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2024-04-27

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农耕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解析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概念,通过城市居民区生活现象探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农耕文化的融合,提出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农耕花园实现“融景还耕”的新设想,初步探索农耕花园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及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居住区;农耕文化;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融合

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居住区建设面貌趋于标准化,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方向和理念比较单一。面对城市居住区居民生活存在的具体问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回归设计初衷,并非只有山石、水、观赏植物构成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这种套路,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可结合地区农耕文化构成农耕花园景观。

一、 农耕文化与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概述

农耕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综合。在物质层面,农耕文化又派生出农具、粮食加工工具、农产品等。在精神层面,中国农耕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无形之中锤炼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独特的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观念促使自给自足的社会稳步发展,虽然现代种植技术的成熟使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农业依然是历史发展的根脉,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基。从农业造就的农耕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灿烂中华文明来看,在当代农耕文化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茹毛饮血到吃粟谷,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再到今天的科技种田,农耕文化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而文化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国农耕文化分别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发展起来,从神农氏开创的原始农业到科技发达的现代农业,农业离不开种植,中国农耕文化的特点是以耕种为主的农业文明,农耕文化包涵各种耕作技术和科学发明,并且派生出多元的文化产物,如与中国农业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颇具智慧的传统农业耕种工具与粮食加工工具。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农耕花园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融合景观小品设计的产物,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特点。从农耕花园实用的角度看,自身的特点决定设计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表现在农耕活动,通过农耕活动获得农耕果实,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的互动的结果。从审美的角度看,农耕植物的色彩、形态令人赏心悦目,表现回归田园的乡村意境美。

二、农耕花园景观设计与城市居住区的融合

从现存的城市居住区人的种植行为来看多数人天生具有喜爱种植的爱好。如在《舌尖上的中国》其中的一集节目展示居民在自家楼顶种植瓜果蔬菜,描述从辛勤种植护理到了秋季丰富的收获,并和街坊邻居一起制作美食,生活呈现出浓浓的人情味。再如成都一处居住区用屋顶空间作为花园、菜园实现城市农耕,楼顶均被居民开辟成农田,每小块土地旁边都立着小木牌,标识着各自的门牌号。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融入城市居住区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机会,人在参与种植活动中会增强居民对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自然深入互动,培养居民对农耕的浓厚兴趣和对自然的自觉爱护。

早在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发表的《明日: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了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认为应该建设一条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1〕农耕文化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农耕花园实现“融景还耕”这一观点与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理想城市不谋而合。城市居住区作为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从空间方面划分为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是针对城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的研究对象,与城市人口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对比,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让居民体验农夫的快乐,使城市居住区增加接地气的生活趣味因素,特别是对老人调节心情和对儿童认知自然有帮助。与目前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相比,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更加能与人互动,这种互动表现在农作物需要人种植培养,而人从农作物种植过程获取精神快乐与物质收获。因此,农耕文化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并非排斥而是可以融合。

三、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点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区域是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内容是绿地布局形式、景观分析、功能分区、道路分析、植物分析等。传统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以植物造景、休憩、观赏为主要功能,而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是以种植为主要功能,附带提供休憩、观赏的功能,将景观小品点缀其间。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要点与传统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内容基本相同,但侧重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农耕种植,后者侧重造景。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有助于营造适合人居的人性化的居住区生活空间环境。以下是对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3.1 农耕种植

农耕种植面积应占总体居住区绿地面积的大部分,种植浇灌可采用植物滴灌技术或喷洒技术。农耕种植是经济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花卉等,在审美方面应符合景观设计美学,如种植高矮、大小、丛植相结合,遵循形式美法则。种植应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特点,种植较为耐旱的粮食类的农作物芝麻、落花生等;种植易于打理、观赏价值强的农作物,如棉花、红薯等。种植蔬菜类的生长速度快的农作物,如上海青、油麦菜、生菜等。种植果树类的农作物,如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石榴树等。种植可以观赏、食用花卉类的农作物,如菊花、玫瑰、油菜花、忘忧草等。

3.2 景观小品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在种植区域中间点缀景观小品能使居住区环境锦上添花。景观小品常以景观石、雕塑、垃圾箱、灯具、指示牌等组织景观小品,景观小品虽体量不大,却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不仅形象生动、为恢弘严肃的建筑增添情趣、丰富空间层次,活跃了整个景观环境的气氛。〔2〕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小品设计应注重审美功能,景观小品设计细节一旦粗制滥造会造成丧失美感,给人劣质的感觉,而考究的设计细节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素质和审美高度。景观小品设计采用废旧物品进行重新设计是目前提倡的一些做法,它会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和启迪智慧。如由土人设计公司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保留旧厂房和机器设备作为城市珍贵的城市记忆元素,用崇敬态度将这些元素重新赋予新生命力,这些景观小品怀旧却不失精致。

