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术范文

2023-12-14

静脉穿刺术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 年龄62~81岁, 共进行穿刺300例, 随机分为2组, 即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75例, 各进行静脉穿刺150例次。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用新静脉穿刺方法

嘱患者坐位或平卧位, 选择血管, 操作者轻轻搓揉或简单按摩患者预穿刺部位, 是局部血液循环改善, 皮肤红润温暖后扎止血带, 距穿刺点约4cm, 并适当延长止血带结扎时间, 约65~70s, 同时嘱患者放松, 并将手放置于床沿以下轻轻甩动手腕, 并做握拳与松拳动作, 反复5次左右。按要求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 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已聚拢的五指并向下压, 使手腕向下向内勾, 同时手背皮肤绷紧, 见暴露血管后, 操作者右手持针, 在血管上方的皮肤使之呈60~70°角度准确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及血管肌层后立即放平进针角度, 调整到15~20°角沿血管走向缓慢进针, 同时操作者左手大拇指向上伸出在穿刺点处后与进针方向相反绷紧皮肤, 防止进针时皮肤松动影响穿刺, 见回血后轻挑血管再行进少许或可不继续进针, 常规固定。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

嘱患者坐位或平卧位, 选择血管后, 扎止血带, 嘱患者紧握拳, 常规消毒, 操作者左手绷皮, 右手持针以15~30°角在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在沿着静脉方向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 常规固定。

2 实验结果

2.1 穿刺成功判断

穿刺成功:液体输注顺利, 穿刺局部无渗液, 无肿胀, 无痛感。穿刺失败:液体不能顺利输注或不能良好调节滴速, 穿刺局部有肿胀, 痛感, 渗液现象, 或穿刺时需要进行反复调整针尖位置方可正常输注液体。

患者自觉疼痛程度评估。有疼痛:患者自觉明显疼痛, 有言语表示, 有表情表示如皱眉。无疼痛:患者无自觉疼痛, 无言语表示, 无表情表示如皱眉。

2.2 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120例, 成功率80%, 对照组穿刺成功98例, 成功率65.3%;实验组有疼痛者为5例, 占3%, 对照组有疼痛者为19例, 占12.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表1。

3 讨论

3.1 血管的选择

3.1.1 选择血管

老年患者静脉管壁厚, 官腔狭窄, 血管弹性降低且脆性增加, 皮肤肌肉组织松弛, 血管不易固定, 以及回血缓慢, 凝血较快, 因此在选择血管时应该选择血管位置良好, 易于固定, 充盈良好, 避免选择硬、瘪及走向不清的血管。另外, 短时间输液可选择足背小静脉。输注一般液体或时间较长输液时可选择较粗直和弹性好的手背静脉。有利于体位活动解除卧床疲劳等。

3.1.2 尽量使血管暴露

对不容易充盈的浅小静脉, 可适当延长止血带扎止时间, 并加上病人甩动和握拳松拳运动, 使血管充盈, 提高穿刺成功率, 对于皮下脂肪少, 弹性差, 皮肤皱褶多的患者, 或因多次注射刺激性药物或反复需要穿刺者, 血管容易滑动, 变硬, 官腔狭窄变脆, 穿刺时止血带的结扎距离不可离穿刺点太远, 可用大拇指指腹绷紧血管端, 减少血管活动。老年患者多数都伴有肢体水肿, 穿刺时可选择4号半或5号半针头, 穿刺时先将穿刺部位的水肿推向周边, 使局部皮肤发白暴露血管再进行穿刺以提高穿刺率

3.2 减轻疼痛

采用静脉上方60~70°角进皮后直接穿刺入血管肌层的方法, 使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变小了, 受力面积减小, 加上快速进皮, 且不经过更多的皮下组织, 痛觉大大减轻。

3.3 放慢穿刺速度

穿刺进皮后应放慢进针速度老年血管壁硬化, 末梢血管因纤维化失去弹性且质地脆, 若仍选择在血管上方快速进针, 易导致血管破坏, 使针尖不能顺利进入血管或穿透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且老年人回血慢, 避免因回血慢进针快而穿透血管, 故针尖进入后应挑起静脉缓慢进针, 且应适当减少进针长度, 这样可使血管上下两层分离, 避免穿透血管。

