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范文

2023-12-31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1 IMS简述

IMS是实现电信业务与互联网融合的理想架构。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展多年的I M S研究, 制定了较完善的I M S企业规范。IMS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归属地控制。归属网络来实现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 从而使得业务提供的一致性得以确保, 进而使得归属运营商能够积极提供吸引客户的服务。 (2) 业务提供能力。这种特性使得竖井式业务部署模式被打破, 业务和控制被完全分离开来, IMS促进各种业务灵活的进行, 使得业务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3) 安全机制。部署安全域间信令保护机制, 多种安全接入机制共存。 (4) 统一的Qo S和计费策略控制。

针对运营商而言, IMS具有以下优势: (1) 网络更简单、便宜。多种业务可共享同一核心网。 (2) 可快速灵活的部署业务, 并便于细分市场。在同一个核心网上很容易部署并组合业务。 (3) 开放的网络架构, 容易选择第三方部件来丰富运营商的业务。 (4) IMS提供运营商的竞争能力。针对用户而言, IMS具有以下优势: (1) 有互通的保障。 (2) 有安全的保障。 (3) 全IP, 便宜。 (4) 有业务质量的保障。 (5) 单一号码、账户。使用方便。 (6) 多种接入方式。 (7) 更好的业务体验。

2 IMS架构

IMS是个开放的网络架构, 提供了基于IP承载的、以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为核心控制协议的、与接入无关的IP多媒体业务控制能力。软交换与IMS都遵循了下一代网络基本思想, 网络架构分层、功能分离。在传统网络发展演进过程中, 软交换和IMS均实现了控制与承载的分离, 而IMS则进一步实现了控制与业务的分离, 实现了固定移动的统一控制, IMS是传统网络演进的更高阶段。IMS网元功能的逻辑架构, 可根据实际部署需要, 进行合设, 一般IMS逻辑实体分类为会话控制和路由 (P-CSCF、S-CSCF、I-CSCF) 、用户数据管理认证鉴权 (HSS、SLF) 、媒体资源 (MRFC、MRFP) 、业务控制 (AS) 、互通功能 (MGCF、BGCF、MGW) 5部分。

3 IMS业务

对于全新的IP多媒体业务形式, IMS具有其特性, 包括会话型业务和部分非会话型业务, 前者如语音和视频会话、多媒体会议、消息、状态呈现、视频共享、动态地址簿等, 而后者如IPTV、Web与IMS融合业务等。IMS同时支持多种固定及移动接入方式, 其中移动接入包括2G、3G、LTE等, 固定接入包括L A N、W L A N、x D S L、x P O N等。

用户需求越来多, 促使未来移动通信业务必须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即从单一服务转变为多种服务, 从标准业务向着本地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运营商为了增强竞争力, 已经开始将提供差异化业务作为重点, 进行不同的市场细分和内容分类, 所提供业务分类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来灵活的进行, 促进了业务的更新速度。目前, 集团客户和家庭客户是IMS开展业务的主要方向。针对集团客户而言, 主要提供基于宽带的多种应用, 可以在其他运营商固网资源上开展虚拟运营, 以提供业务为主, 对新增和有条件的客户开展宽带接入服务, 解决方案包括全IP接入和TDM/IP PBX接入解决方案, 全IP接入即对于具有IP接入资源的集团用户, 可为其提供SIP话机、PSTN话机, 以及PC客户端的多终端接入, 而TDM/IPPBX接入利用企业现有TDM/IP PBX接入IMS核心设备 (CSCF和HSS) , 保留企业用户原有的PSTN话机或SIP Vo IP话机, 以后逐步以全IP接入方式替换PBX接入。针对家庭客户而言, 以ICT融合业务为主, 大力发展宽带接入, 针对客户的业务需求提供以应用为导向的业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家庭业务应用主要包括通信、信息服务、娱乐、控制4个方面, 其中基础的通信类业务可以通过IMS的应用服务器直接提供, IMS为娱乐类、信息服务类业务提供基本通信能力, 使得娱乐、信息类服务能与通信类业务更好地融合, IMS能够实现给控制通道提供控制类业务, 从而使得控制信令不是空间地域的限制, 到达世界上各个通信网络。

