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工作的内容范文

2023-10-01

秘书工作的内容范文第1篇

专业班级:机电095班姓名:吕林

指导老师:于艳辉学号:200904502

2论述企业文化的内容与作用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避免的话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企业的发展方向已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企业的文化理念已不再是封闭的自我发展,必须追赶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实现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融合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本文就市场营销和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的融合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及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营销战略实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市场营销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核心竞争力

前言 随着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化的实施,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愈显重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之路中一盏指导航向的灯塔,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影响人们选择企业的不只是产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塑造的潜意识,完善的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健康成长,更能够为企业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显而易见,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共同建立和有机融合是一个企业建立千秋伟业的前提所在!

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这个定义与沙因的定义有一脉相承的。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1.3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2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的影响作用

2.1企业文化对市场营销的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建设的中心是经营理念的树立,这是整个营销工作的指导思想,有着“方向盘”的作用。海尔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其根本在于建立了以创新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因此营销工作要创新、有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2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和谐的营销气氛

2.2.1企业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企业的活动之源。“成就伟业,缘于你我”等口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在员工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同时引发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现实的消费者会变得更加忠诚,潜在的消费者会变成现实的消费者。企业文化指导着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又不断培育、丰富、发展企业文化,两者互涵互动,共同发展。企业的市场营销,不仅是向社会公众推销产品和服务,而且必须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的本质和宗旨,“使企业的形象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共鸣,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种品牌。”

2.2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和谐的营销气氛

2.2.1企业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企业的活动之源。“成就伟业,缘于你我”等口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在员工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同时引发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现实的消费者会变得更加忠诚,潜在的消费者会变成现实的消费者。企业文化指导着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营销活动

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又不断培育、丰富、发展企业文化,两者互涵互动,共同发展。

2.2.2企业的视觉形像

企业标识、厂容店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也是消费者认识企业和产品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如“国美金太阳至尊”制定了一系列明确而严格的一线服务人员行为规范,顾客一进店堂便耳目一新,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其销售业绩在常州地区家电专卖店中始终名列第一。

2.2.3企业的服务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的质量差异会逐渐缩小,而服务质量差异却很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会集中到对服务质量的选择上。免费送货、定期走访等构成企业良好的服务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海尔”、“戴尔”赢得百姓认可和青睐,也是缘于其服务文化相对完善。

2.3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一旦正确定位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沃尔玛居世界五百强之首,根本在于其核心竞争力。“平民大众有机会购买富人购买的商品”、“天天平价”所体现的使命和愿景,赋予沃尔玛独特的价值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营销的成败,而企业市场营销的成败,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运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是现代企业最显着、最独特的核心职能。 3 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营销能力

3.1有效作用与员工 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的概念界定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灌输给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形象、品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力量,市场营销促使文化发展企业文化是一种超血缘文化,将一批不同血缘关系或者说根本不相关的人网罗到旗下为了一个共同的公司愿景奋斗,市场营销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员工共同努力,通过创造性的实践,不断地取得好成绩。同样市场营销直面市场和客户,把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反馈回企业促使企业文化不断进步和完善。企业文化是市场营销传播产品信息的载体,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不是内部单一的活动,企业面对的是外部的市场,恰当的传递企业的品牌、品味可以加深顾客的认同感。企业在营销过程中需要营销人员的参与,所以营销人员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营销人员通过积极传播企业文化传达企业理念、企业精神,让客户认知进而认同,产生购买的欲望,从而促进产品销售。

3.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巩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企业要构筑自己的销售网络,减少中间环节的盘剥,形成快速敏捷的反应机制。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竞争,产品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都是通过市场来体现,其实我们研究一下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营销就会明白,深层次的竞争是在企业文化上进行的。企业文化可以分为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每种文化都可由内而外体现出对市场营销的影响: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的企业文化营销方式。行为文化营销的典型例子是宜家的测试器设置。在宜家每一种新上市的商品旁边都要摆放—台对该商品进行检测的测试器。如在厨房用品区,每一个橱柜从进入卖场的第一天就开始接受

秘书工作的内容范文第2篇

行政秘书是系主任的工作助理,其任务是协助各教研室领导搞好教学行政及管理工作

1、负责系部的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参与教学活动的协调与管理。

2、负责系部的日常行政及人事管理工作。

3、负责教学文件资料、行政文件的起草、发放和归档工作。

4、负责学院各部门文件、通知的收发、归档工作,包括课程表、教学进程表等。

5、督促教研室做好授课计划、教师工作手册、试卷、教师业务档案、成绩单等的收取,并登记造册。

6、协助系领导检查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7、督促教研室做好实习、毕业环节相关学生资料的收取。

8、负责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并保存记录。

9、负责学期教师工作量的统计、教研室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表、教材选用表、教师评学表、教材评价表、系和教研室教师质量考核表的归档。

10、负责考勤及报送考勤表。

11、负责外聘教师的协议、证件复印件等的保管和报送。

12、负责系内各种用品的购置及报帐。

13、负责办公用品的领取、购置、发放。

14、负责对外接待及报帐。

15、负责系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

16、完成系主任布置的其它教学管理和其它临时性行政事务工作

17、根据评估办的要求,按照教学评估资料目录做好教学评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保存。并定期检查评估资料的保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电气工程系

2010.

2教学秘书工作职责

教学秘书是系主任的教务工作助理,其任务是协助各教研室主任搞好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秘书业务上受系主任及教务处的双重领导。

1、开学前和学期末的教学准备工作

2、负责新学期校历的领取和分发。

3、负责与教材部门联系新学期的教材征订工作,及时准确填报预订教材的清单交教材管理部门;及时通知教师领取教材。

4、开学前,负责向任课教师提供学生名单表,通知教师上课时间和地点。

5、学期末,负责通知本系学生上网选公共选修课,并协助教务处做好选课安排。

6、学期末,向教务处提供编排好的新学期教学任务书(总教学任务书和个人教学任务书),并于开学前将确定的课程表发给师生。

7、将本系不及格学生名单报教务处,并注明补考或缓考。

8、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协助教务处做好下学期各年级的开课计划,严格按照教务处规定的时间将下学期的教学任务下达教师并上报教务处,负责此项工作的报表填写、校对、收发、汇总。

9、根据新学期的课程及教学要求,做好新学期的教材订购工作。

10、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了解教师、学生上课的情况,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问题,按教务处的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停课、调课和补课手续。

