing District

YAN Huaipin

(Yanqing District Community Education Center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Beijing 102100, China)

【Key words】education for the aged in rural areas; status quo; analysis; suggestion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以银川市兴庆区X社区为调查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银川市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访谈法等。结果:银川市社区老年人社区健康教育教育来源单一、形式陈旧、内容相对窄化等。结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就银川市的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需要从来源、方式、内容、满意度四个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推进策略。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策略

人口老龄化是新世纪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银川市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按照国际通行定义,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被称为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或地区[7]。我国老年人的标准是60岁以上,而2003年银川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9.2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5%,标志着银川市人口年龄结构从2003年开始步入老年型社会。

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并通过这三个变量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10]。同样,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银川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银川市兴庆区X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健康教育的水平深入了解,分析X社区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社区的选择

兴庆区X社区是银川市最早建立起来的社区之一,也是目前老年人居住最多的社区之一。该社区现有人口两万两千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745人,大概占12%左右,明显该社区已率先进入老龄化社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适合作为个案研究分析。

1.2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有:样本社区的老年人、样本社区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样本社区的居委会工作者。

1.3 数据收集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发放问卷对兴庆区X社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调研,对没有文化、不会写字、视力较差不愿填写的,以问答形式调查员代填,不签署答卷者姓名。

1.4 数据分析方法 文献复习法、理论联系实践法、统计表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X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访谈X社区的老年人200位,由统计知,X社区受访的老年人中男性占32%,女性占68%,75岁及以下的老人占88%,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97%,所从事职业工人农民占九成多。可见该社区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职业类别少,他们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和了解较肤浅,这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保健防病知识的普及带来了难度,不利于卫生知识的宣传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

2.2 X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来源

从图3可以看出 ,X社区老年人获得健康教育的来源主要是:电视、讲座和书籍报纸。X社区计划教育开展不全面,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在社区的走访观察和与老年人的交流访谈中发现,X社区没有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几个月出一次健康教育展板,专家卫生机构的义诊活动也寥寥无几,健康手册多以宣传药品为主,教育视频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老年人主要是自己在家看电视。健康教育讲座多以社区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宣讲为主,过于理论化、缺乏實践性、举办期数少。

2.3 X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方式

从表2可以看出,X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社区居委会组织开展的一些健康教育活动,但也是偶尔举办。外来专家讲座没有,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也非常少,有1%的人回答经常会,分别有8%和2.5%的人认为偶尔会,13.5%和35.5%的人认为很少有,有高达75.5%和61%的人认为没有。有三项1%回答经常会的是200位被调查对象中的其中的两位,他们均是年事已高的患病老人,社区居委会和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工作人员得已证实,她们经常进行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是该社区80岁以上患重病的孤寡老人。她们认为不能普遍和经常开展的原因是:人员配备、资金有限,日常工作杂、忙;年龄相对小、无病、生活可以自理的人无须进行深入和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2.4 X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如图4所示,X社区的老年人认为自身健康与上述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体育锻炼、睡眠质量、良好心情排在了前三位。这三者与人的健康关系密切相关,而它们又与心理卫生健康关系息息相关,良好的心理卫生健康可使人形成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帮助人形成良好的心情,提高睡眠的质量。

其次是医疗技术、医疗费用、筹资比例。从这一点反映出,老年人还是很注重治疗,思想观念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上。由于物价消费水平的上涨,而且绝大多数的老人是工农阶层,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表明他们患有老年常见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对他们来讲资金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另一个重担。

最后是政策法规、居住环境、健康知识。X社区的老年人认为它们相对来说不太重要,所给的评分值相对低一点。但是我们知道政策引导行动方案,居住环境决定生存质量,健康知识指导行为习惯,它们一样非常的重要。

2.5 X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从上表看,老年人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非常局限,绝大多数人参与的主要是电视健康知识节目。其中三大主要活动的满意度如上图所示,老年人对电视节目较满意,但对于卫生机构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及健康报和宣传册多数人评价一般或不满意。

