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范文

2023-10-0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礼仪; 高职教育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的核心力量所在。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文化教育,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对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实践的意义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目标定位为技能型人才,而对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有所忽略,这就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技能高、素质低”的畸形发展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人才的长远发展。将礼仪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实践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获得更长远、更深层的发展。

(一)有助于规范高职学生礼仪行为,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孔子在《孝经·广要道》中说“礼者,敬而已矣”,意思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与本质是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主要表现为得体的仪表形象、礼貌的行为举止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思想文化浪潮的冲击,盲目崇尚个性、自由、另类和随性,在一些场合仪表修饰不得体、行为举止不端庄、语言表达不文明,破坏了高职院校学生应有的形象。中国礼仪文化倡导慎言、谨行、谦恭、礼让,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修身、养性,规范自身言行,做到仪表美、行为美、语言美,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内在修养,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礼仪把“仁义礼智信”作为衡量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其中,“仁”,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义”,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礼”,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智”,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信”,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将其融入高职教育实践中,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有爱心、懂礼貌、明事理、守正义、重诚信的人,这也正是当今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

(三)有助于协调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创建和谐校园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礼仪知识的规范和约束,形成了一些无礼的行为习惯,如出口成脏、举止粗俗,遇事争先恐后,不懂谦让,缺乏公德心,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倡导把礼尚往来、宽容博爱、自卑尊人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人处世讲究谦恭礼让,尊敬他人。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可以帮助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谦虚为美、敬人为上的价值观,提升个人人格魅力,进而协调人际关系,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荣誉感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和提炼,虽然有些东西已经陈旧过时,但不能对其全盘否定。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和盲目批判,造成了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缺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也由衷地赞叹和喜爱。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作的《弟子規》,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成为他们争相学习的内容,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有助于我国青少年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五)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会

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在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播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高职院校学生融入社会,对社会思想和文化必定形成一定的影响。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和谐社会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传统礼仪融入高职教育实践的利弊条件分析

(一)中国传统礼仪融入高职教育实践的有利条件

1. 学生的认同和期待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日,笔者以常州大学城五所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了342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84.5%的同学由于从小对礼仪知识接触较少,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缺乏系统的了解;但89.8%的被调查者对礼仪文化持认可态度,认为礼仪文化对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比较有用,应该在高职院校推广学习。同时,63%的同学对礼仪文化相关课程或活动表现出极大兴趣,愿意积极参与,35%的同学比较支持,愿意选择性地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由此可见,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礼仪文化是非常欢迎和期待的,这为礼仪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推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 教师群体的认可和推崇为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解高职院校教师对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态度,笔者对常州大学城五所高职院校的150位老师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老师认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仍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应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高职院校教师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认同和推崇,为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国家的大力倡导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国经济社会变革日益深化、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这些文件的先后出台,激发了国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传承传统礼仪文化提供了政策和环境支持。

(二)中国传统礼仪融入高职教育实践的不利因素

1. 传统观念的阻碍

由于中国历史上礼仪经常被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和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封建礼教更是让很多人深受其害,导致现代仍有许多人对中国传统礼仪有较大偏见,认为传统礼仪文化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传承和推广传统礼仪文化就是要恢复古代礼制,对传统礼仪文化充满抵制和排斥。

2. 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被许多西方国家竞相学习和传播,但在我国却长期被忽视,导致现在出现礼仪教材匮乏、师资短缺、学习氛围不足等问题。

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都没有系统学习过礼仪知识,这与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据笔者调查了解,常州大学城五所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有礼仪课程,但有的学校是作为公共选修课,有的学校只在文科专业开设,没有一个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要求所有学生学习。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推广工作不够重视。

3. 相应的校园文化氛围缺乏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未受到足够重视,高职院校校园里也缺乏相应的礼仪文化氛围,甚至在很多重要的校园仪式和庆典中,同学们感受不到仪式感、庄重感和荣誉感。在这种礼仪文化缺乏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很难受到礼仪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势必会有一定的难度。

