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6

企业内部控制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认识出发,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的企业内部控制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有效对策,以达到加强和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针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管理工具之一,其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管理环节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就要求企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加以解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使我国企业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加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就势在必行。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概念及目标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作出了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简单的来说,内部控制其实就是管理者在遵守现行法规的基础上保证企业资产财务的安全与完整,保证财务及相关材料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针对各生产要素和相关的业务环节所制定出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2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1)保证企业资产财务的有效利用及其安全与完整;

(2)保证企业财务及相关材料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成本支出,使企业盈利最大化;

(4)针对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遵守现行法规,保证企业各项业务环节稳定有效进行。

二、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其他要素是否能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同样也是其他要素发挥其各自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环境问题。首先,现在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管理层权责不明确,缺少有效的相互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其次,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不够重视,缺少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最后,企业工作人员素质满足不了企业工作的需要。

2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淡薄,缺少风险评估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的提高。风险评估是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因素的活动的识别和分析,也是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普遍不强,甚至有些企业没有形成风险意识,而这些会造成企业对企业所要遭受的风险估计不足,导致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低,致使企业对于市场的分析不够充分,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导致风险加剧。这也说明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缺少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同时企业对风险投资缺乏严格有效的投资决策审批机制。

3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系统是记录、处理、归纳企业业务情况,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和企业收益情况的记录和方法。信息系统不仅能够使企业管理决策层了解竞争对手的经济状况、财务成果,还可以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企业应有效地借助于财务报告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主要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等相关机构人员完善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其经营成果、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受阻,信息沟通不畅,会造成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失真,甚至存在虚假信息和受贿贪污等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这都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发展,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

4缺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如果缺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那么再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也难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前,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企业以及企业管理层对于业务的各个环节,监控力度明显不够,甚至缺乏基本的监控力度,导致企业工作人员擅自挪用公款、贪污等甚至犯罪的问题都有发生,企业缺乏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有些企业虽然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所监督,可是各个不同监督功能相互交错、标准不一,而且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分散管理监督,缺乏有效的交流,监督的整体效果不理想。这些问题等都严重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稳定有效发展。

三、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内部各项业务都有重要作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然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建立完善的董事制度,强化董事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决策机构,可以客观、公平地对企业的决策、运作、资源、经营、制度、标准以及一些重大问题作出独立的决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监督、引导的作用。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对于严格遵守和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那些违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员,要坚决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这样才能充分将压力和动力结合出来,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然后,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要多举办企业工作人员技术知识培训以及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和提升企业工作人员技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建立丰富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工作规章制度,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促进企业内部控制高效率地运行。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评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运用各种风险分析机制,提前预测风险,并针对可能出现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甚至避免风险。我国不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同时也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执行中,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缺少必要的风险意识。为了降低甚至避免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3建立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

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企业的运行状况信息,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企业能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企业信息,保证企业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必要的信息,并进行沟通,实现信息的共享,确保企业各工作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有效执行,而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来保证企业风险评估、监督、评价等工作的高效落实。

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通过将大量的制度以及活动纳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来实现的。因此,为了确保切实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监督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岗位责任制,针对企业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有效分析,对不同的岗位进行各自合理有效监督,是企业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监督。其次,重点监控企业的重点岗位,尤其是那些在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业务环节,要实施重点监控。最后,对企业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要尽量形成文字资料,方便企业工作的有效落实和有据可查。

四、结语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脚步的迈进,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重视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成为必然,这是不断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新形势的要求。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才能更快地与世界经济接轨,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对于我国企业更快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增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涉及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推动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科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将企业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管理的高度来认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与衔接,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的高度协调一致,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企业经营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绝不能让企业内部控制成为阻碍企业进步的障碍,因此,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乏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淡薄、缺少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畅、缺乏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等问题,企业应尽力做到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控制评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意识,建立统一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等对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解宝贵 关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2006

[2]王卓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2010

[3]梁红一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建议J] 管理谋略,2009

企业内部控制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以2011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操控性生产成本、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及操控性酌量费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盈余管理

