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档案范文

2023-09-19

企业诚信档案范文第1篇

【摘要】当前,我国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而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诚信档案建设经过长足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健全、成熟的模式。因此,为早日在我国形成一套诚信档案建设相对完备的运行机制,我们需要结合国内实情,对国外诚信档案建设成功运作模式进行积极借鉴。

【关键词】 诚信档案 管理模式 建设

同国外发达国家对比,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起步晚、基础差,目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概念、范畴、管理方法和建设模式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化认识,实行的效果不甚理想,形式重于内容,严重缺乏一套完备的信用档案的运行机制。对此,我国需要对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成功运作模式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进一步进行尝试和探索,推动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向前进。

国外成熟的诚信档案管理模式

美国模式。美国模式是一种典型的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信用档案的管理主要依靠商业性的服务公司,在市场化的运作下实现,各个资信公司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政府只负责提供立法的支持以及监管信用的管理体系运转。在该种运作模式下,是否可以建立信息全面、准确的信用档案便成为了各个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100多年以来,美国的几家资信公司之间相互竞争和合并,发展至今仅存了三家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其各自拥有庞大的信用档案数据库。美国个人信用系统十分完备,诚信监督系統能够对个人的诚信信息进行终生收藏。每个美国国民和在美国生活半年以上的个人都需要设置一个终生相伴的社会安全号,系统中对公民的基本信息和信用等多种信息进行了记录,其中包含了有无银行账户、有无犯罪记录和有无拖欠银行贷款及房租等,每次不良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一旦公民存在了不良信用记录,生活就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如找工作、银行贷款等都会受到阻碍。针对贷款的学生,银行会在其毕业后利用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对其行踪和个人收入进行掌握,进而有效地控制风险。因此尽管美国大学生的贷款率高达70%,但是不良还贷率却远远低于我国,信用记录已经成为了衡量个人信用的重要标准。因此,美国人十分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注重对个人行为的约束,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且诚信档案发挥了很好的约束作用。

欧洲模式。欧洲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通过中央银行或者是金融监管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对信用档案进行管理。政府是主要使用这一信息的部门,并且为商业银行的防范贷款风险和央行金融监管等服务。这种机构属于非盈利性质,一般由政府出资建立信贷系统及全国的数据库。以法国为例,政府在信用档案管理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央银行作为国家信用体系中的主体,建立了中央信贷等级体系,政府出资建立全国数据库并且收集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档案,以该数据库作为金融机构,在此基础上提供无偿服务。因此,各金融机构需要向中央银行申请获得信息。这种形式的诚信档案建立有着较强的国家强制性,充分行使了国家的权利。由于能够获得国家支持,信用档案的建立成本很低,国家信用档案的管理可以成为一种非营利性活动,并且这种模式能够获得十分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很少会涉及法律问题。

在欧洲,大学生申请贷款是十分容易的,并且政府无需担心不还贷的问题。英国和美国比较相似,每一名英国人出生后就会获得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利用该号码来申请助学贷款、领取收入、纳税和申领退休金等。这就意味着这一号码等同于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是伴随自己一生的,欠债不还,就意味着放弃了同自己信用联系着的一系列的切身利益。

日本模式。在日本,信用档案主要是银行帮助建立会员征信机构并负责管理。全国的银行个人信用信息中心主要担负着建立信用档案和提供多种业务机构的责任,也即日本的诚信档案是由银行协会建立的。各个金融机构可以自愿参加,但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会费。这一中心属于非盈利性质,为会员提供信用档案的无偿使用服务,但中心的手机信息为付费服务,以保持中心的持续发展。同时,在日本还存在一些商业性质的征信公司作为有效的补充,如帝国数据银行等。该模式中,会员必须遵守信息机构的规则,自觉履行向信用机构提供其完整的信用信息的义务。

