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范文

2024-02-27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范文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即抽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急诊静脉输液患儿286例, 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需求问卷现场调查, 所有家属均愿意接受。其中男129人, 女157人;职业是国家干部的144人, 占50.2%, 工人30人, 占10.6%;个体户41人, 占14.4%, 企业员工48人, 占16.8%, 离退休人员21人, 占7.2%, 其他2人, 占0.8%;学历在本科以上的有109人, 占38.1%, 大专62人, 占21.7%, 中专或高中的86人, 占30.1%, 初中及以下的29人, 占10.1%;家属与患儿是父子关系的有121人, 占42.3%, 是母子关系的有144人, 占50.3%, 是祖父母的有18人, 占6.3%, 是外祖父母的有3人, 占1.1%。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调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态度、知识需求、技术要求、健康教育和医疗环境等12项。在调查之前, 先签定调查知情同意书, 宣读调查表的内容, 并强调问卷调查的注意事项。患儿家属根据自身对患儿静脉输液护理的需求, 认真听取后进行选择。共发放调查问卷286份, 收回286份, 问卷调查的有效率和回收率均为100%。统计方式按照调查卷每项被选择的人次数进行百分率统计。

2 结果

2.1 护理技术方面的需求

要求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有286人, 占100%;不希望通过头皮静脉进行注射的有32人, 占11.2%;在同意通过头皮静脉注射但不同意剃头发的有13人, 占4.5%。

2.2 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

希望了解输液注意事项的有265人, 占92.6%;药物名称、用途和副作用的有258人, 占90.3%;输液速度对患儿是否有影响的有175人, 占61.3%;输液数量多少的有164人, 占57.2%;希望医院能够发放保健知识手册或健康教育处方单有284人, 占99.4%。

2.3 输液治疗过程的需求

担心输液过程出现空气栓塞等不良反应的有172人, 占60.2%;因儿童照顾不周导致针头滑出血管的有126人, 占44.1%。

3 讨论

3.1 护理水平的需求分析

100%的家属关心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儿童为独生子女, 儿童一旦生病, 患儿家属就显得格外紧张、焦虑和担心, 认为护理技术水平显的尤为重要, 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患病的同时不再遭受二次或更多次的静脉穿刺, 同时高超的护理技术也是患儿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根据患儿的不同心理特征, 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诱导和干预。不希望通过头皮静脉进行注射的有32人, 占11.2%;在同意通过头皮静脉注射但不同意剃头发的有13人, 占4.5%。这些都是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了解, 可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得到有效的理解。

3.2 不良反应的担心分析

60.2%的家属担心输液过程出现空气栓塞等不良反应, 因为输液反应会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 甚至加重病情或危及生命。主要表现在当输液瓶液体还有很多或出现泡沫等情况时, 患儿家属会表现的比较担忧, 反复咨询护士。

3.3 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

89.9%的患儿家属学历水平在初中以上, 所以99.4%的家属认为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宣传非常有必要, 并要求发放保健知识手册或健康教育处方单, 通过宣传材料可获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相关知识, 增强日常育儿能力。大多数家属对患儿静脉输液的整个过程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想了解, 包括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疗效和注意要点。家属的需求如能都得到满足, 将增加对医院的信任度, 降低焦虑和紧张情绪, 医患双方能互相理解, 以便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率。为此, 医院可根据门诊流量设立护士巡回制度, 负责巡视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 及时了解并满足患儿家属的需求。缩短家属等候时间,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提供细节服务, 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探讨静脉输液中患儿家属的护理需求, 切实提高输液质量和满意度。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形式, 随即抽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急诊静脉输液患儿286例, 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需求问卷现场调查。结果 100%的家属关心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 99.7%的家属希望了解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99.4%的家属认为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宣传非常有必要, 并要求发放保健知识手册或健康教育处方单, 92.6%的家属希望了解并掌握静脉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 60.2%的家属担心输液过程出现空气栓塞等不良反应。结论 建立和完善静脉输液的健康教育宣传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服务质量和护理水平是满足患儿家属静脉输液护理需求的关键。

关键词:静脉输液,患儿家属,护理需求,调查

参考文献

[1] 杨春玲.儿童输液中心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4) :17~18.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范文第2篇

一、概述

(一)定义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HsaccesSport,I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是一种可完全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进行输注药物、补液、营养支持、输血等治疗,同时也可以用于血样采集。通过使用无损伤针穿刺输液港即可建立输液通道,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难度。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已有多年应用经验。