IMS业务使得所有业务都由归属网提供, 保证体验一致, 实现了用户体验的移动性, 使得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和接入网络享受一致的业务体验, 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 甚至在国外也能够享受与在签约地同样的业务体验, 这不仅仅只是包括最基本的业务, 还包括业务的所有属性。基于IMS能开发种类繁多的多媒体业务, 包括消息业务、移动娱乐业务、移动办公业务、个人助理、位置业务、移动商务。另外, IMS业务对运营商始终走在IP业务价值链的最前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 通过对新业务的收费, 持续对高价值业务进行控制和投资受益, 更好地控制客户群体, 避免成为管道提供商。

总而言之, IMS架构和IMS业务是IMS组网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运营商的网络部署方案需要根据运营商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制定, IMS组网技术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地进行完善的。

摘要:IMS是移动和固定接入融合的统一架构, 随着通信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移动必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所以, IMS是未来电信网的发展方向。加之IMS对运营商和用户都具特殊的优势, 因此可知, IMS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IMS相关理论知识、IMS架构、IMS业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IMS,组网技术,架构,业务

参考文献

[1] 朱少慧, 熊建设.基于IMS架构的网络融合与业务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08 (9) .

[2] 何廷润.从互联网角度看电信融合的策略选择[J].移动通信, 2008 (14) .

[3] 杨松, 曹型兵.IMS的应用与发展[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7 (3) .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体系中,通信工程项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能够产生的影响力较高,而且必须对不同的理念、方法,做出良好的执行,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上,不断的从正确的路线来出发,针对各项不足的弥补,可以由此来大幅度的提升,规避同类问题的反复出现。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是大家重点关注的部分,要继续对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丰富技术功能,推动地方的长远进步。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网络;优化;技术

与既往工作有所不同,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已经对很多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特别大的影响,倘若自身出现了局限性的思维影响,则将来的工作进行,肯定会由此出现较大的困境,并且在各项工作的合理安排上,根本无法提供较多的保障,造成的负面损失也会不断的增加。因此,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布置、执行,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来出发。

一、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一)技术持续性普及

通信工程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于日常的生产、生活,能够产生良好的推动效果,而且在各项工作的安排上,能够利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来完成。从现状的角度来分析,认为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普及力度,正在大幅度的提升。首先,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操作,已经得到了业界内的高度肯定,而且在不同的工作实施上,能够采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来完成,很少通过极端的模式来操作,这对于各个区域的通信效率、通信质量等,都可以做出良好的巩固效果,在地方的长远发展过程中,能够由此来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其次,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实施,可以与不同类型的行业、项目相互融合,打造的综合性价值,得到了地方的高度肯定,在国家的很多重要事业上,均可以由此来朝着科学的方向来发展,最终获得的成绩,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

(二)技术方案有待优化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技术方案上,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如果是按照固步自封的模式来操作,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成绩,还会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内容上,造成严重的缺失和疏漏现象,最终产生的恶劣后果,根本无法在短期内良好的弥补,这就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工作开展上,进行更好的转变。第一,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操作,在方案上完全是结合其他成功案例来抄袭、套用,并没有在自身的原创力度上有所提升,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未来拓展,遭遇到了非常严重的阻礙现象,并且在很多问题的弥补上,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第二,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其在优化的开展上,并没有达到环环相扣的效果,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按照固定的方式来操作,因此造成了很多小问题的频繁出现,在技术的内部,容易产生隐患。

二、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原则

新时代来临以后,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落实,必须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做出有效的创新,尤其是在技术的原则遵守上,必须做出良好的改进,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原则,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执行,要坚持对自身的细节操作,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来完成,发现任何隐患、矛盾等,都要及时的上报处理,要坚持对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内容,进行更好的丰富,这样可以确保后续工作的前进,不断的走向更高的目标。第二,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要对技术的可靠性、可行性,开展有效的评估分析。有些超前理念的落实,虽然能够按照预期设想来操作,但是实现的难度较高,在成本方面无法较好的负担,所以必须谨慎的操作,促使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自身革新,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三、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对策

