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经营论文范文

2023-09-16

农户经营论文范文第1篇

订单农业企业在以往纳税筹划工作中经常没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种税收优化政策, 无法实现节税工作目标, 导致订单农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税负高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订单农业企业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支出的人力成本, 是形成产品成本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形成售价时会产生大量增值税, 而这些增值税又不能抵扣, 导致订单农业企业税负过重。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 农业税收优惠政策虽在不断优化, 但绝大部分是针对农户, 而不适用于普通农业企业。此种情况下, 直接导致订单农业企业税负增加, 影响订单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订单农业企业纳税筹划的对策分析

(一) 合理利用“公司+农户”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规定, 从事谷物、豆类等农产品种植的, 可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0年第2号) ——《关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精神: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企业, 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八十六条的有关规定, 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但需注意的是政策的核心要点是公司承担包括销售、宣传、市场管理等主要经营风险, 农户具体从事农产品种植工作。因此订单农业企业在纳税筹划工作中需要合理使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 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 为农户提供种、肥、技术支持和农机具, 将农产品种植工作分包给农户, 公司与农户之间形成劳务外包关系;市场、管理、销售等经营职责由公司承担, 并承担主要经营成本与经营风险。

此种经营模式实质是由公司与农户之间形成一个利益结合体, 公司与农户在这个结合体中间各尽其能、各司其职, 同时也能保证此种经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 降低企业所需要缴纳的税款, 让订单农业企业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 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商业化, 推动新型农业企业发展, 达到企业、农户互利共赢局面。

(二) 深入探讨“公司+农户”增值税优惠政策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及其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规定, 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的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8号文《关于纳税人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称, 对采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 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 应根据规定可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

但是8号文中仅说明以“公司+农户”模式养殖畜禽可免征增值税, 对粮食经销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种植谷物、蔬菜等其他农产品是否免征增值税未做出明确说明。我们是否可以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认定“公司+农户”种植谷物、蔬菜等其他农产品符合“农业生产者”这一身份, 从而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还需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而贸然认定可将免征范围由畜禽扩大到其他农产品, 仍具有一定的税收风险。

在此情况下, 可利用直接从农产品生产者手中购进其自产农产品, 无论是开具普通发票、还是代开发票, 均允许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扣除的规定 (《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7号文) , 增加企业的增值税抵扣金额;同时, 在支付劳务人工成本时尽量取得劳务发票, 以进行增值税的合理抵扣。最终只会形成农产品市场售价与成本之间价差的10%的增值税负, 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增值税负担。

(三) 继续探索“公司+农户”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国家大力助推三农经济发展, 在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等出台了税收优惠政策, 如《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81号)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等政策。而“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又将是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只有集约化、抱团型的合作体才能共同抵御瞬息万变的市场, 因此, 为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随着“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广泛运用, 国家在政策制定时考虑了农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还应多考虑其他组织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 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的良好发展, 企业也将在各项税费是否适用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进一步努力探索。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农产品企业在展开纳税筹划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面临诸多问题, 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经营风险, 影响企业经营成本, 无法保证企业经济效益。面对此种情况, 农产品企业就需要在纳税筹划工作中使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 通过此种经营模式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从而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 助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农业行业迅速发展, 为适应快速变幻的市场, 订单农业企业应运而生, 并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头戏。但是目前, 我国订单农业企业在纳税筹划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无法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基于此, 本文就对订单农业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进行探讨, 以期为订单农业企业纳税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税收优惠政策,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Z].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8号.

[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公告[Z].2010年第2号.

[3]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Z].财税[2017]37号.

农户经营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借贷规模;Tobit模型;收入结构;投资驱动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惠农助农政策纷纷出台,旨在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产业融合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满足农村多种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然而由于借贷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户的信贷需求多数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满足。一方面,农户借贷具有规模小、风险难以控制、贷后监管困难等特点,且难以向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Feder等,1991),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服务产品和创新上的意愿,贷款供给意愿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贷配给现象(褚保金等,2009;张梓榆等,2018);另一方面,农户由于长期受到正规金融机构信贷配给,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即使产生信贷需求时也不会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形成了需求型的信贷约束(程郁等,2009)。

发展中国家的制度安排相当复杂,既存在正规金融机构,也存在许多非正式金融交易行为,往往是多种制度形式共存并互动(普兰纳布·巴德汉等,2002)。农户融资具有明显的偏好次序,历史上国家农贷制度下农户融资次序偏好为国家农贷、熟人信贷和高利贷(张杰,2004),当代社会农户融资次序更多是亲朋好友,其次是信用社和银行(张杰,2007;孟樱等,2017)。农户融资次序与资金用途、家庭情况密不可分,年收入较高、劳动力人数较多且借贷用于非农生产的农户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农村正规借贷渠道(秦建群等,2011;贺莎莎,2008;马燕妮和霍学喜,2017;蔡海龙和关佳晨,2018),年收入次之的农户家庭更偏好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而年收入较低、劳动力人数较少且家有儿童、借贷用于日常消费及应急的农户家庭则更多地选择民间借贷(杨京泽等,2015;易小兰等,2017;茹玉等,2015;朱守银等,2003)。进一步说,农户融资偏好次序的形成,也是农户面临融资约束的体现,为满足资金需求,农户倾向于选择最可能获得贷款的途径,例如面临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约束的农户愿意选择非正规金融(赵建梅等,2013)。拥有正式社会资本的农户倾向于申请正规贷款,拥有良好非正式资本的农户则更倾向于通过非正规渠道借贷(张珩等,2018),尽管正式及非正式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对借贷途径的选择,但均能缓解农户供给型信贷约束及需求型信贷约束(李庆海等,2016)。运用微观数据对特定地区农户借贷意愿进行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总人数、耕地面积等对农户借贷意愿有显著影响(褚保金等,2008;牛荣等,2012;谭燕芝和李维扬,2015;卢亚娟等,2016),农户住宅、生产性固定资产价值(冯旭芳,2007)、家庭收入、非农收入(潘海英等,2011)等经济条件也是影响农户获得信贷支持的重要因素。此外,农户金融服务认识(卢山和江可申,2010)、金融意识(周天芸和钟贻俊,2013)、生产性投资意愿(常俊等,2015)等要素对农户借贷的影响也较显著。

在宏观层面,学者对农户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政策环境等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给予了关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当地农户的借贷行为更加活跃(伍艳等,2013),地区差异对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影响显著(易小兰等,2011),地区经济模式、产业模式和征信体系也都会对农户借贷行为产生影响(谭燕芝和李维扬,2015)。互联网金融普惠发展对农户借贷有激励效应(周鹏达等,2017),但农户依然存在明显的自我排斥(何婧等,2017),因此塑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减少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张海洋等,2012)。

