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

2023-09-23

美术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一、开展本土美术公开课的意义

公开课是一种独特教学组织形式, 这一教学形式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优秀公开课对执教者、观摩者、学生大有裨益。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需要教师前期精心的准备, 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这促使教师深入地了解教材, 了解学生的心理, 甚至为某个教学环节做实地的调研、大量的教具准备以及学习运用多媒体微课技术帮助完善教学过程。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认真思考和充分准备。这个积极准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拓展自身专业视野、增强专业自身专业综合素质的过程。如陈老师的新疆本土特色课程《迷人的“达尔瓦孜”》教师在标题用维语“达尔瓦孜”引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揭示这指的是新疆特色的“门”, 以喀什的木雕大门和吐鲁番彩绘大门为代表。为了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吐鲁番彩绘门的特点, 陈老师两次从乌市赴吐鲁番采访拍摄, 分别从气候、人文特点及作用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使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门的特色。在教师示范大门纹样的制作方法时, 执教者紧跟时代发展, 运用多媒体微课进行展示, 用简短的时间, 清晰完整的展现制作过程, 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 使课堂内容更加紧凑丰富。引发执教者和观摩者进一步的思考。美术公开课比赛有助于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是美术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一种催化剂。

在美术新课改提出后, 我国不断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本土美术资源被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吴老师的二年级的课程《馕》, 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馕, 实物导入, 贴近生活, 引发学生想迫不及待了解馕的知识。接着, 吴老师介绍了馕的由来、分类及制作材料, 运用微课简洁明了的展示制作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握课堂的节奏, 促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本土美术是我们的“根”与“本”, 尤其是新疆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 开发与实施美术本土课程, 对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修养尤为重要。这样能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其文化内涵及价值。从而増强学生热爱民族文化, 提高保护文化的意识, 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关于本土美术公开课的反思

公开课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但其本质仍然是一种普通课, 只是以开放课堂形式呈现。随着公开课比赛与获奖、评职称等挂钩, “假老师”“假学生”不断出现。教师为了追求公开课的效果, 在课下对学生不断地进行严格教育。如某比赛四年级的课程《魔术新疆》, 教师将提前画好的作品当作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在加以介绍时, 专业的术语, 优美凝练的语言根本不是这个年纪孩子该有的特点, 甚至在作品评价时, 怕忘词在偷偷的看稿子。学生不应该是经过多次训练, 拉出来进行表演的“演员”, 他们有其独特的思维特点。教师因根据每个同学的个性差异, 进行因材施教, 而不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 对同一堂课反复的训练, 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在作品评价环节, 教师大都采取过分褒奖学生态度, 呈现课堂“浮夸风”,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调整评价态度, 采用鼓励式教育, 并结合适时适当的批评教育, 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

在美术公开课中, 参赛教师基本上是年轻的老师, 他们善于运用新兴媒体和网络资源等技术, 就地取材, 对课程资源加以利用与整合。但在教学中也容易出现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炫技”, 导致教学结构松散, 学生不知道要干嘛的现象, 如某比赛五年级的课程《高台民居》, 教师运用视频观赏古城, 视频示范制作, 视频图片欣赏等, 课堂中, 学生一直在观看, 在最后动手实践环节中, 教师则要求学生运用点、线、面的方式制作单色民居。这样的作业要求缺乏主题连贯性, 同时学生并不明白如何运用点、线、面来表现单色作品。教师应在课堂中分析讲解高台民居的特点, 它是喀什居民运用土、木头等材质构建的居民住房, 颜色基本属于同一色系。具体分析哪些是点、线、面的元素。如, 我们可以把墙面看做面的形式、窗户可以看做点的形式、电线等形式看做线的构成,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使学生清晰的理解之后进行课堂制作, 这样不仅学生明确的理解了美术知识, 课堂效果也具有主题连贯性。

