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德育论文题目范文

2024-02-05

班级管理德育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历史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关注学生,以人为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康人格。以史学育人更是中华民族一如既往的传统继承。教育承载着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尤其是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觉悟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和班级管理两者的落脚点都是人的发展与培养,都注重“育人价值”。两者是相互契合、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历史德育功能;班级管理;育人价值

古语言:“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即是说,君子可以通过学习以往过去的历史来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从历史知识里面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两年期间,真切地感受到现如今初中生的特点:个性张扬、思维敏捷、有创造力、包容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个人主义,缺乏进取心,不能独立自主,心理脆弱等缺点。面对当今初中生的现状,尝试在班级管理中潜移默化地注入史学育人理念,在不断试新的过程中,使得班级管理获得显著效果。

一、以仁爱精神树立集体导向

班级管理就如同战争中“知”与“战”的辩证关系。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班级管理如果遵循了这个规律,班主任就会明确在一个班级刚组建初期,首先要做的既不是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也不是确立班主任的威严,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为今后开展班级工作做好铺垫。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上,以“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会学生如何做学问”为基本思路,抓住“仁爱精神”的精髓,以宽仁慈爱之心,确立适合现阶段学生发展、成长的班级管理方法。

班级“仁爱精神”的推及和建立要符合以下两个原则:一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他人与自身放在同一立场,互相尊重;以此为前提下建立多种“考核”、“评选”制度,学生的综合考评不是单一的看学习成绩,而是将参与班级、学校活动纳入其中,锻炼学生融入集体的能力。这样一来为部分学习能力偏弱,但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发展空间,这不仅体现了尊重人道的原则,也从侧面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了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环境。如班内一位小王同学,平时在学习上较为吃力,缺乏吃苦耐劳的决心和动力。但由于体型较为健硕,在一次拔河比赛中被同学们推举为队长,本是一次学生之间的“起哄”行为,小王自己也面露难色。但看见学生面色通红,此时盲目镇压“起哄”对于小王来说更是丢了面子,通过平日对小王的了解,我非常笃定地同意了学生们的推选,在学生一片惊讶中,我向大家介绍了小王在体育方面所获奖项以及他平时在体育方面所下的功夫。一番介绍后,学生眼中的惊讶已经变成了佩服,小王自己也重拾自信。以后班内、校内的任何体育活动,小王都主动找到我,主动承担自己认为更有优势的项目,为班集體尽一份努力和责任。化解一次学生们的闹剧,既为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学困生增强了信心,也教会学生彼此尊重、互为一体的道理。

其二为共同建立的仁爱基础与集体责任凝聚。责任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仁爱精神”中爱护的情感也是对社会、对生活、对自己负责的一种体现形式。为此,在班级中为每名学生都赋予责任身份,强调责任意识,便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如以班委为核心的班级管理责任、以课代表为核心的教学辅助责任、以组长为核心的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责任、以值日组为核心的卫生分担责任;在班级管理上坚持开展半月总结,如在班会以及教学中,也会以历史为题材,从“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主题中汲取活动灵感,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以历史启发学生理解生活、认识生活。全班以自评的形式对自己的日常行为打分,让学生认识到必须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班级负责,对社会负责。这种“仁爱精神”的渗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发生转变,有了责任意识,有了敬畏之心,学生的思想修养才能得到提高。

二、以德育功能完善班级和谐

现今年龄段的初中生对于唠叨、指教有着非常抵触的心理,反感传统教育模式,面对学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班主任在管理中可以尝试换个思路、换个模式,巧用历史德育功能来正确疏导学生心理,从而打造一个和谐、优秀的班集体。如七年级升学之初,班内出现了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一些不诚信现象,在七年级历史春秋战国纷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灭国的原因和晋文公城濮之战胜利的原因,经师生讨论得出失信失国和诚信兴国的结论。并结合班级生活实际讨论讲诚信的重要性,使班内诚信情况大为好转。再比如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必不可免的,而老师的处理办法对于学生们来说至关重要。班内的刘同学和毛同学因为一些谣言针锋相对,事态发展严重到双方家长也进行了不愉快的沟通,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找到了两位同学,以轻松的聊天方式让其谈谈近期学习的国共二次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带来的启示。在浅谈之后,两位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班级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内部的团结,才会一起进步,有效地化解矛盾的同时使得学生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而稳定班级内部的和谐性。