4. 教师自身礼仪知识欠缺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高职院校很少有教师系统学习过礼仪知识,很多教师甚至未学习过《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礼仪著作,也没有接受过礼仪培训。53%的教师认为自己礼仪知识不足,虽然作为教师很注意提升自身礼仪素质,但也只是通过电视节目、网络、书籍等途径,零星地学习。由此可见,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礼仪知识比较欠缺,要带领学生学习和推广礼仪知识有一定难度。

三、中国传统礼仪融入高职教育实践的路径

把中国传统礼仪融入高职教育实践不是一两个人或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必须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协同运作,合理利用线上线下各类资源,搭建校内校外多种平台,依托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等多种载体,在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下,实现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如图1所示。

(一)学校重视,为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创造条件

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决定着整个学校发展的格局和思路,在高职院校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礼仪,首先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将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纳入高职院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层面,自上而下进行推广,方能有效实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 转变人才质量观,将礼仪素质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一项基本指标

长期以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才质量观念。由于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在衡量人才标准时,过分强调了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考评,导致了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要在高职院校推广学习传统礼仪文化,首先要改变人才质量观,将礼仪素质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将礼仪素质考评纳入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2. 创新课程体系,为每位同学提供学习礼仪的机会

提升学生礼仪素质的一个基本步骤是学礼、知礼、习礼、守礼,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38%的学生没有学习过礼仪课程,其中45%的人是因为学校没有开设礼仪课或者只作为选修课程开设,自己没有学习的机会。由此可见,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需要高职院校创新课程体系,开设礼仪文化课程,并作为基础必修课,普及传统礼仪知识。同时,还要将传统礼仪知识与学生的现代职业发展需要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职业礼仪课程,为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3. 开发线上礼仪学习平台,提供多种学习途径

学校可以利用官方宣传平台或开发专门的APP,为学生提供礼仪线上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面向学校老师和学生开展礼仪事迹或优秀礼仪推文的征集活动,定期摘选优秀的礼仪案例和美文在平台上进行推送,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在大型仪式活动中融入传统礼仪,通过设计规范化的仪式流程,增强仪式感,让学生在仪式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4. 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形式,营造浓郁的礼仪学习氛围

礼仪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所说的“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应营造一种开放的、多元的环境,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化。

(1)规范大型校园活动仪式,增强仪式感

礼仪包括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即“礼”和“仪”。其中,“礼”是尊敬,是内在的、本质的部分,“仪”是仪式,即尊敬的表现形式,是外在的部分。通常,内在的东西很难让人直接感受到,要通过外在行为进行表达和传递。学校每年都有新生入学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这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讲都是非常隆重的事情,但由于现代人礼仪观念的弱化,这些活动已经严重缺乏仪式感。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仪式感可以带给青少年内心的富足和平静。美好的仪式可以为事物赋予特殊的意义,能自发地、由内而外地给心灵带来触动,进而影响人的行为。校园活动中的仪式,可以让大家多一些深刻的记忆,学生能够在仪式中获得激励,更深入地感受校园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更懂得感恩。因此,学校应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如新生入学、学期开学、学生毕业、教师节等,举办隆重仪式,让同学们多体验一些仪式感和庄重感。

(2)创新校园社团活动,拓展礼仪活动项目

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课外学习和锻炼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社团类型多样,也有不少学校开设了礼仪社团,但很多都是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多是为学校各类活动提供礼宾服务,在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创新校园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围绕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设计活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知识、诵读礼仪经典的兴趣,创造浓郁的礼仪学习氛围,让礼仪社团成为传统礼仪文化的宣传者和校园文明礼仪的标兵。

(3)加强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礼仪的学习应遵循学礼、知礼、习礼、守礼的规律,学生课堂学习礼仪,只是做到了知礼,还应在日常生活中“习礼”,把“学”和“做”有机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发挥礼仪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还应加强日常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把日常礼仪行为规范和要求纳入学生守则,并依托宿舍、食堂等日常活动场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实现礼仪学习日常化。

(二)教师主导,为传统礼仪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保障

1.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将传统礼仪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宣讲和传播传统礼仪文化的有力场所,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只把传递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还应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身示范,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传统礼仪的魅力,接受传统礼仪的熏陶。如上课时,学生应向老师行礼,老师回礼,师生互致问候;课堂提问时,老师应使用正确手势“请”同学起立或上讲台发言;同学公开发言时,应首先向老师和同学鞠躬问好;发言结束时,应先行礼再结束。这些活动中,老师和同学互相行礼、互相尊重,能给同学们创造公平的体验,感受被人尊重的快乐,进而对礼仪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激发学礼、习礼、守礼的兴致和热情。

