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教育范文

2023-09-20

电视教育范文第1篇

自古以来,除百家争叫,诸子立说的年龄时期,我们大都被独大的儒家思想所深埋。儒家讲求进世,求功夺权,一时间在其位谋其政真实的意味便是在其位才可有所作为。因此几千年的封建帝国莫不以争战权利为王。但朝代更迭,帝王变幻,权利从左手转至右手,没有哪个朝代真正让百姓跟从,让人民佩服。当***主义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我们才发现,实在中国实在不缺少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逐一被阻隔,***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我*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看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朗诵者当为孙中山、伟人的和伟人的。正是这三位***主义先锋首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我*党宣言》中讲到:过往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尽大多数人的、为尽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由于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伟人的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实的意义写得更实。伟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动。这三者全部都是以《我*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我*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

我们的信仰何其单纯又何其伟大。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显现着现实,启发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

义士的鲜血让众人警省。那还未曾远往的身影,可否让今天的我们汗颜?

也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也曾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浑浑噩噩。或丧失了斗志,展转在夜莺与玫瑰之间,把人民的请陈扔在了一边。或放松了自检,骄纵了体格,疏忽方圆规则,笨拙地自恋。

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我*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我*党而震动;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终究为救同道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

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高昂向上,我们的躯体挺立硬朗,我们勇于为了人民往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

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疏忽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

电视教育范文第2篇

电视包装几乎是和电视节目一起产生的, 国外的媒体和历史文化类节目, DISCOVERY、国家地理频道、美国国家历史频道, 日本NHK电视台播放的历史纪录片《故宫》等都进行了全方位, 适合其节目本身的包装。在节目还没有播放的时候, 电视台已经播放了包装广告片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在观众眼里, 这些历史题材的电视节目的精彩程度已经不下于电视剧和电影。国外大制作的历史节目不论是CI设计, 数码特效, 背景音乐还是片头片尾, 都有着成熟, 沉稳又不失能广泛被接受的平易近人的优秀特质, 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人们脑海里刻下电视节目品牌的烙印。我国的历史文化节目, 如《百家讲坛》、《中华民族》、《口述历史》等也都进行了完整的电视包装, 但和国外的知名电视节目还是有着差距, 不够成熟。

现在国内有些电视节目包装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目前有些电视台在包装时, 不是根据该台的理念、节目风格、收视群体的特点来定位, 而是一味追求好看, 随意性比较强缺乏创意, 平淡, 拘泥常规, 缺乏创新。把包装看成是一种外在装饰, 有些节目的片头, 由于缺少总体设计, 在处理上大多忽视节目内容与画面、画面与音乐等节奏的和谐, 甚至滥用数字特技的某些技巧, 为包装而包装, 没有把包装看作是张扬节目个性、传播信息、宣传理念的极其有效的手段。有形无神。主要表现在电视包装时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有时时不贴近受众心理, 只从电视节目本身出发而忽视受众的趣味和接受能力, 忽视受众的接受心理、价值取向、文化品位等, 一味追求新奇, 以“传播者之心度受众之心”, 结果弄巧成拙, 收视率上不去。还有很多节目缺乏整体包装的理念, 表现在把电视包装仅仅理解为设计人员的事, 仅仅理解为单个节目的包装, 把节目编排排除在电视包装之外, 以致出现包装不规范。节目编排、片头片花编排、音乐色调处理、采编行为、经营行为等工作都是包装工作。因此, 应该树立整体包装理念。