三、结语

正如裴娣娜教授所言:“公开课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不可回避的一个教育现象。我们要重视它、研究它, 扬长避短, 使公开课在特定环境和日常教学中都发挥更大的作用。”美术公开课应回归到最真实的日常教学状态, 教师应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灵活地把控课堂。同时, 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本土美术公开课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在一定范围内的开放课堂, 是提升教学水平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新疆是多民族文化的聚集地, 其本土美术资源开发尤为丰富。文章就某中小学美术公开课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展开思考。

美术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活动名称:

中班语言《微笑》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讲述故事。

2、能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感受小蜗牛善良、爱朋友的美好情感。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一封信:亲爱的老师和小朋友:当你觉得孤单或不开心的时候,请记住你的朋友小蜗牛正对着你微笑。小蜗牛2014年4月10月。

2、信封一个,收信人为快乐中班小朋友,寄信人为一只微笑着的小蜗牛。

3、故事图片,内容分别为:小鸟唱歌、大象干活、小兔送信、小蜗牛着急;蚂蚁搬东西、小蜗牛微笑;小蜗牛把信交给小兔;朋友们高兴地看信。

4、小鸟、大象、小兔、小蜗牛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封信。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的?信里说了些什么呢?(师读信)

2、这封信是谁写的?小蜗牛为什么写这封信呢?(幼儿发散)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故事。

二、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1、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好听吗?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谁?

2、森林里的小动物收到小蜗牛的信,心里感到怎样?(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对呀,微笑是一样好东西、它能给孤单的人带去快乐、让难过的人高兴起来。

三、边提问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1、出示图(一):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小鸟怎么说的?大象、小兔子是怎么说的?小蜗牛的心里为什么着急?小蜗牛想好为朋友做的事了吗?是怎么想出来的?

2、出示图(二):提问:小蜗牛对小蚂蚁干什么了?小蚂蚁是怎样夸奖小蜗牛的?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样夸奖它?

小蜗牛为朋友做的事是什么?小蜗牛的微笑送出去了吗?是怎么送的?

3、出示图(三):幼儿尝试讲述。提问:朋友们都说小蜗牛了不起。什么叫了不起?(师简单讲解)

提问:你们有没有觉得小蜗牛很了不起呀?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蜗牛有一颗爱心、善心。它能把微笑送给大家,给大家带来快乐。小蜗牛真的很了不起,我们拍拍手表扬表扬它,好吗?

四、师幼完整讲述故事。

现在我们再一起看图把故事讲一遍好吗?

五、幼儿戴头饰表演故事。

六、情感交流。

你们觉得小蜗牛的微笑美吗?

那小朋友也来笑一笑,看看自己的微笑美吗?

小蜗牛把微笑送给了朋友们,你准备把你的微笑送给谁?为什么呢?那好,我们就来把微笑送给你想送给的人吧。(幼儿互相送微笑,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成果:

活动中,我通过谈话、提问、图片、表演等方法,很好的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对故事的理解也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师幼互动也较好。通过本节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心,关爱、善待他人。本节活动目标完成较好。但活动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单一,不够丰富,没能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语言不够规范,怕幼儿不明白,有点罗嗦;活动中没能让幼儿处于主动,而是师说的多,幼儿说的少,没能给幼儿更多的表达、表现机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反思:

微笑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表情,在孩子们的交往中,都需要对别人微笑,因为微笑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的表示。微笑能让自己和别人都感觉开心。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微笑可以说是他们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在设计这个活动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通过动手的操作、语言的表达等来进行活动。并运用了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微笑无处不在,同时也让幼儿感觉到微笑的重要性,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微笑来对待每件事。

美术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设计意图: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粘贴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片片以不同颜色间隔开来连续的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小班美术教案

二、活动准备:

教具:范例一幅(毛毛虫)

学具:画好的树叶图每人一份;浆糊、各种不同颜色圆片片若干;毛巾人手一块。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毛毛虫”。小班美术教案提问:

这是什么?(毛毛虫)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毛毛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圆片片)

那这个毛毛虫漂亮吗?(漂亮)

你们想做吗?(想)

