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学科建设思考论文范文

2024-03-15

经济学学科建设思考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显示, 目前全国只有55所高等院校开设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 各个省份平均只有不到两所, 且在开设院校中, 各个院校的培养培养方向各有侧重。通过广泛的调研, 发现目前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

(一) 培养目标各不相同

虽然各院校开设的专业名称同为建筑经济管理, 但是其培养目标各不相同。比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主要培养具备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工程财务管理, 建设工程成本控制, 具有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控制能力、合同价款的结算支付能力和建筑企业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主要培养具备从事财务与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能胜任建筑企业和各行业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与工程审计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手工会计处理、各种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运用计算机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

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则主要培养从事建筑企业或施工项目材料供应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方面的人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则主要培养掌握工程造价计价和计量的基本技能的建设领域应用型专门人才。可见, 各个院校侧重点各不相同, 有的侧重建筑成本管理, 有的侧重财务管理, 有的侧重材料供应与管理, 有的侧重人力资源管理, 还有的侧重工程造价。

(二) 专业建设步调参差不齐

通过调研发现, 各高职院校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差距比较大, 有的院校该专业成立较早, 办学基础扎实, 师资力量雄厚,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 已经建设成了省级重点专业甚至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建设领域也取得了很多的教学成果。有的院校该专业刚刚成立, 无论是人才培养定位还是课程体系都还在艰难摸索当中, 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实训室还在构思完善中, 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三)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开发难以合力

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具体的目标就业核心岗位各不相同, 有的是造价员, 有的是材料员, 有的是工程会计, 还有的是成本核算或者人力资源方面的岗位。核心岗位不同, 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 各个岗位的需具备的基础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 这样就不能联合各个院校进行集中研究讨论, 从而各个院校只能各自确定各自的课程体系, 一些优秀的建设成果也不能直接拿来作为参考。在课程开发方面, 由于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各个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规模有限, 在教材出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事情上受限, 很难将开发成果效益最大化。

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 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专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应顺应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已对应的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通过调研发现建筑经济管理专业部分院校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职业面向太宽泛, 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建筑经济管理是一个特别宽泛的领域, 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 很多院校会在项目报建、投融资分析、成本管理, 财务管理, 材料供应与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工程造价等多个培养目标间迷失方向, 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精准定位, 专业岗位面向不准确, 核心岗位和拓展岗位不清晰, 结果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没有首选核心岗位, 甚至使得部分学生选择了目标岗位以外的其他岗位, 如施工员, 安全员等。

(二) 专业建设和教学缺乏统一的标准

尽管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类专业分委员会编制了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指导性文件, 但从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来看, 由于各个院校培养目标的差异,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技能要求、以及教学实践环节等缺乏统一的标准作为指导, 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统一的标准, 各院校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人才培养质量很难有保障。

(三)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合理安排课程尤为重要。目前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中, 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由于建筑经济管理属于多技能需求的专业, 课程设置过于庞杂而不精通, 课程中融合了工程造价、经济学、管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 导致学生学得多, 掌握理解的少。另一方面, 由于课程设置庞杂, 许多课程在性质划分和课时安排方面缺乏逻辑性, 条理结构不清晰, 课程内容松散。

建筑类、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也未能有效融合。目前课程的设置实际上是将经济类、管理类、财务类课程直接搬到建筑行业中。几个不同专业背景的课程在应用型高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中衔接不畅, 未能有效融合。

(四) 校内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有所脱节, 缺乏有效地、深度的校企合作。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内容很大程度上都是借鉴会计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等专业实习实训思路和模式, 与目前社会上的实际需求有所脱节。如何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以及优化实训内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目前只有少数高职院校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基本完成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领域都还在探索阶段。

三、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 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在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过程中, 应该注意战略高度, 从全局视角出发, 对于建筑行业缺少哪类经济管理人才有着明确的认知, 对应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核心目标, 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二) 提升人才培养环境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是复合型专业, 教学难度相对较大, 师资是人才培养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应该注意专业带头人和专业主任的培养, 专业带头人和专业主任是专业建设的掌舵者, 关系着整个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格局, 应多送他们出去培训交流, 开阔眼界, 学习其他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学习专业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二是骨干教师的培养, 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费用支持, 鼓励专业教师加强自身教育体系建设, 及时补充专业相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 学习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在理论知识过硬的基础上应支持骨干教师进去企业锻炼学习, 积累丰富的岗位实践技能。三是外聘一些企业的技术精英和骨干加入教学团队尤其是实训教学中来。通过以上几条途径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构建一支机构合理、理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其次, 应提升教学硬件设施, 如实训室的建设、教材编写、科研项目、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待加强。