日本政府主要的作用是负责立法和监管,全国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同信用卡产业协会、全国信用信息中心联合进行合作和交流,并且最大程度地实现信用档案资源共享。该模式使用了会员制方式,实现了档案管理的自愿性和规范性。日本在对于大学生贷款方面,做法独特,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和高中的学习成绩来决定是否为其提供贷款,并且还根据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来实行加息或是减免贷款。学生的成绩如果不好,两年后将无法获得贷款;学生如果学习成绩优异,可以获得免还的奖励。该制度主要依据学生毕业时学校给出的成绩和免还意见,结合奖学金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推荐意见,来决定其免还或半额免还。

国外诚信档案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无论是以政府还是市场为主导的诚信档案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利弊。以政府为主导可以使信息的获得更为便利,并且可以无偿使用,但是长期下去,会导致各个部门积极性不强。以市场为主导可以运用市场的主动性,防止出现政府的直接干预,提升管理的效率。我国实施的是相对集中的行政管理方式,在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市场的主动性,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管理为辅。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商业征信公司共同建立和共享的个人信用管理系统,从当前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良好。

第二,国外很多大学生的诚信档案会纳入个人信用档案的范畴,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将被作为个人信用档案的一个子类来管理。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后档案的流向及管理不会出现问题,并且可以直接将其诚信档案转到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中。这种做法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当前,我国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性,各地的做法不同,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设单位并不明确。尤其是对毕业生的档案该怎样管理,如何转换为个人信用档案等问题都没有定论,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作用的发挥。

第三,国外的信用档案体系十分完整,法律法规较为健全。因而对大学生实行信用惩罚和激励都十分完备,具有处理标准和依据,社会信用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公民对该惩罚以及激励机制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但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对于大学生的信用行为奖惩机制并不健全,即使相关地区建立了一些机制,但也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主要原因是:自身的贯彻力度不够;该惩罚及激励机制无法被社会广泛认可,操作性不强。

通过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诚信档案建设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诚信档案建设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我国在今后的诚信档案建设中可以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成功运作模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实现我国在诚信档案建设中的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信用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编号:HB16MK0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武林杰:《中国传统诚信法律制度研究》,《人民论坛》,2016年第8期。

②崔明:《国外诚信档案建设的成功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档案》,2010年第5期。

③黄文华、吴一迁、张俊彦等:《国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对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诚信体系建设的启示》,《学报编辑论丛》,2013年。

责编/陈楠 刘芋艺(见习) 美编/王梦雅(见习)

企业诚信档案范文第2篇

一、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人员诚信意识淡薄, 普遍存在失信现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然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 也不断的爆发出“信任危机”, 大学生考试作弊、随意更改成绩、修改履历、不及时还助学贷款等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身心健康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人们的普遍关注。日常生活中, 经常听到“瘦肉精”、“地沟油”等诸多不诚信的现象, 造成人心惶惶, 使得人们之间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管理, 各部门之间交流、沟通能力不强, 缺乏信息互通、交流与共享, 所以,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很缺失,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正在逐渐降低。社会中干事情需要查询自己的信用信息, 查询时如果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就可以快速的进行查询, 但是, 目前, 由于诚信档案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查询信用信息时还必须在各个单位设立的诚信管理系统中查询, 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由于各个单位的系统功能不同, 也给查询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 社会诚信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还很缺失

21世纪, 法律已经成为必须知道的基础知识, 每个人都必须懂法, 遵法, 用法, 在社会生活中, 要时刻把法律作为自己做事情的基本准则, 遇到事情要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 目前,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 与社会诚信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很缺失, 社会生活中, 人们还没有形成主动遵法, 守法, 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所以, 使得社会生活中, 人与人之间不再信任,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的解决措施

(一) 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诚信是做一切事情的根本, 没有诚信的人根本没有立足之地。相关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一定要不断的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整体诚信氛围。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来倡导社会人们都讲诚信, 提高社会人们的诚信意识。对于一些典型的讲诚信的事件, 一定要扩大宣传力度, 让人们看到讲诚信的好处, 从而自觉遵守相关制度, 做个诚信的好公民。

(二) 不断建立与健全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科学整理档案信息资源

政府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档案管理工作, 要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建立专门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由专人负责, 还要建立社会诚信档案信息数据管理库, 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管理。建立好了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还应该科学的进行资源整合, 可以通过电子网络等渠道将社会诚信档案信息资源有效的整合在一起, 并且由社会人们进行监督, 从而形成有效的社会诚信信息查询平台, 给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 相关部门完善与社会诚信档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实现依法管理

