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习感悟范文

2023-09-23

苏州大学学习感悟范文第1篇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十分荣幸地参加了大学党委党校第期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新时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了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够更好的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以下是我这次党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党校学习,使我认识到以前我对党性的认识只是表面上很肤浅的认识。经过这次系统的学习,我才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此外,xx在党的xx大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鲜明地指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且,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的失败,都说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日益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第二,通过这次党校学习,也使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性质的重要内容,是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的,即在经济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文化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

前进方向;在政治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引领时代潮流,推进社会发展。总之,“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更加朝气蓬勃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通过这次党校学习,我才清楚地知道入党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资格才能申请加入共产党,并不是像我以前所想像的想申请就能申请。只有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才可以申请加入共产党。同时,我还认识到,党员在享有八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它们是党员生活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体现,享有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障。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认真学习党章对党员义务和权利的规定,以使自己在入党后积极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我觉得,认真学习和实践八项义务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因为这八项义务是具体的党员条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把入党由一种愿望变为一种现实,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四,通过这次党校学习,使我对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层面的认识。只有具备正确的入党动机,将来入党后才能很好的履行党员义务,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才能经受住党组织的考验,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上入党,才能坚持共产主义。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抱着一份私心去申请入党的,他们对党的认识都是表面的、模糊的、不自觉的感性认识。一些人觉得入党可以使自己脸上光彩、办事方便;一些人入党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容易的升官发财;也有一些人是看到身边的人都是党员了,自己也应该和他们一样,一种盲从的表现。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这些入党动机,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这种个人主义的入党动机,完全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不符合党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因此,要入党就要端正入党动

机,就要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信念和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并勇于积极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和考察。

苏州大学学习感悟范文第2篇

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身为中华人共和国的公民兼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我密切关注着的召开。今天,支部还组织我们各位党员学习了“两会”的主要内容,更让我对“两会”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前中国倡导“中国梦”,它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最近五六年的全国两会上,除了经济方面的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上学问题、看病问题、就业问题、养老问题,也是老百姓的聚焦点所在,这些都成为“两会”的热点问题。

“两会”的精神在于加强与民意相结合,与群众密切联系。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解决当今社会矛盾。作为体改部的学员,必须要深入学习“两会”精神,这与我们即将走入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是密不可分的。不管我们在什么职位,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保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在学习、工作之余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为我们社会祖国事业贡献自己一份绵薄力量。

苏州大学学习感悟范文第3篇

痛,为我的人生开始迈入了另一个属于自我的阶段,需面对种种苦难,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得三思而后行,因为这关系到我的一生;乐,为我的大学开始了,可以去追求我需要的东西,可以领略知识的渊博,那是我所向往的。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我生命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值得我永远铭记的人生转折点。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们来说,军训是我们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在这第一课里我领悟了很多。

军训,使我成长,曾经满脸稚气的我在经过十几天的军训生活中变得坚毅与刚强,我坚信以后的人生之路将走的更踏实。军训,教会我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军训,让我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我们系里院内同学们就得团结互助,做事得为集体荣誉而着想,不能只为个人谋利而毁集体。我们在相互交流中,促进自身的发展。这都是军训所给予我的,一切的益处将伴我一生! 曾以为军训很无聊,纯属浪费时间,但是我错了,它不是耗时间,而是让你在态度、生活、角度上转变,适应另一种环境。如今我们正直青春年华,难免不会有许多的迷惘,颓废、堕落,这些都是消极不健康的。在这危机之际,军训出现了,它让我明白人生应当轰轰烈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前进,努力拼搏,即使在劣境下也能最终获取成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迷惘中脱身,眼前变得明朗、阳光而不是昏庸、暗淡,我相信这样快乐的生活将为我一直延续。

苏州大学学习感悟范文第4篇

--读《五项管理》有感

在我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面对人生一个崭新阶段的时候,和所有的同学一样,兴奋、踌躇满志,投入工作后却又不可避免的会碰到彷徨和质疑。我们不缺乏激情和想法,也不缺乏知识和技能,我们缺少的是自我管理和自我领导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提升这种能力呢?最近在友人的推荐下,我学习了李践的《五项管理》,从中收获颇丰。