(一)完善技术方案

就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本身而言,想要在未来的操作上,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在自身的方案上持续性完善,这是比较核心的组成部分。第一,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操作,要坚持对准备工作良好的开展。例如,持续提升宽带网络供给服务能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宁夏信息基础设施指数排名全国第10位,居西部12省(区、市)第二位,城市区域全部实现光纤覆盖,城市光纤接入能力达到100Mpbs,全区80%的自然村实现光纤宽带覆盖,95%的行政村实现4G网络覆盖,农村家庭宽带平均接入能力普遍达到50Mpbs。第二,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对外部因素的影响,做出有效的改善。例如,网络线路的布置过程中,必须在自身的防护措施上不断的加强,这样开展操作的好处在于,能够对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一些破坏行为,开展有效的预防操作。

(二)加强技术操作水平提升

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应用,还必须在自身的操作水平上,做出良好的提升,该方面的工作实施,在既往表现出容易忽视的情况,而且很难对问题妥善的处理。为此,我们一定要对各类特殊情况,做出深入的考虑,确保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由于通信工程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在施工前就必须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重视这次通信项目,并把相互间有联系的工作内容整合起来进行管理,以便后续工作的展开。比如在规划中制定网络图以表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根据不同的工程方向设计不同的路线,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并在工程开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的调整。此外,还可以采用建模的方式来模拟实际情况。比如对于在室内进行的通信网络优化,一般采用射线追踪模型,它可以通过光线的反射、折射等传播路径进行跟踪,再使用立体图形从各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便高效的执行工作。

(三)加强技术管理

通过对上述几项工作良好的开展,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有效的布置、执行,而且在问题的解决效果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未来,应继续在技术管理方面不断的加强。第一,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现场操作,必须得到足够的监督、指导,促使前后工作的衔接效果,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第二,技术的维护工作开展,必须在各类数据、信息上详细的记录,从而掌握好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走向,规避同类问题的反复发生。第三,技术管理的强化,还要在技术平台上开展有效的创建,实现远程管控的目标,这对于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与肯定。

总结

我国在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方面,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完成,而且很多技术任务的执行,都能够推动地方社会的生产、生活进步,没有造成任何不足。未来,要继续对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技术的内涵,进行有效的增加,提高技术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丁大亮.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05):41-42.

[2]洪斌.基于网络优化在通信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分析讨论[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8(06):66-68.

[3]李敏,欧翠娥.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1):20+22.

[4]王学伟.关于通信工程项目中网络优化的分析与探索[J].农家参谋,2017(22):262.

(作者单位: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1 IPTV定义及系统组成

IPTV技术是采用IP包的方式将音视频节目在不同网络中传送或分发给不同的用户。不管是什么样的网络, 只要是能够承载IP数据包的承载网络, 就可以开展IPTV业务。IPTV在总体结构上分为四层:业务运营支撑系统、IPTV平台、宽带承载网络和IPTV终端。

(1) 业务运营支撑管理平台:包括内容管理平台、业务支撑平台两部分, 分别由内容运营商和业务运营商建设维护。业务支撑平台完成IPTV的营业受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帐务管理、资源管理、ICP管理、产品管理、工单管理以及内容服务访问控制等功能。

(2) IPTV平台:主要包括视频编解码器、中心流媒体服务器、EPG服务器、内容存储系统、运营管理平台等组成。

(3) 宽带承载网络:主要包括IP宽带城域网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网络, 或专用宽带综合业务网络。

(4) IPTV终端:目前的IPTV可根据终端分为三种形式, 即个人电脑+软件播放器、电视机加机顶盒和手机平台 (移动网络) 终端。电视机加机顶盒的方式兼顾PC和电视机的功能, 既具有PC的处理能力, 又具有电视机的观看效果, 将成为IPTV业务终端的主流。

