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煤炭经济论文范文

2023-12-12

煤炭产业煤炭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能源、工业原料和重要战略物资,煤炭产业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能源产业,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力日益突出,尤其是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比较优势系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SC两个指标对煤炭国际竞争力加以探讨,认为我国煤炭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与世界上煤炭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然后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分析影响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最后从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高校几个方面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RCA;TSC

0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能源、工业原料和重要战略物资,煤炭产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较大,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能源产业,也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同时,煤炭产业又是一项国际性的产业,所以对煤炭产业竞争力的研究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力日益突出,尤其是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努力缩小与国际同行业之问的效益、效率、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差距,切实提高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分析并提出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成为我国能源领域迎接世界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一个现实和紧迫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1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基础能源产业,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电力燃料的76%、民用燃料的80%、钢铁能源的7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自于煤炭。总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专家预测,这种格局在今后50年内不会有根本性变化[1]。

煤炭为我国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居世界第三,但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现在的煤炭生产能力储采比大大减少。煤炭资源仅供开采约54.1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保持增长态势,促进了我国煤炭的出口。统计资料表明,在过去30多年里,世界煤炭消费量增长了约60%。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在今后20年,全球范围内尤其是美国、日本、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煤炭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到2020年,全球煤炭消费量估计会比2000年增长40%左右[1]。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煤炭产业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煤炭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煤炭产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壞严重、资源开发方式粗放,市场集中度较低,煤炭资源及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煤炭运输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为使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必须重视煤炭工业的发展,确保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2从RCA和TSC两个指标探讨我国煤炭国际竞争力

关于煤炭产业竞争力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主要原因是难以用一个客观或标准化的定量分析进行判断。在广泛研究和借鉴别人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拟从比较优势系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两个定量指标来研究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情况。

2.1比较优势系数

本文以 2011年世界主要产煤国为研究对象,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比较优势系数或称竞争系数(以下简称为RCA)。比较优势系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8]。

在上式中,X 为 国 产品的出口额,X 为 国的总出口额,X 为世界 产品的出口额,X 为世界的总出口额, 表示国家, 表示某产品,w表示世界。RCA 大于1则表明国家 在该产品 上具有比较优势,且RCA 越大表示该国在该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越强;RCA 小于1则表明国家 在该产品 上不具有比较优势[9]?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产业的RCA值为2.07,大于1,表明,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市场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煤炭产业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其国际竞争力并不太强,在世界10个主要煤炭生产国中,我国RCA值位于第6位,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2.2贸易竞争力指数

TSC(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也称贸易竞争力指数或贸易专业化指数,等于(出口一进口)/(出口+进口)[10]。公式为:

该式中, 为产品i的出口额, 为产品i的进口额。TSC>0,表示该国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的水平,说明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TSC<0时,表示该国在该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的水平,出口竞争力比较弱;TSC=0,则说明生产效率与国际的水平相当,进出口属于品种、品牌的交换。在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下,TSC系数则可说明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即:TSC>0时,说明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TSC<0时,说明产业不具有国际竞争力。TSC值越大,但不大于1,说明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8]。表二是2004至2011年我国煤炭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我国煤炭进出口额和TSC值变化趋势图见图2和图3。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SC均大于0,表明我国煤炭产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过去几年里,TSC指数一直保持较高数值,2011年达到0.998921。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近几年,我国煤炭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增强。从中还可以看出,TSC指数没有大起大落现象,说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还比较稳定。从图四,2011年世界主要产煤国的TSC值可以看出,我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SC和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相差不大,但仍存在一定差距。

3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RCA和TSC两个指标只是反映了各国煤炭产业竞争的结果,而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以及未来的竞争趋势,则需要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3.1钻石模型简介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一个工具,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因素有以下四点: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性行业的存在,企業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这四个要素是构成“钻石模型”的最基本要素。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的作用,形成了钻石体系(如图1)。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中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钻石模型的命名,就来自于这四个要素和两个变量所构成的菱形关系[6]。

