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疾病诊断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30

关于疾病诊断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腰椎间盘疾病共200例,均有完整的CT及MRI图像资料。其中男性148例,女性52例,年龄24~72岁,平均48岁,40岁以上者146例,病程最短2d,最长22年。

1.2 仪器及扫描方法

CT机为Siemen s Somatom AR.Star型,常规扫描L3~S1各椎间隙,层厚4mm,每个间隙连续扫描4层。MR机为XGY OPEN-0.5T永磁型,采用大体线圈,常规扫描矢状位T1WI、T2WI,横轴位T2WI,冠状位T2WI,层厚5mm,间隔1 mm。

2 结果

200例中合并腰椎骨质增生148例(明显增生119例,轻微增生29例),伴有腰椎侧弯96例(明显侧弯59例,轻微侧弯37例),有62例经手术证实MRI诊断100%准确,CT诊断有6例髓核脱出于椎管内的游离体未显示。本组病例,病变发生在L3~4椎体者21例、L4~5椎体者112例、L5~S1椎体者67例,116例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属于脱出症,71例属于膨出症。

3 讨论

CT和MRI对腰椎间盘已为常规检查。CT扫描能清晰显示腰椎体、椎间盘及附件、椎管周围结构,具有经济、安全、有效的价值,较MRI检查时间短及价格相对较低,是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3]。MRI成像能显示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下腔、脊髓及椎间盘等各种病变,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病变的最先进方法,较CT检查有很多优点:(1)脊柱很长,CT检查成像方式为横断面,一次扫描范围比较小,如扫描范围选择有误,就有可能遗漏病灶。而MRI可以有矢状、冠状、横断等多种方位的成像,尤其是矢状位图像,包括脊柱范围较长,因而不易遗漏病灶。本组病例有13例是腰椎间盘髓核脱出于椎管内,CT检查有6例漏诊的原因,笔者认为也就在于此。(2)脊柱的MRI检查不需要椎管内注射造影剂,是一种无损伤的技术,避免了因碘造影剂引起的过敏反应和鞘内注射后的副反应,也避免了X线电离辐射损害。(3)CT在显示脊髓和椎间盘病变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对椎间盘变性的显示不如MRI敏感。MRI的软组织及软骨分辨力明显优于CT,能清楚显示脊髓、椎间盘详细结构。(4)由于MRI的成像特点,在检查脊髓和腰椎间盘病灶方面优于CT,因此MRI能代替常规脊髓造影和CT检查[4]。

腰推间盘由中央部分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组成。髓核在20岁以前含有85%~90%水分,纤维环含有80%水分。20岁以后髓核开始退化,纤维环也开始退化,出现同心圆状裂缝,这种现象几乎在30岁以后都会出现。椎间盘中水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髓核到80岁就会完全由纤维软骨代替。纤维环、髓核的自然退化,长期负重性损伤及急慢性外力损伤所致的髓核成份、结构改变,纤维环松弛,纤维环内裂隙被认为是引起椎间盘膨出、突出、及脱出的主要原因[5]。

本组200例中,其中116例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髓核、部分软骨盘穿过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硬膜囊,CT检查显示:(1)硬膜外脂肪间隙消失;(2)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受压变形;(3)椎间盘后缘局限性突出,CT值小于骨但大于硬膜囊;(4)神经根受压移位;(5)突出的间盘有钙化。MRI图像与CT比较:(1)116例在冠状面上显示腰椎侧弯,腰椎间盘变扁,信号不均;(2)在矢状面上椎间盘后突,硬膜囊与脊髓局限性受压;(3)腰椎管脂肪线被突出的间盘截断,硬膜外脂肪移位;(4)轴面上可见脊髓和神经根受压;(5)突出上下可见纵行高信号;(6)突出物与间盘同一水平,无上下移位征象[6]。另外,还有13例属于髓核脱出于椎管内形成游离体。CT检查由于扫描范围原因,造成6例漏诊。而MRI检查能清楚的显示脱出的髓核和纤维环断裂,所以CT检查此病不如MRI。

71例腰椎间盘膨出者,年龄在50岁以上者占多数,正如以上所述,年龄越大间盘水分则越少,椎间盘体积缩小变扁,向周围和双侧面膨出。CT检查表现为:(1)椎体周围可见一圈均匀对称的软组织影;(2)椎间盘变扁;(3)不压脊髓[6]。MRI表现为:(1)矢状面上椎间隙变窄,间盘变薄;T2加权像上信号变低或不均匀;纤维环后突但未压迫硬膜囊与脊髓。(2)轴面上间盘范围超出椎体外缘[4]。