一、引言

2004年6月,经国务院和证监会批准,中小企业板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设立,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规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无论是在企业数量上,还是在对GDP的贡献、上缴税收,以及提供城镇就业岗位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已成为支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柱。然而,“绿大地”等公司财务造假案的发生,使得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一般说来,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缺陷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直至发生财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特征及内部控制缺陷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方面。Chan等[1]选取122家在“SOX法案”生效后披露自身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为样本,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操纵性应计项指标在统计上显著高于其他公司。Doyle等[2]以美国2002年8月至2005年11月期间报告内部控制有重大缺陷的705家公司为样本,以应计项质量代表财务信息质量,以是否存在内部控制缺陷代表内部控制质量来进行二者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较低的应计质量相关联,并推论内部控制问题正是应计质量较低的根源。Ashbaugh-Skaife等[3]发现在内部控制审核中有重大缺陷的公司,比没有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有更多的异常应计项和应计项噪音。

国内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对会计盈余质量,以及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方面。刘亚莉和杨兴全[4]分析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差异,指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是独立审计理念的创新,是提高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张国清[5]以2007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未伴随着高质量的盈余,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并没有伴随着盈余质量的提升,而公司的一些内在特征和治理因素确实会系统地影响内部控制和盈余质量。郝玉贵和孙永新 [6]以2009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对盈余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加强有助于减少上市公司对利润的操控,能够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张龙平等[7]以2006—2008 年沪市A 股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方红星和金玉娜[8]以200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获得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叶建芳等[9]以2008—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企业比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内部控制缺陷得到修正后的企业,其盈余管理程度会降低。

从上述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来看,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问题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选取深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相关性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現代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代理人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动机和基本条件。财务报告是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之一,而内部控制制度是缓解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制度安排。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限制代理人对财务报告信息的故意操纵,降低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运用,以及会计处理过程中无意或有意的程序和差错风险,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则越高,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会缓解,从而能够有效抑制代理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空间,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涉及财务报告控制和资产管理控制,还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诸多方面,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运营等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内部控制不仅能够降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程度,还可以通过其本身的有效执行来抑制以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方式进行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具体来说,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销售操控活动,降低实际现金流量低于期望值的偏离水平(提高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抑制生产性操控活动,降低实际生产成本高于期望值的偏离水平(降低操控性生产成本);抑制酌量性费用操控,降低实际酌量性费用低于期望值的偏离水平(提高操控性酌量费用)[8]。另外,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还能够减少管理层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机会与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假设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操控性生产成本越低。

假设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越高。

假设5: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操控性酌量费用越高。

(二)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将盈余管理区分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并分别选择模型进行计量。

1.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选择截面Jones模型作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即:

模型1:NDAi,t=α1(1/Ai,t-1)+α 2(ΔSALESi,t/Ai,t-1)+α3(PPEi,t/Ai,t-1)

其中,NDAi,t为i公司第t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即期望应计利润;ΔSALESi,t为i公司营业收入变动额,等于i公司第t年的营业收入与第t-1 年的营业收入之差;PPEi,t为i公司第t年固定资产原值;Ai,t-1为i公司第t-1年年末总资产;α1、α2、α3是公司特征参数,根据以下模型回归得到:

2.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的研究,分别计算公司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操控性生产成本和操控性酌量费用来度量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进而得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

模型2.1:

模型2.2:

模型2.3:DISCEXPi,t/Ai,t-1=α1(1/Ai,t-1)+α2(SALEi,t-1/Ai,t-1)+εi,t

其中,DISCEXPi,t为i公司第t年的酌量性费用,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

模型2.4:

其中,DREMi,t(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为i公司实际的应计利润与期望应计利润之差的绝对值;DPRODi,t(操控性生产成本)为i公司实际的生产成本减去期望生产成本,即模型2.2中的误差项εi,t; DCFOi,t(操控性經营现金流量)为i公司实际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去期望经营现金流量,即模型2.1中的误差项εi,t;DDISCEXPi,t(操控性酌量费用)为i公司实际的酌量性费用减去期望酌量性费用,即模型2.3中的误差项εi,t。