(二)优点

1、可保留较长时间(8~10年),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和难度。

2、通过导管将药物输送到中心静脉,防止刺激性药物,尤其化疗药物、营养支持类药物对静脉的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3、快速地高浓度地将药物输送到需要的组织器官,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总体上节约了患者的总费用。

4、由于它埋于皮下,是密闭的系统,减少了感染几率的发生。

5、减少了导管脱落的风险。

6、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自由度:不需换药,可淋浴,提高生活质量。

(三)适应症

1、需长期或重复静脉输注药物的患者

2、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

3、TPN及其他高渗性液体输入

4、其他静脉治疗如:输血、抽血、输入抗菌素、普通静脉输液等

(四)禁用范围

1、任何确诊或疑似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的患者

2、患者体质、体型不适宜植入式输液港

3、确定或怀疑对输液港的材料有过敏的患者

二、维护

(一)、输液港的穿刺

1、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2、密切观察输液港植入部位有无肿胀、渗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3、以输液港注射座区域为中心向外旋转方式消毒,直径为15cm,消毒3遍。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将输液港拱起,用无损伤针(与输液港配套的专用注射针,即无损伤针,保证注射座穿刺次数达2000~3000次)垂直进针刺入穿刺隔,抽回血,冲管,封管。最后使用透明膜覆盖穿刺处。

4、无损伤针常规情况下1周更换1次。

(二)、输液港的冲管及封管

1、输液港在一段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至少每4周至少1次冲洗导管。

2、所有冲管过程,必需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最后用肝素稀释液做正压封管。输液压力不高于25kpa

3、冲管时机: (1)每次使用输液港后

(2)抽血或输注高粘滞性液体(输血、成分血、TPN、脂肪乳剂等)后,应立即冲干净导管再接其他输液

(3)如持续输入高粘滞性液体,应每4小时冲管一次 (4)两种有配伍禁忌的液体之间 (5)治疗间歇期每4周冲管一次

(三)输液港的血样采集

1、穿刺成功后,抽出至少5ml血液弃置不用

2、换一新的20ml注射器抽足量血标本

3、立即用20ml澄清生理盐水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

4、将血样注入采集试管中

(四)输液港的敷料更换

需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一般情况下2—3天更换一次,如有渗血、脱落、怀疑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1、准备好用物,卫生手消毒。

2、观察输液港植入部位有无红肿、渗液、感染等异常情况。

3、揭开敷贴,注意不要把穿刺针拔出。

4、消毒皮肤,直径为15cm,消毒3遍。

5、蝶翼针长度选择与纱布厚度要适宜,不能使穿刺针翼悬空,也可在穿刺针针尾下方垫适宜厚度的纱布,再用无菌胶布固定。

6、待干后贴上透明敷贴,敷贴要求10*12cm,使输液港周围是一个密闭的状态。

(五)输液港的拔针

患者在治疗间歇,输液港在一段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可拔针。

1、先检查穿刺处皮肤,撕去敷料,消毒皮肤,生理盐水冲管,肝素液封管

2、嘱患者深呼吸,在闭气时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5分钟。

3、仔细检查拔出的针头是否完整,有无缺损。

4、再一次用酒精棉签消毒穿刺处皮肤用创口贴贴在穿刺针眼处。

(六)出院指导

1、告知患者植入部位避免硬物撞击,以免输液港移位或损坏。

2、输液港植入侧上肢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做重体力工作,防止注射座翻转、导管扭转,以保证输液港使用寿命。

3、若植入部位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进展

据了解,2014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1.3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且老龄化的趋势还再日趋严重,未富先老的问题已逐步成为民生所向。有相关报道证实,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其生理、行为功能与心理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诱发自身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轻脆、反应迟钝以及疼痛感下降。这些问题在将静脉输液应用于临床实践过程中会导致注射针头出现移位、注射部位回血及出血等,最终药液出现渗漏现象。静脉输液渗漏问题的发生不只给老年患者的精神与身体造成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患者的抢救时机,倘若护理不恰当,注射部位的组织可能会出现坏死或伤残。而由此带来的额外经济损失还会造成医护人员与家属间的怀疑,最终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对老年静脉输液渗漏这一问题进行积极合理预防,并对出现该问题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则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促使患者康复, 并为老年患者的相关治疗提供合理保障。本文则从该角度出发,通过对老年静脉的特点、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以及对合理针对性护理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综述,详见如下。 1. 老年静脉 1.1老年静脉的特点

