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论文范文

2023-09-16

民生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学有所教”是重大民生问题,教育报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教育报道也避不开周期性。长期从事教育报道,切忌重复,重在创新。

教育新闻必须彰显百姓情怀。可以概括为:用百姓的思维想问题,用百姓的视角看现象,用百姓的语言讲政策。

教育报道的个性和特点

作为一种专业领域的教育报道,概括而言,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1 民生话题,贴近百姓。

“学有所教”是重大民生问题,教育报道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2 政策性强,关注度高。

教育政策涉及千家万户,特别是招生考试政策、改革措施发布时,政策的敏感性特别强,关注度特别高,往往成为一时的热点。

3 周期性强,四季循环。

教育是周期性和规律性很强的工作,教育报道也避不开周期性。因此,长期从事教育报道,切忌重复,重在创新。

4 典型较多。事件较少。

有人说,教育典型多是好人好事,教育事件一般“凶多吉少”。这话不无道理。教育界优秀教师和学生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是发掘典型的富矿。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校园安全、学生健康等问题有关。

怎样把教育报道写成百姓新闻

教育新闻的个性和特点,决定了教育报道必须“围着百姓转,写给百姓看”,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这就要求教育报道必须有民生视角,强调贴近性和亲和力,变工作报道为话题报道,变传达式报道为解读式报道,变现象报道为深度报道。

1 用百姓思维想问题。

在教育报道中,经常会遇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宣传诉求,比如他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改革或工作,已经实施的举措或取得的成效等等。宣传报道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从工作层面报道,难免会有概念化、程式化的流弊,让受众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在教育报道中,应当用老百姓的思维思考问题,看看哪些是百姓和社会关注的,哪些是家长和学生关心的,只有想百姓之所想,才能抓住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报道才能引人入胜。

比如,教育部门目前正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出台了鼓励教师跨校流动、加强基础薄弱学校建设等许多政策。如果只是就政策说政策,就工作谈工作,老百姓可能不会有太大兴趣。如果从百姓关心的“择校”问题人手,报道这些政策对于缓解择校矛盾有什么效果,就近入学能否也上个好学校等等,就等于在解答百姓的疑问,消除百姓的困惑,报道自然会让百姓感到解渴。

2 用百姓视角看现象。

在前两年的一次全国两会上,有位政协委员问教育部领导:五六十年代国家和家庭都很穷,可是我们上得起大学,如今经济发展了,许多家庭却供不起大学生了,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反映了许多家长的疑问和困惑,成为时下颇受关注的教育现象。

在报道这类教育话题时,只泛泛报道现象是不够的,应当结合近年来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比如,报道大学里的贫困生现象时,可以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特点谈起,说清楚为什么要缴费上大学,为什么国家不能像对义务教育那样把高等教育也包起来,目前大学学费的标准是根据什么制定的,等等。只是讲透了原因还不够,还应当进一步打消家长的忧虑,让家长知道,目前国家资助大学生的政策体系已很完备,大学的措施也很到位,大学生不会因贫困而失学。

当然,这些内容并不一定都写在同一篇报道里,但有关这一话题的报道应当站在百姓的立场上,用百姓视角,透过现象看问题,说清楚现象的来龙去脉,为百姓释疑解惑。

3 用百姓语言讲政策。

不论是文件还是报告,政府使用的书面语言往往全面、准确,但也难免平炎、枯燥。特别是一些政策性强、专业性强的表述,老百姓接受起来会有一定障碍。媒体就是要把政府语言、报告语言、史件语言、公报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一般受众易于接受的百姓语言。

在教育报道中,有关教育政策的发布与解读新闻占有一定比例。这类报道不仅要准确传达政策,而且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百姓一看就明白,一听就理解。这就需要教育记者当好“翻译”,用百姓的语言讲解政策。

比如:前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国家一项重大教育政策,其中包括教育公用经费、校舍改造等四项主要内容,而最受百姓关注的则是免学生的学杂费、书本费和对家庭困难的寄宿学生给予补贴,简称“两免一补”。在报道这项政策时,如果用标准说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虽然准确,但多达14个字,说起来绕口,写起来麻烦,听起来也啰嗦,而用“两免一补”四个字来代替,则朗朗上口,简洁明快。