综上,农户借贷行为不仅受到户主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特征等要素的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地区经济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已有研究中对农户借贷动机的研究多从借贷用途出发,将借贷用途分为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分析不同借贷用途下借贷行为差异,但忽视了农户投資意愿对其借贷行为的驱动作用。在农村三产融合的趋势下,投资意愿不同的农户选择的生产经营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农户的借贷行为也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进一步从投资意愿的角度研究农户借贷动机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对于农村金融支持政策的制定,实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另外,尽管已有对农户借贷行为的研究十分丰富,但研究样本多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西北地区,对中原地区农户借贷行为特征的研究仍有欠缺。

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超过5000万,根据国家经济战略布局,河南省作为国家粮食基地,确保粮食安全是首要任务,同时面临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顺利实施全面乡村振兴的迫切挑战。因此,基于农户家庭财富、投资驱动视角对河南省农户借贷行为开展研究,明确农户经济基础、投资意愿对借贷行为的驱动作用,制约农户借贷的关键内在和外在要素,不仅是对已有研究样本的有效补充,而且对于研究如何加强金融支持传统农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顺利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构建理论基础研究的假设;第三部运用Tobit模型对农户借贷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根据投资偏好对进取型农户和保守型农户的借贷规模驱动作用进行差异性分析;第四部分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基础、模型确定及数据来源

(一)理论基础

农户借贷是农户家庭经济行为的一部分,收入水平较低时,农户的生存依赖于微薄的土地,由于土地难以获得更多的报酬收益,农户使用借贷资金时会选择放弃生产性投资来优先满足急需的生存性需求;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农户收入类型更为多样,家庭抗风险能力增强,自我发展需求更加迫切,借贷资金的生产性需求增加。

舒尔茨理性小农理论指出,传统农户具有理性经济人的特点,会根据自身拥有的生产要素权衡成本及收益,寻求利益的最大化。传统农区的小农经济难以实现规模经济,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农户持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带来的边际产量表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因此,一定程度内,农户为了追求更高收益将会选择扩大自己的土地经营规模,同时对设备、技术等生产要素需求增加,农户的借贷需求随之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基于盈利动机,农户的生产规模越大,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和规模也就越大,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对其贷款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目前,农户分化现象明显,纯农业型及兼业型等多种类型并存,当农业收入无法满足家庭消费支出需求时,农户首先会寻求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内源性融资(张杰,2004)。农业收入比重较低的农户,通过打工或个体经营等方式获取收入可以补充其农业收入不足的缺口,平滑家庭消费需求。农业收入比重较高的农户,其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在维持自身日常生活外结余较少,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和天灾人祸,更容易发生借贷行为。由此提出以下假说:

H2:农户借贷行为受到家庭收入结构的影响。农业收入比重越高,农户发生借贷的可能性越大。

农户的借贷用途多为生活性用途,生活性用途贷款多用于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等(朱守银,2003),表现出借贷规模较小、借贷期限灵活的特点,生活性借贷需求大多由非正规金融借贷途径满足;正规途径借贷将贷款用途限制为生产性用途,借贷规模较大,借贷期限固定。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3:农户借贷目的影响农户获得的借款金额,用于生产性用途的借贷可以获得的额度更大。

农户根据其生产性投资意愿可以分为进取型及保守型。进取型农户通常制定投资计划,期望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益,相应需要支付购买生产工具、租赁土地等方面的费用,若农户自身的积蓄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其发生借贷的可能性较大,具体的投资计划往往也意味着较高的潜在偿债能力;保守型农户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满足自身基本生活及消费需要的情况下,无意通过投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取更多收益,发生借贷的可能性较小。由此提出以下假说:

H4:投资计划对农户的借贷行为产生影响,有投资计划的农户对资金需求更强烈。

(二)模型设定

根据调研数据特征,研究采用Tobit模型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Tobit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如下:

其中,[α0]表示常数项,[αi](i =1,2,…,10)表示待估变量的系数。Tobit模型描述的是解释变量与潜变量的关系,直接回归结果无法体现经济含义。为了体现解释变量对实际观测到的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需要计算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即在控制其他所有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特定解释变量变化1单位对实际被观测到的被解释变量条件均值的影响。边际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

(三)变量设置

本文尝试揭示农户的家庭财富特征、投资意愿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选择农户借贷金额作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了农户在双重信贷约束下愿意借贷且能够获得的贷款额度。

根据代表性与不相关原则,本文核心变量选取人均耕地面积代表家庭资产,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代表收入结构,用借贷用途、计划未来投资5万元以上项目等变量反映农户投资当前与未来计划刻画农户投资意愿。其中,农户借贷用途有生产性用途、非生产性用途之分,在调查样本中部分农户当年借贷既有生产性用途也有非生产性用途,因此在变量设置时,同时引入两个虚拟变量,分别表示全部用于生产性用途以及全部用于非生产性用途,以区分混合使用借贷资金的样本农户。

此外,引入了代表户主个人特征的户主年龄和户主性别、代表家庭特征的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代表金融意识的利率是否合适与家庭资产抵押意愿、代表借贷特征的借款渠道等控制变量,具体说明见表1。

(四)数据来源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河南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特征,本文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濮陽市、南阳市及商丘市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调研。郑州市和濮阳市位于黄河沿岸,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南阳市有“中州粮仓”之称、商丘市有“豫东粮仓”之称,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基地。调研地区传统农区特点明显,农业要素禀赋高,农业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具有典型小农经济特点。

本次调查采取典型抽样和随机走访的方式,对当地农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收集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19份,问卷有效率为87.6%。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了农户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特征、近三年半贷款经历、受到信贷约束情况、贷款意愿、抵押意愿和投资意愿等方面。

根据数据特征及研究目的,对2013—2016年上半年农户样本数据采用独立混合截面处理,即忽略大样本独立抽取数据的时间效应,将短面板数据截面化,从而获得876个农户的横截面数据样本,以此开展研究。

三、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解释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在本次调查的样本中,户主年龄多大于40岁,其中男性户主数量居多;大部分家庭的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总比重都超过了0.5,其中占比处于0.71—1水平的居多,占比43.84%;50.68%的农户种植面积处于5-10亩的规模,32.42%的农户种植面积小于5亩,大部分农户种植自有土地,经营规模有限。只有极少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家庭收入5万元以下的农户比例最大,占比60.27%;样本中绝大部分农户从事农业活动同时从事其他工作,其中纯农户有18人,从事兼业的农户有201人,占比达92%;农业收入占比处于0—0.25水平的农户占比最大。表2展示了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

调查样本中共有99位农户在近三年半发生过借贷行为,共计借贷211次。其中,正规金融机构借贷61笔,民间借贷150笔,农户更倾向于向民间借贷途径寻求贷款;从借款用途来看,63%的贷款为生活性用途,只有36.97%的贷款被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生活性借贷比例远高于生产性借贷的比例。

(二)模型回归及结果解释

1. 全样本条件下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运用Stata14.0进行分析,为了避免混合截面数据中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自相关的情况,回归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

