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电商范文

2023-09-23

民生电商范文第1篇

社区,是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民群众的温馨家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础的是从建设和谐社区做起。自社区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政府和县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组织法》和《社区自治章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做好居民服务工作,较好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工作目标。社区自成立起,就成立了综合治理、文明创建、计划生育、社区服务四个委员会,健全了组织网络,制定了相应的职责和制度,规范了管理各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社区还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搞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预防流行疾病等工作,全心全意做好为社区居民的全面服务工作。

在社区实践期间,作为走进社区基层的践行者,我亲身感受到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安全,文明创建以及拓宽再就业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在文明创建方面,社区强化日常保洁,坚持日产日清,确保小街小巷整洁,争创优美,整洁的小区,通过宣传创建基本知识和开展居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素质,重点做好“创安”,“创模”和“五好家庭”建设工作。在就业方面,社区居委会积极为弱势群体服务,把“下岗再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设立社区帮扶站,从人、财、物上保障再就业平台的运行,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

同时,通过与社区人员的交流与耐心询问,使我对当前社区群众最关心的社保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不禁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广大任务,把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的深远意义。党在重大民生上的明显变化,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好政策是社区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福祉。

此外,通过社区实践锻炼,使我在了解社区做什么的同时,也使我亲身体验到社区居委会在扎实做好居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更使我亲身感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给基层人民群众带来的切身利益,使我认识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就在身边。

社区实践使我认识到要关注民生,关注基层,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真心的感谢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他们让我实践给予我的信任,使我明白更多人生的意义。

民生电商范文第2篇

民情“小论坛”,知民情的“连心桥”。民情“小论坛”采取多向互动、群访群馈、一谈群论等形式,实行一周一论坛、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制度,对民情“小论坛”中反映出的重大、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督办,确保落实。每月对民情“小论坛”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并纳入干部专项目标考核。通过全乡144名挂钩干部谈出进村入户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问题,让乡党委、政府掌握了解第一手民情资料,让干部充分了解到群众的诉求和意愿,消除了干群沟通不畅的弊端,架设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截止目前,全乡党员干部论坛发言28次,反馈群众意见84条,为联系对象制定增收措施52条,挂钩联系干部就地解决68件,乡党委、政府协调解决16件,提出工作思路12条,选树“四群”教育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人物2人,推广先进经验、做法5条,先后化解村委会、社区不安定因素8起。

民情“小论坛”,解民忧的“加油站”。民情“小论坛”注重搜集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忧,从而实现“真情助民”的目的。 — 1 —

农经站挂点干部张麟德说:“朗目山上的牛场严重缺水!”土管所挂点干部张洪波说:“小坝圩村委会有几个村小组的人畜饮水告急!”余开云说:“新发村委会停水,两天供水一次!”……当前,民情“小论坛”中涉及最多的问题就是抗旱、春耕备耕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奔走、多方协调,筹资150万元在位于沿江乡鸡街村委会以西黑泥塘水源点实施抗旱应急供水工程,目前已完成蓄水池开挖和道路回填工程,项目完工后,供水规模为每天450立方米,可解决水源点附近2个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1322户5381人和48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在小坝圩、鸡街2处水源点打井抗旱,目前,2口深井已出水,经测量总出水量为每天582立方米,可解决附近四圩、小坝圩、鸡街三个村委会的人畜饮水问题。据统计,全乡已累计筹集抗旱资金180万元,购置抽水机60台,检修抗旱泵站42个(处),维修涵闸87道,抗旱设备287台(套),清淤生产水沟163.3千米,投入抗旱2840人次,泵站18台,机动抗旱设备42台,装备装机容量384千瓦,抗旱浇灌面积2800亩。

民情“小论坛”,帮民富的“指南针”。挂钩新圩村委会的乡干部姜粉艳深有感触地说:“农民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对民情的深入体察,使广大党员干部找准了工作的着力点,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的工作局面。全乡广大涉农部门采取以会代训,讲技术课、印发资料、现场示范等—2 —

多种方式,把春季田间管理、春耕春种等技术培训到户,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农资配送等“一揽子”服务。农业、供销等部门及早制定物资供应计划,帮助农户做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储备工作;乡农机站深入农户家中,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协调大中型拖拉机100余台,准备投入全乡机耕机耙工作。目前,全乡共举办水稻科技示范户及高产样板种植户、水产科技户等各类培训120余期,培训群众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投放鱼苗100余箱,完成统防秧田期水稻虫害420亩,水稻育秧2279.3亩。

民情“小论坛”,聚民心的“润滑油”。挂钩干部史留德在“小论坛”上及时反映小坝圩村委会老百姓对原来支部人员有较大意见,就连小村干部开会也到不齐,全村委会各项工作在乡里年年拖后腿。乡党委、政府马上采取行动,对小坝圩班子进行调整,现在小坝圩村委会干群一心,无论是春耕备耕还是抗旱防火样样工作干到全乡前列。挂钩干部余学琦说:“余家圩社区四组曹关德66岁,重度肢体残疾,常年轮椅为伴,眼看着小秧无法撒下去”。乡民政所马上到曹关德家中落实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目前,曹关德家的小秧长势喜人,曹关德逢人就说现在的政策就是好。同时,全乡还积极主动帮助五保户、孤寡老人和因外出务工无劳力的村民解决春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截止目前,全乡累计帮助21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家庭收割蚕豆40余亩,发放冬春救灾救济款20余万元,救济受灾群众792户2692人次。(杨 — 3 —

建陆颜绍勇)

民生电商范文第3篇

民生新闻的热潮刚刚过去,电视新闻据说已进入到“后民生”时代。这意味着,对于关注中国新闻改革的人们来说,一个新的想象空间又形成了。不过,回过头静下来想想,有些问题还有待澄清。所谓电视民生新闻,从新闻素材、聚焦范围,以及报道方式来看,明明就是社会新闻,明明就是地方性新闻。①为什么从业者却要冠之以“民生新闻”?对民生新闻,尽管有不少批评意见,但整体而言,人们不仅认可了民生新闻的提法,而且对这种新闻类型寄予厚望。李幸认为,肇始于南京地区的民生新闻是“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②这一论断从电视传播基本理念的变迁来看,有一定说服力。但是,众所周知,“革命”在中国的语境中,具有更宽泛的含义:“革命”寄寓了普遍乐观的超越性想象,超越性的意指不单限于观念,而且关涉到“制度”和“体制”的层面。因此,离开新闻规制来谈“革命”,似有不妥,也不利于对中国电视新闻现状做准确的把握。民生新闻“革命论”者对体制避而不谈,显然成问题。几年来,关于民生新闻的讨论非常之多,但遗憾的是,很少有论者从新闻体制和新闻改革的角度着眼,本文拟就此略陈己见,以抛砖引玉。