3 讨论

当前,银川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四十多家。其中,33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启用“一元钱看病”。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和设备配备较为齐全,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社区健康教育还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和对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访谈综合分析出银川市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及给出的建议如下:

3.1 老年人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健康教育的内容过于抽象化,只具有“理论性”,而不具有实践性。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社区护士单方面的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不具针对性。

其次,资源短缺,形式单一。因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和资金相对不足,健康教育在社区还不够普及。社区中的医护人员平时工作量很大,经常只做一些缺乏动员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发放宣传册和张贴宣传报,无法达到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特别是老年群体,大部分老人文化水平较低 ,加上视力下降,对宣传手册上的文字看起来很累。

最后,健康教育者缺乏主动性,缺乏“上门服务”的实践和时间,缺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的主动性。

3.2 老年人社区健康教育的建议

3.2.1 在健康教育形式方面

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种多样:1)计划性教育:按计划定期讲课,并同时发放自己准备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通过语言、文字、图画让老年人乐于接受,时间安排合理。2)示范性教育:针对老年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差异,对某些技术操作过程给以示范。如血糖检测,血压测定,康复运动动作的做法等。由社区医务工作者示范给患者或听课者,并给予反复操作练习,直到搞清楚为止。3)电化教育:运用磁带、光碟播放有关疾病的发病原因激励、临床表现如何配合某些特殊的检查治疗等。

3.2.2 健康教育内容方面

内容要十分精炼,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应注意克服求全求细的系统性教育,健康教育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安排时间外,还要在护理过程中适时进行,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1)针对老年人中的一些特殊人群的需要,如长期经受某种慢性病的老龄患者、空巢高龄老人等,应为其提供连续针对性的服务。2)向老年人宣传防病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自我防病意识;向社会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加强亲属对老人的健康关爱指导。3)做好社区心理卫生咨询;社区医务工作者在执行随访的过程中,要做好老年人心理疾患的咨询指导。如用药及预防疾病的复发知识,子女问题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耐心客观的讲解,让老年人和家属给予理解,并给予健康指导。4)提高意识,增强对自身身体变化状况及健康知识的关注。如经常检测关注自身的血压、体重等指标,了解其变化状况,及时做好预防和康复工作。

3.2.3 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

(1)效果评价:1)直接观察:通过交谈观察判断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有无提高,不良行为有无改变。2)直接提高:了解老年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病情如:高血压、发烧及骨折的急救措施是什么,生活中自我保健等。

(2)如何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1)在向老年人讲解演练如何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等同时,应注意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使老年人接收过多内容而无法真正领会,应以量少次多的健康宣教方式为主。 2) 对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时语言准确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用语富有感染力;在与老年人交流时将对老年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言语中,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要了解他们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家庭情况,尽量使医学用语变得通俗易懂。同时要掌握好用语的准确性,如指导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口服药物时,不但要告知老年人及其家属每天口服几次、几片,还要告知剂量、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以免因口服方法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对老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要讲清道理,举出正反例子,使老年人从心底里感到不良行为的危害;语气要适度,否则会使老年人产生抗拒心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以至于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的不理解和不满意。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顾惠娟.对开展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 年06期:28-30

[2] 傅红琼,朱丹.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护理研究,2005年07期:53-55

[3] 陈福星.老年教育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8-50

[4] 胡晓云,陈新,毛宗福,王全,崔丹.中国健康教育,2009年第06期:43-46

[5] 顾秀莲.中国老年教育的国际背景研究[M].北京:中國妇女出版社,2009:32-35

[6]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28-30

[7] 姬春,李新辉.国内外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6年32期:17-18

[8] 田立霞,王赞旭,王春梅,贾向春.健康老龄化的促进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2期:12-17

[9] 刘利江,刘辉.我国高校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陕西教育(高教版),2003年 第10期:31-33

[10] 刘广彬.教育与居民健康:我国教育的健康收益实证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9-05-01:18-19

[11] 吴瑜瑜.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当代医学,2010年 第25期:13-14

[12] 王晶.老年人体质与生存质量相关关系的研究[D].2008年:9-10

[13] 朱静娴,林梅.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2011年 第09期:25-27

