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范文

2023-09-20

静脉炎范文第1篇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有多种, 根据临床经验分析及结合文献资料, 归纳起来, 主要体现在: (1) 短时间内多次在同一条静脉上穿刺, 使静脉血管壁发生损伤性增生、肥厚、瘢痕等病理变化, 引起静脉炎; (2) 穿刺过程不严谨,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或穿通血管而未及时发现, 引起漏药或肿胀; (3) 操作过程消毒不严密, 引起针头污染或其他药物污染; (4) 药物浓度过高, 过低、药物滴速过快、新鲜血浆p H值过高或过低、药物配伍不当等都可引起等; (5) 部分药物引起的静脉炎。

2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2.1 加强责任感, 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作为护理人员, 理应对静脉输液的操作熟练掌握, 熟知药物的原理、副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和药物的刺激性大小。对穿刺部位和血管的选择都必须做到准确合理, 要先确认血管通畅方可注入药物, 避免重复穿刺。

2.2 正确选择和使用静脉

静脉的选择应根据病人情况而制订使用计划, 选择时应遵循从小到大, 由远到近, 左右交替的原则, 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 从远端向近端, 选择粗、直、弹性好、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 避开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避免重复穿刺。

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对药物进行配制时, 检查药液是否有浑浊、沉淀, 瓶体是否有裂痕,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坚持现配现用。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时, 要保持治疗室的空气净化效果, 减少空气中的微粒污染, 检查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棉签的有效期及包装是否破损, 检查是否过期, 有效阻止污染进入人体。

2.4 减少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刺激作用

对注射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用药时应先减慢滴速, 待血管适应后再稍加快滴速, 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肢体周围注射静脉时, 应注意保暖和放置舒适。病人长期静脉输液, 药物浓度高, 刺激性大, 易致静脉炎的药物。

2.5 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病人自护能力

护理人员不但要自己熟知各种静脉炎的护理及防护知识, 同时也要教会病人静脉注射中的配合方法。这样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就会避免活动, 防止输液穿刺, 并配合治疗加强营养, 补充血液或能量合剂, 以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的抵抗能力。

2.6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可以使用酒精湿敷、山莨菪碱凝胶涂擦、硝酸甘油贴剂等药物,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细胞组织缺氧, 能减少致炎物质产生, 减轻对血管损害, 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 静脉炎的处理措施

3.1 抬高患肢, 促进静脉回流, 并嘱患者不要按压炎症部位, 避免栓子脱落, 形成栓塞

3.2 冷敷法

使用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 减少药物吸收, 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作用, 局限损伤部位;冷敷还能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常用于20%甘露醇、4%碳酸氢钠、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3.3 药物封闭法

(1) 不管任何药物引起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变紫黑色或坏死, 都要立即进行药物封闭, 外敷药物。通过临床观察多巴胺渗漏用酚妥拉明封闭最好。 (2) 发现化疗药物渗漏立即停止输入, 将稀释的透明质酸酶 (150U/2~3m L) , 半量经原针注入, 半量于渗漏处行静脉周围浸润注射, 后用0.25%利多卡因5~20m L行局部浸润封闭;再实施干热敷, 温度50~60℃, 4~6次/d, 15~20min/次, 连续3~5d, 有效率100%。

3.4 硫酸镁联合应用法

(1) 或者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 每日更换1次, 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定。 (2) 将50%葡萄糖20m L, 25%硫酸镁10m L和维生素B1 2500μg混合液, 外敷治疗各种化疗药物皮肤渗漏, 疗程2d, 总有效率达96%, 且明显缩短疼痛、肿胀消退时间。