汪玉珍2011年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发表的题为浅谈老年患者的静脉特点与穿刺方法一文中指出[1],老年人的血管管壁出现硬化增厚、弹性降低、管腔变窄以及血管轻脆,而皮肤相应的肌组织出现松弛,最终造成老年人静脉输液部位的回血减慢、血管固定较易与凝血加速等。刘英华则在护理园地发表的老年患者静脉特点与穿刺方法一文中指出[2],众多老年病患的静脉管壁的厚度增加以及管腔则变得又硬又窄。静脉的弹性差甚至消失,造成其脆性的相应增加。在软组织与肌肉出现渐进性松弛的情况下,应用静脉穿刺技术则会造成老年病患的注射部位凝血速度加快而回血速度降低等症状。 1.2老年静脉的生理病理变化

龙丽春[3]于2010年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老年患者的静脉特点与穿刺法的探讨一文中发现,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减少,而卧床时间相应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机体主要器官的相应老化造成负荷加重,功能下降受损,造成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问题,在静脉部位的变化主要集中于胶原纤维的增加而弹性纤维的大量减少、静脉瓣趋于狭窄以及血管内膜增厚,最终导致静脉血管硬化、脆化及其钙化等。王雪莲[4]则在相关文章中指出静脉的生理与病理性变化主要集中于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其自身凝血酶原的纤维增加,继而造成血小板的聚合力增强,使得血液凝固时间缩短,静脉内膜部位的弹性纤维减少,最终导致静脉弹性降低,个别出现硬化钙化。 1.3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原因

阚宁[5]在临床护理杂志发表的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原因及其护理对策一文中指出,引发输液外渗的原因可主要分为三类:(1)自身问题:老年人器官退化,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扥慢性疾病的机率增加,血管管腔狭窄、管壁硬化、弹性变差、血管松脆、回血变慢以及皮肤松弛发生率提高,生理、行为功能与心理等逐步减退,造成注射针头出现移位等;(2)外力因素:由于老年病患的输液速度较慢,疲劳度高且时间久,肌肉易出现不自主运动、因而选择利于活动且较舒适的位置进行静脉输液,患者的上厕所或取物品时会导致针头脱出;(3)技术因素:同一部位进行多次穿刺、药物推注的作用力使用不当及其针头固定不牢靠等问题造成输液外渗,当然输液管道堵塞与维护不恰当也是造成渗漏的原因之一。

田茂利[6]等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的对105例老年患者发生静脉输液渗透性损伤的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任务药物外渗完全是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结论,已改变现有的护理格局。其发现,患者的局部血管与全身状况使得药物渗透至静脉血管外的可能性增高。其原因主要包括: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患者;长期的进行高渗液输送与静脉痉挛等。例如,进行多次静脉穿刺操作易致使老年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变性问题,个别老年患者因末梢循环欠佳造成药物在局部血管的血药浓度存留时间增长或相应增高,造成血管损伤,最终致使静脉输液使老年患者的外渗漏渗发生率增加。其研究还发现,具有糖尿病问题的老年病人,因为自身代谢异常致使外周血管出现病变甚至是血管造成缺血、运动及其感觉神经病变,最终使得局部感染、静脉炎、坏死与血栓的发生率提升。 2. 老年静脉输液安全的意义

安全管理[7]的意义是指以保障患者的精神与身体健康为旨进而针对可能会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有效与科学的控制。现今静脉注射技术应用于老年疾病的治疗,其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步增加,其发生原因是因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没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伴随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老年静脉输液渗漏问题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扎针等技术水平、优质的信息沟通、加强医疗环境的改善及其着重静脉注射的排气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老年静脉输液渗漏等过程提供合理的治疗基础。静脉输液安全的可靠性可提升老年的医疗安全程度。 2.1 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老年静脉注射药物外渗主要发生于中心及外周静脉,部分也发生于各种类型的注射通道装置,其主要涵盖植入泵、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非隧道三中心静脉导管及其硬膜外与骨内的输液方式。据相关统计,老年外周静脉的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发生率可达0.2%-6.4%,而中心静脉的药物出现外渗的发生率为0.4%-4.9%。 卢文英[8]在泰山医学院学报发表的题为护理干预降低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故障发生率的临床观察一文中发现,采取静脉输液治疗疾病的200例老年病患的主要输液故障发生率表现为:外渗病例7人,占比重为3.5%,输液不滴与针头拔出的发生率分别是4%与17.5%,而老年病患穿刺一次即输液成功的发生率仅为80%。