[14] 张良铿.美国老人寄宿所学习机制在我国实施可行性之研究[D].台湾;中正大学,2007.5:19-20

[15] 张靖,李道萍.老年人健康教育中引入创新扩散理论的策略探讨 [J].护理学杂志,2009,17(24):23-24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老年学员学习心理的突出特点与基本规律

学习,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学段的学习,都是智力的主观活动,有智力,必有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老年学员的学习心理就是研究老年大学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围绕“老龄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归纳出老年人学习区别于在校生和社会青年学习的七条心理规律:

(一)学习态度更加端正。这样的学习态度注定了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效果应是出色的。

(二)课堂达成度高,对老师、对学校认可度高。这一方面说明老年大学的学习是高效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老年大学的教师课堂威信是高的。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开展老年人群体面临的共性问题予以突破。可以发挥老年大学的认同优势,增设社会重点科目,增强说服力和实效性。

(三)理解问题的层次更加深刻,但在知识记忆方面,记忆力尤其是機械记忆、次级记忆下降明显,理解力几乎没有变化。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遣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这就提醒我们应注意艾宾浩斯曲线在课堂教学和复习中的应用,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小步走,常回头”在讲授老年人需要死记硬背,与自己的经历、已有知识无关联的内容时,课堂教学应加大对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形象的比喻。

(四)在学习状态上,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调查数据显示老年学员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主动渴求的。在这种理念和动力的驱使下,人会迸发出极大的潜能,实现自我最大程度的提高和飞跃。这无疑也会使我们的学员成为家庭子女尤其是第三代子女的楷模。

(五)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更加迫切。老年学员在学习目的上,除英语口语、电脑这些实用性强的专业之外,学习目的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老年大学客观促进了社会和谐。老年学员大部分对子女尤其是第三代子女的教育更加成熟和富有智慧,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六)学习感性化与理性化色彩、稳定性与易变性并存,从众心理明显,易受周边熟人影响。

(七)渴望被尊重,更加喜欢风趣幽默、上课轻松的老师。

掌握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的心理艺术,推进老年大学教育“精品发展”——从学员心理看老年大学的对策

(一)对于学员的学习成果应演尽演、应展尽展,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价值感、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对于舞蹈类、声乐类、器乐类、体育保健类可以登台演出的,充分给予他们演出的机会,演出的过程对学员是极好的学习和提高机会,对个人心理素质提高、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对家人、对社会和谐来说更是有利无弊。考虑演出成本、场地、时间等制约因素,每个班每个人都登台正式演出的可能性不大。我们也应借力“互联网+”,发挥网络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由学员自已编排节目,自己摄影录像,自已筛选出精华影像上传至学校网站,利用网路平台向学员、家人和全社会展示。对于摄影、书法、美术类的学习成果,同样可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网络平台,使老年学员进一步产生骄傲和自豪心理,增强对老年大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认真研究老年学员自尊心、价值感的心理需求,尊重老年学员心理特质和规律,建立完善适合老年学员的“精神激励”为主的奖励方式。对优秀学员的奖励颁发奖状,并在网站开辟专栏予以展播学员风采。

(三)丰富老年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老年大学课程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完善老年大学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适当向男性倾斜,建立以老年群体正面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规范。

(四)全方位落实对教师的硬性指标考核和核心指标一票否决制,完善考核体系,让“尊重和关心学员”成为老年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必备素质。

(五)完善“劳有所得“优教优酬”的教师奖励制度,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老年教育中去。

(六)创新办学模式,整合社会优秀电子教育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老年教育。坚持规范办学与灵活办学相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打造远程教育中心,借力“互联网+”让更多老年人享受老年教育。

(七)积极稳妥推进老年志愿者工作,发挥好关工委作用,实现老有所为。发挥学员党小组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老年学员找到“归属感”,践行“政治立校”。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以重点城市老年旅游市场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对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程度还不高,现有的旅游产品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应根据老年旅游市场特征创新旅游产品,特别注重提供安全的老年旅游产品,实行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群的需求。