法律法规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 所以, 我国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与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积极宣传, 让人们都学会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社会信用行为。政府作为领导者, 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诚信行为, 一定要做好示范和表率作用, 使得社会人人都能遵守法律。政府, 对于社会上一些不讲社会诚信的人, 一定要严惩, 不能有任何的徇私舞弊的行为出现, 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

(四) 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社会诚信档案的收集工作

相关部门一定要积极开展社会诚信档案的收集工作, 在收集时并不断的进行宣传教育, 让人们都明白讲诚信的重要性, 从而自觉的开始讲诚信。凡是与社会诚信有关的部门都有可能产生诚信档案, 所以, 一定要充分了解并且进行收集, 真正做好社会诚信档案管理工作, 使得全社会形成一种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得出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已经变得越来越少, 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越来越缺失, 造成人心惶惶, 为此, 一定要不断完善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 打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教育, 让人们都懂得诚信的重要性, 并且不断的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让人们都能够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 实现档案的依法管理, 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

摘要:在信息快速发展的21世纪, 诚信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 确保社会和谐的关键性支柱;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中失去诚信的现象正在不断的增加,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就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档案

参考文献

[1] 肖文建, 魏芙蓉, 马兰, 陈丽娜.论社会诚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J].档案学通讯, 2012 (06) .

企业诚信档案范文第3篇

一、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作用分析

(一)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 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 高校要致力培养德才兼备、诚实守信的社会建设者。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将有助于大学生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自觉维护自身良好的信用度;有利于纠正其不诚信行为, 使之诚信学习、诚信做人、诚信还贷、诚信就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 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诚信是“立人之道, 立政之本”。而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 有的人过分强调个体利益的实现, 不诚信行为凸现、信用危机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 他们应该成为具有较高诚信品质的群体, 理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担当起诚信建设的重任。所以我们应该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上, 敦促其从自身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以诚信的姿态面对社会, 用诚实的行为感染他人, 做诚信的使者, 让诚信之火燎原中国,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 促进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

(三)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 有助于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目前, 由于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已不容忽视, 用人单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大学毕业生诚信素养审核力度, 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做人之根本, 谁先拥有了诚信, 谁就拥有了无形的信誉资本, 就会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建立诚信档案, 手握一份诚信档案要比主观印象直观得多, 对迈入职场的大学生无异于是一把“金钥匙”。

二、高校学生诚信危机的因素分析

(一) 学习诚信方面。从高中升入大学以后, 学生们如释重负, 享乐主义大有市场。没有把学习当作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 想方设法投机取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请人代写、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也是司空见惯;毕业论文则是在网上下载资料, 东拼西凑, 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大作”, 这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习以为常。

(二) 经济诚信方面。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年级欠缴学费约占5%, 二年级不按时缴学费的学生越来越多, 大约20%—30%, 毕业班成了欠费追缴工作的老大难;一些学生虽然申请了困难补助, 生活方面却又是高标准高消费……许多学校虽然实行了奖、贷、缓、助、免等一系列的政策, 但并没使其摆脱困境。

(三) 就业诚信方面。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 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 受社会负面影响大。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 有的学生在就业推荐材料上造假, 如修改学业成绩、制作假证书、夸大个人能力和实绩。也有许多学生随意签约, 随意撕毁就业协议, 给用人单位不诚信之感觉, 造成负面影响。

(四) 社交诚信方面。在大学校园里, 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诚信, 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例如:向同学、老师借钱不还, 家庭贫困却有意隐瞒、硬充好汉攀比消费, 拿诺言当调侃, 毫无个人信誉可言, 甚至有些学生还坑蒙拐骗, 取不义之财。在情感方面, 大学生谈恋爱很普遍, 但不少大学生对恋爱过于随意, 恋爱动机不纯, 不少大学生把恋爱看作空虚心灵的寄托, 当作一种时尚,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说, 就是“跟着感觉走”“只在乎今朝拥有, 不在乎天长地久。”更有的是抱着“玩玩而已”的心态等等。