地方性社会新闻上电视

民生新闻究竟改变了什么?一言以蔽之,地方性社会新闻第一次大规模上电视。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地方性社会新闻在报纸上早就有过实践,并且也曾掀起过热潮,不算是横空出世。第二,大规模集中在电视上做这类新闻,的确是第一次。社会新闻以前主要是在晚报上做。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晚报就有较大发展。资料表明:“辛亥革命以后,直到全国解放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的报纸先后有近200家,其中晚报的比例占1/10,大概有二十几家。”③解放初期,政府领导认为晚报的读者对象是工商界、小市民等落后阶层,因而受到打压,奄奄一息。改革开放以后,晚报开始进入复兴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迅猛。1997年上半年,全国晚报的数量增加到116家。④当时还涌现出大批周末报和都市报,为了招揽读者,都大量刊载社会新闻。晚报理念在整个报纸领域蔓延,甚至波及到党报,所谓“大报小报化”指的就是这一现象。

不过,地方性社会新闻对于电视而言,却是姗姗来迟。1993年创办的《东方时空》是第一次创新,尤其是其间子栏目《焦点时刻》(后为《焦点访谈》),追踪热点,进行深度剖析,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焦点”旋风。有论者称2002年前后出现的民生新闻为“晚报体”,进而把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主导模式概括为三个阶段:联播体、焦点体、晚报体。这种概括是比较准确的。因为,民生新闻究其实际,是延续晚报的实践,做地方性社会新闻。至2002年,地方电视台才开始大规模地做地方性社会新闻。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新闻体制已经引进市场机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新闻与地方新闻并不足以犯忌,它的“革命”意味当然也就丧失了。因此,客观地说,民生新闻虽然作为社会新闻第一次大规模上电视,但对现有的新闻规制而言,这只不过是一次“非常规行为”而已。

以民生的名义合法化

把社会新闻大规模地搬上电视,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体现出实践者的勇气与见识。但是,他们最精彩的地方并不在此,而在于使这一“非常规行为”合法化,进而成为现有新闻规制下寻求创新的“革命”典范。所谓合法化,体现为电视社会新闻的最早实践者为了寻求现有新闻体制的支持,熟练地利用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采用特定的符号或象征对非常规的探索行为予以命名、阐述,以此来述说其改革行为。海外学者潘忠党在考察中国新闻改革时认为,改革大环境的不确定程度很高,为了处理这种不确定性,“改革的主体采取上、下‘合作’的途径,以‘经营方式’为驱动,以‘临场发挥’为基本行为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改革话语中市场经济与党的新闻事业的语汇,以改造新闻生产中的社会关系,重构现存体制的内在活动空间。”⑤这一概括点明了这一事实: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大多来自“下”层新闻从业人员临场发挥的“创意”,这些创意是被淘汰,还是被作为典型,最终将取决于“上”层的态度。而上下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必须“师出有名”,换言之,这种尝试要能够用主导意识形态话语进行有效地解释,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改革尝试的合法化。

第一次大规模在电视上做社会新闻始于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推出以后,迅速抓住了收视市场。主要策划者、该频道总监景志刚认识到“新闻学的概念系统出现了某种滞后迹象,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概念来概括确认《南京零距离》这类已大量出现在我们新闻实践中的节目样态的内涵与价值。”可以说,这是一种清醒的“合法化”意识,因为占领市场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让“老百姓”、“老板”满意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要让“老干部”满意,也就是说,只有在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之后,地方台的社会新闻实践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既“叫座”又“叫好”。景志刚意识到:“这样的新闻用旧有的诸如‘社会新闻’‘舆论监督’这样的概念来概括已严重词不达意,也许更适合使用‘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因为“它直接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宣传原则。”⑥“民生”新闻的命名正是借用“三个代表”和“三贴近”的意识形态语汇,把电视社会新闻阐释为“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从而使这一非常规行为合法化。

这一概念提出来以后,获得受众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其火爆程度甚至出乎肇始者的意料之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民生新闻”以“民生”的名义所进行的合法化举措,已经斩获成功。民生新闻概念提出的第二年,即2004年,有论者针对通常被称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之一的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的实践,提出了“公共新闻”的概念。他们认为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并不矛盾,二者在内涵上具有某种关联度,甚或把公共新闻看作民生新闻的提升、超越与突破。⑦这是新闻从业者对符号资源的争夺,二者所借鉴的符号资源的来路不同。民生新闻的符号资源来源于本土的、党的新闻传统,即“三个代表”思想和“三贴近”宣传原则,而公共新闻的符号资源来源于美国的新闻实践。⑧二者的合法性地位判然有别,面对本土丰厚的、强势的意识形态资源,西方的话语显然无法获胜,真要斗起来,一句“水土”不服,或“不符合中国国情”,后者就可以被轻易打发掉。

电视革命的幻象

民生新闻顺利地完成了它的登台仪式。这种合法化仪式,表明当前我国新闻改革的步履维艰,也彰显出新闻体制的弊端。至少显露出两方面的弊端。第一,对媒介性质的定位模糊。党和国家认定所有的媒体都是喉舌,都是意识形态机器,并通过各种手段全面规制,但同时,又在传媒领域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各级电视台一方面承担着舆论宣传的重任,向各级政府负责;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生存进行谋划,从业者在政府和市场之间进退两难。按理说,由于传输技术的进步,频道数量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专门指定一些喉舌频道,而任凭其他的一些频道去做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应该不是什么问题。⑨如果做这样的区分,性质定位清晰的话,在电视上做社会新闻也就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了。民生新闻,被制造为“革命”的幻象,根本原因是媒介性质定位模糊。第二,管理失范,竞争失序。国家对所有电视台进行改制与管理,按照行政级别和地域划分实力范围,进行资源配置,由行政管理来设定权限,造成市场竞争的极大不公正。地方台倘要做新闻,为生存考虑,必然会去做地方新闻和社会新闻。既是必然,就大大方方地去做。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重重壁垒,种种规训,使得从业者在进行新闻实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话语构建。

不妨说,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媒体在当前新闻规制下所进行的一次巧妙突围;这一突围,是和体制共谋(合法化)的结果;这一突围是成功的。从业者既获得了市场,同时还获得了话语权利,二者相互为用。这种以“民生”的名义进行的市场突围,很难说得上是“革命”。正如王雄所指出的那样:“严格地讲,在现代中国,如果现存的媒体制度框架自身(尤其是电视新闻生产的市场准入制度、电视新闻制作机制和播出机制以及制度许可的电视新闻竞争的多元竞争态势)没有发生革命的话,动辄以‘革命’来命名一种新的节目样式是不明智的,也是缺乏常识的。”⑩

民生新闻的实践,开拓了电视新闻的叙述空间,探索出一些新的传播路径,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应该对它的意义进行过度阐释,民生新闻作为地方台基于自身生存突围的非常规行为,并不具有普适性。更加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民生新闻以“民生”的名义,一路高歌地冲向市场,超高的收视率、惊人的广告价位,其背后究竟有多少“民生”的含量?人们彼此都心照不宣。的确,它满足了多元主体:首先,民生新闻真正收获了市场,符合媒体的利益最大化追求,媒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广告商也乐了;其次,它俘获了受众,迎合了他们的趣味,据说民生新闻甚至使收看新闻成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此外,它还通过合法化,通过在新闻规制中的适时调整,(11)获得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嘉许。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电视的“革命”不过是一个由电视新闻实践者、观察者和研究者、主流意识形态在既有的新闻规制下共同制造出来的幻象而已!