张煜[9]等发表的开展OCC活动以减少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探讨一文中发现,在QCC之前药物外渗的例数为356例,占整体比重约为16.7%;而应用QCC活动后,患者药物外渗的例数仅为90例,占整体的3.3%,其证明此活动可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2.2药物外渗的危害

江舒琪[10]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发表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外渗原因的分析与对策一文中指出,呼吸内科的89位应用静脉输液技术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患者的主要危害表现为:治疗部位的肿胀与疼痛及其中度直至重度的疼痛。相应的常见表现为刺痛、灼烧、回抽均无回血、局部红肿与部分水炮等,最终因皮肤变硬变黑而形成恶性溃疡等。

周书萍[11]则在2010年发表的静脉输液外渗对机体损伤的防治进展中对外渗造成的机体损伤等方面进行了详见介绍。具体表现为:(1)局部组织损伤:外渗状况较轻者的注射部位易充血酸胀甚至产生疼痛感;而状况严重患者的局部组织会产生水泡甚至破损,且伴发灼烧与刺痛感。炎症介质的介导与药物的毒性作用最终引发局部组织的坏死,皮肤出现溃疡;(2)血管损伤:老年静脉组织外渗造成的周围血管的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进而使血管管壁变硬变厚、管腔狭窄或堵塞、与血管痉挛等,最终出现静脉炎问题;(3)骨筋膜综合征:因药液大量渗漏至组织内部,皮肤的扩张程度加大,造成血液间的供应困难,最终引发神经与肌肉部位的缺氧缺血,使代谢废物增多。而药液本身造成的增透性明显的毛细血管导致药液过多渗入至骨筋膜的间隔部位,使得压力得以更大提高造成缺血-水肿再缺血的极恶循环,最终使机体的运动与感觉功能障碍甚至是残疾等。 3. 老年静脉输液渗漏护理措施 3.1 血管的恰当选择

依据不同药液所具有的性质以选择恰当的血管, 同时要着重弹性佳、粗直、滑动性低以及固定方便的静脉。对于长期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则应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与保护静脉, 通常从肢体的远端直至近端, 由小静脉过渡至大静脉, 同时静脉一个进行更换交替使用[12]。对靠近关节、受伤、瘢痕与感染相关的静脉尽量避免使用;有病变组织或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也应避免使用;同样在关节处及其掌侧部位也应避免穿刺,[13]其原因在于掌侧神经在体内的分布较为丰富, 使得疼痛的敏感性增强, 而关节部位因本身活动较大, 血管固定较为困难, 因而血管易出现刺破从而造成注射部位的药液外渗。同时使用热敷技术以辅助自身循环差、穿刺困难或静脉出现塌陷的老年病人,保障血管充盈程度,以提升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待穿刺成功以后,应用胶布将穿刺针正确固定, 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保护性地约束手段, 从而防止因外力的过度牵拉造成针头在老年血管内的活动以减少针头脱出或移位的发生率。 3.2 微粒数量的有效控制

静脉输液的全程规范操作须加强无菌的观念, 进而将操作流程规范化。相关研究发现, 在加药前可使用75%乙醇浸泡过的棉签对安瓿进行消毒后再掰开, 减少针头多次反复使用问题的发生率,尽量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进行抽药工作时应垂直地将针头插入安瓿瓶底部,应用微孔滤过膜以过滤部分杂质的的输液管可最终使得静脉输液的微粒有效滤除率达到80 %以上。 3.3 护工的责任感与耐心培训

医护人员须对输液患者与家属进行输液宣教工作, 其主要包括对输液的目的、输液全程中须注意的环节与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 同时指导家属及病人进行自我观察[14-15]。在输液的过程中强调巡视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与耐心[16],可使用输液与巡视的登记卡并详细记录每次巡查后病人输液的情况, 并严格规范执行交接班与分级护理等程序。 3.4 护工扎针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静脉输液相关的穿刺技术有效提高, 力求做到一针见血;待穿刺成功完成后须将针头妥善固定;严防针头出现滑脱或血管壁出现划破。老年病人的主诉须格外注意, 一旦病人提示输液注射部位出现不适, 须立即对相应部位进行观察处理, 若发现静脉注射渗透应及时对注射部位进行更换, 并根据渗漏的危害程度而给予50 %硫酸镁对局部进行湿敷。输液完毕应采用新拔针技术, 其实指首先拔出针头, 然后对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进行5min ~ 10 min的按压,且力道均匀适中[17]。同时可使用5.5号静脉留置针[18],因其对血管壁的刺激低, 固定性较易, 静脉穿刺次数得以有效减少,成功率高,从而使得病人的浅表静脉总破坏程度降低, 最终静脉炎与静脉渗出的发生率降低。 3.5 不同药物的针对性护理