3.3 道路规划

农耕花园耕地规划种植应结合景观设计功能区域划分,不必与农村方形田地形态相同。在平面分布图中,耕种面积可呈现不规则形状,具体分布应根据景观设计规划需要划分,在种植区域合理规划和住宅楼入口设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道路使道路畅通无阻,并且避免过多交叉。如由土人设计公司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使用水稻、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为景观的基底,道路规划设计突出便捷的直线形成路网体系。而在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的道路规划设计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因地制宜,通过道路规划增加空间的丰富,这点并不违背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

四、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农业观光旅游风靡中国,许多城市游客来到农村体验乡土人情和品尝农家小菜。〔3〕这证明城市人对农村自家菜园的向往,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引入农耕花园的设计理念会产生生态、节约、教育等现实意义,并丰富城市居民生活和促进建立良好的居住区邻里关系。

4.1 生态意义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属于景观绿化范畴,在生态功能与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作用相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作用从根本上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传统居住区绿地是以植物为主体,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建筑环境的小气候。〔4〕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属于种植绿植,因此同样起到积极的生态意义。

4.2 节约意义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与传统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相比,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能合理地利用土地进行小规模农产品生产,在种植的过程居民体会农产品从种植到养护到收获果实的复杂过程,从而培养居民粮食节约意识。此外,从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小品的材料运用方面,可采用废旧物品再设计或可再生材料来制作景观小品。如美国芝加哥的盖瑞康摩尔青少年中心屋顶花园设计开发一个包括花卉和蔬菜园的屋顶花园,花园小径由回收牛奶容器制作而成的塑料木板组成。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景观设计同样具有节约意识,如采用废旧轮胎做景观小品。

4.3 教育意义

在居住区融入农耕花园能使城市儿童少年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从参与农产品的种植娱乐的过程中扩展孩子的视野,普及农业知识,在娱乐中教会孩子知识世界和帮助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比成年人更为直接和迫切,他们总能发现高低、远近、软硬、暗亮的概念,而他们用来探索这些概念的客观物体则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强化他们的学习乐趣。〔5〕居住区农耕花园无疑是激发儿童对自然认知学习的良好场所。城市居民通过种植农作物可纠正对农产品的错误认识,使人们了解自然生长下的农产品的形态和绿色种植下农产品的样子,不会盲目地用大与好看的标准来衡量农产品的质量。

结语

东晋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描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呈现的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是人们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可见,从古到今人们追求的是安全、惬意的生活环境,然而对比现代人民的居住方式和古代存在较大差异,现代人们期待更健康、更舒适、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城市居住区的生活环境设计要求更高。农耕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折射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虽然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但农耕文化一直伴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进步,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结合农耕文化是从高雅景观设计走向亲民景观设计,农耕花园景观设计不仅使城市居住环境产生积极意义,而且使农耕文化发挥新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陈柳钦.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03):21-23.

〔2〕陈丽昀.张建华.城市景观小品对城市精神文化的塑造〔J〕.上海商业,2011,(23):14-15.

〔3〕季晓达.浅议景观园林设计与农业经济生产的结合〔J〕.中华民居,2011,(07):7-8.

〔4〕李和平.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54-254.

〔5〕〔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M〕.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42.

〔责任编辑:陈玉荣〕

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有的小城镇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几个方面,提出优质优量的居住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关键词:以人为本 适地适树 喜闻乐见 合理搭配 植物群落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环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广大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重视,楼盘的促销、紧俏也跟居住的环境日益紧密,对居住区的园林绿化环境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不仅需要绿起来,而且又要有相当的游乐、休闲场地和设施。就笔者对所处的小城镇楼盘分析,结合园林设计的几点要素,浅谈一下小城镇居住区的园林设计。

1 要确立“以人为本、与日俱进”的正确导向

最大限度地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休闲的要求,要结合小品、园林、小型绿地广场、健身场地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居民和自然的亲和性,而不单单为绿化而绿化,要为居民创造一个回归自然的生活环境。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居民日后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绿地广场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符合该小区居民健身休闲的要求,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需求,动静适宜。

2 要适地适树,选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树种

在小区绿化的树种中,可以尽量地选用花期较长的花灌木,如春天开红花的垂丝海棠、紫荆、花梅,开白花的樱花、溲疏、火棘,开黄花的黄馨、金钟、迎春、棣棠等,夏天开花的有紫薇、金丝桃、栀子花、广玉兰等,秋天的桂花,挂果的栾树、香泡等,冬天的蜡梅、红梅、赤枫等都是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而同样花期较长的常绿树种夹竹桃,因它的花叶有毒;而且它长势过快,树形散乱,不美观,所以在居住区绿化中不太受人欢迎,而在公路两边则因其管理粗放、长势迅速无病虫害而大受欢迎。而一般的居民出于潜意识的考虑,比较反对常绿的松柏类树种,怕有类似墓地的感觉,所以在用松柏类树种进行小区绿化时,尽量不要采用列植,可以采用孤植、丛植进行零星点缀,因为松柏类的锥形树冠,对美化天际线并引导视线焦点所起的重要的作用是其他阔叶树种难以企及的。