(五) 网络使用诚信方面。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海量信息和知识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网络交往时人的虚拟化, 传统中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淡化,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 在使用网络时, 出现互相谩骂、攻击的行为, 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 有的甚至导致较严重后果, 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化和缺失。

三、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路径探索

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 涵盖了学业诚信、学术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内容。目前, 各高校对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有异, 笔者认为, 大学生诚信档案应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为原则, 真实、客观地记录以下基本内容:

(一) 学生基本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籍贯、政治面貌、由何时何地入学、入学前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身份证号码、本人联系方式、父母联系方式、学生的毕业去向等。个人基本情况应当具有真实性和原始性, 应当认真核实、准确填写, 这是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性工作。

(二) 思政品质档案。各系部学院、学生工作等部门对学生在校的品质表现, 包括是否入党、入团, 是否是学生干部, 受表扬奖励及批评处分情况, 参加党团活动以及社会活动情况等进行真实记载, 并根据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的要求认真进行年度考核, 并形成原始的书面鉴定, 以档案形式存档。

(三) 专业学习情况。建立原始的、真实可信的专业学习情况档案是一项重要的档案基础性工作, 主要包括各学期的考试、考核成绩表 (专业课成绩、英语考试成绩、计算机等级、体育成绩等) , 学生获奖学金情况, 课外科研活动, 毕业论文完成及答辩情况等。另外, 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如实记录, 如考试有无作弊等现象, 上课考勤情况等。学习情况应由各任课教师、系部以及教务部门协调、统一鉴定并如实存档。

(四) 生活信用档案。生活信用档案主要记载学生日常行为表现, 主要包括学生是否能尊敬师长、团结、关心帮助他人, 是否打架斗殴, 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生干部是否能尽职、遵守学习生活纪律, 有无不良嗜好及违纪违规记录等。生活信用档案虽然都是琐碎小事, 但它既可以起到约束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 也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 是建立诚信档案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

(五) 经济信用情况。主要包括每学期学费是否按时足额交纳, 助学贷款是否按时还款、还息, 校内勤工助学情况, 社会资助情况以及有无弄虚作假、骗取生活困难补助等等。这些主要由财务部门、相关的学生管理部门随时跟踪并真实记录, 定期存档。

(六) 择业诚信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推荐书真实与否, 学生各种奖励与资格证书的真实性, 是否出现就业签订合同后不履约情况, 择业中有无不正当竞争以及就业方面的其他相关信息。

总之,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手段,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诚实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诚信档案是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 “诚信档案记录是拿钱买不到的一种信誉。”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它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需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需要高校大学生的理解和配合, 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有效利用。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大学校园存在的不诚信现状, 就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诚信档案,诚信危机,诚信记录

参考文献

[1] 刘翠松.论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兰台世界[J], 2007 (5) .

[2] 常乐.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档案长效机制, 档案[J], 2008 (1) .

企业诚信档案范文第4篇

一、依法经营,严格自律,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以诚信立身。

二、杜绝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保证各类商品、服务信息真实。

三、建立健全商品进货检查验证制度,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不谋求不正当利益。

四、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提供规范、标准的服务。

五、严格履行“三包”规定和国家规定的其他售后义务,兑现对消费者的各项服务承诺,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反对商业贿赂,坚持依法签约和诚信履约,确保公平交易。

企业诚信档案范文第5篇

[摘要] 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企业存在诚信缺失问题。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当前企业诚信缺失原因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相关途径。

[关键词] 企业诚信; 缺失原因; 途径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资金、技术这些传统领域,企业诚信、企业文化也成了竞争的重要部分,甚至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不可复制不可共用的,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资产,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阶段,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的诚信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诚信建设不仅对企业自身有利,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诚信建设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得到很大的重视。

1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1 企业诚信意识薄弱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业的根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使得企业经营者及其管理人员的诚信意识越来越薄弱,企业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其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诚信建设也离不开对赢利的追求和对社会成本的权衡。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欠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惟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经营理念支配了企业的行为,使其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他们只盯着短期利益,根本不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懂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懂诚信是企业不可复制的立业之本。

