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范文

2023-09-22

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价值;现实意?x;文学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6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79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文化作为国家与民族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英文文学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英美文学作品通常能够更为深刻地刻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文学能够通过各种语言表达进行实现,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表现路径和文化特性密切相关,因而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是理解文学特征与文化特性的主要途径。文章深入研究英美文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西方文化特征与精神价值,进而产生不同的文化体验,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一、英美文学的基本功能与特征

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学还是英美文学,都是文学的重要分支,而文学最为基本的功能与特征就是能够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与现实状态。不过,针对文学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也有一些人提出异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存在主义学者萨特曾提到过的问题,即对于处于饥寒交迫困境中的人们来讲,文学有什么实用价值呢?文学既不能帮助人们抵御严寒与敌人,也不能让人们填饱肚子;还有伟大学者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文中就将人们划分成三六九等,其中诗人则位居第六等,由此可见诗人在柏拉图心中的地位也不高。但是,社会是极其复杂的,尽管文学无法解决人们基本的温饱问题,但自古至今谁都无法忽视众人对文学的喜爱、追求与痴迷。在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诸多从事与文学不相关的人也如同鲁迅一样放弃自己原来的事业选择文学道路,即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大胆尝试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按照马斯洛提出的五等级需求论可知,人类在生理方面的需求,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需求;人类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即人类的感受器官、智能器官以及效应器官等都是人类寻求安全的工具;人类在归属感与情感方面的需求,是人类渴望相互理解与照顾的需求;人类在尊重方面的需求,是人类展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需求。每一个想要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与抱负的人,都必须做好自己所承担的事情与任务,并使自己从中感受到价值、快乐与幸福。文学作为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活动之一,其主要建立在人类的生理、归属与安全感的需求上,因而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以自己的实际需求为基础的。在这一前提下,人们通过阅读有关文学作品,可以明显体会到自己的情感与归属感,尤其是经过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后,所获得的知识与信息,还能进一步帮助人们获得尊重需求。所以,英美文学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二、英美文学的重要价值

(一)人文主义价值

英美文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诞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者,对世界文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享誉世界的著名戏剧学家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坛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创作者,其文学成就可以说是全世界的瑰宝,同时其相当多的文学作品还极大地推广了英语语言。深入探究莎士比亚的一系列文学创作,我们还能发现其诸多文学作品还蕴含有深刻的人文精神――人类思想的解放,即独立的个人应该具备的独立意识与主观意识等人文主义精神,都能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影子。当然,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有不同程度的阶级束缚性与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美好人性的窥探,都是人类文学领域中的巨大进步。与英国文学相比,美国文学受阶级思想的影响较小,美国文学中所彰显出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个性追求与精神解放为主,如著名作家惠特曼所著的《草名集》,这部作品中的“草”是平凡事物与平凡人类的代表,是作者对民主与自由的期待,其诗中的“自我”是美利坚的代表,其作品颂扬了民主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感情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人文主义价值。

(二)理性主义价值

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作品深入探析了人们在追求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方面的矛盾心理,以及在此基础上埋下的精神隐患。譬如索尔?贝娄创作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这部作品中的词语“心碎”是当代人们心理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即对在崩溃边缘徘徊的现代人来讲,其内心的折磨要远远大于肉体上的折磨。索尔?贝娄通过对美国工业社会后期的现实状况描写,有力抨击了“以消费为核心”的消费主义。还有索尔?贝娄创作的《赫索格》向世人揭示了物质化的美国工业社会,人们在疯狂追逐名与利的过程中,所导致的人类关系的恶化与异化。因此,纵览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发现,不少优秀作品都是对人类道德观、社会发展等关键问题的深刻揭露与反思,具有重要的理性主义价值。

(三)黑色幽默价值

黑色幽默是用笑代替痛苦的感情,用荒诞形式宣泄痛苦情感的一种独特文学艺术。文学创作者通过对个人所受到的社会压迫、荒谬的世界等现象描写,用无奈的嘲讽态度展示出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并进一步把这种不协调进行扭曲、放大直至畸形,从而使得这种不协调现象显得更加滑稽可笑与荒诞不经,同时又给人一种苦闷与沉重之感。例如《第22条军规》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描写始终采用的都是黑色幽默写法,令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第22条军规”的无奈。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将整部作品衬托的十分荒诞有趣,同时也让故事中的主人翁陷入了极度的绝望泥潭中,文中有关情感的具体描写少之又少,但读者又能通过一系列荒唐可笑的故事情节明确感受到隐藏于无形之中的细微情感,这些情感既不纤细柔和也不澎湃热烈,而是周而复始的、难以自拔的且能够对读者心灵产生巨大冲击的深深的“绝望’。像《第22条军规》这部作品中的黑色幽默一样,英美文学中的黑色幽默随处可见且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学习价值。