遗憾的是,这些礼仪行为看似简单,但在当今高职院校的课堂上,却很少有老师或同学能够做到。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参照我国传统礼仪,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实际情况,设计课堂礼仪规范,并自觉带领学生践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礼仪的熏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2. 提升教师礼仪素质,发挥正面示范作用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随着高职院校教师入职门槛的提高,许多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硕士或博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但在礼仪素质方面还是略有欠缺的,诸如形象邋遢、谈吐粗俗、举止不文明等现象在一些高职院校教师身上依然存在。将传统礼仪文化融于课堂教学,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素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首先加强礼仪知识学习,通过开展培训或自学等形式,积极提升自身礼仪素质。同时,学校应做好配套工作,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学礼、习礼、守礼的自觉性,如定期开展“优秀礼仪教师评选”“教师礼仪知识竞赛”“教师礼仪形象大使”等活动。其次,在教学质量考核时,也应把教师礼仪素质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再次,在招聘教师时,学校应把好素质关,不应把专业知识水平作为衡量教师素质的唯一标准,也应对其礼仪修养和素质水平进行考评。

(三)家长配合,实现家校共育

一个学生的良好成长,除了学校和老师的辛勤培育,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在礼仪教育中,应发挥家庭的力量,让家长与学校协调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左传·文公二年》中说:“孝,礼之始也”,即孝道,是一个人学习礼仪的基本。对学生的礼仪教育首先应始于家庭、源于父母,但在当代的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的过分宠溺,对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孝礼教育是严重缺乏的。因此,学校应把礼仪教育和家庭中的孝礼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在学校,要定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在寒暑假期开展孝亲礼活动,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变化,感受孩子的孝心,这也会增进父母和子女的情感互动,增强家长对学校的认同感。

(四)社会支持,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强化。社会是礼仪学习的大讲堂,可以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学礼和习礼的机会,除了鼓励同学们自发参与社会活动之外,学校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锻炼机会。如通过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习礼机会。通过参与公司庆典、年会、企业大型接待等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也可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学习礼仪的兴致。

四、结语

礼仪教育是一项重要而又繁杂的工程,在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一定要做到在傳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盲目因循守旧,更不能照单全收,而要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礼仪文化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陶冶学生心志、滋养学生心灵,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礼仪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林. 中国礼仪要义[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0.

[2] 马婷婷,林美卿.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J]. 教育探索,2015(9):136-138.

[3] 梁花. 儒家传统礼仪文化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J]. 教育探索,2010(9):5-6.

[4] 乐程,陈九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12):83-87.

[5] 骆郁廷,郭莉. 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07):45-49.

[6] 许军国. 从校园文化视角看立德树人[J]. 中国教育学刊,2014(04):15-18.

[7] 于丽萍,周向军. 论中国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J]. 学术交流,2015(10):215-218.

(責任编辑:程勇)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范文第2篇

【行走之礼】

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入坐之礼】

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饮食之礼】 饮食礼仪在中国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主客相互敬重,营造和谐进食、文明进食的良好氛围。

【拜贺庆吊之礼】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

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范文第3篇

l 握手礼节源于古代欧洲人向对方表明手中未带武器,表明亲切友好之意.其后成为风尚,通行于欧美.辛亥革命后我国也习以为礼. l 在当今商务交往中,握手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见面礼. l 握手的方式: 双方各自伸出右手,彼此间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向上,掌心向左,手的高度大致与腰部平齐,手握住对方时,应面带微笑地注视对方,彼此应寒暄几句。 握手时应注意:

l 不要三心二意,双眼要注视对方;

l 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秒至5秒左右); l 握手时不要拍对方的臂膀; l 握手不可用力过度。

(关系一般,双方稍用力相握,上下晃一晃即可;如果关系密切,可略用力并上下摇几下,表示十分友好或双方的深厚情意。但只握指尖或只递指尖或双手包住对方的手,则是失礼之举)。