3.5 中药外敷法

(1) 鲜芦荟汁外敷。芦荟具有消炎、杀菌及对受损细胞有较强的修复再生作用, 取鲜芦荟汁敷于发生静脉炎的血管上, 每天3~4次, 每次1h, 外敷时每30分钟更换芦荟片1次, 在外敷芦荟汁的同时, 配以红外线照射15min, 2~6d多可治愈。 (2) 桐油石膏外敷。将桐油与生石膏按照3∶7的比例混合搅拌成油膏状, 调均匀后涂于4层0.2~0.4cm的纱布上, 再将纱布覆盖固定在炎症部位, 面积大于红肿边缘, 每天1次。 (3) 冰片生姜外敷。用15~30g生姜洗净晾干, 加入10~15g冰片细粉末, 混合搅拌成泥状, 用纱布包裹覆盖固定在患处, 每日1~2次, 有效率达100%。

3.6 激素外敷

复方醋酸氟轻松软膏, 一般认为输液性静脉炎属于无菌性炎症, 激素治疗的目的是利用其抗炎的作用, 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消退。

4 结语

总之, 对于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的理论非常丰富, 作为护理人员, 我们应总结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1) 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 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 加强健康宣传, 方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提高临床静脉治疗的质量。

摘要:静脉输液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重要护理技术, 而静脉输液经常会引起静脉发生局部疼痛、水肿、红肿等症状, 甚至会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因此, 熟练准确地掌握静脉穿刺, 并对熟悉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 对挽救生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临床经验, 通过对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 现将笔者对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治疗作如下报道。

关键词:静脉炎,预防,措施,护理

参考文献

[1] 吕艳.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预防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3, 17 (8) .

静脉炎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肿瘤科病人,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无化疗禁忌证;无PICC禁忌证。PICC置管病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3年来肿瘤科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有29例,均输入化疗药物,病例分类:乳腺癌12例,肺癌7例,胃癌4例,大肠癌4例,淋巴瘤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5~68岁,平均52.3岁;右上肢置管10例,左上肢置管5例,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2~6 d,Ⅰ级静脉炎4例,Ⅱ级静脉炎7例,Ⅲ级静脉炎4例;对照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51岁;右上肢置管9例,左上肢置管5例,静脉炎发生于置管后2~5 d,Ⅰ级静脉炎4例,Ⅱ级静脉炎7例,Ⅲ级静脉炎3例。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枯冰凡膏”,均匀涂于发生静脉炎的部位,范围大于患处2 cm左右,药物厚度约2 mm,外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固定,2次/d,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枯冰凡膏的药物组成:枯矾60 g、冰片15 g研制成粉末,凡士林适量熔化后调入研制好的药粉和匀成膏,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将硫酸镁粉倒入开水中,配置成50%的硫酸镁溶液,再将药液倒入容器内,保持适宜的温度,纱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20~30 min/次,敷药过程中要经常更换纱布,以保持湿润及温度,3次/d,5 d/疗程。两组病人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静脉炎的诊断及分级

该研究按照美国的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对静脉炎的判断标准[3]进行分级。Ⅰ级: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出现轻微的红肿、疼痛;Ⅱ级: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有灼热感、有条索状静脉改变,但未触摸到硬结;Ⅲ级: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有灼热感、有条索状静脉改变,并可触摸到硬结。

1.4 疗效评定

痊愈: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向红、肿、疼痛、灼热感、条索状静脉改变、硬结均消失,静脉功能恢复佳、弹性好,血流通畅;显效:局部皮肤疼痛及灼热感消失,红肿面积消退≥80%,血管弹性良好,基本摸不到硬结;有效:局部皮肤疼痛及灼热感减轻,红肿面积消退<80%,血管弹性稍有恢复,硬结有所变软;无效:通过治疗后局部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恶化[4]。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11例(73.3%),显效3例(20.0%),有效1例(6.7%),无效0例(0.0%),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4例(28.6%),显效2例(14.3%),有效3例(21.4%),无效5例(35.7%),总有效率64.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χ2=6.473,P<0.05。

