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

2023-09-19

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前言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融合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综合项目。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自身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无论是乡镇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是普通农户的个人信贷需求,都需要得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才能得以实现,唯有先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村各项基本建设的顺利展开。

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仍然以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为主,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但是,就这些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得不到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持和广泛宣传,目前,为支持农村经济活动而提供专门金融服务的机构数量屈指可数,社会的认可程度不高,维持农村金融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和应用渠道得不到有效疏通,未能在行业中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发展力与核心竞争力,无法自负盈亏,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第二,区域分布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都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对于偏远地区,常常几十里路也很难发现一家金融服务机构。在某些偏远地区甚至还没有设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的“盲点”。偏远山区的普通农户无法在所在区域获得金融服务,许多人仍然保留着原始的财富储藏方式,增加了保管风险,未能有效利用剩余资金以发挥其金融功能。

第三,市场定位不准确。许多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范围过大,基础设施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当地乡镇企业和普通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将服务对象集中于县域级中小企业和城镇居民,而忽视了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的信贷需求,造成了许多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贷款难、贷款成本高、发展受阻和消费受限的困难局面。

第四,金融产品与服务缺乏创新。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所开发的针对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需要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还很缺乏,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化,未能形成个性化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相对于县域级中小企业和城镇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而言,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如果依照传统的经营策略和审贷程序,许多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达不到规定的借贷标准,无法获得所需要的资金从事生产活动。

三、社区银行的发展优势

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在这次危机的洗涤中,表现得最为稳健的金融机构不是资产雄厚的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而是资产规模不足十亿美元的社区银行。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ICBA)的定义,社区银行是指由地方自主设立和运营、资产规模在十亿美元以下、独立的小商业银行及其他储蓄机构。这些社区银行的总资产在整个银行业占据的比例不到11%,但是其向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总量达到了40%。面临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社区银行的生存优势在于:

第一,政府的支持,健全的法律体系。美国政府出台了《社区再投资法》《小企业法》等一系列法律制度鼓励金融机构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展金融服务活动,为当地小企业的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提供金融支持。

第二,规模小,网点多,分布广。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十亿美元以下,拥有50000多个网点,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及社区,可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分散化的特点。不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本地吸收存款,放款于本地,用于支持本地经济建设。

第三,定位准确,服务门槛低。社区银行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当地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避开了与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客户争夺。社区银行本身亦是小企业,因而能够理解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的需求。与其他商业银行不同,社区银行的金融服务门槛低,在发放贷款时更多地考虑个人的情况,如家庭病史,个人随意支出等,而非程序化信用评分等客观标准,因而能够满足广大小微企业和普通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四,金融产品创新多,金融服务个性化。社区银行为当地企业和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灵活的商业贷款形式,包括电子银行、自助银行(ATM)、信用卡和贷记卡、理财产品、消费贷款、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等。以个性化、高质量、低费用的服务弥补自身资产规模小的缺陷,贴近社区居民,方便百姓生活,积极应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多渠道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第五,信息对称,潜在风险降低。社区银行的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本地融资,本地放贷,存款者和贷款者就是生活在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软信息”的获得,因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容易形成相互监督,有效地降低了违约的可能性,同时,有助于银行为所在社区企业和居民提供个性化和灵活性的金融产品,实现银行利益和客户利益的双赢。

四、关于农村金融格局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支持与严格监管并重。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相关鼓励政策的提出能够正确指引社会闲散资金去向,使其流入到农村,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有助于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但是,政府支持并不意味着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盈亏状况全揽上身,而是要放手让其独立发展,建立内控机制,自负盈亏,优胜劣汰。政府全权负责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对政府部门的依赖,失去与其他银行竞争的压力。一面是强有力的支持,另一面是严格的监管。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健全的银行监管体系非常重要,我国应该逐渐形成政府部门、自律组织和中介机构三位一体的有效监督,规范准入和退出机制。

第二,建立正确的定位和控制适度范围的服务区域。与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不同,社区银行不是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大中企业和高端客户,而是定位于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村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目前小微企业贷款难、发展受阻的现状,而且还能有力地支持“三农”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乡镇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根本,农村信用社应该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为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农村信用社服务区域不宜过大,服务区域过大容易增加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还造成了某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和街道的基础设施空缺,无法满足当地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