在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中,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常被学者做为经济分析范例应用于不同产业的竞争力分析中。该分析范式也完全适合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本部分正是运用该分析范式来分析影响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3.2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生产要素

从资源条件角度来看,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统计,2011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860938百万吨,储产比为112年,中国为11450百万吨,占总量的13.3%。从产量来看,世界主要产煤国有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南非、德国、波兰、哈萨克斯坦。2011年,中国煤炭产量为1956百万吨,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9.4%[2],产量居世界第一。从生产效率角度来看,我国煤炭行业从业人数比较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从人才资源角度看,加入WTO以后,我国与国际间煤炭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较,人才资源还比较匮乏。从煤炭产业基础设施分析,我国已建立了货运港口和铁路运输专线,运输通畅,成本降低,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开采技术装备角度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能自行研究与开发适合国内煤矿的成套设备,有的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开采技术总体水平还不高[3]。

3.2.2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也叫钻石条件,是指产品或服务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一个国家煤炭的消费需求情况,会影响该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能源的特点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总体看来,我国煤炭产业的需求状况还比较乐观。根据预测,2012年,煤炭的需求仍将增加,但增长速度放缓,预计全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增加约2.4亿吨,增长为6.5%左右。同时国际市场上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将以平均每天约60万吨的规模递增[5]。

3.2.3 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个行业中的成功往往有助于企业在相关行业中的成功。煤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和辅助产业的发展,同样,煤炭产业竞争力与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竞争力也密切相关。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产业很多。上游产业是煤炭采矿业和煤矿机械装备业。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设备已基本满足400万t/a以下各类选煤厂的需要,有些指标已接近世界级水平[3]。在当今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装备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坚持走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的道路,自主创新,共同发展,有效提高了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关的产业主要是铁路运输业,煤炭的运输解决了生产地和运输地之间的问题,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随着煤炭产业发展,我国已建成了由铁路运输线和煤矿专用线构成的煤矿铁路运输系统。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铁路运输的煤炭量近23亿吨,占当年总产量的60%。下游产业主要是钢铁产业、电力产业、建材产业和化工产业四大耗煤产业。这些产业是拉动煤炭市场需求的重点产业,带动了煤炭产业发展。2012年,四大耗煤产业增长缓慢,煤炭需求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减慢。据预测,2012年,煤炭的需求仍将适度增加,但增长速度将放缓,预计全年煤炭的需求量将增加约2.4亿吨,增长为6.5%左右[5]。总之,相关和支持性行业的存在实现了从开采、运输到消耗的链条式发展,它们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的竞争力。

3.2.4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

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有些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自定价格和产量,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加剧[6]。煤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质量、成本、销售能力。由于煤炭产品同质比较高,谁的成本低,谁就具有竞争优势。另外,由于各地煤层结构不同,品种也参差不齐,价格不同,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较大。

3.2.5 政府

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力量。我们国家对煤炭产业实行的是总量控制、关停压产的政策。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钢铁产业、化工产业、建材产业和电力产业四大耗煤产业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解决供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放宽了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坚持国有大型煤矿和私人小煤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煤炭产量大幅度增加,供给大于需求,市场竞争程度加深[7]。面对煤炭市场过剩的形势,国家鼓励煤炭出口,对煤炭企业的出口全额退税,增值税全额退税是13%。现在煤炭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逐步改善。政府的这些政策都有利于提高中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2.6 机遇

2003年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四大耗煤产业飞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2011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4.25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近七成。2011年,煤炭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0.3%,达到自1969年以来的最高份额[2]。这些数字都说明了许多国家对煤的依赖程度较高。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煤炭市场与国际煤炭市场接轨,这都给煤炭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4对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从比较优势系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探讨,我们可以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四个层面对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4.1政府层面

