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论文范文

2023-09-18

民生证券论文范文第1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和档案部门下发的有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文件要求,2015年以来,丰南县档案局(馆)结合区农工委,将全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列为近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大进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的责任感

通过系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中央关于“三农” 工作的重大部署,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健全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开展这项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图表、照片等档案资料,真实记录了土地确权工作的整个过程,是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重要成果,也是全区民生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区、镇(乡)、村三级建好、管好、用好、移交好这部分档案对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促进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发展潜力及记录党和国家农村土地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明确职责,全面推动土地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

一是作为区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与区农工委(经管局)沟通、协调,就档案袋、档案盒、档号章、卷内目录、备考表等必备材料的招标采购和数字化扫描的经费使用,提供行业要求和预算方案,不越位参与具体活动。依照部门工作职责,主动提供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业务规范和行业标准,对确权专题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整理方案等业务问题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训。二是为了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包括一把手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一把手是开展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直接负责人,指导科、保管科8名工作人员为具体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负责与区主管领导、区农工委(区经管局)协调、沟通;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业务学习、乡镇经管站人员培训、村级典型试点指导、所有乡镇巡回服务监督;具体责任人分片包干,负责本人指导的各乡镇完成第二轮公示后的各村档案具体整理、编目、保管、移交、查阅工作。

三、强化指导,为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提供有力的业务支撑

本次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涉及区所辖的各个镇(乡)、村,涉及广大农户,工(下转第24页)(上接第47页)作范围广、难度大。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摸清底数。一方面由保管科理清馆藏三十年土地延包合同档案中各乡镇、村签约户数,作为底账,另一方由指导科调取各乡镇统计站2014年度统计表,作为辅帐,再一方面由我调集各乡镇经管站2015年度确权任务表,作为主帐。三帐综合使用,确定具体工作的任务量,统筹安排人员和时间。二是加强交流。由我与省、市档案局业务处室负责人就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编制、整理方案等各项细节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结合丰南实际制定自身工作思路和方案。三是吃透标准。所有参与业务指导的工作人员,由我进行培训,熟练掌握组卷原则和案卷整理步骤。四是实践操作。每个乡镇选取一个村为实践点,让所有有包干任务的业务人员都能独立完成分类、排序、编目、装订工作。五是重点培训。对经管局相关业务人员和15个乡镇的经管站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与档案局(馆)分片包干人员结组互动,现场演练、问答。六是树立典型。每个乡镇选取一个完成第二轮公示的村,由包片人员、乡镇经管站专职人员、村会计共同动手,完成归档材料收集、分类、整理、装订、编目工作。

为了便于村级工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全套流程,我将归档文件归纳为文字、表格综合类、图纸类、农户个人文件类三种,保管期限一律为永久,农户个人档案基本采用十户组一卷。通过实践看,这种典型村的做法可以达到可模仿可复制的目的。2015年,我局(馆)指导6个土地确权试点村圆满完成了420多卷确权档案的归档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土地确权档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丰南县档案局)

民生证券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生金融;金融改革创新;制度设计;政府保障

一、民生金融的涵义

“民生金融”,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概念,目前尚无共识的、确定的表述和界定。我们认为,所谓民生金融,是指以发展、改善和服务民生为目标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制度。具体说来,是指在发展、改善民生的理念指导下,通过金融制度、规则、服务方式及产品等方面的设计、制定和实施,使金融活动服务民生、惠及民生、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民生金融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金融泛指一切直接和间接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金融活动,实际上这个概念应当是包括了正常金融活动的几乎全部内容。狭义的民生金融通常是指发展、改善和服务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制度。

二、金融促进民生发展的逻辑关系

首先,金融的基础是经济,反过来又服务、作用于经济。现代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所以,发展民生金融理应成为金融业、特别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其次,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特殊行业,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与一般工商业相比,具有“社会范围的公共薄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分配形式”特征:它是整个社会资金的集中、调剂与分配的主要系统,而资金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价值形式本身就是社会性的,它的调剂分配过程实际上也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过程;作为“公共薄记”,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大量而且比较可靠的宏观、微观经济信息,这也正是金融进行经济调节的重要基础条件。因此,金融业是社会性最强、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这种特性决定了金融业比一般工商业应当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更多地关注支持社会民生发展。特别是一国金融具有垄断特征时期尤其如此。再次,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之下,并且以国有(国家控股)金融机构为主体,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应是责无旁贷。

所以,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金融业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金融为主体的特点等因素,保障民生、发展民生成为金融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合乎逻辑关系的理论推断。而且,发展民生金融,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双重意义。