关键词:老年旅游;调研数据;特征;发展路径

中国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 言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通常标准,如果一国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国或地区即属于老年型社会。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的时期,并且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根据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公布的我国的老龄化的数据,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总人口的30%。(见图1)

近年来,银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老年旅游、老年休闲娱乐等产业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关于老年旅游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

国外对老年人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其研究多集中在需求动机上。例如Ander-s0n and Langmeyer(1982)通过调查分析发现,50岁以上的旅游者喜欢有计划或放松心情式的旅游,50岁以下的老年人除了放松心情以外,更多的希望参与户外游乐活动。Aliza Fleischer(2002)通过对以色列老龄人口的调查,分析出收入和健康是影响老年人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而且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55-65岁之间的老年人中随着闲暇时间和家庭收入的增长,旅游需求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受收入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旅游需求逐渐减少。Jaes00 Kim(2003)采用神经网络描述性分析影响老年旅游中因素的权重,描述了旅游者与旅游产品的关系。国外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吸引老年人旅游这方面。

据检索发现,我国对老年旅游的研究大概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重点主要在老年人旅游市场方面,对于老年人旅游行为特征的研究多为对局部地区老年人的行为调查分析。余颖等(2003)通过对江西省老年旅游调查研究,得出老年旅游者受身体健康的影响,健康疗养类型旅游需求较大;信息来源主要为传统渠道;喜欢组团出游;消费额比一般游客的平均花费偏低的结论。侯国林等(2005)对上海老年旅游者的调查发现。上海老年人整体旅游频率较高;出游时间长短适中;多数以游览观光、健身疗养为主;出游花费比其他地区要高;多选择旅游团;交通工具选择以汽车和火车为主。我国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特点及开发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多。邱扶东(2005)调查发现老年旅游决策过程可划分为七个阶段,并由此得出了旅游决策过程模型。曹芙蓉(2008)认为老龄人口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收入正在成为当今老年旅游产生和发展的充分条件。不仅其年龄生理和年龄心理形成的银发族旅游消费特征值得学业界充分关注与研究,其制约因素与克服机理也同样应该予以瞩目。

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对于老年旅游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一板块的分析,且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理论上的推理,虽然分析较为透彻,但受制于客观基础的制约,难免有不够深入之处。本文得到权威调查机构CTR的支持,对我国10个最具代表性的大中型城市的老年旅游市场进行科学调查,以全面充分的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我们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特征,以求对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老年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调查样本特征描述

根据地理位置分布的平衡性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区域影响力等方面,选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沈阳、长沙、西安、郑州、宁波、昆明十个城市做调研,每个城市选取400个样本,共选取4000个样本,调查问卷92%收回。样本特征描述如下:

性别特征:为了保持调查样本性别的平衡性,笔者在调查中充分保证男女样本比例一致。(见图2)

年龄特征:根据联合国关于人口老年化的相关规定,并充分考虑我国老年人口的年龄特征,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公职人员目前退休年龄最早为55岁,而74岁以上的老年人受身体状况的影响,出游的可能性较小。所以,本文选取55-74之间的老年人群,以5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调查。(见图3)

学历特征:通过调查分析,我国老年人群受教育的程度还不是很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老年人群占整体比例近70%,为了让老年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增强老年人对社会的认知,有必要提高老年人群的受教育水平。(见图4)

居住特征:调查发现,近70%的老年人与自己的子孙住在一起,一方面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社会上的养老福利机构不是很发达,老年人需要在家中才能得到很好地照顾。(见图5)

(二)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特征

1.老年旅游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市场潜力明显

根据权威机构CTR的调研预测,2008年我国10大代表性城市的老年人旅游市场容量大约在50-60亿元之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将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增长。据此推算,2013年,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容量将突破100亿元,老年旅游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市场潜力巨大。(见图6)

2.老年旅游需求随年龄的增长呈现递减趋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老年人旅游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调查中发现,55-59岁、60-64、65-69岁之间分别占总需求的39%、25%、19%,而70-74岁之间仅占总需求的17%。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原因是年纪轻一些的老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旅游兴致高,同时,这部分老人在我国目前老年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因而他们占据了旅游市场份额的更大部分。(见图7)