注 释:

①这一看法并非笔者一己之见。李良荣在《当前我国新闻改革的三大难题和路径选择》(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2004-1-6)中说:“像我们南京的电视新闻,最红的《南京零距离》,这是什么节目啊?讲好听一点,‘零距离’是市民新闻,讲低一点叫市井新闻,市井无赖,打架啦吵架啦,不付钱啦,夏天人们脱衣服啦,那就是这些东西……现在全国都是‘零距离’。”

②李幸:《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视听界》,2004(l)。

③曹正文、张国瀛:《旧上海报刊史话》,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第68页。

④丁法章:《我当晚报老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⑤陈正荣:《电视第三次浪潮——解析“南京现象”》,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5页。

⑥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革》,《新闻传播与研究》,1997(3)。

⑦景志刚:《存在与确认——如何概括我们的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11)。

⑧相关文章参见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日;朱菁、江藜藜:《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价值理念的提升》,《新闻实践》,2005(2);赵虎、王欣:《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论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与自我超越》,《新闻前哨》,2005(7)。

⑨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l)。

⑩王雄:《电视民生新闻的幻象和转型》,《现代传播》,2006(2)。

(11)以南京为例,新闻管理部门以行政介入的方式对民生新闻的负面报道加以控制。负面报道数量迅速下降,《南京零距离》2003年1月20日~26日一周的负面报道数为93条,2006年5月8日—14日一周的负面报道数量仅为33条。

(金昌庆为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易前良为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副教授)

编校:郑 艳

民生电商范文第4篇

三年全民医保难在城市不在乡村

推进全民医保的难点和关键在于城镇地区,伴随城市化进程,未来三年内,在城镇工作的人群会达到4亿,城镇居民人口会达到7亿。因此,要在3年内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障体系90%的覆盖率,并非易事。走向全民医保是新医改方案最大的亮点之一。新医改方案确立了实现全民医保的3+1制度框架:即三大公立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加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城镇职工医保面向就业人群,由工作单位和员工双方联合缴费。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也可自愿参加,只不过是按照各地政府制定的固定费率单方缴费而已。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参保者和政府双方缴费,而政府的缴费一般被称为“政府补贴”。低收入者的参保费由医疗救助体系(即财政)埋单。新医改方案已经明确,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具体而言,就是在3年内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参保率都提高到90%以上。那么,我们在3年内能否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呢?让我们分别考察城乡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发展情况。

城镇职工医保: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到2008年底,参保者人数达到2.0亿,大约为工作人群和离退休者的55%。其覆盖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主要扩面对象是民企、外企以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在未来的3年,其覆盖率达到60-70%,是大可预期的。

城镇居民医保: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试点,从2009年开始在所有城市实施。到2008年底,城镇居民医保的参保者人数达到1.2亿。这样,到2008年底,有3.2亿城镇人口参加了医保,而城镇居民共有6.1亿,因此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率达到了52.5%。此外,还有少数人享受公费医疗,另有一些商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两者相加估计占城镇人口的10%左右。总体来说,2008年,60%的城里人有了医疗保障。

新农合:到2007年底,新农合参保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7.3亿,是农业户籍人口的82.7%,农村居民人口的99.8%。如果以农村居民人口为基数,那么农村的全民医保在2007年就实现了。另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新农合人口高达8.15亿,已经超过了农村居民人口总数。即使以农业户籍人口为分母来计算,新农合的覆盖率也高达92.8%。

新农合参保者的人数增加之快令人惊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一是各地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可能虚报参保者数字:二是有些地方将部分城镇居民纳入了新农合;三是将已经移居到城镇地区甚至外地的农业户籍人口(包括农民工)纳入新农合。

不管怎样,在3年内实现全民医保的新医改目标,在农村地区并不困难。推进的难点在于城镇地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未来3年内,在城镇工作的人群会达到4亿,城镇居民人口会达到7亿。因此,分别面向工作人群和非工作人群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均面临着拓展覆盖面的严峻挑战。要在3年内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障体系90%的覆盖率,恐怕要地方政府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管办分开呼唤公立医院法人化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但也是难点。新医改方案在其“指导思想”这一部分重申了“四分开”原则,即“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其中,“管办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

我国公立医院混乱的核心问题就在于管办不分。我国的绝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都是公立的,其中绝大多数又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形成了等级化、行政化的事业单位体制。然而,政府拨款在这些机构的运营费用中仅占很小的比重。政府既办又管,但是却办不了、管不好。公立医院占据了大约八成的医疗服务市场,形成了“行政化”与“商业化”的怪异组合。管办不分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监管失灵。由于管办不分,在很多情况下,行政管理代替了监管,导致行政管理者往往对行政下属的违规行为采取隐瞒、包庇以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由于管办不分,卫生行政部门下有直属机构,当然也很难做到监管的一视同仁。因此,推动公立医疗机构的“管办分开”,一方面能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硬起来。要实现管办分开,必须推进公立医院的法人化。

新医改方案第九条中明确,“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即行政脱钩,公立医疗机构与行政部门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此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只有规模大小之分,名气大小之分,专科与综合之分,而不再拥有行政级别。

在行政脱钩后,医院理事会(或医院管理委员会)是法人治理的核心,由医院的所有重要利益相关者代表(包括投资方、医护人员、消费者或社区代表等)组成。政府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出资者,当然可以派理事进入理事会。医院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院长,由理事会选聘并且向理事会负责。医院管理者不再是干部,而是职业经理^,自然不会操心其行政级别,而是会真正关心其管理的机构在竞争中的地位及其发展。

如此一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相对)高收入者。“以药养医”等乱七八糟的事隋会大幅度减少。现在,医院的院长和医生们都是所谓的“干部”,享受“半公务员待遇”,合法收入不高,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增加收入。对广大的医护人员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来说,法人化也可以让他们合理合法地成为高收入者。在法人化体制中,医护人员(尤其是医生)成为自由职业者:一旦受聘,他们便成为医院的全职或兼职员工;兼职者自然可以多点执业。

公立医院法人化了,那么它们要如何发展,要不要壮大,完全是其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将由理事会自主决策。其中,要不要引入社会资本,引人多少,从什么渠道引入,引入之后派什么用场,恰恰是公立医院理事会战略决策的内容。当然,由于公立医院理事会中有政府部门派出的理事,相关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的决策可以施加举足轻重的影响。