(三) 构建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课程体系

结合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 在构建其课程体系时, 基础类课程应宽口径, 符合社会企业的各类相关岗位需求, 具体应包括文化基础类课程 (包括思政课、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等) 和专业基础课程 (包括建筑基础类课程、经济管理类课程、建筑法规类课程等) , 在宽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 包括工程财务模块、物资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工程造价模块、成本核算模块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模块进行学习。

同时, 应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比如可以模拟建筑产业实际建立一个系统工程训练营, 进行从模拟项目的构思、投融资分析、设计到施工、运营全过程的系统训练。也可以引企入校和引企入教, 学校可引入相关联企业, 可将该企业包括设备、业务、管理、技术等引入进驻学校, 校企共同建设生产实践基地, 同时还可以引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等, 促进学校的标准化管理。

联合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直接参与建筑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边实施边教学, 实现了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手段现场化、实习情景真实化的课改模式, 实现专业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

摘要:目前, 国内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多, 作为培养建筑行业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专业, 很多院校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 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国内高职院校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2) :

[2] 田恒久, 史莲英.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2008 (6) :212-214.

经济学学科建设思考论文范文第2篇

1 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水平, 同样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也为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为地址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奠定基础。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 教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经济条件的不允许, 如:师资力量的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招生规模的限制、专业课程建设投入的不足等等, 都从根本上限制和制约了该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下面就以英语专业建设为例, 从师资力量和英语专业建设规划这两个基本方面入手,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说明:

1.1 英语专业师资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英语专业师资的选择上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较而言, 发达地区更具有发展空间, 在薪资方面和工作条件等方面更加优越, 区域间综合实力的差异使得不同学历、不同学术水平的英语人才不平衡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这就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一是, 学历偏低, 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现如今, 英语专业性人才日趋年轻化, 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更为明确, 对职业的要求和自我回报率的要求方面也呈现一个上增长的趋势, 这就使得很多的英语专业性人才都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地区谋取发展, 人才外流现象普遍存在。同理, 在人才的引进方面, 由于缺乏更多的吸引力, 人才引进困难。在职称评定方面, 英语专业与中文、历史、哲学、教学等其它学科而言, 也处于劣势,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专业教师的发展和师资力量的提高。二是, 科研水平偏低。经济欠发达地区科研条件较差, 科研交流少, 科研意识淡薄, 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差强人意, 甚至有部分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对科研产生抵触情绪。

1.2 英语专业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化教育体制下, 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对于人才英语综合能力和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强调对英语专业的发展规划, 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 满足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的需求, 使英语专业建设能够真正为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复合型人才。然后,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发展规划而言, 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一是, 英语专业的设置缺乏整体的规划。在英语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实际情况, 盲目的开设英语课程或招收英语专业学生, 不仅造成师资的欠缺, 同时也出现英语人才参差不齐, 增加教学的难度, 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二是, 英语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符。英语专业的设置涉及到各个方面, 不同的院校具有不同的办学特点和办学优势,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要考虑这些情况以外, 还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需求, 分析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方向, 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部分学校, 在方向选择上和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相悖的情况, 教学意义不突出。三是, 招生规模与师资数量不匹配。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办学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在师资数量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性, 这就需要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 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使师资数量与招生规模能够相匹配, 以从整体上保障办学的质量。然后, 经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宗旨的一个标尺, 同样也是吸引办学的一个条件, 这就使得部分高校为了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 而片面的增大招生规模, 造成师生比例变小, 班容量增大, 培养质量降低。四是, 英语专业建设经济投入欠缺。如果说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 那么经济投入则是专业建设的外在助推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 英语专业建设基础设施跟不上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网络教学、同步传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等等, 都无法有效的应用和实现,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

2 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应贴切事实要求, 要建立在已有的专业建设基础和办学特色上, 稳步的寻求发展和突出。在对英语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思路上,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才市场要求等方面, 结合学校英语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办学宗旨, 进行专业化、针对性的培养。