在财政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对被兼并重组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安排补贴,对技术创新的煤炭企业优先给予费用减免或资金支持。加大对煤炭企业人财物投入力度,为煤炭企业创造良好的财政支持和技术创新环境。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减少能源损耗,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技术,降低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同时,完善相关产业的政策法规,鼓励煤炭企业重视人才培养和开发。

4.2 企业层面

煤炭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转变煤炭产业增长方式。同时为应对国际市场新形势,煤炭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坚持走外向型道路,使生产要素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双向流动,达到最优组合,提高使用效率。另外,煤炭企业要想在能源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还应不断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

4.3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应在煤炭产业升级、扩大方面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同时,加快推进煤炭企业的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广泛地吸收资本,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整体竞争力。

4.4高校和研究机构层面

高校和各研究机构应做好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关系,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

5.结论

由以上对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结合我国煤炭产业现状的研究,可看出,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上较强,但也存在一些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如生产要素、相关及辅助产业、煤炭企业、政府等方面的不足。对我国煤炭产业来说,提升国际竞争力,可从政府、煤炭企业、金融机构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四个层面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魏立佳,杨鑫.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47~50

[2]《BP世界能源统计2012》

[3]杨磊. 我国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2007

[4]国际能源署(IEA).《2011年煤炭中期市场报告》

[5]新浪财经.2012年中国煤炭需求仍将适度增加.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uturesnyzx/20120308/084311541109.shtml,2012-03-08

[6]邁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7]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2006

[8]吕婕,林芸.中美外贸竞争力实证分析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9):171~172

[9]李宏立.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2009

[10] Oral M,A Homology For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And Strategy Formulation In Lass Industry,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3

煤炭产业煤炭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1.1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是指中国煤炭出口贸易额在世界煤炭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数值在0至1之间, 数值越高, 表明中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越强。煤炭产品的MS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 Xij指中国煤炭产品的出口贸易额, Xwj是世界煤炭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

1.2 贸易专业化指数

贸易专业化指数TSC是一个能说明相对竞争优势的指标, 用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差额与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该指标衡量的是一个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 数值在-1至1之间, TSC越接近于1时, 中国煤炭趋于出口专业化, 当TSC=1时, 中国煤炭完全出口;TSC越接近于-1时, 中国煤炭趋于进口专业化, 当TSC=-1时, 中国煤炭完全进口, 即净进口。TSC= (X-M) / (X+M) , X是中国煤炭的出口贸易额, M是中国煤炭的进口贸易额。

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由两个指标的比值构成, 第一个指标为中国煤炭出口额占中国贸易总出口额的比重, 第二个指标为世界煤炭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比重, 该指数用来表示中国煤炭在世界煤炭市场中的比较优势程度。计算公式表示为:RCAij= (Xij/Xit) / (Xwj/Xwt) , Xij表示中国煤炭的出口额, Xit表示中国贸易总出口额, Xwj表示世界煤炭的出口总额, Xwt表示世界贸易的出口总额。若RCAl, 则意味着中国煤炭产业处于比较优势, RCA数值越大, 表明中国煤炭产业的比较优势越大。

2 测算结果

根据上述指标进行测算, 如图1所示, 指标MS、TSC和RCA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 表明我国煤炭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率低, 目前处于相对劣势。

通过MS指标发现我国从2001年开始煤炭产业市场占有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在2003年、2007年和2014年分别有稍许的上升。表明我国自2001年开始煤炭出口相对于煤炭进口而言不断减少。

通过TSC指标发现, 其呈下降趋势。其中2002-2003年、2007-2008年、2014-2015年的TSC有稍许上升, 2008年到2009年间TSC出现了直线下降, 说明我国在2009年煤炭出口大幅减少, 进口增加。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 由于经济萎缩, 出口下降明显。我们国家的煤炭趋于净进口化, 国际竞争力弱。