(三)内部控制的度量

本文采用迪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内部控制指数ICI来衡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四)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模型

为了检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本文建立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其中,DEMi,t为盈余管理程度,分别为DNDAi,t、DREMi,t、DPRODi,t、DCFOi,t、DDISCEXPi,t ;ICIi,t 为内部控制指数;Xi,t为影响盈余管理的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公司治理因素(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高管薪酬)、公司运营因素(财务风险、公司业绩、公司成长、营业周期)以及公司特征因素(行业)。各变量及其定义如表1所示。

(五)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1年深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使用的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 非财务数据由笔者手工收集得到。本文对样本执行了以下筛选程序:(1)剔除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2)剔除ST、*ST公司。(3)剔除所需财务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有效样本共计475家。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另外,ICI与DREM、DPROD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DCFO、DDISCEXP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与DNDA并不显著相关。据此可以推断: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但对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可能由于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抑制效果并不明显。

表3显示:内部控制指数与各控制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不超过0.5,表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二)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各项假设,本文选用内部控制指数作为高质量内部控制的替代变量,采用中小企业板样本公司数据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的回归结果显示:(1)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负相关,但并不显著。(2)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假设2得到验证。(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操控性生产成本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假设3得到验证。(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4得到验证。(5)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操控性酌量费用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5得到验证。由此不难看出,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能够明显抑制生产性操控活动、销售操控活动、酌量性费用操控活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在回归结果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尽管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1)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会计估计的运用及变更等方法进行操作,而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并不能轻易改变,且更改后需要在公司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本身所具有的较高透明度,可能导致内部控制质量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不明显。(2)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以及上市公司监管法律法规建设的不断加强,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中小企业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导致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较高,因而内部控制质量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并不显著,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明显,而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作用不显著。

由回归结果可知,会计选择盈余管理与董事会规模在10%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中小企业董事会规模对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董事会成员人数越多,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对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可能由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所有者与管理层的利益取向高度一致,从而导致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降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属于中小企业成长性指标之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与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表明中小企业成长性越好,企业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的程度则越高。

此外,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与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前3位高管薪酬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营业周期自然对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表明:中小企业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股权集中度越高,大股东越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以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即产生所谓的“隧道挖掘效应”;中小企业前3位高管薪酬越高,进行盈余管理以获得自身利益的动机越低,从而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面对的财务风险越高,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中小企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采用盈余管理手段以提高业绩的动机越低,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小;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越高,进行盈余管理避税的动机越强,就越有可能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中小企业营业周期越长,企业运营能力越低,越有可能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各模型回归结果中DW值均在2左右,且残差均值都为0,因此,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问题;膨胀方差因子VIF都不超过2,进一步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降低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分别剔除了样本中会计选择盈余管理(DNDA)、真实活动盈余管理(DREM)、操控性生产成本(DPROD)、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DCFO)、操控性酌量费用(DDISCEXP)5个变量中小于1%分位数和大于99%分位数的样本,对467个样本重新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剔除极端值后的回归结果与原模型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2011年深市中小企业板475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选取模型衡量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并引入公司治理因素(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高管薪酬)、公司运营因素(财务风险、公司业绩、公司成长、营业周期),以及公司特征因素(行业)等一系列控制变量,对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回归结果表明:(1)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操控性生产成本、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及操控性酌量费用,从而能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2)中小企业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能够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同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越高,会计选择盈余管理程度则越高。(3)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前3位高管薪酬、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则越低,而资产负债率越高、营业周期越长,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则越高。

(二)政策建议

1.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中小企业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不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因此,为了提高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中小企业除了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使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做好以下工作:适当增加董事会成员人数;尽可能采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组织模式;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来优化股权结构,摒弃董事会“一言堂”格局。