3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合理搭配

在设计乔灌木混交群落时,配置高、中、低、地被层,各个层次要分明,并注重色块的应用。近几年来由于色叶树种的开发和应用,可以用矮小的灌木来组成各色的色块,丰富景观色彩,常见的有组成红色块的红叶小檗、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等,绿色块的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杜鹃等,黄色块经常采用金叶女贞、洒金珊瑚、金边黄杨、金森女贞、花叶长春蔓等,还可用二月兰、雪叶菊、万寿菊、孔雀草等草本花卉,提高小区内的植物景观。现在,小区绿化中,经常大量采用色块布置进行造景。色块的布置好处大致有以下几点:

(1)色彩简洁、明快,又可按设计者要求任意做出各种图形图案,可以是抽象的如意纹,也可以是仿真的小动物或其他的标志,等于把植物当怍画笔进行直接描绘,体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2)绿化采用色块的造型功能可以达到最快的成形效果,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需求。

(3)色块绿化的养护相对比较简单,只需一次成形后经常间断性地进行修剪,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保持景观不变。只要选择合理色叶植物的搭配就可以让景观保持生机盎然,不至于一到秋、冬季就有萧条的感觉。

(4)色块的设计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特别在高档住宅区、别墅群中,使人感觉环境整洁有序,与环境谐调,平面效果强烈,给人以赏心悦目。

苏雪痕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中提到园林设计“没有量就没有美”,在色块的布置中,这一点犹显突出,色块设计的手法就是通过利用大量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体现出一种群体美,使之成为空间分割,构图的基础。

4 要注重群落景观,倡导生态园林

在小区绿化设计中,植物材料依高低层次分地衣、地被、宿根花卉、灌木、乔木等多层植被。在园林设计当中,要对自然群落景观进行筛选、艺术加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创造植物群落景观,在设计过程中应使用现有园林新品种,特别是笔者所处的浙江嵊州——全国“木兰之乡”,应尽量提高玉兰的使用率,提高植物群落景观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植物群落景观的质量、数量,可使园林的使用者乐于接受自然、亲近自然。

园林绿化设计任重而道远,要努力创造和谐,自然的人居环境,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舒适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

参考文献

[1]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约翰.O.西蒙兹.

[2] 《园林设计》唐学山.中国林业出版社

[3] 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9.

[4] 陈发棣.城市园林绿化花木生产与管理(城市绿化美化丛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01.

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从中论述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从中工程实例针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了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以满足现代人们居住的需要。

【关键词】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方法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在满足居住要求的同时也在追求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因而人们对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能更好地提升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具有提高民生水平、整合调节城市功能、促进和谐绿色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是设计师不懈的追求。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和总结,主要探讨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以期望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知道意义。

1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人性化的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本效益,在外部空间景 观设计中,只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和户外行为活动规律,才能使设计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居住区的主体是人,设计的空间尺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尺度,各种设施与构件应安全可靠。以人为核心是 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居住环境对人们心理及行为活动 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1.2 生态、低碳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利用小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在设计中,首先对小区及四周进行分析,做出最适合这个小区的景观、植物本土化、依山就势、步移景异、合理借景和对景等原则,才能真正做到设计低碳的经济景观,营造和谐的自然景观环境。

1.3 经济性原则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及生态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 因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意味着成本越高越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同样能做出非常好的环境景观。所以,景观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建设环境景观的投入成本,还要考虑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

1.4 弘扬历史文化,打造生活品味的环境原则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发展趋势,人们在满足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追求有生活品味和归属意愿的家园。在设计时,软硬景观应充分注重美学风格的统一 ,具有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可启迪人们向上而不是低级庸俗的。这是在物质环境基础上引发出的精神文化需求。

2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2.1 统一规划,协调布局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园林景观,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系统,并需满足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结合住宅的类型及平面特点、建筑形式、宅前道路等因素进行规划与布局,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尽量做到“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建设富有观賞性和实用性的居住小区绿化景观。

2.2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植物

适地造林、借景寓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要最大限度利用原地形地貌,少动土方,适当保留原有树种。在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居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

2.3 小区景观要与生活、文化相结合

小区园林景观是区内居民游憩、锻炼身体、休闲、交流的场所,因此,小区园林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如儿童活动区树种树型要丰富,色彩要明快,比例要恰当,一般采用生长健壮,少病虫害,树姿优美、无刺、无毒的树种。而老人活动区应选择高大乔木为老人休息处遮荫,为晨练、散步创造意境。

2.4 植物配置上注意层次性、协调性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木、地被混合配置出高、 中、低、地被层 4个层次(特殊项目可做到6个层次),在进行这 种层次的搭配时,应注意乔木与灌木的比例约为1:3为宜,草皮面积不高于绿化面积的30%,另外要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多彩。要掌握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的搭配,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2.5 突出主景,避免主次不分