数据来源:WTO报告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

通过RCA指标发现, 其从1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降到-1。其中2001年到2007年下降趋势明显, 2008年有稍许上升, 2008年到2013年下降的速度相对减弱。说明中国煤炭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较弱, 中国煤炭产业处于比较劣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煤炭资源总量较多, 但相对于美国人均765.5t, 俄罗斯人均1118.6t而言, 我国85.4t的煤炭人均拥有量较少。伴随经济增长, 国内煤炭消费量增加, 我国煤炭进口量也在不断增长, 2008年之后增加尤为明显。

3 中国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如增加我国煤炭的出口量, 则会提高我国煤炭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然而我国煤炭产业存在诸多问题:第一, 我国的煤炭资源虽然丰富, 但是人均拥有量较少, 导致我国国内煤炭供给不足, 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煤炭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煤炭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第二, 我国的煤炭产业发展较缓, 生产效率低, 管理模式落后, 导致煤炭的出口量减少, 国际竞争力下降;第三, 我国关于煤炭出口的相关政策, 如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等,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煤炭出口, 导致煤炭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

为了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 我国煤炭产业想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就必须解决企业自身问题, 跟随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步伐, 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在国际舞台上占领一席之地。

摘要:煤炭作为中国基础能源的主要提供者, 它的国际竞争力如何, 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三个评价指标, 对中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 认为中国煤炭产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中处于劣势, 应加快煤炭产业升级的步伐。

煤炭产业煤炭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一、需求端:2013年上半年煤炭需求有望回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结构中居主导地位,且在短期内这种主导地位不会改变。我国煤炭主要用于国内火力发电和炼钢,自2012年9月份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整体起稳回升,发电量和钢材产量两项数据均出现好转。结合国海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小组的观点,我们认为2013年上半年电力和钢铁产量增速将进一步提升,煤炭市场需求有望回暖。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结构中居主导地位,且在短期内这种主导地位不会改变。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一直占据70%左右的比重。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32.5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约占68.6%。

1、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我国煤炭主要用于国内火力发电和炼钢。我国生产的煤炭绝大部分用于内需,出口煤炭的占比较小,且近年来有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工业生产中的煤炭消费一直在我国的总煤炭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常年保持在94%以上。发电和炼焦是工业用煤的最主要用途,分别占工业用煤的50%和15%。 图

2、煤炭出口占比

3、发电和炼焦用煤炭占工业煤炭消费比重

重工业是社会用电主要来源:重工业,包括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等,是我国社会用电量的最主要来源,用电量占比达60%左右。 图

4、煤炭下游梳理

5、工业煤炭消费占比

6、重工业用电量占社会总用电量比

2012年年初以来的发电量增速维持低位,但9月份以后出现明显好转。2012年年初以来,由于我国投资增速放缓,钢铁、建材和有色金属的需求随之减弱,发电量增速自三月以来维持低位。9月份以来发电量数据出现明显改善,11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增幅连续两个月回升;11月份全国发电量40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为今年三月以来最高增幅。 图

7、年初至今的全社会用电量

8、年初至今的全社会发电量

焦炭90%以上被用在生产钢铁,且是生产钢铁的必要原材料,因此焦炭产量与钢铁产量有直接关系。2012年9月份以来钢铁产量和焦炭产量均呈现出触底回升的态势。 图

9、年初至今的钢材产量与焦炭产量

2013年上半年煤炭市场需求有望回暖。9月份以来,随着宏观经济整体起稳回升,发电量和钢材产量两项数据均出现好转。结合国海证券研究所策略小组的观点,天拓咨询认为,随着ZF的稳增长政策逐渐发力、新型城镇化和铁路基建项目的逐步落实,开春后投资将转入施工旺季,经济拉升作用将进一步增强,而明年年初随着财政存款和银行信贷的投放,资金面会出现季节性好转,2013年上半年电力和钢铁产量将进一步提升,煤炭市场需求有望回暖。

二、供给端:产能充裕,进口煤炭冲击,库存压力大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产能充裕。进口煤炭占比较小但增长迅速,近年来已经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冲击。煤炭库存总量仍然维持高位,去库存压力较大。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201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9.9亿吨标准煤,煤炭产量约占77.4%。近十年间我国煤炭产量从2001年的14.7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35.2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近十年来世界煤炭产量增长的80%是中国生产的。 图