2 IPTV业务支持方案设计

2.1 用户认证实现

采用DHCP提供IPTV用户的接入认证。STB采用DHCP分配私网IP地址, PC通过PPPoE分配公网IP地址。

S T B的D H C P报文中可携带S e r v i c e Option (DHCP Option60) , IPTV网关设备将DHCP请求relay到DHCP服务器, 根据业务的不同分配不同的IP地址, 并通过Option60选项控制STB的业务权限。另外, 可以通过DH CP Op tio n8 2功能, 在网络设备上 (如DSLAM或LAN Switch) 给用户的DHCP报文打上Option82标记, 指示用户的物理位置, 这样在DHCP Server上可根据Option82判断DHCP请求的合法性, 保证地址分配的安全性。

STB通过DHCP动态获得分配地址, 而用户认证工作可由IPTV业务系统完成。当用户机顶盒获得IP地址后, 可以通过加入组播组来接收相应的频道数据流。

上网终端通过PPPoE上网, 通过BRAS和Radius服务器认证和分配IP地址。STB和上网终端分配不同的地址空间, 在城域网存在视频网络和Internet两个相对独立的网络。

采用DHCP接入认证方式主要存在问题有2方面:IP地址盗用、伪DHCP服务器。

为了防止IP地址的盗用, 要求DSLAM和二层交换机支持DHCP Option 82功能, 即接入二层设备可在DHCP请求包中的Option 82字段中写入信息, 包括交换机的MA C地址 (这是对交换机的定位) , 以及DHCP请求是从交换机的那个端口进入网络的。利用这一功能, DHCP不仅仅可以提供IP和MAC的关联, 还可以成功的将IP地址和计算机的物理接入位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对故障处理、攻击定位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为了防范伪DHCP干扰正常通信, 利用机顶盒客户端系统进行防伪DHCP server, 客户端通过判断relay-agent来判断是否是伪DHCP在进行地址分配, 如果是伪DHCP分配的IP地址, 则将relay-agent丢弃。

2.2 组播部署

2.2.1 核心层到汇聚层设备间组播

汇聚层网络需要通过组播完成视频业务的推送。主要有两种组播实现方式:一种是动态组播实现方式, 通过汇聚交换机启用PIM等动态组播路由协议, 然后根据组播树将视频业务推送到新增汇聚交换机;另一种是静态组播实现方式, 通过静态组播配置, 将IPTV节目内容按照静态配置的组播树路径送抵新增汇聚交换机。

2.2.2 接入层组播

在接入层需要支持IGMP Snooping或IGMP Proxy协议, 负责向上层网络传递用户的组播请求信息。在用户需要观看一个频道时, 即加入一个组播组, 用户侧的STB发起IGMP的加入报文, 连接用户的DSLAM或LAN运行IGMP Snooping或IGMP Proxy协议, 逐级把IGMP的报文上传至汇聚层设备, 通过组播路由协议, 将组播流从CMS (组播源) 通过组播方式分发到最靠近用户侧的二层设备上, 然后根据IGMP Snooping所记录的主机与端口关系将组播组内容复制到用户端口上。

2.2.3 组播用户管理及可控组播的实现

组播业务的用户管理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用户已经收到组播数据, 但必须通过认证后才能“看到”相应的组播内容;用户必须先通过认证才能接收和看到相应的组播内容。

方式一对网络中间设备的要求比较低, 中间设备只需支持标准的组播协议, 保证用户收到组播数据, 具体的权限控制都由客户端软件完成。基于软件模式的组播用户控制实现上比较简单, 其缺点是以网络带宽被占用为代价的, 不利于统一管理。

方式二可通过组播转发表来实现, 用户接入设备根据静态配置组播控制表项进行组播数据转发, 即执行组播业务控制的节点在执行IGMP Snooping协议过程中, 需要根据每个端口的组播权限, 生成相应的组播转发表, 以达到组播受控的目的。

目前一般采用第二种方式, 由承载网和接入网实现对于用户管理, 从而实现可控组播。

2.3 服务质量Qos

IPTV业务应是在全网QoS部署时最为明确的单独的一类需要QoS保障的业务。承载网需要在用户PC、STB和CMS、EMS之间提供QOS保证。

IPTV业务QoS主要是下行流量的QoS保证, 采用基于不同VLAN的优先级调度, 即IPTV业务VLAN优先级高于普通PPPoE拨号用户的业务VLAN, 出现网络拥塞时优先转发IPTV数据, 从而保证服务质量。QoS部署涉及业务流经的汇聚7609、二层交换机、DSLAM设备和家庭网关。IPTV业务流在Cisco7609入口处可以打上优先级高的标签, 在经过的二层设备上直接使用trust即可实现优先级调度功能。