每个园林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一个园林也必须有一个视觉焦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园林主景。对于居住区绿化设计来说,必须考虑焦点景物的配置,可以是水景,可以是山石景,也可以是植物造景,只要能与环境协调就是好。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存在,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同时,就必须理解园林中主基调的作用,定了基调才能创造出小区的园林氛围,才能表达出主题。

3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3.1 项目概况

洛阳塞纳春天,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开发新区,北临关林路,南临大新渠。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08591平方米,其中景观设计面积约45207平方米。总平面规划见图1。

3.2 设计理念

居住区在园林景观风格设计上采用经典几何式布局的法式园林风格,营造出一座远离现代都市喧嚣和混乱的花园式宫殿;手法上采用景观轴线和组团更好的延续建筑理念。同时尊重自然,不破坏该小区原来地形,为此鉴于该小区的地形高差,拟采用台地式景观融入自然,更好的挖掘山地景观特色。

3.3 园林景观设计

“塞纳春天”以“凡尔赛花园”为基点,采用放射状布局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南北两端均建造独立组团空间。且提炼与法国凡尔赛宫方位相对应的功能厅含义为其命名,其东北角“大力神海格力”花园;西北角“爱神维纳斯花园”;西南角“战神马尔斯花园”;东南角“月神狄安娜花园”。整体的园林景观运用水池、喷泉、花坛、模纹植栽、路网、亭台等设计元素,构成了一座风格独特的 “ 法兰西式 ” 花园,步行其间所看、所感均是法式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使人们更好的体会到法式园林的独特,并带给人们一种放松身心而与自然相切合之感。小区总体规划规整、紧凑、浑然一体。

其中居住区中心组团--“凡尔赛花园”通过高差的变化区分不同空间的功能分隔,把小溪、台地、健康步道整合成整体区域。台地运用了修剪规整的模纹植物元素,具有非常好的法式园林景观效果。环绕在该组团外围的小溪在大多数时候,不仅只是可以供人们亲水,景观采用了0.3米的适合的深度,做到有水的时候是水景,无水则为下沉步道,可让人进入活动嬉戏,从而增强了景观的人性化以及参与性。不仅如此,该小溪池底设计选取的是表面经防滑处理的花岗岩材料,保证无水状态下安全防滑,更贴近人文关怀。通过这种设计手法,可有效地使得小溪在居住区园林景观整体构图中宛如一条彩带,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和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4 结束语

居民区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水平的好差将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综上所述,在进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顺应自然环境的发展,追求居住区整体环境的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为居民创造出和谐、温馨、适合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卉.感悟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之精髓[J].绿色科技,2011(03).

[2] 陈湘宜.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探讨[D].导师:于晓英.湖南农业大学,2010.

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分析居住区环境设计对使用者影响的重要性,文化传承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在植物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传统园林植物所具有的文化寓意,提出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植物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传承 居住区 环境设计 植物利用

在“互联网+”模式推动全民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以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同样意义重大。人文素养对人的三观影响至关重要,是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塑造完整人格的基础。传承文化精髓,培育人文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自我积累、环境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优秀民族文化对我们人文素养的培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汲取中华民族人文资源中的精华,将其中的文化精华通过知识传授、自身实践和环境熏陶等综合传承途径,内化为个体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稳定的内在品质,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优良气质和家国情怀的一代又一代人。