三、英美文学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与认知西方文化

现实生活是文学的主要来源,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高于生活,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情感态度。对英美文学来讲,其作为西方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描述的主要对象是西方经济社会制度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所以,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读者了解与认知西方文化。

(二)有助于净化心灵与完善自我

学习与研究英美文学,能够帮助人们净化心灵并完善自我。文学创作者通过作品可以将部分社会现象或者情感进行展现,塑造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且通常这些角色形象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能够给人正面鼓励,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人们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过程中,往往能够迅速进入故事情节中的情境与氛围,亲身感受英美文学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思想,并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品质与人格。

(三)有助于激发英文学习兴趣与动力

英美文学作品的大量阅读,一方面能够让读者体会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即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民主与开放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含蓄与内敛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也能使读者积累丰富的英语词汇,英美文学作品中包含有丰富的本土英语与口语英语,可以有效提升读者对英语的感悟能力,进而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最大程度调动读者学习英文的动力。

(四)有助于增强读者的理性思维

英美文学所具有的理性主义价值,使得其作品创作带有鲜明的理性思维模式,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透露着理性光辉。因此,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有效引导读者对事物进行理性思考,进而不断强化自身的理性思维。

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所受文学的影响正在逐步弱化,因此人类精神文明急需进一步提升。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主要构成部分,属于强包容性、文化多元性的文学艺术形式,在文学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英美文学无论是在精神价值方面,还是在现实意义方面都有着突出贡献。所以,深入探究英美文学有助于我们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权继振.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科学版),2014(9).

[2]赵丹,张焱.解读20世纪美国文学的多元化创作风格――从艾略特等几位文学巨匠谈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3]钟俊,张丽.梅尔维尔对超验主义的挑战[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

[4]丁礼兵.从莎士比亚悲剧浅析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群文天地,2011(22).

On the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GUO Jun-x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gration,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countries in the field of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military and others i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se areas. Compared with Chinese literature,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re relatively weak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humanism, rationalism and value of black humor value and explore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basic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Key word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valu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literature

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2篇

2、摸索城市发展中古建筑保护的方法

3、《威尼斯宪章》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

4、浅析洞口县宗祠建筑的特点与保护措施

5、传统的建筑与建筑的传统

6、挖掘中国历史建筑杰作是遗产保护和文化重建的需要

7、浅议民俗博物馆在我国的发展

8、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8夏季版)

9、论十八大背景下文博志愿者的作用与意义

10、古建筑勘察、信息采集工作及修缮施工技术要求探讨

11、文物古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浅谈三门峡文物勘探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13、数字化生存环境下建筑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

14、新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研究

15、南昌城区残留历史古建筑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16、论晋祠建筑中的几点独到之处

17、关于历史古建筑文物保护之探索

18、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真实性问题研究

19、山西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中的数字VR应用

20、老弄堂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景德镇城市发展的互融

21、“一定要有自己的建筑学体系”:记杰出的建筑历史学家陈明达先生

22、古遗址与古建筑保护方法探索及应用

23、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与管理

24、2013年高考病句题分类详解及备考指导

25、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26、古建筑虚拟色彩修复及漫游技术研究

27、紫禁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8、城市政务微信的治理功能及瓶颈

29、试析目前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0、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嵩口古镇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31、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32、韧性视角下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与策略研究

3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古村落保护路径研究

34、数字技术下的传统家具研究概况

35、江西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探讨

36、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 古建筑教育的应用

37、应县木塔辽代秘藏版画研究

38、镇江蚕桑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39、《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送审稿)》提交人大审议

40、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探讨

41、贵州民族建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42、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初步研究

43、新技术新材料在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

44、基于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城市遗产游憩地“多点状”空间模式研究

45、基于系统观念下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46、遗产的价值、保护、利用与围绕主体问题的讨论