3.老年旅游市场分布地区集中度高

从市场需求的地区分布来看,排名前3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广州、北京。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旅游市场份额合计35.7亿元,占调查总体市场份额的67%,这说明: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各地需求的不均衡;另一方面上海、北京、广州目前是老年旅游的主要市场。据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的老年人口不仅绝对数量较高,而且老年人口比例也相对较高,老龄化进程显著。同时,三地经济水平发达,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因此许多企业将此三地作为老年旅游的重点

开发城市和地区。

4.我国老年旅游者的有效需求较强

消费者的需求分析主要在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上,经济学所说的有效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需求的愿望,二是有购买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老年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以期得出老年旅游者有规律的消费行为。

(1)老年人群的旅游频率

通过调查发现有的老人每年旅游一次,有一成老人每年旅游两次,另有近六成老人从来不旅游。这说明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同时,也证明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见图8)

(2)老年旅游方面的花费

调查发现,老年人在2008年中的旅游花费1000元以上的比例为63.9%,而旅游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总数的37.1%,并且在2009年中,预计旅游花费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比例将上升至71.3%,而预计花费在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比例将下降至28.7%,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群的消费倾向及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老年旅游的花费因而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9)

(3)老年旅游者的旅游资金来源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老年人旅游的花费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积蓄(占60.2%),其次是儿女的赞助(占20.0%),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健全,老年人群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可以自行负担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的开支,同时,也说明中国的老年旅游市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见图10)

(4)旅游目的分析

调查发现,我国老年人旅游目的主要为旅游观光(65.3%)和放松心情(56.9%)。细分市场中不同城市的老人还有其各自的旅游目的。如北京的老年人运动观念更强一些,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比例占33.3%;而上海市场的老年人更加关注了解风土人情、健康疗养、锻炼身体兼顾;广州地区的老年人则关注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的气氛更浓重一些。老年旅游目的在总体上反应为游览观光和放松的同时,也存在区域性的细微差异,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和区域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需要开发不同特色的旅游产品。

(5)旅行方式的选择

在旅游方式的选择方面,超过50%的老年人选择了与家人同行,另有4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组团出游,只有不到5%的老年人选择自由出游或者其他方式。这充分说明老年旅游市场有其独特的特征,就是如果家里的老年人需要出游,那么参加旅游的人数将不仅仅是老年人本身,家庭的成员都将伴随前往,而且,老年人旅游市场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羊群效应,就是具有带动效应,如果一部分老年人想要出游,很有可能带动其他老年人一同出游。(见图11)

图11老年旅行方式的选择

(6)交通工具的选择

老年人出游对于交通工作的选择也是从安全和舒适方面来考虑,大部分老年选择乘坐火车(45.8%),其次是汽车(27.9%)和飞机(24%),并且各地区老年人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有着区域性的特点,如北京地区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上以火车为主,飞机旅行相结合;上海和广州两地以开展汽车和火车旅行这种短途旅行业务为主。(见图12)

(7)决定出游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首先,安全因素成为老年人出游的首要考虑因素。老年旅游者因为受到体力、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更多关心旅游过程中的安全问题(62.0%),其次是旅游服务的内容(18.7%)和消费的价格(11.0%)。尤其是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更少关注旅游的经费,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对经费的关注程度相对要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在同类条件下,安全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而一般情况下,人类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才会想到高级的需求。(见图13)

其次,健康状况成为影响老年人旅游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人旅游行为的直接因素之一,身患脑溢血的老年人旅游次数明显低于其他老年人,身患风湿骨病的老年人旅游次数却偏高于其他老年人。可见不同的疾病对老人的旅游行为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具体情况见表1。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1)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程度还不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发展趋势很好,市场容量不断增大,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我国老年旅游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我国老年旅游的有效需求较强。老年人既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又有支付能力,因为大部分老年人由单位支付或能自行支付旅游费用。(3)中国老年旅游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即受其他老年人或者社会团体的影响来决策出游的目的地及相关具体事宜。(4)现有的旅游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的旅游需求,我国老年旅游的产品设计需要更进一步贴合老年人群的需求特点。