居住区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闲暇时间接触较多的公共空间,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的整体情况看,文化传承方面的功能还比较欠缺,有文化内涵的居住区凤毛麟角。因此,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如何对我们自身文化反思继承、对异质文化的兼容并包以及以上述二者为基础的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创新,使居住者得到一个能带来幸福感,精神有所寄托,进而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潜移默化提升的家园,而不仅仅是一个休息落脚地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一、植物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居住区园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环境、吸附有害气体、降低噪音的功能,从文化心理学角度看,搭配适宜的园林景观可以令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诗情画意的居住环境给人以美学的熏陶,所谓春赏杨柳夏赏荷,秋观落叶冬看雪。下了班,看到家园中的花草树木,或正在生长着的生机勃勃的嫩芽;或正盛开的姹紫嫣红的花朵;或正结着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果实;这些绿色的生命都会让人充满喜爱之情,使人们放松工作一天紧张、疲惫的精神,减缓了焦虑、暴躁的心绪,把人们从电脑桌前、麻将桌前吸引到居住区庭院中来,在美景中与家人或邻里愉快交流……长久来说有利于人们产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有利于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所以居住区绿地中植物的设计对和谐文明社会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目前居住区绿地植物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建设缺失或落后,难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从目前住宅区建设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小区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从植物利用角度来看,盲目引进所谓“高大上”造价不菲的日式盆景或热带植物,造成高成本、难养护的现状,而在我们唐诗宋词中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的具有中国传统意象之美的适应本土环境条件、养护成本较低的植物却没有被充分利用。面对不熟悉的没有家国乡愁情感赋予的外来植物,居民很难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从而对居民人文素养的影响之弱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园林设计缺乏意境之美,传统美学无以传承。目前很多居住区的绿化缺乏美感,确切说只是有树有草的绿化。因为不切实际的追求亚热带风情,种植了一定数量不适合本地环境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冻害、寒害、高温使得这些植物或顶缺叶残或奄奄一息,观赏效果可想而知。许多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唯成本至高,建设了许多低品質,毫无意境之美、层次之美的园林设计。我们传统的婉约之美、含蓄之美正在难觅踪迹。欧陆风、北美风、东南亚风正侵蚀着我们传统的文化,如何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珍贵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缺少可亲近的植物资源,难以满足精神需求。在居住区环境的几大要素中植物与人的关系最密切,植物是有生命的,有四季变化,有春华秋实,给人的感触是最深的。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可见人们对植物寄予了深厚的情感。但从绿地维护角度考虑,大多数绿地或不准进入或花木下全是灌木,这样就造成了只可远观不可近赏的现状,人们就少了和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儿童就缺少了近距离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实一系列神奇过程的学习机会,缺少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而这样的学习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选择树种较单一,难以营造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及利用率高的交流场地。前几年居住区绿地植物选择追求新奇,引种一些热带植物,鸡蛋花、龙船花以及三角椰、云南苏铁等棕榈科类植物,遮阴效果差,长势差,遇低温成活率低,几年后很多植物因水土不服已不复存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这几年虽然避免了上述造景误区,但绝大多数小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造景单一。在植物高矮层次、色彩、花期方面没有很好的搭配。中国美学讲究层次、讲究意境,丰富的植物搭配不但可以增加绿量,还可以营造内涵丰富的环境景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引导人们日臻完美。不管是早期的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神学家相信优雅的环境不是腐化我们,也并非颓废者的放纵之所,而是潜移默化地推动人们接近完美。二是陆地植物多,水生植物少。有水体的大多设计成喷泉。有些喷泉带有声光,耗电,且设施易坏,易被偷盗,增加物业管理成本,久而久之物业不再花钱维修管理,成了小区中最脏乱差的地方。三是常绿植物多,落叶植物少,季相单一,造成交流平台利用率不高。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邻里和睦,其乐融融。北京四合院为人们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其实就是怀念邻里那种每日里互相问候,聊聊家长里短,互相关心一下,其乐融融的不孤单寂寞的感情。而这种远亲不如近邻情感的获得少不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夏有阴凉冬有暖阳的座椅、健身设施、休闲场地是愉快交流必不可少的平台,而这样的交流平台因没有防晒或冬天过于荫蔽寒冷,在很多居住区利用率不高。

三、基于文化传承需求满足居住区植物利用的建议

(一)重视植物的传情达意作用,多采用传统文化寓意深刻的植物。影响深远的《诗经》中借植物来比兴,或比兴意志坚强,或比兴相思情浓,或比兴兴旺福禄,或比兴忘忧解愁,或比兴祛除疾病,或比兴祭祀祈福,寄托传情达意的篇章数不胜数,唐诗宋词中利用植物抒情明志的佳作也数不胜数,多少年来一直为后来人赞美称颂,影响深远。采用文化寓意深刻的植物造景不但可以给人们带来秀丽景观与内在的精神意涵,还给我们以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对我们传统的文化设计中不仅利用,还应加以引导欣赏,如制作与梅兰竹菊荷等相关的诗词或典故的木刻或石刻,置于居民经常游憩的绿地上或步道旁,让身处其中的居民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给儿童从小有一个仁义礼智信美的引导。

表1中所列植物大多数是本土植物,种植成本低,养护成本低,适合居住区绿化。

(二)搭建有利于居民交流的空间,营造邻里和睦的社区文化。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亲情、友情,居住在现在的高楼大厦中人们多抱怨与亲人相聚甚远,与邻里关系冷漠,独生子女的时代愈发需要邻里间的问候关心,排遣孤单。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所以搭建这样一个交流的平臺是非常必要的。居住区内的休闲绿地利用频率最高的是老人和幼儿,尤其是老人看护幼儿的组合。这些退休老人带着孙辈与其他老人互相交流,不能不说是一种天伦之乐。为他们提供交流、为幼儿提供玩耍的场所是非常必要的。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夏天天气炎热需要遮荫,冬季寒冷需要晒晒太阳,所以夏季遮阴效果好,冬季落叶的树种成了座椅、健身设施、游憩绿地上方的首选。北方可以种海棠、梨花、樱花、落叶松、银杏,南方黄葛榕、银杏、无患子、白玉兰、紫玉兰、石榴、丁香、樱花、木棉、铁冬青等会比较合适。