三、发展民生金融的思考与建议

(一)发展民生金融需要有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

1. 牢固树立“民生金融”的新理念。金融机构在明确发展民生是其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应客观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发展与民生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民生的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金融业会推动民生的发展;而民生的发展、提高又会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和动力。我们还应当看到,金融业经营活动的商业特性与民生金融一定程度的社会性特征之间的矛盾,在政府制度、政策的调控、引导下是完全可以化解、统一的。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制度环境下,金融业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民生金融的全新理念并以此理念为指导开展民生金融业务。

2. 切实转变金融服务方式。发展民生金融,需要改变单纯商业性金融思维和服务方式,切实改善和提高民生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使金融服务更贴近民生、贴近平民百姓、贴近弱势群体。

第一,金融宣传教育大众化。金融知识的传播教育及金融业务产品的推介宣传,既要考虑专业人士、高级阶层开展金融理论研究、从事金融经营活动的需要,又要考虑普通百姓的民生需求及接受程度。因为,虽然经济学中的金融的确有些高深莫测,但是,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又的确与金融密切相关。所以,发展民生金融,一定要使金融教育宣传大众化,使金融这门“大学问”成为贴近大众、大众所掌握运用并服务大众生活的实用知识和工具。

第二,客户服务平等化。金融机构应调整服务理念和重点,摒弃对服务对象即客户“嫌贫爱富”的做法。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起码应做到“爱富不嫌贫”,不歧视弱势。在服务态度、服务设施及业务规则等方面,对中小客户给予足够的关注,使这些中低收入者及弱势群体能够切实获得较均等的金融服务。

第三,产品设计平民化。金融机构在设计推出金融服务工具和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平民大众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针对城乡小微企业、普通居民或弱势群体经营规模较小、收入水平较低、金融需求多样、风险承担能力较差以及金融专业技能不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尽量满足多样性需求、兼顾赢利与安全的金融产品,尤其应考虑在政府支持下通过有效的制度规则设计,防范化解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

第四,业务流程便捷化。民生金融业务流程的便捷化是指在一定的制度支持的前提下,简化业务流程和复杂度、减少业务规制要求或降低业务门槛,提高民生金融服务效率。这是因为:一方面民生金融业务通常是额小、量大、多样、频繁,客观上只有业务操作简便才能使金融服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民生金融的服务对象往往不具备传统金融业务规则要求的规模、资金实力和担保能力,所以,如果规则不调整,民生金融服务也就成了空话。

(二)发展民生金融需要持续推动民生性金融业务创新

发展民生金融,需要在深入调研分析民生现状及需求瓶颈的基础上,持续着力推进涉及民生的金融业务及产品创新。比如现阶段,金融机构除继续做好小额贷款、公积金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业务,规范、优化相关理财产品外,还可考虑在以下方面扩展、创新民生金融业务。

1. 农民房地产抵押金融业务。即以农民自有的房屋、宅基地、承包土地为抵押品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贷款。其中,农民承包土地抵押贷款将成为向“三农”供血、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融资来源,对整个国家的民生水平提升具有战略意义。这种抵押贷款可以用于种植、养殖业及厂房、机器、设施的生产性投入;用于客、货运输及商业经营的商业性投入;用于住房建造、婚丧嫁娶及医疗教育方面的生活保障性投入。

2. “三农”复合型金融业务。即将银行、保险公司、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贷款、保险、担保结成一个链条,使“三农”确实能够得到资金支持,使金融机构能够放心开展业务。这种复合型贷款的投向包括农民生产、生活的直接需求及改善农民交通、卫生、环境、教育等公共设施的间接需求。这种贷款可以在政府担保下由商业性金融机构来做,也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配合来做。

3. 农户联合担保信用贷款业务。即在农户无可抵押、质押资产及担保资产而又急需融资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可采取由一定数量的相关农户联保的形式,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

4. 城镇保障房双向融资业务。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城镇保障房双向融资业务是指在政府政策和资金保障与引导下,金融机构从两个方面融资,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一是通过城投公司这一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直接向保障房(经适房)用户发放住房贷款。双管齐下,改善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条件。

5. 扩大城镇公积金贷款适用范围。对许多城镇居民来说,公积金贷款是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对金融机构而言贷款风险相对较小。发展民生金融可考虑扩大该类贷款的使用范围,使之除可用于购买自住房外,还可用于医疗、教育及其他急需的生活支出。

6. 固定收益类证券业务。一般情况下,证券市场应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增加居民(证券持有者)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普通居民的资金实力与抗风险能力,金融机构可考虑开办适合中低收入者等人群的、以政府债券及红筹、蓝筹企业债券股票为主要组合的、安全性较高而风险较小的证券业务。采取有效措施使投资者保本、增收,并且允许这些证券作为融资贷款的抵押品。

