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音乐教学范文

2023-09-20

数字化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摘要:21世纪以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现如今数字技术已成为许多高校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篇文章就探讨如何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来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教学环境;音乐理论;计算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成为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用品,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计算机技术的世界该是怎样,就在这时候,现代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都纷纷利用新科技来调整和改善课程教学模式,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一、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技术的对比

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学习到音乐技能与知识,现代化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一直以来,传统音乐教学在教学限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没有取得特别明显的教学成果。目前在音乐教学中,许多课程仍然用这种传统的钢琴辅助工具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和声学课程、复调、配器等课程,但是在现今的教学中,钢琴所具备的单一音色已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的教学需要,所以这样一来,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陷入被动、拖延了教学进度,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为了解决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些学校加入了一些新的辅助设备,比如广播、电视、投影仪器等,这些辅助设备虽然在短时间内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仍然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的看、听、记的过程中,导致教学工作出现了结构单一、只着重片面分析、互动性差等问题。

现如今,在21世纪这个音乐多元化的社会里,音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个性的音色,张扬的音乐表现手法,已经成为现代音乐结构中的新标准,这个新标准说明音乐教学必须适应当前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计算机已经能够与多媒体教学设备相互配合,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整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计算机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储存量庞大,编辑能力和现场改编能力十分强大,这些功能已经足够帮助老师来进行音乐教学,并且人机交互与反馈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主动的交互性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彰显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人的感知要通过多感官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而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要运用得当,数字化技术将是教师的好帮手,例如在利用数字化多媒体设备进行某些画面再现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感性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认知途径,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一样,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韵味。

二、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教学新模式和多媒体软件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化技术成为了音乐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硬件支持,例如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它能够利用硬件和软件对音乐进行编辑和整理。其次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本身的机体与一些外接设备有机结合,比如扬声器、合成器、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投影仪等等,数字化多媒体技术能够对音源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再利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对音乐进行处理,包括节奏、音色、混音等方面。最后,利用调音台和数码录音机可以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并将声音信息录制到磁带或CD等声音载体之中。

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处理音乐教学中的旋律、演奏信息,与此同时,数字化信息技术还具备实时变化和易于修改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能够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来实现多样性教学,例如音乐制作软件CAKEWAIK、SONAR、MW3.0,风格软件JAMMER、BAND-IN-A-BOX,视唱练耳软件AURALIA、EARMASTER Professiona, 乐谱软件overture、finale、muse等,教师可以用这些相关软件和设备器材来辅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比如作曲技术、基本乐理等,而且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能够避免空洞的纸上谈兵。

三、数字化音乐环境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由于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从而驱使教师要学会计算机技术操作,要求教师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的技巧,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操作,例如音源、功放、调音台、合成器等等,不仅要学习国内的音乐制作软件,还要熟悉国外优秀的操作软件,在必要时候进行针对性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普及数字化教学并不简单,这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需要教师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没有科学的运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那么教学质量将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低下,将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数字化技术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化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比拟的,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学校应该普及数字化教学设备,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我国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利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培养更多优秀音乐人才

虽然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与多媒体系统使音乐教学步入了新的里程,但是我们不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全盘否定,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我们应该批判性的继承,对于落后的部分进行改正,继承与完善它的精华部分。

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特有的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新型的音乐学习方式,这种技术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在音乐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这种新型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进行交互性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还把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开阔了学生们的音乐视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效率。

五、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模式的更新,也使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学习新技术的压力,面对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者有必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技术和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数字化音乐环境中,我们的音乐教学应该站在世界的前沿,面向未来,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善金,李启福.应用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现代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1:123-125

[2]苏艳丽,郑颖.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与传统音乐教学手段的比较与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07:182

[3]周永超.浅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变革高校音乐教学——以数字化音乐教学为例[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4:112-113

[4]戴玉珠.数字化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2013,04:16-17

数字化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 参考学时:4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10 说明部分

1. 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由于图像是视觉的基础,而视觉又是人类重要的感知手段,故数字图像成为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方面学者研究视觉感知的有效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加深和扩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出现了许多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算法、新手段和新设备,并在军事公安、航空、航天、遥感、医学、通信、自控、天气预报以及教育、娱乐、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已成为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相应《图像处理技术》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

本课程着重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拓宽专业知识面。 2.课程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数字图像处理是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智能化检测中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侧重于机器视觉中的预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基本处理,并对图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系统介绍。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应用和当前国内外的发展方向。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和电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理论的的中心研究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图像格式,数字图像显示,灰度直方图,点运算,代数运算和几何运算等概念。(2)介绍二维富氏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离散图像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重点介绍图像的增强方法,包括空间域方法和变换域方法。(4)图像恢复和重建基本原理与方法。(5)图像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及一些国际标准。(6)图像的分析和模式识别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熟练使用分析数字图像处理编程的基本工具,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重要成果及其工程应用前景。

1、了解图像处理的概念及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2、理解视觉成像原理、视觉特性及彩色模型。

3、深刻理解图像的采样和量化方法。

4、掌握图像变换,包括傅里叶变换、沃尔什变换、哈达码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及霍特林 1 变换等的原理及性质。