从表1可见,观察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64.3%,两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3,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PICC所致的静脉炎常发生于置管后2~3 d,局部出现穿刺点上端沿静脉走行红、肿、热、痛伴硬结,发生原因是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摩擦刺激引发变态反应,从而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硬结。PICC患者发生静脉炎后,如果处理措施不力,将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严重者,导致拔管[5]。PICC为一次性材料,价格高,这样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而且使病人在经济上承受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治疗PICC所致的静脉炎非常重要。中医认为,静脉炎的发生是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伤,致局部脉络血行瘀阻,不通则痛;气滞血瘀,水湿停聚,则局部发为肿胀;气血淤滞,蕴久化热,则局部灼热;由于脉络受损,血溢于肌肤,故局部发红[6]。

祖国医学研究表明枯矾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敛、消疮之功效;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止痛、防腐生肌之功效。根据中药配伍原则,两者可合用。取凡士林适量熔化后调入研制好的枯矾与冰片4:1粉末和匀成膏,外敷于患处,共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收敛燥湿之作用。另外枯矾还可以减轻水肿、软化硬结;冰片能缓解患处红肿、疼痛,两者结合使用在改善局部红肿、疼痛,软化硬结方面相得益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枯矾主要成分为硫酸铝钾,能与血清蛋白结合成为难溶于水的蛋白化合物而沉淀,对局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7]。同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使毛细血管血浆蛋白流量减少,局部组织的水肿、炎症和渗出减轻。枯矾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8];冰片主要含右旋龙脑、挥发油,具有抗炎、抗菌作用[9]。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0]。枯冰凡膏外敷后渗入皮下,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消除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摩擦刺激引发的变态反应和高渗性药物引起的血管痉挛,从而减轻血管炎性反应,有效地减轻了长期输液对血管的刺激,使静脉损伤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100%,无一例拔管,在治疗过程中无1例有心理不适感,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枯冰凡膏制作简单,方便储存,外敷患处药力持久,更换简单,耗时很少,明显减少护理工作量。而对照组痊愈率为28.6%,总有效率为64.3%,对照组中5例无效,其中有1例非正常拔管,其余病例改为观察组方法治疗,对照组因治疗过程中每次湿热敷需20~30min,3次/d,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感,而且存在着烫伤的安全隐患,硫酸镁湿热敷过程中,为了保持纱布的温度及湿度,需经常更换纱布,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综上,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的静脉炎疗效显著,药物配置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病人无痛苦、易于接受,较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为静脉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PICC所致的静脉炎患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枯冰凡膏外敷患处;对照组14例,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患处。两组均治疗5 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静脉炎治疗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枯冰凡膏外敷治疗PICC所致的静脉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方法简单、费用低、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PICC,静脉炎,枯冰凡膏,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莉.自制弹力绷带用于PICC置管后止血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76-177.

[2] 付春华,于莹,赵淑燕.PICC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2006,12(7):606.

[3] Miller AB,Hoogstraten MB,Staquet M,et al.Reportingresultsof cancertreatment[J].Cancer,1981,47:207.

[4] 高杰萍.鲜芦荟治疗小儿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66-3967.

[5] 宋艳茹,贾雄杰,杨小红,等.紫草膏外敷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11,26(1):34.

[6] 符美芳.食盐热敷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09,24(3):51-52.

[7] 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7-198.

[8] 李万泽.冰枯鸡子油治疗乳头皲裂10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0,32(10):21.

[9] 黄卫东,吕武清.冰片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8,17(4):64-66.