(三)营造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文化氛围,实现文化传承的功能。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以文化为底蕴,以文化为点,并以文化为终极目标的景观,将引发社会人群的心理共鸣,它也将引导现代生活方式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乔、灌、藤、草本植物或与建筑与小品搭配,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可以产生极富美感、高品质且实用的园林景观。如浪漫唯美的紫藤花架不但极富美感,可以遮荫,给人们一个静坐读书、玩耍嬉戏、沟通交流的空间。但植物造景在突出美观、实用的同时,也应注重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行为引导的功能。通过植物造景的形式把中华民族优良的美德如爱国、明志、持节、知耻及仁义礼智信等相关的经典故事缩影为人们常见的形式,如绿雕塑或木雕、石雕等。商鞅的“立木为信”以及传统故事木兰从军、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崔枢还珠等都是很好的题材。

(四)种植可亲近的季相明显的植物,培养居民自然情怀和赤子之心。为了增强绿地的观赏效果和实用价值,对于所利用的植物要严格筛选。对于低矮的、有刺的有毒植物,尤其是花、果鲜艳的有毒种类不要在居住区的路旁、景观周围和儿童容易接触到的地方种植,以免对游人和儿童造成伤害。这类植物可以选择花坛、花池的中央等游人不能到达的位置种植。选择那些无毒无难闻气味、夏天枝叶繁茂遮阳效果好、冬天落叶季相丰富的树种如法桐、无患子、马褂木、银杏、木槿、紫薇等。梅花、桃花、腊梅、桂花、丁香、石榴树、木槿、紫薇、柳树等较低矮的花木树底下宜采用生态铺装(树底下如果全是灌木,人们无法靠近欣赏)。让人们特别是儿童,与家人一起看看桃红柳绿,叶落杏黄,从小感受四季的变迁,感悟生命的轮回,感受亲人陪伴,呵护关心,培养一种自然情怀、赤子之心,当是我们环境营造者的重要目标。

(五)利用水生植物营造美丽、灵动的水景,观水亲水,感悟人生。中国文化中水是万物之源,万物皆复归于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水的柔性、灵动可以让紧张一天的上班族放松心情,感悟人生真谛。水中鱼儿的游动让人感到一种自由、活力。老人小孩可以通过看鱼、喂鱼增添彼此交流的机会。春天水体中一群群的小蝌蚪可以让儿童欢欣雀跃,比起教科书上的图片,显然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更能吸引他们。观察蝌蚪一日日的变化对他们来说是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良好开端。一起玩耍,一起探索,减少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文化气息浓郁环境的陶冶下,每个人的修养不断提高,道德、素质也会水涨船高,我们的社会才能变成一个文明和谐的、凝聚力强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好。作为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居住区环境,对人们精神上的引导、修养的提高责无旁贷。因此,居住环境设计应传承我们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让人们对居住区有一种归属感,有家园的感觉,是今后居住区绿地设计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高春花.探寻“诗意栖居”和“留住乡愁”的建筑与城市——“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4(5)

[2]胡青青.浅议居住区中的有毒植物[J].华东森林经理,2011(3)

[3]郭菁菁,李晓红.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居住区环境中的应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12)

[4]汤振兴,王延方.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文化寓意[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

[5]宋俊芳,徐红.居住区文化环境的构建[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3)

[6]王春.小议居住建筑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J].时代报告,2014(7)

【作者简介】李海玲(1971— ),女,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 丁 梦)

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随着人们的购房心态逐渐成熟,对住宅小区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住宅区环境正在由简单的绿化向景观环境发展,住宅区的景观设计也成为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手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以供相关人员参考所用。

关键词: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探究

一、前言

近年来,优美的景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选择住宅小区的基本条件,也是房地产开发商是否能够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对商品住宅房的销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处理好居住环境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保证人们生活的质量。良好舒适的住宅区景观环境,既能达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还可以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住宅区景观环境的设计

(一)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原则

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应该以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设计原则,把服务住户作为根本出发点,即使在非常细微的地方,也要体现出对住户的关怀,而不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和视觉效

果[1]。

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应该保护生态、追求创新。生态设计理念可以使环境设计从简单的物质形态设计转向住宅区的整体生态环境设计,从而使住宅区的人工修饰环境走向自然的生态环境,生态的景观环境设计不止是为了追求居住区的美学效果,更是为了呈现住宅小区的内部生态效果。

(二)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容

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⑴公共区域的景观环境设计。公共区域景观指的是住宅区居民可以公用的区域景观。根据住宅区的结构规划,可以将公共区域景观划分为小区公园、组团绿地、小游园和其他面积较小的公共绿地。⑵园路系统的景观环境设计。园路系统景观指园路两侧的绿化和园景路的造景,根据道路的地形、分级以及交通情况的不同进行分地布置。⑶专用地块的景观环境设计。专用地块景观即住宅小区的各种公共设施和公共建筑的环境绿地。专用地块景观布置应该满足公共设施和公共建筑的功能需要,并且与小区的整体设计相协调。⑷宅旁和庭园的景观环境设计。宅旁和庭园景观指最接近小区居民,且用来满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工作之余的休憩和观赏,而环绕在小区住宅建筑四周的绿