1.2 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淡薄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开展,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特别是在一些小的方面,怕麻烦的心理让他们对消费维权意识有所忽视。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淡薄为不良企业提供了滋生壮大的温床,这些企业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钻空子,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现在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假冒的、山寨的商品,大到彩电冰箱小到文具食品,无处不在,无孔不钻,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而不少消费者在上当之后没有采取法律措施,任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1.3 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市场监管的权利真空,转型期不成熟的市场制度成为企业信用缺失的导火索。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企业置信用于不顾,肆意损害员工和消费者的利益,逃避债务,拖欠贷款以及任意毁约,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之间上当受骗,各种经济纠纷频繁发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交易的实质就是产权交换,明确的所有权制度和公平合理的交换是市场游戏运行的前提。目前,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但是由于企业和银行的产权改革都没有到位,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要靠银行信用维持,因此造成银行亏损严重,企业信用恶化。

1.4 企业诚信法制的不健全

虽然当前我国已实施《民法通则》、《票据法》、《合同法》、《担保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都是有关于企业诚实守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从整体看,有关企业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具体完善,无法对企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基层法院,由于受当地政府的行政干预,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损害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和一些地方保护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企业信用制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很难全面实施也不便于管理和监督。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企业诚信的缺失。

2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途径

面对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种种原因,要想全面建设我国企业诚信制度,就必须联系我国的特殊国情,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2.1 树立企业诚信的理念,提高诚信意识

企业的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市场对企业的认可程度,是社会的接受程度。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提升自身的诚信意识,树立诚信理念,而且要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时时处处关注诚信,并把不断加强企业诚信的可能性付诸实践。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企业内部诚信体系,设立相应的部门,把诚实信用、义利兼容的原则贯穿于整个的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企业的血液之中。它是一种企业精神的内核,也是一种企业的价值取向。放弃原始自私的逐利性价值观,使企业自觉形成一种重合同、守信用的社会风气,塑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

2.2 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加快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向大众普及各种法律知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加大各种宣传力度,让广大消费者明白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方面,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怕麻烦,这样也为国家法制进程做出了贡献。同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方便消费者维权和投诉,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积极处理,提高办事效率,让每一天都是“3.15”,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无良企业无处滋生。

2.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产权关系

完善市场经济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产权关系对企业诚信建设有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是市场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市场之中,从商品市场的买卖到资本市场的借贷,从要市场的交易到证券市场的支付等,无不体现诚信的价值。完善的市场体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企业的财产权益,促进生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诚信基础和市场秩序。我国正在进行企业改制,企业将真正成为享有独立的财产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尊重私有企业的财产权,承认私有企业及其所有者的合法存在,承认并保护他们的财产,赋予他们公平合理的法律地位。

2.4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已成当务之急。企业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为企业诚信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诚信建设的开展。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建立个人与企业的信用系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的先进经验,尽快实行个人信用实码制,使个人所有信用资料集中于一个固定的编码上。充分利用工商、财政、银行、质检、审计、司法部门的现有资料和已有的系统,进行有效数据收集,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技术先进、覆盖面广、可靠性强、权威性高、相对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公共信息数据库。在这样的社会信用体系之下,企业诚信建设将能更好更全面地完成。

2.5 完善企业诚信法律法规和相关惩罚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法律体系,对现有的如《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涉及诚信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和补充。加强信用立法,尽快制定出专门的信用法律法规,为有关机构在开展企业信用信息的搜集、评级、服务等方面提供法律支持和依据,使信用服务有法可依,对企业诚信建设指明方向,同时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经济与社会交往关系中,只要查一下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这将对诚信体系的建设起激励和鞭策作用。同时, 要建立和完善企业诚信缺失的惩罚监督机制,惩罚监督机制的实施有利于对企业诚信的管理,对于那些诚信缺失造成一定社会危害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让不守信用的企业在社会中寸步难行。

3 结 语

综上所述,企业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企业面对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诚信建设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企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对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繁荣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的企业诚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企业诚信缺失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企业自身、消费者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危害。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例如企业自身的诚信意识不够强烈,盲目追求经营利润,不惜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明确,怕麻烦的心理让那些没有诚信的不良企业有了可趁之机;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使得不良企业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要想我国的企业诚信建设不断发展,就必须针对诚信缺失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有法可依,按法办事,加快企业诚信建设的进程,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傅丽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诚信建设[J]. 集团经济研究,2005(5).