在回归结果中,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借贷利率是否合适、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从其他渠道获得贷款、借贷用途为生产性用途、愿意抵押自家宅基地和承包地、计划未来投资5万元以上项目等变量显著,户主年龄、性别、劳动力占家庭总人口比重、借贷用途为非生产性用途则不显著。

(1)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借贷规模的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资金借贷具有显著正向关系,验证了假设H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户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获得生产规模收益,对设备、原料等生产要素需求也随之增加,生产资料的资金投入越大,农户需要资金融通的可能性相应增大,借贷金额也相应增加。土地具有硬约束,在借贷时能够发挥隐性的担保功能,有利于农户借贷规模的增加。

(2)家庭收入结构对农户借贷规模的影响。农户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越高,家庭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的比重越大,其收入来源单一,非农收入比重较低,难以通过非农收入来平滑家庭生产和生活消费,无法有效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一般借贷需求较大。

实证结果显示,农业收入占比与农户借贷规模呈现显著反向变动关系,即农户农业收入占比越高,借贷规模越小,与假设H2矛盾。进一步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业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多以种植粮食为主,主要由种粮大户、年龄偏大且未丧失劳动能力等群体构成,调查农户在粮食种植时普遍反映靠天吃饭,对改善种植条件、提高种植技术等提高农业比较收益并不感兴趣,即便是种粮大户,也多倾向于以多取胜,对种植的单位收益并不關注,对资金需求并不旺盛。同时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资金供给方的借贷倾向也不甚强烈,农户借贷自我排斥明显,双重约束下导致农业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借贷规模低。

(3)投资驱动对农户借贷规模的影响。生产性用途对借贷规模具有正向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与假设H3一致。农户将借贷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常常意味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资产的增值,反映了一定的潜在偿债能力,如果项目运行顺利,则再借贷需求旺盛,因此对农户获得贷款的金额产生显著影响。生活性用途借贷主要是平滑当前消费,借贷不产生经济回报,也不具有持续性,对借贷规模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表示未来投资计划的变量对农户贷款需求存在正向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符合假设H4预期。未来有明确投资计划的农户属于进取型农户,有较强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提高自身收益的意愿,农户要实现自己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目的,则借贷需求增加。未来没有投资计划的农户属于投资上的保守型,更加偏向安于现状,在原有经营水平能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情况下,借贷需求相应较少,这一点在分样本研究中能够得到进一步验证。

(4)其他控制变量对农户借贷规模的影响。户主个体特征及家庭特征对借贷规模无显著影响,借贷渠道、是否愿意抵押自家宅基地和承包地意愿两个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利率是否合适在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检验。

无论何种借贷渠道均制约农户借贷规模,这也是当前农户借贷难的普遍反映。借贷规模均值仅0.88万元,最多的农户可达30万元,且是多途径借贷所得,少的仅800元,三年半内有借贷经历的农户不足50%,在当前农村借贷市场中,无论何种借贷途径都会制约农户借贷规模。认为利率合适的农户对利率的接受程度高,更倾向于较大的借贷规模。土地作为一种“生存保险”,被农民深深依赖,土地确权后,随着产权抵押政策的推进和相关配套服务的完善,金融机构逐渐开展农地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农户可以使用土地产权进行抵押贷款。农户愿意抵押自家宅基地和承包地表明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急切,且对于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借贷的概率及金额相应较高;不愿意抵押自家宅基地、承包地的农户,其资金需求相对没有那么迫切,或对金融产品存在排斥心理,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概率较低。因此,认为利率合适和愿意抵押自家宅基地、承包地是农户资金需求迫切的体现,是农户金融意识的反映,具有较强金融意识的农户,其借贷需求均较为旺盛。

2. 稳健性检验。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农户的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务农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组成,农户的农业收入比重与农户的打工收入比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本文使用农户打工收入比重作为农业收入比重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展示在表4的模型(2)中,受篇幅限制,本文只展示核心变量的计量结果。

根据表4结果展示,使用代理变量回归后的模型(2)中的显著变量与原模型(1)的主要回归结果一致,且显著程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原模型回归结果较为稳健。实证结果显示,打工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家庭收入以务工方式分配社会财富,一般不直接组织生产活动,且对家庭消费具有较好的平滑作用,因此资金借贷需求小。

3. 分样本回归结果及解释。生产性投资意愿是指农户愿意为在非农领域或农业领域进行创业活动或在农业领域扩大再生产规模的程度。不同农户的投资偏好有所差异,进一步影响农户的借贷规模。根据农户的生产性投资意愿,对不同投资偏好的农户进行界定,将具有具体投资计划的农户分为进取型,而无明确投资计划的农户分为保守型,并对两类农户进行差异性研究,进取型农户的计量结果如表5模型(3)所示,保守型农户的计量结果如表5模型(4)所示。

本文仅对二者家庭收入结构与借贷用途对借贷规模的影响进行差异性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不同类型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对借贷规模的影响差异。进取型农户其农业收入占比对农户借贷规模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保守型农户农业收入占比的影响不显著。根据前面分析,农业收入占比高的家庭,农户信贷规模受限,这与传统农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关系密切,在“求多不求质”的经营理念下,即便是进取型农户,农业收入占比较高也会对借贷规模产生负向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传统农区农户面临信贷约束较为严峻,即便是生产性需求,也同样难以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

(2)不同类型农户的借贷用途对借贷规模的影响差异。保守型农户生活费用支出较为谨慎,生活性借贷需求有限,对其借贷规模无显著影响;进取型农户通常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无论是用于生产性借贷还是生活性借贷引发的信贷规模增加都较为显著。因此,农户生产性借贷需求对进取型农户和保守型农户借贷规模有影响,生活性借贷需求仅仅会影响进取型农户,从边际效应来看,进取型农户从正规借贷渠道及民间借贷渠道获得的贷款金额均大于保守型农户获得的贷款金额。

四、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基于河南省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对家庭收入结构、投资驱动影响农户借贷规模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农区借贷规模有限,均值仅有0.88万元。农户借贷规模受家庭土地资产、收入结构与投资驱动影响显著。土地资产丰富、借贷为生产性用途的农户能获得更高金额的贷款,而农业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受自我排斥和外部金融机构双重约束,借贷规模较低。进取型农户和保守型农户借贷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进取型农户生产性用途和生活性用途的贷款额度均有明显提升,保守型农户仅生产性借贷用途贷款额度增加,生活性用途对其获得的贷款额度无影响。

(二)对策建议

1.激发农户内在动力,增强自我投资意识。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从研究结果来看,尽管进取型农户可以获得更高额度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借款,大部分农户仍然缺乏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借贷规模仍然十分有限。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新型农业主体的培育,鼓励返乡创业,为农民创业提供相應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同时充分发挥当地乡贤及成功创业人士的示范作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聘请高校、研究院等专家深入农村进行技术指导和农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升级农业产业经营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自我投资意识,实现自身财富积累。农户的有效金融需求不足制约了农村地区传统农业升级和转型,其自我约束多来自对金融的错误认知。在农村地区由专人进行系统性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金融意识,了解征信体系及信用的重要性,加强对政府创业政策优惠及利率补贴等信息的宣传,使广大农民明确自己需要的金融服务种类以及如何方便地获得,享受到普惠金融的发展成果。