2.3.1 传统LAN或者EPON+LAN接入QoS实现

对于IPTV业务来说, 主要是对下行流量的业务优先级保证, 因此设置LAN交换机根据不同业务进行优先级调度的功能。优先级调度基于802.1P和VLAN两种方式进行调度 (不同VLAN对应不同优先级的业务) 。

对LAN方式接入用户, 如果既要上网, 又要利用STB开IPTV, 采有单VLAN和多VLAN方案:采用多VLAN时, 可根据VLAN的优先级进行转发, 优先转发组播/VOD的流量, 保证处于高优先级的IPTV业务的QoS。;采用单VLAN时, 可由交换机根据报文进行流分类, 以支持视频流优先转发, 从而保障组播/VOD业务的QoS。

2.3.2 传统DSLAM或者EPON+DSL接入QoS实现

DSLAM需支持根据不同业务进行优先级调度的功能;优先级调度基于802.1P、VLAN或者PVC进行调度 (不同VLAN或者PVC对应不同优先级的业务) 。

采用单PVC方式时, DSLAM通过支持视频流优先转发, 以保障BTV业务的QOS;采用多PVC方式时, DSLAM支持多PVC-VLAN映射, 并对不同的VLAN标识不同的802.1p优先级。

3 结语

在宽带接入方面, PON是一种面向未来多业务、经济的宽带接入发展方向。近年来, 全国许多城市开始大量使用EPON宽带接入系统, 提高用户的宽带接入的带宽, 向用户开展标清IPTV或者高清IPTV等业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IPTV业务将会走进千家万户。

IPTV是一项系统业务, 需要聚合设备、内容、网络、运营、用户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完整的产业链的形成将对IPTV的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 IPTV的发展将一日千里, 到那时, IPTV业务将更大程度地推动承载网络技术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IPTV业务运营角度出发, 分析了IPTV业务在服务质量QoS、组播以及业务认证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IPTV,承载网,组播,QoS

参考文献

[1] 全球IPTV业务稳步增长[J].无线电技术与信息, 2006, 7:34~36.

[2] 许永明, 谢质文, 欧阳春.IPTV技术与应用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袁明, 曹莉华, 周清昌.IPTV交互式电视系统[J].2004年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 2004.

[4] 何宝宏.IPTV技术与标准发展研讨[J].无线电技术与信息, 2006, 6:18~22.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1 电力通信组网的特点

按照电力调度使用的需求, 各个省的电力通信网络一般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分级调度模式。省电力通信调度面向省内的各地调, 统调电厂和220kV、500kV的变电站;而各个地区的调度中心机构面向110kV、220kV的变电站, 抄巡队、集控中心等单位每两点之间通常有两个或者多个路由, 一条作为主要连接, 其它作为备份。

2 路由预测的产生

以图1中通过四个调度点 (CDEF) 间的通信为例, C和F间有两个路由, 当各个路由的状态都是正常的时候, C呼叫F时就优先选择CDF, CEF三个则作为备份。现在出现的问题就是假如D和F之间的路由出现了故障, D和F之间就没有了备用路由, 而经由C发起的呼叫通过D以后因为前方中断而导致失败, C虽然有经过E到F的备用路由但是却没起到备用响应的作用。伴随着通信网的不断扩大, 出现这个问题的概率也就会加大, 解决这类问题变得极为迫切, 这个时候, 一种可以对前方路由进行有效预测的新技术就诞生了。在和远东哈里斯集团对HARRIS的交换机开展维护运行的过程中, 专门根据信令共路组网的广大用户拟定了一种解决的方案, 图1中C和D之间使用信令共路联网, 从C发出的呼叫可以预测D和F之间的路由状态, 如果D和F之间出现了故障, 那么就自动返回到了备用路由即CEF, 路由预测深度不限, 保证C和F之间的正常通信[2]。