又如,在教育报道中常常碰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如果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长达8个字,未知啰嗦,而用“流动儿童”来表述,则生动形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政策中,经常说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在教育报道中,则常常用“贫困生”或“特困生”来代替,使语言显得更加活泼。

创新教育报道的路径

教育报道彰显百姓情怀、体现百姓意志、适应百姓接受心理,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着力变革和创新。

1 抓点“活鱼”。

抄材料、炒冷饭、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报道不可能赢得受众。只有从真实的生活中悉心寻找、慧眼发现那些鲜活的“鱼”、水灵的“料”,再经过记者的精心加工,匠心独运,才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且看《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武汉晚报》2005年4月25日,这篇报道:

“楚才杯”五年级作文题“给我一点时间”,让3000名被逼培优的十龄童,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的形象……

22日记者在“楚才杯”组委会,发现五年级4200份考卷中,超过7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

报道抓住热点,从一个侧面披露了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引发家庭、学校和政府参与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途径。这篇报道选取了巧妙的切入点,选择“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这一新闻事实,既有鲜明个例,又有普遍代表性,这样素材鲜活、角度新颖的报道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

教育报道也少不了会议新闻,如何从会议中找到新鲜的线索,把会议变成新闻的“富矿”,值得探索和尝试。在这方面,录音报道《教育资金滞留挪用严重财政局长却在全省教育会议酣然入睡》(广东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9月23日)就是成功的例子。

广东不少地方教育资金滞留、挪用严重,但在省政府今天(23日)召开的“全省解决农村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工作

会议”上,有的财政局长却酣然入睡。

会议准时在上午9点开始。9点48分,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正在分析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抬头一看,会场竟然有几个人睡着了……

报道以小见大,在会议中捕捉特殊的有效信息,通过批评某些人的不良行为,凸现“全社会都要重视教育,重视教育要体现在行动上,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这一深刻主题。这篇报道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会议报道不是只讲工作,只报成绩,不是只写某某领导出席、某某领导讲话,会议报道也可以推陈出新,抓到“活鱼”。

2 讲点故事。

重庆开县北斗村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很多山里孩子甚至缴不起学费,刘念友老师在山里从教30多年来,为保证班上孩子不因缺钱而辍学,他不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资助班上的贫困学生。这样还不够,还偷偷地挖煤资助那些贫困孩子。而这一切,都是瞒着学校领导,瞒着身患疾病、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儿女。

这是《山村教师三年挖煤资助贫困生》《重庆晚报》2005年12月15日这篇报道讲述的故事。报道娓娓道来,通过细腻文笔,讲述刘念友对学生很“大方”,而对自己和家人很“吝啬”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刘老师的几个善意谎言,揭示出他淳朴的品质及高尚的人格。故事真实生动,因而报道鲜活感人。

3 写点“形象”。

“两免一补”,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彩虹”笑了》(《人民日报》2006年4月27日)这篇报道以小见大,讲述蒙古族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苏龙嘎“免费上学的故事”,在突出“形象”描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报道被选人教育部审定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本。

报道的开头这样描写:

春风吹绿了鄂尔多斯草原。面对记者的镜头,生长在草原上的蒙古族小姑娘奇·苏龙嘎甜甜地笑了。她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念书不用交钱了,上学真好!”

报道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和奇·乌兰夫一家话别时,记者问苏龙嘎:初中毕业了想上什么学校?她看了看远方,满有信心地说:“我想考内蒙古师大附中,将来还想上大学……”说着,她红红的脸上又绽放出甜甜的笑容。

报道一头一尾,两次写到“彩虹”的笑,构成了一幅甜甜的画面。“笑”成为整篇报道的“标志形象”,由小姑娘的笑容生动展示其幸福快乐的内心世界,反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温暖人心。

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借鉴文学手法,以特写的方式,用形象代替概念,用形象诠释主题,使报道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4 带点情感。