2. 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全面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农户信贷规模有限,户均借贷规模仅有0.88万元,当前要有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需要构建由正规金融机构为主,新型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体系,适度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标准,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机构的高适应性特点,为农民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多机会。金融机构根据不同地区需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下沉服务重心,对小额贷款实行批量授信,依托网络银行等平台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放款效率。针对传统农区农作物种植特点,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出新型农业保险产品,采取“保险+期货”的模式,规避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助力传统农区产业的稳步发展。

3. 分类引导农户创业就业,提高家庭非农收入占比。研究结果显示,传统农区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农业收入占比高的家庭,对农地依赖度较高,通常是采取有量无质的粗放型经营,考虑到农作物投入产出收益有限,又不愿意过多投入,借贷需求和实际借贷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借贷规模十分有限。

因此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积极激发农户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对农户实施分类引导,拓宽积极进取型农户的投资渠道和投资领域,积极创业,改进农业种植方式,提高农业比较收益,同时积极引导劳动力丰富的保守型农户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能力,增加工资收入占比,丰富家庭收入结构,实现农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Feder G,Feeny D. 1991. Land Tenure and Property Rights: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Policy[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5(1).

[2]褚保金,卢亚娟,张龙耀.信贷配给下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9,(6).

[3]张梓榆,温涛,王小华.“新常态”下中国农贷市场供求关系的重新解读——基于农户分化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8,(4).

[4]程郁,韩俊,罗丹.供给配给与需求压抑交互影响下的正规信贷约束:来自1874户农户金融需求行为考察[J]. 世界经济,2009,(5).

[5]普兰纳布·巴德汉,克利斯托弗·尤迪(美),陶然译. 发展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张杰. 解读中国农贷制度[J]. 金融研究, 2004,(2).

[7]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孟樱,王静.农户信贷需求和融资选择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324户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7,(3).

[9]秦建群,秦建国,吕忠伟.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9).

[10]贺莎莎. 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花岩溪村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08,(1).

[11]马燕妮,霍学喜.专业化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分析——基于不同规模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对比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7,(8).

[12]蔡海龙,关佳晨.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借贷需求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4).

[13]易小兰,蔡荣.放宽市场准入下农户借贷渠道选择及信贷可得性分析[J].财贸研究,2017,28(10).

[14]朱守银, 张照新.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以传统农区为例[J].管理世界,2003,(3).

[15]赵建梅,刘玲玲.信贷约束与农户非正规金融选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4).

[16]张珩,罗剑朝,罗添元.社会资本、收入水平与农户借贷响应——来自苹果主产区784户农户的经验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 39(8).

[17] 李庆海,吕小锋,李锐.社会资本有助于农户跨越融资的双重门槛吗?——基于江苏和山东两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6,(6).

[18]褚保金,卢亚娟,张龙耀.农户不同类型借贷的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省泗洪县为例[J].江海学刊,2008,(3).

[19]牛荣, 罗剑朝, 张珩. 陕西省农户借贷行为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12,(4).

[20]谭燕芝,李维扬.什么因素影响正规农户小额信贷——基于“北大花旗”数据库的农民家庭借贷行为调查[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5).

[21]冯旭芳. 贫困农户借贷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世界银行某贫困项目监测区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7,(3).

[22]潘海英,翟方正,劉丹丹.经济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温岭市的调查[J].财贸研究,2011,22(5).

[23]周天芸,钟贻俊.金融意识及其对农户借贷选择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

[24]常俊,余国新,李先东.投资偏好视角下棉农借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5,(12).

[25]伍艳.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全国和分区域的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

[26]易小兰,钟甫宁.农户贷款利率改革的福利分析——以江苏、河南与甘肃农村信用社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1,(4).

[27]何婧,田雅群,刘甜,李庆海.互联网金融离农户有多远——欠发达地区农户互联网金融排斥及影响因素分析[J].财贸经济,2017,38(11).

[28]张海洋,李静婷.村庄金融环境与农户信贷约束[J].浙江社会科学, 2012,(2).

[29]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0]黄宗智.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J].中国乡村研究,2009,(12).

农户经营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以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一些经验。

关键词: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农户;稳定合作

作者简介:张俐(1973-),女,湖南怀化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市场与贸易。(湖南 长沙 410205)罗峦(1973-),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0)主要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与贸易。(湖南 长沙 410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YBB183)的研究成果。

龙头加工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建立这种关系能够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合作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从而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整个供应链上利润的最大化。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这势必导致合作关系的不稳定,合作双方的风险较高,从而极大地制约企农双方的发展。本文以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

一、老爹公司简介

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老爹公司)是致力于中国猕猴桃产业化、国际化的猕猴桃精深加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与农户保持着较为紧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1998年公司成立以来,湘西州弥猴桃种植面积以年均1万亩的速度快速扩大,到2008年已达10万亩,带动了山区20万农民脱贫致富。公司也由一个小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成为年产值1.2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二、老爹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形式

在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中主要有三种形式。

1.订单合约型

公司通过“湘西弥猴桃产业协会”在每年4月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合同设定保护价,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按市场价格收购,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按保护价收购。公司与农户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协会”来完成,“协会”中有公司的技术人员可为签订合同的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协会”同时肩负管理会员农户的職责,对会员的生产销售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并在主要会员集中地设立收购点统一收购产品。

2.基地员工型

出于对弥猴桃种植技术发展、弥猴桃质量品种研究的考虑,公司与农户合作建立了5000亩的弥猴桃种植基地。基地的组建是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公司与农户签订长期合同,由公司租下农户的土地,同时聘请农户为种植工人,公司提供苗木、化肥及种植弥猴桃所需的一切硬件设备,并对生产进行统一管理,种植工人(农户)从公司处领取工资,另外还对超产农户按超产部分的20%给予奖励。基地生产因为规范程度高,其产量可达到一般农户生产的2倍以上,并且产品质量高,能为其他农户起到示范作用,也为公司的原料供应提供了保障。

3.信誉合作型

为鼓励农户种植弥猴桃的积极性,种植大户可以自愿向公司提出申请,公司以“协会”历年来的档案记录为参考,与农户签订长期合约。对签约农户,公司为其提供约每亩约2000元的资金及技术支持,资金提供方式主要以提供建立弥猴桃种植园所需的物资来实现,包括苗木、果园搭架所需的水泥杆、铁丝等。而农户提供土地、劳力、化肥等,最后产品成熟后,向公司提供产品。收购价格与“订单合约型”一样,公司向农户提供支持的资金从支付收购农户产品的款项中扣除。另外,农户还要向企业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在合同履行后,公司返还农户的保证金。