5、理解各种图像增加方法,特别是要求掌握空域图像平滑及图像锐化的各种方法。

6、深刻理解图像退化的模型,理解常用的几种图像恢复的方法。

7、深刻理解编码概念及其基本原理,掌握统计编码、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的原理及方法,了解部份国际编码标准。

8、了解图像分割的概念,了解串并行边界技术及串并行区域技术。

9、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最基本、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原理、理论和算法以及基本技术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的分析能力,能熟练用MATLAB编程,实现对图像进行处理。

4.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数字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和重建,图像分析以及图像编码。 教学难点:

图像处理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以及图像处理的编程实现。 5.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讲课为主,实验课和习题讲解课为辅。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章毓晋编著,图象处理和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

1. 阮秋琦编著,数字图像处理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 2. 夏良正主编,数字图像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9

3. K.R.Castleman著, 朱志刚等译,数字图像处理(新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 4. Kenneth R. Castlema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 Rafael C. Gonzalez,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4 7. 其它

考核形式:考试(笔试);教学环境:课堂 总学时数:4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10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一、教学要求

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研究对象、目的、发展简史与研究现状;理解图像系统和视觉系统的概念。

掌握:图像的抽样和量化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知识要点: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方法,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 第二节 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与发展动向

知识要点: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与发展动向 第三节 图像系统和视觉系统

知识要点:图像,图像信息分类,视觉系统基本构造,亮度和颜色感觉的视觉特征。 第四节 图像处理系统外围设备

知识要点:图像处理系统常用的输入设备,图像处理系统输出设备 第五节 图像的抽样和量化 知识要点:图像取样,图像量化 。

三、本章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图像处理中的正交变换

一、教学要求

了解:小波变换及其概念;了解沃尔什变换及其概念;

掌握:傅立叶变换与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定义及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傅立叶变换以及二维傅立叶变换

知识要点:傅立叶变换以及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第二节 离散余弦变换

知识要点:离散余弦变换定义,离散余弦变换特性,离散余弦变换的计算。 第三节 沃尔什变换 知识要点:沃尔什变换定义 第四节 小波变换

知识要点:小波变换概述,时-频分析,小波包。

三、本章学时数

4学时

第三章:图像增强

一、教学要求

了解:伪色彩增强

掌握:直方图修正技术,图像平滑,图像锐化,频率域增强处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方图修正技术

知识要点:直方图修正技术基础,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规定化,图像对比度处理。 第二节 空间域图像平滑

知识要点:噪声消除法,邻域平均法,梯度倒数加权法,多图像平均。

3 第三节 图像锐化

知识要点: 梯度法,Laplacian算子, 掩模匹配法。 第四节 频域增强

知识要点:低通滤波法,高通滤波法,同态滤波。

三、本章学时数

6学时

第四章:图像恢复

一、教学要求

了解:盲目图像复原和递归图像复原技术;最小二乘滤波原理。

掌握:图像退化模型和恢复的代数方法,逆滤波的基本原理,中值滤波和加权中值滤波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退化模型

知识要点:图像恢复的基本概念,连续函数退化模型,离散函数退化模型。 第二节 恢复的代数方法和逆滤波

知识要点:非约束复原,约束复原,逆滤波基本原理。 第三节 最小二乘方滤波

知识要点:最小二乘方滤波原理,用于图像复原的几种最小二乘方滤波器。 第四节 中值滤波

知识要点:中值滤波和,加权中值滤波。 第五节 其他空间复原技术

知识要点:几何畸变校正,盲目图像复原,递归图像复原技术。

三、本章学时数

6学时

第五章:图像重建

一、教学要求

了解:代数方法重建;卷积方法重建; 掌握:图像傅立叶方法重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傅立叶方法重建 知识要点:傅立叶方法重建。 第二节 卷积方法重建 知识要点:卷积方法重建。 第三节 代数方法重建 知识要点:代数方法重建。

三、本章学时数

4学时

4 第六章:图像编码

一、教学要求

了解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 理解利用信息理论编码的基础。

掌握PCM编码,统计编码和预测编码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图像编码的分类及保真度准则 知识要点:图像编码的分类,保真度准则。 第二节 图像的编码

知识要点:PCM编码,统计编码,预测编码以及变换编码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图像编码的国际标准

知识要点:H.261编码标准与解码原理。

三、本章学时数

6学时

第七章:图像分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图像获取、处理、识别三大主干系统的结构原理和设计理论及方法,图像的描绘。 掌握:图像的分割,图像的特征提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图像的分割

知识要点:图像分割处理,阈值法分割,基于梯度的图像分割,区域生长,区域聚合。 第二节 图像的描绘

知识要点:区域描绘,关系描绘,Hough变换。 第三节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知识要点:模式识别概述,特征选择,模式识别的几种应用。

三、本章学时数

4学时

执笔人:

胡学友

教研室:

电子信息教研室

系主任审核签名:

数字化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2010年8月1日至6日,在中国北京举办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大会所征集的论文(论文集收录的合作性研究论文,以第一作者所在工作单位或机构为准)共录用了979篇论文(其中包括专题研讨·圆桌会议论文245篇),论文按地区分类统计结果如表-1。