2.1 坚持本土性原则

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的建设既要符合地区发展特点, 同样也需要立足于我国英语教育实际, 在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务实, 要遵循我国英语教育的基本特点和专业化发展的规律, 从而既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的需求, 又能推进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在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发展方向上也不尽相同, 对此, 坚持本土性原则则是充分考虑本土的发展情况, 根本院校的自身定位, 创设符合发展要求, 具备发展优势和发展特色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从而提升学校的专业吸引力和专业竞争力。从客观上来看, 经济欠发达地区与经济发展地区在软硬件设备和条件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的, 不管是从生源上来看还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面都处于劣势, 在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力方面都缺乏优势。而且, 如果一味的追求“潮流”, 制定专业发展方向, 不仅无法在资金投入上得到满足, 而且还容易失去特色, 失浪费教学资源, 反而得不偿失。因此, 坚持本土化原则, 实质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市场竞争中, 找准方向和定位, 以本土化的教学资源优势弥补与发达地区专业建设中的差距, 从整体上把握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此来提升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

2.2 坚持多元化原则

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的培养在坚持本土化原则的同时也要寻求创新和突破。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具有多样性, 多元化。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方向。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 划分教学重点。如:旅游型英语专业人才、对外英语专业人才、商业型英语专业人才等等, 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保留特色。当然, 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院系, 在课程内容设置和课时要求上也要做好统筹的规划, 不能盲目的追求市场效应, 一律培养复合型人才, 要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专业教学重点, 坚持多元化的原则, 以丰富人才内涵, 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综合复合型人才, 以满足人才的就业需求和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

2.3 坚持发展性原则

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改变当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窘境, 就必须要在寻求自身发展特色和优势的同时, 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实力的提升, 从教学观念上, 要坚持发展性的原则, 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在对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使其更好的为英语教育改革需求。从教师的角度而言, 英语专业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技能的培训, 认识和了解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提高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 为更好的服务于英语专业建设,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师资支撑。从学校角度而言, 学校正确的规划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在对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 要切合实际, 抓住重点,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发展平台。

总之,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始终坚持本土化原则、多元化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是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方向、专业建设这三个方面进行把控的。本土化原则是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符合区域经济文化特征;多元化原则则是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结合专业特点, 突出办学特色, 以满足市场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发展性原则则是要求在专业化建设中, 坚持发展的观念, 丰富教学手段, 创造更多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从而在学习过程中, 更具有主动性和目的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英语作为一门最为普及的国际语言,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各个地区、各大院校对英语专业教育的重视度也进一步的提高, 无论是师资力量的培养方面还是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由于受地区经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限制, 相比于发达地区, 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英语专业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严重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地区英语人才的培养。对此, 下文就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作出几点思考, 希望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英语专业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英语专业,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 南佐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从专门用途英语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谈起[J].外语界, 2005年05期.

[2] 向晓萍.英语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初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年03期.

[3] 赵光慧.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4, (2) .

[4] 马天博.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0年30期.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6] 马海燕.独立学院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11.

经济学学科建设思考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解构主义侧重于颠覆社会上已有的固有观念,促使人们对其合理性进行反思。在这种思想指引下,《阿甘正传》对美国当代社会的许多方面进行了质疑和颠覆,从而引起广大观众的深刻思考,并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持久的“阿甘热”。

【关键词】《阿甘正传》 美国社会 解构

《阿甘正传》拍摄于1994年,由美国著名影星汤姆·汉克斯主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尽管许多影评家都认可它是一部后现代电影,但迄今为止,对它的评论,依然集中于叙事、语言、心理学、哲学、象征、意识形态、经济学、摄影技巧、文本、风格等方面。这些评论都简要提及后现代,而没有详细展开。通过对影片的细致分析,本文认为在后现代诸流派中,解构主义对其影响尤为突出。从影片内容看,该片鲜明地体现了对美国当代社会的解构:美国社会历来被描绘为民主、公正和自由的社会,是人权受保护的人间“天堂”,但影片却对这一社会的诸方面进行了无情解构与嘲弄,给观众带来了深度震撼。为讨论便利,本文选取影片的两个主要侧面进行分析。