三、老爹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分析

根据湘西自治州统计年鉴,永顺县的弥猴桃产量占到了全州总产量的65%以上,凤凰县的产量占全州总产量的25%,两地加起来共占了全州总产量的90%以上。因此,我们的调查主要在这两个地方进行,我们从每个地方随机选取50户弥猴桃种植户,共获得样本100户,采取匿名问卷的方式进行。

1.农户参与合作的意愿分析

(1)调查统计。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看出,永顺县农户参与合作比例高达90%。其中以订单合约型方式合作的有12户,占24%;以基地员工型方式合作的有8户,占16%;以信誉合作型方式合作的有25户,占50%。凤凰县参与合作的农户共36户,所占比例为72%。其中订单型的有22户,占44%;而信誉合作型有14户,占16%。另外要说明的是,公司从弥猴桃生产的综合条件方面考虑,选择在永顺县建立弥猴桃生产基地,因此凤凰县没有基地员工型的合作农户。

(2)对比分析。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发现,永顺县的农户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凤凰县,而且大部分选择长期合作方式(基地员工型、信誉合作型),凤凰县的农户多数选择订单合约型的短期合作方式。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交易环境因素。凤凰县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旅游胜地,其经济、交通都较永顺县发达,弥猴桃交易流通市场也较为发达,有许多农户认为进入市场获利机会更大。因此有相对较多的农户不愿参与合作,即便参与多数也是选择订单合约型(每年一签)的短期合作方式。而永顺县交通相对闭塞,经济相对落后,农户获得的市场信息量远远少于凤凰县的农户,多数农户认为紧靠公司更能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因此大多数的农户愿意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而且是长期的合作关系(基地员工型、信誉合作型)。

第二,企业的专用性资产投入因素。公司在永顺县建立弥猴桃生产基地,因此,在永顺县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远高于其他地区。对农户来说,认为公司的可信度更高,参与合作意愿也就更高。

第三,农户的生产规模因素。永顺县是传统的弥猴桃生产基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里拥有较多的种植大户,而大户因为生产规模大,更注重销路的稳定,因此,他们是合作关系参与的积极分子,并且更倾向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第四,农户的从众行为因素。从众心理也是影响农户行为选择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湘西地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其自我意识、自我判断的能力都较弱,随大流的现象较为普遍。由前面的因素造成了在永顺县参与合作的农户较多,再加上从众心理,也就带动了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合作关系中来。

2.农户违约情况分析

(1)调查统计。我们对上述100户样本中参与了合作关系的81户进一步调查了违约情况,见表1。

注:其中比例=违约农户数/同地区同类型参与农户数。

总的来看,农户的违约情况并不多,两个地区合计不到5%。其中永顺县的农户违约情况更少,只占该地区合作农户的2.2%,凤凰县的农户违约率为8.3%。这里的违约情况除了包括农户将产品外卖外,还包括农户擅自使用农药、膨大剂等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2)对比分析。从数据的对比情况来看,违约情况只发生在订单合约型的合作方式中。其中,基地员工型没有违约现象是因为实际上公司与基地是“一体化”的模式,农户只是公司的员工,因此也就不存在有违约。下面我们主要来分析造成“订单合约型”与“信誉合作型”违约情况不同的原因。

首先,选择信誉合作型的农户都是弥猴桃种植大户。研究已表明,农户的履约率与农户经营的规模成正向关系,即规模越大的农户履约率越高,这是第一个原因。

其次,“信誉合作型”农户与公司签订的是长期合约,这是他们获得公司资金支持的条件,这种长期合约机制造成的是重复博弈过程。如果在合作期间有某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合作就会中断,农户为了能够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会自觉放弃其机会主义行为。而“订单合约型”是每年一签,它造成的是短期的一次性博弈,而静态的一次博弈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机会主义行为的。

再次,公司为“信誉合作型”农户提供资金实际上是增加了公司的专用性投资,公司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因为公司在签订合同时,除了要考虑农户的种植面积外,还要考察农户历年来的诚信档案记录,也就是说与公司建立信誉合作型关系的农户都是“诚信”的。

最后,农户在参与信誉合作时,需要向公司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也就是增加了违约成本,这也是制约农户的一个因素。

对于凤凰县违约率高于永顺县的情况,其原因与上面分析的两个地方的地域差异所造成的市场环境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3.小结

从整个的调查情况来看,老爹公司与农户的合作关系是一种较为紧密的关系,一是农户合作意愿较高,二是农户的履约率较高。这与公司在关系治理方面的一些举措有关。

(1)公司在产品收购问题上采取的是弹性定价机制,即实行“保护价+市场价”的制度。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这种机制充分考虑了个人理性,降低了农户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概率。

(2)公司在与农户的合作中充分利用了中介组织的力量。例如,在“订单合约型”关系中,公司与农户是一种短期的合作关系,按博弈论的观点,这种情况下违约率应该会很高,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违约情况的发生,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这是因为实际上,公司在与农户建立订单合约型关系时,并没有直接与农户进行对接,而是通过中介即“湘西弥猴桃产业协会”来与农户签订合同,公司只与协会发生关联,因此,农户对公司的违约也就是对中介“协会”的违约。而协会对于农户的情况更容易了解控制,一旦发现有违约现象方便及时制止,并且协会还对每个会员都进行了档案管理,记录农户的的生产情况以及履约情况,对违约农户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加以惩罚,如罚款、取消对他的免费技术支持、取消对他优惠提供生产资料或不再为其提供市场、交易等方面的信息等。农户的一次违约行为会影响到其获得协会长期支持与服务的机会。这实际上是将公司与农户的一次博弈转化成了协会与农户的长期重复博弈,因此履约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3)公司在选择“信誉合作型”对象时,充分利用了信誉机制。即公司选择的农户一定是诚信度高的生产大户,相信在对他们增加专用性投资时不会造成對方的机会主义行为,而增加专用性投资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农户心中的信任度,促进双方关系的进一步稳定。公司对农户诚信度的判断来自于“协会”的档案记录,这从另一角度来看,也促进了其他农户对“信誉”的重视。

四、老爹公司带给我们的经验

1.企业要有长远战略眼光

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利益,重视农户的作用,视农户为企业的“共生伙伴”,并努力发挥企业力帮助农户成功。为帮助农户成功,企业可适当放弃眼前利益,以谋求“共生”、“共赢”的局面,这样才能为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的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基础。当然,这需要企业具备帮助农户成功的观念和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帮助农户,成就自己,农户才会愿意加盟(企业实力强才会应者云集)。

2.积极推动中介组织健康发展

中介组织在降低履约风险、提高农户的谈判地位以及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农户与企业潜在利益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推动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将“中介”引入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中来,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其制度安排可以由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中介组织签订购销合同,中介组织再将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农户;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服务可由“中介”或龙头企业提供;农产品成熟后,由“中介”或“中介”与龙头企业一起验级收购;龙头企业把收购款付给中介组织,再由中介组织按交易量大小对农户进行利润分成。这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介组织对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也节约了签约、执行和监督成本,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合作关系相对趋于稳定。并且,因为我国农村是一个典型的静态社会,农民之间不仅相互了解,而且存在相互监督的关系,道德约束有着很强的制约力。因此,中介组织能够对分散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弥补了原来单纯龙头企业直接对接农户的组织缺陷。