笔者将从六个方面说明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状况②。

一、学校教育研究

本届音乐教育大会,学校音乐教育专题研究以音乐教育课程与理念、模式、现行体制、新型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师培养/培训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各国学者还针对本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和深入探讨,其中还包括关于如何使民族音乐融入到现行音乐教育当中的研究。

音乐教学课程与理念研究:王耀华《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与〈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体现的课程论思想》以中国教育部颁发的两个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文件(即“课程指导方案”、“必修课教学指导纲要”)为研究对象,运用教育学、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它们所体现的课程思想进行分析。王朝霞《广东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使用了调查研究方法对高中音乐课改进行了研究。刘姝《52所高校“音乐教育学”学科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进行研究。爱尔兰Regina Murphy《“摇摆的Tripes和Trillibubkins”:小学生谈音乐课程》使用了调查研究方法。泰国Natee Chiengchana《泰国音乐教育研究的整合:元分析》研究中借助元分析法整合研究内容,元分析法是一种对于研究结果进行整合的技术,适用于用统计方法分析调查结果,描述统计学、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都被用于数据分析。

关于比较新兴的音乐课程,如数字、流行音乐课程:台湾Tseng Ching-Wen《关于数字音乐课程在台湾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学院非音乐专业的开展情况调查》使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数字音乐课程的安排以及发展状况。挪威Petter Dyndahl《嘻哈和说唱音乐如何处理音乐教育中地区性和全球化问题和挑战》基于调查研究,探讨嘻哈和说唱音乐如何收入普通音乐课程中。

教材研究方面:Sondra Wieland Howe《日本音乐课本的比较:〈音乐〉(1986)和〈小学生的音乐〉(2005)》使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对这两个音乐教材系列在教学笔记阅读方法、分声部歌唱、教室音乐奇才、西方音乐与传统日本音乐的平衡等方面进行比较。温雪雯《中国大陆当代音乐教学论教材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的音乐教学论教材在相同的问题上的观点,分析异同的原因。

音乐教学相关研究:台湾Tung-Yun Chien在《活动研究:提高小学普通课堂中有特殊需求学生的音乐学习演奏能力》中运用三角测量法作为分析方法。泰国Monsikarn Promsukkul《音高学习过程与泰国古典音乐训练中获得绝对音高》使用初级检验、访谈、抽样和数据分析等程序进行分析。英国Helena Gaunt《音乐学校的学生们从他们的器乐、声乐、作曲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中获得经验》所收集的数据以研究工具NVivo进行循环分析。俄罗斯Eugenia Yu?熏Volchegorskaya《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生活质量形成上扮演的角色》一文通过儿童生活质量表统一问卷进行研究。芬兰Katri-Helena Rautianen《1863年到1969年芬兰声乐教学方法的发展》使用历史研究方法,着重研究教学与方法论。香港Meichang Lin《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主题与研究的知识结构:1978—2008年博士论文研究映射》,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映射。

较为新颖的研究专题领域:加拿大Yifei Liu《音乐读谱中的感知跨度——乐谱难度的影响》中对音乐读谱中的感知跨度采取移动视窗模式研究,使用了“视觉圈第二代”装置,用来记录视觉移动过程,她的另一篇论文《初级钢琴学生的视谱训练:彩色图表在钢琴教材中的使用》调查目的是通过视线跟踪技术来判断这些插图在年轻学生钢琴视谱中的影响。Ingemar Fridell《用于感知动态和重力点的可视化工具》属于实验研究。

加强音乐教师培养/培训,也是目前音乐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之一:美国Clinton Allen Randles在《关于美国和英国预备音乐教师的创新性身份的跨文化比较》中开发了一种以Isbll(2008)为基础的20项内容的调查工具。英国Pamela Burnard《中学课堂的创造性评估:探索教师观念和实践上的变化》三角化测量了三种数据源:问卷、采访及手机的人工制品。其调查研究设计收集了广泛的数据,所涉及的研究都采用源自采访(即上下文的观察)得来的数据与网上调查的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德国Gerhard Sammer《欧洲音乐教师培训所具备的素质与视野——奥地利、英国、德国的一项研究调查结果》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作为此次对比研究的一项调查方法,所得数据首先由社会科学统计程序包(SPSS)进行数字化。陈玉丹《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创新型音乐教师》阐述了如何改革高师教学,培养新式音乐教师人才。西班牙Gotzon Ibarretxe在《音乐教育基层教师培训的专业能力的发展》中使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个案研究法。台湾学者Yuan-Fang Lucia Ou《对生活课程教师音乐教学知识和能力的研究》运用了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方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预测生活课程教师的音乐教学知识和资质。西班牙José Luis Aróstegui《女性成就了西班牙音乐教师教育:一个历史性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历史研究方法。巴西的Alda de Jesus Oliveira《音乐教学中的教育链接:PONTES和AME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中测定了一种叫做“PONTES”方法,使用了调查问卷和“DEPEMUS”测试的形式来评估个人发展潜力和“PONTES”方法的学习相关度。英国Marina Gall《见习教师的观点:是什么因素帮助和阻碍了音乐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的方式,对焦点组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用Nvivo、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香港Bo Wah Leung《在香港学校教授粤剧的教师——艺术家合作关系:教师转变实例》,其数据是从个人以及典型小组和教师之间的采访中提取出来。