一、对美国“新家庭”的解构

在美国,核心家庭指只有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大家庭是超出核心家庭,有几代人共同组成的家庭。这两种模式在1970年前的美国占据主导地位。然而7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显著变化,单亲家庭数量激增,独身生活、没有孩子的家庭数量以及离婚家庭数量急速上升。与此同时,未婚同居的数量也在迅速攀升, “统计数字表明1999年未婚同居的人口已达四百万”。不仅如此,家庭成员间、家庭与家庭间的亲情明显淡漠。婚姻关系由过去的社会义务型或经济互助型逐渐变为个人满足(性欲)型。随着家庭结构衍变,一系列家庭问题变得突出起来:贫困、家庭暴力等。

出现这种巨大变化的主因是青年们受六十年代兴起、盛行于七十年代的“新家庭观”的影响。这种观念有强烈的性解放印痕,认为传统家庭是青年人的羁绊,而主张代以单亲家庭或独身形式。这些青年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性福”。这种新家庭观在影片中被无情解构。

先看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阿甘和珍妮。他们都来自单亲家庭,然而他们不仅没有感受到“新家庭”的幸福,反而饱受磨难:珍妮的父亲酗酒,经常无故暴打女儿;尽管阿甘有一个精明能干、疼爱他的母亲,却经常遭受同伴的欺侮。由于家庭在社会上的弱势,为了能让阿甘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肉体。这两个家庭的不幸是对“新家庭观”的无声控诉。不仅如此,影片中,珍妮在有了阿甘的孩子后也建立了一个单亲家庭。由于患上致命疾病,她无力抚养小阿甘,情感上亦无依无靠。在再次经历了单亲家庭的“幸福”后,她决心回归传统,彻底与所谓的“新家庭”决裂。影片的结尾是阿甘与珍妮一家人团圆,一起过着和谐、美好的生活,尽管这种生活因珍妮的疾病并未持久。影片中感人至深的一幕是阿甘在珍妮的病床前,讲述他因思念珍妮而长跑的过程:落日的余晖里,他在一望无际的沙漠公路上奔跑, “景色是如此壮美,我[阿甘]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这时,珍妮对他说: “我多么想当时跟你在一起啊!”阿甘“你在的,一直都在。”珍妮紧紧地握着阿甘的手,说“我爱你1”(P157)珍妮的这句深情意浓地表明,在经历了不停的随波逐流、无数次风雨后。她终于在传统的家庭中找回了自己的幸福。尽管这种生活只有几个月,但这种幸福的反差,是对”新家庭”的无情解构。

二、对“智者”的解构

美国是移民国家,是世界上各民族、各文化的熔炉。在这样一个复杂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应由精英来治理,即掌握国家权力的应是社会中的智者。作为这些人的代表,美国总统尤其应是这样的人。但从影片来看,观众经历的却是从美国总统开始的各界智者们的“智”不断被解构的过程。他们的“智”与阿甘的“愚”形成强烈比照,成为本片的一大亮点。

影片首先消解了总统的“智”。对涉及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影片有这样的表现:阿甘作为参加中美“乒乓外交”的球员,从中国载誉归来受到总统接见;接见后被安排在水门宾馆休息;当时正值美国总统大选,为了获得竞争对手的情报,尼克松悄悄布置人在水门宾馆偷听: “不巧”,这一安排正好被隔窗嘹望的阿甘看见:不假思索,他立刻拨通了宾馆保安的电话,让人将他们抓起来。轰动世界的“水门事件”就这样曝光并导致尼克松辞职。显然,这是彻底虚构,但影片这种安排无疑有其深意老谋深算的尼克松竟经不住普通公民阿甘的“一瞥”。因而,阿甘与尼克松,孰为“智者”?孰为“愚人”?观众一目了然。