4 结语

通过对比, 实验组穿刺成功120例, 成功率80%, 对照组穿刺成功98例, 成功率65.3%;实验组有疼痛者为5例, 占3%, 对照组有疼痛者为19例, 占12.7%。实验组新的静脉穿刺方法优于对照组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

摘要:静脉穿刺是实现静脉输液的首要步骤, 也是目前抢救和治疗各种疾病迅速而有效给药途径。所以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对及时的补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静脉给药方法已成为治疗、抢救老年患者的重要途径。

静脉穿刺术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452例, 其中男295例, 女157例。年龄最小生后1h, 最大为2岁, 平均1.1岁。

1.2 材料

我科采用的是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 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3M透明贴膜。

2 操作

2.1 操作前准备

备齐用物, 评估血管情况。核对床号, 姓名, 做好家属及患儿的心理护理, 将留置针使用的意义详细的告知患儿和家长, 取得信任和合作。将患儿抱至操作台, 再次核对, 输液用液体排气待用。选择血管, 尽量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易于固定的血管。常规选头皮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等。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效期, 打开, 0.5%碘伏消毒肝素帽待干, 一次性注射器抽2m L生理盐水, 连接一次性静脉针头。针头刺入肝素帽, 排尽留置针内空气, 待用。

2.2 操作

患儿取合适卧位, 尽量将贴膜覆盖范围内的头发剃净, 消毒皮肤待干, 准备贴膜。助手固定好患儿, 协助抽回血。操作者先旋转松动针头套管,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留置针针柄, 左手绷紧皮肤, 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 在血管上方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 进针速度应稍慢且平稳, 防止穿破血管壁, 形成皮下血肿。见有回血时, 降低角度, 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前行0.1~0.2cm, 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 以免穿透血管。右手持针姿势不变, 左手拇指食指轻柔的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 送入血管。试推生理盐水, 如针头部位不隆起, 则慢慢抽出针芯, 用3M贴膜固定, 在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如局部出汗较多, 先擦干汗液, 再用贴膜固定。适当固定肝素帽。必要时, 用长胶布或弹力绷带饶头1圈固定。对躁动患儿可戴头网或手戴手套、袜子, 防止抓脱。戴头网者,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留置针夹子处因紧贴头皮, 易造成损伤, 故要将其放置到合适位置, 必要时加小纱布垫隔开[1]。取下注射器, 连接输液装置, 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 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导致循环负荷过重。

2.3 操作后护理

输液时, 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 刺激性液体和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 宜相互间隔, 且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2]。输液结束后, 5m L注射器抽取2~5m 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封管时夹管部位在靠近透明三通的硬软管结合处[3]。这样可有效的减少血管内的血液倒流至留置针内, 避免凝血堵管。置管期间, 做好全面护理。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特别是体温的观测。穿刺周围皮肤每日用酒精消毒1次。观察穿刺点局部反应: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反应。留置期间, 及时巡视, 床头交接班。

2.4 健康教育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留置针的一般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在留置期间, 合理保护、加强看护。告诉患儿和家长如发现局部有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通知护士, 以便及时处理。告知患儿和家长, 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 完全可以预防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让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 以减少患儿的痛苦。

3 结果

452例患儿中, 449例保留3~7d, 其余1例为家长私自拿头网, 将留置针拔出;2例为患儿手套脱出将留置针拔出。无一例发生皮下血肿、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家长满意度提高。

4 讨论

(1) 头皮静脉浅表, 易见, 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 提高了护士的信心、减少了患儿痛苦、增加了家长的信任感,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达到了护患双赢的效果。 (2) 头皮静脉留置针血栓、静脉炎发生率低[4]。提高了护理质量。 (3) 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4) 新穿刺的留置针可先抽血, 再输液, 减少了小儿抽血的痛苦, 家长更能理解、接受。 (5) 头皮静脉留置针易于固定, 当患儿躁动或改变体位时, 头皮静脉留置针不易脱落和损伤血管。 (6) 操作方便, 有效的减少了护患纠纷。而且方便观察输液部位, 及时了解输液情况。 (7) 头皮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 有效保护血管, 能保持静脉通畅, 减少液体外渗, 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 防止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减少了家长因看到患儿穿刺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密切了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头皮静脉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应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效果观察。结果 留置针易于固定, 留置时间长。结论 该穿刺方法方便、实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体会

参考文献

[1] 冯艳丽.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7) :41~43.