3.完善契约的柔性机制

博弈论认为,如果一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个人理性,就不可能实行下去。而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冲突的办法不是否定个人理性,而是设计一种制度,要求在满足个人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对不合乎个人理性的合同,即使规定处罚条款,也会因缺乏约束力或执行成本太高而失效(薛昭胜,2001)。因此,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契约的不完全性,就要加强契约的规范管理,增强契约的柔性机制,特别是定价机制的弹性。首先,进一步规范合同文本,强化合同管理,提高契机内容、项目的完整性、准确性,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和利益,提高契约文本的可执行性。其次,打破固定价格的合同模式,采取“保护价+市场行情价”弹性定价机制。

4.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合作关系是否稳定与是否具有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直接相关。因此,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应建立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要依靠法律的强制监督机制予以约束。另一方面,要依靠信誉机制来约束各方。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契约是依靠习惯、诚信、声誉等方式完成的,诉诸法律解决往往是不得已的事情。与法律机制相比,信誉机制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交易秩序的机制,特别是在许多情况下,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信誉能起作用。建立信誉是一个重复博弈的过程,一些新的制度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可以通过加大双方的专用性投资来进一步稳定双方的关系,因为专用性投资是信誉的物质支撑,是长久合作关系的依托。另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鼓励企业创立品牌并完善相应的信息显示机制,让农民在签约前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了解企业的情况,并逐步形成一个稳定可靠且有约束力的预期。

5.加大政策、金融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同时给予龙头企业以各种政策优惠,以低税收政策帮助龙头企业快速做大做强,这样强大的龙头企业才能有更大的辐射力、更广的带动力。其次,政府财政与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资金投入不足是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龙头企业、农户及其它农业产业化组织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资金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关系的稳定。因此,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各金融机构为企业与农户提供信贷支持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畅小艳,白福萍,张勇宁.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关系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2003,(3):28-30.

[2]王国顺,周勇,汤捷.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彭建仿,范秀荣.试析农户在涉农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63-66.

[4]胡丹婷.订单农业中机会主义的治理——以金兴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9-24.

[5]徐二明,张欣.战略联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抑制因素研究[J].兰州学刊,2008,(4):53-55.

(责任编辑:刘辉)

农户经营论文范文第4篇

农户小额信贷中农户信用等级稳定性研究

针对目前农户小额信贷中农户信用等级在评定后仍会发生突然变化而致使农信社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本文提出了基于突变理论,运用蝴蝶突变模型来研究农户信用等级稳定性的方法。本文按照研究和模型需要,将已获贷农户的信用级别在未来的稳定性状况设定为守信、妥协以及失信三种状态。信即假定此类农户会按时归还贷款,贷款的安全性级别很高;妥协即假定此类农户在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时,会与农村信用社达成延期付款或其他付款协议;失信即假定此类农户在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时,极有可能出现赖账,只借不还等现象。研究证明该方法容易理解,可操作性强,可以作为农信社管理贷款的依据。

作者:王静 朱满红

农户经营论文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全域旅游视域下赣南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研究”(GL19235);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18年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赣南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产销研究”(JXYY-RW-201801)。

作者简介:肖福荣(1980-),男,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营销管理;许晓东(1970-),男,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 要:2019年与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央连续多年明确要求保障粮食稳产增收,各省市区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因地制宜落实中央文件。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大,粮食的有效供给关系国民的安稳。本文通过分析赣南水稻供给现状及有效供给存在的问题,从“旅游+农业打造水稻种植科普教育与观光旅游”等五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关键词:水稻;有效供给;保障措施;赣南

中圖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7.007

我国是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粮食的供应关系国计民生,丝毫不能松懈。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稳定粮食生产。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样特别提出稳定粮食生产。藏粮于地战略举措的实施归根到底是要稳定粮食产量。仓中有粮,心中不慌,稳定粮食有效供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也是普通百姓安心乐业的根基。做好水稻有效供给的保障措施思考有其重要意义。

1 赣南概况及水稻供给现状

赣南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的地理简称,由设区市赣州市下辖的3区14县1市组成,地域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2018年底户籍人口为980多万,约占江西省人口的五分之一。赣南是一个生态宜居城市,来赣南求学、经商的异地人员较多,因此流动人口也较多。赣南拥有十所高校,高校数量是江西省除省会城市外最多的,十所学校的学生,致使赣南的流动人口剧增,对当地的民生保障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多年以来,赣南仍以农业为主,工业及其它相对滞后。

赣南作为农业大市,2018年底统计显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约为5万多公顷,产能约为280万吨。按人口990万计算,人均粮食约为283kg/年。赣南下辖县市区的粮食供应不平衡,部分区域仍以外购为主。

2 赣南水稻有效供给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耕种欲望不强烈

通过走访与观察发现,部分赣南农民对种植水稻的欲望很淡,甚至有些直接撂荒,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现有种植条件下,收入非常有限,按1000斤/亩的较高产量计算,依赣南现在的水稻售价行情,每亩的收入也就2000块钱左右,刨除水稻种子、化肥、农药、人工等成本,农民种植一亩水稻纯收入能有1000元就算非常高了,虽然产量在持续提高,但仍然不能吸引农民安心种植。相比进城务工,以工地为例,月收入4000元比较正常,尽管累但名义收入明显多。

其二,现有种植条件约束农户对水稻种植的发展。赣南地域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很多水稻种植地为梯田,稻田小块且形状不规则;另外,大量农田所有权分散,即时比较平整的一块稻田可能划分成若干家拥有,导致耕田小块分散;受以上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有大量农田不适合规模经营,无法机械作业,如果勉强机械作业,其成本或高于人工,导致产收比例失调。

其三,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潮,大量的农民裹挟着进城安家落户,城里的教育与医疗等资源相比优越,本来留在农村可以耕种的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得进城带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孙女等,承担了接送小孩上学、全家人的茶饭及家务活等事项,他们也能享受阖家团圆之天伦之乐,同时,也让很多中年人少了一份对留守父母的牵挂与担心。

2.2 水稻产品质量不高

赣南虽为农业大区,水稻种植面积广,但水稻产品质量却不甚理想。质量不高的原因较多,如种植技术欠缺,农户凭不断累积的经验在摸索前进;小户与散户经营,分散了资源;对化肥农药的非科学使用;靠天决定收成占比过重;品牌意识薄弱等,导致赣南水稻的质量不高,需求侧的高标准与供给侧的低质量出现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急需提质创品牌。