“智者”的解构在丹中尉身上亦很突出。丹中尉在影片中给观众的印象一向是精明能干。然而随着情节展开,他的智却不断出现问题。如在他的“英明”指挥下,士兵们落入了越军的包围圈。在伏击战中,他不仅失去了部队,失去了继续呆在部队的可能,也失去了双腿,只能整天与轮椅为伴。而阿甘虽“愚”,却不仅没受重伤,还救出了丹中尉和其他几名战友,并因此获得勋章。从越南归国后,丹中尉依然聪明过人,但社会境遇却每况愈下。落魄之至,他想起了阿甘,想起了这个他不屑为伍的“愚人”。而就在他与这个“愚人”为伍后,奇迹出现了:他们共同经营的布巴号捕虾船在一次暴风雨后幸运地成为当地少数幸存的捕虾船之一;他们再次出海时大获丰收,一夜暴富:接着,他们成立一家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船队,以后又投资计算机业,成为登上《财富》封面的百万富翁。这一切都是他与“愚人”为伴的结果。丹中尉与阿甘,究竟谁是“智者”?谁是“愚人”?影片再次给出了答案。

三、结语

综上,作为一种后现代思想,解构侧重颠覆社会上已有的固有观念,促使人们对其合理性进行反思。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影片对美国当代社会的许多方面进行了质疑和颠覆,从而引起广大观众的深刻思考,并在美国引发了一场持久的“阿甘热”。一位《时代》杂志记者这样描绘该片当时的轰动效应: “男女老幼怀着真诚的感伤涌出影院,孩子们似乎在思考,成年人陷入沉思,成双成对的人们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该片对美国社会能有这样的震撼,应当说,解构功不可没。

经济学学科建设思考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如今我国的煤炭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其发展所暴露的弊端越来越多,主要有浪费、自然环境的污染、单一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本片文章主要是以煤矿工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问题作为分析依据,从而提出了如何有效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五点措施,为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废物利用

循环经济主要是一种减物质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有效结合,而且这一过程的实现的主要模式为:资源-成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是一种反馈式的模式。循环经济所要达到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利用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最终得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加,有效的推动了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

1.煤炭工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问题

1.1较低的原煤的入洗加工效率

原煤入洗率在发达国家能够达到65%~80%。但是根据2010年的报道来看,我国当时的原煤入洗率比较低,甚至还在45%以下,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原煤主要是用于燃烧,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原煤的热能转换率也非常的低。另外从运输方式来看,原煤的长距离运输严重增加了运输压力,消耗了大量的运输动力,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2011年的统计来看,全国总共有超过18亿T的煤炭需要长途运输,而且这其中有11亿T的煤炭未经加工直接被燃烧。根据计算来看,这11 亿 t的原煤所含有的中含有矸石就超过了2亿t,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运输动力的浪费。

1.2煤炭行业较低的集中率

近些年一老,虽然我国在煤炭工业结构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的来看,其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据统计,截止2010 年我国就有超过9000家的大型煤矿企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煤炭产业具有分散性无法形成应有的规模。另外全国年产小于35万t的小企业就有13000家,其每年的单井开采小于10万tt。

1.3严重的煤炭资源浪费

根据当前的煤矿格局来看,地方煤矿占据大多数,而且这些煤矿则是我国的主要煤炭来源。由于地方煤矿的规模较小,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煤炭的采集技术相对落后,其回采率也是非常低的。而且我国比较大的煤炭开采企业其回釆率明显偏低。根据煤矿的设计来看,其回采率需要在60%~75%之间,这就使得大量的煤炭资源被浪费。

2.煤炭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2.1建立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1)对煤炭产业进行集中,根据我国的煤炭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国有煤矿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国家可以对其进行技术的不断升级,从而形成生产能力较高的煤礦产业,从而使得我国的煤矿产业竞争力的增加。

(2)国家办矿要形成相应的标准,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对小型煤矿产业进行调整,从而有效的提高煤炭利用率,及时关闭呢些生产规模较小、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布局混乱的煤矿。另外还要加强国有煤矿企业的改革和管理。

(3)在地区之间设立相应的循环经济体系,从而打造出一条资源循环的产业链条。

2.2煤炭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

(1)合理的安排煤炭开发以及勘探的顺序,总体上对资源进行开发,从而有效的对生产规模以及接线进行确定。

(2)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推行,不断的完善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相应制度,从而对煤矿生产进行合理的安排。

(3)节约煤炭资源,合理的利用资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稀缺性的煤炭进行有效保护。