第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中小企业前3位高管薪酬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即前3位高管薪酬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基于此,我们建议:中小企业应对高管人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弱化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减少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研究结论显示,净资产收益率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营业周期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企业运营和获利能力越强,进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可能性越低。基于此,我们建议:中小企业应把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提高自身运营和获利能力的基础,并将诚实守信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这恰恰也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2.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指导与监督,通过鼓励引导和定期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质量评价,促进上市公司增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以此推动上市公司提高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3.对投资者的建议

投资者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只有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环境下才能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来说才是真正的有用信息,因此,广大中小企业投资者应当密切关注所投资的公司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定期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以及内部控制中有无重大缺陷等問题,以便有效规避公司盈余管理甚至财务舞弊所引发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Chan,K., Farrell, B., Lee, P.Earnings Management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2005[R].Working Paper, Pace University, December 2007.

[2]Doyle,J.,Ge,W.,McVay,S.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44(1-2):193-223.

[3]Ashbaugh-Skaife, H., Collins, D., Kinney, W., LaFond,R.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Accounting Review, 2008,83(1):217-250.

[4]刘亚莉,杨兴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高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新理念——兼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差异[J].审计研究,2004,(2):75-78.

[5]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 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Z3):112-119.

[6]郝玉贵,孙永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来自2009年深市A股主板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78-196.

[7]張龙平,王军只,张军.内部控制鉴证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0,(2):83-90.

[8]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8):53-60.

[9]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6):50-59.

(责任编辑:韩淑丽)

企业内部控制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对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定位以及企业是否有必要建立内部控制等问题进行阐述。

“控制论”和“管理学”都是“软科学”中的两个基础学科。所谓控制就是企业领导层掌握、支配、使之不越出规定的范围。所谓管理就是企业领导层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则对不合理的事进行过问、干预和约束。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

内部控制是随着管理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伴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虽然最初是为外部审计人员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而提出和发展的,但其理论的发展和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促使内部控制由模糊的思想进入到“内部牵制”阶段。古典管理理论以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马克思、韦伯的组织管理理论为代表。在他们提出的管理理论中,劳动分工的提出有利于实现内部牵制,组织的出现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找到了基础,管理控制职能的提出则确定了内部控制的重点。

管理理论的发展影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内部控制进入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划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部分。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提高战略预见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性。与此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进入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提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三个要素。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普遍使用,原有的企业组织难以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管理理论界提出要从企业的管理制度、流程、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新。到20世纪90年代,内部控制进入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其包括的要素也扩展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强调内部控制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动态过程”,将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等“软性”管理因素纳入到内部控制范畴。例如国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就建立了一整套内控制度,并严格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使企业长盛不衰。

作为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成果,2004年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随着20世纪末危机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危机管理理论指出,风险存在于企业管理的始终,管理者只能规避风险而不能完全避免风险的发生,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识别风险的预警系统,并形成危机处理系统,以应对无处不在的风险。在日益猖獗的会计舞弊活动中,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预警作用。美国的反财务舞弊委员会(Treadway委员会)通过调查认为,60%以上的财务舞弊是由于企业缺少内部控制或控制未发挥作用而导致的,建议所有大中型企业都应当在其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承认管理当局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并讨论这些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而检测企业各个层次管理上的漏洞,提出处理风险的方案,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控制目标和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我们知道,内部控制目标不仅包括会计控制目标,还包括管理控制目标。1992年美国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义为:“保证营运的效果和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遵守相关的法令。”明确提出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是保证企业营运的效果和效率,这与企业管理的目标基本一致。2004年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内部控制的目标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将制定正确的财务战略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因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提供一种保护和促进。

三、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深入和展开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若干管理职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它是监控各项活动以确保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其内涵应该是对组织战略实施过程的控制。当一个组织的实际运行状况偏离目标战略时,管理者必须采取纠正偏差的行动,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控制不仅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管理成败的关键,各项管理活动必须以良好的控制作为保证。