其实在班级管理中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也许是一位历史人物、也许是一次历史事件、亦或者是一次历史感悟。这些“管育并重”的手段虽算不上谋略,但却不落窠臼、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使道德的“星星之火”在班级里形成“燎原之势”。学生在充满历史文化氛围的班级中,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以“仁爱之心”发扬民主,打造出了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和谐班集体。将历史德育渗透与班级管理相融合,与学生的心灵更为贴近,关系也更为密切。在班级管理中注入科学性的教学理论和延续性的情感传承,不仅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默契,更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惠.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53

[2]谢荣花.巧用历史德育教义提升班级管理质量[J].新课程导学,2017(12):97

[3]王丽娜.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4(22):283-284.

[4]李菲菲.在历史故事中学习班级管理[J].金田,2014(10):144.

作者简介:孙佳(1992—),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学历史教师,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史研究生 单位: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学校(天津一中分校)初中历史教师

班级管理德育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我校地处广东省云浮市山区,是一所落后山区县当中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中学。相比较于以往,目前学校的生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的迅猛推进,越来越多附近农村的居民在此安家落户,他们的子弟选择就近入读连滩中学,由于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家长的学识水平、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等诸方面的差别,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以加强德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升高中考试的紧迫性,笔者利用各种有效学习和教育资源,围绕“德育意识、养成教育、家国情怀”几个关键词,积极开展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养成教育;德育意识;家国情怀

勤教勤学,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带路人,是指路明灯,笔者一直认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管理体制决定着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败,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农村初中生来说,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高低、管理方式的是否得法都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初中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留意学生生活学习和生活状况,在育人中不断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笔者建议,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根据班级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制定出相关的班规班纪,要求学生贯彻执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赏罚分明,督促学生自律自理,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领带动班级的学生感知,学习,延伸知识,最终实现活动目标。所以,对任何一个班主任而言,要想使授课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想让自己的引领示范作用获得学生的共鸣,就一定要将班级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笔者在对自己班级中的学生分类归纳、分层管理,把留守儿童、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分为一类,选择班中那些富有同情心,性格举止正能量的班干部和学习积极分子对他们一对一辅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笔者也把学困生分成一个小组,由班里的学科尖子做他们的同桌,对他们有目的地辅导,提高他们的成绩。

班级管理好了,紧接着的就是德育管理。那么问题来了,怎样上好德育课?笔者认为,在德育课堂上,我们要运用既有教材,对教材内容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农村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深挖内在意义,以直观性或者想象性的教学手段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来自农村的初中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缺陷,为了使得他们跟上班级其他学生思想进步的步伐,笔者通过集中和分散开班会课的形式对他们贯彻思想教育。在德育课中,笔者通过讲故事、看图画谈感受、实物展示等手段设置学习环境,形象直观地表达某一个观点,说明某一种道理,条件许可的话学生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辩论得出结果,以此来感化学生,通过情景创设激起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丰富的直观情感,并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的巩固阶段,教师还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点,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教学。俗语说,理解来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笔者经常会设计一些是非辨析题,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在组织学生辨析的过程中,对于正确的言行的学生就会更加肯定、赞赏,在班会课上公开表扬,树立正面形象;对于错误的言行,笔者要求学生否定,鄙视而舍弃它,而且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分辨真伪,达成共识。

除了加强班级管理和培养德育意识,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笔者发现很多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时间观念,学习不认真不用功;2.没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方向不明确;3.听、说、读、写的习惯无概念,不完善;4.不懂得思考,没有做笔记的习惯;5.从不参加课外阅读;6.欠交作业或者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这些问题常常困扰教师和学生,学生学不得法,教师教不得法,无从下手,这样常常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以后工作的需要。这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时间观念,按照学校的课程表严格执行作息制度。(2)树立远大的目标,以考取大学作为人生方向。(3)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认真学习,勤思考、重理解、加深记忆。加强各方面思考,懂教材懂教法,懂得重难点在什么地方,教师应该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理解教师讲的内容。确保学生是否真正懂了,教师要注意提问学生,了解学生所学的与教师讲的有什么不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也。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笔者班上的学生都能够改变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了思维能力,成为爱学勤学的好孩子。