[2] 杜文君, 王海丽.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13) :124.

[3] 牟凌.静脉留置针封管夹不同位置对留置效果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0, 10 (1) :53~55.

静脉穿刺术范文第3篇

1 做好操作前准备

(1) 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无论血管穿刺难易, 周围压力多大, 都必须保持冷静, 要有信心[1], 力求稳、准、细, 使病人觉得可信赖你。

(2) 输液前应注意与病人沟通、交流, 掌握其心理状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的职业态度温和热情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情绪和护患之间的配合。

(3) 充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物品齐全[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查对制度, 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

2 认真选择血管

老年人因年老体弱以及患多种慢性病, 都不同程度的伴有动脉硬化, 管腔狭窄, 血管增厚, 弹性差, 脆性增加, 皮下脂肪松驰;易滑动, 从而导致穿刺困难[3]。针对以上特点, 选择血管时应注意: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 避开关节和静脉窦的部位, 较易固定双侧肢体血管交替使用, 避免在一处重复穿刺, 有利于血管恢复和延长使用时间;对于循环差、脱水的病人, 选择粗、浅的血管, 给予热敷、肢体下垂等方法, 使血管充盈后再穿刺;瘫痪病人, 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因患侧肢体血液循环不良, 易出现肢体水肿;对于慢性病血管破坏严重, 小剂量输液患者, 选用手背静脉网和足背静脉弓的小血管, 用5号半头皮针逆心方向穿刺[4], 这种方式进针部位长, 易于固定且流速不受影响。

小儿静脉输液, 首先选择头部的静脉, 按小儿头皮静脉分布有目的地寻找静脉, 不穿刺无把握的血管, 并特别注意区别动脉和静脉。

3 掌握静脉穿刺的技巧

穿刺时多与病人交谈, 分散其注意力, 既有利于减轻疼痛。了解患者情况, 又可消除护士的紧张情绪。不宜过早扎紧止血带, 以免影响血运, 使皮肤潮红, 血管紧而不充盈, 使病人不适。将止血带系于距离进针点上方10cm处, 既能保持动脉灌注, 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 如距离太近, 放止血带时, 止血带的弹力会震动穿刺部位, 刺激针头, 导致失败。穿刺前, 嘱病人不用握拳, 握拳可使血管变扁平, 血液充盈不够。护士可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握杯状, 使血管充盈、暴露易固定, 看清血管走行的深浅和粗细, 比一下针体与血管的长度, 以决定进针的长短。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 以减少血管滑动。右手持针, 挺起手腕, 用腕力从血管正上方呈30°角直接刺人。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 快速

刺入皮下, 然后稍放平针头, 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 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速刺入血管, 这时有一种落空感, 回血后平行进针1cm为宜, 针头斜面忌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停留, 进针速度要快, 宁浅勿深, 不使血管外壁及皮下组织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 疼痛又可导致病人躲避动作而影响进针角度。对于有些血容量不足, 血液循环差, 针头进入静脉时, 针头处无回血, 护士可根据针感或用手捏头皮针细管或放低输液瓶, 可见回血。

小儿穿刺时往往哭闹不止, 多汗面红, 所以必须将头发剃净。绷紧皮肤, 针尖斜面略向左, 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 进针快、稳、准, 宁浅勿深, 回血后不宜继续进针, 擦干汗液, 再固定。长期输液患儿, 可选择头皮静脉, 逆心向穿刺。肥胖患儿, 皮下脂肪厚, 血管较深, 可用食指尖顺静脉血管的凹陷方向触摸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划一标记, 消毒后顺标记线穿刺, 如元回血, 稍等片刻再行抽吸。凭针感, 可试注入液体, 如局部不肿胀, 即为穿刺成功。