第三,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开展个性化农村金融服务。由于农村地域条件的特殊性,传统的经营策略和审贷程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容易造成众多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贷款难、贷款去到单一、贷款成本高、企业发展受阻和居民消费水平受限的尴尬局面。农村金融机构应该致力于研究开发区别于普通金融产品的新型农村金融产品,为乡镇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提供个性化农村金融服务,积极调动职员深入到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中去,通过有效和持续的沟通,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不同企业和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四,加强合作,深化沟通。一方面,加强与乡镇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深化沟通和协调,借助其力量广泛宣传金融产品和服务,向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负责人的普及金融知识,支持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走向致富之路,推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与客户的沟通,上门了解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和融资困难,提供切实可行的个性金融服务,解决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贷款难和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及时了解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有效降低贷款管理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信用管理在农村居民和乡镇小微企业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春航.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及启示[J].中国金融,2012(14).

[2]王爱俭.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汶霖,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1级劳动经济学专业学生。

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小额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核心业务之一,有效的认识和应对小额信贷业务风险,对于稳定小额信贷收益、促进业务发展非常有利。本文研究结合宁强县的实际情况,探讨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情况,提出了宁强县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小额贷款 问题 措施

小额信贷最初作为一种扶贫方式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使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变。宁强县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较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发展,在农民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近年来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中信贷业务风险持续增长,并且出现了明显的不良贷款增长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在对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了该县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有利于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健康、持续发展,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意见,因此,对本文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现状

宁强县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业务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房按揭贷款、农民消费贷款、微小企业专营产品、农业种植贷款等产品。近几年来,宁强县信用社的信贷业务中,绝大一部分集中在小额信贷,小额信贷发展与存款的息差收入成为信用社盈利的核心部分。宁强县信用社的市场业务结构中,村镇企业的贷款业务占据整体业务的比重较大,而个人贷款仅占很小的比重。另外,该县小额信贷的市场业务需求较大,相比于银行贷款的较多限制和相对复杂的贷款流程等,宁强县信用社的贷款业务要求较低并且流程简单,其市场需求更大,并且银行不能满足的其他市场部分基本被宁强县信用社占据,其市场需求随着农村地区村镇企业等的发展不断壮大,出现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这就为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宁强县信用社在业务的发展中,综合成本显著增长,尤其是营销成本和管理费用显著增加,导致在多样化的选择前提下,宁强县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并且渠道的净盈利能力下降。

二、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宁强县信用社对于小额信贷业务在风险管理理念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小额信贷业务及其他业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基层员工及分行对于风险管理的理念落后,风险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使得当前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不能形成对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的较有效控制。信用社将风险管理的理解普遍存在简单机械的情况,将简单的规章制度等同于风险管理,理论上重视但在实践中相对缺失,使得银行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不规范、执行不严肃、灵活性不足、原则执行较少,且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较低。

2.内部控制机制不足。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形成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风险内容十分复杂,这就使得原来建立在传统业务系统上内部控制体系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的银行发展现实,内部控制制度落后,控制能力不足且手段滞后。信用社防范并合理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的核心在于内部控制机制,这对于商行各项业务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宁强县信用社的竞争环境不断激烈,利益驱动是信用社的主要动力和目标,这就使得宁强县信用社出现轻管理而重经营、重业务而轻内控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内部控制与其业务发展的差距更加扩大。

3.业务管理不合理。当前宁强县信用社业务管理中存在业务流程建设不完善,并且各体系间存在相互脱节的现象,导致其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流程内的联系不足,具体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零散分布、不能形成系统性力量,监督检查等环节缺失,导致其业务风险管理结果不稳定。尤其是在业务流程及业务风险管理上缺乏持续改进等方面的驱动力,使得主动的风险识别及控制机制缺乏并且其程度不断增大,这也就导致了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事前预测、控制等的缺乏,在问题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使得其整体效果不佳。

4.信用管理上的缺陷。当前宁强县信用社对于小额信贷业务的申请者,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个人贷款申请者,其信用管理均存在较大的缺陷。对于乡镇企业而言,信用社往往盲目地提供大量贷款,而在当前信用社之间信息流动不良的情况下,乡镇企业能够同时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并获得批准;对于个人贷款申请者,当前宁强县信用社的业务模式是采取个人自行添加信息,但是对于收入、职业等重要内容的审核程度不足,为个人信用的虚假填写提供了可能。