2.3循环经济技术的大力推广

不断地对煤炭开采设备进行升级,并且及时的引进当前最先进的设备,从而最大限度的对煤炭资源的储能转化率和回采率进行不断地提高。寻求当前最为先进的技术和措施,从而对煤矿中的共生资源进行联合开采,从而实现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力推广资源替代技术以及资源节约措施,从而有效的对环境进行治理,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4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来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利用,并且还要对市场定价机制以及再生资源的市场交易制度进行规范。首先根据国家对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所确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从而有效的降低以废弃物作为原料的产品的成本;其次就是对对利用废弃物作为生产资源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废弃物在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最终确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鼓励相关的企业。减免相关企业的相关税费,延长免税时间,国家增加我国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2.5对煤炭资源进行严格管理,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煤炭产业能够不断发展的需要煤炭资源的大力支持,对煤炭资源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对回采率以及综合利用率进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有效的监督。首先对资源进行合理的总体规划,有效的确定所开采地区的资源范围和开发规模。其次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程,不断地对各种制度进行完善,对煤炭产业进行资产化的管理。另外就是煤炭资源的节约以及有效利用,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稀缺煤种的有效开采。

从我国当前的具体形式出发,制定相应的回采率标准,并且要根据开采方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标准,并且对其要对煤矿所具有的可采储量进行界定。利用相关的经济杠杆原理,从而有效地额对资源回收率进行调节。对于煤炭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模式,可以进行税费的合并,实行资源税的动态管理。

总而言之,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必须要不断的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对我国当前的煤炭产业结构进行积极地改革和技术革新,并且要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实现煤炭循环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昌辉.关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及应用[J].煤炭技术,2012(7):107-109.

[2]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3(11):135-137.

经济学学科建设思考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两种模式,对新华书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新华书店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以及如何转变新华书店的經济增长方式,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等多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新华书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创立于革命圣地延安的新华书店是我国著名的集图书发行,销售为一体的国有出版企业,其发行网点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半个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的沐浴下,新华书店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图书行业首屈一指的大型国有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新华书店积极拓展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争取与时代同步,适应时代发展,所以新背景下新华书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成了推动其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新华书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因

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学中的特有名词,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坚持扩大投入量实现产出大幅度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另一种是通过创新以及改变技术手段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产出大幅度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投入量为导向,将投入量与产出直接对接,主要以投入资金,人力,物力为主,以追求数量,规模和产值为主要目的。图书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其与农业和工业都存在着本质差别,其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适合图书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由片面追求产值、数量、速度转移到注重产品质量、产品效益上来,本质是从数量导向型向质量导向型的转变。一般图书销售额的骤然下降必然是新华书店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导致新华书店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缩小,经济效益低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扩大,我国图书出版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越来越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新华书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对新华书店的新要求。

二、新华书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

(一)摆脱国家政策依赖性,逐步推进体制改革

新形势下,新华书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要摆脱国家政策的依赖性,扎实推进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整体需要,提高驾驭市场能力。长期以来,新华书店都是国家的重点帮扶对象,如义务教育国家规定教材,政治类书籍的发行大权全权掌握在新华书店,国家政策对新华书店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政策保护也使新华书店滋生出了一种懒惰的歪风邪气,缺乏拼搏进取精神,缺乏深层次,快节奏的改革推动力,不少生存在一线的基层门店几乎成了名副其实的“课本书店”。

(二)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

把片面追求规模速度转化到以追求市场需求上来,提高一般图书销售量,抢占市场占有比例,将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提高一般图书的销售量和抢占市场比例应是衡量图书行业企业质量和效益的硬性指标。只有生产出满足人民需求,内容积极向上,格调优雅高尚的优秀图书才是广大图书企业的立足之本,从而才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利润空间。

(三)将业务中心从教材转移到一般图书上来,扩大农村市场份额

一般图书是新华书店的主要营销渠道,农村市场是新华书店的主要针对市场,二者的协调发展是衡量图书发行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教材课本成为新华书店的主要利润空间和营销渠道,所以就出现了重教材轻图书,重城市轻农村的的不平衡发展模式,出现了一般图书订购量和销售量逐年下滑,农村发行渠道滞后等不良局面,因此,增加一般图书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和农村发行工作的加强应作为新华书店阶段性发展的主要目标。

(四)推进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新华书店属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劳动力指向型产业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工作需要人力来完成,企业在人力投如方面远远高于资金,财力等方面投入。当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减轻劳动强度,依靠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实施现代化经营的根本手段,新华书店也不例外,要将推进生产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为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五)规范企业管理,提高公司效益