教育行业先进典型比较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感人事迹,成为教育报道的财富。

在报道这些典型事迹时,记者只有带着感情去采去写,才可能写出感情充沛的作品,才可能深深打动受众的心。

《大一男生,背起母亲上大学》《今日早报》2005年11月14日这篇通讯,报道了浙江林学院艺术学院艺术设计052班学生刘霆背身患尿毒症母亲上学的事。作者用刘霆的话作为小标题,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比如:“妈妈一份菜我们分着吃”“妈妈父亲走了还有我呢”“妈妈我来给你打针”“妈妈我带着你一起上大学”“妈妈我会挣钱给你看病”“妈妈等我毕业了把肾割给你”。作品将刘霆最朴实的语言进行原生态再现,对主人公心底至真的孝心用大量富于震撼力的细节描写,深深感动了读者,可谓以情动人。

5 说点新话。

有了新的线索、新的内容,还应当有新的观点、新的表达。

在教育报道中,“减负”是个老话题,一般的写法难脱窠臼。而《“轻负担”照样“高质量”——来自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的报告》(《解放日报》2004年7月8日)这篇报道,在表述方式上就很有创意:

前不久,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发生了一次“事故”。

今年初三毕业考试成绩揭晓,静教院附校再次在全区名列前茅。少数初二老师感到了压力,准备“抢”学生进行免费留堂补课。“给学生加压。义务补课也不行!”校长张人利马上召集所有教师开会:“教书育人不是为了争名次,一定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令行禁止,大面积补课现象刚“抬头”。立刻被“打”住。

“开门第一事:让学生玩起来”,是报道的第一个小标题,报道从所谓的一次“事故”写起,重点写学生在学校里怎样玩,通过描写“实实在在地玩”,反映出“减负”的成效。这样的表达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教育报道要彰显百姓情怀,就要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上锐意创新,让百姓爱看爱听。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报道的亲和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民生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统筹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社保是民生之基。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家庭保障,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残疾预防,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民生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每届的两会民生问题总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这主要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是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首先,发展经济是关注民生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途径,改善民生是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目的,要使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深化改革是重视民生的强大动力。在深化改革中重视民生,能够使广大民众不断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从而使改革和发展获得一种强大的动力。然后,维护公平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条件。公平与公正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要在实现公平公正中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最后,解决问题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本次两会上,有很多的人大代表都提出的相关的民生问题,比如,在住房保赚方面,郝远委员提出鼓励买房、限制卖房、补贴租房;在收入分配方面,周德文代表提出防止富人移民潮就要推动民间借贷立法;在稳定物价方面,袁隆平委员提出把石油补贴的钱补给农民;在惩治腐败方面,中国农工党提出加强立法强度,严打腐败行为;在就业方面,于沛学者提出让大学生从高校走出去。等等的一些代表提议,这都为今后的民生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治支持和发展方向。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制度是好的,政策是对的,关键在于落实到位,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做到切实贯彻两会精神,关注发展民生问题,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真正从思想上贴近群众。第二,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党员干部只有深入到群众之中,才能汲取到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第三,在生活上关心群众。要认真关注好和及时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基本问题和紧迫问题,多给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身边事、生活事,促进和谐。第四,在工作上服务群众。必须有效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等主体服务者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广大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在实践和基层中高效服务群众,致力发展经济,积极建功立业。

民生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自古以来,国人就对“家”“土地”看得很重,“房子”在国人眼中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家的代名词了。然而目前房价飞涨,即使有时房价下跌,开发商也打出了诸如“房价不是在跳水,而是在做俯卧撑”此类令人发笑却又让人深思的广告语。而网上盛行的说法是,想在北京买套百平米的房,农民需要从唐朝就开始存钱,还不能有灾年;工人月收入1500,要从鸦片战争开始存;白领年收入16万,要从1960年不吃不喝,才能如愿。你还笑得出来吗?