三、宁强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改进措施

1.提升风险管理意识。宁强县信用社要建立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和预防,就必须首先改善其基本环境,为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改善风险管理的思想环境,明确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降低部分银行及基层银行对风险管理不全面认识情况;注重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培训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相关的企业文化,为其风险管理创造更优越的思想环境;进行合理的结构组织设定,注重科学、效率、精简、权责分明等原则,将权责体系与风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并提升业务水平。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宁强县信用社的不断普及和广泛应用,高效率的信息互动在宁强县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中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必须注重信息互动,从而强化信息集成、传递等的效率,实现良好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反馈等。极强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十分必要,这实际上是对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风险管理提升、经营稳定与内部控制完善的一个整合,宁强县信用社只有同时实现其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经营与内部控制的和谐发展,保证其综合能力的稳定提升,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从而实现系统的和谐发展。

3.严格业务流程管理。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的管理需要严格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以业务发展为基础对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程序及内容进行优化,从而使其控制手段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并增强其风险管理能力十分重要。以当前业务中的信息化程度为基础,引进现代化技术,使其对业务风险的事前预测、业务进程中的合理监管以及业务完成时的及时处理等更高效的完成。另外,业务的进程中包含分析、评价及控制等,这也是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整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4.加强信用管理。宁强县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必须重点强化信用管理。严格个人及企业信息管理制度,尤其是加强信息审核机制建设,并形成定期复审机制,促使信用社对于客户的重要信息形成有效管理;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账户,并形成银行业间的信息流动,通过各银行对现有客户及新增客户信用及重要信息的不断完善,促使信用社能够对客户信用形成更多的了解,并有效的提升事前風险预测和事中控制,提升事后控制对信用账户的补充。另外,宁强县信用社还需要整合信用管理资源,进一步整合当前银行业资料库中客户的小额信贷情况及资金情况等,更好的对其偿付能力等形成监控,促使信用社的整体小额信贷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晏江涛.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7):49-49.

[2]朱晓龙.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与控制[J].当代经济,2014,(10):100-101.

[3]王能翔.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7):151-152.

[4]申韬.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实践,2012,(01):105-110.

[5]马小南.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3,(07):105-106.

作者简介:张秀华(1987—),女,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财务成本控制方向。

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针对国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现状,就信贷审批与贷后管理的两种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垂直化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垂直化

文献标识码:B

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储蓄的分析则是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的核心要点。作为国民储蓄的重要构成,企业储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国民传统观念上对储蓄的青睐、企业有意逃避社会责任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体改以来中国企业如此高的储蓄率。过高的企业储蓄率不仅造成企业内部资金运用的低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加强对企业分配行为的约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造成中国企业高储蓄的原因,并引出作者思考。

关键词:企业储蓄;高位

企业储蓄又称公司储蓄,是指经库存估价和资本消耗调整后的未分配公司利润,它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的重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国民储蓄率快速上升,特别是企业储蓄在国民储蓄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已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金流量表,从1992年至今,居民储蓄率逐渐下降.政府和企业储蓄率逐渐上升.其中政府储蓄增幅相对小,企业储蓄增幅较大。因此国民储蓄率保持在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居民储蓄率过高,而是企业和政府储蓄的迅速增长,特别是企业储蓄增长。因此,分析中国企业高储蓄原因是破解中国高储蓄问题的关键点之一。

一、中国企业储蓄情况

中国企业储蓄率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仍然在逐年上升(江静,2013)。其中,民营企业储蓄率整体水平约为25.3%,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民营企业储蓄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而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储蓄率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中国企业储蓄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低,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储蓄率相对较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企业储蓄率有了一个更为明显的提高(余静文,2012),从1950年的13.8% 上升到2010的37.9%,增幅高达24.1%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的几十年里,企业储蓄率却只增长里了3.1%,可知企业储蓄率的增长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另外,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企业储蓄率与总储蓄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相关系数为0.098,说明企业储蓄受国民总储蓄的影响很大。

综上所述,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储蓄率有较大差别,但是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储蓄率都在不断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总储蓄率的上升。企业储蓄率提高的背后是对劳动者报酬的压榨,不仅造成了低消费、高储蓄的内部失衡,还减少了储蓄减去投资之后的差额,投资的减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储蓄高涨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与总结,对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中国企业储蓄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企业在利润增加的同时却有意减少分红的上缴 (樊纲等,2009)。企业储蓄过高是导致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关键因素,这一方面归因于企业利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归因于企业股利分红不足(余静文,2012),因此应鼓励企业分红(刘遵义,2009)。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企业信誉度偏低造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的信贷约束也较高,因此企业往往倾向于降低分红来提高储蓄率以增强预防性动机,