(三)发展民生金融需要制度政策层面的设计和保障

1. 制度政策设计和保障的原因。通过制度政策设计和保障来推动民生金融发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尽管金融促进民生发展有其内在逻辑关系,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下更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金融机构的企业性、金融活动的商业性与市场性却也是不可忽视的固有事实。因此,要使金融活动纳入民生发展的轨道,必须有政策、制度层面的规制、引导、调整、监督与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民生金融的发展目标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民生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金融相比,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和一定的社会外部性。所以,发展民生金融,除金融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分利于民、还利于民外,政府的直接参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以及资金支持也非常必要。

2. 制度政策设计和保障的要点。国家制度及政府政策对民生金融的支持保障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政府设立(原有及新设)、掌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介入民生金融业务;第二层面是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鼓励、引导、督促、保障商业性金融机构有效、有序地开展民生金融业务。这个层面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从民生需求出发调整金融机构设置及网点布局。这里所说的民生需求主要是指社会中低阶层的金融服务需求,包括“三农”、中小微企业、城乡弱势群体等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发展民生金融首先要求我们从调整、建设满足民生需求的金融体系、机构及网点开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鼓励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具有国资背景的金融机构保留县域以下的机构网点;二是大力发展省属地方金融机构在县乡的机构网点;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小型、专业化的金融组织建设,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信托租赁公司、小额担保公司及互助合作基金等;四是规范民间借贷,使其既能发挥机动灵活的融资优势,又能避免因不规范、高利贷而产生的风险。总之是要形成一个覆盖民生需求的金融体系和机构网络。商业性金融可以为追求利润而有选择性布点或撤并机构,但民生金融体系则不可出现空白和死角。

第二,民生金融政策法规的制定调整。包括制定、调整、完善、鼓励与规范民间资本进入民生金融领域的政策法规;农村房地产确权、特别是承包土地流转、抵押方面的法规制度;涉及民生金融业务的保险保证制度;中小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设定以民生金融相关指标来考核、评价、监督金融机构的考评体系等措施。

第三,支持民生金融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包括对办理民生金融业务的机构网点及其业务实行减税、免税及财政补贴政策措施。这些财税措施不仅直接对经办网点进行支持,而且还要对其上级管理机构进行支持,以减轻经营机构开展民生金融业务的内部阻力。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较少的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大量的金融系统的资金投入民生建设。

第四,建立健全民生金融风险管理机制。民生金融的性质决定了其业务活动带有一定的公共性、社会性,甚或社会救济性。按照商业性原则衡量,这种业务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又是保障民生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政府有责任建立包括预防、监管、分散、化解、分担、注资、贷款豁免等环节和内容的民生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机制。

“民生金融”既是金融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发展民生金融,包含了金融发展与民生发展及其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就金融业而言,涉及发展目标、实现方式手段及保障措施等问题。因此,对民生金融发展问题的探索,实质上是对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模式、金融经济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方式、以及经济文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关系的探索,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康书生.银行制度比较与趋势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张亦春.张亦春选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5]吴纯.构建财政金融支农的互动机制[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1).

[6]阮小莉,胥慧.财政、金融配合力促县域经济协调发展[J].西南金融,2006,(2).

[7]邹德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率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07.

[8]杜晓山.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10,(10).

[9]龚晓菊,潘建伟.我国消费金融的SWOT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4).

[10]冯果,李安安.民生金融法的语境、范畴与制度[J].政治与法律,2012,(8).

责任编辑、校对:艾 岚

民生证券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档案

近年来,肇庆市妇幼保健院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以建设民生档案,为幸福肇庆服务为最终目的,着力在民生档案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民生档案服务的覆盖面,创新服务手段,使民生档案为民生搭建幸福桥梁,并以“幸福档案”为突破口,拓宽档案发展的空间,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取得一定的成效。

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是一定时间内妇女、儿童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记录和反映,它真实记载一定时间内妇女、儿童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要素,成为妇女、儿童身体自我保健以及妇幼保健部门制定妇女、儿童防病治病措施的依据和参考资料。现一、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的现状。

妇女保健健康检查主要项目有:婚前医学检查、优生优育咨询指导、孕前保健、产褥期保健、心理疏导、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治疗、妇女病普查普治、妇女“五期”卫生保健指导、宫颈癌防治、乳腺癌防治、产后42天妈妈随防、“地贫”防治等。近年主要档案业绩有:(1)2011年至2013年9月共为妇女优惠检查4892人次,全部建档;(2)2012年3月在市直单位的妇女中开展了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免费检测工作,完成了1982名35-65岁妇女的宫颈HPV免费检查工作,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检测阳性人数为144名,按档案提供的资料,对阳性妇女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3)2013年1-7月,全市共有25075名孕妇接受梅毒检测,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梅毒感染孕妇19人,按档案提供的资料,跟踪落实其所生的婴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4)2013年1-7月,全市共有24284名孕妇接受乙肝检测,全部建档,档案显示表面抗原阳性产妇3317人,按档案提供的资料,跟踪落实其所生的婴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3317人。(5)2012年10月到2013年9月,根据“地贫”档案资料,按政策帮助44名孕产妇申报“地贫”档案资料领取地贫产前诊断补助金,合计人民币76737元。