11、协助系主任,在学期中期上报下学期本系任选课的开设计划,并负责收齐任选课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进度表交教务处。

12、考试的协调与成绩管理

13、协助教务处做好各类考试的考务工作。

14、收齐本系学生考试、考核成绩原始报表及登录卡,并按教务处有关规定如实登录本系学生成绩总表。对无授课教师和系主任签字的原始成绩报表,教学秘书应予以拒收。对不符合教务处成绩登录规定的报表和未注明原因的空白成绩项,教学秘书应及时要求系主任更正或补填。

电气工程系

秘书工作的内容范文第3篇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 秘书部门由于其综合性、辅助性的特点, 调查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秘书人员根据其所属行业、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 调查研究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秘书的调查研究内容大体分为以下五类。

(一) 围绕领导的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秘书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领导中心工作展开的, 因此秘书人员也必须围绕领导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这既是秘书部门调查研究的指导思想, 又是最主要内容。秘书人员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想领导之所想, 急领导之所急, 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抓住领导最关心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二) 对各项政策、制度进行调查研究。

政府的各项政策制度牵涉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利益, 往往一个具体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 会牵涉到许多群体个人的利益发生改变, 引起社会各方面连锁反应和巨大反响。又由于事物的复杂和多样性原因, 在具体执行政策制度的过程中, 还会出现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秘书人员及时到有关部门或基层调查研究, 了解哪些是政策的受益群体和实质损害群体, 实施这些政策的进展情况如何, 发展到了哪一步, 又出现了哪些阻碍、偏差和其他相关问题, 实施的结果怎样, 是否解决了矛盾, 收到预期效果等等问题, 并及时将信息反馈提供给领导, 作为他们修订、完善决策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提高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 为起草文件、报告进行调查研究。

在领导授意下起草各种文稿, 是秘书人员经常性的工作。写这些文稿, 必须要注意几点, 一是应与上级部门的政策规定一致。在不违背上级政策的前提下,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但不能反其道而行之。二是必须与同级领导制订的政策规定相衔接, 不能前后矛盾。若新的政策规定与过去的政策规定不同, 要予以说明, 并宣布过去的政策规定何时废止。三是必须能付诸实施。而要做到这几点, 一刻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因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 才能真实了解上下级和同级部门发布文件和执行文件的全部情况, 才谈得上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撰写的文稿和报告有的放矢, 真正实用、管用。

(四) 针对突发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秘书人员经常受领导委派或跟随领导, 在系统和单位内部或到其他有关部门和基层调查一些突发性事件或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各方面, 牵涉到复杂的群体和个人。对此类事件的调查, 秘书人员必须十分谨慎、仔细, 把握事件的某些关键环节和问题矛盾的焦点, 尽快查明事实真相及原因, 明确责任、反馈领导, 便于领导及时处理解决。如果秘书人员在工作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并着手进行这方面的调查时, 要讲究原则、熟悉政策、掌握业务;要眼光敏锐、思维敏捷、行动迅速;还要敢于客观公正、陈述己见、实事求是。

(五) 对领导遗漏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此类问题的调查, 又称拾遗补阙调查,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处于几个职能部门的交叉临界点的问题;二是几个职能部门都管但只管其中一部分的问题;三是群众反应很大但没有明确归哪个部门管的问题;四是虽有明确分管部门, 但分管部门某些同志长期拖而不决的问题。对这些“几不管”的问题, 秘书部门要主动地向领导谏言献策, 争取领导关注和指示, 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满腔热情, 积极组织力量调查, 并将情况及时反馈领导, 给予妥善处理。

二、调查研究的特点

(一) 目的明确和针对性强。

秘书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一般要根据领导工作需要出发, 奉命行事。调查研究应有明确的目的, 不然就会成为盲目的行动。作为调查研究的直接实践者, 秘书人员必须准确、深入地领会领导的意图, 根据领导确定的目的开展调查研究, 把握好调查研究的目的, 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充分准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一定深度和预见性的调查资料和报告。

(二) 内容广泛和手段多样。

秘书部门工作的综合性非常强, 这决定了秘书人员进行的调查研究内容也非常广泛, 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 调查研究就是要依据领导决策和处理问题的需要进行专项调查, 这其中包括政策性调研、基本情况调研、突发事件调研、市场调研、专业调研、舆论热点调研等等。调查研究的手段包括调查研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问题的不同, 如有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私营企业家以及国外有关人士等, 调查研究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三) 调查任务的突击性和临时性。

秘书人员往往会碰到计划以外的事情, 常常不是按某一时期的工作计划来安排, 带有不同程度的突击性、临时性的性质, 因此, 需要快速组织人员调查研究。因为事情来得急, 需要在短时间内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时间要求紧, 任务又相当繁重, 这就要求秘书部门尽快组织人员深入实地前往调查研究, 了解情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迅速把调查研究的结果报告领导, 使领导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 调查的客观性和研究的科学性。

调查研究的任务是探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也就是要对事物全面的、完整的、辨证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从而达到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工作, 并通过再实践加以检验和印证。在秘书人员调查研究过程中, 调查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方法, 广泛全面收集信息材料, 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 注重调查材料收集的客观性要求, 即材料真实可靠, 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研究是采用多种科学的方法, 将收集材料汇总并加工整理、综合分析, 得出调研成果。秘书人员须把握两个关键, 一是秘书要有科学的头脑,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坚持唯物辨证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二是对待调查研究工作态度要严谨, 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 严密的组织, 严肃的态度和严明的纪律。三是调查研究的手段须科学化, 秘书运用智慧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 科学思维分析, 不断总结提炼, 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五) 与信息工作紧密结合。

调查研究虽是秘书人员经常性的工作, 但不等于说秘书人员需要经常地、花大量的时间到基层去实地直接进行调查研究。他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历史文献材料和接触来自各方面材料的机会, 利用秘书部门作为综合部门的优势, 了解各方面的各种情况, 向有关部门搜集调研成果, 这是一种间接的调查研究, 也是一种与信息工作紧密结合的调查研究。调研与信息是相互影响、密切关联的, 信息是调研的前提, 没有大量信息的获取、汇总和综合整理, 就很难发现重大的调研课题和问题。因此, 秘书人员要根据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指示, 有目的地从互联网、局域网及群众来访来信中获取各种有价值的蛛丝马迹信息, 抓住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组织力量集中时间进行调查研究。