很多人担心,引入了社会资本,如何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实,不论什么医院,如果成心想宰老百姓,那么医保机构取消其定点资格就可以了。众所周知,新医改方案的另一个亮点是走向全民医保。医保机构的职责是担任老百姓参保者的经纪人,向医疗机构集团购买诊疗服务和用药服务。医疗机构,无论是公立的还是民营的,无论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不好好为参保者服务,医保机构不付账就

行了。当然,医保机构能否担任好经纪人,取决于医保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

医保一卡通决定医保成败

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出台之后,2009年4月7日推出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标志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疗改革方案全面实施。此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亮点就在于此,首次明确政府对于医疗公共服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已经意识到,不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所谓经济的转型、拉动内需就是一句空话。

以基本保障制度为标志的社会转型,伴随着人民币、央企领域的经济改革,两路作战,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说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毫不为过。新型医药改革路径尘埃落定,方向就是根据现实条件,确定公共服务从初级到高级的实现阶段。要实现新医改方案所提出的保障目标,关键在于允许保障资金有畅通的流转渠道。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我国有1亿多农民工离乡背井在城市打工,如果基本医疗保障无法流通,他们在农村获得的新农合补助不知道补到了谁的头上。如同我国社保不能异地转续,造成农民工异地打工企业所缴部分被“没收”,造成社会资源与行政资源双重浪费。

市场经济越发展,跨区域就业就越多,目前社保、医保不能异地转续,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是我国城镇化、市场化过程中的巨型拦路虎,这一问题不解决,以户籍为限、画地为牢的局面就难以破解,所谓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一句空话。所幸的是,医改政策业已明确,我国将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

医保一卡通之所以难,难就难在利益分割。年年有两会代表提议案,难以实现的理由大同小异,如技术不可行等,技术不是难点,资源共享可以强制实现,但各地医保制度不统一,难以建立管理、服务和结算平台。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下设的课题组研究指出,异地就医管理中存在四大难点:一是垫付报销难;二是执行政策难,主要是参保地与就医地政策不同;三是医院监管难,缺乏医保机构的监管,参保人员容易受到过度医疗的损害;四是核实查处难,少数参保人员可能出现骗保行为。

所谓骗保与过度医疗,不实行一卡通照样存在,不是说得过去的理由,不同的地区医保水平不平衡,可以用医保卡中的钱为限,进行医治,只要不超过标准就应按照诊疗地的标准报销。关键在于不同的地区资金账户是否做实,是否能够足额、及时地拨付到垫付地区。这就需要全国统筹打造统一的平台,督促做实账户,否则难免出现财政欠债,医保、社保空转现象。医保一卡通可以先行试点,总结经验,而不是以技术难题为借口保护本地利益。决策部门应尽快下定决心,赶走我国改革的这头拦路虎,不止在医保领域,社保等公共服务同样应是一卡在手走遍全国,如此,所谓的城乡差别、大中小城市差别也就不复存在。

让医疗卫生回归公益

千百年来,“病有所医”一直是国人的梦想。现在,社会各界热切期盼的新医改方案终于亮相,为国民描绘出一幅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新图景。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本次医改的最大亮点,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医疗卫生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政府的执政理念。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实施,把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到了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的层面,为全民平等共享医疗卫生福利确立了制度基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健康公平常常被看成是一个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和公平正义的象征。一个国家文明与否,不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是否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让社会成员公平地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国际经验表明,在国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上花钱是物有所值的,因为它不是消费性支出,而是^力资源投资,最终将换来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也是人的生活品质上的。因此,健康公平与人的幸福尊严息息相关。

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这是由医学的特殊性决定的。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医疗卫生行业都应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奥斯勒曾说:“无论走到哪里,医疗所遵循的规矩相同,所怀抱的志向相同,所追求的目标也相同。”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教训之一就是,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严重缺位,财政对卫生的投入逐年减少。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过度治疗,盲目趋利,加剧了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为了“甩包袱”,把医疗机构一卖了之,完全推向市场,放弃了政府的责任。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宗旨,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只有让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才能真正解决看病就医难题。

维护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本次医改的鲜明特征。新医改方案提出:“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这表明,公益性成为医改不可动摇的方向。医改之所以强调坚持政府主导,就是为了体现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医疗卫生制度设计是社会政策的“珠穆朗玛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利弊。但是,不管什么模式,让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我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支撑,是难以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基石。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是一道世界难题。新医改明确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框架,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预见,新医改将惠及亿元民众,让人人病有所医不再是梦想。

新医改加减并举有望根治看病贵

新医改方案从宏观到细节,各方面都考虑到。但对于百姓而言,关注点最终归结为一条:“看病贵、看病难”能否解决?“看病难”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而“看病贵”则原因复杂,是民众最大争议之所在。

大体而言,“治疗”看病贵的“药方”有以下方面:一是费用降下去(缓解“药价虚高”),二是医保增上来(完善全民医保)。两者一减一加,加减并举,方能根治“看病贵”。此前提起“看病贵”,一般指向“以药养医”,既包括台面之上的15%的“药品加成”,也包括吃“回扣”等灰色行为。本次新方案对此也有明确规定,“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其实,“看病贵”在很大程度上为“药价虚高”所致。数据显示,药品价格在各环节的实际构成中,生产成本只占30%。经过医药销售商内部各层级的“提成”、药品中标进医院的“报名费”、医生回扣、配送成本等环节,药品在进得医院加成15%之前,价格就已翻倍。况且,200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医院药品平均进销差率超过42%,是台面上的那15%的近3倍。也就是说,“药价虚高”主要源于药品流通环节(包括医院进销环节)的层层加价。新医改方案对此明确规定,“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不仅“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还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保药物报销目录,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如此当可望缓解药价虚高之苦。

在新医改方案中,全民医保被认为是缓解“看病贵”顽疾的良药。民众生病治疗,有医保机构向医院支付费用的“大头”,个人支付比例降低,看病自然不贵。据医改专家、北大教授顾昕的计算,如果按照新医改方案的要求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国医保总筹资额每年极有可能高达5300亿元,而2007年所有医院的业务收入是5187亿元。也就是说,若医保资金能充分利用,民众看病也就“不差钱”了。

卫生部部长陈竺随后也指出,新医改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将会降低。同时,新医改方案也明确,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三者的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而且,2010年各级财政对后两者的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另外,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的最高支付限额也将逐步提高。显然,医保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均在逐渐提高,再加上城乡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的补充,一个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就会铺就。

医保增上来,还得用得好。前不久的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透露,我国医保基金的节余率非常高,2007年是34.8%,2008年是32.8%。那么多救命钱在“睡大觉”,显然与全民医保的本意背道而驰,如何提高医保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题中之义。有了全民医保“兜底”,再降低药价,加减同步,“看病贵”将有望迎刃而解。

民生电商范文第5篇

政府做事情就是要为老百姓多着想,我们搞科研的一方面要追求世界的前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使它更加适合于老百姓的应用,在追求前端、适合应用的过程中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最后还是靠老百姓的使用支撑起来的,这也是我们老百姓内需的牵引力。

主持人:我们为您带来了一幅漫画,这上面有新能源汽车、3G等与百姓紧密联系的新技术,我们希望科技能在老百姓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万钢:要让老百姓用上价格合理、效能高的新科技产品,这也是全国科技界的共同愿望。奥运会上展示的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而明年上海世博会又是一个展示科技的契机。它的主题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比拼的就是科学技术,而且展现的都是未来的技术。人们对网络的设想,实际上就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联办的马德里博览会上开始的,而我们的世博会就要有更多的内容,全方位的内容。

主持人:关于后奥运讨论的话题之一,您认为包括科技奥运的成果怎么样能使它产业化,能使它更大规模的应用?