握手时应遵循的原则:尊者居前。

上下级之间, 应上级先伸手; 长晚辈之间, 应长辈先伸手 男女之间 , 应女士先伸手; 同级同辈之间,不分谁先伸手。

注意:当握手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注意:介绍时应尊者居后(先介绍职位低者,后介绍职位高者); 但握手时应尊者居前(职位高者先伸手)。

客人和主人握手时,伸手顺序有所不同。迎接客人,主人先伸手;送走客人,客人先伸手。 客人到来时,一般主人先伸手,表示欢迎;客人离开的时候,一般是客人先伸手。客人先伸手,表示让主人留步。 握手的禁忌

不双手握手 不左手握手 不交叉握手 不戴着手套握手 不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

不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 不戴着墨镜握手 ,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例外

二、名片礼仪

l 名片是现代商务交往中的一种经济实用的交际工具。 l 是一种自我的“介绍信”和“联络卡”。

l 商务人员应对名片的选用、制作、递接名片的礼仪等有所了解。 名片礼仪

规格 名片的规格一般是长8.6厘米-10厘米、宽5.5-6厘米。目前国内最通用的名片规格为9cm×5.5cm 颜色 多用白色、乳白色、浅蓝色、浅黄色等色彩

版式 横式和竖式(横式名片行序由上而下,字序由左而右) 质地 名片的质地适合柔软耐磨的白卡纸、香片纸等

图文 商务名片图案应简单;文字宜选用简体汉字,不要把两种文字交替印在名片的同一面上。最好在两面分别以简体汉字和另一种文字印相同的内容。 标准商务名片的内容:

本人所属单位(企业标识、供职单位、部门)、本人称呼(姓名、职务、职称) 联络方式(单位地址、电话、传真、邮编,也可列上单位的网址、本人邮箱或手机等)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索取名片

l 1)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如:你好!这是我的名片,以后多保持联系或请多关照!)

l 2)向对方提议交换名片(如:我们可互赠名片吗?或很高兴认识你,不知能不能跟您交换一下名片?)

l 3)向地位高、长辈索取名片(久仰大名,不知以后怎么向您请教?或很高兴认识您!以后向您讨教,不知如何联系?) l 4)向平辈或晚辈索取名片(以后怎么和你联系?)

注意:

若别人向你索要名片,而你不想给时,要用委婉的方法表达,不能直接回绝。 该如何说?

若自己没有名片,该如何说?

名片递送的顺序 :一般由职位低者先向职位高者、晚辈先向长辈、男士先向女士递上名片,然后再由后者予以回赠;在向多人递送名片时应由尊而卑、由近而远,(圆桌)按顺时针依次进行。

名片递送方式:应面带微笑,将名片的正面朝向对方,用双手递给对方(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持握名片上端的两角送给对方)并说寒暄语。(如:这是我的名片,请多指教或多保持联系! )递接名片时,如果是单方递、接,应用双手;如果是双方同时交换名片,应右手递,左手接。不要用手指夹着给人,在递送名片时,如果是坐着,应起身或欠身。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如何接收名片

l 接收名片时应起身或欠身,面带微笑,用双手接住名片的下方两角。接过名片后应致谢,且应认真地看一遍,表示对对方的重视; l 看完后要妥善收好名片,不可在手中摆弄或随意放在桌上. l 如果暂放在桌面上,切忌在名片上放其他物品,更不要在离开时漏带名片。

名片注意事项:

不要在他人名片上写不相关的东西;出席商务社交活动,要记住带名片。 递接名片的礼仪规范——名片的放置

随身携带的名片应放在名片夹里或西装上衣内侧口袋或公文包里。 将名片放于其他口袋尤其是后裤袋、裙兜或钱夹里是失礼的行为。 最好将他人的名片与自己的名片分开放置。

三 、商务会见礼仪

1、 称呼礼仪

l 称呼是人们在交往中彼此之间使用的称谓语。

l 在商务交往中,称呼要求正确和规范。在称呼他人时应使用尊敬的衔称,一般是“就高不就低”。

l 商务社交场合通用的称呼:

l 使用(行政)职务的称呼:李局长、张经理,马主任、刘科长等; l 使用学位头衔、技术职称的称呼:博士、律师、教授、工程师、会计师等含金量较高的职称或学位;

l 使用行业称呼:警官、老师、医生、司机等;

l 使用泛尊称(按性别不同):先生、女士、小姐、夫人等; l 直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或平辈之间。 失敬的称呼:

l 不使用无称呼:没有称呼是失礼的,是没修养的标志。 l 不使用替代性称呼:如用号码代替客人,一号、二号…… l 不用使用庸俗的称呼:哥儿们、弟兄们…… l 不使用非正式的简称:黄局、李处、倪董……

l 不使用地方性称呼:伙计、师傅、大妈、大叔、大哥、大姐 …… l 不使用错误称呼:常见的是生僻姓氏的误读,如:仇、单、朴、卜、缪、阚、尉迟、万俟等。

四、问候礼仪

与人打招呼,是尊重他人的表示。 问候的基本规则(顺序)

下级先向上级问候; 晚辈先向长辈问候; 男士先向女士问候; 主人应先向客人问候。

注意:当所问候的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问题:一位年长的职位低的女士和一位年轻的职位高的男士,谁先问候?一位年轻的女士和一位年长的男士,谁先问候?

l 问候的方式:语言问候和动作问候 l 语言问候:你好!早上好!晚上好! l 语言问候总的原则:越简单越好。

l 动作问候:点头、招手致意、握手、鞠躬、拥抱、 吻礼等。 l 点头方式:面带微笑,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即可。

点头适合于不宜与人交谈的场合(图书馆、会场、舞会等)或同一场合已见面多次者,可相互点头致意。

l 招手致意方式:右臂向前伸直,右手掌心朝向对方,轻轻向左右摆动一两下。适合与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

l 鞠躬方式:上身轻轻向前一躬。较适合与见到尊者时使用。 l 在涉外交往中,与外国人见面时,根据交往对象、场合的不同,动作问候也不同。

l 对日本、朝鲜等一些东方国家的人,最常见的礼节是鞠躬; l 欧洲人和美洲人常见的礼节是拥抱和握手,有时还伴以吻礼。

五、介绍礼仪

介绍的类型 : 自我介绍 、介绍他人

介绍是商务交往中经常使用的方式,是经过自己主动沟通或通过第三者从中沟通,从而使交往双方相互认识、建立联系、增进了解的一种交往方式。

介绍礼仪—自我介绍

在许多社交场合,为了结交一些朋友,建立联系,有时需主动介绍自己,这就是自我介绍。

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为了结识对方,以便对方认识自己。

注意自我介绍的顺序;内容要全面、时间要简短;要自然大方,表达清晰,同时要把握好介绍的分寸;若单位和部门头衔较长,注意第一次介绍时使用全称,以后才可用简称。

自我介绍顺序:职位低的人先向职位高的人作自我介绍(男士先向女士、晚辈先向长辈作自我介绍) 4

l 自我介绍内容:单位(全 称)、 部门 、 职务(职称) 、 姓名 您好!我是康佳集团上海分公司的公关部经理,我叫陈洁。(很高兴认识您,请多关照!)

介绍礼仪—为他人作介绍

l 为他人作介绍就是介绍不认识的人相互认识,或是把某人引见给其他人。

为他人作介绍时,不仅要熟悉双方的情况,而且要注意介绍的相关礼仪和介绍时的姿态。

介绍的顺序——遵循“尊者居后”的原则

先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 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先将男士介绍给女性; 先将主方人士介绍给客方人士; 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先将晚到者介绍给早到者。

l 注意:当所介绍的双方符合以上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顺序时,一般先考虑职位,再考虑年龄,再考虑性别。

以上几种方式,共同点是:介绍时遵循“尊者居后”原则,即先把身份、职位较低者介绍给身份、职位较高者,让尊者优先了解对方的情况,以表示对尊者的尊重和礼貌(但在称呼上,则应先称呼尊者,然后再介绍)

l 一般介绍者是由单位专门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员担任.如办公室主任、公关部人员、秘书或专职接待人员当介绍者。

l 当有外单位人员来访,但来访者又与本单位其他人员不认识时,一般由和对方有业务联系的人员当介绍者. l 如果来访者身份较高, 可由东道主一方在场中身份最高者当介绍者. 介绍的语言宜简不宜繁。