脊椎腰椎间盘病变包括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和脱出,在临床工作中很多见,掌握CT和MRI检查的特性非常重要。CT、MRI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外科手术提供方便,避免盲目性的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CT、MRI在诊断腰椎间盘疾病中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00例腰椎间盘疾病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病变发生在L3~4椎体者21例,L4~5椎体者112例,L5~S1椎体者67例。本组病例,116例属于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属于脱出症,71例属于膨出症。结论 CT、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疾病的最可靠方法,可以明确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外科手术提供方便,MRI检查准确率优于CT。

关键词:CT,MRI,腰椎间盘疾病

参考文献

[1] 赵福昌.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定位及补层技巧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2(3):222.

[2] 李松年.现代全身C 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9,10:207.

[3] 尹健初.腰椎间盘突出的CT诊断评价[J].中外医疗,2010,21:175.

[4] 王仪生.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108.

[5] 程英升,钟烽为,李明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19(4):194.

关于疾病诊断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见于各种全身性和(或)局部性感染,以及许多非感染性疾病。

在安静状态下,体温一般恒定。正常肛温36.9~37.5度,深部的温度较体表温度为高,而且稳定。

体温呈明显昼夜波动:清晨最低,白天逐渐稍升,而以晚上最高,但一日之差不超过1度。

发热是小儿很多疾病的一种症状,也是对疾病的反射性反应,是人体对感染的防御性反应,能刺激机体的抗病解毒功能,抵抗病菌的侵袭,促进康复。

热度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不一定平行。如婴儿患感冒或幼儿急疹等疾病,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左右,但患儿一般情况较好,热退后恢复也较快。

正常体温36~37.4℃ 低 热37.5~38℃

中度发热38.1~39℃ 高 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1、降低高热,减少机体消耗。

2、防止发生高热惊厥。

3、对某些危重病例(如乙型脑炎、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等),积极的退热处理对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

发热的观察

1.精神状态 2.面色 3.呼吸 4.其他伴随症状:呕吐、头痛、皮疹 处理措施

1.通风散热2.多饮水,饮食清淡、宜消化3.体温超过39度(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发热初期即需给药)给退热剂。 4.至少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二、惊厥

定义:是最常见的一类不随意运动,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常见而重要的急症,重者发生窒息,甚至死亡或导致后遗症。多见于5~6岁以下小儿,尤其是6个月~3岁小儿,小儿的发病率约高10倍,为5%~10%,病因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大类

惊厥先兆: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

临床症状:多数为骤然发作。典型者为突然意识丧失或跌倒,两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呼吸屏气,紫绀,大小便失禁,经数秒、数分或十数分钟后惊厥停止,进入昏睡状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

引起惊厥的常见疾病

高热惊厥:发生率很高,占儿童期惊厥原因的30%。其特点是:①好发年龄为6月至3岁;②上感引起者占60%;③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识障碍,但惊止后,意识很快恢复;④在一次发热性疾病中,一般只

1 发作1次,很少发作2次以上;⑤抽搐时间短暂;⑥可追询到既往高热惊厥史和家族遗传史;(7)预后良好,少数可转变为癫痫(1~3%)。

颅内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于冬春季,乙型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而病毒性(散发性)脑炎及结核性脑膜炎常年散发,脑脓肿通常有如中耳炎、败血症及紫绀先心病等前驱病。颅内感染患儿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及昏迷,常有脑膜刺激征和锥体束病理征出现。

中毒性脑病 原发病常为败血症、中毒性菌痢、重症肺炎、伤寒、白喉、百日咳等。临床上常在原发病加剧的基础上,出现急性脑损害,主要表现酷似脑炎如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昏迷等。

低血糖症特点:①病前多有吐泻、饥饿、疾病、感染等前驱症;②常在清晨早餐前发病,其表现为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口渴多汗、疲乏、头晕、心慌、嗜睡甚至惊厥、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较大儿童有饥饿感和上腹部不适;③惊厥可使血糖上升,故血糖测定正常,并不能排除低血糖诊断;④以50%或25%葡萄糖液1~2ml/kg/次,静脉注射,轻者口服糖水能控制症状,疗效迅速。严重低血糖可造成永久性脑损害,其结果为智力障碍及反复惊厥发作。