10、我国能源生产构成

11、全国原煤产量

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将达41亿吨/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企业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进口煤炭占比较小但增长迅速,近年来已经对国内煤炭市场形成冲击。我国的煤炭进口量2011年为1.82亿吨,是2001年的91.7倍之多。今年1至11月,煤炭净进口量约为2.45亿吨。虽然从数量上看我国大部分用煤依然来自于自己生产,但是进口煤炭对国内煤炭市场的冲击已然不可小觑。从库存数据来看,年初以来社会煤炭库存总量同比增速虽整体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高位,显示市场消化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图

12、我国煤炭进口量

13、社会煤炭库存量

煤炭产业煤炭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个中心”是指“建设一个煤炭交易信息中心”,有效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交易、交割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两大枢纽”是指打造“浩勒报吉综合物流枢纽”和“纳林河煤炭物流枢纽”,充分发挥我旗“南出北联”、“承东接西”的中枢区位优势,着力推进物流产业集中集聚发展;“三大通道”是指“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浩勒报吉至旗盘井至宁夏公路、铁路通道”和“新恩陶铁路通道”;“三大基地”是指“浩勒报吉综合物流基地”、“大牛地煤炭物流中心(基地)”和“纳林河煤炭集散基地”。

调研建议:紧紧围绕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培育和发展新型煤炭物流产业的战略,结合“一个中心、

两大枢纽、三大通道、三大基地”的煤炭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开展调研工作。

1、蒙西至华中煤运大通道乌审旗境内段的规划、审批、用地、筹建等基本情况。

2、呼吉尔特和纳林河两大矿区的整体规划情况,了解煤井的探转采手续申报审批进度和井口建设情况。

3、“三大基地”的规划、审批、用地、筹建及招商引资等基本情况。

4、了解我旗物流业整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瓶颈,了解煤炭物流企业的注册及建设情况。

煤炭产业煤炭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山西煤炭行业长期形成的单一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在国家提倡低碳经济的背景下,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山西煤炭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利用耦合效应理论,深入分析山西省煤炭行业内部生产和外部产业集聚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引下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赢,最后提出几点建议希望适用于其他资源型区域的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

【关键词】循环经济;山西煤炭;耦合效应

一、选题背景

山西省是煤炭资源丰富的资源型经济大省,承载着为全国经济发展输送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破解资源型区域发展难题,将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山西省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世界资源型区域多年来探索的课题。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在国家政策层面强化了山西省经济转型的重要性,国家强调在山西省进行初步试点,争取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道路,以实现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并为国家的其他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耦合效应是指各系统之间通过中介环节的关联和作用,达到相互促进的动态关系。目前,耦合效应在心理学、经济学中应用广泛。本文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分析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耦合效应,对于促进煤炭行业内部生产的良性耦合以及外部产业集聚的合理匹配,加快山西省煤炭行业的经济转型,实现山西省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增长模式。本文认为在研究山西煤炭业耦合效应的中介环节即是循环经济理论,通过循环经济实现山西煤炭业的内部生产结构的耦合效应和外部相关产业集群的耦合效应,达到和谐共生,产生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产生良性社会财富。

国内外对低碳环境下的煤炭行业经济转型研究甚少,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煤炭行业内部生产环节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核算研究;低碳视角下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体系评价研究等。关于煤炭行业内部生产环节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高冠群指出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能够促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关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核算研究,朱海静在其文章中详细阐述了環境成本的界定、构成以及控制方法,提出煤炭企业应该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控制,包括环境损失前的预防成本、环境损失过程中的维护成本和环境损失后的补偿成本。然而上述研究都未涉及到循环经济体系下煤炭行业耦合效应的研究,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耦合效应理论,基于山西省煤炭行业历年数据,对其进行分析。