地[2]。

(三)住宅区景观环境的设计手法

住宅区的景观应以绿色为基础,使用不同质感、不同形状或是不同颜色的材料,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进一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开发商或设计师应该把居民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作为首要的条件,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尽力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既能满足生活需求,又可以让人感到舒适的生活空间。下主要介绍住宅区的广场设计以及住宅区的步道设计。

1、住宅区广场设计

作为住宅区住户的公共休闲场所,小区广场主要用于小区的老人活动、儿童玩耍、健身休闲、社会交往和车辆停放等。集中式的大型广场不适用于小区的休闲娱乐和社会交往,小区和别墅区都不宜设置。因此,住宅区的广场设计应该以功能作为立脚点,把住户的方便和舒适作为具体出发点,将大型的广场化整为零,分别散置于绿色组团当中。

2、住宅区步道设计

城市小区居民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在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赏风景。因此,住宅区的步道设计应该以舒适度作为重要指标,在满足功能最大化的前提下,曲直得当、宽窄合宜,力求做到树影成荫,遇坡则隐,遇水毕现。

3、对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几点建议

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商业化的盲目追求,住宅区景观环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住宅区景观环境对生态环境及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才能使我国的景观环境得到真正的发展。针对当前的现状,笔者就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提出相关的几点建议:

(1)在以钢筋水泥为主的城市环境里,住宅区的景观环境应该以舒适、宁静、自然为主。现代的住宅区大多是高楼或是多层住宅楼,人们和土地的接触越来越少,离土地也越来越远。为此,在高楼耸立的大楼中间区域,可以留出一块让人们“接地气”, 真正接触大自然的地方,从而使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满足。⑵小区的景观离不开植物的点缀,在植物的布局上也应讲究植物的生态性、变化性和原始性,使植物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⑶广场和步道的设计在满足居民舒适、闲逸的同时,还应该要满足老人活动、儿童玩耍、健身休闲、社会交往和车辆停放,以及小区居民在茶余饭后的休憩散步和沟通交流等。⑷假山和水的组成可以使整个住宅区融入居民的生活节奏,给居民一种轻松、悠闲的感觉。另外,也可以给住宅区设计一个独特的景观,不但可以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知名度。

四、结束语

住宅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生态创新的景观环境模式,为住宅区景观环境的自然生态、经济、自然系统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住宅区景观环境的发展演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郑丽红.浅议住宅区景观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2011,(07):30-31.

[2]梁华,夏季霞.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设计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1-4.

[3]耿琪琪.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实施[J].住宅产业,2010,(10):33-36.

作者简介:

丁艺,男,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居住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现如今,人们在精神需求方面随着社会的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对空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作为优化室内环境的主要手段,空间环境的设计是室内环境整体设计的前提,在设计中对整个空间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陈设艺术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用特殊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刚性的空间使整个空间的设计没有意义,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为主题,多元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尽量在设计方面将人的情感作为最终的设计目标。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分析陈设艺术在生活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对陈设艺术的特征、作用、新的理念以及传统与现代对比的具体分析,为人类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艺术。

关键词:陈设艺术;以人为本;空间;应用

一、陈设艺术

(一)陈设艺术的定义

从艺术的字面解释有两层含义,动词的安排、布局,显示的位置,作为一个名词,可以作为一个装饰品,陈设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主要是把握整个空间的设计,展示出空间的内涵和自身的魅力[1]。为提高整体空间,加强整个空间的视觉感知,既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又符合现代人独特的气质和文化内涵的空间,是展示艺术设计的目的,既完善了整个空间,又强化整个空间的视觉感受。

(二)陈设艺术的发展

陈设艺术品主要表现在壁画上面,在家具方面一般比较少而且轻便;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繁琐与精美的装饰物代表当时的陈设艺术;到中世纪时期,当时的陈设品有色彩斑斓的马赛克以及纺织品、织物作为装饰;哥特式时期,主题绘画开始出现在家具和家具装饰的风格中,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开始彰显出来;到巴洛克时期,精神的需求极为突出,注重浪漫主义风格;洛可可时期,陈设艺术展现出温柔、细腻等特色;到二十世纪,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注重原生态风格;到二十一世纪,现代简约的风格与装饰艺术手法相互结合,将环保、绿色生态为主题,彰显出陈设艺术在新时代为人们带来舒适的氛围。

二、陈设艺术与装饰搭配

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改变,艺术设计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越来越显示它的价值和功能。现代人们的生活主张人性化,将优先发展的需要,空间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2]。当今社会,商品消费不再是一个乏味的,同样条件下的商品,消费者可能更关注的是服务的质量和环境等因素。当服务质量及消费环境达到消费者认可时,消费者才会产生归属感,才会在需要消费时选择认同他们的首选目标。相信人们都是一样的,每次进入商店,首先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是商店的装饰风格和整体氛围,并显示艺术是控制的关键部分,更能展现出商店的整体装饰[3]常用的陈设艺术搭配方式有以下五种。