摘要:调查研究是秘书辅助领导实施管理决策,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获取第一手信息材料最直接可靠的基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秘书部门重要的业务活动, 也是秘书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重点探讨了秘书调查研究工作的内容特色和自身特点, 以期把握秘书调查研究的关键环节, 为更好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服务。

关键词:秘书,调查研究,内容,特点

参考文献

秘书工作的内容范文第4篇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中央财政收入42 488.47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中央财政使用的收入 42 588.47亿元;支出48 330.8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57.65亿元,支出总量为50 588.47亿元;赤字80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年末国债余额 67 548.11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限额内。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支出1.07万亿元,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家电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优化投资结构;中央财政用于科技、节能减排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4.3%、94.3%和19.3%,切实提高自主创新和基础产业保障能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和“三农”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18.3%;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投入6822亿元用于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27个省份970个县实行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制度;开展资源税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和企业改革,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

切实加强整改,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依法认真整改上年审计发现的问题,挤占挪用的资金已全部追回或归还,并完善制度规定1773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104起案件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后,有9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110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具体整改情况,国务院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审计署已向社会公告。

第一部分 审计情况

2010年,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审计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加强对宏观政策执行情况、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的跟踪审计,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更加注重从体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反映问题,在保障中央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反腐倡廉和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一、中央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国债管理等情况,还对2010中央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从审计情况看,2010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和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按照突出民生领域、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等原则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节奏,财政的宏观调控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坚持依法理财,严格预算管理,加强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开展重大项目预算评审和节能评估,75个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预算约束和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审计也发现,中央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部分中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细化和准确、执行率偏低,有些预算的级次和项目在执行中自行作了调整。

1.部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未落实到部门。在201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16 049亿元中,有1485.75亿元是财政部代编的,需要在执行中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至年底,上述代编预算中有148.67亿元未执行,占10%。抽查的“物资收储支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专家津贴”和“驻艰苦及污染地区人员回国工作医药费”等3个项目在2007年至2009年代编预算均未执行的情况下,财政部2010年继续代编38.16亿元,当年又未执行。

2.中央部门归口管理的部分本级支出预算年初到位率低。2010年,发展改革委负责分配的中央本级基建支出和科技支出预算的年初到位率,按规定应达到75%和97%,实际仅为7.8%和47.5%。

3.中央转移支付预算未及时细化落实到省区市。在2010年转移支付预算25 606.64亿元中,扣除据实结算项目后,有6536.58亿元未按规定在全国人大批准后的90日内下达到地方,占25%。在执行中,财政部又将215.6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预算上划调整为中央本级支出;少数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如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预算42.95亿元中,当年仅执行10.56亿元,占25%。

(二)部分投资计划下达不符合规定。

1.扩大投资专项范围安排支出。2010年,发展改革委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专项投资4700万元、国家天然橡胶基地建设规划专项投资2100万元,安排给了规划外的项目。

2.少数投资计划下达程序不规范。2010年,发展改革委向专项规划未编制或未得到批复的3个专项、初步设计未得到批复的5个项目,下达投资计划29.96亿元;未按规定批复资金申请报告,直接下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投资计划,造成实际补助比例不

一、个别项目投资多次调整等问题。

3.未按建设进度下达贴息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贴息补助原则上应按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贷款的实际发生额分期安排,但国家能源局2010年安排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贴息补助时,直接一次性下达24个项目贴息补助1.66亿元。审计抽查其中5个项目,有3个在计划下达前已基本完工,2个至审计时未开工,导致贴息补助4600万元全部闲置。

4.少量投资计划下达滞后。在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3926亿元中,有32.59亿元未按规定于10月31日前下达,影响资金及时使用。

5.部分投资资金闲置。由于规划编制和项目启动晚、前期准备不充分、计划下达滞后等,至2011年3月底,发展改革委2010年下达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6个项目的中央预算内投资117.79亿元中,有92.11亿元(占78%)闲置未用。

(三)有些收支事项处理不够规范,部分资金未及时清理安排使用。

1.中德财政合作伙伴基金收支未纳入总预算会计,而是委托中国进出口银行核算。至2010年底,累计收入3.05亿元、支出1199.75万元。

2.以前结转的出口退税资金未及时清理。至2010年底,财政部采用权责发生制结转的2006年和2007年出口退税收入指标584.74亿元已闲置3年,尚未安排使用。

3.年初批复部门预算时未全面反映上国库集中支付结转和结余。2009年底,中央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合计771.85亿元,财政部2010年3月批复部门预算时仅列入248.65亿元,其余直到4月份才下达给部门。

4.无线电频率占用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后未统筹安排使用。2010年,财政部对这项资源性收费继续采用以收定支、专款专用的办法,导致资金大量结余。至2010年底,无线电频率占用费补助在地方累计结余20.4亿元,其中当年结余6.67亿元,占当年下达补助的34%。

5.部分商业银行账户应予规范和清理。至2010年底,中央财政在商业银行开设各类银行账户31个,当年累计收到资金5290.4亿元,年末余额906.32亿元。其中,有些是预算外收支账户,有些全年未发生收支业务。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不够完善。

1.2011年,部分中央部门管理的企业尚未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2.年初预算未细化,部分支出分配交叉重复。报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44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落实到具体项目;其中120亿元是财政部在国资委等上报的预算建议草案之外直接代编和进行分配的,部分支出方向与另320亿元预算安排交叉重复。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的拨付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其中140.57亿元是12月20日后才拨付的,占支出预算的32%。

(五)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1.部分支出预算未落实到具体项目。由于基金项目的储备不足,财政部2010年下达到部门的基金预算有84.87亿元未落实到项目;部分支出指标至年底尚未下达,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支出指标仅分别下达51%、45%和44%。由此形成2010年底基金结转790.16亿元,占当年基金收入3806.91亿元的21%。

2.在公共财政预算中安排与基金预算内容相近的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实行“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但财政部在彩票公益金和旅游发展基金已安排体育总局、旅游局有关项目资金5092万元的情况下,又从公共财政预算中为其安排内容相近、用途相似的预算4.25亿元,其中旅游局的两个项目年底结余1001.56万元,占其预算的47%。

3.少数基金管理使用和设置不够规范。具体是:未及时将交通运输部、贸促会等部门的4.89亿元基金收入征缴入库;交通运输部收取的船舶港务费和贸促会收取的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认证费等,不符合基金特征或设立条件,未及时清理。