水肿病人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 可先用止血带扎好病人肢体, 肘部, 腕部或踝部后用拇指进行按压, 扎好止血带下端的皮肤, 即可看到静脉。

4 输液过程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每15分钟巡视1次, 及时发现有无红肿渗液, 有无过敏反应及其他毒副作用, 根据药液及病情调节滴速, 一般病人无特殊用药时, 成人滴速在40~60滴/min, 心脏病人使用扩冠药, 极化液时, 滴速不超过20滴/min, 小儿20~40滴/min。更换续点时, 先将瓶口向上, 插入输液管, 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 避免液体由排气管流出, 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 使空气进入静脉, 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最佳拔针时间在滴壶内液体滴完, 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时, 快速拔针, 以手指腹顺静脉走行平压在覆盖针眼的小敷料上, 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 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一般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者, 按15min以上。

5 体会

在静脉输液中, 护士的到位服务和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操作成功的基本前提。熟练地掌握穿刺技术不仅能减轻病人痛苦, 而且是治疗疾病的根本保证, 也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时间。

摘要:静脉穿刺是每一个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首先做好操作前准备, 认真选择血管, 掌握静脉穿刺的技巧, 加强输液观察。

关键词:静脉穿刺,输液,临床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孙爱华.小儿静脉穿刺失效的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 2005, 26 (5) :522.

[2] 高艳华, 杨春玲.老年忠者静脉穿刺与输液的临床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 2005, 26 (9) :972.

[3] 马丽.静脉穿刺流程中需特别注意的技巧探析[J].吉林医学, 2007, 28 (4) :495.

静脉穿刺术范文第4篇

1 选择血管是决定穿刺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一般来说, 门诊病人不需长期输液的可以选择手背上暴露比较明显的血管, 如果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或需要快速滴注的药物, 如甘露醇, 可以先择相对较粗的血管如桡静脉进行穿刺。 (2) 住院病人需长期输液的要遵循由远到近, 有计划地选择血管, 必要时用留置针。 (3) 少数人的血管很难显现, 这时候, 操作者除拍打、热敷外, 可以用手从肢体远端推挤使血管充盈, 并根据人体血管分布的特点, 左手食指、中指触摸静脉, 探寻其深浅和走向, 然后按常规消毒皮肤同时消毒左手食指、中指, 在穿刺过程中依靠左手的帮助, 如此做法成功率可提高23.22%[2]。 (4) 还有一些长期化疗病人、冠心病或糖尿病病人, 血管硬化, 弹性欠佳, 质脆, 可以通过手指触摸弹性避免穿刺弹性特差的血管, 因选择这样的血管有时即便穿刺成功, 也不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5) 肥胖病人或水肿明显的病人血管常常难以显现, 穿刺前用手指按血管走向用力按压皮肤, 驱除皮下多余水分, 血管显现后再快速穿刺。

2 穿刺的角度和方法大有讲究

(1) 穿刺前嘱病人握拳不能太紧, 太紧皮肤易压瘪静脉, 造成血管不充盈。 (2) 按传统教科书上的20~30°角进针, 病人疼痛较为明显, 而增大进针角度, 采用45°角进针法, 病人疼痛感明显减轻, 而且具有回血快成功率高的优点, 疼痛减轻是因为针头号与皮肤接触面积变小, 对皮肤血管损伤减轻致痛物质释放减少[3]。有文献报道, 针头斜面向左直刺法, 可进一步减少针尖与皮肤的接触面, 对皮肤伤害刺激更小, 疼痛反应更不明显, 穿刺成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4]。 (3)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操作者也要根据静脉深浅、充盈度、粗细来调整角度。例如肥胖的人静脉位置较深, 可适当增加进针角度, 而血管表浅、脆的只需小角度、小力度缓慢进针, 见回血立即放平针柄进针少许或不再进针, 否则很易刺破血管。桡静脉穿刺时血管很容易滑动, 除了左手绷紧皮肤外, 右手穿刺时速度要快, 力度加大。