静脉炎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我科使用长春瑞滨化疗的患者100例, 包括非小细胞癌55例 (男性42例, 女性13例) , 乳腺癌30例, 卵巢癌15例, 均经病理学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病情、穿刺部位血管情况、化疗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0.9%NS100mL+地塞米松5mg在使用长春瑞滨前后快速静脉冲管, 然后冰敷穿刺血管处30min,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喜疗妥在穿刺处周围30~50cm范围内涂抹, 1d3次连用3d。2组均经浅静脉钢针给药, 40mg长春瑞滨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 15min内快速滴注完毕, 1d、8用药, 21d为1个周期, 完成4个周期者为一完整病例, 化疗期间及化疗结束后1周观察穿刺局部及周围血管情况, 4个周期化疗完毕后总体评价静脉炎发生情况。静脉炎的分级[3]:I级 (轻度疼痛) 为局部皮肤发红和红肿, 灼热疼痛难忍;II级 (中度疼痛) 为局部皮肤发红和红肿, 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条索样肿胀, 散在水疱;III级 (重度疼痛) 为局部皮肤红, 肿, 热, 痛, 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疼痛, 并伴有发热, 大片水疱;IV级 (顽固性疼痛) 为中, 重度肿胀, 水疱破溃, 累及皮下肌层, 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注:χ2=20.62, P<0.0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算,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见表1。

3 讨论

长春瑞滨 (NVB) 属于干性制剂, 可使血管内CO2蓄积, 血管内压升高, 两者均可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药物渗透至皮下间隙, 导致局部浓度增高, 破坏了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 引起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 药物渗漏至皮下, 直接刺激神经末梢, 甚至使组织缺血缺氧, 局部出现水疱, 形成硬结和溃疡[4]。所以NVB常常引起持久明显的疼痛。

冰敷是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 (常用冰快) 作用于局部皮肤, 以收缩小动脉, 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 而达到止痛, 抗炎等治疗目的。喜疗妥能透过皮肤在患处发挥作用, 具有抗炎, 促血肿吸收, 抑制血栓形成,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刺激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 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 对皮肤无刺激, 耐受性良好[5]。本研究就是利用冰敷和喜疗妥的双重作用, 从而减轻用NVB刺激血管造成的疼痛。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仅为10%, 对照组高达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该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便于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喜疗妥外涂加冰敷联合应用预防长春瑞滨化疗所致静脉炎。方法 将100例使用长春瑞滨患者随机分为喜疗妥外涂加冰敷 (实验组) 和冰敷组 (对照组) 。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2%, 实验组为10.0%,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喜疗妥加冰敷能有效预防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

关键词:长春瑞滨,化疗,静脉炎,护理

参考文献

[1] 韩渡光, 杨松.预防长春瑞滨致静脉炎的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3) :261.

[2] 张晓华, 张大敏, 白兆琴, 等.不同解毒剂局部封闭配合物理疗法减轻长春瑞宾渗漏损伤的疗效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9) :817~819.

[3] 李艳丽.玻璃酸预防NVB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9) :44.

[4] 罗莉蓉.长春瑞滨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9, 22 (1) :108~110.

静脉炎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我院化疗性静脉炎患者110例, 均为上肢浅静脉化疗所致,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44例;年龄38~79 (60.3±11) 岁, 包括肺癌、胃癌、肝癌等;使用化疗药物由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顺铂等。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2], 本组静脉炎Ⅰ级62例, Ⅱ级36例, Ⅲ级12例。将11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静脉炎分布及发生药物分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适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商品名喜辽妥, 德国三共制药公司生产) 涂于患处及周围并用纱布覆盖;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湿敷于患处及周围。2组均每天3次, 连续使用7d, 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

2.2 疗效评定方法

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静脉炎部位的皮肤区域、局部疼痛、红肿和硬化, 每项指标以轻、中、重分级, 分别记1、2、3分, 每项指标积分之和为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疗效指数= (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 ×100%。显效为皮损明显消退, 疗效指数≥75%;有效为皮损明显消退, 疗效指数25%~74%;无效为皮损消退不明显, 疗效指数<25%[3]。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

3 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 (χ2=11.76, P<0.01) , 疼痛缓解时间短 (U=5.29, P<0.01) , 见表1。

4 讨论

输注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是输入化疗药物引起血浆p H值改变药物的毒性作用、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等导致的化学炎性反应[3], 表现为穿刺点以上浅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 局部组织疼痛红肿、硬结, 甚至破溃。