中毒:①进食有毒动、植物,如喷洒了农药的瓜果蔬菜等;②药品或毒物保管不严,误服中毒;③食物处理不当而产生毒性,进食过量而致中毒;如喝变质奶类,食用未剔芽的马铃薯或未煮熟的云豆角等;④错用、误用药物和有毒物。上述中毒均可引起阵发性或强直性惊厥,且常伴昏迷,发绀,呼吸异常等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及时诊治。

惊厥注意现象: 惊厥发作时,应进行紧急止惊,同时注意观察抽搐情况及重点查体。 待惊厥停止后进行全面体检。注意神志、瞳孔大小、面色、呼吸、脉搏、肌张力,皮疹和瘀点。

急救措施

1.一般处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抽搐时,应平卧,头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以防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一旦发生窒息,除清除分泌物或呕吐物外,要立即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必要时做气管切开。

(2)防止意外损伤为防止舌咬伤,可用纱布裹好的压舌板置上下磨牙问。若牙关紧闭,不要强行挠开。为防止掉床跌伤,需有人守护或加用护栏。

2.控制惊厥 (医院处理)

三、呕吐

呕吐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可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也可见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多种疾病。其可以为单一的症状,也可以是多种危重疾病的复杂症状之一。故稍有疏忽,常可延误诊断,甚或危及生命。

(一)消化系统疾病

1.动力性急性胃炎、肠套叠、机械性或功能性肠梗阻等。

2.感染性 感染性腹泻病、急性胆囊炎、病毒性肝炎、急性肠系统膜淋巴结炎和阑尾炎等。 (二)消化道外疾病

1.颅内疾病各种脑膜炎、脑炎、脑外伤等。 2.呼吸道疾病上感、支气管炎、肺炎等。

3.心肾疾病 心肌炎、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尿路结石等。

2 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代谢性酸中毒、低钠及高钠血症、低钾血症、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等。 5.其他 喂养不当、各种食物或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美尼尔氏症。 鉴别诊断

l.年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呕吐原因,幼儿及较长儿童,除鼻衄时大量血液吞入刺激胃部而呕吐外,以扁桃体炎、各种脑膜炎及脑炎、胃肠道感染为多见,其次为各种中毒。

2.呕吐方式①一般呕吐:此种呕吐常伴有恶心,呕吐物量多少不定②喷射状呕吐是指大量呕吐物从口鼻喷涌而出,除医生检查咽部按压舌面不当及家长喂药刺激外,常见于吞入大量空气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病前有无进食特殊物或药物史。若进食后立即呕吐,常见于吞入空气,进食3—4小时后呕吐者,常见幽门肥大性狭窄、急性胃肠炎、下消化道梗阻。呕吐与进食无关者,见于消化道外疾病。

5.伴随症状呕吐的同时伴有发热,头痛,神经系统体征阳性则提示颅内感染。呕吐伴有发热,恶心,上腹部不适者需注意病毒性肝炎。呕吐伴有发热,腹痛,腹泻者应想到消化道感染。呕吐伴有血便,可能为痢疾、肠套叠、坏死性肠炎、美克氏憩室炎、过敏性紫癜等。以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者应考虑到颅内肿瘤,结核性脑膜炎。若呕吐的同时有高热,惊厥,昏迷或休克者需考虑到败血症或严重感染。

6.询问过去病史有无蛔虫病史,肝炎,结核病,周期性呕吐以及个人出生时情况等。 处理措施

1.呕吐严重者须禁食4小时,注意侧卧以防吐出物吸入气管内。

2.呕吐停止或减轻后,可给予少量、较稠微温易消化食物,或米汤等流质饮食。

3.有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者,应及时按需要补液和供给电解质。若有周围循环衰竭,应按循环衰竭处理。

4.呕吐频繁者须予以止吐、镇静剂、如鲁米那、冬眠灵、吗叮啉栓剂等,慎用胃复安。 注意应用不当可掩盖症状,不利于明确诊断。

5.剧烈呕吐应尽快送医院检查处理。

四、腹痛

腹痛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腹痛的原因很多,几乎涉及各科疾病。既可以是腹内脏器病变,也可以是腹外病变;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可以是内科疾患,也可以是外科疾患,甚至最初为内科疾患,以后病情发展而以外科情况为主。