3 对路由预测的实现

这里将Q信令方式的联网作为案例, 同样见图1, 其显示的是结果表明是呼叫失败的信令流程。如果D与F汇接发生失败, 就会给A发通知消息, 其中携带的是释放的原因值, 会有很多的原因值。当原因值表示前方的路由中断时, 如果具备路由预测的功能, 那么A交换机收到消息以后, A就可以按照自身组网的情况, 选择给主叫发送忙音, 或者去寻找第二路由, 再重新发起通过第二路由的到F的呼叫这;交换机没有路由预测功能, 收到这个消息以后只给A主叫电话发送忙音, 以结束当前呼叫, 这样的话, 尽管有CEF路由作为后备, 但却无法体现备用的价值, 除非人工进行干预才可以处理。以上的流程能看出, 不管进行多少次的汇接处理, 只要在前方发生了故障, 始发的主叫都可以获得相应信息, 这个问题表明路由技术在预测方面没有受到汇接的级数限制。

4 完整的路由预测

以上叙述能看出路由预测功能可以解决组网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但是仅有这些功能还是不完善的。举个例子, 如图1, 假如C有路由预测的功能, 到F保持这两个路由不变, E到F也有两个路由EC-DF和EF。当EF和DF同时出现故障的时候, 从C到F的呼叫经过CDF失败, C会自动寻找CEF再重新呼叫, 到达E以后, 由于EF也因为故障而中断, E点会自动寻找到第二路由ECDF, 再把呼叫又返回C, 再重新进行上面的流程。反复多次以后, 就瞬间把CE间的通道资源都耗尽。这时, C只要有个用户去呼叫F, CE间的通道就被全部占用, 继而影响了其它的CE间的呼叫。

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注意的是提出路由预测技术的同时就要绑定禁止路由回头的技术。路由禁止回头, 就是路由不能转向然后返回, 而是只能够向前走。图1就是C发起呼叫后经过E, 不管前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都是不允许再由EC回去的。CEF呼叫同时也失败的时候, 这时, 只要E有了禁止回头的技术, 那么就会给C回复“release”消息, 则不会把路由指向EC, 这时C就没有路由到达F, 就会给主叫传送忙音结束呼叫, 也就避免了路由死锁的现象。实际的组网过程中,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网络结构, 或者采用什么信令, 每一个组网点都要有禁止回头的技术, 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呼叫中断的现象, 而路由的预测技术则要根据自身的交换机能力来选择是不是使用[3]。

5 结语

文章说明了路由预测技术原理和在组网过程中的需求及使用的方法, 使用这一技术能大幅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 保证了路由间的畅通, 可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电力组网需求。

摘要:从电力调度目前的通信网络组网结构来看, 各个调度的网点间的路由太多, 结构较为复杂的特点。根据这一问题, 急需要提出一种适合于目前这种复杂组网结构的相应技术, 而路由预测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本文首先对电力调度的通信网络组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概述, 然后简要分析了路由预测的产生、路由预测的实现和完整的路由预测等, 旨在与同行交流, 达到抛砖引玉目的。

关键词:路由预测,锁死,禁止回头,汇接

参考文献

[1] 胡晓荣, 徐杰.路由预测技术在通信交换组网中的应用[J].湖北电力, 2009, 33 (1) :62~63.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一、智能家居中的无线组网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 红外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中使用的红外技术具有进行点对点短距离通信的能力。它可以利用电脉冲与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效应完成无线数据收发。红外设备具有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和技术成熟等优势, 但是在家中电器众多的情况下, 红外技术并不能在无线网络建设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作用[1]。

(二) WIFI技术

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核心内容。它是应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手机与电子书等离线电子终端的无线连接的特殊化网络技术。在突破地理位置对信息传递与信息处理的影响的基础上, 为实时化的信息查阅与资源访问提供保障。WIFI技术具有技术研发门槛低、产品成本低等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等上网设备的无线网卡连接WIFI信号。

(三)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点对点、短距离的通讯方式。同红外技术相比, 蓝牙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传播速度快和安全性高等优势。一些蓝牙产品可以带给用户私人化的应用体验, 如蓝牙耳机和蓝牙喇叭已经成为了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但是就智能家居系统的实际情况而言, 该技术并不适用于庞大的家庭网络。