三、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路径

(一)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是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重点区域

从市场成熟度、客户购买力、市场份额、消费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高,旅游文化消费的意识比较靠前,老年的收入和购买力较高,市场份额比重较大,市场开发和推广相对容易。而各个地区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如上海以了解风土人情和疗养健身为目的,在春秋两季可以开展短线旅游业务。广州以旅游观光为目的,夏秋两季开展短途旅游业务,适度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北京历史气息较为浓重,以游览名胜古迹与历史文化古城为目的进行快慢适中,长短线结合的旅游业务。

(二)不断根据老年旅游细分市场的需求创新旅游产品

从旅游线路的选取,行程的安排、食宿的计划等方面人手,充分考虑老年旅游者的需求特点,深入挖掘需求的可能性,不断创新老年旅游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如:将老年旅游产品与体育健身有效地结合起来,推出健身旅游专线和旅游活动,激发老年人旅游热情,还可以推出以疗养健身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譬如设计提供养生旅游产品。现在老年人都比较注重身体,因此养生游也比较受老年人欢迎。养生游与传统旅游方式有较大区别,时间较长,能真正起到养生的目的。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旅行社敏锐抓住商机,开辟“养生旅游”线路。有的旅行社在组织老年旅游时,还开展了保健讲座,养生交流,组织老年游客到长寿乡探秘等项目;一些景区景点也挖掘养生旅游资源,纷纷推出“老年人养生旅游景点”、“老年休养基地”;甚至一些干部疗养所开展“养生休闲游”,向广大退休职工敞开了大门。根据调查显示,无论是长线短线,“慢节奏,轻松行”的休闲旅游都非常受老年团的欢迎。纪念游也是颇受老年人欢迎的产品之一,根据调查显示,带有各种怀旧性质的旅游也比较受老年团的欢迎,例如,“金婚纪念游”、“革命圣地纪念游”等。此外,温泉浴、海水浴、登山、游泳、同病种异地疗养的专门医疗旅游等,贴近老年人群的生活实际,全方位的满足老年人群的旅游需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老年游客的欢迎。

(三)应特别注重提供安全的老年旅游产品

老年旅游产品的设计要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全程服务安全:整个旅游行程的安排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适度减缓,强度适当;同时,在时间安排上比一般旅游团要略长,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结合,防止意外发生;选择风景优美,地势平缓的景区,不能安排山高路陡的景点和线路;另外,根据老年人的需求,配备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随团配医生,并配备应急药品,对高龄老人要特殊照顾;在吃、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均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如在饮食上,要考虑老年人的肠胃、身体特点和饮食习惯,让老人吃饱吃好。

(四)实行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群的需求

1.根据消费能力制定差价策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老年人收入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设计老年旅游产品时要依据老年人群的购买力实行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对于购买力较弱的老年人群提供性价比高的优惠价格,以规模效益实现利润;对于要求品位、舒适享受型的高端老年人群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实行专门化的服务,实现厚利精销。目前,这部分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现有的旅游产品远远不能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

2.根据旅游产品季节周期性制定差价策略。目前,大多数旅游景点的门票和综合旅游费用相对于一般的老年人群均偏高。旅游产品本身的淡旺季特别明显,旺季的时候价格很高,人满为患,淡季的时候,价格适中,旅客流量不饱和。针对这种情况,旅游消费的淡季,可以增加针对老年人群的专门旅游服务和产品营销,这样既可以让老年人群获得了实惠,又可以为景区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

3.实行个性化线路和服务差价策略。根据老年人群的各种特殊需求可以增加额外服务项目,同时对额外服务进行收费。由于老年旅游者的身体状况和消费心理与普通消费者有所不同,常常需要旅行社提供“个性化的特别服务”,如随游保姆服务,随游医生服务等额外的照顾。旅行社也可采取市场细分的方式,将有共同需求的老年人群组织起来,设计专门的行程线路,并依据额外服务的种类及数量核算成本做适当的加价。