内部控制强调的重点是控制,这是因为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是为某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而这种作用是通过各种控制手段体现出来的。例如,账目的核对就体现出控制理论中的检查和反馈的原理。因此,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企业管理中控制职能的深入和发展。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的加强有利于计划、组织、领导、决策等管理职能的实现,而其他管理职能又影响制约着内部控制的实施,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内部控制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因此,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达到预期的目的,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则必须借助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企业内部控制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国有企业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资产规模大、发展优势明显,在财政资金的补给下其发展质量和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资金价值增值能力,对服务社会、促进发展、合理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出发,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当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保障内控基本目标的实现,从而更进一步助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我国经济体制和结构改革正在如期推进,同时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和完善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国家财政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方式随着管理科学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变化越来越有所创新和突破,但财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仍是重要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及管理方式进行有效变革,能够从内部管理层面提升国有企业资产资金管控能力,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也能够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建核心竞争力,发挥国有企业主体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增强财政资金、国有资产的价值增值能力。

1 国有企业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1.1 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地位突出,对引领产业发展、改进基础设施及改善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国有企业受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较大,国有资产规模大,其资产安全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市场功能的发挥,也影响着财政资金保值增值能力。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通过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合理安排国有资产的投资和处置,能够通过授权批准建立对金额重大国有资产的有效控制,能够通过不相容职位分离规避侵占国有资产的行为发生。完善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把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纳入管理控制系统中,有效控制各个风险高发点,纠正各种损失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1.2 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情况影响重大,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大政方针和行业领域创新密切先关。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国家财政部门、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确保内部会计信息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总过程得以有效规范,防止舞弊并建立对错误的发现和纠正体系,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从而为监督部门提高相关的信息依据,能够有效衡量对国家政策的贯彻情况,促进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也能为行业发展提高可靠经验。同时对国有企业经营现状、效益分析和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撐,也为内部管理决策和控制提高有效信息。

1.3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对其日常经营和战略实现至关重要,一旦投资决策失误、融资选择不当、关键管理环节失控,不仅影响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关键领域的冲击也是极具破坏性的。因此,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全面识别风险类别,建立风险预案,通过有效的防控方法,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从而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规范的进行,确保国有企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的顺利实现。

2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上的缺陷

2.1 在管理理念层面,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

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管理问题,仔细分析其原因,不难识别首先是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去行政化的管理理念得以大力推进,但不容忽视的是,传统行政管理思维给内控制度的完善形成的制约仍然在继续,管理层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对内控目标的理解不全,对传统管理方式过于偏执,同时整个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理念薄弱,导致在缺乏合理制度指导下,内控活动执行偏差已司空见惯,使得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2 在预算管理层面,控制作用未有效发挥

依据我国《预算法》和《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财政部在2016年颁发财预[2016]6号文件,旨在规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优化资本配置。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对国有资本、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国有企业处于变革转型的关键时机,对预算管理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资金金额重大、企业业务范围广、内部分支机头庞杂,再加上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动,增加了国有企业预算编制、执行及考核的难度,导致国有企业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执行缺乏刚性、预算考核缺乏合理性。财务预算体系的缺陷对国有企业的战略投资、资金管控和风险防范都形成严重制约,无法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由于国有企业地位的特殊性和投资规模的重要性,一旦财务预算失策,对国有资本和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将会形成持续深远的负面影响。

2.3 在风险评估层面,风险识别内容不全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程度呈现上升趋势,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国有企业来说,风险管理质量关系资金资产安全,关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能够有效实现。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其对风险识别能力有限,对风险种类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到位,对风险预案的考虑不全,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尤其是信息技术风险、国际贸易风险、外汇风险等较为复杂的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有限,导致国有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及在国际战略调整中面临的风险水平居高不下,威胁企业安全和发展。