万钢:对,奥运当时确定的六大目标,现在已经逐步地进入产业化。当时的六大目标,就包括在奥运区域及周边运用零排放、低排放的汽车,现在我们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在全国推广,财政部制定了补贴政策,公交车、出租车要在今后的两、三年之内达到6万辆。如果达到这个批量,产能一下子就上去了,价格就下来了。这是我们的第一步。第二步我们就要实现零排放,在北京,锂离子大客车开始运行,在上海,燃料电池的汽车也开始运行,这两个大城市要起带动作用。我们下一步再用4到6年的时间,通过世博会这些机会能够使它产业化。

我们当时展示的通讯是TD-SCDMA、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和IPV6。下一代通讯网络将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现在TD—SCDMA已经发牌,已经在全国试用。在奥运会上,我们已经体验了即拍即传和无线网络等功能,这些技术甚至可以用到工厂里,今后一个车床上面安装的就不是固定网络了,它就是一种移动网络,这种增值服务给大家创造了很多东西。二代通讯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一个短信能够形成这么大的一个产业。

主持人:而且中国人的短信使用量占到全球的一半,但是手机拥有量只有17%。

万钢:今后我们的发展还会更快。所以当时有人说,第三代移动通讯是不是就是电视转播?实际上它是一个流媒体,是一个空间网络的概念,所以会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比如说我们的半导体照明,可以说在奥运会用到极致了,无论是作为照明还是灯饰还是作为演出。现在大家看到这种大屏幕的演出、路灯的照明,一个路灯换上以后能节约50%~60%的电能,运行5到6年节约的费用就可以把灯的费用收回来。虽然灯现在还是比较贵,但是由于批量还没到,等到批量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我们的照明就会有一个大的改善。

主持人:奥运会使用这个灯最大的作用是使大家认识到半导体照明是什么。

万钢:现在我们光伏电池产业是全世界最大的,我们的风力发电机也是全世界供货量最大的。而且这两个产业都是逆势上扬,在当前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国外的订货一点没减少,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高科技事业对于经济的贡献就显示出来了。其他还有人们没有看到的,比如说垃圾的处理、地下能源、排放处理,还有一个大家能看到的,今年抗旱,人工增雨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炮“嘣”上去,就能人工增雨。这些东西逐渐都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了,包括我们的环境监测车、医疗急救车,这些不像汽车产业那么大,但是它同样凝聚着科技人员的心血,同样具有产业化推动的作用。

技术进步对解决经济危机

能起巨大作用

主持人:从世界范围看,每一个经济的相对低迷时期,在一些重要的国家都会崛起一些重要的产业,而它往往代表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所谓新能源、高技术等等的产生都与之有关,比如20世纪70年代高技术的诞生。那么,在您来看,目前经济相对低迷时期,中国的科技工作可以为经济振兴发挥什么样的关键作用?我们又期望能诞生什么样的新的科技产业?或者在哪方面做出贡献?

万钢:这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事情,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伴随着一场技术革命,每一次当经济走向上升、走出危机的时候,技术的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90年代初期的时候美国经济不太好,后来在信息产业的基础上拉升了网络经济,网络大规模的应用使通讯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使美国取得了从90年代一直到20世纪初的近十年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上一次的革命是信息的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我们的年轻人没有手机就很难适应了,不上网就很难交流了,政府的信息、农业科技的推广、教育成果的推广都是通过网络,网络改变了世界。

在当前的经济上碰到一些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影响的时候,我们当然要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措施使它振兴起来,重要的是树立信心。我想信心和未来是联结在一起的。我们也必须考虑并且看到,除了经济方面的问题以外,我们还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粮食问题,还面临着人民大众不断提高健康水平的需求,实际上这些需求也是将来拉动经济的很重要的一环,所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方面我们推进节能减排,大量的使用新能源,使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各方面技术的应用;同时,和能源相关的比如建筑、汽车的节能与新能源,比如说照明等节能产品要推出来。为什么这些产品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还会有这种逆势上涨的趋势呢?就是因为它符合了我们人民的价值观,大家都对环保有更多的要求,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有更多的要求,所以我相信它是一个未来发展的焦点。

生物技术——“最‘酷’的技术”

万钢:我想提的还有一个就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个未来的焦点。很多人一提生物就说制药,制药确实很重要,其实除了制药以外,生物医疗也可以破解很多传统化学医药上不能解决的难题。此外还有分子水平上的农业技术。

主持人:人们对此充满了很大的期待。

万钢:是的,我们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都很注意这些长期的研究,一个粮食新品种出来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因为它牵扯到老百姓的食物、食品链,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长期的研究,确保它的安全性,然后

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对我们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3月18日科技部和14个部委共同举行节能减排展览会,主题是节能减排、振兴经济、科技创新、开拓未来,主要是展示一批新的技术。比如说这里面就有一个生物能源的技术,就是培养藻类,使它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经过6、7个小时候就产生生物柴油,这也是一种生物技术的新的领域。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现在农民居住集中了,养殖场也多了,我们还要建立集中式的沼气供应,使它能够更加稳定。沼气不光是解决了能源的问题,还解决了公共卫生问题。我曾经举过例子,在西藏推广沼气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来它能源缺乏,第二它的牲畜比较多,这个原料来源没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温差比较大,我们的技术人员就把大棚和沼气结合在一起,把沼气建设在大棚里面,太阳照进来就储热,然后它就产生沼气,沼渣出来以后又可以浇大棚,造一个大棚加沼气不但把钱收回来了,而且他还种了蔬菜,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卖钱。我曾经拿这个例子说这个是最“酷”的技术,我想实际上有很多技术要牵扯到综合、集成的应用,还要因地制宜,所以我们农村的技术推广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个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科技部将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推

广过程的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

主持人:您刚才特别提到了节能的产业,科技部有没有像国务院制定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那样,对一些重要的产业在经济振兴中希望它能够更迅速的发展,对它予以支持?