向老年患者输注20 %甘露醇等高渗溶液时应对药液进行加热再使用或采用局部注射部位热敷技术,从而降低血管扩张的程度、加速血液循环, 对因过速加压造成的药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减小。在持续应用间羟胺与多巴胺等血管收缩性药物时[19], 可将静脉的两条通道同时打开, 每隔2 -4 h 静脉交替输注将不含升压药及其富含升压药液, 以严防因药物自身对血管产生的强力刺激造成的血管损伤。另外,在将化疗药物进行静脉输注时要最大化稀释, 在给药的前后使用0.9%的生理盐水以冲洗静脉[20], 从而确保针头完全地处于血管内时再行给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范文第4篇

1 普通静脉输液的护理和技巧

1.1 输 液 前 的护理准 备

1.1.1护士准备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动作迟缓、言语啰嗦表达不清、对医务人员有较高的期望值,护士在护理过程要有良好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 护士在静脉输液时,心理素质要过硬,要面带微笑,视患者如亲人,态度和蔼亲切,尊重患者并以恰当的称呼主动和患者打招呼,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穿刺时,护士要通过沟通交流技巧与患者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尽可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使其感受到护士具有良好的护理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人际关系。

1.1.2患者准备因老年人生理和疾病因素的影响 ,可出现明显的血管硬化等病变。 输液时间较长需要反复穿刺, 在疼痛的刺激下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反应,血管出现痉挛收缩,影响穿刺成功率。 所以,每次输液前护士应嘱咐患者将手背扩张血管热敷使之扩张,尽可能地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高质量地完成静脉输液。

1.2 穿刺血管的正确选择

考虑到老年患者血管的特殊性,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粗直、弹性较好血管,进针处皮肤最好光洁且无瘢痕,尽可能避开关节处。为便于固定牢靠,应将掌指关节和第一指关节之间靠近掌指关节1/3处作为固定中心点。 因为老年患者一般有较差的记忆力,卧床时间过长会身心烦躁,头皮针靠近关节处时往往紧贴血管壁,动作较为轻微时血管可为针头穿透,不能完成输液过程,需要重新穿刺,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1.3 穿刺技巧

止血带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老年人血管脆,末梢血运较差。 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止血带,绑扎手臂的松紧度和时间以及拍打血管用力要适宜,避免增加穿刺血管压力和脆性,防止进针时血管压力突然释放后皮下血液瞬间冲入所致穿刺失败的发生。

穿刺方法的选择。 老年人手背多为短而分叉多的静脉血管,以手背下1/2处和手指两侧为多见,向心静脉输液较难固定。 此时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酌情行静脉逆行穿刺,二是使用静脉留置针,这既可防止反复穿刺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也更有利于牢靠固定,做到一次成功穿刺,较好地完成输液。

头皮针的选择和穿刺。 头皮针应以锐利、无钩、无弯曲和合适型号(5.5号最好)为宜。 常规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后,嘱患者半握拳,一手握住患者手指,血管下端用拇指绷直,另一手将头皮针手柄捏紧,穿刺点下方0.2~0.4 cm处以适当的力度以60°~70°一气呵成地 (1 s内 )完成整个进针过程。 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进针疼痛感,头皮针进入皮下后应将其迅速压低呈20度角,使针头进入血管内, 回血后沿血管延伸部分再继续向前略进0.1~0.2 cm左右,这既可以避免因进入血管针头长度不足造成穿刺点处渗血,又难以刺破静脉穿刺血管。 每次成功后应尽快牢固固定,以防针头滑脱致使产次失败,因为老年人生理原因致使其手背静脉血管具有细、短、硬、脆和滑等特点,反复进针易穿破静脉血管。

1.4 牢固固定

部分老年人在输液中如有上下床的需要,可用大于掌指关节到第一指关节长度的较硬的纸盒或药瓶将穿刺的手指和旁边的一根手指一起固定。 这样可以确保针眼处的无菌,确保输液过程中不发生因移动肢体而穿破血管,保证给药顺畅。