管理制度不够严明,松弛,是不少基层店的普遍现象,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十分严重。对于这个问题应注意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科学管理,提高资源使用率,做到真正的落实到细节,做到管理出效益。

(六)规模经营,做大做强

一个成功的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强,自身必须要有强大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新华书店现在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行政区域划分为主,彼此独立,所以力量较弱,抵御风险,获得较大利益的能力不足,并不十分适应如今市场的大环境,因此改变现状的方法应是各基层店铺,各方面联合起来,以大城市为核心,实行跨地区,跨领域的紧密合作,建立集约型,规模化的图书出版发行的企业集团,做图书市场的龙头,这样才能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其经营更具活力,竞争力,和领导力。

三、如何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实现经济增长主要应当靠市场,而不是单纯依赖行政体制,我国现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主导,如过分依靠行政则会导致企业转变效果不明显,流于表面,走过程,形式化,只有真正把企业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竞争,发挥市场经济的刺激作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样才能建立新型企业运营模式,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加快自主创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二)改变管理者的思想模式,从源头改变领导层的思想。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竞争越发的激烈,再不是原来的计划经济,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在当今也存在着巨大问题,要想发展必须改变,顺应潮流,这就要统一领导层的意见思想,再把思想观念落到实处,落实到政策上来,加快转变步伐,提高创造意识,解放思想,加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树立好观念,科学管理,科学发展。

(三)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现代的企业制度是企业规范长远发展的必要,“权责明确,产权明确,政企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可使企业更好更快的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去,增强企业自身生存能力,把国有企业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的注重企业产品质量,走正确的发展之路,为新华书店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作用。

经济转变同企业改革同时进行,经济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需要长期努力坚持的,期间必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共同克服,运用更多符合市场经济的方法,例如,收购,合并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华书店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作为图书出版业龙头企业的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既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又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所以摆脱计划经济的羁绊,实现企业现代化,以市场为中心,深化改革,及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也必定掀起一场图书行业的改革浪潮。在新背景新形势下,新华书店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将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保明.新华书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J]. 图书发行研究,1997,01:19-22

【2】王保明.集约经营走内涵发展之路──关于新华书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J]. 新闻出版交流,1997,05:33-35

经济学学科建设思考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突出成就,在改善国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综合国力。然而,在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和国内经济运行矛盾突出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经济形势也十分严峻。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的同时,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中提到的消费、投资、出口为切入点,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探究,从而提出如何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平稳中求突破的合理化建议,期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关键词:经济形势;消费;产能过剩;出口;创新型经济

从当前我国总体的经济形势看来,经济在平稳中发展是大的趋势。然而,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应当对显露出的一些问题加以重视,为我国经济更好的运行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一、目前总体良好的经济形势

1.稳定良好的总体经济形势的具体表现

(1)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稳

自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每年8%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已经连续保持了多年,经济运行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期。这种缓慢回落的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时至今日,经济波动由之前的大幅波动发展到现在波动幅度越来越小,经济发展由过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转变为稳中求质量,这种变化说明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2)CPI指数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居民最为关心的CPI指数,虽然每年都呈增长趋势,但涨幅基本趋于收敛,总体看,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情况还不是太突出,仍处于可控的良性范围之内。此外我们应当了解,适当的通货膨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只要增幅趋稳,与居民收入保持适当的比例,那么短时期内居民不必过于忧虑入不敷出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大的经济波动和危机问题的。

2.我国目前总体经济形势良好的原因

在西方國家经济危机的冲下之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非但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反而仍能保持一定的速度稳定增长,这除了市场经济自身强大的调节作用之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各地个政府都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部署进行了发展结构和方式上的转变,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迈进,这是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总体趋于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探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观点中提到GDP=消费+投资+净出口,而这其中的三驾马车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1.消费疲弱

(1)表现

大量的投资和出口贸易的繁荣,这是我国过去多年来经济一直高速增长的两大原因,国内的消费能力不足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在现今更是成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央行发布一组统计数据报告,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储蓄金额表明居民并不是手中没有资金,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存款金额原来越大,但消费能力却日渐疲软的深层原因。

(2)原因

人们愿意将手中的资金用于储存却不善于消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居民更多的考虑到日后的生活,存钱可以有利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收的作用,而消费则是一种花费,获得了暂时的享受却顾及不到将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以选择存钱更有保障。