47、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古村落保护

48、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49、长城保护维修中的遗产类别定位研究

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3篇

一、中国对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的理论探索

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在探索社会形态时研究得出的重要理论内容。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入手,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和现实, 挖掘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研究出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须要靠建立科学社会主义来解决。前苏联虽然也应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但把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和僵化的使用忽视了现实基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又被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所影响, 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中国分析苏联解体的教训总结出苏联当时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立足于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 我国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败, 这都是没有研究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后果, 如果中国不及时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也容易走苏联的老路。然而,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全面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得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建设要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本质来展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阐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 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矛盾, 要处理好社会问题就要把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应该具有社会发展速度上的优势, 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在理论上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那么如何能使生产力发挥得更好就是要在所有制方面改革, 实现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的迈进。为了给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就要有新的所有制相适应, 以公有制为主体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到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我国经过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已经逐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我们始终要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背景下,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 分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环境。社会主义发展与市场经济并不冲突,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中能够催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 我国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应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探索中创新了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中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尤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在价值观层面的理论创新就是强调人民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根基。

建设社会主义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当代社会的现实基础结合起来, 人民的实际利益就是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走向共同富裕。提高生活水平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的, 对于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要彻底破除,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 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实践层面的重要价值就是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也要强调人民的地位和作用, 这就使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向更加明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要靠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来表现,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既符合党的宗旨又符合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形态的根本价值。我们党在每一个时期都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中国梦, 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不变, 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形式从未僵化, 我们善于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法, 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一种创新成果应用到社会主义实践中, 又反过来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在回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核心也是前提, 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也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经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 社会生产可能会落后于实际需要, 因此, 要不断注重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发展, 不断制定新的发展路线解决每一个阶段出现的特定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 路径不唯一, 只要是社会主义本质不变, 社会主义性质不变, 共产党的领导不变, 在路径的选择中, 我们可以灵活处理以适应现实情况, 解决矛盾问题。

理论之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 在于其能够与实践相互结合, 适应历史发展的要求, 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说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共同富裕, 这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任务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民共富,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摘要:社会主义建设要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本质来展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阐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在价值观层面的理论创新就是强调人民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因此, 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价值根基。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意义,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社会主义本质论及其发展[J].杨新铭, 孙奎来.学习与探索.2015 (02) .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研究——兼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针[J].王钰鑫.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 (04) .

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4篇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 这一框题主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 珍爱生命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珍爱自己的生命;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肯定、尊重生命, 进而悦纳、完善生命, 乃至于延伸自己生命的价值。

我设计的课堂总体流程大致如此:首先播放视频短片, 展现多种生命自由生活的情景, 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然后进展五个活动。

(活动一) 校园·世界·生命。

首先, 学生谈我们可爱的校园里有哪些生命。

老师再展示图片“缤纷的世界”与“干涸的土地”, 通过观察、比较, 感悟世界的缤纷缘于多彩的生命。

然后学生交流课前分组收集的世界上更多生命体的信息, 包括各种濒危动植物的相关资料。老师帮助筛选、整理, 幻灯片展示。

(过渡) 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一些物种正在锐减或者已经消亡。那样, 我们的世界就会缺少一些原有的精彩。

而万物之灵的人, 又应该怎样做呢?

(活动二) 生命&爱。

老师先讲徐秀娟救丹顶鹤的故事。结尾以F L A S H音乐, 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激发同学情感共鸣, 再讲述自己收集的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爱的故事。

(活动三) 生命AB剧。

学生先看课本2 5页小月的故事。然后编成小品剧, 选三名同学, 即兴表演。

欣赏完小品后,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出示的三个问题。然后, 各抒己见。老师做结:生命是顽强的, 也是脆弱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关爱与呵护周围的生命。

(活动四) 生命悲歌。

短剧里, 小月无意残害了她的小水母。殊不知, 还有另一曲生命的悲歌在演绎。

老师再次出示动物死亡档案, 以及环境问题的图片。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是生命遭到破坏。事实足以让我们懂得,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我们必须尊重生命, 关爱生命。否则, 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活动五) 同奏生命&爱的乐章。

生命需要相互关爱。那就让我们共同奏响生命&爱的乐章。出示“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50件小事”。

感悟、认识后, 再深入讨论准备课后即付诸于行动。从而结束本节课。

设计这样五个活动, 意图在于: (1) 观看情境色彩极强视频短片, 感受生命的存在激发起对自然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 课前调查、课上交流, 让学生做“有心人”, 关注身边的各种生命, 加深其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 (3) 创设情境同学讲述自己知道的生命感人故事, 认识生命的脆弱, 需要关爱; (4) 合作表演和讨论, 锻炼学生即兴表演、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技能; (5) 鲜活的数据, 形象的图片, 给学生视觉与情感的触动, 使其更加深入的认识生命遭到毁坏的严重程度, 然后探究原因, 明确尊重、关爱生命的必要性。总之, 以此授课, 教学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实现, 更主要的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撞击, 彻底的折服了我们每一个人!