就如何使民族音乐融入到现行音乐教育当中,本届大会各国学者纷纷进行了探讨,主要的论文有:韩国Mi-Hyang Park《民间歌曲指导地位以及韩国、中国、日本小学生的教学方法的研究》、美国C.Victor Fung《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多元化音乐传统》、Jui Ching Wang《音乐教育中的多元文化主义:美国大学音乐课程里的民族音乐合奏》、葡萄牙Graca Maria Boal-Palheiros《在小学葡萄牙传统音乐的实践》、韩国Oh Sung Kwon《艺术教育学院和音乐教育发展中心的传统韩国音乐教育》、日本Miyako Furiya《了解亚洲民族音乐:对未来地球公民进行的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我国许多高校近年来设置了民族音乐专业,本届大会上对民族音乐教育进行了研究,如张晓农《原生态民间歌舞传承方式对艺术院校民间歌曲教学的启示》、李欢《中国新疆艺术学院维吾尔木卡姆表演专业教学现状与分析》、李文军《高师声乐工尺谱教学实践研究》。此外,民族传统音乐教育与个案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如金顺爱《农村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关系研究——以吉林省农村学校音乐教育为个案》、乐康《南京本土音乐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实践的可行性研究——以南京白局、方山大鼓为例》、郑颜文《乡土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方高校民族音乐传承教学体系的建构——以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张小梅《广西民歌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个案研究》、马达《乡土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为例》等。

二、幼儿/儿童音乐教育研究

这类专题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为主,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如马娟《私立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市区八所私立幼儿园为例》、杨彦捷《北京地区幼儿家庭音乐教育行为现状调查》、香港Barry Kwok-yeung Lee《香港幼儿园的设施和资源:音乐教学的现状及意义》、美国Lily Chen-Hafteck《将不同学习需求幼儿的音乐文化经验相连结》等。

其次,将幼儿/儿童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相结合进行相关研究,比如陈泽铭《实现儿童民族音乐教育的新价值》结合了儿童心理学、教育科学以及生理发展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付琳《民族民间音乐为幼儿的发展树根立魂——四川民族民间音乐有效融入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让民族音乐点亮幼儿生活——四川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均使用了行动研究方法。

再者,台湾学者研究领域集中在:Liza Lee《关于台湾全纳教育通过音乐为学龄前儿童教授外语的实证研究》通过观察或者笔记、问卷调查、访谈、游戏评估收集数据。Angela Hao-Chun Lee《学龄前语言的学习兴趣:中文(普通话和闽南方言)和英文儿歌》使用了问卷、统计软件SPSS,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t-测试。Ming-Jen Chuang《建立儿童歌声测评系统》旨在建立一个有效的“儿童歌声测评系统(CSVM),此系统是在Rutkowski(1996年)创立的“歌声发展测评系统”(SVDN)的基础上建成的,并对其进行了适用性调整。

最后,以实验为主的研究,如美国Rachel Lee Nardo《早期儿童的音乐评估工具》使用奥迪试验和频谱试验对早期儿童的音乐评估工具进行研究。

三、音乐教育治疗与生理/心理研究

在音乐教育治疗研究方面,主要以研究自闭症为主:例如巴西 Jessika Castro Rodrigues《自闭症与儿童发展:音乐的干预方法》运用几个数据库(SciELO、Scholar Google?熏LILACS and BVS-Psi)的数据,进行了研究。董放《以音乐治疗为取向的自闭症儿童个别化教育训练个案研究》、意大利Bordin Anna Maria《学习音乐史知识,培养对历史时间的感知——一位自闭症奇才的学习历程》等属于个案研究。美国 Donald Ralph De Vito《沟通的和谐:让自闭症学生融入公立学校音乐课堂的方法》运用行动研究方法。还有涉及到精神创伤与哮喘治疗,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杨霖希的《合唱疗法对受艾滋病影响之精神创伤儿童的干预作用的实践研究》、日本Yoshiko Fukuda的《音乐呼气法对哮喘治疗的应用(支气管哮喘乐疗法)》。

另外,有两项实验研究借助了相关测量工具,研究视角比较新颖:美国Rhonda S Hackworth?熏Rutgers《嗓音问题的普遍性:语言病理学家对音乐教师和非音乐教师录音的评估》研究中使用了CDRI,其是一个用于目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测量装置。加拿大Peter Visentin《音乐指挥中收拾补偿所导致的意外结果》以实验研究的形式,研究中采用的是一个12镜头的VICON3D动作捕捉系统(120帧/秒)和生物力学计算机塑像术来测量对象动作的知觉能见度和相应的肩部负载。