[2] 孙晓燕. 市场经济与企业诚信的重建[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 董韶华. 企业诚信的现状及其对策[J]. 经济问题,2005(10).

[4] 饶惠霞. 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4).

[5] 李静波. 试论我国诚信缺失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6(03S).

企业诚信档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地将“明礼诚信”列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传承且发扬光大。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功利思想的影响,社会一些领域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扰乱了正常的就业秩序,给用人单位、学校、社会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带来了危害,必须尽快给予教育引导和改善。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表现及危害

(一)伪造求职简历,传递虚假信息

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应聘者的首要直观资料,也是决定毕业生能否顺利进入应聘第二环节的重要依据。客观真实的简历,能够简单集中反映毕业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及自身基本知识技能。但是,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条件要求,或者为了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不惜采取各种手段伪造求职简历。具体表现为制作假证书(包括各类荣誉证书、等级证书);编造干部实践经历;涂改成绩单、专业排名等等。由于很多用人单位在筛简历环节并不查验或者当场查验证书原件,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干部实践经历的核实和认定在短时间内也较难实现,部分存有投机心理的毕业生利用可乘之机,在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随意“包装”自我。

(二)面试夸夸其谈,掩饰真实自我

面试,旨在通过面对面的观察、交流和考察,评判应聘者是否具备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队伍标准。为了使自己能够给面试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个别毕业生可谓挖空心思。把自己的真才实学用较好的方法恰当地展现出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夸夸其谈,有违真心地迎合用人单位,用一些面试速成技巧美化、拔高自我。比如,为了展现自己的组织能力,将某一活动的参与者说成是主要组织和策划者;为了展现自己的创新意识,将他人的创意思想挪为己用。这些虚假信息,必将影响和误导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真实了解和客观评价。

(三)利用不当手段,扰乱签约秩序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方自愿前提下形成的工作协议,双方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为严格就业市场规范,每位毕业生按编号限领就业协议书一份,只能与一家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部分毕业生在签约过程中,心猿意马,花样百出。如:复印就业协议书,同时与多家单位签订协议,以求“万全”;隐瞒已签约事实,谎称协议书丢失,要求补领协议,另签他处;心怀“保底”思想,签约即想着日后违约,再谋高就。这些做法,不仅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加大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给学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制约学校就业市场的拓展和长效发展。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期,短期收益诱发短期行为

社会转型期,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社会公众享受着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和收益,同时,直面和经历发展期需要不断健全的制度,不断完善的体系。转型期,变革与我们同行。变化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产生对短期收益的偏好,短期收益诱使短期行为。经济领域的合同欺诈、产品掺假;政治领域的欺上瞒下、假公济私;学术领域的剽窃抄袭、无视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受短期高额收益的诱使,出现的个人短期行为。这些短期行为及其思想基础,对高校毕业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加之就业失信行为短期机会成本过低,投机收益相对较高,致使部分大学毕业生放弃诚信底线,选择失信于学校、用人单位。

(二)用人单位不科学的选人标准,造成逆向选择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但是作为买方市场主体,很多用人单位并不具备科学合理的选人标准。在招募中,他们往往过分强调量化指标,比如设置学习成绩、学生干部经历、等级考试、政治面貌、各类荣誉证书等进入门槛,当然,用人单位希望招募到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一想法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以下三点实际情况必须考虑:第一,完全符合准入条件的学生群体人数有多少;第二,考虑行业其他单位,目标优秀群体能否真正选择本单位;第三,准入条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毕业生的真实素质和能力。当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通过提高准入条件来招募合适人才时,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会发现大部分空缺岗位似乎都是为少部分同学设置的,为了赢得就业岗位,甚至是面试的机会,他们不惜铤而走险,从而造成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约束下的逆向选择现象。