2、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美术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本教材主要分为欣赏与表现两大块,它通过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系列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有趣活动,使孩子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建设美好未来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幻美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并能按自己的意图简单绘制一幅科幻作品。

2, 引导学生能从科幻、美术等多角度对作品进行欣赏,提高艺术修养。

3, 使学生们通过和小伙伴的交流,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4, 古埃及美术部分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古埃及美术成就与古埃及人们的信仰和宗教观念有关,本课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了解也对古埃及的历史有所了解。 三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古埃及的资料,同时,搜集一些科学幻想图片或观看一些影像资料,组织大家相互交流。

2、导入: a.教师问: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师生共同简单解释)迷底是人。将人的婴儿时期比喻成早晨,不能直立行走,需要用手来协助走路,如同四条腿;人的青壮年时期比喻成中午,这时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两条腿;人的晚年时期比喻成晚上,这时人需要依靠拐杖行走,如同三条腿。如此,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b.师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学答: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老师简单讲述)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难人:“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谁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忒拜人猜不出这个谜语,常受其害。俄狄浦斯在经忒拜城时与斯芬克斯相遇,他猜中的这个谜语:这是人。斯芬克斯听罢,十分羞愧,就跳崖而死(一说为俄狄浦斯所杀)。忒拜人感谢俄狄浦斯为他们除害,就让他当了忒拜国王。

c.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

答:埃及

今天我们就做一位游客走进神秘的埃及了解一下古埃及的美术。

3、授新课:

欣赏动画片《埃及王子》中的片段,让学生们回答对于埃及的印象: a.提问猜一猜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首的金字塔是怎么建成的?

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分散在尼罗河下游西岸可耕地以西的沙漠地带,大小共八十多座。

胡夫金字塔

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60年,被列为世界7大奇观的首位。该塔原高146.5米,现高138米。是由约230万块石块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吨。

①据希洛多德记载胡夫为建金字塔轮流役使10万民工每期服役3个月,从尼罗河东岸往西岸搬运巨石,经过30年才建成。

②然而一位叫戴维杜维斯法国化学家,提出了一个关于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见解,他认为古埃及人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就能浇筑出一块一块的巨石,将塔一层一层加高,这种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据他估计,当时在工地上劳动的人仅有1500人。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位法国科学家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上述这些说法都还是一些推测。

b.提问思考为什么制作木乃建造伊金字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埃及人认为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也就是古埃及人相信人的灵魂不灭,认为只要保存好死者的肉体,人的灵魂便可返回人的躯体得以永生。于是古埃及奴隶主把人的尸体做成木乃伊,大造法老死后“永久的住所”--金字塔。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3【过渡】师:古埃及的建筑独特,它的雕塑和工艺也别具匠心,非常写实。

雕刻工艺

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这是从埃及美杜姆拉荷特普王子陵墓的地道里出土的保存最完整的人像雕刻,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都是着色的。这两尊雕像也不例外。因男人常在室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保持了皮肤的洁白,故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尤其是公主优美的身躯,虽有长衣遮盖,仍透露出女性的健美。为了追求人像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例如,这两尊雕像用铜作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出光辉。以致当人们初次在墓中发现这一雕像时,因人像眼睛炯炯发光,竟把发掘者吓跑了。

3、欣赏关于埃及的科幻片片段与科幻画,让学生对”史前——现代——未来“这一不同时空对比欣赏不同时代的特点,形成时空概念。

4、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扮演一个时空穿梭者,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贴画、手工制作、绘画等。 四 评价建议

1、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评价作品。

美术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粘贴碎纸屑的方法装饰手套。

2、 在观察手套花纹的基础上,敢于创造,尝试粘贴出不同的花纹。

活动重点:

装饰手套。 活动难点:

粘贴出不同的花纹。 活动准备:

碎纸屑、手套(白纸上画的)、已粘好的手套图、实物手套、手巾、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天气越来越冷了,为了保护我们的双手,要戴上什么?(手套)

出示实物手套,提问:它漂亮吗?为什么呢?你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呢?(因为上面有漂亮的花纹)

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几张手套图漂亮吗?