家国情怀的培养实际上是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感受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紧扣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笔者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观郁南县连滩镇张公庙,讲授张大元帅的历史事迹,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从当年张元勋大元帅平定三罗地区瑶族暴乱的事迹中感受到的民族和谐的必要性和倾向性,体会了先辈们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统一的决心和伟大意志;从参观张公庙的明清朝代古建筑风格感受到了古人伟大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祖国的山河壮美。学生参观了如此伟大的建筑物以及听取了先辈的奋斗历史之后心胸也开朗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还要积极加强家庭、社會与学校的联系。这些都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容易忽略的环节,所以,我们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进一步弄清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和影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各种社会不良因素。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初中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班级管理这一工作,带动学生自主、积极地开展学习,以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郁南县连滩中学527199)

班级管理德育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班级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应进行班级秩序的维护,更重要的是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与融合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指引下,积极的进行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但是在以往功利性的班级管理理念下,很多教师完全忽视了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本质与内涵,从而导致班级管理的效率低下。而在新课程改革新型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这种教育形势下,教师就应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渗透教育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拓展,以此实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学的渗透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积极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新型教学管理理念的指引下,进行新型德育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实施,以此提升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的渗透教育效果。

首先,应树立德育的双主体观念。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说教和理论灌输,使德育教育一直处于单主体的教学状态,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德育双主体意识的树立,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管理主体地位都得到的凸显,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教育中,学生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构建,提高了德育渗透教育的效率。

其次,应树立科学的德育教育实践观。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德育实践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就应摒弃以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灌输教育的方式,树立德育教育实践观,通过丰富多彩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实践机会,有助于学生道德意识的有效形成。

二、注重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渗透教育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单一、僵化的德育渗透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抵触心理,不利于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渗透与融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形式的创新与拓展,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渗透方式中,获得自身道德意识的形成。

首先,应在教师的榜样中进行渗透。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尤其是在新课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管理能力以及师德建设,使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中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直观性榜样作用下实现自身道德意识的提升。

其次,应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进行渗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丰富多彩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班级生活,同时也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开拓了路径、创新了形式。如,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意识的渗透教育,还可以通过班级内主题班会的开展,集中的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德育主题的渗透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性的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德育的渗透与感染,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

最后,应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是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科教学的平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如,教师可以对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进行挖掘,以此为契机进行德育的渗透。另外也可以通过各个学科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以此实现德育渗透教育效果的强化。

三、注重家校合育策略的有效实施

在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家庭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家长的渗透与引导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道德意识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应注重与家庭教育的联动与配合,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学生德育意识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积极的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对于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进行沟通,共同分析与探究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方法的研究与实施,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在家校合力中得到优化,促进了德育渗透教育的效果。

其次,学校还应组织建立校级、年级以及班级的家长委员会,使学生家长能在家长代表的参与中进行学校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理念及动态的了解,并以自身的配合来强化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与家长的良好配合中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有效的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为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应积极的进行德育教育理念的转变、德育渗透教育形式的创新以及家校合育策略的实施等,以此实现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渗透与融合,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參考文献

[1]叶蕴仪.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初探[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74.

[2]张鲁燕.小学班主任如何应用德育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1):140-141.

[3]李红梅.德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23):104.

[4]孟晓,刘东晓.基于德育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J].科普童话,2019(18):168.

班级管理德育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初中教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初中班主任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向导,承担着班级管理、德育工作的首要职责。班主任应将班级的管理与德育的教学相结合,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提升。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德育进行简易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稚嫩到成熟的特殊发展期,是学生心理与生理成长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积极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尚处于发育不成熟的青春期,是思维敏感活跃,情绪易叛逆的阶段,班主任不能一味的批评管束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叛逆,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德育教育,正确引导初中生的发展。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的管理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与个性差异潜移默化的推行德育教育,有效发挥班主任自身职能,帮助初中生塑造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品德素养。文章主要探讨了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参考措施。

一、为人师表,模范示范

初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设计者与管理者,是初中生心目中的班级“大家长”,班主任自身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此,班主任需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树立自身良好榜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同时班主任还可以树立优秀学生作为榜样,激励学生,促进班级形成积极正面风气,管理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耳濡目染的帮助初中生塑造良好的品德、三观与行为习惯。