二、山西煤炭发展现状

山西省作为中部矿产资源型省份,拥有丰富煤炭资源,其煤炭存储量占全国总量的1/3。在过去六十年中,山西共生产106.3亿吨原煤,在全国煤炭生产和开采中居于首位,全省含煤面积占山西省国土面积40%左右,山西外运煤总量占全国外运煤总量70%以上。

煤炭既是山西经济命脉,也是山西经济之痛。煤炭行业高速繁荣背后也制约着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煤炭产业带来经济财富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资源过度依赖,使山西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上产生诸多问题。在全省煤炭业整合之前,高涨的能源需求和超乎想象的黑色暴利,加之煤炭行业的技术准入门槛较低,大量的资金吸入至煤炭行业,致使其他行业缺乏必要的生产投资,使得本来基础较好的机械装备、农产品加工业日益萎缩,造成了产业结构初级化,产品结构低端化的局面。长期粗放无序、过度开釆以及生产方式低效单一,导致省内煤炭资源过度耗费与枯竭,影响山西经济发展。山西省煤炭行业现状可概括:1.煤炭为主的超重型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集群效益较差。2.煤炭粗放生产经营模式带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低附加值。3.生产安全技术条件无法达到要求致使矿难频发。4.煤炭资源开采殆尽,矿产资源浪费严重。5.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污染严重。6.“资源诅咒”效应凸显,对其他产业和科技创新的有挤出作用。

三、循环经济与山西煤炭业的耦合效应理论分析

循环经济理论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共生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建立起一种全新形态的经济体系。循环经济理论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以清洁生产为方式,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山西省作为中国资源大省,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型和原材料初级加工型为主导单一煤炭产业结构,科技含量低,同时由于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严重打乱原有生态平衡,若要实现产业循环、能量循环和生态循环,发展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加之如今在国家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及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立,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使得山西省煤炭行业开展循环经济成为可能。

对于山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要从两个耦合效应考虑:一是遵循“循环经济理论”达到煤炭企业内部的生产开采与加工处理的低碳循环,发展高端化、无污染、高效率的煤炭企业,实现内部生产环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耦合效应。二是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实现山西省内煤炭相关产业的耦合,加强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发展产业集聚,实现外部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耦合效应。

大同煤矿的塔山工业园是山西煤炭业第一个企业内部生产循环经济示范园,在园区内每一类上游企业部门废弃物都是下游企业部门原材料,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该园区主要包含三条循环链:第一,原煤开采全部进入选煤厂,精煤进入销售,中煤、煤泥和矸石输送至园区电厂,保证园区厂房生产用电和职工生活用电,发电产生的热可以给园区供暖。第二,塔山矿井开采的煤层中有高岭岩,直接输送至加工厂进行深加工,形成高岭岩系列产品,可用于造纸、陶瓷等行业。第三,矿井排出的工业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后一部分再进入电厂复用,一部分经过深度处理后可用于厂区生活、消防用水。

2006年之前,山西省煤炭产业结构单一,原煤的开采就是当时的山西煤炭的产业现状。2008年以后山西煤炭以“集群化推进”为策略,以“大企业引领”为手段,以“大项目带动”为契机,以“园区化承载”为依托,逐步确立了“全循环、抓高端、多联产”的产业理念,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2011年,按照综改试验要求,山西省在119个县、市、区选定125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这些企业涉及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和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非资源型产业。同时,在此基础上,选择山西焦煤、同煤等10家大型试点企业,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延伸以及新兴产业壮大两个方面来推动产业集聚转型。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以及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10大試点企业都取得了“循环”和“联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数据结果也进一步说明山西省煤炭相关产业集聚后采用循环经济思路可以取得双重效益。

五、结束语

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过分依赖煤炭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单一的传统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煤炭行业的科技含量低,以高耗能和低效率为发展手段,以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为代价。物质财富飞速增长的同时也阻碍了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国家政府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山西煤炭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是必然选择。本文以2010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利用耦合效应理论,深入分析山西省煤炭行业内部生产和外部产业集聚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引下如何达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并给出几点建议:

第一,全省仍以煤炭为基础,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继续推动煤炭工业进入集约化、高效化、规模化、高技术的大矿开发阶段,同时加快多条循环产业链的建设,拓宽煤炭资源的开发领域,延长煤炭资源的加工链条,提高煤炭企业的多元化非煤收入比重。

第二,在煤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领域加强科技研发,山西省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改变传统粗放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要求在资源的开采环节、深加工环节、伴生资源的利用环节、污染物的减排和回收处理环节必须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

第三,政府要对煤炭各相关产业间的协同发展给予足够的支持,引导煤炭企业向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渗透发展,加快资本、技术、人才在循环经济体系内的流动,形成煤炭产业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必要机制,推进煤炭产业集聚区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王杰.循环经济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析[J].财会研究,2004(11),47-49

[2] 诸大建.从生态效率的角度深入认识循环经济[J].中国发展,2005,8(1),11-12

[3] 袁纯清.转型发展为主线,为实现山西经济跨越发展而努力[N].山西日报,2010(07.29)

[4] 国刚,张国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理念统领全局,推动我国传统行业协调快速发展[J].理论学习与实践,2006(04),13-16

[5] 山西省统计信息网.2014(07)

作者简介:

薛洋(1986-),男,籍贯:山东泰安,学历:硕士,毕业院校:西安工程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煤炭产业煤炭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炭经济 多元化发展 经营模式

中国的产煤量占世界的37%,是当今世界上产煤第一大国。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且伴随着国际形势、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日趋复杂,煤炭安全问题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我国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危机与机遇并存,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面临的挑战的同时给我们创造了发展煤炭工业的新的机遇期。当下,我们正处在这种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煤炭工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历史责任的时期。

煤炭市场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市场,能够对煤炭的市场价格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是国有重点煤矿,但其作用也仅仅是影响,对于价格的调控能力还是很弱的。最为明显的是当煤价出现波动的时候,它只能成为接受者;煤矿企业的成长壮大再到衰退都有其必经的过程。尤其在衰退期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资金去职工安置、产业续接等。而煤炭开采的利润是十分有限的,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依靠能源的消耗,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的开采利用又往往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综上所述,煤炭产业的多元化经营策略是目前势在必行的一种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经营模式。

一、多元化经营的含义

多元化经营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的长期谋划。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企业不仅仅局限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可持续增长。当整个产业趋于成熟或在竞争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企业就必须考虑在已有事业范围之外的成长,这就是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作用:(1)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2)有利于企业获取高利润;(3)有利于促进企业原业务的发展。

二、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煤炭、石油、天然气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可相互代替的关系着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能源。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经济高速发展,煤炭产业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

(一)煤炭产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刺激了煤炭需求的迅速增长。在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拉动下,煤炭行业逐渐回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成长壮大,保持了速度较快、结构改善、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发展势头。

(二)煤炭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最近几年,在一系列的改革过程中,煤炭订货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政府的职能由贸易组织者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者, 这样就为企业供需双方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全国性的煤炭交易平台的建立,可为交易各方搭建统一开放、文明竞争的交易平台,避免暗箱操作,创造透明的市场环境。其核心功能是合理地制定煤炭价格、降低交易费用、实现交易与引导煤炭供需平衡。煤炭市场价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煤炭市场体系,推动了电煤的价格与市场接轨,这些都推动了现代煤炭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三)多元化经营模式稳步推进

近几年来,不少大型煤炭企业在加快改制重组进程的同时,努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稳步推进多元化经营战略。目前已有不少较大的煤炭企业除了发展煤炭采掘业以外,开始开辟以合资、收购、联合等模式的第二条战线——煤化工产业。还有一些煤炭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发展煤炭的深加工。