研究历史教育类节目的包装首先要从研究电视节目包装的发展历史, 成果和现状来进行。几年前, 当大多数电视台还没有意识到包装为何物的时候, 地处沿海的浙江卫视在这方面投人财力物力, 下了大功夫。它制作了大量的三维动画, 甚至在字幕方面也煞费苦心, 从而使浙江卫视节目的电视画面产生了一种饱满的视觉冲击效果。浙江卫视率先在全国以其新颖、独特的节目形式赢得了观众, 赢得了收视率, 在众多的节目频道中脱颖而出。从某种意义上讲, 浙江卫视的这种成功, 就是节目包装的成功。如今, “包装”已成为电视界使用较频繁的一个词, 包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 由以前对一个单一栏目的包装、主持人的包装, 到现在对整个频道的包装以及对全台所有节目的整体包装.在观众愈加挑剔的目光注视下, 荧屏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生动, 越来越靓丽。一个好的构想本身并不一定能形成有效的大众传播。还必须学会如何去塑造某一个构想, 而使其适合于媒体的技术与美学制作和接受的要求。电视包装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它是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因此, 具有艺术和科技的二种属性。同时电视包装又是一种商业行为, 也必然具有商品的属性。这三种属性的外在体现, 就是支撑电视包装的三个重要支点:美学的、技术的和创意的支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 观众一方面从屏幕上呈现的视觉表征得到信息, 做出反应;另一方面根据其美感经验, 由屏幕上赏心悦目的视觉呈现引起其良好的沟通情绪。因此, 完美的视觉效果有助于信息传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设计制作人员的角度来说, 认真地理解和掌握美的法则, 并将其运用于电视节目包装制作, 将有助于艺术水准的提高和保持, 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融合, 才是杰出的艺术作品的真正来由。电视包装的发展一直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的, 坚实的技术力量是电视包装艺术追求的基本保证。从电视包装的艺术风格的演变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电视制作的技术发展变化带来的影响。

历史教育节目要做到品牌化, 提高收视率、对节目进行整体的包装是必由之路, 完整的包装要从节目的各个方面入手, 从创意画面效果, 音乐, 主持人等各个方面打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 展现我伟大中华气势, 让我国人民产生自豪感, 优越感, 让外国人了解中华文明的灿烂的历史文化节目。所以研究历史文化节目的包装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它于其他节目的包装有共通之处, 也有许多不同和特有的元素, 让观众在节目里不仅是听到一个名字, 而是见到一个“人”, 让很多大型的战争场面也能再现, 所以做好历史教育题材电视节目的包装, 不但要充分借鉴其他节目包装的优点, 还要坚持历史教育节目的特色, 用创新和技术支撑起优秀包装的制作。

摘要: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承担着传播新闻, 娱乐大众的功能, 而且作为一个视听互动全方位的平台, 它也承担着传播知识, 传播传统文化的巨大历史使命。历史题材电视节目具有高度的社会文化意义, 它通过对传统美德的发掘与弘扬, 可以使道德精神发挥自身强大的感召力。历史题材电视节目起到了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荣誉感, 凝聚和塑造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电视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终身教育是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社区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全球数字化学习浪潮,社区教育只有紧紧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积极引入远程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电大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

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种学习型组织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全民终身学习的支柱,学习型社会的平台”[1]作为定位的电大理应继续秉承其大众化教育的本质属性,发挥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为促进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1 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1.1 政策的导向性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不仅将远程教育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而且也将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 社区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依托电大教育开展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的政策选择,电大开展社区教育也已引起了教育部职成司的关注与重视。

1.2 功能的同构性

电大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框架中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众化教育本质属性。以电大为依托,实现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教育实现尊重生命、个性发展、自我实现、教育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建立现代远程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而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推动终身教育、全民学习,加速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因此,远程教育不仅受到传统大学的普遍效仿和借鉴,更成为社会民众所公认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1.3 资源的优势性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电大已经建立了“中央—省级—地级—县级”四级办学机构,形成了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三网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搭建了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级电大统一规划,系统集成,互有独立域名、网址和服务器互联网站的三级学习平台。这是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其他任何高校及办学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倘若社区教育能够获得电大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必将如虎添翼,实现长足发展。

2 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发展现状

目前,一些省、市、县电大,已经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区教育工作,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青岛、西安、嘉兴等电大,为开展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2.1 京津沪模式

北京积极探索建立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试行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认证制度”,记录公民一生中参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以及其他各种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信息,搭建符合终身教育要求的不同教育形式与类型之间互联互通的“立交桥”。天津电大在社区教育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2006年承担了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与南开区共建居民数字化学习中心,成为全国社区型首家示范单位。上海是全国开展社区教育最早的省市之一,并正式挂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以“开放大学”命名的上海开放大学,并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如:开通了终身学习网,编制“上海社区学习地图”,汇集了全市18个区县社区学院、200多所街道社区学校及各村居委办学点的社区教育课程信息,市民只需点击鼠标,便可查询到课程名称、授课方式、开班时间、收费标准等各类学习信息。