较正规的介绍,使用敬辞,如:“XX 小姐,请允许我向您介绍,这位是.. ..。” 一般的介绍:如” XX经理,你好!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 ...” 介绍的内容

介绍被介绍者的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5

例:“张经理,请允许我为您做介绍,这位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肖建平先生;这位是创浦集团的总经理张奎先生。”

介绍的方式、姿态

作介绍时,被介绍双方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一般介绍者位于中间,介绍时用右手,手掌心向上五指并拢,胳膊向外微伸且斜向被介绍者。向谁介绍,眼睛应注视着谁.介绍后,被介绍双方应相互握手,可彼此问候寒暄几句,也可互相交换名片。

六、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1.横摆式( 如图)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近的方向。表示“请”的意思时,经常采用手臂横摆式。

动作要求: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上, 手与前臂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自然弯曲,手臂轻缓地向一旁摆出,(与腰间呈45度至60度左右),另一手下垂或背在体后,两脚稍并拢,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坐”“请进”等。

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2.直臂式

这种手势用来指引较远方向。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上,指向要指示的方向,手臂抬到大约与肩同高。眼睛看着手指引的方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如“请一直往前走”,“先生,里边请”等。(如图)

常用的几种指示方向的手势 3.双臂(横摆)式

这种手势用来向众多来宾表示“请”或指示方向。

动作要求:两手五指伸直并拢,掌心向上,从腹前抬起至上腹部处,双手一前一后,肘关节略弯曲,上身稍向前倾,两脚稍并拢,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面带微笑,同时加上礼貌用语。

手势的区域性差异

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常会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指手划脚。

不同区域的手势区别

不同的手势,有不同的含意。尤其应注意在不同国家、地区,手势的含意有很多差别,同一手势表达的含意也不同。

OK手势:此手势源于美国。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手指伸直。在美国、英国表示“同意、赞同”、“很好”的意思;在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德国表示“笨蛋”;在突尼斯表示“傻瓜”;在日本、韩国表示金钱;在巴西表示粗俗下流。

V形手势:此手势源于英国。多数国表示数字“2”;食指和中指分开并伸直,掌心向外,表示“胜利”(Victory)。如果掌心向内,则是骂人、贬低人的意思。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夸奖、赞赏别人。在我国表示“好”、“了不起”。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拇指上伸表示“好”、“行”,但拇指左、右伸则表示向司机示意搭车方向;在德国、意大利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表示骂人;在希腊,拇指上伸表示“够了”,拇指下伸表示“厌恶”、“讨厌”。

伸直食指:多数国表示数字“1”;在法国表示“请求提问”;在新加坡表示“最重要”;在澳大利亚表示“请再来一杯酒”。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则是叫狗过来。 商务交往中要避免出现的手势

商务交往中, “手势宜少不宜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有些手势还会让人反感,影响自身的形象。应注意避免:

反复摆弄自己的手指,或手在桌上乱写乱画、玩饰物等,会给人一种无聊的感觉;

与人交谈时,应避免当众抓头发、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剔牙齿等,会给人以不卫生、缺乏教养的印象。

与人交谈时,谈到自己时,不要用手指自己的鼻尖,应将手掌按在胸口上,以示斯文礼貌;谈到别人时,切忌用手指指点(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

双手抱头。会给人一种目中无人的感觉;

手插口袋。会让人觉得工作上不尽力、偷懒。

七、表 情 仪 态 表情是指人的面部情态。

包括目光和微笑。

通过面部的动作和脸色变化表达出人的内心思想感情。

人们常说在交际中要“察言观色”、“看脸色行事”,就是针对人的脸部表情而言。

(一)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富魅力的体态语言,微笑既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是一种礼节。

在商务交往中,微笑被称为商务人员的常规表情。适度得体、友好的微笑,是对商务人员面部表情的基本要求。

微笑的要领——面部肌肉放松,嘴角微翘、嘴唇微启,露出上边六颗牙齿,但应避免露出牙龈,自觉控制发声系统,笑不出声。

训练法:镜子训练法和词语训练法

(二)目光

目光与微笑一样,在商务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商务场合中,在向对方问候、致意、道别或与对方交谈时,都要面带微笑,同时要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对方,以示尊敬和礼貌。