硫酸镁是常用的外用型消炎镇痛药物[4], 它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 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 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虽然对化疗性静脉炎有一定效果 (本资料统计有效率72.7%) , 但疗效低、疗程长, 不是理想的治疗药物。

多磺酸粘多糖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抑制参与分解代谢的酶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因此, 多磺酸粘多糖能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 促进伤口愈合, 本研究其有效率为96.4%, 能迅速缓解疼痛, 毒副作用小, 耐受性良好, 显著高于硫酸镁组,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化疗性静脉炎病人分成2组。治疗组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 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疗程后观察2组病人静脉炎疼痛缓解时间及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化疗性静脉炎患者疼痛缓解比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种方法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治疗化疗性静脉炎可缩短疼痛缓解时间, 提高有效率, 方便实用,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疗效

参考文献

[1] 付春华, 赵燕.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1) :816~818.

[2] 中华护理学会.临床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8 (9) :747.

[3] 郭淼, 李志红.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防治进展[J].护理与康复, 2008, 7 (2) :94~96.

静脉炎范文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室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置管病人, 自愿参加本研究, 共107例, 年龄14~76岁。随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其中实验组53例, 男26例, 女27例;对照组54例, 男28例, 女26例。2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无统计学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组的操作方法

(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内容:颈内静脉的管腔直径、流速、分支、是否狭窄或缺如、是否有血栓、内膜是否光滑、与相邻的动脉、周围肌肉组织、淋巴组织的解剖关系、拟进针角度、深度。 (2) 选择穿刺的标准:血管内膜光滑, 最细管腔内径大于导管外径的2倍, 分支较少, 流速>10cm/s, 对于静脉解剖位置较深、毗邻动脉、管周包绕肌肉组织、淋巴组织者使用超声引导穿刺。 (3) 操作过程:置管前使用超声探查颈内静脉的管腔直径、瓣膜、流速、走行、分支、是否狭窄或缺如、是否有血栓、内膜是否光滑、与相邻的动脉、周围肌肉组织、淋巴组织的解剖关系、拟进针角度、深度, 在颈内静脉皮肤穿刺点上做标记。 (4) 穿刺过程:病人平卧位, 头偏向对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 常规皮肤消毒, 铺设无菌区, 专业超声科医生将探头涂抹导声胶, 以无菌手套包裹探头, 将探头置于颈内静脉皮肤穿刺点 (已标记) 上, 使用超声纵切显示静脉长径, 屏幕上显示为平行高回声血管壁, 测量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的距离。置管医生佩带无菌手套, 经局麻后, 在穿刺点以25~35°角度进针, 同时观察超声屏幕:穿刺点皮下组织呈一向血管突出的尖塔形, 并可见针的强回声影, 提示进针与血管走行处于同一平面, 可继续进针;未见针的强回声影, 穿刺点皮下组织未呈尖塔形向血管突出, 提示进针偏离血管走行, 需后退调整角度进针。待回血后, 稍下压穿刺针尾, 将针向管腔内推进0.5~1.0cm, 拔出针芯, 轻柔置入导管, 可经屏幕看到平行高回声带漂浮在管腔内, 将导管送入体内至预定长度后, 将探头置于颈内、颈外静脉处进行探查, 确定导管未异位至颈外静脉后撤出导丝, 护士协助修剪导管、安装可来福接头、固定导管体外部分。术后使用放射线确定导管位置。常规护理。

1.2.2 对照组的操作方法

由置管医生以肉眼评估病人, 凭经验置管。术后使用放射线确定导管位置, 常规护理。

2 结果的对比

2.1 观察的指标

对2组的PICC并发症、血栓、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见表1。

2.2 使用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 使用χ2检验, 分别对血栓、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输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导管的外径与血管内径