(二)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本大幅度增加了企业利润(李扬、殷剑峰,2007),因此中国企业储蓄率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可支配收入相对于劳动者报酬不断提高带来的收入结构和储蓄结构的失衡(樊纲,2013)。1992年我国对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大幅降低了居民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居民财产占比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的资金份额减少,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同时说明企业部门的利润以及政府从企业部门获得的生产税净额在相当程度上是居民收入转移的结果。

(三)银行业内部结构因素对于企业的融资状况和储蓄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谭之博 赵岳,2012)。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从银行融资的份额,迫使企业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来发展,以缓和外部融资的约束。因此高银行集中度是造成中国企业高储蓄率的原因之一。

(四)我国的财政职能至今没有实现真正转型,财政支出依然以投资性支出为主,这对企业高储蓄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王洪桦 梁中 席正阳,2008)。其主要原因有:(1)大量的政府储蓄以资本转移的方式转化为企业投资。(2)地方政府对企业进行投资转移。

三、建议与总结

一个企业的储蓄率不仅关乎自己未来的经济增长,而且对整个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再平衡都至关重要。过高的储蓄率不仅造成了低消费、高储蓄的内部失衡,降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大力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减少中小民营企业的流动性约束,降低私营企业留存收益比重,同时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培养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在此条件下, 逐步提高其对劳动者支付报酬的水平,减少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引导企业提高分红比例,制定合理的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以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本文在对已有文献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高储蓄率的现状,提出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中国企业储蓄都处于较高位且还在不断上升的事实。然后从企业分红低,劳动力、资金成本低廉,财政职能未完全转型,银行集中度高,“资源租”内化成为企业利润等方面解析了企业高储蓄的原因,最后给出作者的思考与建议。

参考文献:

[1] 余静文. 信贷约束、股利分红与企业预防性储蓄动机——来自中国A 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10):97-110

[2]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

[3] 江静.中国企业储蓄率———来自企业的微观证据.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0)

[4] 樊纲,吕焱. 经济发展阶段与国民储蓄率提高:刘易斯模型的扩展与应用[J].经济研究(3):19-29

[5] 李扬,殷剑锋.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 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J],2007(6):14-26

[6] 谭之博,赵岳. 银行集中度、企业储蓄与经常账户失衡.经济研究[J],2012(12):55-68

[7] 郭杰,黄保东. 储蓄、公司治理、金融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跨国比较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0(2):76-90

[8] 孙天琦. 储蓄资本化、金融企业和工商企业资本金增加与宏观经济增长—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的一个解析[J].金融研究,2008(9):101-115

[9] 王毅,石春华. 中美储蓄率比较:从核算口径到经济含义[J].金融研究,2010(1):12-30

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马蔚华是真正意义上的、极具创新精神的职业银行家。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

5月8日,深圳招商银行总部召开管理层大会,宣布马蔚华离开招商银行的领导岗位。

马蔚华是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他执掌招商银行达14年,在他的领导下,招商银行从“偏居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第六大银行。2012年,招商银行入榜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他也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学习型银行家

1949年,马蔚华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高中毕业后,马蔚华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做了一名知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蔚华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82年,马蔚华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经过几次提拔,先后任辽宁省委办公厅处长等职。1988年,马蔚华进入央行,在人民银行任职期间,他以政府经济官员的身份参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1999年,马蔚华进入招商银行。在他执掌招行的14年中,这家银行所爆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及高成长性,一度令人惊叹。

马蔚华的成功并非偶然。曾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评价马蔚华是一位学习型的银行家,“他很活跃,很积极地参加国际国内的会议,学习怎么带银行,怎么判断宏观经济,怎么判断风险,怎么做好公司治理。”而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看重马蔚华的个人气质,他认为马蔚华并不官僚,且非常注重市场导向和品牌导向,他是为做银行而做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银行家。事实证明,马蔚华一直在潜心学习。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积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马蔚华从一个插队知青到著名的银行家,必定遭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亦可看到马蔚华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劲头。