小儿腹痛的临床特点:

小儿腹痛随年龄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幼儿多无自述腹痛能力,更不能确切陈述腹痛的性质、部位及其演变过程,仅以其表现可被家长及医生理解为腹痛,如阵发性或持续性的哭吵,两下肢蜷曲,烦躁不安,面色苍自,出汗,拒食甚或精神萎靡。年长儿腹痛时常哭闹或转辗不安,双下肢向腹部屈曲,并以手护腹部,而对腹痛性质、经过常常描述不确切,定位能力差。

病因

(一)儿内科疾病

l.腹内疾病 急性胃炎、胃肠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肠痉挛性绞痛、肠及胆道蛔虫症、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坏死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细菌性痢疾等。

2.腹外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传染

3 病以及败血症、带状疱疹、铅中毒等。

(二)儿外科疾病

急性阑尾炎、胃和二十脂肠溃疡合并穿孔、机械性肠梗阻、肠套叠、肠系膜动脉栓塞、急性肠扭转、回肠憩室炎并发穿孔,梗阻、原发性或继发性腹膜炎、嵌顿性腹股沟疝、泌尿道结石、肾盂积水、肝破裂、脾破裂、卵巢囊扭转、睾丸蒂扭转、髂窝脓肿等。

鉴别诊断

l.年龄不同年龄小儿的腹痛,其好发疾病亦各异。肠套叠、嵌顿性疝以及肠道感染多见于2岁内小儿,急性阑尾炎、肠道寄生虫病则相对少见。胃肠道感染、肠寄生虫病、肠系膜淋巴结炎、胆道蛔虫病、腹型癫痫等以年长儿为多见。

2.腹痛发生的急缓起病急缓对鉴别诊断往往具有重要意义。发病急骤或阵发性加剧者常为外科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肠套叠及腹股沟疝嵌顿等。发病缓慢而疼痛持续者常为内科性疾病,如肠蛔虫症、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肠炎及病毒性肝炎等,故对原有慢性腹痛者,如腹痛转为持续性或突然剧痛,应注意急腹症的可能。

腹痛的部位一般腹痛的部位与病变的部位相一致。如右上腹痛常见胆道蛔虫症、病毒性肝炎以及同侧的胸膜病变或大叶性肺炎。剑下疼痛见于消化性溃疡。右下腹痛以阑尾炎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可能性最大。左腹痛要想到便秘或菌痢的可能性。脐部疼痛以肠蛔虫症及急性肠炎为多见。全腹剧烈疼痛,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者,多提示原发性腹膜炎。沿输尿管部位的绞痛。伴腰痛者,应多考虑尿路结石的可能。但有的疾病,起病时的疾病部位可能与病变部位不同,如阑尾炎最早可在脐周、中上腹痛,6—12小时后转移局限于右下腹痛。

4.伴随症状应注意腹痛与发热的关系。先发热,后腹痛多为内科疾病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常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反之先腹痛,后发热多为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继发性腹膜炎等。更应注意腹痛与伴随症状属于哪个系统:如腹痛伴发热,咳嗽则为呼吸系统疾病;伴恶心、呕吐、腹泻,便血或呕血等多为胃肠道疾病;伴尿频、尿痛,血尿或脓尿者,多为泌尿道疾患。

5.既往史应详细询问患儿既往有无类似腹痛发作,大便排虫和皮肤紫癜史,应了解发病前有无外伤,饮食卫生和进食何种食物等,均有助于腹痛原因的诊断。

处理

(一)寻找病因: 根据病因作相应处理。如肠痉挛给予解痉剂。胆道蛔虫症或蛔虫性部分肠梗阻,可用解痉止痛药等治疗。炎性疾病应根据病因,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外科急腹症应及时送院手术治疗。

(二)对症处理

关于疾病诊断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呼吸康复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3、普米克令舒联合孟鲁司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研究

5、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

7、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

8、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9、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降钙素原、体重指数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10、舒适护理在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11、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12、四川省阆中市居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调查研究

13、培土生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14、超声心动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15、升陷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丙烯醛的浓度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7、社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18、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肺炎球菌疫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1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期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20、无创呼吸机间歇正压呼吸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通气情况的影响