万钢: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一条主线、四个大措施,一条主线就是保增长,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的四大措施,一是拉动内需的十大措施;二是振兴重点产业的,十个产业的振兴规划,已经讨论完毕,并且进行了公布。三是科技支撑措施,国务院即将要颁布一个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意见,这里面特别谈到了六大措施、四项政策,六大措施就是加快我们这些重大专项当中能够在近两、三年内产生效益的,同时又对战略性产业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的实施;二是支持十大重点产业的振兴;三是要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四是发展高新产业;五是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六是要建设人力资源,我们说一个是引进海外高层次的人士,第二个是培养创业者的管理能力、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要吸收大学毕业生到我们的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特别是在我们的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里面就业,使他们成为我们下一个经济腾飞的储备力量。落实这些措施有国家的四大政策支持,比如第一个我们要调整好今年财政投入的结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谈到,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国务院还是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第二个,要发展科技金融促进社会资本对高新企业的认定,我想这也是使广大人民都能享受到的科技的经济成果的很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希望他们对经济振兴起到支撑作用。

万钢:他们能够支撑经济的发展,从高新产业方面、从传统产业的提升方面、从重点产业的振兴方面,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小企业的帮助会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从事科学活动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这些已经有450多万人,其中70%以上是在企业,但是他们相对集中的是在龙头大企业和高新企业中间,中小企业缺乏这种人才,中小企业现在在升级换代的时候急需科技人员支持,我们的高校、研究所,包括我们的一些公益研究机构,这些人员就要走到中小企业去,这些中小企业真的是“给点阳光就会灿烂”,他掌握一门技术,掌握一个新的产品就会打开一片市场,他们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决策是很有特色的,我们这里也有一些例子,在前几个月的时候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广东省在一些中小企业推广“企业科技特派员”活动,一些高校的科技人员到了这些企业里面,帮助这些企业搞产品革新、产品升级。

主持人:帮他们应用科技。

万钢:对,有的时候也在创造,比如对他的流程进行分析、改造,特别是我们有一些搞管理的科技人员,他从技术经济的角度上进行投资的分析,也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所以科技人员再一次深入到中小企业中去,这对中小企业的提振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

经济低迷更要加大投入

主持人:万部长,您是汽车专家,您对应用科技肯定是烂熟于心,很有感情。那么作为科技部长,您对基础科研有多大的注意力?

万钢:我认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基础研究重要的是认识世界,人对自然只有深度的认识,才能够发展,其实从我本身来讲,我自己有亲身的体会。很多的人都知道我是汽车专家,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是学土木和物理的,毕业做助教的时候也是物理老师,考到同济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是力学的研究生,到德国以后才改学的机械,因为那个时候也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才真正的走到了应用上面。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一个人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深的话,对事物的认识也深刻,对应用技术也很有拓展。所以我国就是在现在调整结构的时候,我们把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不仅不降低,还要增加。

主持人:为什么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对基础研究还要加大投入呢?

万钢:基础研究不是说你一下子投入翻个倍,产出就能够翻番,基础研究是一个细工慢活,基础研究要探索。但是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不仅仅是加大,关键的问题是要持久稳定,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它往往是人类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说在一夜之间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但这需要长期积累。

“绝不允许利用金钱和权力

侵蚀我们崇高的科学事业”

主持人: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出现了这么多的造假行为,甚至揭露出一些造假事件,都与过度竞争和过度的考评方式有关的,您怎么看这件事情呢?

万钢:有外因也有内因,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体现。从外因的角度上看,科技的管理应该更加适合于科学技术研究发展,适合于资源的投入,他的作用应该引领市场的投入。从内因的角度上看,我还是比较提倡要弘扬科学精神,对我们所研究的东西有一种敬畏感。我也一直在考虑这就是无论作为官员,还是科学家,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要有一种热爱、一种崇敬,同时也要有一种敬畏。

主持人:您说的这种敬畏感是您刚才提到的忠于研究的基础?

万钢:是的。比如自己的孩子,要从各个方面来寻找他的缺点,但是在很多的场合上又要去表扬他的优点,使他能够茁壮成长。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和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要

热爱他、关心他、呵护他、要求他、批评他,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他。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因为他会给人民带来很多的利益,但是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它需要我们有一种精神去完美它,去完善它,使它真正地造福于人类。

主持人:就像总理比喻的“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一样。今天强调的如何避免造假,您提出了敬畏感是最重要的。

万钢:是的。自制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这里绝对没有推卸我们作为管理者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实际上制定游戏规则,同时保证它的实施,这和踢足球一样,上场了,合理冲撞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一个度,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这里就有一个裁判。他有的时候警告你一下,有的时候吹停,也有时候举个黄牌。每个裁判员在判罚的时候,心里还是想着这个运动员。这就是一个从诚信的教育,到惩治不法行为的过程当中的一系列的手段。

主持人:从诚信的教育到惩治的行为,您的这番话是否在暗示我们以后科技部要采用更严一些的手段更多的亮出红牌和黄牌呢?

万钢:实际上已经采用了,科技部建立了诚信办公室,一方面加大教育,加大对于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调查,制定对于各类问题的处理规则,对于一些明显犯规的要进行黄牌警告,对于明显违规的就要彻底罚下。如果在学术上把一个科学研究课题和金钱权力结合起来,我们就要惩治。我们绝不允许利用金钱和权力侵蚀我们崇高的科学事业。

主持人:或者说绝不允许用金钱权力来侵蚀他人的科研成果?

万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个就是腐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注意这一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有一些领导干部真的是双肩挑的,他自己也参与了,他也做了工作,那就要看他自己所做贡献来进行排位。我们鼓励知识型的干部,鼓励知识的发展。我也希望每一位校长朋友能够拿出时间来从事科研,当然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学校的管理,但是如果你不了解科研,你就管理不好学校。我当校长的时候,我每个星期,如果不算周末我有一天,如果算周末的话我有三天要从事我的研究工作。

主持人:七分之三。

万钢:对,或者说五分之一。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需要在学术上有一些研究成果。其次,我们在校长办公会的时候确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政策落实没有落实呢我要到科研组里去看。在科研组里发现的一些问题,再反映到管理层上进行处理。我当了部长以后,我希望到地方、到研究所、到大学去调查,看看我们这些朋友们在想什么。因为有的时候提出的问题都很相近,上一次去的时候提这个问题,下一次还提这个问题,那么就是中间的措施还没有传递过来,我们就要从科技管理的角度去看为什么阻碍了传递,这本身也是一个管理过程。

全目的科技工作者都在

为百姓生活的提高而努力工作

最大的心愿就是百姓能使用上新的科技产品,但是并不需要记住是哪个人做的这件事。

主持人:万部长,我们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挑战,科技部虽然在长安街的延长线上,离人民群众非常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很近。但是科技部在老百姓心目中恐怕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您认为科技部在老百姓心目中应该是什么形象呢?您用什么话概括科技部和百姓的关系呢?