有杂志评价马蔚华是“爱读书的银行家”。尽管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所占据,马蔚华还是会抽出时间来读书。马蔚华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他在商务旅行时总是带着一本书,同时他也在招行内部网站上定期向员工推荐好书,比如《执行》、《世界是平的》、《黑天鹅》、《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等。在和别人的对话中,他常引用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观点。他曾在向全行管理层推荐《黑天鹅》时,提示大家不要担心人所共知的骇人听闻的风险,而要担心更为险恶的不为人知的隐蔽风险,譬如金融机构的困境对实体经济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马蔚华不仅喜欢读书,他还身体力行自己写书,将自己的见解见诸纸张之上。《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暴之旅》就是其在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亲访各大金融高管、名商政要,用亲身经历诠释经济危机,用权威观点测度经济未来走势之作。书中既有经济危机下金融机构及高管们生存形态的现实记录,也有马蔚华经世治商的理念与哲学。

此外,他还善于向有经验的银行家取经。和中国其他顶级银行家相比,具有央行工作背景的马蔚华可谓独树一帜,因为他愿意在全球范围内结识人,并愿意去探究真实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数年时间里,马蔚华曾多次前往华尔街,向花旗集团的桑迪·威尔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莫里斯·格林伯格等金融业巨子取经。他说:“这些银行、这些银行家在我们心目中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毕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而他们都是百年老店。”马蔚华认为,中国银行业现在所走的路子可能是那些世界大银行曾经走过的路,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前沿的战略眼光

马蔚华被称为极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不是凭空得来的。博览群书与敏捷善思,使马蔚华在把握市场趋势和招行的发展战略时更有底气。业界认为,招商银行就是以领先同业的理念和执行力,探索有别于传统银行规模扩张发展的新模式。他在央行曾经的任职经历,使他在做银行经营时,常能从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说,“在央行时,我管过货币政策,管过金融监管。我现在体会到很多东西,是因为当年这些工作经历。我经常能站在监管的角度考虑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任职招行行长之初,他就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想要在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招商银行有所作为,就需要知道招商银行和优秀银行相比较的差距。起初,招商银行几乎没有什么优势。论规模、网点和资金量,招行无法和国有银行相比;论资历、品牌和管理,招行更不必说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相比。例如,当时国内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在全国拥有上万家网点,而招商银行在全国只有几十个网点。

所有的银行都在发展,怎样才能显示出招行独有的特性,让顾客和市场能够记住招行呢?马蔚华的战略眼光就在于,他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做起“网上银行”的买卖。1995年,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建立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兴起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与国际银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遇。马蔚华目光如炬,及时锁定银行业务网络化的战略目标,决定让招行与网上银行联袂。

马蔚华在一份工作报告中描绘了“网上银行计划”,希望通过一年时间,利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跑马圈地,扩大零售业务市场,实现对同业的赶超。1997年,招商银行领先同业第一个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但这一尝鲜行动的战略重要性,直到马蔚华赴任才开始显现。1999年,招商银行在北京宣布网上银行计划,开始用同行们不熟悉的方式拓展新一代銀行个人客户。同时,招行的网上银行建立起来之后,马蔚华把计算机、手机、ATM机都作为终端,各个终端连起来以后就延伸了招行的网络服务。自此,马蔚华确立了以银行业和互联网产业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成了业内对招商银行的评价。

经过五年的累积积淀和思索,2004年,马蔚华提出了发展零售银行的理念,这亦是招商银行的第一次转型。招商银行自走入民众视线以来就与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背道而驰。他说,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但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对于当时的银行来说,其客户几乎都是大企业,即那种对公信贷业务的客户,而针对中小企业的客户很少涉及,对百姓个人的零售业务则是严重滞后。相比之下,个人信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收益较少,且前期客户开拓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较长的市场积累期,因而这一领域被各家银行认为是“鸡肋”业务,市场规模微乎其微。

马蔚华的第一次转型就以彻底颠覆国内传统银行业的营销模式为宗旨。马蔚华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将零售业务定位为招行的核心战略,并成立专门的个人信贷部门,直接服务于新兴的个人客户。在马蔚华的带领下,业务员们化整为零走入街头巷尾、高校社区、中小型企业,以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零售业务。这位招行的掌舵人,从战略到销售亲力亲为,带动招行上下的市场扩张,迅速赢得一批年轻、有实力的客户,为招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奠定了初步的客户基础。招商银行搞一卡通业务,很多人认为马蔚华的做法就像一个疯子,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个被诟病的一卡通业务奠定了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中的口碑和地位。在接下來的几年里,马蔚华陆续扩展招行的个人业务产品线,一卡通、财富账户、信用卡、“金葵花”理财等吸引了大批个人客户。经过多年发展,零售银行成为招行的“光环”。截至2011年9月,招行储蓄存款占自营存款的比重超过36%,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超过38%,这些数字均在中国境内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