根据美国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 (INS)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 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的导管[1]。因此, 在置管前要确认血管内径与导管外径之间是否有足够的空间, 我们通过实践证明, 血管内径应为导管外径2倍以上, 可降低相应合并症的发生。但这些数据的测量仅靠经验和视觉很难做到, 而利用超声技术可以准确的定位和测量, 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注:结论:P<0.05,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栓、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头端异位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2 血管流速与PICC合并症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大的静脉干, 陈永超等[2]使用彩色超声对40名健康成人卧位时进行探查, 左侧颈内静脉流速为6.1~13.9cm/s, 右侧颈内静脉流速为7.7~16.9cm/s。在临床工作中多数行颈内静脉穿刺术的病人多呈恶液质状态, 卧床时间增加可造成血液流动缓慢, 甚至出现血液淤滞, 易引起导管堵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流缓慢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3], 血液回流受阻, 血管内局部压力随之增加, 导致内膜受损, 亦可增加静脉炎、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几率。因此在置管前利用超声详细了解血流速度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实践证明当静脉血流速度>10cm/s时, 可降低相关置管合并症的发生率。

3.3 静脉瓣与合并症

一般颈内静脉末端有较大静脉瓣, 以防止头臂静脉血液返流但难免有解剖变异, 使用超声对静脉进行观察, 可以明确静脉瓣位置, 避免对其造成损伤以导致静脉炎、血栓并发症。

3.4 盲穿传统评估方法的缺陷

现临床用于穿刺询问穿刺史、用手触摸血管弹性, 之后凭视觉和临床经验选择血管, 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对血管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超声技术能够清晰的查看血管内膜是否光滑及其各种变化。从而有根据地进行穿刺。

颈内静脉置管失败及并发症带给病人巨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临床应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进行血管的筛选结合超声引导穿刺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 降低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几率, 提高操作的安全性;技术上, 采取多学科的联合, 促进临床科室间的亲密合作;经济上, 减少病人的负担, 提高病人舒适度, 充分体现了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确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进行颈内静脉的探查与筛选和超声引导穿刺在降低颈内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置管病人, 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共107例, 实验组53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对血管进行探查、筛选, 确定管腔直径、流速、内膜是否光滑、有无血栓、与相邻的动脉、周围肌肉组织、淋巴组织的解剖关系、拟进针角度、深度等, 按照自拟标准对其进行筛选, 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对照组54例, 采用传统经验性盲穿。结果 2组的血栓、静脉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超声进行颈内静脉筛选可有效降低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超声,筛选,颈内静脉穿刺,血管

参考文献

[1] Mary Alexander, BS, CRNI, CAE.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M].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usion Nurses Society, 2006, 29 (1S) :S39.

[2] 王秀华, 王学军.肿瘤患者置管静脉血栓的预防[J].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9, 4 (1) :44~46.

静脉炎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4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00例, 男90例, 女110例, 年龄21~60岁, 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200例, 男121例, 女79例, 年龄20~60岁, 采用一次性钢针输液;观察并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钢针输液针的保留时间及静脉炎发生情况。

1.2 方法

1.2.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护士在置留置针前, 首先评估患者血管情况, 避开皮损部位, 采用七步法充分洗手, 以0.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消毒面积10 cm×10 cm为最佳, 消毒范围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敷贴面积, 持针的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翼部位消毒状态。

1.2.2穿刺

穿刺应该从血管远端开始, 避开关节、神经与皮肤表面有破损的静脉, 进针角度为15~30°角。缓慢进针, 以免速度过快刺破静脉后壁。在针芯侧孔处观察有无回血, 出现回血后, 压低角度, 平行进针约0.2 cm, 保证外套管在血管内, 右手食指推动接头将套管全部送入经脉后, 撤去针芯, 左手用拇指按压针尖处, 能减少血液向外溢出, 右手持肝素帽, 旋紧与留置针上, 透明敷贴密闭固定。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5 m L生理盐水注入留置针内, 将血液推入静脉, 避免针头内血液凝固造成留置针堵塞失败, 待输液时, 用0.5%碘伏消毒肝素帽, 将针头插入即可, 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1.2.3 留置针敷药应用及固定