2.2 福建模式

福建电大在全国电大系统最早参与社区教育,从2001年至2007年,先后开展了多方面的试点实践和探索。2007年下半年,福建电大在总结前期开展社区教育试点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上海、浙江等省市发展社区教育的经验,提出了依托福建电大开展社区教育的总体设想,即“113”的建设思路和“四位一体”的实践模式。“113”思路为:一个体系—— 构建依托全省电大系统的开放式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一个平台—— 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构建终身学习服务平台;三个中心—— 建设全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教学资源中心、研究中心。“四位一体”模式为:组织架构+网站建设+项目带动+理论研究[2]。

2.3 嘉兴模式

嘉兴电大系统自1999年实施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充分利用电大网络系统优势,参与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网络平台,使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互联共享,已初步建立以电大为中心向外辐射,与众多社会单位相系的横向综合教育模式。目前,嘉兴市、各县(市)和区、乡镇和街道、社区和村之间的四级资源自助型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正式构建完成,通过四级社区教育管理网络的建设并向外辐射,整合了各种公共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网络、广播、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四级社区教育”建成了面向全市公民的、终身学习的“教育超市”,实现各类教育网络化、社区化,促进了城乡教育一体化。

3 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上述电大在推进社区教育中进行的探索及取得的初步成效,充分说明了电大远程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目前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优质适用的学习服务平台及资源,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之路仍处于初级试验阶段。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

2007年“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论坛”提出“政府是第一推动力”,政府推动对社区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大参与社区教育既是社会教育的承载者,也是政府行为的具体实践者。因此,政府要重视发挥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把电大教育纳入到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社区建设规划中,形成规范化、网络化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条例,妥善解决好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经费、政策等问题,为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探索优质有效的服务模式

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依托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了更好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中央电大可以探索成立电大系统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国各省、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各级电大也需要积极转变思路,主动融入和服务社区教育工作,找准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如:条件成熟的地方电大可以尝试成立社区教育机构(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教育试点实验工作;利用电大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搭建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等。

参考文献

[1] 葛道凯.大开放教育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远程教育,2006(11).

[2] 沈光辉.社区教育的结合之路—— 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发展研究,2010(12).

电视教育范文第4篇

——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观后感

清河流通资产公司一办 郑素英 (2012年6月26)

按照区委组织部通知和总公司的部署,本人于6月24日至25日晚收看了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党员教育电视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在电视片《信仰》观看过程中,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使我潸然泪下,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品质,看到了信仰的力量。90多年来,正是这种信仰的力量感染、鼓舞、召唤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也正是这些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献身革命事业,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通过电视片《信仰》的观看,特别是众多英雄模范人物的演绎,认为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 - 1 -

义的信仰。一个人有了自己的政治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那么,又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呢?

首先,要把信仰永久的刻印在脑海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信仰》电视片所反映的建国初期王大锹、张秉贵、王进喜等全国劳动模范,以及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蒋筑英、郭明义、徐虎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电视教育范文第5篇

一光线处理的造型性质及功能

表现对角的三维空间:也即是表现被摄主体立体感与空间感。因为再银屏是平面型的, 只有通过光的不同分布, 光线才能对表现出物体各个“面”及其相关系, 利用光的明暗分配, 再现透视规律, 体现画面的三维空间, 观看者才会明白剧情方位。

突出人物, 掩饰与夸张情节:光可以使画面某些部分突出也能掩盖不必要表现的东西, 同时还能夸张某些形象。一般来说强光的部分突出, 光弱的地方不醒目, 明亮背景的暗物体或暗背景下的亮物体能较突出, 相反亮背景衬托亮物体, 暗背景衬托暗物体则不太引人注意。

光线的合理利用能表现出时间、环境:利用照明手段可能表现出剧情时间、地点和特征, 早、中、晚、室内、室外, 昏暗的古城堡都能用照明光线手段来表现。同时光线的角度与对比关系不同, 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不同特性。如斜侧光易于表现物体的大小, 平光则易于表现物体的本色调, 逆光易于勾画物体轮廓。