由解读和讲授这一课, 我进一步想到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脆弱的生命和那些在生活中选择逃避生活和毁灭自己的人, 也想到了在生活中怎样更好的去爱护生命。从而我更深刻的领悟到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是一个极好地进行热爱生命教育和强化生存意志的平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的先天性的有利条件, 开展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从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入手, 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 进而认识到人与自然要相互依存, 和睦相处树立一种崭新的生态道德观、人生观、自然观, 养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并付诸行动。在教学的课堂内外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种植花木、饲养动物、课外收集资料、图片、课堂讨论等,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可贵, 激发其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在此基础上思考怎样才是真正珍爱生命的态度与行为。

所以, 我们可以从思想品德教学的角度, 总结下面两点。

(1)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帮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 往往对“自尊”很看重, 对生命却异常漠视, 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帮助他们认识生命, 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生命, 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生命为世界带来生机和活力,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命的情感;通过人与其他生命的比较, 探讨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从而悦纳生命;通过探讨人与其他生命该如何相处, 认识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 养成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 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然界一切生物都具有生命, 在万物进化过程中, 人类走在了前面, 成为世界的主宰。但是, 每当我们回望或走近自然的时候, 我们会感到震惊, 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 无论周围环境多么的恶劣, 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 它们就能顽强生存下去。人们从这些自然生物的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中获取人类自己生命的给养, 从而更加积极投入生活中去, 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辉煌灿烂。从贱视生命到珍惜生命,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希望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能借助这一方重要的阵地, 给学生营造一片美丽的心灵晴空, 让他们倍感生命的不易, 更加热爱和珍视生命, 更能创造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是平等的, 但是, 正是对自己生命意义与价值的不同的体会与认识, 使不同人的生命有了不同的色彩。只有认识和把握了这种生命的深度, 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 自我的生命与价值才会闪光, 生活也才会有意义。

摘要: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的相关论述能让我们从感性的角度收获更多对生命的领悟。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是一个极好地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场所, 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倍感生命的不易, 体会到每一个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更能创造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命的意义,价值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 (第2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

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5篇

主题教育活动的践行计划

班级中共团员某某

一.注重党的理论教育,提高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可以说是国防生最重要的素质。忠党爱国,立场坚定,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是对我们国防生的基本要求。目前,西方思想文化渗透严重,社会腐败现象多发,不良网络信息干扰,如果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就容易在政治信念上发生动摇,价值取向上发生偏差。为此,必须加强自身政治素质的培养,筑牢道德防线,不断夯实政治思想基础。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强化政治信念和理想追求。我们可以通过政治学习,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树立起从军报国、扎根基层的理想信念。

二.强化组织纪律意识。国防生与地方生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国防生都要进入部队工作,部队的工作要求国防生既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具备顽强的意志品格、过硬的作风纪律。因此要把作风纪律的养成作为自己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铸炼坚韧品格,良好的作风纪律形成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为基础,

三.要在日常军政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强化体能训练,通过规范的、经常性的、科学合理的训练,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其次,提高军事技能,通过军事理论课,提高军事理论素养。

四.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拥政爱民、报效祖国的理念深入内心。增强奉献意识。志愿服务能够

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爱国爱民的奉献意识。

五.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以打牢献身国防思想的基础为重点;;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信念坚定、立志献身的合格人才。

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价值范文第6篇

一、孝文化的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伦理根基的孝文化是孝道观念、孝道规范、孝道行为方式的总称, 其内涵丰富、形式宽广、内容深刻。