万钢:科技创新,惠及民生。振兴经济,开拓未来。我想和每位关心科学技术事业的老百姓说,全国的科技工作者都是为了我们生活的提高,为了我们面对的挑战而在努力工作。我们所做的科技成果,会从各方面涉及到你的生活,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也许那个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谁发明的,谁创造的,但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您能使用上。同时能够感受它给你带来的生活品质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这不仅仅是科技部的想法,我们全国的科技人员都是这么想的。

主持人:您的期望就是不一定期望老百姓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贡献,但是我们希望你已经使用上了我们的产品。

万钢:使用肯定会有感受,甚至我们还希望你们给我们提意见。但是并不需要记住是哪个人做的这件事,因为我们所做的都是为了大家。

宋代惟信禅师在回忆自己参禅悟道的经历时,曾有一段著名的禅语: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这就像科学认识和发现的第一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体现了一种严格的对称,在数学上是1=1的恒等式;在逻辑上是“P当且仅当P”的同一律。1和1在等号两边形成对称;P和P在“当且仅当”的逻辑等值关系两边形成对称;而经典物理学上波是波,粒子是粒子,各自形成对称;稳恒态宇宙学上也只观测到正物质宇宙不随时间变化和各向同性的对称。

这同样符合“居里原理”和“诺特定理”。居里原理:原因中对称的到了结果中仍然对称,结果中不对称的在原因中还是不对称。山和它本身、水和它本身当然对称,原因中山和山对称,结果中也是山和山对称;结果中水和水对称,原因中也是水和水对称。而诺特定理:每一对称作用量的连续变换都能形成守恒律,反之守恒必然形成对称。山和山对称,这其实就是同一座山,搬到哪里都是这一座山,不会改变,所以山和山当然守恒;水和水对称,这其实就是同一道水,流到什么时候也是这同一道水,不会改变,水和水当然也守恒。

这种严格的对称守恒虽然没有错,但确实也太单调和平凡,科学不能甘于这种平凡,否则就没有任何发现、发明或创造。生活中处处有对称,但也有不对称。而在科学研究中,自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后,美国物理学家克罗宁和菲奇又发现电荷宇称联合不守恒,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发现正负K介子在转换中存在时间不对称性。对称不断被打破,于是就有了如同惟信禅师悟道的第二重境界: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原来那种1=1、P当且仅当P的严格、完美的对称破缺了,好比把1认为是由+1和-1复合而成,在这种特殊前提下+1≠-1,因此有可能1≠1,1和1不再对称;同样将P认为是由“P”和“非P”复合而成,在这种特殊前提下“P”当且仅当“非P”在逻辑上不成立,因此有可能P当且仅当P也不成立,P和P不再对称。

物理学上则是量子力学取代了经典物理学,使微观世界的物质既是波,又是粒子,任何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演化态宇宙学特别是大爆炸宇宙学取代稳恒态宇宙学,使反物质的宇宙和正物质的宇宙同样可能存在。当物质是波时不是粒子,当物质是粒子时不是波。当宇宙正物质占优时不能演化出反物质宇宙,当宇宙反物质占优时不能演化出正物质宇宙。这都说明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居里原理也不得不被修改为:原因中对称的到了结果中有可能不对称,结果中不对称的在原因中有可能

对称。原因中山是山,结果有可能山不是山;结果中水不是水,原因中有可能水是水。既然山不一定是山,水不一定是水,山和它本身可能不对称,不是同一物;水和它本身也可能不对称,不是同一物,那就谈不上什么守恒。于是诺特定理也相应补充为:对称形成守恒,反之亦然;不对称则不守恒,反之亦然。

对称破缺带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却又给人们对自然本性的认识造成很多混乱,物质在微观状态上既是波又是粒子,但为什么到了宏观状态上要么是波,要么是粒子?正物质的宇宙和反物质的宇宙同样存在,为什么我们的宇宙单单演化出了正物质占优的宇宙?山不是山又会是什么?水不是水又会是什么?这种种佯谬表明:不对称的缺口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闭合起来,于是又有了惟信禅师悟道的第三重境界: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破缺的对称又恢复了完整,把复合的1=1看成±1=±1,复合的P当且仅当P看成(“P”且“非P”)当且仅当(“P”且“非P”),等式和逻辑等值关系式又都理所当然地成立,在它们两边又自然而然形成对称。

量子力学最正统的“哥本哈根解释”则认为物质就是波和粒子的复合体,波和粒子各以或然的概率存在,而它们复合的整体以必然的概率存在。物质在宏观状态上要么是波,要么是粒子,不过是因为我们用测量波的方式使波的或然概率成了必然概率,它就成了波;或用测量粒子的方式使粒子的或然概率成了必然概率,它就成了粒子。所以在宏观上还需要把测量者包括进来,包括了测量者的波和粒子宏观复合体与没有测量者的波和粒子微观复合体仍然形成严格对称。宇宙在起源或大爆炸之初极短的时间内,正反物质数量是相等的,从而也是对称的。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居里原理也进一步补充为:原因中对称或不对称(即近似对称)的,到了结果中还是对称或不对称;结果中对称或不对称的,在原因中还是对称或不对称。原因中“山和水”是“山和水”,结果中仍然“山和水”是“山和水”;结果中“山和水”不是“山和水”,原因中仍然“山和水”不是“山和水”。诺特定理因此修正为:对称或不对称有可能形成守恒,也有可能不守恒,反之亦然。

科学认识到了这一步是否就已臻于极境?其实还有惟信禅师都没悟到第四重境界,惟信禅师的著名禅语因此要整个被重写一遍: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是水,见水是山。

破缺的对称只有在这种矛盾转化、对立统一的情况下才能恢复真正的完整,在某种更特殊的前提下+1=-1、“P”当且仅当“非P”也会成立。也就是说不但1和1可以形成对称,1和-1也可以形成对称;不但P和P可以形成对称,“P”和“非P”也可以形成对称。

一种新的“隐变量子力学”将波粒二象性推广为“波粒隐三歧性”,波粒二象之外还有第三种“隐变量”,波在隐变量中是粒子,粒子在隐变量中是波。宇宙在起源或大爆炸之前有一个“奇点”,在奇点内正物质就是反物质。

居里原理也由此断言:原因中对称的,结果中必然变为不对称;原因中不对称的,结果中必然变为对称。而结果中对称的,在原因中必然变为不对称;结果中不对称的,在原因中必然变为对称。原因中山是山水是水,结果中一定变成山是水;结果中山是水,原因中一定山是山水是水。原因中山是水,结果中一定变成山是山水是水;结果中山是山水是水,原因中一定山是水。诺特定理同样有了另一层意思:对称形成不守恒,反之不必然;不对称形成守恒,反之亦不必然。