有关音乐教育与生理/心理学科交叉性研究,这方面研究美国学者关注较多:Stephen F.Zdzunski《对两名联觉音乐家进行的探索性神经心理学个案研究》通过个案研究,设计有关音乐与神经心理学的访谈和测试。Patricia Bowes《一项对声乐专家意象使用的探索性研究:运动心理学的应用》运用了半结构化访谈。Pamela D.Pike《钢琴的乐谱认知和演奏——认知组块和动作技能发展的评价》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对比了两组刚开始学钢琴集体课的学生。此外,希腊Stella Mouroutsou《儿童悲伤情绪研究——通过积极的音乐干预研究四种基本情感》进行了音乐情绪研究。日本Mari Shiobara《一种通往音乐与律动的有效方式:架起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与心理生物学的桥梁》运用学科互涉研究方法,并用心理生物学的证据证实了音乐体验理论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效果。阿根廷 Ana Lucia Frega《音乐的创造力:韵律创造过程中大脑激活的第一个途径》采用SCAMPER工具,研究在创作简单的韵律时,大脑区域涉及到的相似的音乐背景,并分析与之创造力等级的关联中可能存在分歧。

四、音乐教育技术研究

这一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技术与音乐教学、电脑音乐创作与软件开发这两个研究领域。

“音乐技术与音乐教学”研究领域:英国Mary Stakelum《实践的语言:研究音乐技术对教授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影响》以英国的中学为个案研究,使用了观察法、调查法。英国Nicholas Michael Breeze《信息通讯技术(ITC)运用于音乐课堂的各种调查》调查了学生运用ITC作曲的能力。英国Marina Gall《见习教师的观点:是什么因素帮助和阻碍了音乐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用Nvivo、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斯洛文尼亚Inge Breznik在《电子音乐教育作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方法:斯洛文尼亚的一个案例研究》运用了个案研究方法。美国Fred J Rees《音乐教学的电子媒介》通过历史研究,介绍了几个类型的资源和教学方式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意大利Giuseppe Faraone《在音乐学院的多媒体学习:交互式动画和实验室网络和移动电话是如何影响传统的学习》研究“适时设计”的互动式动画的特征及在音乐学院米兰实验室使用移动电话和网页,通过使用实验研究方法发现依靠多媒体工具达成的教学清晰度似乎有助于建立个人学习能力的自信。罗马尼亚Nedelcut Nelida在《音乐教育中的多媒体资源:D.L.M.A.项目(Thu.4.30-5.00)》中对开展于罗马尼亚音乐学院的研究旨在挖掘使网络教育手段进行了研究。

“电脑音乐创作与软件开发”研究领域:以色列Eilon Aviram《实验项目:青少年家庭电脑音乐创作》采用问卷调查、公开采访的方式。瑞典Ketil Thorgersen《民主国家的移动多媒体制作》对如何拓宽在移动多媒体设备进行研究。芬兰Mikko Eemeli Myllykoki《“贾莫”手机音乐制作软件:三至六岁儿童的创作游戏》和瑞典Bj?芽rn Roslund《音乐耳朵(MUSICAL EAR):为音乐只是和理解所设的一种全新听觉训练软件》分别介绍了所开发的软件。

五、社区(会)音乐教育研究

社区(会)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趋社会化的延伸,从本届大会征集论文来看,各国音乐教育学者所关注的热点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一是关于“学校与社区音乐教育协作”的研究,此类研究多以应用个案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方法以及调查为主,如:澳大利亚Brydie-Leigh《建立充满生气的学校——社区音乐协作:来自澳大利亚三种有活力的模式》。美国Susan Helfter《美国高等教育中的社区协作项目》以六所美国大专音乐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个别访谈,小组讨论和实地观察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挪威Kjell Muller Skyllstad《通过学校和社区音乐教育培养和平解决冲突的修养》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孙绿怡《沟通与责任:中国的开放大学与社区音乐教育》以个案研究讨论了社区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开放教育及远程教育的优势。巴西Flavia Candusso《卡波椰拉安哥拉的社区和音乐教学过程》主要是在质性研究法中进行实例学习和探索,以及Maria Helena de Lima《“音乐和公民”计划与巴西的社区:音乐教育、大众教育和大众文化》概述了在巴西南部地区的城市周边社区中有关“音乐和公民”的十年教育活动计划。英国Peter Moser在《“长途跋涉”——将英国的社区音乐转战中国香港和大陆》运用行动研究方法,介绍了“More Music”组织如何开拓新的社区音乐实践。

二是针对“老年群体的音乐教育研究”,以个案研究方法的应用为主,如:美国Pamela D.Pike《运用技术吸引退休学习者——第三代MIDI钢琴合奏的案例研究》、新加坡Chee Hoo Lum在《团体音乐活动的深入对话:在新加坡一所高级护理机构里的探索性经历》。

三是关于“社区与民族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台湾Hsiao-Shien Chen《在纽约市的华裔社区舞狮》探讨“中国舞狮”在纽约市一个华裔社区的实践,使用了田野笔记、访谈和录像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日本Mari Shiobara《将社区音乐转变为课堂音乐:关于日本传统音乐教学法的一些探讨》以作者学习三弦的个人经历为个案,研究了学习日本传统音乐的过程。

四是“虚拟与数字化社区教育研究”:澳大利亚Steve Clifford Dillon《通过视觉工具和乐团建立有意义的联系通道》关注由技术支持而成就的关于音乐中的社区特质及社区中的音乐特质的研究,以从网络阻塞工程精选的数据证明这些系统的关系型承受力。