(六)国债发行管理不够严格。

1.记账式国债招投标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投标过程中,对发行现场人员随时查看投标信息没有严格限制,也缺乏出入登记、通讯屏蔽等操作细则;对投标人在出现通讯中断或设备故障时采用的应急投标方式,未制定应急投标书送达时间的确认办法,不能有效防止超过投标截止期或要件不合规的应急投标书被违规录入。上述问题给个别工作人员泄露投标信息,并恶意采用应急投标等方式低价中标提供了可乘之机。审计抽查发现,2007年至2010年,有104份未经人民银行观察员签字认可、无密押或密押不符以及超过投标截止期等的应急投标书被违规录入,中标国债面值808.8亿元,购买价格比正常投标明显偏低。

2.财政部2010年在增补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过程中,存在受理逾期申请材料、未按规定充分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未书面告知申请人享有的权利、对承销团成员资格审查不严等问题。

3.电子式储蓄国债面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政策目标落实不到位。在2010年发行的1296.27亿元电子式储蓄国债中,有705.16亿元(占54%)最终由40家承销银行持有,与此类国债重在培育个人投资者市场的政策目标不尽相符;相比发行记账式国债,增加筹资成本约23.55亿元。

对上述问题,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在逐项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此外,在审计财政部编制2010年中央决算草案情况时发现,未及时清理以前已取消的烟草专营利润、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基金、政府住房基金、水运客货附加费等4.52亿元;在向全国人大报告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时,将用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上缴利润中的22.05亿元安排的补充社保基金支出错列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中。审计期间,财政部整改了上述两个问题,将4.52亿元结余反映在中央政府性基金决算草案中,将22.05亿元转列为公共财政支出。

二、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此次共审计54个中央部门,延伸审计467个所属单位。2010年,54个部门财政性资金支出预算为5382.02亿元,审计1708.15亿元,占32%。审计结果表明,这些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平均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统筹消化结转和结余资金423.56亿元;严格控制和压缩公用经费支出,53个部门公用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内,34个部门在统一压缩的基础上将公用经费支出再压缩5%以上;本级预算管理的规范和透明程度不断提高,25个部门制定和修订预算管理相关制度240项。但审计也发现,一些部门预算执行不够到位,部门本级与所属单位间预算管理水平和财务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一)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具体,一些部门本级预算未完全执行到位。由于部门工作计划与预算安排不够衔接,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与预算编制要求不尽适应,54个部门2010年初编列项目支出预算2779.27亿元;中央财政在执行中追加995.55亿元,相当于年初预算的36%。在年初编制的项目支出预算中,11个部门本级的106.76亿元未落实到具体单位和项目,有2.92亿元至年底仍未细化。一些部门本级预算执行也不够严格,其中:5个部门本级自行调整了2.74亿元项目预算安排;32个部门本级以拨作支、虚列支出、在项目或预算科目之间调剂使用资金5.81亿元。此外,20个部门本级还存在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资产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金额4.51亿元。

(二)一些部门监管不严,加之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到位,部分部门所属单位违反财经制度问题比较突出。此次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有80%以上发生在所属二三级单位,涉及金额49.3亿元。

一是预算执行不够严格和规范,主要表现为未经批准改变部分预算资金用途、虚列支出或以拨作支等。其中:210个所属单位未经批准扩大开支范围等10.26亿元;33个所属单位采取虚列支出、以拨作支等方式,将1.51亿元预算资金列支后拨付给下级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13个所属单位采取重复申报项目、多报在编人数等方式,多申领财政资金0.3亿元。

二是私存私放资金设立“小金库”问题仍然存在。2009年以来,各部门深入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但此次审计发现,82个所属单位采取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套取和私存私放资金4.14亿元,主要用于发放奖金、补贴等。

三是收入和资产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非税收入征缴、资产核算和出租出借等方面。其中:80个所属单位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3.09亿元,违规收费3.68亿元;52个所属单位违规出租出借资产、委托理财以及资产入账不及时等,涉及金额18.75亿元;39个所属单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有的是为加快采购进度规避集中采购,有的是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和程序不规范,涉及采购资金7.57亿元。

(三)部分科技经费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研究成果存在多头充抵问题。至2010年底,审计抽查的8个科技重大专项2246个课题中,有74.68亿元课题经费结存在承担单位,占这些课题2008年启动以来拨款额的36%,但这些资金已列入牵头部门决算支出,影响核算的真实性;抽查133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发现,由于科技成果审核把关不严、不同科技计划间信息缺乏共享,在这些项目取得的2775项专利、技术标准等成果中,有547项(占19%)申请或取得时间早于项目的立项时间,或是发明人与课题组成员不一致。

(四)一些部门决算草案编报不够准确。对部门决算草案的审计发现,40个部门账务处理不规范,部分收入、支出、结余和资产反映不够准确,涉及金额22.44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量的0.62%。对其中7.53亿元的问题,相关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已调整账目和报表;对其他问题,审计长已签署意见,要求予以纠正。

目前,相关部门已追回或归还资金9.06亿元,采取收回账外资产、调整会计账目等方式整改问题金额13.06亿元。

三、财政转移支付审计情况

为摸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运行情况,审计署组织对中央转移支付管理和分配情况进行了审计,并重点抽查了18个省的90个县。从审计情况看,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2.73万亿元,是1994年的11.45倍,保障了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落实,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随着中央财政收入规模和转移支付总量的大幅增长,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结构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逐渐在财政运行中显现出来,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占比较高。由于现行财政体制还不够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权难以满足其履行事权的基本需求,主要通过上下级政府间转移支付来解决,导致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占比较高。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的56%是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审计的90个县财政支出2630.50亿元中,上级转移支付占46%,其中50个中西部县占比达71%。转移支付制度由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修正补充机制,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

二是专项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中占比较高。2010年,在中央转移支付总额2.73万亿元中,专项转移支付为1.41万亿元,再加上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有明确用途的2622.2亿元,共计有61.7%的转移支付是有规定用途的,这一比例虽然低于2009年的62.54%,但比2008年提高8.3个百分点。

三是部分专项资金设置交叉重复、部门多头管理和分配。按现行办法,有些用途类似的专项资金,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和多个项目。由于监管未形成合力,加之资金拨付链条长,此次审计的90个县发现多头申报、套取和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金额3.32亿元。此外,至2010年底,90个县专项转移支付总额的20%计116.27亿元,未及时安排使用。