(三)就业市场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出现可乘之机

大学生就业,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分,到如今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本身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但是,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的双向选择却并非尽善尽美,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更需要制度约束和监管。这涉及劳动力市场主体双方,本文仅从毕业生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就业市场缺乏针对已签约学生的监管引导机制。已签约学生继续投寄简历,俨然已经成为就业市场司空见惯的现象,而高校就业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重心却大多集中于未就业和处于就业进程中的两部分学生群体;其次,缺乏针对违约毕业生的限制和约束规范。虽然对于违约现象,不管是高校还是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严加控制,但是,在就业前、中、后三个阶段,都缺乏易于施行且具有实际威慑力的操作标准,能够真正对违约行为加以限制和规范;第三,缺乏全国联网的毕业生个人资料、就业进展等综合信息平台。毕业生信息核实周期长,毕业生“一人多签”现象发现滞后等,致使部分毕业生有违市场规则,扰乱就业秩序,投机取利。

(四)教育理念偏执,个体诚信品质缺失

素质教育,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但是,在基础以及传统家庭教育中,学习成绩,即智育仍在实质上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依靠高考平台,方能改变命运。如此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往往使很多学校和家庭忽视或者淡化了学生的品德教育。而进入高等教育,大学则更多的涉及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1],这就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在做人品质方面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对于一些社会道德准则所不齿的失信行为,他们不以为然;另一方面,由于内心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线,在面对失信可能带来的短期收益诱惑时他们更易动摇,在面对他人失信得利时,也更会因为心里不平衡而“同流合污”。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

经济博弈,是在承认各经济主体利益的基础上,研究经济主体(博弈方)的行为方案与利益得失的关系。本文以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建立博弈模型,假定博弈双方只有两个策略:诚信和失信,且双方均能料到对方的所有策略,但并不确切知道对方的具体策略,双方在决策时都要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首先分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诚信博弈。当用人单位失信,毕业生诚信时,毕业生找到的工作差于与其知识能力相应的工作,净收益为负(设为-1),用人单位招到好于其职位技能要求的毕业生,净收益为正(设为4);当用人单位诚信,毕业生失信时,双方净收益值正好相反。当双方都诚信时,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刚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相匹配,双方净收益均为正(设为3),当双方都失信时,双方净收益均为零[3]。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博弈矩阵如表1。

类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诚信博弈分析,假定就业市场只有A、B两个毕业生。当毕业生A与B一方选择诚信,另一方选择失信,则诚信一方的净收益较少(设为2),而失信一方的净收益较大(设为6),当双方都选择诚信或者都选择失信时,净收益介于其中,且双方都诚信时净收益较大(设双方都诚信时净收益均为4,双方都失信时净收益均为3)。毕业生A与B的博弈矩阵如表2。

可以看出,上述两个博弈模型与博弈论经典案例“囚徒困境”类似,对局双方均有一个上策。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模型中,不管用人单位选择何种策略,毕业生都倾向于失信;不管毕业生选择何种策略,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失信。而在毕业生A与B的博弈模型中,无论A选择何种策略,B都倾向于失信;无论B选择何种策略,A都倾向于失信。因此两个博弈双方的结局都将是(失信,失信)。

以上分析是假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是单次博弈,即对局双方的决策不存在被发现的可能。而在实际就业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中,局中人的决策都有被发现的可能。这里仅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模型为例(毕业生之间的诚信重复博弈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假定就业中用人单位一方选择诚信的前提下,讨论毕业生一方的决策行为。首先,设诚信行为(失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P;诚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净收益为R1,失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收益为R2;不被发现时,诚信一方的收益为X,失信一方的收益为Y。具体收益表如表3。