结语

从大会所征集的论文来看,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研究,尤其是交叉性学科不断渗透到音乐教育研究中,使得音乐教育学科走向成熟。本届大会是一次音乐教育的饕餮大宴:国外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为我国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同时,也为国外音乐教育同仁展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现代音乐教育的成果。

①笔者认为工作坊、教学展示、海报在论文集中各自均有对其研究进行陈述,故将此三类与论文一并统计分析。

②本届音乐教育大会录用论文较多,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只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王东雪 博士,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宁)

数字化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1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在开发教学资源平台时, 要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 与软件公司进行先期详尽沟通。现在市场上的通用资源平台一是以面向高校的为主, 适合中职学校使用的很少;二是开发时选择的学校不一定与本校的实际符合。因此, 在开发平台时最好是采用联合开发的形式。学校全程参与到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去, 使最终的产品最大程度满足本校的需求。

在建设资源库时, 要认识教学资源库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当前在很多学校的建设规划中, 对网络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是相当重视的, 但是对软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相对不足, 即使进行了资源库的建设也多是出于任务要求, 并没有认识到一个好的教学资源库对教育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通常使建好的资源库沦为摆设。

在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时, 要分析本校教职工和学生的需求, 包括资源平台的操作习惯和资源需求。当前的学校资源建设中, 很大的误区就是追求资源的数量, 追求资源的制作精美, 重引进, 轻研发, 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资源库看上去资源众多, 制作优美, 但是没人用。在资源的引进和研发方面, 更应该从本校的实际需求出发, 要符合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注重校本资源的研发和应用, 调动本校教师制作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本校师生使用资源进行教和学的兴趣,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2制定教师应用资源制度

在刚开始推广资源平台时, 必须要有相应的学校制度保证。推行信息化教学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习惯改变和养成问题。任何新鲜事务的推广都不能只靠执行人员的自觉性, 在前期制定相关的推广及检查制度, 可以有效的保证教师对资源使用的自觉性。

在推广资源平台的过程中, 要定时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针对师生的反馈意见对资源平台进行升级操作, 使之更符合本校教师的使用习惯;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操作, 将不受教师欢迎的, 使用程度不高的及过时的资源及时进行清理, 及时增加和更新教师急需的、访问度较高的资源类别, 保证教师对资源的使用兴趣。

在资源平台应用过程中, 要出台相关的激励制度, 鼓励本校教师开发适合本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原创资源。中职教学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对于专业课程而言, 没有全国通用的课程标准。每门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应根据本地的行业标准、人才需求等进行微调。在选择适合本校教学需要的资源时, 只有本校自主开发的资源才更接近本校的教学需求, 教师授课时才更有兴趣, 更有实用性。以我校的资源建设为例, 在考虑我校授课的实际情况基础上, 制定了以校本教材为核心, 涵盖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实训习题等一系列适合我校教师授课情况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授课时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 因为资源是学校自主开发, 切合教学实际, 教师使用时也更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减少了教师对使用新事务的抵触情绪, 提高了教师使用资源的兴趣, 保证教师能用、喜用、善用平台中的资源。

3制定学生应用资源自主学习制度

在考虑教学主体——学生对资源的使用时, 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在制作资源时, 可以加入跟学生紧密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我校在制定资源开发方案时, 加入了学生优秀作品、学生先进事迹、学生在校办事指南、“12315找工作”等栏目, 充分考虑了资源与学生的紧密联系程度和学生感兴趣程度, 在资源推广应用时学生普通反映平台中的资源跟他们日常学习内容贴近, 看得懂, 看着有兴趣, 能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因此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采用多样性的资源推广方式。通过多样性的推广方式,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资源内容的熟悉程度, 对资源平台的熟悉程度, 对资源变化的熟悉程度。就像做广告一样, 当学生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媒体都能经常看到资源平台中的教学资源, 并且这些资源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就会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 甚至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校在资源的推广方式上采取了不定期师生优秀事迹、作品展播, 演播平台中的精品资源, 向学生手机发送精品资源推广通知短信, 用大屏幕媒体设备轮播精品资源等定期和不定期方式, 使学生在日常使用的各种媒体上能经常看见资源平台中的优秀作品, 其中甚至有大部分都是学生自己创作或是学生自己的先进事迹,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平台和资源的关注度, 也使他们觉得资源平台离他们很近, 展播自己的作品很酷, 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积极上传自己优秀作品的兴趣,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数字化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落到了实处, 真正起到了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4提高资源质量, 提升教师素质

在资源平台和资源库中的资源初步建成以后, 更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后续发展问题。在建立起满足全校师生授课和学习的资源后, 总结建设经验, 以其中的优秀资源为基础, 将其打造成精品课程资源。在创建特色资源的工作过程中, 应广泛收集相关优秀资源。一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可以借鉴优秀资源的建设思路、建设方法、建设效果, 提高自己建设资源的质量, 避免走弯路;二是如果能够找到质量又高, 又切合本校使用的资源, 就不用自己开发, 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同时也可以以此为目标, 促进本校教师的资源制作激情。

注意培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数字化资源制作能力。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 作为建设主体的教师, 提高其信息化素养是资源库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基本保证。根据“发展纲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各地开展的关于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很多, 可以根据学校的需要选派部分教师参与培训, 达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的。当教师数字化资源能力提升以后, 制作出更精美的资源, 反过来又会刺激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制作水平的激情,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逐步提高学校的资源制作和应用水平。