四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未完整纳入地方预算。2010年,审计的90个县预算编报的转移支付,仅为实际数的50%,其中30个县未编报专项转移支付。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地方预算编报时间早于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中央预算的时间,地方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上级没有及时把转移支付预算分解到地区和项目,提前告知的预计数与实际结果差距也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财政部正在研究完善制度;相关地方采取收回挤占挪用资金、完善制度规定、办理项目调整审批程序等措施,已整改问题金额1.32亿元。

四、国税征管审计情况

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依法组织收入,不断加强税源管理、办税服务和纳税评估,较好地完成了收入任务。此次审计的18个省区市国税部门2010年组织税收2.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但审计也发现,一些国税部门存在违规减免、征管不严导致税款流失等问题。

一是部分涉税审批事项不合规。其中:税务总局个别司2009年至2010年,以非正式公文“司便函”的形式,批准对企业超过认证期限的增值税发票进项税款17.29亿元予以抵扣;12个省的国税部门违规批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优惠等,造成税款流失25.78亿元;9个省有关部门将17户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使其享受税收优惠26.65亿元。

二是纳税审核和发票管理不严格。其中:10个区县级国税局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发票1万多份,15户从事矿产买卖、废旧物资回收和软件生产等业务的企业虚开发票或使用不规范发票,导致税款流失共计14.33亿元;73个国税局对99户企业的纳税申报审核不严,少征企业所得税8.27亿元。

三是有的地方存在人为调节税收进度的问题。2009年至2010年,有62个国税局通过违规批准缓缴、少预缴、以误收名义退税等方式,当期少征287户企业税款263.01亿元;有103个国税局通过违规提前征收、多预缴、不退多缴税款等方式,向397户企业跨提前征税33.57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税务总局和有关国税局正在采取措施,抓紧纠正违规问题,并完善相关制度。

五、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情况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万多人,以“见账、见人、见物,逐笔、逐项审核”为原则,对全国所有涉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的25 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54 061个其他单位、373 805个项目和1 873 683笔债务进行了审计。审计的重点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同时对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需履行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债务也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到1996年全国所有省级政府(含计划单列市,下同)、90.05%的市级政府和86.54%的县级政府都举借了债务。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 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 109.51亿元,占62.62%;担保责任的23 369.74亿元,占21.80%;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 695.66亿元,占15.58%。在这些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 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

从审计情况看,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即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为52.25%,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后债务率为70.45%。审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为弥补地方财力不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是为应对危机和抗击自然灾害提供资金支持。在应对1998年和2008年的亚洲、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通过发行国债并转贷地方政府、代地方发行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筹集资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各级政府筹措债务资金558亿元用于灾后重建,推动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二是为推动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支撑。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投入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13 753.12亿元,投入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工业等领域4016.02亿元。三是为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打基础。在2010年底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土地收储、能源建设69 675.72亿元,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有利于为“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

审计也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研究和规范。

一是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大部分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由于现行规定未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对业已存在的举债行为缺乏规范,大多数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等变相举债,有的甚至违规担保或直接举债。审计发现,7个省级、40个市级和107个县级政府及所属部门,2010年在国务院明令禁止政府担保的情况下,违规为464.75亿元债务提供了担保;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采取虚假或不合法的抵(质)押物、高估抵押物价值等方式违规取得债务资金731.53亿元。由于个别地方举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项目准备不充分等,2008年及以前举借的债务中,有1319.80亿元至2010年底尚未支出,当年财政资金为此支付利息67.74亿元;还有351亿元债务资金被投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和“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项目。

二是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从地区看,有78个市级和99个县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高于100%,分别占两级政府总数的19.9%和3.56%。而且,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 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从行业看,高速公路、地方所属普通高校和医院90%以上的债务余额为担保债务或救助债务,借新还旧率较高。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债务的借新还旧率为54.64%,有387所高校和230家医院的借新还旧率超过了50%,还有95所高校和575家医院存在逾期债务57.6亿元,为此一些地方已安排441.38亿元财政资金来偿债。

三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分别设立10家以上。融资平台公司2010年底的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 710.68亿元,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分别占63.12%、16.38%、20.50%。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弱,审计的6576家融资平台公司中,有358家存在借新还旧问题,借新还旧率平均为55.20%;有148家存在逾期债务80.04亿元,债务逾期率平均为16.26%;有1033家存在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等问题,涉及金额2441.5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地方正在按国务院要求,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研究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审计还发现12起涉嫌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正在依法查处。

六、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为保障中央重大投资项目顺利推进,审计署组织对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继续进行跟踪审计,对406个扩内需项目、76个支线机场、247个粮油仓储设施的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和调查。从审计和调查情况看,相关部门和地方能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安排和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工程进展总体顺利。但在招投标、投资控制和相关政策落实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在工程施工、材料采购等方面违背国家招投标规定,有的甚至非法转分包。京沪高铁建设中,合同金额44.46亿元的施工、监理和咨询等项目尚未招标,相关公司就已进场开展工作。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中,有45.01亿元管道和站场施工、2.33亿元设备材料采购的招标不规范,分别占抽查施工、材料采购合同总额的72%和12%。76个支线机场建设中,有23个机场共计19.38亿元的359项合同未按规定公开招标,占抽查合同总数的20%。

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投资控制不严、建设进度滞后等问题。投资控制方面,主要是物资采购和工程款结算审核不严等增加投资15.12亿元,虚假申报、多头申报、挤占挪用或违规使用建设资金11.63亿元,以假发票或“白条”入账4.65亿元。建设进度方面,有170个粮油仓储设施项目未能如期于2010年底建成,占应建成数的78%,造成中央补助2.56亿元滞留或闲置。

三是部分地方征地拆迁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其中:18个扩内需项目违规占地8256亩,包括耕地2753亩;30个扩内需项目、25个支线机场存在未经环评审批即开工、未经环评验收即运行或未按设计要求建设环保设施等问题。

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整改方案,纠正违规问题,完善了招投标、监理和征地拆迁等方面制度,11个扩内需项目和9个机场补办了征地审批、环评等手续。

七、重大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物资及灾后重建跟踪审计情况

2010年以来,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共组织7000多人,对汶川、玉树地震1.77万个灾后重建项目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救灾和灾后重建目标和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也比较严格。