二光线的形态以及分类

(一) 光线的形态

光线存在于自然界的形态是以光线在媒介中传播方式和受光主体的关系来确定的。首先, 直射光是光透过大气层直接照射在景物上, 光量较强, 能使物体产生明暗对比鲜明的线条和影子。光源方向性明确, 是塑造形态的重要光线, 即影视制作中称为硬光。其次, 散射光是太阳的光线透过某种媒介如云层, 大气而被扩散形成的散射光。一般此种光量较弱, 光源方向性不鲜明, 在物体上不能形成清晰, 分明的线条和明暗对比强的影子, 即称为软光。再其次, 反射光是直射的阳光照射景物, 景物的表面受光部分反射出的光线, 它是一种散射光。最后, 混合光是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所处环境不是某单一的一种光线而是直射的与散射的阳光在天空中的混合, 也即昼光。如阳光下的高楼, 当阳面是阳光的直射光, 而背阳面则是受天空光与环境的反射光也即为散射光的照明。

(二) 光的分类

1、按光的性质分为:

硬光, 软光。硬光是直射光, 它能形成鲜明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从而分辨出明暗清晰的交叉光线。但摄像机却很难适应这样强烈反差, 即不能兼顾到明亮层次和暗部层次。软光又谓散射光。比如, 阴天的天空, 物体的反射光是软光。软光不能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 但能造成面积较大的明暗过渡区, 摄像机却能兼顾明暗部的层次。在实际拍摄时, 用硬光照明, 可以在硬光前加入漫射材料柔光纸, 使硬光变为软光, 从而画面柔合有亲切感。

2、按光源所处方向分类:

正面光, 指从摄像机方向来的光线叫顺光。顺光下的物体形成影子落在它背后, 它的亮面和次亮面反差小, 层次不明显, 一般用作辅助照明。比如我们拍证件照时面前左右两个大灯, 那就是典型的顺光。斜侧光, 由它所形成的影子, 有丰富的影调层次, 能够很好地反映物体的立体感与质感, 一般在实际拍摄用光过程中可以作为主光照明。侧光, 阳光照射物体其影子落在侧面, 受光面与背光面各占一半, 能较好地突出物体轮廓线条和立体感。如用侧光照明不光滑物体表面, 更能很好地突出质感。逆光, 是光线从景物背面照射而来, 光影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的它能勾划出景物边缘线条, 使主体与背景分开。通常, 逆光在拍摄中都是被尽量避免的, 因为逆光会让背景相当明亮, 但主体一片漆黑, 只有轮廓, 没有层次。我们经常在摄影中听到“逆光补偿”的说法, 就是要使用人工补光 (闪光灯或是反光板) 来照亮逆光的被摄体, 避免拍摄到全无细节的面部。顶光, 光源来自物体顶部与物体呈直角, 投影垂直落在景物下部, 物体顶部明亮, 这种光线会给人一种怪异, 惊奇感觉, 被用于刻画反面人物。在实际拍摄中遇到这种光线的机会很少, 最好避免使用。

3、按造型作用分:

主光、辅光、轮廓光、修饰光、背景光。主光是照明物体的主要光源, 用直射光照明, 方向性强产生明显的阴影, 一般用聚光灯作主光。在布光时首先确定其位置、高度以及亮度。主光应在45度至60度之间的正常角度, 此时画面明暗适度, 立体感强, 多用于多数人和正常脸形。对脸部较窄的演员, 可调整其位置, 减少阴影, 使阴影部分表现出一定层次与细节。辅光应处于与主光相对应的位置和视轴平行, 辅光灯具最好用散光灯, 它的亮度低于主光, 避免造成多余的影子。轮廓光是从被摄主体后面打光, 靠近轴线位置。轮廓光一般高于主光, 与被摄体成45度至55度, 强度与主光相当或略弱于主光, 用此光时注意不要过偏, 过亮。修饰光, 它用于对景物局部或细节部位作必要修饰。一般用点光源, 照射小面积, 防止出现干涉和影响其它光的效果。用此光要慎重否则会出现不真实感。环境光主要用来照亮周围环境, 渲染气氛, 它的强度应较主光弱, 否则会喧宾夺主。

总之, 我们只有在了解各种光线的性质和作用后, 才能在平常工作中很好地运用,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欣赏艺术效果。

摘要:在电化教学中常常运用到自已拍摄的电视片。制作者只有在拍摄过程中对室内室外等环境光线很好地运用, 拍摄出来的画面才能既符合课程环境的内容需要, 又能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本文主要谈谈拍摄过程中现用光源的运用。