例如,大方向上,班主任在为人处世上要谦虚内敛,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同事要真诚热心,对学生要做到耐心、关心、爱心。细节上,班主任看到地面垃圾捡起分类放入垃圾桶,维护班级卫生;在班级中穿着打扮要整洁大方、端庄朴素,保持文明、简朴的生活作风;遵守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批改作业要认真评语要规范。这些都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生活简朴、遵守秩序、认真学习、写字规范的良好品德与习惯,逐步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品德习惯,切实贯彻德育工作,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

现阶段大多数初中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管理,同时还负责多个班级某一学科的教学,班主任应充分调动班干部队伍处理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班主任的小助手,及时处理班主任安排的事务,实行学生自我管束。班主任根据公平民主原则选取优秀班干部,并培养班干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如维持班级纪律,处理突发事件,协助组织班级會议与集体活动,协调师生关系等。班干部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起到带头作用,做好师生间的沟通,发挥自身的助手作用,协助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

例如,班主任要适当放权,给予班干部管理权利。在自习课中,班干部应及时维护课堂纪律,约束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风气,督促学生遵守班规纪律;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关爱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帮助同学解决遇到的困难,为其他学生做榜样,使学生养成关爱同学,助人为乐的品德习惯;在遇见突发情况时进行沟通处理,问题严重的及时反馈班主任并协助处理,耳濡目染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班级主题会议或集体活动时,班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学生任务如布置场地、采购物资等,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三、组织德育相关实践活动

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开展德育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项关于德育的实践活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德育的发展。班主任以德育的有关内容为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将德育与班级管理巧妙联合,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同时班主任应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合理性,做好活动方案,将德育教育有效落实初中班级管理中。

例如,在中秋佳节的特殊节日,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班干部组织学生有纪律的进入校园角落,分享月饼,欣赏月圆。部分学生对中秋节并不了解,仅有传统团圆节日的认知,班主任应结合学生情况展开中秋节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文化与节日习俗,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在元宵佳节,班主任联合学校组织做花灯、猜灯谜活动,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制作自己喜欢的花灯,选出班级最漂亮的花灯参加学校评比,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以班级为队伍,组织猜灯谜比赛,提高学生快速答疑的能力,同时激发初中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的热爱,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母亲节当天,班主任组织家长与学生开展“感恩母亲”演讲比赛,在演讲结束后给予妈妈一个拥抱,一束鲜花,一句表白,引导学生反思并理解母亲的艰辛与付出,使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四、结语

总之,初中班主任应加强对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以身作则,树立优秀榜样,充分利用班干部团队,尊重学生主体,根据实际情况与学生个性差异开展多种德育活动,推动初中生德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晓燕.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读写算,2021(10):23-24.

[2]吴淑翠,石荣利.探究如何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进行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123-124.

班级管理德育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班级德育管理的艺术一直是大家探讨的热门话题,如何让班主任们变得更加快乐?如何让学校德育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双赢?该文从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常见案例谈起,阐述了创新现代班级德育管理艺术是提高管理实效的当务之急,学会“偷懒”是现代班级管理的一门艺术的观点,积极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班集体建设和家校联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班级德育管理; 艺术创新; 偷懒

班级是学校德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基层组织,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以班级德育管理为依托,秉承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等现代德育管理的特点,促进受教育者德性全面、完整地发展。

传统理念中,班级德育管理的主体即班主任,应该是“三勤”老师:嘴勤,腿勤,眼勤。诚然,爱岗敬业的老师值得尊重,而事半功倍的管理更值得推崇。众所周知,人类因想着“偷懒”而进步,笔者认为,创新现代班级德育管理艺术是提高管理实效的当务之急,学会“偷懒”是现代班级管理的一门艺术,它将给大家带来全新的工作体验。

一、“偷懒”从HOLD住开始

Hold住,这一词来自于网络,表示把持住,掌控住之意。

1.HOLD住你的情绪。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新任班主任在铃声响时踏进教室,可学生们却乱成一锅粥,还真做到了“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一样的混乱。班主任气急败坏,扯着嗓子,用力拍着桌子,大声叫道:“静下来!不许讲话!”小部分学生听到了,停止了混乱,可后排的孩子们并未感知到这股“冲击波”,仍然在高谈阔论。长久以往,班级孩子们的常规并未得到改善,班主任的嗓门却越来越高。