(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跟踪审计情况。至2010年底,中央财政累计筹集3033亿元重建基金,累计下拨2986.70亿元;3省灾后重建已完工3.94万个项目,完成投资8672.16亿元,约占规划数的90%。跟踪审计发现,有80个项目存在审批手续不齐全、未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违规转分包等问题;有21个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转移和套取重建资金14.16亿元,主要用于规划外项目建设等。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地方和单位已收回资金4.13亿元,节约资金和挽回损失4.94亿元,加快了77个项目的建设进度,改进了258个项目的质量管理,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30项。

(二)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情况。至2010年10月,青海省本级共收到重建资金183.1亿元,拨付75.2亿元;完成投资36.2亿元,约占规划数的11%。跟踪审计发现,有24.92亿元社会捐赠资金尚未明确到具体项目;有95个重建项目存在可研报告或概算未及时批复、施工图未及时审定等问题,部分项目监理工作也不到位。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已将捐赠资金明确到具体项目,完善了资金拨付和管理制度,并加强了前期准备和质量监督等工作。

(三)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至2010年底,全国安排和接收救灾资金物资共计17.57亿元,包括中央财政下达6亿元、甘肃省财政安排0.3亿元、社会捐赠11.27亿元;已拨付5.52亿元用于应急抢险以及灾民安置;结存12.05亿元。救灾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物资发放情况总体较好,审计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八、重大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情况

为促进民生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重点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财政就业补助等资金和项目进行了审计和调查。

(一)审计调查9个省区45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表明,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农合制度目标基本实现,至2010年6月底,45个县新农合覆盖面达95%,筹资水平由2009年的人均100元提高到150元,缓解了农民治病就医困难。审计调查也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挤占挪用新农合资金的问题,其中:5个县的有关部门挪用新农合资金2738.18万元,用于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等;6个县的经办机构虚报参合人数4925人,套取财政补助37.30万元;14个县的经办机构审核把关不严,擅自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向8118人多支付新农合补偿487.80万元,还有4个乡镇卫生院利用虚假病历等获取补偿56.78万元。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相关地方已归还、收回资金2752.78万元,处理了10名责任人员。

(二)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审计,重点抽查了9个省区的12项资金和388个农田水利建设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9个省区的12项重点资金比上年增长55%,带动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资金增长47%,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审计发现,由于部分项目投资下达较晚,有的前期准备不够充分,至2011年1月底,2009年至2010年千亿斤粮食专项涉及的379个项目中,有376个尚未开工,中央专项资金有38.98亿元闲置在县级财政或项目管理单位。此外,22个县的44个项目筹资投劳不到位1.05亿元,一些单位还将2.0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出借、偿还世行贷款等。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并积极追回被套取和挪用的资金。

(三)从审计8个省区16个城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情况看,这些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迅速,2010年筹集的廉租住房资金比2008年增长1.71倍,保障总户数增长2.09倍;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11万套,出租2.97万套。但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地和住房管理等方面工作还不到位。16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2010年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计划未全面落实,实际少供地7335亩;4个城市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未按规定达到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因管理办法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部门协调不力等,有4407套廉租住房被违规租售或另作他用,有4247套廉租住房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有4428套保障性住房长期空置。此外,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也不够严格,此次审计共发现少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21.49亿元,多申报和挪用等问题金额0.9亿元。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已收回部分违规使用的住房和资金,并处理了相关责任人员。

(四)从审计9个省市财政就业补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看,这些地方2010年共筹集就业资金277.96亿元,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惠及988.96万人次,通过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帮助302.76万人就业。但审计也发现,8个省市的部分主管部门和单位违规将财政就业资金8.89亿元,用于基本建设、委托理财和工作经费等支出;7个省市的部分单位采取编造虚假材料、虚报人数和重复申请等方式,骗取就业补贴1857.52万元;4个省市部分已就业、已创业等不符合补贴条件的人员违规申领就业补贴865.04万元。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已追回违规使用和骗取的资金1628.8万元。

九、资源环境审计情况

对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节能减排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和地方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监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地方在相关政策执行中还存在不到位、不规范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规范,违规用地问题时有发生。2008年至2010年,黄河中上游6个省区的315户用水单位共无证取水2.31亿立方米、超许可量取水2.84亿立方米;24个项目违规占用黄河河道1.47万亩,用于建设开发区、休闲旅游设施等永久性建筑,对河道及行洪安全造成隐患。审计还发现,4个省区以化整为零、协议出让等方式违规供地1.35万亩,5个省市的49户企业采取以租代征、未批先用等方式违规用地1.9万亩。

二是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存在“两高一剩”行业扩张问题。审计20个省区市节能减排政策执行情况发现,186户企业违规建设火电项目44个、钢铁项目143个和水泥产能4083万吨,183户企业存在应淘汰未淘汰落后产能等问题。审计9个省区市的206个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发现,有114个因资金投入不足、前期工作不到位等未能按期完工。此外,审计还发现,一些地方少征、挤占、挪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24.89亿元,滞留、闲置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等21.46亿元。

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相关地方已收回资金8.15亿元,出台59项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制度,并处理了138名责任人员。

十、金融机构审计情况

对工商银行等5家商业银行和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中国人保的审计结果表明,这些金融机构能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信贷投放和结构调整计划,拓宽保险覆盖面和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但在贷款和保险业务经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跟踪审计5家商业银行新发放的3472亿元贷款,发现违规发放和挪用贷款等问题580亿元,其中向未批先建、手续不齐或资本金不到位的项目发放贷款254亿元,还有部分贷款被用于还贷。抽查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499个分支机构发现,均存在以虚假承保、虚假退保、虚假理赔等方式套取保险资金的问题,金额合计19.9亿元;违规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7亿多元,其中相当部分是通过将直销业务转为代理业务套取的。

审计还发现,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贷款门槛高、程序多、期限短,抑制了个人和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因放贷成本高、收益差、风险大,经办银行积极性也不高。2010年,抽查的9个省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按政策规定可担保贷款160.33亿元,实际担保贷款只有37.94亿元,仅占24%。

目前,相关金融机构已纠正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185亿元,追回资金和补缴税款8479万元,对348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并出台规章制度170多项。

一、企业审计情况

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14户中央企业和4户中央企业驻港机构的审计情况看,这些企业能够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经济企稳回升的有利形势,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企业资产和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盈利能力总体上有所增强。但一些企业在重大决策、财务核算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够严格、不够规范的问题。

在重大决策方面,抽查这些企业的625项决策中,有164项存在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未按规定报批、违反内部决策程序等问题,造成损失及潜在损失34.14亿元,其中44项发生在下属单位,造成损失和潜在损失31.47亿元。