房子思想根深蒂固,或许是房价飞涨的原因。然而面对不知何时开始飞涨的房价,国家屡次出台政策却又被投机的商家钻了空子。曾经在2006年,有消息称央行拟推新按揭政策以彻底打压房价,回首当时,不仅国家,连老百姓的信心都很足,因为这一政策的核心是将买房的首付提高到四到五成。这在当时看来是一剂有史以来调控房价最猛烈最有希望的药剂。

然而这项政策是否得到真正的实施看现在的状况我想已经很明了吧。另外,即使中央出台的“限购令”以及增加房产税等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近几届的“两会”上,民生问题的地位越来越高,也代表着人民对自己的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也就使得“房子问题”更迫切需要解决。***总理曾经说过:“要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有尊严的活着。”然而“睡桥洞”“蜗居”“蚁族”这恐怕不是有尊严的活着的表现。

在今年的两会上,房价的调控理所当然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总理已经明确的指出,今年仍旧会坚定不移的搞好房地产调控。***总理同时也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对于中央来讲,就是要加强对地方落实房价政策的检查力度,真正实行问责制。另外,***总理还指出,中央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公租房的投入和规划。

在我看来,一个政策的好坏并不是仅仅取决于它的想法,还取决于政府执行它的力度以及落实度。在这次的“两会”上,***总理已经明确了将对我国各地的房产进行问责制,虽然这会是一个令某些地方政府头疼的工作,然而就是因为这样,各地的政府才会有了更多的责任感责任心,虽然对于某些官员来讲,落实政策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乌纱帽”,然而不管怎么说,受益的还是广大的百姓。至于保障性住房的更多推广以及更完善的监管政策的推出,将会使那些钻政府空子购买保障性住房的所谓的“炒房团”越来越少。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保障性住房会真正发挥它的实际作用,我也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个属于自己幸福的家。

民生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正文: 调查对象:吉首大学全体学生及吉首大学周围居民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现代百姓的民生问题和收集解决方案

调查地点:吉首大学及吉首大学周围居民区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7日到2011年11月1日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我们着重上学难、看病难 、就业难等问题调查。

一、 反腐倡廉

二、安居工程

三、就业问题

四、医疗体制

五、教育问题

六、文化建设

七、食品安全

八、贫富分化

九、环境污染

民生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考题一

劳动就业: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

2月6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举行的再就业援助专项招聘洽谈会上,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浏览招聘信息。 当日,山东省日照市举行再就业援助专项招聘洽谈会,61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送上一份丰厚的“岗位年礼”。 新华社发(陈为峰 摄)

[基层民情]辽宁省抚顺市下岗女工于颖不久前高兴地走上了社区保洁员的工作岗位。她说:“重新就业,使生活又有了新奔头。”不过,总体来看,我国劳动就业任务依然艰巨。数据显示,目前没有就业的下岗职工还有100多万人。[破解进程]全国人大代表赵鹏说:“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今年我国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不低于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就业促进法草案也将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对《就业促进法》的三个期待

据新华社报道,定于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首次审议就业促进法草案。

就业乃民生之本。在就业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迫切民生问题如收入差距、失业的当下,专门制定一部旨在“就业促进”的法律,无疑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正当其时。既有利于切实改善和缓解眼前各种与就业密切相关的非常现实的民生处境,并且站在法治的高度来看,也有助于从根本上维护广大劳动者包括就业在内的各种经济、社会权益。

劳动保障部:新职业拓宽百姓就业空间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 刘羊旸) 我国从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到现在,已发布了8批共86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的产生给百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

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4年8月建立的。新职业包括全新职业和更新职业两种,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性工作、原有职业内涵因技术更新产生较大变化,从业方式已与原有职业发生质的变化。

“这些新职业都是经过严格的申报审核程序,并在广泛听取公众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新职业的产生和确立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引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方向,规范这些新职业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并提高其职业能力,对于促进就业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有一定的意义。考题二

社会保障:让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基层民情]北京市宣武区广外街道居民席树杰和妻子双双失业在家,75岁老母亲有病卧床不起,儿子正上小学。他说:“为照顾我妈,我没法找工作,全靠低保过日子。”

[破解进程]目前在我国城镇中,还有一些困难家庭与席树杰家相类似。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全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1 -

我国将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力争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5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3亿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亿人。为什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持续多年,老百姓还是感觉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基本养老保险从1995年至今已经被调整、修正了多次,依然还没有调整到位?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这是因为现行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存在着缺陷,迫切需要调整、充实、完善。1月9日,郑功成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中德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讨会”开幕式上,明确提出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是优化制度设计,明确政府责任构建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 实现社保自我平衡自我发展是追求目标