民生电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档案

近年来,肇庆市妇幼保健院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建设民生档案,为幸福肇庆服务为最终目的,着力在民生档案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民生档案服务的覆盖面,创新服务手段,使民生档案为民生搭建幸福桥梁,并以“幸福档案”为突破口,拓宽档案发展的空间,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取得一定的成效。

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是一定时间内妇女、儿童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记录和反映,它真实记载一定时间内妇女、儿童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要素,成为妇女、儿童身体自我保健以及妇幼保健部门制定妇女、儿童防病治病措施的依据和参考资料。现一、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的现状。

妇女保健健康检查主要项目有:婚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咨询指导、孕前保健、产褥期保健、心理疏导、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妇女病普查普治、妇女“五期”卫生保健指导、宫颈癌防治、乳腺癌防治、产后42天妈妈随防、“地贫”防治等。近年主要档案业绩有:(1)2011年至2013年9月共为妇女优惠检查4892人次,全部建档;(2)2012年3月在市直单位的妇女中开展了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免费检测工作,完成了1982名35-65岁妇女的宫颈HPV免费检查工作,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检测阳性人数为144名,按档案提供的资料,对阳性妇女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3)2013年1-7月,全市共有25075名孕妇接受梅毒检测,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梅毒感染孕妇19人,按档案提供的资料,跟踪落实其所生的婴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4)2013年1-7月,全市共有24284名孕妇接受乙肝检测,全部建档,档案显示表面抗原阳性产妇3317人,按档案提供的资料,跟踪落实其所生的婴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3317人。(5)2012年10月到2013年9月,根据“地贫”档案资料,按政策帮助44名孕产妇申报“地贫”档案资料领取地贫产前诊断补助金,合计人民币76737元。

儿童保健健康检查主要项目有:生长发育监测、早期综合发展指导、神经行为评定、高危儿干预、水疗、体弱儿管理、儿童心理、神经行为评定,脑瘫康复训练、智能评估、语言评估、视力筛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儿童营养、儿童过敏门诊、感觉统合训练、智力测验、听觉统合训练等。近年主要档案业绩有:(1)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儿保科共筛查新生儿144562例,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新生儿有苯丙酮尿症4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98人,按档案提供的资料,我院为患儿提供免费治疗87人,追踪随访147名儿童,使其生长发育均在正常水平。按照每例残疾人造成经济损失60万元计算,共避免国家损失约8820万元。(2)2013年,儿保科对4间幼儿园进行儿童集体体检,受检人数共923人,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新生儿有龋齿儿童173人,贫血儿童56人,按案提供的资料,我们对龋齿儿童进行龋齿氟泡预防活动。(3)2013年9-10月份儿保科对辖区内16间幼儿园儿童免费进行眼筛查活动,筛查人数共3951人,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有眼异常人数为1756人,按案提供的资料,针对视力、屈光异常者,我院提供了儿童增视服务项目。(4)按儿保科档案显示,我市的儿童听力行筛查率从2012年的23%提高到2013年的45.03%,通过对儿童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避免了婴儿“因聋而哑”的发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1、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归档,归档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它有别于病案,病案是患者治疗疾病的证明和依据,2012年1月肇庆市妇幼保健院已全面启用电子病历系统,院领导非常重视,专门出台《电子病历管理规范(试行)》,规范电子病历的建立、打印、使用、保存和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而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是在妇女、儿童未发生疾病的情况下,通过健康检查的手段,筛查出疾病或者了解妇女、儿童的身体是否健康的基本情况,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而且健康检查一般人认为是无“大病”,导致医务人员甚至档案人员对这种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完成妇女、儿童健康检查工作后,妇幼保健健康检查资料归档率不高。

2、负责妇幼保健健康检查的科室,因医院经费不足,未能开展档案系统管理,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因为科室经济效益不高、工作繁琐,导致很多医务人员都不愿意留在妇保科和儿保科工作,同时,国家暂时对这方面的档案没有统一规范,不像电子病历管理一样进入计算机管理化,仍停留在纸质手工填写和纸质档案保管水平,个别人员书写字迹不够工整,对日后开发利用失去意义,另外,有些如B超、检验等报告结果在B超室、检验室保存一定时间后就难以查询,造成难于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3、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妇保科和儿保科工作,兼职人员档案水平不高,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缺乏足够重视,影响其工作开展。从事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医务人员兼任,既做妇幼保健健康检查工作,又做结果登记建档及统计,没有接受过档案专业培训或仅接受较短时间的培训。个人素质的受限造成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的认识不高并影响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改进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的办法。

1、重视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严格收集制度。按照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目标开展好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对一些不完善的归档范围进行调整,对临床工作中可能形成较多妇幼保健健康检查资料的科室,如B超室、检验科、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等,要将其检查结果纳入归档范围,杜绝健康检查档案失管现象,同时,随时检查健康检查资料的记录和及时整理、归档,以防日久被人遗忘而丢失。妇保科、儿保科要与各科室保持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对各科室和科研人员档案查阅提供便利条件,使各科室医务人员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工作予以配合支持,做到整理规范、管理科学,有效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衡量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高低,也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何加强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保证档案归档质量,医院要经常开展档案专题宣传,包括对妇幼健康检查档案知识的宣传,比如开展档案开放日活动,档案业务知识讲座等,提高医务人员对健康检查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多途径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医院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水平。医院档案室有针对性地制定好年度培训计划,做好档案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档案人员专业理论、业务技能以及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稳定一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档案专业队伍,优化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

3、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计算机应用于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配备必要的设备、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档案专用柜等,将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等同于病案管理,把健康检查的有关资料像病历管理一样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数字化,从而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和网络传播远程查询,这样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都有很大作用。保证其资料的完整性和档案的严肃性、法律性,切实提高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质量的水平。

4、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的开发利用。妇幼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医疗工作服务,离开为医疗工作服务这个目的,妇幼档案管理便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换笔”,学会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即对信息加工、开发、传输、存贮、调阅等能力,也就是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排序、归类处理,充实档案数据库,能对这些信息的意义与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的编研,提供给医疗工作利用。

5、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专题编研工作。肇庆市妇幼保健院规模从小到大、设备从无到有、医疗技术从弱到强、医务人员从少到多,发展至今已是一所集妇女和儿童保健、医疗、预防、康复、科研、教学、基层妇幼技术培训和卫生指导于一体的三级妇幼保健院,档案人员可以借助自身室藏档案的宝贵资料,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专题编研工作,让科研人员更加便利地从专题编研档案中分析研究和掌握本市及各县区妇女、儿童身体和营养状况;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排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从而掌握科研资料,制订全市妇女儿童营养、疾病的干预措施和防病治病的新方法,切实降低妇女儿童的发病率,保障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共建幸福肇庆。

上一篇:创业小额贷款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培训评估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