二、 引导幼儿观察手套。(已装饰好的手套)

1、 花手套:它漂亮吗?为什么?

张明琴

2、 一种颜色装饰的手套:是什么颜色的?(红颜色的手套)

3、 两种颜色装饰的手套:和前两个比比,看看上面的花纹又是什么样子的?

4、 有图案的手套: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变化?

三、 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老师刚刚这些手套是用碎纸屑贴上去让他们变漂亮的,我这里还有很多的手套,想请小朋友帮忙把他们变漂亮些,你们愿意吗?

指导语:你们可以把它贴成你认为是最漂亮的就行。 要求

:用完胶棒后,要把它拧回去,放到原处,把手擦干净。

四、 作品评析。

美术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1、能运用涂涂、撕撕、贴贴等技能,制作一盘好吃的鱼。

2、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帮助小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白手工纸

2、鱼儿轮廓、胶水、油画棒、一次性盘子、抹布

3、背景音乐,视频仪、DVD、录音机

活动重点:能涂涂、撕撕、贴贴烧鱼

活动难点:涂、撕等技能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过生日激发孩子作画的兴趣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课件同时有喵喵的声音)瞧,是谁呀?小猫咪咪打扮的可真漂亮,原来今天是咪咪的生日,朋友们送给它一份包装得很漂亮的礼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礼物呢?(放课件)哇!是什么啊?为什么朋友要送他小鱼呢?(幼儿回答)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也来烧一条鱼给小猫吃吧?(鼓励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二、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烧鱼并示范

1.提问:小朋友想想平时爸爸妈妈是怎么烧鱼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烧鱼的步骤,(幼儿自由说)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对。烧鱼的时候要放点油,还有糖啊、醋啊、酱油啊,其实还要点放生姜,盐、葱花等等一些调料,这样烧出来的鱼才更香哦!

2、示范烧鱼的过程师:现在我们要开始烧鱼了,先将这条白白的鱼涂上漂亮的颜色,(边说边涂色)涂的时候呢要涂均匀,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尽量不要涂在外面,小朋友也可以涂各种喜欢的漂亮的颜色,瞧,小鱼多漂亮啊。然后拿来一个锅,在上面放上油(胶水),油要涂满锅底哦,注意粘有油的手要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把鱼放在锅里,(压一压)为了使鱼不会太腥呢,还要在锅里放几片生姜,我们用黄色的纸条来撕生姜,要用多少就撕多少,接着撕点绿色的葱花撒在鱼上,(可以多放点)这样做出来的鱼,会很香哦,最后,我们撕点白色的盐洒上去,但是盐要洒的少一点,太多了,鱼就太咸了。有喜欢吃辣的小朋友还可以撕几个小辣椒放上去,瞧,一盆好吃的鱼就做好了。(闻的动作)真香啊!你们现在是不是也想做一盆好吃的鱼送给小猫啊?

3、幼儿烧鱼,教师巡回指导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条鱼和一个锅还有一些调料。

小朋友先要给鱼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在锅里放上油把鱼放进去-------最后放各种调料。手脏了要用抹布擦一下。篮子里的调料都可以用,不要抢,用完把多余的调料再放回去。(背景音乐)

三、评价幼儿作品(请小猫吃鱼)

师:小朋友烧的鱼都差不多好了,我们把烧好的鱼放在这边的展示台上,你们看看哪盘鱼烧得最好呢?(请幼儿说)为什么呢?(幼儿说)这盆鱼颜色涂得很好看又均匀,调料放的也刚刚好,很香哦!其他小朋友的烧得鱼也很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请出小猫咪咪吧?(小猫咪咪请你出来)小猫咪咪:小朋友烧的鱼真香啊,谢谢你们!

幼:不用谢!

小猫咪咪:为了感谢你们我想邀请你们、还有张老师和我一起过生日,好吗?

上一篇:美容院全年促销方案范文下一篇:名人勤俭节约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