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新目标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保障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决定》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进一步明确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覆盖城乡居民是这次《决定》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

考题三

医疗卫生:求解买药贵看病难

[基层民情]63岁的江西吉安农民阮声科,在省城医院做了大手术,花去7000多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使他能够报销850多元,可这剩下的6000多元医药费仍使他不堪重负。

[破解进程]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表示,买药贵、看病难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医疗卫生价格超出群众实际承受能力。

由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牵头组建的班子正抓紧制订医改方案,总方向是发挥医院公共资源的作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药使用效率,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今年要推广到全国80%以上的县。高强:收支两条线 切断药品与医疗服务收入联系

卫生部部长高强日前在北京市木樨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交东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调研时强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加强制度建设;要认真探索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社区卫生机构中药品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的联系,探索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引导社区与大医院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和相互支援制度。

卫生部研究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恢复重建模式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朱玉、刘奕湛)卫生部近日发出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准备借鉴2004年印度洋海啸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恢复重建模式。

考题四

食品安全:为百姓严把“入口”关

[基层民情]“苏丹红”,这一在普通人看来很陌生的致癌化学制剂,近年却为人所耳熟能详。从辣椒制品,到“红心”鸭蛋,甚至到唇膏、口红,均已出现其“身影”……食品质量问题,如今让人谈食色变。

[破解进程]食品安全工作当前仍处于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地方保护和监管执法不力问题仍比较突出。

国家有关部门正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监管关。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要重点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中国2007年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新华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张毅)记者从全国整规办获悉,为了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2007年中国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将从四个环节开展:

在种植养殖环节、在生产加工环节、在流通环节,在消费环节

百姓视角:我国食品安全还有哪些薄弱环节?

新近发布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显示,在访问的14类问题中,被访者最关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还有哪些薄弱环节?百姓自有自己的看法。

考题五

教育收费:莫让“钱”成求学路上“绊脚石”

[基层民情]辽宁省纪检监察系统主办的民心网,今年1月份接到教育乱收费举报投诉144件,占投诉举报问题首位,其中乱办班、乱补课有88件。[破解进程]教育乱收费近年一直位居价格举报之首。学校改制、联合办学、计划外招生等都成为乱收费的幌子。仅去年上半年,全国价格主管部门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5231件。

根据教育部计划,今年将全面清理、规范和公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中央财政已预拨14.25亿元,确保春季开学时,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拿到教科书。目前,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已扩大到1.48亿农村中小学生。

解读六中全会《决定》:如何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 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第二,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第三,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第四,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考题六

司法公正:消除冤假错案

[基层民情]一起宅基地侵权纠纷案,在海南省临高县法院19年未审结。最高人民法院去年7月发出通报,称这是严重失职渎职,严重损害了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

[破解进程]“之所以会出现对司法不公的指责和批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群众对人民法院的热切期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表示。

为维护社会贫弱者的合法权益,全国建立了3150多个法律援助机构,专

职工作人员达1.17万名。最高人民法院正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今年1月1日起全部死刑案件的核准权统一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从制度上保证死刑判决的公正和慎重。检察机关今年将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不公问题,全面开展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求是:严格司法程序 维护公平正义

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公正司法,充分发挥法的社会调控功能,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和冲突,引导民众进行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纠正、制裁不法行为,消除社会不和谐关系,使权利受尊重、权力被规范、利益有保障、纠纷可诉求、秩序得维持,是司法机关的神圣职责。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维护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殷切期望,也是执法活动的内在价值取向。没有司法公正,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无法保障,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维护司法公正,实现公平正义,关键的一环是要严格司法程序。 点击详细>>>

考题七

安全生产: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

[基层民情]在井下有30多年工作经历的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职工、全国人大代表吴洪初说:“井下工作时间一长,矿工就容易走神造成事故。”他希望能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工人工作强度。

[破解进程]经过几年持续努力,去年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已出现转机,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1.2%。但平均每天死亡306人的现状,仍使人眉头无法舒展。