我国老年大学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继续教育 的涵义和外延,探讨了我国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开放性、专业化、合作办学方向的发展趋势 ;最终,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等等,将通过整合,走向融合,构建成 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继续教育;涵义;发展趋势;探讨

收稿日期:2006—11— 16

作者简介:胡侠(1976—),女,汉族,河南汝南人,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 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继续教育研究。

郑小娟(1968—),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 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在50年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源源不断 地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 贡献。但是,针对当前的形势,继续教育如何发展才能满足我国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 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发展了50多年后,也应该 是从更深处来重新认识和界定它的时候了,只有从最基本的概念和涵义着手,研究其发展规 律,探讨其发展趋势才更有价值,才能使我国的继续教育有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 未来社会。

一、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

成人高等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地在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急需的应用型人 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发 展历程,其中有两个大发展时期,革命根据地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战争时期,开办正 规的普通学校,对我党的领导干部进行学历教育,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不允许的,开设各种 形式的继续教育或各种短期的培训班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解放初期,从战争年代到新中国 的刚刚建立,我党的一大批干部需要提高文化素质,当时只有200多所学校。1949年刘少奇 同志才批准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由于资源不足,只能两条腿走路,继续教育和正规传统教育 相结合,培养了大批干部;而且五十年代推进的全国的扫盲运动,也大大促进了继续教育的 发展。当时发展成人学校1061所,学员434万余人。

文革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正规的高等教育甚至包括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 影响,非正规教育如各种形式的工人大学、工农兵学校等,由于生产的需要,却得到很大的 发展,但是这些形式的大学基本上都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

恢复正常的高等教育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 。这一时期,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并且取得显著成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积极努力,到1989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发展至1742万人, 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数增加到634所,其他各类成人高校1333所。对推进我国科技 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人教育 和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步入与国际接轨时期的继续教育,首先是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受教育不一定非要在传统的教 育中所完成,也不一定非要考上正规的大学才能学到知识,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包括小学、中 学、大学里受教育,也只能占人生中的1/3的时间,其他的时间就是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实现最终意义上的终身教育。而这些正规教育以外的教育就要有 继续教育来完成。因此,可以说继续教育是构成终身教育的主体。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经过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已经成为 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在实现大众化教育 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位置。1991~1995年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5903万人,其中 成 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2671万,占452%;1996~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 8621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4381万,占508%;2001~2004年高等教育 本专科毕业生总数为11844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毕业生为5201万,占439%。广 东省近几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也约占当年高等教育招生总数的40%,成人教育学生在 接受高等教育学生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成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反映 了我国的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且,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报 告中显示,在历年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中,普通高校是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的主力军。

二、继续教育的涵义

在国外,多数专家所能接受的,继续教育是这样严格定义的:对接受过本科或专科以上专业 教育的人员,进行以知识与技术补充、更新和提高为主要目标和内容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培 训。在我国,目前继续教育通常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它的主 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准,改善智能结构,增强受教育者的专业能力,特别开发受 教育者潜在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并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 调发展。随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概念也在深化和拓展。当今继续教育的确切 内涵,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笔者认为继续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是面向离开传统普通学校教育 以后的人们,实施的在组织、人员、形式和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呈一个极为多元、开放和发散 型的终身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未必都是大学后教育,还包括各种初等、中等、高等的 技能型教育,即是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等传统普通教育以外的受教育形式都应该属于继续 教育的范畴。

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继续教育终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主体。从系统角度看,继续教育是 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开放性系统,而开放系统也必然是个立体的、多种内容的系统。 它既包含大学后教育,也包含各种形式的技术教育、老年教育以及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需要的各种健身、艺术等类型的教育:

(一)已经大学毕业,但不满足于大学学历,想要继续深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的所接受的 教育;或者想接受本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教育。有的是高等教育,有的是中等教育,有的甚 至是初等教育,这些各种学科、各种专业、各种形式的教育都应该属于大学后续教育的范畴 。伴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将来很有可能成为继续教育的主体。