(四) 315MHZ技术与433MHZ技术

315MHZ和433MHZ是我国构建的免申请发射接收频率, 与之相关的通信技术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在315MHZ技术与433MHZ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以后, 用户可以利用点对点射频技术, 对家电和灯光进行控制。用户也可以将家中所有的电器串联成网络。但是这一技术也存在着安全保密性差、易被攻击和易被破译的缺陷。对讲机、车载通信设备与一些业余通信设备会给智能家居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干扰。

二、智能家居中的无线组网技术的应用措施

(一) 无线路由器的选择与部署

无线路由器是家庭无线网络中的核心要素。无线路由器的好坏是设备连接稳定性与连接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单频无线路由器与双频无线路由器是两种较为常用的路由器。根据两种路由器的测试结果, 单频无线路由器的工作频段为2.4G频段。双频无限路由器既适用于2.4G频段, 又可以应用于5G频段。在应用于无线网络系统以后, 双频无线路由器终端会自动与5G频段相连;在远距离使用的情况下, 路由设备会与2。4G频段相连。在近距离使用时, 双频无线路由器的网络速率高于单频无线路由器。在2.4G频段下, 双频无线路由器的网速与单频无线路由器的网速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故而在无线路由器选型过程中, 双频无线路由器可以被看作是用户首选的无线路由器。在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以后, 双频无线路由器可以为智能网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路由器中包含的抗干扰技术也可以被看作是路由器性能的评价依据, 一般情况下, 无线路由器抗干扰技术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 报文发送速率调整技术;二是, 逐包功率控制技术;三是, 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在设备安装工作开展过程中, 相关人员需要对系统所处的无线环境进行监测, 如在干扰因素相对较弱的情况下, 人们可以选择2.4G频段, 如果信号干扰因素较为严重或信号的穿透性较为理想, 人们可以选择5G频段。路由器的理想高度为成年人的肩膀的高度。在路由器安装过程中, 人们需要让信号避免穿透金属物、防爆玻璃及承重墙。为保证无线路由器的正常使用, 人们也需要将无线路由器摆放至远离强电箱的位置。

(二) 无线混合组网系统架构设计策略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分为外部网络系统与内部网络系统。外部网络系统建立在较为成熟的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 其接入方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2]。内部网络以家庭传感器网为主, 多应用于家庭内部各项信息采集、传输与控制过程之中。智能家居组网方案设计是无线混合组网系统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无线路由器与无线扩展器相结合的方案与POE交换机、无线AP面板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是两种较为常用的设计方案。

三、结语

智能家居系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网络系统。受终端类型的多样性的影响, 智能家居网络的接入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根据智能家居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 与WIFI技术、蓝牙技术等技术有关的混合组网技术可以为智能家居系统的实用性提供保障。

摘要:无线组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可以在满足智能家居的自动化要求的基础上, 课题僧智能家居系统的可扩展性。本文主要对智能家居中的无线组网技术的主要内容与应用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智能家居,无线组网技术,无线路由器

参考文献

[1] 陈晨.无线WiFi及家庭组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8 (1) :96.

网络组网技术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1 会计信息失真及危害

1.1 会计信息失真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 是统指会计资料所披露的信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相符合。而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指企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 使与会计管理工作相关的法规, 制度得不到切实可行的贯彻执行, 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以及会计报告或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 客观地反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而使会计信息减小了或失去了应有的分析价值, 甚至导致决策失误。会计信息失真的形式多样, 其特点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有30%的企业存在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 其中在国有企业浮夸现象更为突出。

第二、设置外账私设”小金库”。有17%的国有企业存在此问题, 表明国有企业存在逃避银行监督。躲避宏观检查的现象。

第三、侵占流转税款。国有企业违纪单位逃避刚性较强的流转税情况十分严重, 加强流转税征管刻不容缓。

第四、隐瞒利润逃避企业所得税。有17%的国有企业存在此类问题, 表明国有企业侵占国家税款的现象严重。

第五、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有1%的国有企业存在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现象,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基础工作的检查仍不能忽视。