(一)色彩搭配

自古以来,色彩的使用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发展到现在,超过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从外部传递给人类,色彩也是在二十一世纪空间环境设计的一个新的资源,无论它将如何使用,自然资源都不会枯竭。不同色彩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具有不同的体验[4]。所以说,在设计中色彩是最具有冲击力的设计元素,可以弥补整个空间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美的色彩搭配设计可以使整个产品更加富有视觉效果,在通过各种色彩搭配对比下,既美化了整体空间,而且还在空间环境效果上加分,使整体空间色调统一,充满节奏与韵律。

(二)材质搭配

材质本身的属性不同,机制也不同,所以显示出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反复使用同一种材料会使整个空间显得过于单调无味,没有任何的特色可言,它在空间设计中是致命的。空间除了烘托整个空间结构、颜色外,陈设品的质感还可以创建一个整体氛围,创造消费者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材质自身具有的质感就不同,主要就是质地的区别,粗糙或者光滑的平面,柔软或者坚硬的材质等。都有其独特的纹理,所以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空间和材料搭配可以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空间氛围。

(三)风格搭配

风格的不同搭配可以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是对整个空间的形成特征密切相关,在这一领域的形成的同时,必须结合传统、地方文化的形成、政治和经济水平等有很多方式。在空间中的风格与周围的环境以及建筑物有极大的关联,比如地中海风格,在空间中比较适用于主题餐厅或者大型广场或者主题会所,地中海风格色调鲜明、颜色丰富、具有明显的特点,使空间散发出西方的迷人气息[5];日式风格就比较适用于餐饮空间,风格比较简洁淡雅,自然清新,所以采用原木材质才能打造出空间的一种优雅、简洁、有立体感的视觉感受;中式風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时代背景演绎中展现出来的一种风格,主要用于餐饮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主要搭配瓷器、字画、传统工艺品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物才能展现整个空间的含蓄以及秀丽。

(四)照明搭配

空间中,灯光可以说是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它可以呈现出很多装饰品呈现不出来的效果,灯光的直接照射会使人们的视线主要集中在这件物品上面,但在整个空间中每件物品上面不会都具备照明设施,根据人体工程学,过于强烈的灯光照射,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设计灯光时要有协调的搭配,这样才能使整体空间环境舒适。

(五)绿色植物搭配

绿色植物作为空间中唯一具有生命力的陈设物品,起点缀整体空间,改善整个购物环境的作用。通过绿色植物来掩盖空间的不足,使空间达到一种共鸣。使用绿色植物的同时,应注意植物在整个空间的位置,颜色,大小等。在搭配上其他陈设物品相比绿色植物更加具有生机,所以与其他陈设品结合装饰,为整个空间添加亮点。

三、陈设艺术在空间中的应用

陈设艺术和空间共同创造了以及丰富了整个空间,有利于整体空间的分隔,装饰效果也得到广泛使用,不管在空间中还是室内空间,它都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并且符合人们生理及心理要求;即调节室内气氛,在商业环境和工作环境方面,设计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以社会的进步和科技不断的发展为前提,陈设设计在商业环境和工作环境方面也都不断发展,伴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陈设艺术设计又对整体空间起扩散的作用,人们对于现在的居住环境,以及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更加关注和期待。空间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原始的生态,高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主要向多元化开发、本地化和国有化的方向发展。

(一)多元化的应用

现如今我们面对的情况是人们无节制的利用资源造成环境的恶化,而传统文化也在慢慢的消失。那我们在这种恶劣的挑战下要做的是,一方面重视环境恶化问题,另一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基础上创新并传承下去。同时也注意个性化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将陈设艺术与文学多方面结合,设计出更加富有意境的空间。

(二)“以人为本”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的基础上,既要展现现代空间的设计,又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满足人们物质的需求,主要以现代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为前提条件,既要和谐美观又要舒适大气。双重要求为最终目标,室内环境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可能对于大部分人们来说,很多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人性化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够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为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消费质量,带来最大的便利,可以使人们在舒适、安全与美的环境下享受生活。

四、结语

陈设艺术在室内环境中逐渐成为主要部分,陈设艺术的作用就是能够在生活中体验舒适的生活环境,使环境更加人性化,使材料以及色彩能够综合运用,可以使环境充满格调,在空间设计中加入陈设艺术设计的运用,才变得更具吸引力。突出独特的风格,在空间中尽可能地加入新兴元素,让整个空间可以更有趣,做出空间的合理安排,对以后的陈设设计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创新点。

参考文献

[1]周穗如.室内设计中的材料组合创新[J].四川建筑,2011:18.

[2]付芳.建筑装饰材料[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22–23.

[3]徐令.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68–72.

[4]高源.浅谈简欧风格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元素[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35.

[5]陈林烽.浅谈室内设计的风格与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2016:26–27.

上一篇:植物保护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