1.5 病情观察和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经常巡视,注意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变化,及时处理渗出到皮下组织的药物。 为降低输液时间过长造成过度体力消耗,护士应指导患者卧床输液的方法和技巧。 护士要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合理调整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寒冷季节还应为患者保暖。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的下降,会出现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提高血管通透性、降低皮肤感觉能力等改变,此时即使已经有药液渗漏出血管外,但由于未出现明显的局部肿胀且疼痛感并不明显,明显肿胀反而出现在手背等距离穿刺较远的部位,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穿刺部位上端的异常改变。

2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作者以BD浅静脉封闭式留置针为例,说明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2.1 穿刺用品的准备

准备1套留置针(输液20或22G,输血18或20G),1块透明薄膜 (3M,16 24W),1个肝素锁 , 其余用品同普通静脉输液。 检验相关塑料包装袋是否漏气,排尽针头内空气,打开静脉留置针,妥当连接肝素锁并插入针头,完成整个准备工作。

2.2 穿刺血管的正确选择和穿刺部位消毒

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松弛,血管穿刺较为困难,选择穿刺血管一般要求较为粗直,皮肤弹性较好的手背表浅静脉。 常规彻底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避免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化脓性感染。 之后拔除留置针后护针帽,调整针芯在适当位置,再次排尽针头内空气。

2.3 穿刺的方法和技巧

用食指和拇指捏稳穿刺针双翼,针尖斜面向上40°进针,常规快速穿刺靶血管,之后沿血管方向使针头保持20°向前行走,看到回血后,将针身放低,前推0.5 cm左右,确保软管在血管中。 松开针头两翼,两手分别把持针翼并拔出针芯少许,保证针套和针芯在血管中。 松开止血带,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将针翼固定牢固,缓慢抽出针芯,穿刺点用无菌棉覆盖,黏贴3M透明薄膜,将肝素帽常规固定。

2.4 封管

输液完成后,先拔出头皮针,之后边拔针尖边推入2~5 cm封管液,保证软管内无血液残留。

2.5 护理

2.5.1更换透明薄膜每2天更换1次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的透明薄膜。 每次更换前应向患者讲明更换的重要性和意义,避免穿刺点受到污染或湿润。 当穿刺点受到污染时,应按照常规立即消毒,并更换新的透明薄膜,避免穿刺点受到二次污染,保证留置针时间的时间。

2.5.2栓塞的预防性护理肝素锁可有效避免血液凝固,外界细菌难以侵入机体。 因此,留置导管末端与肝素锁应妥当连接。 每次为患者输液前,应该常规消毒肝素帽,之后在肝素锁中插入头皮针进行输液。 如果出现输液不畅之情形,应用输液器吸取2 m L肝素行回抽处理,避免和减少栓塞的发生机会。 输液完成后,缓慢推注35 m L肝素液充满整个管腔,肝素液浓度要适宜,避免由于浓度过高所致血管堵塞的发生。

2.5.3穿刺点的临床护理每次输液前,要认真检查穿刺点和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炎性改变,若出现相应改变应立即拔除留置针,局部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并进行脱碘处理。 病情严重者,根据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5.4其他护理措施在套管针留置过程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用力过猛使套管针脱落的发生。 如果患者出汗较多,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更换透明薄膜,更换时要认真仔细地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

静脉输液是护士应用最多的基本护理操作技术。逐步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增加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以及逐步增强的健康意识,这些因素增加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输液难度。 护士穿刺静脉血管是否做到稳、准、快,建立静脉通路的质量高低,与护士输液技术和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息息相关。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要根据患者实际,合理选择静脉输液的方式,保证患者的治疗及时合理,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所以护士必须不断提高静脉穿刺的技术水平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以高质量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种主要手段。考虑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和疾病特点,护士应合理选择输液方式。应用普通静脉输液时,应做好输液前的护理准备、正确选择穿刺血管、掌握穿刺和牢固固定的技术和技巧。同时做好输液过程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应正确准备穿刺用品、掌握穿刺和封管技术和技巧,做好透明薄膜更换、栓塞的预防性护理、穿刺点护理和其他护理措施,保证足够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对小儿静脉输液实施护理干预,评价健康教育对护理安全的影响作用。方法 以我院实施静脉输液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实施调查,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 通过对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有利于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护理安全;健康教育