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会计, 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 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 会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 网络系统面临安全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面临失效风险。由于财务数据流动过程中签字盖章等传统确认手段不再存在, 不能排除电子凭证, 电子帐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 从而使得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一旦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侵害,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计数据错误, 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有关决策。网络系统的开放动态性加大了审计取证难度, 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一是国家资产的流失, 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整措施的执行, 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危害。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 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使得少数人获得利益, 让个别的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丧失, 助长了腐败行为, 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给国家, 投资者, 债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的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滞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 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技术风险

网络会计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网络会计信息遵循一定的信息交换协议, 以安全技术为保障, 以计算机硬件为支撑, 相应的软件管理下在网络中流通, 存储和处理, 并最终以人们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会计电算化从单机版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安全技术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日益增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风险的技术因素一般包括网络环境技术风险和网络会计系统技术风险。

2.1 网络环境技术风险

2.1.1 物理技术风险

第一、网络工作环境不符合要求, 直接影响了网络的可靠性, 甚至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网络装配不规范, 使网络运行不稳定;网卡及工作站的选配不当, 导致网络连接不稳定或失败;采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具有潜在的不安全性能, 使得传输信息存在安全漏洞。

第三、网络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少日常维修, 对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维护不够重视。

第四、对网络没有必要的防火、放水、防震以及防盗措施, 从而造成了经济损失。

2.1.2 虚拟空间网络技术风险

(1) 外部虚拟网络带来的风险。互联网是网络会计的外部虚拟网络环境, 它具有开放、高速和共享等特点。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很容易把网络会计信息暴露在风险之中, 现代计算机病毒多样化、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强、传播途径多和难以防范等特点, 严重威胁计算机网络上信息的安全, 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使合法的用户不能正常访问网络资源, 网络服务不能得到正常的响应, 甚至会篡改和毁坏数据,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计算机黑客利用网络的漏洞采用入侵、篡改、木马等手段, 对信息安全的各个层面进行攻击, 网络会计信息将面临被裁取、窃听、仿冒和破坏的风险。

(2) 企业内部虚拟网络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网络作为网络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会计都是在这个内部网络环境之中产生、交换、使用和共享。由于早期建网时的规划和结构化布线的不足, 就可能导致网络运行不稳定, 影响会计日常工作的进行。

(3) 外部和内部虚拟网络联接带来的风险。将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进行联接, 实现远距离的会计信息传输是我们运用网络发展网络会计的最终目标。这个过程也有很多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存在.例如。要确保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的安全联接是一个技术方面还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2 网络会计系统技术风险

网络会计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成为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技术原因, 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网络中软件和硬件的脆弱性, 由于网络会计软件的不完整以及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 操作系统的不匹配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软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错误和紊乱, 导致会计信息的丢失, 威胁传输信息的完整性, 严重时还会使系统崩溃, 网络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 网络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没有及时升级或安全配置参数不规则, 有些安全系统在配置时需要非常小心.据有关资料统计有70%网络漏洞的出现是由网络安全产品的错误配置造成的。

(3) 计算机病毒的侵犯, 这使得合法用户不能正常访问网络的资源, 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服务不能得到及时的响应。今天已有超过2万种病毒活跃在PC和MAC的世界里。企业大量应用个人电脑作为客户端设备, 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

(4) 拒绝服务攻击的威胁, 有些安全专家认为拒绝服务攻击是最严重的威胁, 以至影响到INTERNET和INTERANET的正常发展.拒绝服务攻击利用系统和网络之中某些程序的脆弱之处, 使系统资源迅速饱和, 从而拒绝执行外部指令。

(5) 数据加密的安全性影响网络上传输的会计信息。算法、协议和认证的安全缺陷反过来又会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潜在风险。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在传统会计中是一严重的问题, 而且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变得越来越值得大家关注。会计信息失真的危险很大,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关心会计信息的质量,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随着INTERNET和INTRANET不断发展, 网络会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也将会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 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摘要: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给国家、投资者、债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的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滞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本论文正是立足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从技术风险入手来分析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网络环境和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等原因造成的网络会计信息技术失真,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技术防范对策。

上一篇:旅游地质资源开发论文范文下一篇:三本院校学风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