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在静脉穿刺中较难掌握

然而头皮静脉相对比较固定, 所以只要平时善于积累经验, 领悟了其中的技巧, 要想掌握它也并不困难。 (1) 首先正确选择静脉小儿正中头皮静脉较粗直, 不易滑动, 加上穿刺后容易固定, 临床上常选择它作为穿刺目标。小儿额浅静脉较为清晰不易滑动, 但其缺点是血管太细, 而且选择这里穿刺, 常常因为上眼皮的抬动造成针尖移位液体渗漏。颞浅静脉在外耳门前线, , 静脉较粗但局部组织疏松, , 穿刺时要用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好静脉两端。有些小儿头皮静脉不易查找, 可以在其耳后触摸到血管然后剔除耳后头发, 当然要严格鉴别动静脉。 (2) 穿刺角度: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般呈15~20°角进针, 见回血进针少许即可。 (3) 成功穿刺后固定一定要牢, 否则前功尽弃, 增加了小儿痛苦。工作中常常遇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因哭闹、出汗造成针尖移位, 所以在固定时, 一定要用胶布交叉固定, 头围上也要用胶布固定1周。 (4) 脱水患儿由于血容量不足, 血管充盈度不够, 事先准备一个2m L的注射器, 抽吸0.9%的生理盐水接头皮针, 操作者一边进针助手一边抽吸注射器, 抽到回血立即停止进针。 (5) 婴儿哭闹不配合, 加上家长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心理压力, 这时护理人员应沉着冷静, 充满自信, 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护理人员胜任此项工作的又一关键因素[5]。

4 结语

一项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有许多奥妙在其中。做到一针见血, 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 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我们只有在工作中善于总结, 不断吸取经验教训, 同时注重病人与家属沟通, 减轻心理压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正确选择血管, 掌握不同情况下的穿刺技巧, 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减轻病人痛苦。方法 (1) 正确选择血管; (2) 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加大进针角度; (4) 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5) 正确选择小儿头皮静脉并妥善固定。结果 根据不同患者的静脉特点, 采用不同技巧和方法,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结论 正确选择血管, 采用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方法, 沉着冷静地为病人和患儿输液, 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率,进针角度,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参考文献

[1] 乐美芬.输液病人的服务过程管理初探[J].护理管理杂志, 2003, 3 (4) :56.

[2] 黄干秀.触摸静脉穿刺法在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 2009, 19 (22) :1723.

[3] 方庆凤, 盛凯, 吴寒.进针角度对静脉穿刺相关因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0 (3) :49.

[4] 贾秀华.静脉穿刺不同进针法对血管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8) :7.

静脉穿刺术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 男性14例, 女性10例, 平均年龄 (56±13) 岁, 其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8例 (消化道肿瘤17例, 脑胶质瘤1例, 膀胱癌1例, 乳腺癌1例) ;急性心梗致心源性休克1例, 上消化道大出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1例,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并发颅脑损伤2例。

1.2 材料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型号7Fr (深圳益心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

2 操作步骤

2.1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1) 穿刺部位:对于可平卧、可配合操作的患者首选右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置管15例。

(2) 体位:患者去枕平卧, 保持头后仰和转向左侧, 充分暴露右侧颈部, 术者站于患者头端。

(3) 穿刺要点:以右侧胸锁乳突肌内缘颈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环状软骨平面) 外侧0.5cm。

作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 用5m L空针做试探性穿刺, 针与皮肤面呈30~40°角, 针尖对准同侧乳头, 指向骶尾外侧, 边进针边抽吸, 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血, 表示针已进入颈内静脉。再用穿刺针沿原穿刺点进针, 穿刺方向同前, 确认穿刺针已进入静脉, 从穿刺针侧孔导入导引钢丝15cm, 固定导引钢丝, 拔出穿刺针, 用扩张导管扩张皮下组织及血管入口, 置入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长度13cm。用肝素盐水 (比例为1m L生理盐水加2mg普通肝素) 2m L封延长管外端, 缝线2针固定导管侧翼。安尔碘消毒置管处, 无菌透明贴固定。