五项管理是一系列管理口袋书,它从心态、目标、时间、学习、行动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实现高绩效工作。在这套书中,李践老师不是重在讲理论,而是给予了我们管理心态、目标、时间、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及操作工具——“五项管理—行动日志”。通过学习此书我们能够快速掌握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实现高效行动的目的。

一、心态是可以管理的

积极的心态是有利于成功的,书中给了我们一个成功的公式:成功=心态*能力,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不会是零,但心态却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也就是正负之分,所以心态决定我们的成败。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前提,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心态。通过学习心态篇,我们能够了解到积极心态的特征,并掌握何进行心态转换、如何通过内心世界控制外在世界。好的心态在于对心态的日常管理,我们要养成每日管理心态的习惯,形成正向思维、永远想解决办法,从消极到积极,走向成功。

二、如何设定有效目标

目标是成功的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设立不同方面的目标。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曾经设立的目标实现了多少,而有多少现在还在坚持。这就是目标的有效性,目标篇紧紧围绕如何设定有效的目标展开。它告诉我们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对目标进行分解、目标达成的两大方法。在这一篇中使我受益的有三点:一设定目标时可以采用以终为始的倒退法;二设定目标时要坚持5大原则:明确具体、量化衡量、具有挑战、长短结合、完成时限;三目标要定期修正、定期检测,这种定期要是时时的、可持续的。

三、高效的时间管理

时间用在哪里你的结果就在哪里,20﹪的重要事项要用80﹪的时间来保证完成。通过学习这一篇,我学会了高效时间管理的方法。作为气象工作者,现在从事的工作岗位时间和平常上班族的朝九晚五是有很大不同的,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设计一套合理的时间作息表就是高效时间管理的一种方式。书中总结了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例如ABC法则(ABC时间管理法,就是以事务的重要程度和时间的紧急程度为依据,将待办的事项

按照顺序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类为重要紧急,这类事情要先做并要自己做),根据这一法则我们就能够设定事情处理的先后性和处理方法。此外书中还提到了管理时间的技巧性,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用性也非常的强。

四、培养学习的习惯

这一篇中着重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侧重于如何培养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作者的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标杆。拿这个标杆来衡量自己,发现自己在学习上还有很大不足,以后要注重学以致用。书中提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循环学习法,这种反复学习反复检测的方法就是为了解决大家惯有的只学不用的毛病。

五、持续的行动力

行动是五项管理的最后一步,是五项管理的落脚点。前面我们调整了心态、设立了目标、学会了高效的利用时间,具备了知识技能,剩下的就是行动,它是最终带我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如果没有行动力,我们将会永远徘徊在成功之外。对于行动管理作者给我们总结了激发行动的六大步骤:1.我要得到怎样的结果;2.如果做不到会有怎样的痛苦;

3.不行动有什么坏处;4.假如马上行动,有什么好处;5.制定期限,马上行动;6.将行动计划告诉你的家人、朋友和领导。看了这六大步骤,我自己的感觉最难的就是第六步,试想如果我们的哪个计划,周围的每个人都知道,那么我们还好意思不执行下去么。

苏州大学学习感悟范文第5篇

防山镇颜子小学肖秀红

《论语》,有人将它读成‚修身养性‛的宝典;有人将它读成‚治国平天下‛之秘籍。2500多年前的《论语》,今天还能开启我们的心智,教会浮躁的现代人如何‚修身养性‛, 拥有一种温和的处世态度,触动我们的心灵。

细细品读《论语》,通过那些深奥的言语,学到简单的人生道理,让我们在‚忠恕‛的人生准则下,走上‚君子坦荡荡‛的人生道路。

一直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其中的治国、平天下真理不是我们这些平凡人所能理解的。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慢慢明白了《论语》告诉我们的真谛是最简单、朴素的。下面浅谈几点粗浅的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读论语知人性。

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

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洁得一尘不染吗?我们现今社会,没有坏人吗?人不会做坏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怎来‚性本善‛之说哪?