2.3 生产产业化水平低,亩产量低

赣南地处亚中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较分明,适合水稻种植。但是赣南山多地少,平坦的土地尤其少,地形复杂,水稻田差异较大。受地势影响,较多农田高低不平,梯田多且每单位面积小。上世纪各地的土地政策,分田之时考虑公平公正,一亩良田可能分成了很多块,贫瘠的稻田亦划分成很多块,如以前的农村卖猪肉一样,不好的肉得搭乘精肉一起卖。粮户几乎为当地的普通百姓,缺乏系统的水稻专业知识,商业意识薄弱,停留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层面,粮食略有盈余时才考虑售卖,销售价格也是随行就市。种种原因导致赣南水稻产业化水平偏低,亩产量也偏低,制约着规模发展。

2.4 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弱

赣南丘陵、山地区域占比超过了总面积的80%,如此地势导致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尤其弱。水是水稻的命脉,水稻生产对水的依赖度极高,受以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地势影响,很多梯田的灌溉是个大难题。因特殊地理位置和没有大型水利工程,赣南的水稻灌溉问题不少,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灌溉工程,几乎靠天换收成。另受地势影响,中低产水稻田比例特别高,机械化水平也特别低,水稻田面积小且分散,从插秧(抛秧)、除草、施肥一直到收割,能派上机械设备的稻田极少,大量工作纯靠人工。赣南天气变化明显,降雨和干旱频繁,极端的天气容易加重水稻的病虫害,如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严重,另外,极端天气直接影响水稻的自然生长。

3 赣南水稻有效供给的保障措施

3.1 旅游+农业,打造水稻种植科普教育与观光旅游,实现农民增收

赣南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客家摇篮、丰富的矿藏、优美的自然风光等。赣州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10月出台《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2017—2019年)》文件,其中提出:为了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赣州市政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倾力打造旅游+农业,实现水稻种植从播种到收割各阶段的观光与科普旅游,增加农户收入,强化农户种植欲望。

(1)深挖农耕文化,弘扬农耕文化,把水稻的种植作为一种优秀的农耕文化,如怎么育种、播种、抛秧(插秧)、除草、施肥、灌溉、收割等,结合学研活动、科普教育等主题,实现中小学生的旅游+科普学习。

(2)通过构造集水稻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农作物种植、旅游者参与农業活动、休闲养心、快乐农摘、特色民族村落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吸引游客利用各种周末及节假日参与,成为郊游与放松身心的一个好去处。

(3)水稻种植的劳动量有比较明显的时节性,非农忙时期,农户会变得清闲,无事可干,该现象既影响农户收入也导致农户不愿留在农村务农。借助旅游+农业,鼓励农户在农忙之余参与到全域旅游中去,如接待游客,提供农家乐、民宿、制作并出售各种民间小吃,为游客提供体力劳动等。通过吸引农户参与,让其一边种植水稻一边兼着其它工作,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稳住农民留在农村种植水稻。

赣南有些地方初现雏形,如崇义县上堡梯田,目前已开发成一个景点,围绕水稻打造成一张地方名片。

3.2 提质创品牌,塑造赣南水稻区域品牌

赣南水稻种植出来的普通稻谷卖价才一元多每斤,而有些大品牌则卖十几元每斤,巨大的差价影响着农户的收入,也影响着有效供给。赣南水稻低水平供给侧与高水平需求侧的矛盾仍然明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仍为迫切。当今,品牌的作用在各行各业凸显,赣南水稻的提质创品牌是时代之需,也是保障赣南粮食有效供给之需,更是推进农业高质量持续发展之需。提质创品牌可以通过内培外引,内培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品牌;外引就是通过招商引进优质企业或品牌进入赣南,借助引进的品牌带动产品生产。内培之路相比外引在时间上会更长,在投入上也更多,工作量将较大,但属于本土品牌,外引发展起来将比较快。

3.3 优化经营主体,完善分工合作

目前,赣南水稻种植仍以小户、散户为主,大量的粮农是自给自足,种植水稻是为了解决全家人的基本保障问题,能够出售或以此为产业的极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严重,如一个人能做的农活十个人甚至更多人在干,产能产值不尽人意,专业种植人员匮乏。为了改观与缓解,建议优化经营主体,减少小户与散户经营,提倡大户、农业合作社等,可以借助行政村一级的理事会,或农村自发组织形成联盟,或地方政府主导统筹等,通过由大户或专业户带领村民开展种植工作,如一个或若干个小组一个经营户,其他人可以专心种植经济作物、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工作,实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相得益彰。

3.4 健全水稻种植基地功能区、保护区的配套政策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

建议赣州地方主管部门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灵活制定赣南水稻种植基地功能区、保护区的配套政策。政府牵头解决大型农田灌溉问题,交通、种子等问题。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指导或协助种植户做好各类重大病虫害防控,统防统治;联合地方科研院所及专业类学校,大幅度地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深入一线现场指导种植户,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稻的水平。围绕土地分散与小农耕种现象,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稻田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对贡献大的种粮大户给予政策倾斜,除了技术指导等方面,还可以采取物质奖励,如某地的做法,对产量大户直接给予现金激励。鼓励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赣南县市区较多,县级之间的管理问题由上街政府统筹解决。政府牵头引导种植户实施产品提质创品牌的水稻工程,并给予优质品牌实施奖励政策。政府出面引进大型企业,通过大型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塑造赣南水稻品牌。政府层面引导农业旅游、农业科普等项目实施。

3.5 优化产品结构,联合专家研制适合当地的品种

赣南水稻目前的品种不具特色,产量偏低,仍有种植户凭经验配制品种,循环种植,出现产量低,品质低。赣南素有世界钨都之称,稀土及各种矿物质丰富,当地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其中有很多是适合水稻生长的元素。针对赣南的地理特征及特有资源,地方主管部门或水稻种植组织可以与农业科学研究院所和有关院校合作,联合专家研究适合本土种植的产品品种,形成专属赣南的水稻品种。如适合梯田种植的,既有观光价值又饱含食品功能的水稻品种。再比如适合山区的一季稻品种;适合平坦稻田的两季稻品种;耐干旱的品种;耐雨水的品种;富含微量元素、天然有机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2-06(01).

[2]管珊红,曾小军,许晶晶,等.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89-196.

[3]宋治国.体验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营销的创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9,(12):143-144.