在财务核算和内部控制方面,此次审计共发现这些企业2009年收入不实606.39亿元、利润不实64.37亿元,分别占其当年收入、利润总额的2%和5%。还有9户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等转移资金25.8亿元,用于账外发放奖金和补贴等。

相关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审计指出的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已调整相关账目,补缴税款11.9亿元,节约资金或挽回损失42.29亿元,并建立健全业务管理、风险控制及会计核算等方面规章制度577项,处理责任人员65人。

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审计情况

在以上各项审计中,审计署共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139起。这些案件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利用权力“设租”、“寻租”,或培植代理人侵吞财政资金或国有资产;二是利用公共资源“借道”若干非公单位,或在多个地区实施违法违纪行为;三是利用虚假注资、虚假项目、虚假合同和虚假票据等方式,将违法行为隐藏在合法“外衣”之下。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一些人员法纪观念淡漠、依法行政意识不强等主观因素,也有体制转轨时期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等原因。

一是一些单位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对决策权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有的主要负责人利用个人影响干预重大决策,或直接违规决策、插手干预招投标等活动,为相关方面牟取不正当利益;有的单位内部控制薄弱,对分支机构主要领导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监督不力,对内部及下级单位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问责不落实、不严格,通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监管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监管合力尚未形成。从目前情况看,不同执法部门之间甚至同一执法部门内部监管信息不共享、渠道不畅通,对跨市场、跨行业和跨领域的监管不到位甚至存在缺失,既增加了管理难度,也不利于防范不法分子利用信息“隔离”骗取资金等问题。

三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够成熟和规范,相关法规制度也需进一步完善。有的法规禁止性规定多,处罚规定少,实际处罚力度小;有的存在漏洞,如现金管理及电子支付业务等制度,在监控大额提现、识别客户风险,特别是对法人账户转入个人账户提现等未作明确限制,个别不法人员正是利用此漏洞,在网上银行或多个账户间将资金层层倒手、或以现金私下交易来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此次审计在金融领域发现的32起大要案中,有19起以现金为主要支付手段,共提现7.43亿元;有3件以网上银行为主要支付手段,涉及资金500多亿元。

上述案件移送后,有关部门已依法查处并结案20起,其他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处中。审计署将及时向社会公告查处结果。

对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署依法征求了被审计单位意见,已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整改,目前已追回或归还资金35.85亿元,挽回或避免损失47.23亿元,根据审计意见完善了1075项制度规定,有617人被追究责任。最终整改结果,国务院将在年底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审计署将依法予以公告。

第二部分 审计意见

一、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切实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基本满足地方政府履行职责所需财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切实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科学设置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体现转移支付在财政体制中的修正、补充和均衡地区间财力的功能。进一步健全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明确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的功能定位,完善各类预算管理制度,处理好不同预算的资金投向和支出重点,使各预算之间有机衔接。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支出绩效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和保障性领域的投入,加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规范性,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和考核办法,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果。

三、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继续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秘书工作的内容范文第5篇

最近反复学习《秘书工作的风范》,文章中第三点“秘书人员应当加强修养”里面提到了秘书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个我想到了最近比较受关注的“读书难”问题,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在所谓的计算机时代,或者说是无纸化办公时代,人们较多地依赖电脑,在手写的时候,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我的感触也比较深。最近的几次区委办集中学习,如《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中出现的金元名医李杲的“杲”字,《秘书》一文中出现的趑趄、嗫嚅这些词,以及引用的一些诗句等等,虽然是生活中不常接触到的,但是不会读、不明白含义,也能由此看出自己文学功底的不足。近日,央视开展《你给读书留时间了吗》调查,各路媒体也纷纷跟进,这个话题比较引人深思。之前在今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莫言参加全国“两会”时带了一箱子书,说拿了诺贝尔奖后很少有时间读书,趁着开会间隙看一看。一个作家,却没时间看书,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儿。我们虽然不是专业写作的,但工作中也涉及到信息、通知、领导讲话等各类文字,需要加强写作能力,可以考虑从扩大阅读范围入手。我认为阅读是一种习惯,而不应该突击。可能大家平时工作比较忙,还要兼顾家庭,但我感觉每天二十分钟到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应该还是可以保证的。阅读的渠道和方法 1

很多,比如午休等闲暇时读报。在网络时代,纸质媒介的时效性确实差了很多,但仍然能看到一些评论性文章,或者平时上网不一定关注的其他内容,而且实体的东西比较容易让人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效率会比较高。另外是电子书,往手机里放上一本,等公交、睡前等时间,可能我们以前会选择刷微博、看微信朋友圈、玩游戏,那么现在就可以看看书。一天中碎片化的时间挺多,有空就利用上,积少成多,就能有所收获。这些阅读对于我们的专门业务水平来说,可能确实不容易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读书可以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写作灵感,还能陶冶情操,对工作和生活起到一定的帮助。而且长此以往也会形成兴趣和习惯,就不会再觉得忙碌一天后还要阅读是烦恼的事儿了。

秘书工作的内容范文第6篇

一、秘书工作的原则

1.守法遵纪原则。这不是指秘书在个人行为上要遵纪守法,而是指秘书在工作上必须合乎法律规范、纪律规范、政策规范。秘书起草文件或对领导的决策提出意见、建议乃至决策方案,必须注意其内容的合法性,符号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秘书应牢固树立法则观念、纪律观念和政策观念,避免工作中出现违规现象。说法遵纪原则还体现在:遵守工作纪律绝不越权行事,遵守包密纪律绝不泄露机密,在信访、接待、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事等等。

2.求真务实原则。所谓求真,就是秘书工作必须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行为。在秘书的具体工作中,调查研究、信息工作、文稿撰拟、信访案件的处理等等,凡是涉及具体材料的事项特别要注意尊重事实、既不可故意隐瞒事实、弄虚作假,也不能不经调查核实就想当然地虚构事实和数据。所谓务实,就是秘书工作要讲究实效,反对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秘书部门向领导提出的建议或决策方案,要注意方案的切实可行,不能只追求轰动效应,专做表面文章,毫无实事求是之意,只有哗众取宠之心。秘书不但要说实话,更要为领导、为机关、为群众多做实事。