穿刺完毕后, 再对穿刺部位消毒1次, 将透明敷贴与针座平齐固定, 留置针专用胶布要求与敷贴平行, 在胶布上标记置管日期和时间, 由于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银屑病患者的主要特征, 所以需要引起临床护理重视, 经常观察患者皮损情况, 特别是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等, 发现污染必须立即更换, 保证银屑病患者输液部位的皮肤清洁卫生, 减轻患者痛苦。

1.2.4 封管

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 冲管液用3~5 m L生理盐水, 封管液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2 m L (肝素液浓度为10~100 U/m L生理盐水) 。封管时一边缓慢推注, 一边退出针头, 这样不但可减少封管时静脉壁的冲击力, 还可以保证小开关至针尖部位一直维持正压, 避免出现血液倒流入血管针内堵塞留置针, 留置时间一般4~5 d。

1.3 一次性钢针输液

用常规静脉穿刺法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15~30°) , 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 见回血再将针头平行推进少许固定。

1.4 静脉炎评价标准

Ⅰ度:穿刺点有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穿刺点有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没有触及硬结;Ⅲ度:穿刺点有疼痛、红和 (或) 肿, 静脉有条索状改变, 能触及硬结[4]。

1.5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U检验。

2 结果

经U检验, U=204.60,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观察组比对照组保留时间长, 见表1。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37, P=0.03, P<0.05) , 可以认为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见表2。

3 讨论

银屑病患者由于皮肤鳞屑多, 导致护理输液的很大困难, 而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护理工作。从我们观察的病例可以看出:表1显示静脉留置针比一次性钢针输液针的保留时间明显延长, U=204.60,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显示静脉留置针比一次性钢针输液针静脉炎发生例数少, χ2=4.737, P=0.03,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明确得出静脉留置针与一次性钢针输液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此外, 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伤小, 可以有效地保护静脉血管, 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病人进行血管穿刺的次数,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使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了;由于留置针在静脉内保留时间较长, 对于手术、危重, 抢救等病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 从而保证了有效地治疗。

静脉炎发生率肢体远端静脉要高于近端, 下肢高于上肢。静脉炎前臂发生率少于手背部、上肢少于下肢、颈外静脉少于四肢浅静脉[5]。银屑病患者发病部位以头皮最常见, 约占46.9%, 其次为小腿、大腿、肘部、背部和上臂。护理工作者在选择留置针时, 应在注意避开患者的皮损部位的前提下, 选择静脉炎发生率低的部位进行穿刺, 待留置成功后, 护士应对家属履行告知义务, 使患者与家属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 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防止患者因皮肤瘙痒将留置针污染, 并且叮嘱患者与家属不要碰触留置针以免留置失败, 出现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该马上拔除重新留置。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 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没有出现苍白、红肿、血管有无痉挛及条索状改变, 防止发生静脉炎[6]。

综上, 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银屑病患者中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易掌握、经济等优点, 是银屑病患者输液的理想途径与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4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钢针输液;观察并比较静脉留置针和一次性钢针输液的保留时间和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长 (P<0.01) , 静脉炎发生率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银屑病患者中具有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易掌握、经济等优点, 是银屑病患者输液的理想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输液,静脉留置针

参考文献

[1] Schon, M P.and W H Boehncke.Psoriasis[J].N Engl J Med, 2005, 352 (18) :1899-1912.

[2] 郑志忠.银屑病的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 2010 (3) :8-9.

[3] 宋润珞, 张雁冰, 魏风辉, 等.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10, 29 (2) :240-242.

[4] 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 2010, 14 (11) :1367-1368.

[5] 王志琼.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J].中外医疗, 2011, 30 (29) :87.

上一篇:实验感想范文下一篇:农业生产合作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