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定量测量研究进展

22、肺康复训练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效果观察

23、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RCT所示肺气肿程度并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4、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恢复期肺功能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末期患者安宁疗护服务的研究进展

26、探讨肺康复锻炼结合呼吸操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性三联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8、肺康复护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干预价值

29、流感疫苗接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治疗中的效果

30、健康心理护理干预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31、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策略与实践

32、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

33、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34、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35、从肺胃相关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6、老年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建立后认知功能的变化

3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实施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的效果研究

39、“主动健康”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研究

4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

4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特征分析

42、中医肺康复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概况

43、气道廓清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44、苇茎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46、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

47、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影响研究进展

48、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49、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观察

关于疾病诊断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3、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反应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分析

4、瞬感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防治中的应用

5、老年低血糖症146例临床分析

6、老年患者如何选择口服降糖药物?

7、低血糖增加老年心血管病的风险42例临床分析

8、2型糖尿病并脑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9、关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病因分析

10、与胰岛素结缘,您准备好了吗?

11、细节护理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2、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症的因素及防治方法

13、老年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14、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15、低血糖诱发心室电风暴的急救护理

16、饿坏了会伤脑子,你知道吗?

17、肝胆胰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18、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56例原因分析

19、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39例临床分析

20、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胰岛素泵应用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21、当妊娠遇到合并症,孕妇们该如何面对?

22、6种情况,需调整胰岛素

23、浅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对策和护理体会

24、临床内科2型老年人糖尿病临床治疗

2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2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52例低血糖原因分析及对策

27、糖尿病性低血糖的防治对策

28、合理运动让脂肪肝“减负”

29、降压药与非降压药并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30、关于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的分析

31、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当心并存其他疾病

32、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高危因素分析

33、低血糖反应的临床护理

34、低血糖伴意识障碍92例临床分析

35、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中医辩证护理分析

36、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7例分析

37、ICU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识别与护理

38、整体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39、不同原因的新生儿持续性低血糖3例

40、研究肝胆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效果

41、社区糖尿病用药干预思路

42、诺和锐30R治疗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43、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症30例分析

44、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护理

45、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46、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流程的现况分析与再造

47、低血糖误诊脑血管疾病15例分析

48、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49、长效降糖药,老人未必适用

关于疾病诊断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伏气学说与银屑病新探

3、生殖健康咨询师考试指导(三)

4、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5、遗传咨询为生物技术专业打开就业新局面

6、福建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科发展报告

7、意大利《医学辅助生殖法》研究

8、医学生物学教学方法浅谈

9、人类健康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0、《分子诊断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11、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和隐私权保护

12、婚检政策对妇女保健行为的影响

13、生物化学课程实用性浅谈

14、“高科技时代”的健康之惑

15、揭开精准医学的神秘面纱

16、《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7、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医学信息化发展前景

18、核心素养背景下“316 教学模式”的研究

19、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及干预研究

20、细胞自噬在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1、护理心理评估对产前诊断孕妇的临床意义

22、分子生物学与儿科发展的研究综述

23、医学遗传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24、基因改造的伦理学问题研究

25、“精准医疗计划”能改变什么?

26、上天,请踢给我一个健康的宝宝

27、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8的研究进展

28、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进展研究

29、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30、关于面向临床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几点认识

31、浅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的生命伦理教育

32、“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病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33、基于Web的SLE疗法与日常护理知识科普网页的设计开发

34、关于卵巢癌筛查的最新患者指南

35、巴氏杆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36、“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37、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研究

38、妇幼保健门诊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9、谁该为他的抑郁症埋单

40、女性生殖健康保卫战:和三大“杀手”过过招

41、科学发展观下健康定义初探

42、妇产科学及妇产手术的发展

4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考点解读

44、高职“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理念与模式探讨

45、精准医疗将引领未来医学新时代

46、浅析精准医学大数据的分析与共享

47、人类基因编辑实验的法律规制

48、建立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防控机制

49、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综合性认识与治疗现状

关于疾病诊断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 结合工作实践,主要就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虽然,畜牧养殖业给农户带来了可观收入,但动物的疾病问题不容忽视。为做好畜牧养殖中关于动物疾病的防控工作现对其疾病的种类以及产生原因加以探析。