毕业生选择诚信的期望值为X(1-P)+R1P;选择失信的期望值为Y(1-P)+R2P,当X(1-P)+R1P>Y(1-P)+R2P,即P>(Y-X)/[R1-R2+(Y-X)]时,毕业生一方选择诚信,反之选择失信。要使毕业生更多的选择诚信决策,一方面,不等式左边——P值应越大越好,由概率基本知识知:P的最大值为1;另一方面,不等式右边——(Y-X)/[R1-R2+(Y-X)]越小越好。在单次博弈分析中提到过,在用人单位未发现毕业生失信的情况下,选择失信往往能够获得超过与其自身知识能力相适应的工作,选择诚信一般能够找到与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相匹配的工作,表现为Y>X;在决策行为被发现情况下,按照社会公序良俗,诚信一方收益肯定大于失信一方收益,即R1>R2,因此不等式右边大于零。因为在不被发现情况下,Y、X很难加以控制,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只能通过控制R1和R2影响不等式右边,即R1越大,R2越小,不等式右侧值越小。综上,在重复博弈中,当诚信、失信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小,毕业生选择失信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当诚信、失信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一定时,诚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所得净收益越低,失信行为被发现后行为方所得净收益越高,毕业生选择失信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四、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前提基础。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诚信教育首先应该体现为第一课堂的正规学习和引导。第一课堂的诚信教育不仅应该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政治理论课程的正规系统学习和理解中,也应充分借助和发挥专业课堂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第一课堂教育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强等诸多特点和优势,但不可否认,其在生动性、多样性等方面稍显不足,这就需要第二课堂的补充和提升。大学生诚信品质的习得和养成更多地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认知、感化、接受、共鸣、内化直至升华的过程。笔者所在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通过常规化的“诚信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以诚信知识讲座、诚信知识竞答等方式普及诚信知识;以寻找校园诚信大使,展示免费师范生诚信风采等方式,树立诚信模范标兵,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以诚信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发起对诚信热点话题的大讨论,使同学们在思想的碰撞和学习中,崇尚诚信品质,树立诚信意识。通过考试诚信承诺、就业践约守诺座谈、助学贷款学生感恩诚信教育等常规工作,以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力求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处细小环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规范毕业生就业秩序

规范的毕业生就业秩序,可以从制度层面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社会需要公众自觉的诚实守信思想和行为,这种自觉通过教育和社会文明加以维系;而同时,社会的诚信发展又不能完全依赖于公众简单地自觉性。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规范毕业生就业秩序。具体体现为:就业准备阶段,协议书、推荐表等就业材料的实名登记发放制;就业推荐阶段,毕业生就业材料的审查评价责任制;签约阶段,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权责保障制;履约违约阶段,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具体的限制约束纪律。就业过程中,井然有序的就业秩序,不仅能够为就业主体双方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同时,作为制度规范,它在引导和约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行为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就业秩序不应单单限于规章条款的简单设立,更在于达到对就业市场当事双方行为加以规范的效果,因此,就业秩序需要配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措施,激励措施能够放大人们对正向行为的期望和追求,惩罚措施则通过加大负向行为的风险成本而弱化人们对此类行为的选择。

(三)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个体关乎真假、善恶、美丑等现象的评判、行为的选择,受社会价值及道德规范的引领和导向。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诉求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浓厚的社会诚信氛围,能够让大学生群体深刻地感受和体会到全社会对于诚信品质的鼓励和发扬,进而加深大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认同和理解,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消除对于传统道德文化的怀疑和误解,将诚信理念内化为一种信念,影响和感化身边的人。诚信氛围的营造和深化必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公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而进行的。首先,积极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宣传作用。借助各种媒体形式,褒扬诚信,贬斥失信,使诚信者不仅能够获得物质肯定,更能在精神层面找到归属;同时,树立道德模范,用榜样的力量感化公众。其次,尽快完善社会诚信系统。营造诚信氛围,就是要借助全社会对于失信者“讨而伐之”的决心和力度,最大范围消灭失信行为。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缜密的公民诚信系统(包括大学生)必不可少。完善的社会诚信系统,可以加大社会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力度,极大地提高失信行为的发现概率,增大失信行为的风险和成本,使失信者寸步难行。

参考文献:

[1]吴善添.大学生就业中诚信问题反思与制度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

[2]曾文涛.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博弈分析与对策[J].决策参考,2007,(5).

[3]童毛弟,王建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J].江苏高教,2006,(4).

(责任编辑:石 银)

上一篇:党史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下一篇:幼儿教师工作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