孔子主张‚人性向善,而非本善‛, 像是《论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跟‚无为而治‛,若是本善,那何必还要为政、还要治呢?另外像是‚德不孤,必有邻‛;子夏引用孔子说的‚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回应樊迟的‚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老百姓就会跟着尊敬、顺服、用情,让‚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这些,孔子怎么知道‚四海‛、‚四方‛呢?当然是普遍判断人性是向善的,这才能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蛮貊之邦根本不懂儒家,但是你言忠信行笃敬,行善了,照样走得通。这些都是‚人性向善”的论证,同时也是‚本善‛论难以圆说的地方。 譬如我们知道某事是对的,并不保证真的会去做。‚我们喜欢做某事,以及我们选择做某事‛这是我们的自由,但是当选择不做该做的事,或者选择做不该做的事时,内心仍会有‚不安‛或‚不忍‛的感受。不安或不忍,就是向善。

孔子曾特别强调:‚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若是一个人缺乏内心的真诚感受,礼乐对他又有何意义?一切都是在表演、作秀,只是浪费生命而已。惟有真诚的人,才可能实现道德价值,行善避恶。一个因为真诚而犯错的人,绝对要比一个因为虚伪而立功的人,更值得大家敬佩。因为前者既然真诚,那么在发现自己犯错之后,必然诚心悔改,改过迁善,成就真正的品德。

二、读《论语》,养人格。

在儒学中,特别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把刚健有为,勇毅力行作为处理天人关系与各种人际关系,作为道德实践与理想追求的总原则,要人们为理想(社会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理想)积极追求与奋斗.孔子十分重视刚健有为的思想,十分重视"刚"的品质.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刚毅指坚定性.他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认为是刚毅的表现,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也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孔子人格个性的写照,喜怒哀乐皆形于色是孔子言行的特色。然而,孔子的伟大,却在于他不因为感情的冲动而迷失。他的理智始终是清醒的,所以他尽管对冉求、子路、子贡等弟子有所不满,但依然为他们创造条件去做官,去做事,依然肯定他们各自的能力与特长,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为他们的遭遇所揪心,对子路惨死的悼念,就体现了这种至情。不乏理智而又富于感情,有人性的弱点而又不干扰理想的追求,正是孔子的平凡之处,也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

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贫穷不等于痛苦,富有不等于欢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勘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

在我看来,《论语》其实是寄托了孔子对人生的理解,而他心中人生的最就境界就是‚淡定,从容‛。只要做到了‚淡定、从容‛,有多少我们平时解不开放不下的事,就可以迎刃而解。

三、读《论语》,修学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是在强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各个都才思过人,和他们相比,我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有太多向他们学习的东西了。我可以向身边的同事们学习。中国有句老话‚名师出高徒‛,有个好师傅潜移默化的引导,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成长才会更快更好。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认真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紧密的联系起来,做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人。我们提高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用心中的仁换来信、和,以一种仁道和仁心去面对生活和工作,我们才会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四、读论语,学处事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说:‚我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孔子的这个基本思想就是‚仁‛。孔子一生都在追求‚仁‛道,一向如此,从未改变。何为‚仁‛,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就是关爱

学生,提升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让他们有自信。

另外就是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永恒。让每个人都融入到团队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每个人都有一种家的感觉。待人处事要互相尊重,应该加强和睦,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就是‚信〃和‛文化的具体体现。仁,使我们的‚信〃和‛文化有源;‚信〃和‛文化使仁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苏州大学学习感悟范文第6篇

一、教师讲课的特点:

第一堂课是张骏老师的《认识金属》,这是小三科学的内容。耿老师在导入时首先出示电水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电水壶用金属制作,然后启示学生思考作答并顺势导入课题。在新授时,教师带来许多物品,让学生设计这些物品怎么研究,研究什么,然后学生分组完成试验,最后得出结论和总结。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老师的备课和常规教学环节、课件等准备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的鼓励性语言;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张老师一直贯穿鼓励性语言。比如说:“真好!”、“真的好棒!”、“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等,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就是一种激励和赞赏,学生会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教学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学习、学会用这种方法,而不应每每都是严词措句,整天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师有高兴的时候。老师在讲学的过程中的很大优势就是他的亲和力,对小孩来说是很重要的,无形之中他觉得很愿意去接近你。耿老师在授课时就注意了这一点,他始终面带微笑。体现出了他的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非常的沉稳和从容。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在评课时,有的老师就说:耿老师就是我崇拜的偶像!

总体说来,这两节课有以下特色: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准备相当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强的。

2.教学过程精致 :

上一篇:生物化学教案首页范文下一篇:投掷轻物投准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