刚接班的班主任,往往相信“一烙铁烫平”的理念,认为不凶一点,声音不大一点,孩子们就无法信服于自己,今后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但是,大家要知道,威信不代表大嗓门,在混乱的场面中,教师的突然出现,却一言不发,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奇怪,进而猜测,本来吸引他们的话题,进而转换为揣度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即将会说什么,自然而然的,转移了兴趣之后就慢慢停止了吵闹,这也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在平日的班级教育中,教师也是如此,要多多轻声说话,除了能保护自己的嗓子,远离咽喉疾病之外,老师轻声说话还有以下好处:①孩子浮躁时,老师声音太大反而让孩子们更加浮躁,这时老师声音小,能以静治动。②孩子喜欢模仿,当老师用很轻的声音说话,孩子也会用很轻的声音表达。③轻声说话,让孩子在这种氛围里受到感染,就如同进了图书室,孩子们自然不会大声喧闹。所以,“hold住”你的情绪,你就能“hold住”混乱场面。

2.HOLD住你的手脚。班主任往往是极为辛苦的一个教师群体,曾经有位低年级的班主任跟我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我看他们不会扫地,于是就帮着他们扫,一次又一次,总以为他们会学会的,可是那天课间检查卫生,我们班因为有纸屑,所以被扣分了,在晨会课上,一起讨论扣分原因的时候,有学生竟然说因为我去开会没有扫地,所以才扣分的。我真是哭笑不得!”

对于班级,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管理,这跟父母不能溺爱孩子事事包办是一个道理,当然,放手管理,不等同于放任管理,我们要给予学生地位、角色、活动和建议。设定小岗位,实行岗位负责制,能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岗位设定要小,要细,一定要责任到人,不然就会出现“旁观者效应”,也就是个体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会随着旁观者的增多而大大减少,这种效应极易形成“集体性的坐视不管”和“集体冷漠”的局面。比如,老师把本子放在讲台上,然后对着班级的同学说:“待会把本子发一下。”结果是下了课没有人去发本子,胆子大一点的拿了自己的本子就走了,因为大家都不认为老师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也就没有需要承担的责任。但如果把每一块的地方都包干到人,那他们也就成为了此块地面的负责人,当承担这份责任的时候,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关注,这比老师批评要有用的多。因此,班级的事情,老师们不要处处插手,“hold住”你们的手脚,也就“hold住”了班级管理

二、“偷懒”以适切为基准

现代班级德育管理应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使其成为德育活动中的参与者和自我管理者,这是现代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内容。

1.适切的电话联系。很多班主任都把“打电话给家长”当成是自己的法宝,上课讲话,打电话;作业拖拉,打电话;下课调皮,打电话;午饭捣乱,打电话……忙碌的班主任们,赶着打各式各样的电话,积极地做着家校联系与沟通,一一细数着孩子们在校的零零总总,生怕忘记了什么。面对没有起色的“顽固学生”,班主任们不禁恼火,抱怨家长连自己的小孩子都管不好,怎么能胜任父母的角色。殊不知,在反复接到“投诉电话”之后的家长,也在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深深叹息:“老师怎么连自己的学生都教不好,什么事情都要我们来管,那要老师又干嘛?”

的确,与家长联系沟通,能够了解学生更多的情况是极为必要的,但是,如果把打电话告状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依托,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频繁的电话,无论给学生还是给家长都会带来心理学中的“超限效应”,也就是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要适当:首先是频率要适当,过度频繁,必然物极必反。第二是时间要适当。家长也是,适切的电话,就能使家校联系成效最优化。

2.适切的权力下放。在多年的学校管理中,笔者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班主任整天事必躬亲、忙忙碌碌的,学生干部往往缩手缩脚,管理能力较弱,班集体的凝聚力也不强。因此,下放班级管理的权限,让班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成了班级管理的必须。