②贫富差距仍然很大。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中国10%的人拥有了75%的存款,即剩下90%的人只拥有25%的存款,绝大部分的储蓄只是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日本某调查机构以日资企业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去年日资企业人均工资为6734美元,这样的年收入水平已经高于国内很多其它企业,每年出去额外的花销,每年2万元的收益已经是很理想的状态了,而大部分人都表示不会轻易动用这笔资金而是进行存储。相对于工薪阶层这种存钱保障日后生活的目的,高收入人群将储蓄当作一种投资,是真正将眼下闲置的钱进行规整的一种行为,所以说,如何均衡居民收入也是刺激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

③市场开发的不足。熊彼得认为市场中的产品缺乏创新,往往消费者追求的是物美价廉而又功能奇特的新型产品,而这刚好是目前市场中缺乏的。过去往往采用政府补贴或是增加货币量的方式,意图鼓励居民进行消费,可这种形式只有短时间的功效,长期以来并没有对扩大消费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产能过剩

(1)表现

政府积极拉动投资从根本上是为了创造社会财富,扩大生产。可是不顾市场需要,一味进行投资造成许多投资项目缺乏市场容纳度,就开始出现反弹,“产能过剩”问题便随之出现。

(2)原因

之所以出现产能过剩,首先就是资本的利用率低,政府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投资主体,可投资率和投资质量却不是很高,产能利用率已经从几年前的接近90%下降了好几十个百分点。其次,一味靠政府对国有企业搞投资,民间投资力量无法很好的融合进来,而政府又并不真正了解市场需要,结果就是造成市场某一领域的饱和,长此以往陷入死循环。

3.出口困难

(1)表现

尽管从5年前开始,中央已经出台了如连续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对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等政策,但还是未能改变我国开始出现出口负增长的趋势,在改变不了国际大环境的形势下,我们只能从自身寻求突破。

(2)原因

首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金融危机对各国度产生了影响,造成出口萎缩,其次西方部分国家对中国产品采取反倾销策略,这都是目前出口困难的客观原因。从自身来讲,以往廉价的劳动力出口和以制造业和加工品为主的出口产品缺乏价值和竞争力,创新型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很少,我国当前已然不具备出口优势。

三、关于促进我国当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1.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要刺激消费,首先必须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居民晚年生活的物质和制度保障,消除消费者们的疑虑,让人们勇于将积蓄取出进行消费而没有后顾之忧。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降低基尼系数,让更多人惠及改革成果。同时要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工作,切实了解市场需要和消费者的意愿,有针对性的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

2.减少税收,以市场为主体

据统计数据显示A股2469家上市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19544亿元,而当期实际缴税金额却高达22233亿元, 以“通辽化工”为例,全年利润只有0.2亿元,而税费净支出竟然高达21.28亿元,高居负税之首,因此,政府要做的是减少税收,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真正需要的领域并且用资金进行高科技研发。同时要给企业家宽松的环境,让他们的创新决定市场的需要,适当放权并在必要的时候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做方向性的指引,以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创新型经济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主攻战略性新型创新产业。而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粗犷型的,不注重脑力开发,而今要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和高科技带动企业。应当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对科研事业的资金投入,发展创新型产业,逐步掌握行业的话语权,使我国的企业由最初的追逐者变为行业的领导者,使有竞争力的产品逐渐输出,以创新求突破、求发展,改善目前出口业的不利状况。

四、结语

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是一切其它领域发展的根本。在當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目前看来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处于良好的平稳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应具备居安思危的意识,对于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高度重视,防微杜渐,在保持发展趋势平稳的基础上以创新求突破,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使我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参考文献:

[1]胡少维:对目前经济形势的看法与建议[J].中国财政,2009(08).

[2]李 伟: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J].党政干部参考,2012(08).

[3]胡海峰: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若干分析[J].经济工业生产财政,2008(02)[4]胡鞍钢.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和若干建议[J].改革,2009(05).

[5]孙慧中:我国目前经济形势分析与企业发展之路[J].现代财经,2009(12).

[6]陈东琪: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若干问题的认识[J].经济纵横,2008(06).

上一篇:农村初中与初中生物论文范文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信用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