此外,招行信用卡自2003年推出后亦迅速普及,并于2006年突破500万,占据中国信用卡市场30%以上份额。目前,招商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3600万张,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并被誉为国际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

无时不在的危机感

管理决定企业命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管理的竞争。网络化、全球化时代,世界是平的,依靠产品和服务取得的优势,其维持的时间愈来愈短,产品和服务的差距也可以很快追平,内地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真正的差距在于管理。马蔚华向他的员工推荐了《基业长青》,此书宣讲了18个历久不衰的企业例子,其成功之道,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先进的管理理念。

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胡斌向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167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直接影响了招行的声誉。作为领导的马蔚华没有推脱责任,而是从这起事件中寻找管理的漏洞。他认为,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且应当作大事来抓,管理层应更加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和福利。这是一次精细化管理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契机,要把负面影响变为正面效应。

深感危机常在,招行做了很多管理理念方面的变革。招行提出了“因思而变,因您而变”的理念。为了让员工、让客户更好地理解这个理念,马蔚华在中央电视台亲自参与了招行的广告设计。招商银行就是金葵花,葵花象征招商银行,客户象征太阳,银行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里,如果没有太阳,葵花就要枯萎,如果没有客户,银行就要亏损。这个广告成为招行的文化象征。“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这一通俗易懂且又寓意深远的广告词传遍大江南北。

不仅如此,网上曾报道招商银行有一份名为《那些追赶我们的竞争者》的报告。报告警示招行正面临来自民生、兴业等兄弟银行的追赶。而在2007年初,马蔚华在招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就推出过一份“危机报告”,他当时说:“这个世界想不到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认为稳居前列的时候,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来,发现别人已经超过你了。”

可以说,招商银行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马蔚华的领导。他上任后,始终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快使招商银行摆脱了规模小、效益低的特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招行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农户小额信贷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十年来,消费信贷在刺激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居民的消费支出却未呈现出相应的高增长率。本文以上海地区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促进效果并不明显。

【关键词】消费信贷 居民消费支出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的贡献严重不足。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出口增速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小,之前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再一次提出,要坚持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不动摇,并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消费信贷作为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扩大即期消费需求的重大政策,在政府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

对于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都已经做了大量研究。Aron&Muellbauer(2012)认为需要一个能灵活反应外部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变量作为信贷条件指标,并通过实证说明了信贷市场自由化会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Bacchetta和Gerlach(1997)采用更加广泛的研究样本,通过国际对比的方法来研究,发现所研究的五个OECD国家,消费信贷总量条件均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李燕桥(2012)认为从2004年以后,消费信贷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开始显著,信贷条件变化已经能够影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而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消费信贷增长率的波动来反应。贾良定、陈秋霖(2001)分别给出了有无消费信贷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模型,阐述了消费信贷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基本情况,对消费信贷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评述。贺书鸿(2014)消费信贷短期内会对消费需求产生滞后的抑制作用,但从长期来看,消费信贷会对消费需求产生稳定的正向效应。

而在对于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的研究方面,Guiso(1996)认为如果未来的收入出现不确定性时,收入风险、健康风险和借款约束都能够显著降低家庭对于风险资产的需求。Friedman(1957)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PIH)认为,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而与当期收入无关。Hall(1978)在此基础上引入理性预期,认为如果消费者对持久收入的预期是理性的,则前期消费就是当期持久收入的最佳预期。齐天翔、李文华(2000)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信贷约束普遍存在,这会导致居民将储蓄作为保险,以减少收入下降所产生的影响。如果消除信贷约束,当期消费会有所增加,储蓄将降低,这对我国的消费不足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实证方面,现有文献的分析主要是研究全国消费信贷总额与居民消费总支出之间的关系,较为宏观。而我国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消费信贷对于消费支出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鉴于此,本文选取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其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以考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的作用。