5结语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 涉及面广、专业内容多、基础条件差, 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建设过程中, 应始终坚持以本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需求为核心要求, 从教师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着手, 构建适用于本校的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以资源应用推广为推手, 让资源建设的成果落在实处, 以用促建, 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建设水平;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契机, 全面提升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资源应用为突破口,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培养一流素质的劳动者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摘要:从当前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 结合中职学校的学习和教学特点, 分析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上的误区, 提出如何提高资源的针对性, 将资源切实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设想。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2] 李智.中职学校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江门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数字化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1 游戏

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规则、满足游戏者娱乐需求的并且伴随紧张、愉快情感的自愿性活动[1]。

德国生物学家卡尔·谷鲁斯认为, 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 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练习活动。

荷兰的胡伊青加在其《人:游戏者》一书中, 认为:“游戏是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 这种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 其规则是游戏者自由接受的, 但又有绝对的约束力, 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又伴有一种紧张、愉快的情感以及‘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2 数字化教育游戏

游戏具有教育功能, 幼儿即是通过玩乐和游戏的方式学习语言、交流, 认识周围的世界、理解社会的分工, 进行角色的辨认等认知活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人们更多的将游戏与娱乐联系在一起。直到受詹姆斯·杜威 (James, Dewey, 1944) 的影响, 游戏开始逐渐应用于教学。近年来, 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各种数字化游戏更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教育也开始与数字化游戏结合起来, 形成了数字化教育游戏。

数字化教育游戏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 能够满足一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 是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游戏形态。数字化教育游戏具有游戏的特征, 即娱乐性、竞争性、规则性;同时, 数字化教育游戏又必须满足一定的教育目的, 即在游戏的过程中, 能够激发游戏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帮助其获取知识或者培养能力。数字化教育游戏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就好比烹饪中所需要的佐料, 当没有这些调料的时候, 主料的营养再丰富, 也会因为淡然无味而难以下咽。

3 数字化教育游戏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数字化教育游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但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 数字化教育游戏融合于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3.1 应用遭受诸多阻碍

从历史的角度看, 游戏和教育一体同源。儿童的学习和游戏难以分开, 只是在后来才发生了分化, 游戏趋向于娱乐和感性, 教育则越来越严肃和理性。导致后来大部分家长, 甚至部分教育部门的官员也认为游戏和教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得不到学生家长甚至是政府部门的支持, 数字化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举步维艰。

3.2 过多注重游戏性

数字化教育游戏就是将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 在游戏中来达到知识学习和掌握的目的。目前, 国内外的数字化游戏学习设计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上的偏差, 有些形式虽然比较符合学生与教师的口味, 但是不能体现学习的目标。很多产品是教学软件加上一些游戏功能, 存在大量与学习不相关的内容, 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 浪费大量教学时间, 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3.3 缺少配套规范

数字化游戏学习作为一个争议性较强的新生事物, 同时还缺少一个公开、权威、统一的规范, 缺少对这类游戏软件在技术性、教育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而又公开的审查。如果能够从数字化游戏学习的各方面进行评价, 给出权威性意见, 就可以保证进入教学领域的软件质量, 对数字化游戏学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也非常有益。

3.4 适应学科种类单一

目前游戏型数字教学软件的学科种类主要集中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少数科目上, 而科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数字化教育游戏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更加广泛的需求, 在应用中削弱了学生的兴趣, 影响了数字化教育游戏在教学应用中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

4 数字化教育游戏教学应用问题成因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与教的手段, 如何将数字化游戏恰当的融合到教育中, 防止网络迷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全面分析和把握问题的成因是关键。数字化教育游戏教学应用中的种种问题有着表面和深层的各种原因, 从内在观念到外在环境, 从操作规范到应用方法都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

4.1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 受科举制度的影响, 读书和学习渐渐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被发展成为功利性的升官发财的最主要途径, 社会强调“苦读”, 用“玩物丧志”从道德层面上贬低游戏。社会长期的教育功利性目的造成了教育和游戏的逐步背离。加之, 近几年网络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样, 造成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 一些游戏中存在着不健康的内容, 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家长和教师集体声讨网络游戏的现象接连不断, 减缓了数字化教育游戏的推广步伐。

4.2“教”与“游”的平衡点难以把握

从数字化教育游戏一出现, 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它到底是偏重于“教”, 还是偏重于“游”。许多学者说将教学性与游戏性紧密结合起来, 可是这个平衡点非常难找。如果在数字化游戏中加入大量的教育内容, 就会损失游戏的可玩性, 使学生对其产生厌烦, 这就违背了将数字化教育游戏应用于教学中的初衷。这一难题导致了教育游戏软件的“难产”, 最终导致市场的空缺。

4.3 缺乏权威认证

数字化教育游戏在国内的发展不够完善, 属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教育部门并没有对数字化教育游戏这一新型学习方式进行规范。由于没有一个权威性的验证, 数字化教育游戏很难在教学中得到深入应用。