静脉输液是一种十分普及的护理操作规程,也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据统计90%-95%的患者均需要采取静脉输液治疗[1]。输液安全成为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而进行输液治疗的的患儿及家属往往存在害怕、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目前临床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康复等知识为主,而对患儿实施过程操作中的健康教育部分较短缺。因此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实施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是必不可少的。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男女患儿比例33:27,年龄在0.5岁-9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50±2.50)岁。观察组中,男女患儿比例32:28,年龄在0.5岁-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5±2.25)岁。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静脉输液患儿,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得出P>0.05,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之间存在良好的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输液期间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实施如下。

1.2.1 输液前的教育

首先对患儿进行身份核对,根据患儿药费清单或输液卡上的药名,向患者讲解患儿所用药物的名称及药理作用、全天用药量等。家属普遍担心液体滴时会有空气进入体内,发生空气栓塞。告知患者输液调节夹的作用,并指导家属学会使用消除家属紧张情绪。

1.2.2输液时的教育

协助家属固定好患儿体位,避免因挣扎造成穿刺失败,输液过程中强调输液速度是根据年龄、病情调节的,不能自行随意更改,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对有一定认知能力的患儿强调输液对治疗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如使用静脉留置针,向家长讲解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不得随意外出,避免在输液中发生可能的微粒污染。

1.2.3输液后的教育

拔针后叮囑家属穿刺部位不能进行热湿敷等操作,避免造成局部感染,拔针后静置十五分钟左右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如患儿需使用静脉留置针,指导家长注意保护患儿使用留置针的肢体,尽量患儿避免肢体下垂,防止回血堵塞导管,且穿刺部位不能沾水,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顺从:患儿主动配合穿刺,不哭闹;比较顺从:患儿虽然出现哭闹现象,但是不影响穿刺进度;不顺从:患儿强烈排斥穿刺,穿刺无法进行。)依从性为顺从率及比较顺从率组成。

1.4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数据进行确认校对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核算,研究资料使用例数(%)及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使用卡方与T值进行检验。当P<0.05的时候,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下表1可以看出,2组患儿依从率具有明显差别,同时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患儿例数明显少于观察组例数,进而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与患儿的病情密切相关,但是目前临床开展的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康复等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基础操作的教育普及[2]。随着人们医疗消费观念的增强,规范静脉输液操作,保障患儿输液过程安全,实施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是必不可少的[3]。

护理人员需要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健康教育水平,充分利用输液操作的各个环节,及时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在输液前后,输液进行时对家属进行教育普及,科学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使家长了解了药物的名称和作用、输液时的注意事项及输液拔针后的处理,这样既能消除计数紧张心理,使得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一定程度上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前者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后者,且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实施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有利于保障患儿输液安全,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敏.健康教育不妨选在输液时[J].饮食保健,2016,3(11):148-148.

[2]刘卫兰.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3):219-220.

[3]郭张利,陆永姝,吴超,等.健康教育在儿童输液室应用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

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范文第6篇

一、单择题 (每题2分,总分20分)

1.静脉炎是由于()

A.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B.多次输血C.输入异型血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E.致热原

2.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C.寒战者给予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3.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

A、0、9%氯化钠液B、注射用水C、5%葡萄糖液D、

1、2%氯化钠液

4.空气栓塞致死的原因是气体阻塞()

A.肺静脉入口 B.下腔静脉入口 C.肺动脉入口D.主动脉入口

5.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如误注入动脉,局部表现为:()

A.局部无变化B.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C.苍白、水肿D.呈树枝状分布苍白

6.与输液发热反应原因无关的是:()

A.输入药物不纯B.药物含致敏物质C.药液灭菌不彻底D.药物刺激性强

7.一病人输液过程中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

此病人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D.空气栓塞E.细菌污染反应

8.一病人静脉点滴青霉素30分钟后,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判断此病人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

A.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9.发热反应是由于 ()

A.致热原B.多次输血C.输入异型血D.输入速度过快、量过多E.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10.空气栓塞时应采取的卧位是()

A.半卧位B.端坐位C.右侧卧位,头低足高位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E.左侧卧位,头高足低位

二.多选题(每题2.5分,总分10分)

1.静脉炎的临床表现是()

A.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B.局部组织发痒C.局部组织肿胀D.局部组织发暗E.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防止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有效措施是()

A.加压输液时,护士要在旁看守,不能离开B.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C.开放式输液时要及时添加药液D.输液导管连接处要紧密E.要用一次性输液器

3.对输液病人巡视时应观察的内容包括()