儿童保健健康检查主要项目有:生长发育监测、早期综合发展指导、神经行为评定、高危儿干预、水疗、体弱儿管理、儿童心理、神经行为评定,脑瘫康复训练、智能评估、语言评估、视力筛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儿童营养、儿童过敏门诊、感觉统合训练、智力测验、听觉统合训练等。近年主要档案业绩有:(1)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儿保科共筛查新生儿144562例,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新生儿有苯丙酮尿症4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98人,按档案提供的资料,我院为患儿提供免费治疗87人,追踪随访147名儿童,使其生长发育均在正常水平。按照每例残疾人造成经济损失60万元计算,共避免国家损失约8820万元。(2)2013年,儿保科对4间幼儿园进行儿童集体体检,受检人数共923人,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新生儿有龋齿儿童173人,贫血儿童56人,按案提供的资料,我们对龋齿儿童进行龋齿氟泡预防活动。(3)2013年9-10月份儿保科对辖区内16间幼儿园儿童免费进行眼筛查活动,筛查人数共3951人,全部建档,档案显示有眼异常人数为1756人,按案提供的资料,针对视力、屈光异常者,我院提供了儿童增视服务项目。(4)按儿保科档案显示,我市的儿童听力行筛查率从2012年的23%提高到2013年的45.03%,通过对儿童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避免了婴儿“因聋而哑”的发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1、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归档,归档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它有别于病案,病案是患者治疗疾病的证明和依据,2012年1月肇庆市妇幼保健院已全面启用电子病历系统,院领导非常重视,专门出台《电子病历管理规范(试行)》,规范电子病历的建立、打印、使用、保存和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而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是在妇女、儿童未发生疾病的情况下,通过健康检查的手段,筛查出疾病或者了解妇女、儿童的身体是否健康的基本情况,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而且健康检查一般人认为是无“大病”,导致医务人员甚至档案人员对这种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完成妇女、儿童健康检查工作后,妇幼保健健康检查资料归档率不高。

2、负责妇幼保健健康检查的科室,因医院经费不足,未能开展档案系统管理,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开发利用。因为科室经济效益不高、工作繁琐,导致很多医务人员都不愿意留在妇保科和儿保科工作,同时,国家暂时对这方面的档案没有统一规范,不像电子病历管理一样进入计算机管理化,仍停留在纸质手工填写和纸质档案保管水平,个别人员书写字迹不够工整,对日后开发利用失去意义,另外,有些如B超、检验等报告结果在B超室、检验室保存一定时间后就难以查询,造成难于保证档案的完整性。

3、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妇保科和儿保科工作,兼职人员档案水平不高,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缺乏足够重视,影响其工作开展。从事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医务人员兼任,既做妇幼保健健康检查工作,又做结果登记建档及统计,没有接受过档案专业培训或仅接受较短时间的培训。个人素质的受限造成对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的认识不高并影响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改进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的办法。

1、重视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严格收集制度。按照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目标开展好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从制度上对一些不完善的归档范围进行调整,对临床工作中可能形成较多妇幼保健健康检查资料的科室,如B超室、检验科、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等,要将其检查结果纳入归档范围,杜绝健康检查档案失管现象,同时,随时检查健康检查资料的记录和及时整理、归档,以防日久被人遗忘而丢失。妇保科、儿保科要与各科室保持沟通和联系,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对各科室和科研人员档案查阅提供便利条件,使各科室医务人员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工作予以配合支持,做到整理规范、管理科学,有效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衡量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高低,也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如何加强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保证档案归档质量,医院要经常开展档案专题宣传,包括对妇幼健康检查档案知识的宣传,比如开展档案开放日活动,档案业务知识讲座等,提高医务人员对健康检查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多途径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医院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水平。医院档案室有针对性地制定好年度培训计划,做好档案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档案人员专业理论、业务技能以及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稳定一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档案专业队伍,优化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

3、将现代化管理手段和计算机应用于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配备必要的设备、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档案专用柜等,将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等同于病案管理,把健康检查的有关资料像病历管理一样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数字化,从而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和网络传播远程查询,这样对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都有很大作用。保证其资料的完整性和档案的严肃性、法律性,切实提高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管理质量的水平。

4、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的开发利用。妇幼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医疗工作服务,离开为医疗工作服务这个目的,妇幼档案管理便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换笔”,学会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即对信息加工、开发、传输、存贮、调阅等能力,也就是能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排序、归类处理,充实档案数据库,能对这些信息的意义与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有针对性的编研,提供给医疗工作利用。