关键词:教育电视片,光线,造型,透视规律,散射光,硬光,软光

参考文献

电视教育范文第6篇

一、拓展社会教育节目的信息获知途径, 确保信息传播畅通

只有具备畅通的传播渠道, 才能确保社会教育类节目能迅速传播, 而且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并能及时接收到反馈的意见。地方电视台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拓宽自已的视野范围, 在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的基础上, 不断地开拓社会教育节目信息传播的途径, 确保信息传播畅通。传统的渠道, 一味地跟着报纸走, 思维模式太死板, 方式太单一化, 搜集信息的途径太少, 导致其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这也是地方电视台社教类节目无法获取观众的支持与好评的重要原因。作为新时代电视台工作人员, 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开拓自己的思维, 不断地拓展信息传播的途径, 扩大信息途径, 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新闻热点。比如,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像电视广播等, 征集网民的反映问题;或者通过民生热线, 关注民众近段时间的生活焦点或者话题等。还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 比如微博、微信、QQ等, 鼓励民众参与进来, 获取更多的信息途径。与此同时, 还可以按照不同的社会专业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记者编辑, 建立一支民众化、专业化的记者编辑队伍, 定期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及报道。这种做法, 不仅满足了民众的需求, 而且还能拓展信息获取途径, 提高了地方电视台社会教育类栏目的播放率及公信力。

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快速反应的报道机制

无论是哪种宣传节目, 如果超过时效性, 就失去了电视节目报道的价值及意义。所以, 针对每期的选题, 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的上报, 如时间紧迫, 也可以通过电话上报进行审批。对于已审批通过的节目, 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 包括摄像部门等都要积极配合, 及时对节目进行编辑及录制, 并将制作通过的节目快速传播出去, 确保地方电视台的快速反应作用。但是在电视节目制作实践中, 并非那么简单, 有些节目的编辑及录制等难度较大, 给编导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其实做节目不难, 最难是节目的统筹工作。不仅要等着选题被审批通过, 而且在通过之后, 还能联络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等。因此, 电视台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快速反应的报道机制, 确保记者具备宽松和谐的制作环境, 这样才能提高制作效率。

三、打造一支优秀的策划队伍

策划其实就是栏目的核心及灵魂, 节目策划的好与坏直接会影响到栏目的效果。因此, 电视台应打造一支优秀的策划团队, 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策划经验及水平, 而且要发挥出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即使策划节目的压力很大, 策划队伍也要抗住压力, 把准每个栏目报道的主题, 并结合相关新闻资料等, 把握住热点与重点, 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 使制作出的节目既不失真, 又具有一定的深度。策划方式不要单一化, 要不断地创新, 要形成一个完美的策划流程, 无论是考察阶段, 还是立计划阶段, 或者出方案阶段, 都要科学统筹。此外, 策划团队应定期召开会议, 总结好的经验, 同时找出缺点或者失误, 不断提升策划的水平与质量。

四、创建一支专业型、创造型的制作团队

我国当前的地方电视台的社教类栏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也是和编导的责任心及能力, 还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密不可分的。作为电视人, 首先应具备专业技能知识, 其次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无论是从外出采访, 还是组织撰稿, 或者录音编辑等环节, 都要做到认真负责, 而且专业。然而专业的制作团队并不是保守不前的,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掘起, 作为新时代优秀的电视人, 必须要提升制作团队的创造力, 不断地创新方式及理念, 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满足公众的需求。例如, 可以经常观看那些优秀的电视作品, 并从中获取先进的编辑的理念及方法, 提高自身的编辑水平与能力, 形成一支专业型、创新型的制作团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要想做好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社会教育类栏目, 就必须不断创新制作方式与理念, 打造一支优秀的策划队伍、专业的制作团队, 全面提升社教节目的收视率, 满足公众的需求。

摘要:在地方电视台宣传中, 社会教育类节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是电视宣传过程中“三大支柱”之一, 另外还包括新闻节目及文艺节目。因此地方电视台应提高社会教育类节目的重视度, 创新宣传内容及方式, 努力做好社会教育类栏目。本文将对如何办好社会教育类栏目进行探究, 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社会教育,栏目,探究

参考文献

[1] 何莉英.关于地市台社教节目的一些思考[J].青年文学家, 2015 (17) .

[2] 李少强.城市台教育频道路在何方[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12) .

上一篇:师德先进个人事迹范文下一篇:检验科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