班主任理所当然是班级德育管理者队伍中的首席,而介入这支队伍的不仅有学科教师,还有家庭的教育力量、社会的教育力量,更有受教育者本身,为此,我们应该把班集体建设的权力和责任交给学生。

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班主任,都会把诸如早读、值日、作业收发等工作交给班中表现好或学习好的学生去管理,并配以一定的评比、记录等制度。多年实行下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管理效果好的班干部群众关系日渐恶化,有些家长甚至会和老师提出不要担当班级干部的要求,因为这些班干部在班中很孤独。

细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只涉及一小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还是被管理者,也就是你班主任找了一个你的替身去管理。因此,只有让全体学生都能成为真正的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者,都拥有班级工作的知情权、决策权、评价权,才能使班级德育管理真正井然有序、卓有成效。

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教育经验时说:“我从十七岁就当教师,我曾长时间地想过:最好先把一个学生管好、教育好,然后再教育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个,当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了的时候,那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了。可是,后来我得到了一个结论: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创新班级德育管理让我们从学会”偷懒”开始。

参考文献:

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班级管理德育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在残疾人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作为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补基础+强应用+提素质”的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探索新的多元的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残疾人高职教育;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模式

一、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办听障生高职教育已有十余年了,但被认为枯燥、抽象的数学学科的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之所以这样,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

教学的内容适应性不强

教材编排中数学本身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就按照教材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进行教授,教学内容适应性不强。一是忽略听障高职生的学习基础。虽然我院招收的听障高职生都是高中毕业生,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只相当于正常人的高一水平,有的甚至只相当于正常人的初二、初三水平。教学中,只重教材内容逻辑性,轻学生学习基础,对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未与听障高职生的实际基础相衔接,来根据专业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增补。二是忽略听障生的高职教育学习应用。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少,解决残疾人所必需的生活生存知识少。三是忽视对听障高职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学中,重数学知识元的教学,轻数学知识潜在的人文素养教育功能的发挥。

2

教学的方式针对性不够

我院现行的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模式为班级集中式授课,教学手段基本上是“黑板+粉笔”“例题+习题”,因教师手语不流利,教学方法存在老师满黑板地抄、学生满本子地记的“填鸭式”现象,教学方式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听障高职生自身的条件和今后实际应用中对数学的要求,不能因听障高职生不同而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的参与讨论、交流,使学生总是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接受状态。这使本就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难以理解、枯燥乏味,自然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听障高职生数学教育的生命力。

3

对听障高职生数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文化基础课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对高职数学教学的要求是适度、够用,为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一,忽视数学在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时数一再压缩,我院残疾人高职教育有广告设计与制作、汽车运用技术等四个专业,仅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了数学,但数学课时占总课时不到3%。总认为听障学生能把专业知识学好,能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数学课程是否开设对原本难学好数学的听障高职生没多大价值。

在残疾人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作为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残疾人高职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残疾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目前这种残疾人高职数学教育远远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残疾人高职教育中的数学教师,必须开阔思维,重新认真地探索残疾人高职教育中数学的教学。

二、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模式探索

(一)构建“补基础+强应用+提素质”的数学教学内容体系

根据听障高职生的特点和职业生涯需要,我們构建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补基础+强应用+提素质”的数学教学内容体系。

“补基础”是指高职数学教学内容选择要与听障生的实际基础相衔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需要适当增补高中阶段甚至初二、初三的数学内容。这样,一方面能为听障高职生弥补知识的断层,顺应知识基础学习,有利于促进听障高职生身心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为听障高职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掌握所需的“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提供保障。

“强应用”是指针对不同专业技术应用以及听障高职生步入社会生活生存对数学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内容,如计算机技术应用数学、汽车工程数学等。增强数学的实际应用,减少枯燥的理论推导,强化概念的运用,弱化形式化的推理论证。这样,一方面能为听障高职生展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增强其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

“提素质”是指把情感、态度、理想、价值、职业道德、生存技能等也作为听障高职生数学课程的内容,加强人文教育,增强人文素养,提升综合素质。众所周知,数学教育不仅具有数学教育价值,还具有数学的德育价值、数学的精神力量价值、数学的美育价值。在数学教育中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数学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尤其对于听障高职生,不仅是使他们掌握从事某一职业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积极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完美的道德,使他们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全面发展的人。在听障高职生数学教育中,把情感、态度、理想、价值、职业道德、生存技能等也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去。这些知识的引入,将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工作能力、优秀的心理品质、积极向上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建立“多元”的教学模式