5、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检查档案专题编研工作。肇庆市妇幼保健院规模从小到大、设备从无到有、医疗技术从弱到强、医务人员从少到多,发展至今已是一所集妇女和儿童保健、医疗、预防、康复、科研、教学、基层妇幼技术培训和卫生指导于一体的三级妇幼保健院,档案人员可以借助自身室藏档案的宝贵资料,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专题编研工作,让科研人员更加便利地从专题编研档案中分析研究和掌握本市及各县区妇女、儿童身体和营养状况;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发病规律,发病原因及排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从而掌握科研资料,制订全市妇女儿童营养、疾病的干预措施和防病治病的新方法,切实降低妇女儿童的发病率,保障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共建幸福肇庆。

民生证券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新闻媒体在其中将起到交流场、导向标、减震阀、稳压器、粘合剂、推进器、聚合器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媒体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战略作用、价值体现与视角选择的分析与解读.结合新闻媒体探索的实践,阐述了媒体应选择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新闻媒体 社会管理 重要 积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加强和创瓶社会管理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社会管理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积极创新。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与新闻媒体间的辩证关系

1.新闻媒体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将发挥正确导向、聚合智慧、动员教育、沟通协调、上传下达、化解矛盾的作用。

新闻媒体是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中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提振精神的“吹鼓手”和“生力军”,是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必须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各类问题,恰恰是创新与突破的所在。如果新闻媒体在实践与探索中摸索出成功的经验,就能为政府管理部门所用,从而使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新闻工作者,惟有扎根于更深的土壤,细致并准确地感知老百姓的冷暖寒热,在广袤的群众生活中吸取新闻养分,既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充分沟通的桥梁,也反过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一方面为媒体的新闻报道提供了一个全新空间与视角.另一方面也让媒体重新审视自己,调整思维、完善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从而增强媒体与社会的“互动性”与“粘合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同时要加强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可以获得更广的新闻素材,同时增强媒体与公众打交道的能力与经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要求记者沉到基层找线索,下到一线摸情况,才能摸清脉络、掌握全局、抓住要点。现今社会管理领域遇到的挑战和难题,正是新闻媒体、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一线寻找答案的用武之地。这也促使新闻界全面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二、新闻媒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社会管理既要加强,更要创新。要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新闻媒体在这过程中应发挥好五个角色的作用。

1交流场。

社会管理创新,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和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利:会问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在这过程中,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媒体参与社会管理、推动和谐发展,体现在对城市人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的重视。《武汉晚报》于2003年推出的“社区行”活动.南政府相关部门参加活动,通过咨询、介绍、服务等形式加强了交流。自2008年至今,楚天都市报已先后组织了5次“记者进社区”挂牌仪式,派出多名社区记者,深入到各个社区,与居民近距离接触,在市民与各级党政部门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2011年5月,武汉晨报也推出“记者进社区”活动。记者在挂牌社区挂职当群干,近距离倾听百姓声音,传达民意。在这些过程中.媒体主动打造一个交流平台,从而使得社会管理创新的智慧与点子得以碰撞、交集和提炼。

2导向标。

社会管理创新,对政府部门是个新课题,更是考验。重要的是要为广大群众和社会所认可接受。在这方面.媒体可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正确引导,树立认知。刘云山指出。媒体要“突出宣传保障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落脚点。引导干部群众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目前,社会管理面J临的问题复杂。头绪多,表现更是多样化,媒体的宣传教育、解释说服作用和正确导向尤为重要。

社会管理工作中.媒体必须以各种报道、活动的方式,在社会上树立勤劳肯干、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与财富的劳动者“群像”,从而树立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崇尚劳动的良好风气。

3减震阀、稳压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中.司法公正、依法办事为公众所关注。在促进司法公开、透明、公正的进程中,媒体发挥着相当积极且具建设性的作用,能很好地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

例如,2008年2月,武汉晚报独家报道了汉阳区法院执行局法官李冲三年来为马兰英艰苦讨债的事迹,随后与武汉中院联合开办了“周二之约”法律服务电话热线栏目.每周从全市抽调法官帮助市民解决法律疑难问题.目的正在于架起和谐司法关系的桥梁、为和谐社会构建做贡献,受到最高法院的关注和肯定。

4粘合剂。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社会管理要针对可能发现的“漏洞”、“创面”进行及时修补.同时为社会添注润滑剂.增强整个社会的“粘合度”与“融合性”。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和有序。