确保事故不反弹,确保各项事故指标继续下降,“稳定好转”成为今年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国家将对高危行业实施强制提取安全费制度,建立起企业安全投入的长效机制;正选择试点,逐步把煤矿三班工作制改为四班工作制,缩短工作时间。

中国将安全生产目标纳入政绩考核 严惩渎职腐败

今天(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说,要把今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和事故控制考核指标尽快分解下达到市、县、乡镇政府和重点企业,纳入政绩业绩考核,逐级抓好落实,并加强过程监控和进度考核,每季度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公布各地的实施情况。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治理 去年安全生产取好成效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好转,是全党和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监督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结果,是突出重点的结果,是重典治理的结果。”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这样总结去年安全生产取得的突出成绩。

考题八

收入分配:让百姓的“钱袋子”都鼓起来

[基层民情]“晒工资”近来成为网上流行话题,各行各业的网民把工资条在网上贴出来。上海某合资企业员工说“月收入”9000元,而黑龙江某乡镇卫生院的主治医生说“年收入”才4000元。

[破解进程]收入分配民心所系。我国不同行业间最高和最低收入之比从1990年的1.76:1扩大到2005年的4.88:1;地区差距明显,20

05年,黑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的一半。

今年国家将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收入分配存在四大问题 制度改革深入促进公平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决定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同时,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

这次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补助标准,扩大了保障范围,增加了保障项目,加大了中央财政补助规模,解决的力度是近几年最大的一次,改革惠及1.2亿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简单地给某一部分人“长工资”,中央关于收入分配调整的重点是“改革”制度、“规范”秩序。点击详细>>>

考题九

企业改制:将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

[基层民情]“自办一个企业不如收购一个企业,外部收购不如和管理层一起收购”……这是社会上流行的说法。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穷庙穷和尚富方丈”的现象比比皆是,职工切身利益受损。

[破解进程]企业改制不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更不能以侵犯职工利益为代价。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在谈到今年要着力做好的工作时说,规范企业改制,严格产权交易和转让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各级国资委的重要职责,要继续严格规范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的各项规定,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改制一定要规范

最近,一些地方将国有企业改制简单演绎为一个"卖"字,这种做法必须纠正。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新的形势下,既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又要切实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

考题十

土地征用:遏制滥占土地之风

[基层民情]“面广量大,花样迭出”是当前的土地违法现状,一些农民失去了靠土地生存的长远生计。去年前5个月,全国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达到12241.7公顷,同比上升近20%。

[破解进程]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文件,今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倍。财政部将会同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家土地调控政策需要,今后适时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等别和征收标准。今年国家还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国土资源部称土地征用补偿数额将向农民公开

现在有不少地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征地矛盾,最主要的一点,集中在征地补偿费上。因为补偿费不公开,没有统一的标准。记者今天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征用土地的用途及补偿数额,将全都向农民公开。农民发现有违规违法、征用土地的情况,可以随时举报。

考题十一

城市拆迁:房屋不能说拆就拆

[基层民情]2006年7月,新疆正大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乌鲁木齐二道湾路住宅项目,在未与被拆迁人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情况下,采取欺骗、胁迫等手段将被拆迁人带离并拆除了房屋。目前,这起案件已移送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破解进程]房屋拆迁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决不能在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不能用损害群众利益的方式搞建设。

为规范房屋拆迁,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拆迁规模。全国城镇房屋拆迁面积在2004年、2005年同比分别下降13.59%、40%的基础上,去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5%。

考题十二

环境污染:让天更蓝水更清

[基层民情]人称“天下第一滩”的北海银滩,附近海水近来被排放的污水染成暗红色,盐酸气味使不少游客掩鼻而过,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取样时都感到喉咙发干。

[破解进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空前突出。污染物减排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但去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突发性环境事故。

“环境出了问题,是多少年都难以扭转的。”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话发人深省。从今年年初开始,环保总局对污染问题突出的一些地区和行业,采取“限批”的断然措施。同时,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关键环节,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环保总局联手央行监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新华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顾瑞珍)记者近日从环保总局获悉,4月1日起将把环境执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与人民银行形成信息联动,借助金融等部门力量加强环境监管。

上一篇:药物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工科类工业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