1 常见动物疾病

1.1 传染疾病

在动物传染类疾病中,细菌、真菌以及病毒3大类动物体主要是通过病原体进行传播。动物传染疾病主要是由动物病原体引发,传染性极强。其传播方式具有多样性,一方面通过动物间的直接接触进行传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动物间的间接接触进行传播。传染病是一种较难预防的疾病,因为动物在被传染病后表现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较为特殊。

1.2 寄生虫病

寄生虫疾病是动物疾病中最为普遍的病害之一,几乎发生在所有家禽中。寄生虫的种类一般包括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3类,都依赖于动物身上的营养物而存活。原虫和蠕虫属于内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内,而节肢动物则属于体外寄生。多数寄生虫的发育期较长且都有固定的寄生宿主,其疾病传播主要依靠动物间的直接接触,如吞食含有幼虫的土壤、饮水及饲料。

1.3 其他普通疾病

动物普通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主要分为内科疾病、产科疾病和外科疾病。内科疾病的形式和表现多种多样,如消化、呼吸、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问题和营养代谢、中毒免疫、遗传等等。外科疾病主要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外伤。产科疾病最为复杂,分为怀孕期、分娩期和产后期疾病。

2 病因分析

2.1 客观原因

引发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生长环境。在日常养殖过程中,生长环境或活动环境不利于动物生长,会导致动物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进一步会损害动物生理调节功能,从而其体内的平衡被打破,形成症状在动物的生理上表现出来,也就是动物疾病现象。

2.2 人为原因

一是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因素也可能造成动物疾病的出现。二是用药不当。对动物进行疾病预防或疾病治疗时,由于饲养员专业知识的缺乏,盲目地配药、用药,从而导致药物的药性降低毒性增强,从而对动物机体造成不良影响,以致疾病。三是养殖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就我国目前现有的养殖场来看,多数养殖场都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养殖户没有对养殖场的建设环境进行实地考察,更没有结合养殖场的实际环境。在建设中缺乏排污系统,通风系统等系统,设施设备配置的不完善导致动物致病。四是养殖场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的消毒人员配备,导致人为污染严重,极易引发动物疾病。

3 防控措施

在畜牧养殖产业中,一旦动物出现疾病,会对养殖户甚至整个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对动物疾病的防控显得极为重要。动物防控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3.1 养殖场的选址和建设

科学良好的选择能够为动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按以往的经验来看,养殖厂应建通风性能好的高地,同时水源充足,排水处理方便等。同时,为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着想,养殖厂要尽量远离人群和居民区。建筑过程中要注意通风、取暖和排污等细节,为动物生长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

3.2 动物饲养的管理

动物饲料的管理工作对于动物疾病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饲料管理时要对饲料严格检查,做好消毒工作,保证人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同时,还应注重养殖过程中人为因素在动物疾病防控中的作用,养殖过程中做好对动物生长环境的控制和保护,对养殖场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养殖厂空气流通,以免滋生病菌。排污处理也十分重要,及时对动物的粪便进行清理,保证养殖厂的卫生质量,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此外,养殖户还可以从动物源头做好防疫工作,通过选取健康的动物群体,实现自繁自养。

3.3 动物疾病检疫

安全检疫工作是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刚引进的动物,要将其隔离一段时间,在确保其健康后再进行混养。要定期对动物检查和消毒,然后按照有关规定为动物注射疫苗,提高其对疾病的免疫力。在养殖厂内建立严格的进出制度,要对外来车辆或物品及时做好消毒工作,当养殖厂爆发流行性疾病时,要进行整体的消毒和检验,保证动物群体的健康。

3.4 疫情防控

在疫情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养殖户要树立全局意识,从养殖产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大养殖场防疫的投入力度,做好场地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对出现疫病的动物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清理,防止疫情扩大。同时,还需对养殖动物进行药物注射,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抵抗力。对动物的治理过程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记录,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一手资料”,使得后续治理有序开展。规范动物用药,使养殖厂尽快脱离疫情,降低经济损失,使养殖户的利益有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着眼于当下我国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普遍存在的现状,大家应首先分析动物疾病的成因,只有对成因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对症下药。由于动物疾病存在复杂性和多样性,不能一味靠疫苗以及药物增加动物的免疫力,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动物疾病问题。养殖户只有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才能对动物疾病的各个环节做好防控,促进我国动物疾病疫情防控事业的发展,保障动物食品健康和安全。

(责任编辑:赵中正)

上一篇:hadoop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产品经理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