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模式改“班级集中式授课”为“班级+分层”授课,改“教师讲学生听”知识传授被动方式为“兴趣+参与+成功”愉快教学,改“黑板+粉笔”单一手段为“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多种手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1介入分层次教学方法

近些年来我们所招收的听障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这样势必给数学这个对基础要求较强的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在根据专业设置班级教学的同时,可介入分层次教学。按学生入学数学成绩,将教学班分为A、B两个层次,即需增补高中数学知识层次和初中数学知识层次,按层次安排数学教学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数学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群体对数学的要求,也可以保证教学的效果。

2

立足“兴趣+参与+成功”愉快教学模式

学习数学,对于大部分听障高职生来说是一件感到头痛的事,一方面数学知识系统、逻辑性很强,难学习;另一方面听障学生因语言功能受损影响到思维发展,学习难,与正常学生的距离增大,更加增加数学难学的感觉,不想学习数学的想法自然而生,甚至对学习数学产生厌恶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当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在大脑皮质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则不能唤起情感活动,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愉快的心情对封闭的听障高职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尽力创造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

(1)“兴趣”与“愉快”。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方面去引趣。①实例引趣。数学教师思维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听障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听障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讲四种命题的关系时,列举原命题“牛有两只角”(真)逆命题“有两只角的动物是牛”(假)。这些生动有趣的实例不但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听障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②以图引趣。有特色的图形能促进听障高职生注意力的集中,并刺激思维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的概念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一直延伸至黑板边缘。听障生感到很惊讶,纷纷问老师画这么长做什么。教师做出继续向前伸的手势,接着再比划:“这直线笔直伸向远方,穿过教室的墙,前面的高山,一直伸问天空、宇宙……”听障生顿时恍然大悟,兴趣盎然,深刻地理解了直线的概念。③设问引趣。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求证,顺次联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组织听障生解决这个问题后,延伸、拓展提出以下问题:“

顺次联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

顺次联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

顺次联结梯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

顺次联结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

顺次联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

这样逐步精心设问,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心情愉悦地掌握了知识。

实践证明,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听障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活跃、自然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可以全面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参与”与“愉快”。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从各方面尽量鼓励听障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听障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听障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①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听障生的实际水平,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设问。让学生直接参与数学概念的呈现过程、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结论的兴趣和热情。②让学生走上讲台。有时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角色,讲解一个教学片段,这样既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同时极大地激起了其他学生的好胜心理。当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3)“成功”与“愉快”。“成功”与“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向上的进取心态。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法多创设学生竞争和成功的机会。如每学完一章后,可以设计几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知难而上,按照问题的“坡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在几番周折和反复讨论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对听障生要特别耐心启发,因势利导,对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一点成绩,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在自己已取得的成绩的愉快感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就越大,成绩就越好。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3

采用“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多元教学手段

根据听障学生主要靠视觉获知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采用“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多元教学手段,有机地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黑板+粉笔”,随着内容讲解、交流的进程呈现知识,并能相对长时间保留在黑板上,易于学生反复认知,促进记忆。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改善数学教学的结构与组织形式,可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促进理解。如圆的概念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或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点的运动状态以及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利用“网络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拓宽听障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能针对听障生的差异,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教学,增强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利用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听障生的学的自主化、互动化。

此外,我们还得改革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学生能力为本,突出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突出数学与专业的结合,充分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听障高职生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关键是教师。一方面,教师要转变听障高职生数学的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另一方面,教师应优化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使数学学科知识、专业知识、残疾人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教学论等和谐地结合,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合格的残疾人高职教育数学教师。

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提高听障高职生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使听障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转化为专业技能、生存技能,是听障生高职数學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是笔者的点滴体验和思考,期盼着更多的教师关注残疾人的数学教育,关注残疾人的高职教育,以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平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学苑教育,2012(04).

[2]徐赛华,王得义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构建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J]大家,2012(02).

[3]廖红菊,邱云华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之探讨[J]考试周刊,2010(32).

上一篇:宝玉石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仙人掌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