农户经营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文章结合我国西部农村小额信贷实际案例,提出将小额信贷作为解决我国西部农村融资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西部农村; 融资现状; 小额贷款

笔者作为2009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志愿者,参加了中国小额信贷学生联盟。在2009年8月赴甘肃武山、天水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引发笔者对西部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的思考。我国有2/3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农村,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有扶贫款投向西部农村。本文以四个成功的案例说明小额信贷对于解决我国西部农村融资问题的重要意义。利用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发展,积极引导、活跃民间融资,严格科学监控小额贷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一个案例在2009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一等奖。(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规定,下述案例均隐去真实姓名)

下面列举的四个成功案例,其中三个是小额信贷的成功案例,另一个是优秀信贷员的案例,以此充分说明小额信贷在我国西部农村的重要性及广泛发展前景。

一、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村就业的途径

【案例一】客户马××,女,初中毕业,家中共五人,有两儿一女。她2003年踏上了艰辛的玉器加工创业之路,2004年开始参加小额信贷,到2009年已参加5年,这5年中共贷款5次。在2003年之前,马××还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种植农户,全家的收入来源只有那种植的1.2亩地的韭菜,可是家里的三个孩子吃住都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三个孩子还要上学。2003年后半年,马××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玉器加工创业之路。经基层信贷员与社会负责人的考察,马××获得了第一笔10 000元小额贷款扶持资金,购置了4套加工设备,盖了3间加工车间,收购了5吨鸳鸯玉石料,她在自家院子里置办了简单而齐全的家庭作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在这五年里,马××靠10 000元小额信贷资金,开办了玉器加工厂、为妇女提供就业岗位10个、提供免费学习机会60多人次、资助贫困家庭儿童8人。全村的乡亲们对她又欣赏又感激,县政府也对她一致好评!她总是说:“感谢小额信贷!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小额信贷就没有我的今天!”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区。越是贫困地区越需要金融服务。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创新,具有为穷人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机会和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潜力,这已日渐成为金融领域的共识。1994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小额信贷在推动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小额信贷是农村致富的途径

【案例二】客户吴××,女,小学毕业,家中共有子女三人,两儿一女。2002年她开始创业,2004年参加小额信贷,截至2009年已有5年,五年间,共贷款6次。2004年4月,吴××经邻居的介绍,向当地负责小额信贷的机构正式提出了小额贷款申请。基层信贷员与协会负责人考察、走访了解后,吴××获得了第一笔3 000元小额贷款。有了这3 000元扶持资金,吴××开始了大棚韭菜、西瓜的种植。

五年间,在小额贷款的帮助下,吴××的蔬菜种植逐步扩大,现在已经发展到西瓜种植面积3亩,韭菜与豇豆种植面积各1亩。随着她贷款数额逐年增多,全年净收入也从2004年的6 000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26 000元。

原来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之一的农业银行正逐步走向商业化经营,大大削弱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困难,银行贷款增速不大。信贷资金总量不能满足“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外商投资增长缓慢是东西部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贫困地区邮政储蓄自开办以来只存不贷。随着邮政储蓄的快速增长,资金也以更快的速度从农村流出。西部贫困农村受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和投资回报率低的双重制约,资本短缺导致了贫困,贫困加剧了资本短缺,两者相互叠加,形成了西部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小额信贷缓解了西部贫困的现状。

三、小额信贷是农村融资的有效途径

【案例三】客户尤××,女,大专文化程度,已婚,育有一女,已加入小额信贷机构4年。高中毕业后便被招聘到某塑料厂工作,1983年7月考取师范学院数学系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回厂后先后在吹塑车间、彩印车间当技术员。1998年3月正式下岗。2000年至2003年四年间先后二次经营酒店生意,但事与愿违,生意屡屡受挫。2004年在资金短缺且身负重债的情况下,靠政府小额担保贷款2万元,毅然做起了服装生意。先在天水市区某商场开了一家品牌女装服装店,后又开了第二家品牌女装服装店,接着又在三家商场连续开起品牌女装连锁店。扩大经营需要大量资金,但资金从哪儿来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她大胆地作出一个决定,除了靠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外,从建行、邮政储蓄、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用商铺、自家住房做抵押,一次性有息贷款50余万元。分别在麦积区某商城和陇南市某百货大楼开了两家女装品牌服装连锁店。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共开店铺七家,累计投入周转资金80余万元,实现了她的创业梦想。她所开的服装店已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8人,为国家每年上缴利税48万余元,员工工资平均在1 200元左右,基本保证了员工社会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等的按时上缴。

2009年6月在市总工会召开全民创业工作表彰会上,尤××作为妇女创业的先进代表受到表彰,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2008年至2009年她连续被天水市评为女装部业绩优胜个人,2007年至2009年被商场评为服装销售先进个人。尤××在2009年获得中国银行业协会(花旗)微型创业奖一等奖。

我们可以尝试将政府扶贫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起来,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可以提高救灾扶贫款的利用效率,真正发挥扶贫功效。可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资金来源,由政府“输血”转变为地方“造血”,增强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科学监控小额贷款

【案例四】信贷员朱××,女,中专文化程度,现为甘肃省武山县城乡发展协会信贷员,为小额信贷机构工作了5年4个月。原来一直是教师的朱××(曾获教育部表彰“全国优秀教师”等若干荣誉),于2004年2月成为小额信贷机构信贷员。工作期间,在村里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的朱××细致认真,好善乐施,尤其注重对特困户的感情投资。在“五户联保”中引入“小组长”的管理机制,极大提高了管理水平,保证了按时足额还款。工作以来,她组织投放贷款142万元,分别完成协会下达计划的120%和125%,风险贷款为0,按期还款率始终保持在100%。

她积极推广小额信贷。在村大队的支持下,朱××先后在自己负责的项目村张贴《小额信贷须知》30多张,广播宣传20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宣传15次,参加群众达2500多人次,走访客户座谈宣讲228户。她体贴困难客户。先后在放贷期间对几户困难家庭送去了自己的大米面粉等食品,还用自己工资为村上部分孩子买文具衣服等,让村民不仅感谢朱老师,也感受到小额信贷机构的温暖。她管理方式先进。在“五户联保”的机制中,她在这五户中选举出小组长负责管理,采取责任制,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极大的保证了按时还款率。她还利用自己了解到的各方面农业知识,在走访客户的同时普及农业知识,帮助村民们致富。

我国农村信用社呆账、坏账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是贷款缺乏严格监控。信贷员明明知情却违规放贷,导致联保贷款无法收回。上述案例四,充分说明信贷员的重要性,由于朱老师的辛勤努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按期还款率始终保持在100%。朱老师也多次获得协会表彰。采取“五户联保”的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保证了按时还款率。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加大对小额贷款的监督。民间融资长期以来在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西部民间融资的规模和比例都十分小。金融各部门要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引导其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

笔者此次对西部农村的调查情况,充分说明小额信贷对我国西部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五、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方法

1.建立农户的贷款档案。在农村乡、镇信用社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农户的贷款档案,将农户家庭经济情况,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记录在内。

2.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在农村信用社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其信用程度进行评定。

3.对农户颁发贷款证。农村信用社根据不同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颁发贷款证。农户可以凭贷款证及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限额以内的贷款。

4.发放农户联保贷款。对一些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期限较长的资金需求,可发放农户联保贷款。对于小额信用贷款无法满足需要者,可以采取3~5户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的办法,发放联保贷款。●

【主要参考文献】

[1] 霍兵,李颖.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小额贷款经济思想及其实践[J].经济学动态,2007(1).

[2] 张迎春.试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关于资金支农方式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3(4).

上一篇:信用监管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