2.4 在监督管理层面,监管跟踪体系不配套

国有企业受上级财政部门监督力度较大,这与其特殊的性质密切相关,但在监督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内外监督体系不健全,相比于外部监督,国有企业内在监督体系较弱,内部审计流于形式,降低了财务报表舞弊和错误被及时发现和纠正的概率;其次,在外部监督过程中,缺乏对其财务管理内控评价方面的内容,监督内容不全面,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监管环节滞后导致监督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对财务舞弊及侵占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不到位,跟踪系统与业务活动不配套。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措施

3.1 重视财务管理,推进内控制度建设

在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应结合改革需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在财务管理内控控制制度建设方面,首先应从领导层面重视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指引,确保内控制度覆盖全面;同时紧跟市场化改革进程,摒弃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在制度更新下修正管理方式,深入理解内控目标;此外,通过上推下行,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结合各级管理实践,修正制度偏差,确保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形成良好机制,确保制度健全合理并具有权威性,能够对内控活动进行规范指导。

3.2 强化财务控制,发挥预算管控作用

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国有企业应积极结合不断出台和更新的规章体系,强化财务控制,结合资金管理的投资、融资和运营三项基本活动,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首先,在预算编制上,国有企业应调动各层级、各部门及人员对预算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要有战略方向更要建立执行标准,通过上下结合有序推进,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在预算执行上,提高财务预算执行的刚性,配合内外监督机制及奖惩机制,形成内外压力,同时在全企业内部宣传预算重要性,在形成合理认知的基础上提高预算执行的自觉性;最后,在预算考核上,通过有效决算,对执行结果进行详细考核,并结合对财务预算执行效果佳、发挥价值创造和财务风险管控效果的管理人员的激励政策,形成财务预算的良性循环。

3.3 拓展管理思维,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国有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风险管理环节必须予以重视,尤其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与国际市场互动和衔接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必须不断改善国有企业风险管控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首先,应积极结合市场变化和内部资源及能力对企业风险种类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优势,在纵深加工的基础上,全面识别风险;其次,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结合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建立对应的风险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冲击下能够发挥主动权,避免陷入被动,损害企业发展能力;最后,应结合业务拓展和市场覆盖范围的动态调整,提高对资金管理风险上的防范意识,尤其是资本市场波动、信贷政策调整、汇率变动等带给企业资金管理上的负面影响。

3.4 改进监督体系,保障控制高效执行

国有企业改进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监督环节上,必须坚持内外结合,双管齐下。首先,改进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确保审计人员独立客观,积极引进外部审计,规范财务核算;其次,健全外部监督内容,强化对内控的评价工作,改进内控制度跟踪评价体系;最后,推进监督活动与业务活动的配合程度,保证监督动态性,形成对资金流、信息流和实物流的全方位、多角度持续性的监督过程,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4 结语

在我国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步伐也在加快,在这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变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要积极承担自身改革任务,不断改进内部管理,通过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內控制度,能够稳步有序的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落实,提高其对市场发展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内在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正面应对制度缺陷,从管理理念、预算控制、风险管理和内外监督等不同角度,全面修正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而确保内控基本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焕胜.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7).

[2] 苏奕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跟踪评价与改进机制的建设[J].会计师,2016(14).

[3] 秦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4).

企业内部控制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各行各业的竞争, 这就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 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外界的竞争形势,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提升自身竞争力, 就难以维持在行业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且就其优化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2.1 提升经营管理运行效率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运行效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内部控制过程中, 企业必须要根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保证内部控制管理与企业运行发展效率保持一致。如果在企业运行管理中失去了对内部控制的经营就会导致运行安全问题。

2.2 促进企业内部机构及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通过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从而可以实现各种数据信息资料的资源共享, 从而促使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任务, 明确岗位责任, 进而相互配合, 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

2.3 提高企业财会工作效率

财务部门工作任务重, 财务工作的质量关系到部门以及个人的个人利益。并且企业财务很容易发生贪污问题。通过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监督控制, 有效控制企业偷税、贪污等问题, 保护企业合法资产。

3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内部缺乏控制环境

我国目前经营管理模式相比西方国家并不发达。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没有根据公司制度完成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风险:

首先, 企业主要管理权力在少部分管理人员手中, 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作用难以发挥。

其次, 企业员工中有很多人安全管理意识较差, 风险意识较差,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在意, 仍然坚持传统的管理模式, 使得风险管理效果难以实现。

最后, 企业员工并不理解认识企业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安全性难以保证。

3.2 反舞弊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在反舞弊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很多部门反舞弊意识并不强, 企业内部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反舞弊机制。主要表现在我国没有成立专门的举报、调查程序, 导致这些企业管理人员存在滥用职权、私自挪用公款。并且在企业中还存在一些小的团体, 做假账, 造成企业盈亏问题, 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员工可以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 以及自身的经营情况, 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信息。同时, 企业可以建设与内部控制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机构, 规范企业的操作流程, 促进企业市场化发展。此外, 还需要保证岗位责任制度落实, 完善考核机制, 提高岗位独立性。

4.2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保障, 所以企业必须要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结构, 树立责权意识, 合理执行、监督决策, 完善机制构建,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所以, 企业需要完善企业董事长机制, 巩固董事会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从而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机构, 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扩大审计范围和内容,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4.3 加强反舞弊机制的构建

加强反舞弊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 提高公司内部员工反舞弊意识, 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反舞弊文化活动。必须要建立强烈的反舞弊意识, 才能保证反舞弊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二, 提高企业领导对反舞弊机制的重视程度, 肩负起反舞弊的责任, 以身作则。

第三, 就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就可能存在风险的地方建立针对性反舞弊机制。

4.4 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中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 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 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带头建立风险信息系统, 实现财务、业务等各个系统资源的整合, 保证风险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构建信息化风险分析模型, 将不同部门的风险信息数据进行系统研究, 做好风险提前预警, 制定应对措施。

5 结语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 促进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 提高自身风险抵御能力, 加大内部监督控制力度, 促进部门之间合作, 利用现代化技术, 整合市场信息, 促进企业发展。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行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稳定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避免各种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发展建设因素的产生。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 妨碍了企业发展和进步。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久华.对企业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一些思考[J].中国商论, 2017 (21) .

[2] 杜晓娟.企业财务内部管理控制措施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 2015 (13) .

企业内部控制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正常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往往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发现并纠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鉴于此,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内部控制,促进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必要性 对策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较差

第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不少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对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不充分,往往注重生产经营与技术开发,并未给予内部控制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内部控制摆在经营管理的战略高度位置上。第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尤其是一些重大经济事项的执行与决策,并未对其进行有效制约,导致各类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比如说,部分企业领导者及财务人员利用内部控制漏洞,私自挪用公款、盗窃企业资金等,内控制度在其眼中只是一张废纸,并无任何的约束力。第三,内部控制缺乏有效地激励与约束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考核存在较大缺陷,缺乏完善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员工薪酬过于平均,也没有建立长期激励措施,致使薪酬激励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内部控制预算体系薄弱

一直以来,不少企业往往将全面预算看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并未设置完整的预算组织机构,导致企业内部控制预算体系并未发挥有效作用,预算分析工作实效得不到有效保证,分析缺乏有效性,不利于后续工作的改进,对预算管理循环造成了破坏,对企业正常有序运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很多企业往往只是将预算管理视为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也过于陈旧,往往只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进行增减计算,增减经常凭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判断。如现金流量预测,特别是现金流入量的预测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际操作中易受抵制,即便是编制年度现金流量尚存在较大困难,更别提预测长期的现金流量了,无法起到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升的作用。

(三)监管不力

企业监管的有效性往往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方针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经营效率能否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很多企业监管依旧存在很大的不足。即使政府的监管法规已经下达很多,使得企业监管体系基本构建完成,但是并未发挥出预期效果。一方面,企业对内部监督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活动过于繁琐,导致所有监管都形同虚设,认为这些事情不会对企业发展及收支造成不利影响,而事实却是企业经济成本增多,经济方针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企业发展不利。第二方面,一些企业往往抱有侥幸心理,不把政府法令监督放在眼里,而私下进行不正當的经营活动。第三方面,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并给予了实施,但是因为监管内容过于复杂,又无固定标准可循,导致企业监管作用严重缺失。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工作基础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配套指引》、《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企业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一)严格资金管理