二、实证研究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2015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高位增长,全市本外币个人消费贷款增加662.5亿元,同比多增160.8亿元。从贷款投向看,个人住房贷款增加462.4亿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增加97.8亿元;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102.9亿元。然而,其居民消费支出却仍然小于消费信贷的增速。为实证分析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本文选取“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Y)”、“个人消费贷款总额(X)”两项指标,样本区间为1995~2012年的年度数据,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和个人消费贷款总额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通货膨胀缩减,数据来源于《上海统计年鉴》。同时,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性,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择ADF检验方法来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LNX、LNY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为非平稳序列,而二者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表现出稳定性即原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很多金融、经济时间序列数据都是不平稳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某个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即它们可能受到某些共同因素的影响,从而在时间上表现出共同的趋势。而如果这两个时间序列变量都为同阶单整,则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从而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是基于VAR模型的一种检验方法。由于Lnx、Lny时间序列均含线性趋势项和常数项,因此在协整检验时包含趋势项和常数项。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个人消费贷款对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51,表明个人消费贷款是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且个人消费贷款每增长1%,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长0.51%。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我们还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消费信贷和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因果关系可能有四个:消费信贷影响消费支出;消费支出影响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和消费支出互相影响;消费信贷和消费支出互不影响。Granger因果模型中的滞后期数分别取1、2进行检验,从表3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无论滞后阶数是1阶还是2阶,检验的结果均为接受原假设,即接受了消费信贷总额(lnx)不是居民家庭消费支出(lny)的Granger原因,同样的,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也不是消费信贷的Granger原因。因此,二者之间互不影响,即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运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检验,本文得到以下结论:个人消费贷款和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个人消费贷款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从短期来看,个人消费信贷不是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即个人消费信贷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增长产生足够的影响。由于我国居民消费信心等多种原因,消费信贷对于消费支出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充分發挥。具体来说,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我国居民对未来收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推行个人消费贷款,居民仍然不敢大幅度消费;第二,居民储蓄“惯性”。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和储蓄惯性不会因为突然出现的消费贷款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第三,“大额刚性支出”成本过高。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居民仍然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等“生活必需品”的大部分支出,产生消费抑制现象。

为更好发挥消费信贷刺激即期消费需求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消费信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以消费者未来收入作为担保的信贷方式。在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难以树立起对于信贷消费模式的信心,限制了消费信贷的推进。因此,要想促进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加大其影响力度,就要使居民的预期收入稳中有升,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大额刚性支出成本。目前我国的社保制度面临着保障范围覆盖不全,保障力度不够,失业人员的保障水平低下等多种问题。同时,教育、住房、医疗及养老费用的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居民大额刚性支出的负担。因此,我国政府应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降低居民对于未来大额刚性支出的负担,促进消费的增加;三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均使得国民财富大多集中于少数高收入者手中,但这一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较低。但由于大多数中低收入者虽有消费欲望却由于收入过低而无力购买,从而使得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因此,要想提升消费信贷的促进作用,应想办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满足其消费需求,达到提升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良定,陈秋霖.消费行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经济研究,2001,(3):86-92.

[2]齐天翔,李文华.消费信贷与居民储蓄.金融研究,2000,(2):111-116.

[3]李燕桥,臧旭恒.消费信贷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作用渠道及检验.经济学动态,2012,(2):20-31.

[4]林晓楠.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效应分析.财贸经济,2006,(11):27-31.

[5]王东京,李莉.论消费信贷与国内需求.财贸经济,2004,(4):15-20.

[6]杨蓬勃,朱飞菲,唐耀文.基于自我控制的消费文化对消费信贷影响研究.财经研究,2014,(5):19-30.

[7]李紅军.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消费信贷效应检验与分析.消费经济,2013,(4):14-17.

[8]贺书鸿.我国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4,(21):3-6.

[9]Guiso,L.,Jappelli,T. and Terlizzese,D.Income Risk,Borrowing Constraints,and Portfolio Choic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vol.86(1):158-172.

[10]Aron,J.and J.Muellbauer.“Wealth,Credit Conditions and Consumption:Evidence from South Africa”,Department of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580,2012.

[11]Bacchetta,P.and S.Gerlach.“Consumption and Credit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Evidenc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7,(40):207-238.

作者简介:綦雨薇(1993-),女,本科,研究方向:金融;马艳梅(1979-),女,讲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

上一篇:水电环境效益开发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子商务营销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