从本质内涵来看, 孝从字面上看是由上偏旁和下偏旁两部分构成, 上偏旁从老, 下偏旁为子。可以理解为下方的子孙搀扶着上方年老的老人, 子女对父母孝顺。孝顺父母不仅有着多重内涵, 更有一个顺序递进的程序。首先, 《孝经》开宗明义章中开篇即讲:“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它告诉人们, 一个人对父母最基本的孝在于对自己身体、生命的珍重, 轻易不得损伤自己的身体, 这一基本要求是行孝最大的保障。其次, 物质满足即在生活方面要做到赡养父母, 满足父母的基本生活需求, 让父母老有所依。再次, 对待父母不仅要有物质的保障, 还要有精神的供养即用发自内心的诚挚的爱对待父母, 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最后, 对待父母要进退有度, 并非是一味的听从父母之言, 《孝经》指出:“父有争子, 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面对不当之处, 我们应该尽力劝说, 不要一味顺从。

从外延来看, 孝是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血脉所在。自古以来, 孝和忠君爱国就是联系在一起用来维系国家统治, 两者相辅相成。古代小农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华民族以家庭为纽带将家与国联系在一起, 孝是家族血脉联系的体现, 孝而爱家, 爱家而爱国。孝作为维系家国的重要纽带保障着家族宗亲的延续、是一个民族得以繁荣发展的基因所在, 更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得以生存的根基。

二、孝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从理论上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孝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扬弃”, 在社会各阶层中发挥着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对其价值的发掘, 对孝文化这一体系的创新、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在时代价值上, 在孝文化的历史发展中, 无论其内容、形式怎样变化, 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新时期我们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组成部分, 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发挥着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

对个人来说, 孝乃为人之本, 无论处于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阶级, 都无法完全否定“孝敬”存在的道德价值。孝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是判断一个人人格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孝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坚持以人文本理念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孝文化立足于当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 反映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对社会来说, 大力弘扬孝文化, 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导向。强调孝行为的根本性是加强其道德上的约束力, 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效结合, 可以在全社会普遍形成道德约束力, 通过促进人的自律, 进而促进他律, 实现人类共同进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与德治作为国家的治理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 其中道德作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道德的约束力对于建设法治社会是至关重要的。对国家来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其基本要点就在于立足于本民族文化, 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共建和谐社会。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道德准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 大力开展孝道文化教育, 有利于逐步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 进一步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国家繁荣昌盛与发展。

三、孝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 在行孝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人之行, 莫大于孝”, 孝行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表现之一。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对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需求问题。针对此问题, 提升个人的孝行教育, 以小见大, 是可行之道。孝文化的弘扬、传播在实现家庭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学校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文化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主阵地, 加强学生的孝文化教育,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要学会用辩证统一的“扬弃”的眼光去对待、弘扬孝文化。在实践活动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动吸收, 实践传统孝文化的优秀思想, 提升自身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感, 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 将孝文化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 面临着西方普世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冲击, 首当其冲的便是学生, 因此加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变得刻不容缓。“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工作, 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人认同、接受、遵守并践行道德准则和规则”。将孝文化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发挥孝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 有利于让学生重新树立对本土文化的信心, 加大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 自觉践行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准则,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通过自媒体来展示有关于孝文化的故事、事迹等, 将榜样作为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 把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 而不是把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古人常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孝文化的认同不仅要从内心去认同, 更在于从实践中践行孝文化的理念。

(三) 在家庭教育中践行、传承孝文化

网络上经常看到关于学生“留言自杀、残忍杀害同学、弑母”的新闻案例, 甚至青少年中也出现了“一言不合离家出走、自杀威胁父母”等现象。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惜以健康、生命为代价来“惩罚”自己?研究表明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源。孝道作为一种调节亲子关系的自然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孝作为联结家族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维系家庭和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多元文化冲击之下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 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常言道“上所施, 下所效”, 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对一个人品德形成起重要表率作用。家庭教育中展现出的礼、孝有利于让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对青少年来讲, 有利于其形成感恩、责任意识。

(四) 立足于孝文化之根,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孝道文化, 大力继承、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切渠道, 营造人民群众认可的孝道践行规范,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舆论宣传、引导, 真正将孝文化的理念、内容及行为规范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言行一致。

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加大对人民大众的孝文化教育, 发挥其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从根基所在强化人的道德观念, 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效性。

摘要: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 其内涵丰富, 功能强大。将孝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加大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 有助于发挥其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以体现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4.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2-33.

[3]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191.

上一篇:远程教育学习范文下一篇:三评党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