为了有效加强内部控制,还应严格资金管理。

第一,明确职责分工与权限。根据《会计法》第38条,公司按规定根据公司组织机构设置了相应的会计机构,并在机构设置、任用会计任免实行回避制、会计工作交接合规情况等方面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成较好。一方面,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或岗位的权责,企业收支管理现金或票据的人员必须是财务部门指特定人员,其他人员不得负责收支,收支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凭证与手续,同时,票据和收款人员必须职务不相容,并加强对二者的相互监督;另一方面,构建货币资金授权制度,财务部门应就审批人员的业务授权方式、拥有的权限以及控制措施予以明确,并对经办人工作范围及要求提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作为涉及现金管理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内部现金管理制度对货币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对现金业务的控制,从原始凭证的取得与填制开始,到收付现金、凭证复核、账簿登记和核对,直到月末现金盘点、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等,都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规范进行。

(二)构建完善物资采购制度

首先,选择合适的物资供应商。企业应当实行货币三家,综合比较各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和报价,为企业购进物美价廉的物资。当然,企业应建立长期供应商的信用评级资料系统,考虑供应商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由多个部门共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商品质量、价格、付款条件、送货速度、供应商资质以及经营管理状况,并实行打分制度,选择得分最高的供应商。

其次,严格控制材料采购价格。采购价格也是采购决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确定供应商的重要依据,可派出采购人员或调查小组通过函寄询价或者到供应商处直接谈判,再或到原材料市场确定产品报价,并对所取得的产品报价资料进行比对,不仅要考虑相关因素,又要按照价格优先的原则最终确定采购价格。此外,企业可同时与几家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组织评标委员会,既要控制好材料质量,又要尽可能地降低采购价格,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合适的供应商。

最后,物资到达企业,还应加强验收。企业应根据验收制度以及采购文件,由专门的仓库入库人员针对所购的物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并出具相关验收报告或验收证明。验收中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上报,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三)注重预算管理职能作用发挥

首先,在企业部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由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编制本部门的预算,预算项目要尽可能地细化具体,预算编制的方法可根据部门在公司中的职能(即:利润中心、收入中心、费用中心、成本中心、投资中心等),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即: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等方法。剔除掉不合理的预算项目,将各部门预算整合到一起,在此过程中,应悉心听取和采纳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意见,确保所编制的预算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符合。

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一是要细化预算责任,总体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当对各项预算指标进行合理细化,并下达至各部门负责落实,使财权和事权实现有机统一。二是严格预算执行。预算任务一经下达,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不允许各部门随意更改与调整预算,如果执行过程中发现预算与实际存在较大差异,确需作出调整,也应进行严格审批。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及时将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进行对比和分析,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分析,分析预算执行是否与预算绩效考核目标一致,执行进度合理,及时纠正差异,确保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为了有效加强内部控制,还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构建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内部控制系统,股东通过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控制,同时,董事会又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层实施内控。考虑到会计监督融入会计核算,为此,还必须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机构和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根据职务不相容的规定,会计机构及人员的工作行为必须对会计负责人负责,并对企业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进行控制。此外,监事会需要负责相关聘请或委托注册的权利和有关事项,使内部会计控制职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三、结束语

综上,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稳定性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那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及时转变传统的内部控制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资金管理,构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注重预算管理职能发挥,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企业会计准则》.

[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配套指引》.

[4]《会计工作基础规范》.

[5]史峰.浅论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5(3):92-93.

[6]陈青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

[7]张黎明.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发挥财务管理作用的措施探究[J].商,2015(42):132-132.

上一篇: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新建本科高校电气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