A.有无输液反应B.有无液体外渗C.液体是否滴完D.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E.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

4.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有()

A.输入致热物质B. 输入的溶液有刺激性C.输入药物制品不纯D. 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彻底E.输入液体温度过低

三.填空题(每空2分,总分40分)

1、输液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急性肺水肿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__________________,心脏负荷__________________引起。

3.静脉炎一般沿静脉走向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红线,局部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伴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全身症状。

4.儿童输液速度:__________________滴/分

5、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6.输液反应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四、问答题(每题10分,总分30分)

1.静脉炎的处理

输液反应的防范措施

3.输液反应的处理

正确答案

一,单择题

D2.A3.A4.A5.D6.D7.C8.A9.A10.A

多选题

ACE2.ABCD3.ABCDE4.ACD

三,填空题

1.发热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急性肺水肿2.输液速度过快,升高,加重3.主要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4.20-40滴/分,5.液体与药品质量的问题:液体配制中的问题,液体与体温温差的问题,液体配伍过杂的问题6.输液反应是由于输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总称。

四,问答题:

1.静脉炎的处理:

1)按药物说明书将药物稀释至一定浓度。

2)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疼痛等不适,及时检查原因并给予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期和使用浓度,以及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的范围。普通输液针皮肤消毒范围为5cm,留置针皮肤消毒范围为8 cm,均在消毒液干时进行静脉穿刺,避免细菌感染。

4)封闭疗法:采用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细胞组织结合,一旦发现药物外渗拔针后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皮下的药物,然后注入解毒剂,常用硫代硫酸钠和碳酸氢钠,1%普鲁卡因。

5)冷敷:冷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用冷的马铃薯片贴敷发生渗漏处周围的静脉上,效果较好。

6)药物湿敷:临时上常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局部湿敷的药物为50%硫酸镁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2次。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间隙与细胞内的渗透压,以达到局部组织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的目的。采用云南白药加乙醇湿敷治疗静脉炎,效果显著;应用高渗葡萄糖、维生素B12和地塞米松混合液治疗药物所致静脉炎效果好,且适用于各型静脉炎;在中草药治疗方面,有红花、当归组成的红规酊对化疗药的引起的静脉炎疗效较好。

7)芦荟外敷:芦荟中的芦荟酊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具有直接杀菌作用。芦荟中的异柠檬酸钙,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扩张毛细血管,使血液畅通的作用。新鲜芦荟外敷治疗化疗后静脉炎疗效显著、方法简单、经济实用。

8)物理疗法:局部超短波理疗,红外线局部照射,对化疗性静脉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微波是指频率300MHZ~300 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治疗仪其辐射功率10~15W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可引起组织细胞中的离子、水分子和偶离子高频振荡,从而达到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总代谢,增强局部的免疫力的作用,因此能有效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

9)外敷水胶体敷料:将增强型透明敷贴剪成条索状沿静脉走向粘贴在肿胀部位。增强型透明敷贴属于水胶体敷料,其优点是可以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毒物质,有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的溶解,减轻疼痛,其表面的半透明膜可允许氧气和水蒸气的交换,它又具有对外界颗粒性异物的阻隔作用,可防止感染。

2.输液反应防范措施

1、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质量好的药物在使用时反应相应的就会少很多。

2、把好液体配制关:配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转 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3、坚持“一人一管”、“一液一针”,一定不要在这里“节省开支”!

4、缩小液体与体温的温差:若液体瓶子太凉则不宜急用,适当升温最好;冬天输液时建议使用输液加热器。

5、输液速度要慢:千万不要因为有事情而加快速度,那样可能会耽误你更多时间。

6、液体配伍应避繁就简,尤其中药针剂最好不与西药配伍混合,如要用,必须有文献资料支持作依据,不可凭经验行事。

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林格氏注射液等如发现静脉炎,使患者肢端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热湿敷。

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

3.输液反应的处理:

不要拨掉静脉针头,一定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一旦拨掉静脉通道,当病人需抢救时再建静脉通道,会错过抢救时机;

2、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及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糖水、或生理盐水),可暂不加药,待病情稳定后再议加药。

3、联合用药:

①立即高流量吸氧;

②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加入20ml5%或2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100--200mg(小儿5--10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150ml中静滴;

③肌注异丙嗪25mg或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

④温度较高者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1ml/kg.次)或口服布洛芬悬液;

上一篇:技能大赛开幕式讲话范文下一篇:经理实习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