4.4 游戏开发群体的结构不合理

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开发需要建立科学的开发团队, 该团体要由教育专家和游戏设计者相结合, 在教育与游戏的结合方式上寻求突破;[2]对教育游戏的对象和教育游戏中的学习类型进行详细的评估;[3]并且要充分考虑玩家的学习心理特征。[4]

目前, 对数字化教育游戏进行开发的人员并没有达到以上的要求, 多数的参与人员都只是进行单纯的游戏软件开发, 教学内容不能够有机融合到数字化游戏中, 导致目前的数字化教育游戏种类简单、产品单一, 在教学中无法广泛应用。

问题的存在不能否定数字化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 在教育领域发展的良好前景。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广、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育部门将会更加重视数字化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同时, 随着人们对数字化教育游戏认识的不断深入, 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了解它对教育的诸多好处, 进而推动数字化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相信数字化教育游戏将会成为青少年快乐而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摘要:信息技术软件业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教育游戏的开发和教学应用。当前数字化教育游戏在教学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与“游”的平衡点难以把握;缺乏完善的管理规范;游戏种类不丰富。

关键词:数字化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 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

数字化音乐教学范文第6篇

1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学校档案管理也正走向数字化。传统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归档程序繁琐、资料保存限制多等缺点, 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而档案管理数字化将档案转换为计算机数字信息, 具有便于查询, 有利于资源共享等优点, 成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所谓“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指将传统的纸张、录音带、录像带为存储介质的各种原始档案资料, 通过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和录像文件, 对图片文件可以通过文字识别等技术达到相配于每张图片的科学手段, 在运用高级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储于光盘库、磁带库等各种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上, 并可通过各种方便的查询手段迅速地检索出所需要的档案资料, 可以发布到局域网、广域网、企业内部网、国际互联网, 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网络的新兴的档案管理技术。数字化档案管理对档案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本质是让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的档案管理工作过渡, 而现代社会的特征是多元化、科技化、国际化, 因此, 档案管理以这些特征为目标进行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是档案部门在工作方式上的一种创新, 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 为利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系统且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参考价值的档案信息, 而且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大型而复杂的课题需要, 家庭教育等需求。它以多种语言、文字的形式传播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 而且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落实将促使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档案领城中的广泛应用, 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理论、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变革, 最大程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发挥档案信息的增值作用, 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发挥和提升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其本质上表现为对社会的超越与相互结合, 从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以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这一方面考虑, 建设档案管理数字化应该进行一些系统的整体规划, 它应与现代化、未来化相结合,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区别开来。

3 档案管理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档案管理计算机化数据的安全问题。当前, 由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存在安全漏洞、外部网络环境、应用环境、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造成信息化档案的系统的不稳定。大量数据的安全问题、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问题等等, 这些信息化档案安全隐患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3.1 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较薄弱

当前,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状况是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基础条件薄弱, 信息化程度低, 数字化信息资源少, 档案网站建设质量良莠不齐。同时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也不平衡, 有些部门、单位和企业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建设, 而有些则没有, 即使已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单位和企业在发展中也很不平衡。档案部门的生存受到威胁。

3.2 档案信息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脱节

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但由于我国档案信息化程度低和管理机制上的障碍, 档案工作很难在系统上实现与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之间联络, 未能实现档案信息管理与其他信息管理的有效衔接, 进行文档一体化管理。

3.3 档案信息建设管理人才匮乏

现阶段档案信息化急需建设研究型人才, 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 信息化建设实用操作型性等人才, 但由于经济原因, 造成投入不足, 后继人才匮乏。

3.4 智能犯罪的威胁

不法分子把目标对准档案计算机网络信息, 利用计算机网络盗取档案秘密信息。

4 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防范策略

4.1加强档案管理, 使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建立起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加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保护问题, 防止机密数据信息的泄漏。

4.2从技术上做好安全防范各项措施, 如设定用户账户;设定口令;设定访问权限;规定用户的权限;加强档案信息的复制备份, 定期进行数据转储, 以备不测;定期分析运行记录, 定期清除缓存、历史记录以及临时文件夹中的内容, 删除有病毒嫌疑的文件;在网络中安装防火墙, 确定内外网连接边界的安全措施。定期进行网络软、硬件的检测, 及时修补安全漏洞。

4.3加强行政管理, 普及网络安全技术知识, 进行职工网络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培养档案工作者必备良好的素质。包括, 良好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业务管理素质, 良好的智力、能力素质。

本文从信息化档案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出发, 列举了预防信息化档案管理安全防范的几种方法。为了保证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良性发展, 必须加快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其次, 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档案人员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 提高档案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 引导档案人员适应信息化要求, 创新思想意识, 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创新服务意识, 更好地为利用者和社会服务, 创新管理体制, 适应事业发展。

结束语

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 所以应该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摘要:在各种信息资源中, 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它存储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信息的种类和形式在不断变化,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形势。因此, 人们提出了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构想, 本文在通过了解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基础上, 就实施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所应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迷, 并寻找解决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安全的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数字化建设,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得美, 浅议数字化档案管理[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21) .

[2] 王庆丽, 数字化档案管理之我见[J], 中国教育, 2008.

[3] 吴化, 当代我国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状况分析与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01.

上一篇:初中历史总结归纳范文下一篇:爸爸的眼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