2.2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1) 穿刺部位:对于不能平卧、不能配合操作的患者则选择右股静脉穿刺, 股静脉置管9例。

(2) 体位选择:患者取仰卧位, 膝关节微屈, 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3) 穿刺要点: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 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处。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 以左手固定好股动脉, 用5m L空针做试探性穿刺, 针与皮肤呈30~40°刺入, 穿刺针朝向心脏方向。边进针边抽吸, 有落空感并回抽有血, 表示穿刺针进入股静脉。再用穿刺针沿原穿刺点进针, 确认穿刺针进入静脉。然后按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向股静脉内置入导管, 置入长度为20cm, 其余同颈内静脉置管术。

2.3 操作注意事项

(1) 坚持无菌操作。

(2) 如在操作中不慎误入临近动脉, 立即拔出穿刺针, 局部按压20min后, 确认未继续渗血再操作。

3 导管护理

(1) 观察置管处有无肿胀、渗血, 保护导管避免拔出。每天于输液前用安尔碘消毒置管处, 并用百多邦软膏涂抹置管处以预防感染, 并更换无菌透明贴。

(2) 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2m L正压封管。

(3) 留置导管时间不超过1个月。如需继续使用导管, 需更换导管。如局部发生感染, 则更换置管部位。

4 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术后输液通畅。1例患者于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置管处出现小血肿, 血肿发生率为4.1%, 经压迫30min血肿消失。2例股静脉置管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5天和第28天出现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 感染率为8.3%。1例患者经加强局部抗感染处理 (增加消毒及涂抹百多邦软膏次数至每日2次, 皮肤感染消失, 未影响导管使用。另1例患者经前述处理无效, 局部感染加重, 但未出现全身感染症状, 予拔除导管。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 (20±9) d。

5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及医疗政策的推进, 基层医院危重症、晚期恶性肿瘤及老年患者逐年增多, 而他们大多外周血管条件较差, 外周静脉输液困难, 若不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会延误治疗。我院近1年来开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患者输液效果显著。在操作中如何避免并发症是关键。我院24例患者血肿发生率为4.1%, 与Goldfarb及Oliver等的报道相似。作者体会, 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先用5m L注射器做试探性穿刺,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降低局部出血及血肿的发生率。同时还应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必要时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后期, 以感染和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率最高, 本组病例感染发生率为8.3%, 低于以往报道, 与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感染措施有关。每天于输液前安尔碘消毒置管处, 并用百多邦软膏涂抹置管处以预防感染, 经证实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 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易行、组织损伤小、使用安全。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多为危重症、老年患者,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可以保证输液通畅, 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输液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 为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提供一个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 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要点、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 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术后输液通畅; (2) 1例患者发生血肿, 发生率为4.1%, 2例患者发生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 发生率为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3)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 (20±9) d。结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 是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一个途径, 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关键词:输液,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

参考文献

[1] Daily PO, Grip RB, Ahumway NE.Percutaneous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J].Arch Surg, 1970, 101:534.

[2] Goldfarb G, Lebrec D.Percutaneous cannulation of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 the patients with coagulopathies:An experience based on1, 000attempts[J].Anaesthesiology, 1982:565.

[3] Oliver WC, Nuttall GA, Beynen FM, et al.The incidence of artery puncture with central venous cannulation using a modified tech-nique for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arterial cannulation[J].J Cardiothorac Vesc Anesth, 1997, 77:851.

[4] Darouiche RO, Raad II, Heard SO, et al.A comparison of two anti-microbial impregna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J].N Engl J Med, 1999, 340:1.

[5] 韩蔚, 何瑾玢, 彭根英, 等.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9) :781~783.

[6] 吴择芳.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1997, 7 (2) :68.

上一篇:浅静脉炎下一篇:新浪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