(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产品、新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 整合,没有一技之长已经存在生存危机,或即使拥有一技之长也越来越不能成为养身立业 之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新技能,乃至多种技能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因此,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技术、技能教育,包括某些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或职前教育)、 中高等专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等都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先哲们就曾经提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 的 论述。老龄化又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老年教育显得重要而不容忽视。老 人的学习要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有些老人年轻时的一些愿望,希望退休之后有时间学习 的时候进行补偿;有的希望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在延年益寿和强身健体 方面能够得到一些指导;有的甚至想通过老年教育来进行求师交友,畅所欲言,以充实自己 的老年生活等等。因此老年教育也将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目前在西方国家 中老年教育已经发展得比较迅速和完备。

(四)随着生产率的逐步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将逐步减少,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增多。 不仅在校的学生,而且广大人民群众也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人们对各种艺术 、 健身等的爱好或者兴趣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于是开办各种类型的成人的艺术、健 身继续教育也将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

继续教育是传统教育的伸延和拓展,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 要 的战略意义。特别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发挥骨干、主力军的作用, 发挥资源、知识与人才的优势,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 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过程中,一定要发展好继续教育,使之在提高劳 动者素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向高层次发展。“十一五”规划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做好成人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着力开展高新技 术知识的培训、边缘和交叉学科高精技术培训,使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实现“知识再生” ,实现个人智能的新增和改组,以适应经济变革的需要。而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增长 ,也促进了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发展。加大投入满足高学历层次者的继续教育,增加对高层次 学生的培养,创造多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已经是世界各国继续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以美国为例,2005年参与继续教育的人数接近1亿人,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有近7000万人 ,占参与成人教育总数的75%。为了满足人数众多的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职工接受继续教育 的需要,美国十分重视对大学后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联邦教育预算每年都在600亿美元以 上。美国近2万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成人教育中心,其经费、师资、校舍等都得到了政府和 企业的资助。

(二)向开放性发展。跟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继续教育的开放程度会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将从教育对象、办学 机制、教学资源、培训手段等方面逐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在最大限度地利用 高校内各院系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 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远程网络等多种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并与兄弟院校密切配合,为广大 培训需求者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和信息服务支持系统。

培训手段上,继续教育还可以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因特网、卫星等先进的通讯技 术,使成人参与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内容选择、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等更加方便灵活。 斯坦福大学的继续教育,就借助因特网,运用E-mail、联机交谈、Web教材、电子公告板和 联机图书馆等途径,卓有成效地对成人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成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积 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

(三)向专业化发展。继续教育专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对继续教育研究以及成果的传播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上已 经出现许多继续教育专业团体,有些是国际性的、有的是全国性的,也有的是地方性的,他 们的培训业完全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诸多培训主体在市场上都提供极具专业特色和针对 性的培训项目。因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凭借高校的优质资源,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转变 观念,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产业,规范办学、规范管理,向规范化发展,并且逐步走向专业化 ,才能有强劲的竞争力。

(四)向合作办学发展。随着教育对象日趋多元化,在美国,教育的宗旨是教育每个人,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流行的教 育思潮。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此不管男女老少、贫穷富贵,出身如何, 来自何方,都可以作为继续教育的对象,都已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对象范围是不 断扩大的,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普通高校作 为开展继续教育的主要机构,必须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招生办法上尽量适应各类成人学 习的需要。如面向社会办学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办学、“企业参与”、送教上门、成人教育 课程班、研究生课程班等等,都极大地方便了成人学生的学习,有效缓解了生活、工作与学 习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特色,还要继续促进联合办学向纵深发展,加强校校之 间的联合、高校内各专业、各学科的联合,以及走出国门,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吸取 他们办学的优点,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这些不断为教育对象提供更好服务 的办学形式,都将是大势所趋,是提高教育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最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各种自学助学考试等等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通 过整合,最终将走向融合,构建成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 不同职业的人的教育需求,对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将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切实的、举足轻重 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1.

〔2〕赵喜文,李娟等.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J〕.继续教育,2006, (2).

〔3〕浅谈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继续教育的三大特点.中国继续教育网.

〔4〕发展继续教育迎接世纪挑战.中国继续教育网.

〔5〕和震,耿洁.200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6,(2).

上一篇:学生科学教学实践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