对于民工、务工人群、大学毕业生中的自由就业群体等这些流动性较强的群落,是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媒体也应参与其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2010年8月16日,武汉晚报推出《10万打工者“捧红”长丰街数十家黑网吧》报道,反映\"10万文化休闲极度贫乏的打工者蜂拥在城市的数十黑网吧中”的状况.引起各界巨大反响。报道所涉及的桥口区迅速行动起来:推出诸多有力举措,丰富外来打工者文化休闲生活。长丰街现象并非个案。武汉是一个有着近200万打工者的城市,还有很多打工者有类似困惑。为此,武汉晚报携手市文明办、市文化局、团市委、市青教办等部门共同发起“新市民学校”公益行动,发动专家学者及普通市民献策献力,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共同关爱打工者,助打工者融人城市,成为新的大武汉一份子。

又如,江城“蚁族”作为大学毕业生中的低收入聚居群体.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2010年3月,《长

江日报》联手团省委、省学联、团市委,共同发起“江蚁”安家行动,号召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商。向江城“蚁族”提供特价房,为江城的“蚁族”改善居住条件提供帮助。

5椎进器、聚合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等,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减少和化解各种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让发展带来的增量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才能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媒体参与社会管理进程,就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例如,在婚姻问题日益成為一个社会化问题的今天。婚恋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家庭和睦。2006年5月武汉晚报创办首场姻缘会。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武汉这个日益国际化大都市地方特色的单身男女交往平台,被誉为“开创了现代都市婚恋新时尚,新纪元”。此后,姻缘会一直以每年数十场的规模持续举办。6年来,武汉晚报举办的各类姻缘会达百余场次,共服务了90多万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和谐。

在武汉,《长江日报》、《武汉晨报》、《楚天金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经视等媒体纷纷加入“婚恋相亲”的行列,乐当红娘。在新闻媒体看来。促进都市人婚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择偶观、推动家庭和谐,是一件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为加强社会管理注入的一支“稳定剂”。

三、新闻媒体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战略作用与价值体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媒体要在正确认识其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有效的、积极的战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从新闻报道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特点.科学引导、从善如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把好舆论引导的闸门。真正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1强化宣传导向.着重塑造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人的正面形象.形成社会正面认知,营造和谐社会的氛围。

近年来,一个个感动湖北、感动中国的人物.一批批克难奋进的优秀企业.经媒体报道和宣传.汇聚成一条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大河。这正是所有媒体人“隙望社会、传递信息、凝集精神、助创财富”的价值所在。

例如,由楚天都市报主办的首届暨2009年度楚天传媒大奖2010年1月19日颁奖.长江大学“10.24英雄群体”等16个团体、个人和企业获奖。2011年1月11日,第二届暨2010年度楚天传媒大奖颁奖,“信义兄弟”等18个团体、个人和企业获奖。“楚天传媒大奖”的创设,就是为了更好地通过舆论引导来担当社会责任,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放大典型效应,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2加强与政府管理部门沟通.及时传递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搭建公众信息反馈平台,起好“上传下达”“沟通协调”作用,推动政府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将社会管理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扩大社会管理主体.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将社会管理纳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轨道。

——发挥媒体做群众工作的优势,起好“上传下达”、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

例如,2011年4月武汉市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启动“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武汉晚报、汉网联合武汉市治庸办共同开展“治庸问责大家谈”。邀请市民、网友与15个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热线交流,共同参与监督“治庸问责”。

——充分运用资源.发挥观察、思考、建言献策的能力,周密策划,主动担当,体现责任,推动政府工作。‘

例如.针对近年来武汉市公共自行车受损严重的现象,武汉晚报于2011年3月推出策划报道《3000辆公共自行车成“流浪车”让人痛心!》,联手有关部门,发起“护车”三大倡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大加赞赏:“市民和媒体_起发起的这个‘护车’行动好!”

3.运用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积极参与、分担、助力社会管理事务:做好群众工作,排忧解难,化解矛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社会管理的全过程。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例如,2010年4月,楚天金报公开征集各行各业有专业特长的义工.组建了“金报周末义工队”。此后,“金报周末义工队”迅速壮大,义工达到2万余人,每周到一个社区举办一次活动,已服务武汉市民30多万人。几年来。以金报周末义工队为代表的武汉市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给广大居民带来了切实便利。

4.立足解决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民生问题.践行“群众至上”理念.实实在在做好民生服务.为民众谋福利。

就业是当今社会人人关注的热点,媒体在就业领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可谓开动了脑筋,主动出击,多方想点,谋划“多赢”之举,力求做足新闻、做好服务。

例如,2010年春节后,各地特别是沿海各地出现罕见的“用工荒”.一时引发全国关注。为此。武汉晚报联手国内数十个城市的30家主流媒体。共同为招工企业和求职者开通全国“跨省大招工”交流平台,为农民工、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开辟一条就业“绿色通道”。2011年2月。武汉晚报再次发起搭建“用工情报站”.联手全国15省市20家主流媒体,倾力帮求职者找工作。