3.超前服务原则。秘书工作的超前性主要表现在辅助决策诸项工作中,如信息工作、调查研究、协调工作等。在信息工作中,秘书部门不能等领导布置任务才去收集有关信息。要根据形式发展的规律,平时就注意收集那些对本单位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及时向领导提高高价值的信息,并提出信息分析的结论,必要时提出富有创意而又切实可行的建议。至于社会调查,更不能在领导要制度某项政策时再去搞调研,政策的制定或调整是在秘书部门调查研究基础上才作出的,即先由秘书部门的调查研究和参谋建议,后有领导机关政策的出台或调制。协调工作的超前性是指要把重点放在防止出现不协调的想象上,或把不协调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要等到矛盾尖锐化表面化才开始协调,这就要求秘书要有高度的预见性。

4.服从大局原则。秘书部门是机关的综合部门,对组织的发展和机关的正常运转具有特别的作用,秘书人员应站在系统整体利益的角度来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秘书部门也有自身利益,当它与系统的全局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毫不犹豫地牺牲局部利益,而维护组织的整体利益。秘书人员应协助领导协调好各个局部的利益,使利益关系得到平衡。在协调局部利益的过程中,任何部门都有服从全局利益,作为领导助手和参谋的办公室如果不能自觉地做到以大局为重,领导怎么能要求其他智能部门作出局部利益的牺牲呢?从这个角度看,秘书部门为机关各部门做出服从大局的表率,就是对领导工作的最好辅助。

5.团结协作原则。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才有效率。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任何工作都需要发挥整体的作用,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这就离不开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贯彻团结协作的原则,是秘书人员首先要有坚定而正确的信念。从党政机关来讲,这个信念就是富国富民,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从一个具体企业单位来讲,就是努力使本单位取得卓著的业绩,实现可持续发展。秘书工作的团结协作原则是体现三个层面上:一是秘书部门与本机关各个部门要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在工作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系统的合力。二是秘书部门还需要同其他单位的秘书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文书往来、随从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或到上级机关汇报工作等方面,都需要良好的协作关系。三是秘书部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要团结协作,秘书工作的综合性决定了秘书部门内部的分工不可能太细,而且秘书陪同领导出差的机会很多,出差人平时的工作就必然要由其他秘书来临时代管,因此办公室秘书之间的团结协作就比其他部门人员的协作更重要。

6.联系群众原则。秘书部门不但从根本上说是为人民服务,而且秘书部门的许多具体工作中也直接为群众提供具体的服务。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是做好秘书工作的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联系群众的原则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秘书部门是领导联系群众的桥梁。群众的生活、思想、要求、意见等等,一般通过秘书部门反映给领导,而领导机关的政策目标、决策意图、指挥决心等等,一般也是通过秘书部门一系列工作传达到基层和群众,秘书人员要自觉意识到秘书部门这一特殊地位,承担起密切领导机关与群众关系的重大责任。秘书工作者必须相信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依靠对象,而不能作为防范对象,因为我们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党政机关的领导没有任何害怕群众的理由。二是秘书部门的许多工作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

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主动、高效、准确、保密。

秘书工作的内容非常丰富,每一项具体工作各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要求,信息工作有信息工作的要求,文书工作有文书工作的要求,接待工作有接待工作的要求,等等。这里所说的“主动、高效、准确、保密”四条基本要求,是根据秘书部门的基本智能和秘书工作的主要性质,对秘书工作提出的总的要求,也是秘书工作的服务对象期望秘书工作者达到的水平,它普遍适用于秘书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

1.主动。秘书工作是为了领导活动服务的,这种服务本身不能是被动的,而应是主动的。秘书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应该敢于负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进行富有成效的创造性工作。主动不仅表现在辅助决策诸项工作的超前服务上,而且也表现在常规工作中。对于大量的庞杂而琐碎的事务,秘书不能被动应付,而应该把工作安排的科学化、程序化,做到忙而不乱。无论是政务工作还是业务工作、事务工作,无论是常规性工作还是临时性任务都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去完成。如果缺乏主动进取精神,工作消极被动,什么事都不敢负责任,事无巨细都要让领导拿主意给办法,就会加重领导的负担,这样的秘书不可能受到领导的欢迎。秘书要做到工作主动,就必须多从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能够预见到领导将要进行哪些活动,将要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资料,哪些工作需要提前作准备,这样在领导一旦需要时,秘书就不会措手不及,被动应付。

2.高效。高效是指花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好的效果。任何工作都有讲究效率,秘书工作的高效要求尤为重要,因为秘书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领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影响整个机关的办事效率。秘书部门办事效率高,对克服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具有重要意义。秘书部门的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办公、办会、办事的速度上,即要求秘书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讲究一个“快”字。讲究快的同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工作质量,因为效率必须保证质量为前提。秘书工作的效率,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比如办公室内部管理水平如何,办公设备是否先进,整个机关的工作作风,秘书人员的能力和效率观念等等。因此,要提高秘书工作的效率,必须从多方面努力。但是,秘书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树立高度的效率观念这个主观因素,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3.准确。准确是对秘书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是提高效率的基础。秘书的很多工作跟领导的决策指挥直接相关,任何差错都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秘书起草或校对文件时,如果有一个提法不准确,或者有一个字、一个数据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有错误,都会影响对文件精神的理解,文件一旦发出就可能造成重大政策性事故。秘书做会议记录,如果听错、记错一句话,就会留下错误的原始记录。秘书在传达领导指示时,必须准确无误,不得走样,不得加进有违领导本意的个人主观意见,否则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秘书在整理调查材料或加工处理信息时,必须仔细校对核查每一个重要数据,不得有任何马虎。要保证秘书工作准确无误,不出差错,秘书人员必须做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瞒报浮夸,弄虚作假的恶劣作风,因为任何虚假不实的东西不可能是准确的;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踏实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秘书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许多是由于秘书工作的不够认真造成的;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例如岗位责任制、公文的审核签发制度、印章使用登记制度等等;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这是准确理解领导决策意图和具体指示的主观条件,是避免内容差错所必须的,因为只有准确地理解,才能准确地形成文字、准确地上下传达、准确地贯彻执行。

4.保密。秘书工作是机要性强的工作,对秘书人员的保密要求比对机关一般人员的要求要高,因为秘书了解的机密范围广,级别高,一旦泄密对国家和单位造成的损失也特别严重。秘书工作要做到保密,就必须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办公室要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如专用的文件保密室或机密文件保险柜等等。秘书人员的保密观念则是做好保密工作的主观条件。要做到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机密本上记录机密;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普通信息网上传达机密事项;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上一篇:理赔员年终总结范文下一篇:奇妙的爬行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