三、制约煤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持续超能力生产,资源采出率低

根据调查,我国现在超能力生产的单位高达75%。超能力生产造成矿井接连紧张,产能萎缩,全国1/3左右的国有煤矿存在供给能力接续问题。超能力、无能力生产,对后期的影响十分严峻。据调查,有一些产煤区因为缺乏适当的管理,资源采出率不高,资源回收率很低。一部分企业还出现了“吃肥丢瘦”的情况,这就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度浪费,因此就更为加剧了煤炭资源的紧张状况。

(二)矿区环境治理问题突出

煤炭资源在持续不断的常年的大规模开发之后,造成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有不少的矿区由于不合理的开采,造成了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各级煤炭管理机构、企业应做好统筹规划,坚持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并举,协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三)粗放式资源利用方式、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煤炭资源在长期的大规模的开采之后,对采空区的处理是土地直接塌陷,且由于煤矸石大量的堆积,使得许多大型矿区、煤炭资源城市的地表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以至于引发了连串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势必会造成经济的不良状况的凸显,进而引发煤炭产业区以及煤炭产业自身后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煤炭产业以及以此为主导的产业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四) 科技人才匮乏

科技兴煤,人才是关键。煤炭市场的不景气,一部分是由于各个煤炭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缺乏;另外一部分是煤炭企业对人才的不重视、不重用,人为造成的大量人才的流失。因为人才的流失,必然导致了企业先进技术低下,阻碍整个煤炭产业的发展运营。因此,人才是科技兴煤的主体,没有人才做保障,科技兴煤就成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 关于促进煤炭经济发展多元化的几点思考

(一) 各煤炭产业应科学制定发展战略

在没有统筹规划之前进行多元化经营是不可取的,因此煤炭企业需要经过长期的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制订一条符合自己的多元化发展策略。多元化经营策略只是针对一些大中型企业而言。大中型企业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且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因此大规模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是锦上添花,百利无害的。反之,类似的小规模企业因为其重心放在了核心产品和做大做强企业的目的,这样一来,在小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策略就显得有些主次不分。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壮大发展规模,而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分散了小企业的资金,消耗了利润,得不偿失影响企业前途。

(二)以技术为支撑,以创新为引领

企业的生命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科技含量,高科技的产品才会具有市场竞争力。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要摒弃以往的生产理念:过于重视生产的速度、数量、投入等,而忽视其质量与效益。以市场为主导,适应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由于各个煤炭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的不重视,导致企业人才匮乏,整个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为了解决此类问题,需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应予以支持。提供人才,投入技术,建立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组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技术创新人才团队。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

(三)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生态坏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托。煤炭产业是环境污染的大户,但又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基础。我们还要摒弃以往的粗放型外延式的增长模式,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想法。基于循环经济的角度,要把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并举,不能把煤炭产业的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因此,煤炭企业需解决好煤炭开采时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如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在煤炭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水、煤泥、煤层气、煤焦油、塌陷地等诸如此类,被认为是“放错了位置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发挥其可再次利用的优势,把可利用的废弃物“变废为宝,吃干榨尽”,在获得了利益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真正做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要始终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清洁能源,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多元化经营需要有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以及高层次的综合人才作为支撑。产业多元化战略紧密依靠于技能的转移,就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此类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运用技能支持新业务的经营,而且要拥有足够的技术以建立竞争优势。人才战略是壮大煤炭产业的的根本,人才,是所有财富中最宝贵、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资源。基于此,各大中型煤炭企业要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根据本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积极规划实施各种方案来充实企业人才;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配合,建立企业人才的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耀.我国煤炭产业的前景、政策及价格分析[J].中国能源,2007(09):22-2.

[2] 马晓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04):14-16.

[3] 徐连蕴.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7) .

[4] 张瑞,郝传波.循环经济与中国煤炭产业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5] 杨鑫.循环经济视角下煤炭企业环境审计评价研究 [J].山西财经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江(1973-),男,经济师,就职于平顶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李娜)

上一篇:企业项目投资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风险管理银行风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