又如,为帮助农民工更好求职,2009年到201i年,楚天金报记者三度与农民工一道赴珠三角、长三角多个城市。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赴沿海看求职”.实地探访鄂籍务工人员的求职之路,采集最前沿的用工信息,探寻用工背后的经济脉动,并与浙江等地媒体建立了“求职媒体同盟”,在企业与农民工之间架设了一座直接沟通的桥梁。

四、新闻媒体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报道的视角选择

1.以全局的视角。

新闻媒体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报道,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的高度和全局来评析分寸、把握报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通盘衡量.掌握报道的基调与方向。

2.以发展的视角。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推进的进程.不可能有固定规律与表现形式.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随时都要以发展的眼光与视角来看待礼会管理工作中的现象与问题,理性剖析,研究并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理清发展的主脉络。

3以辩证的视角。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运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探索与尝试可能都会带来结果显示“不确定性”和“两面性”。因此,媒体在参与报道中一定不可采取“一边倒”的态度,而是要不偏不倚,立场客观,辩证统一。

4.以民本的视角。

相对于“管理”而言,人民群众更需要的是“服务”。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昭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民生”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新闻媒体惟有脚踏实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为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作出贡献。

民生证券论文范文第5篇

秋近江南,万里高天映浦江。

刚刚退潮的滨江浅滩边,三五白鹭在悠闲觅食;人流如织的外滩广场上,财富“金牛”豪气干霄。

溯江而上,西岸,绵延8.4公里的徐汇滨江带,东方梦工厂的“梦中心”已落户,以梦想为主题的都市文化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

东边,与世博后滩一河之隔的前滩地区正变得炙手可热,千亿元投资“再造一个陆家嘴”,启动浦东“新引擎”。

北面,苏州河段内“黄金水岸”旧改开发只争朝夕,苏河湾旧貌换新颜,上海城市新地标呼之欲出。

回首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间,在这里,世博会举办实现成功、精彩、难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这里,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以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在这里,改革开放不断探索新路,城与人的发展开启和谐新篇。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鼓舞的新成绩,归根结底,就是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指出。

大局成大业,取舍辟新天。

把中央精神与上海实际紧密结合,准确把握国家战略要求和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既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更是未来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的动力源泉。

滔滔浦江,大潮起兮征帆劲,万里长风满东方。

破茧!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稳中求进

船出长江口,茫茫沧海间。一个小岛上,钢臂高举,划出一道美丽的天际线。这里,是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尽管今年全球经济动荡,港口吞吐量普遍减少,洋山港依然维持了10%左右的增速。从2002年建港时籍籍无名的小岛,到眼下世界航运版图上的耀眼坐标,洋山港十年巨变,浓缩了大上海的发展历程。

十年间,上海的GDP从5741亿元增长到19195亿元,先后超越新加坡、香港和韩国首尔,位列全球城市第十一位。

十年间,上海的第三产业占比,从刚过50%攀升到60%以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大都市的风范初显。

要继续提升能级、进入全球城市之列,规模追赶已不是上海的主要任务。自2008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起,上海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就是,从早先以土地、资本等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以创新来驱动发展。2010年世博会,留给上海深远的共识——通过集聚创新人才,改革体制机制,来实现增长质量的改善和增长动力的优化。

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规律。放眼东亚主要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增速普遍放缓。新加坡从10.1%降到5.3%,韩国从9.6%降到5.2%。上海也不例外,从2002年起以超过11%的经济增速领跑全国,到2008年后降至10%以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势在必行。

这种转变,也是国家的战略安排。中央高瞻远瞩,要求上海要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上海审时度势,推进以创新驱动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说,从本质上说,创新驱动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问题——劳动生产率。物质资源投入总是有瓶颈的,作为发达地区的上海,在全国范围率先遇到这个难题,并率先探寻解决之道。

为全国经济转型作探索,上海有担当,也有底气。多年来打下的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上海汽车是全国最大的汽车企业,尽管依靠合资车型即可领跑国内车市,但没有自我陶醉。从2007年起,上汽相继推出自主品牌荣威和MG,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1%,并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研发基地。在今年车市减速的大环境下,上汽两大品牌的销量仍有望在去年16万辆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20万辆。企业努力,制度给力。今年8月,上海国资委表示,今后将不断改善企业的创新制度环境。包括在每年的国资收益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在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利润。

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稳中求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也需要付出代价。上海切实践行,减少对投资、房地产、重化工业和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一个例证是,房地产增加值占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已从最高时的近15%降到目前的8%以下。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说,上海不过分关注GDP,但不是说不要GDP。“速度太快,弯转不过去;停下来,更转不成。必须有适度的增长,才能成功转型。”

考虑到就业和民生保障的需求,专家认为7%可能是一个增长底线。以此衡量,上海今年上半年7.2%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水平。要在稳中求进,更要在进中提升。为防止经济下行演变为惯性下滑,上海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四个中心”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保证转型的平稳进行。闸北,上海曾经的老工业区,借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之机,信息服务业迅猛发展,总量现已居上海市第三。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南汇新城和临港产业区,近期启动产城融合计划。未来,临港将与迪士尼、前滩一起,成为浦东新区的重要增长极。

静水深流孕育波澜壮阔!

淬炼!科学发展理念铸就城市之魂

变革,已悄然铺开。成效,将一一彰显。

今年7月,日本名企久保田与另外39家外企一起,获得上海市政府颁发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证书。至此,上海已累计吸引380家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8家外资研发中心和25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

在全球经济阴霾密布之际,上海的磁力何来?破除转型阻力,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和上海市情的认识中完善发展思路,在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机遇。”这,与其说是“秘籍”,不如说是上海切切实实将中央精神化为了自觉行动。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欧兆伦说:“上海的领导班子对这座城市的未来与发展有着始终如一的、清晰的洞见和规划,这从上海正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就可见一斑。”最新公布的“2012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上海稳居第六,继续扮演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领头羊角色,在反映新兴市场特质的成长发展指数排名中,上海第一。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世界将发现上海每年都会有新的进展。”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说。

可持续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在上海生根的体现。投资、重化工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利器”,但上海不一味追求,2011年,以几乎零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了8.2%的经济增长;今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毅然启动宝钢搬迁这样的重大工程。

“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绝不能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绝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快速增长。”上海市委的表态掷地有声。

科学发展的理念不仅在改变着一座城市的经济之形,也在淬炼着城市的精气神。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到“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上海在传承中实现内在跃升。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那些培育出独特精神气质的城市,往往能形成强大的吸引力。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东京的“干练、优雅、合作”等,正是绵延不衰的城市精神,使其跻身于世界大都市之列。

“作为中国的门户,上海历来具有海纳百川、融贯中西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意识。”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瑞江说,“当中国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上海比国内其他地区更接近建立全球最佳方案和取得新科技突破的世界生产前沿。”

的确,如今的上海,城市精神的彰显无处不在。这里,5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这里,所有常住人口都可免费享受十二大类86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解决外来人口导入形成的“新二元结构”问题上,上海带给人的是更具亲和力的谦和之气,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睿智和包容。

以人为本,是城市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根本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上海加强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

拆不拆,问百姓!着眼于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着力推进执政方式的现代化,上海以“把决策权交给百姓”的新机制,有效破解“动迁天下第一难”。

行不行问村民!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星火村从2006年4月开始的民主理财试点, 将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了实处。

奋进!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夜幕低垂,从航班上俯瞰上海,这座只有百年历史的东方都市,灯火通明,璀璨迷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已经跻身全球城市的上海确立了新的伟大目标——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这是两千多万上海市民的共同期盼。他们期待在这座朝夕相伴的城市中得到更多机会、更多欢乐、更多温情,让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座城市而绽放,上海,责无旁贷。

这更是国家交给上海的光荣使命。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上海,责无旁贷。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活力之城——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突破,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周波说,“十二五”期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将达到8%左右,期末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全球之城——“四个中心”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初步形成,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全面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增强,国际贸易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更加完备。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说,今后从外滩、陆家嘴,要发出足以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国声音”;从外高桥、洋山,要制定左右全球航运市场风向的“上海价格”。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创新之城——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基本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并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说,要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深化综改试点,不断增强改革的锐气和勇气,逐一突破传统习惯思维和路径依赖。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包容之城——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海派文化在承继中弘扬,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平等理念在融合中深化,城市精神和价值取向在不断实践中得到升华。展望即将到来的“东方梦工厂”,徐汇区委书记孙继伟心潮澎湃:“从这里,演绎新的经典;从这里,起航新的梦想。”

明日上海,将是一座幸福之城——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后将达到2万美元左右,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安全、便捷、宜居的城市。上海市副市长赵雯说,在全国率先举办“市民运动会”的基础上,上海还将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方式,举措之一就是不断优化完善“30分钟体育生活圈”。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按照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上海的“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取得决定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率先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得到明显提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看今朝!

十年后,再看上海——新耸立的上海中心将领衔陆家嘴高楼群,与百年外滩隔江辉映;穿上唐装的米老鼠,将与豫园、南京路、东方明珠这些经典上海旅游景点一道笑迎八方宾客;新建成的虹桥商务区和前滩商务区,将打造新的“世界办公室”;而以飞上云霄的国产大飞机为引领,“上海制造”将再展辉煌。

在科学发展的伟大航道上,上海,正破浪前行。

(转载自新华社)

上一篇:投资学下一篇:世纪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