交谈中,应经常与对方目光保持接触,长时间回避对方的目光或左顾右盼,是对对方不感兴趣的表现。但一直用直勾勾的目光盯着对方,也是失礼的表现。 如果不只一人在场,说话时要不时用目光扫视一下其他人,以示尊重和平等。

当别人说错话或拘谨时,不要直视对方,以免给对方造成压力. 公务凝视区——额眼三角区 社交凝视区——唇眼三角区

目光注视区间

1.公务注视区间(公务凝视区):指在进行业务洽谈,贸易谈判或磋商问题时所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一般是以两眼为底线,以上额或或额中为顶点所连接成的区域。

2.社交注视区间(社交凝视区域)。指人们在一般的社交场合(聚会、酒会、舞会)中采用的注视区间。这一区间的范围是以两眼为上线,以唇部为顶角所形成的倒三角区域。

仪态是人的肢体动作。 是指人们在商务社交活动中 各种举止与表情的规范。 包括人的站姿、坐姿、走姿、 手势和面部表情等。 是一种体现个人风度气质、 修养的外在形态。

八、体姿仪态

(一)站姿仪态

l 优美的站姿能衬托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 l 男士站姿: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双目平视。

1)双脚可适当打开, 手的姿势可以是前握式,右手握住左手手背,垂放于腹前;也可以是手背式,两手背后交叉。

2)两脚跟相靠,脚尖展开呈现60°至70°,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两侧或双手叠放在背后。

女士站姿: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双目平视。 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略展开,两脚可成V字型或丁字型。手的姿势可以是前握式,两手自然并拢,右手放在左手上,垂放在腹前;或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两侧。

站姿禁忌:

1、站立时,不要无精打采或东倒西歪。

2、忌弯腰驼背,两肩一高一低。

3、忌两脚分开太大或交叉两腿而站。

4.忌把其他物品作为支撑点,依物站立(如交叉两腿斜靠在墙壁)。

5、忌手插在衣袋里或双手叉腰或交叉在胸前。

6、站立时忌腿不停地抖动。

7、忌与别人勾肩搭背地站着等。

(二)坐姿仪态

得体的坐姿会给人以自信、稳重的好感,同时也显示出高雅端庄的气质。 坐姿基本要求:端庄、文雅、得体。 l 女士坐姿

1、腿垂直式或正坐式(正式场合的最基本坐姿)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的脚跟、膝盖和大腿都要并拢),小腿垂直于地面,双手手指并拢叠放在双腿上。

2、双腿叠放式(即重叠式)

要求:腰背挺直,左(或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右腿(或左腿)叠放于左(右)腿上。上面的小腿往里收,脚底或脚尖向下。

此坐姿应注意:应将上面的小腿往回收,脚尖或脚底向下。(脚尖不应跷起,且不应抖腿,更不应脚底直指他人。)

如果是求职面试或与领导、长辈谈话,一般不用重叠式。

3、双脚交叉式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后略向里收或向左(右)侧斜放。

坐在办公桌后面、主席台上或汽车上时,较合适采用这种坐姿,感觉较自然、舒适。

4、双腿斜放式(侧坐式)

要求:两膝并拢,双腿向右侧或左侧斜放,以与地面构成45度角最佳。 此坐姿适用于坐较低的椅子或沙发,一般比较适合女士。

九、男士坐姿

1.正坐式(正式场合的最基本坐姿)

腰背挺直,双腿可略分开,小腿垂直于地面,双手放在两膝上或椅子的扶手上。

2.双腿重叠式

腰背挺直,左(或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右腿(或左腿)重叠于左(右)腿上。上面的小腿往里收,脚底或脚尖向下。双手放在扶手上或放在腿上。(右图)

3、双脚交叉式

要求:腰背挺直,双腿并拢,双脚在踝部交叉后略向里收。 不雅的坐姿

跷二郎腿(两腿叠放,抖腿跷脚、甚至鞋跟离开脚跟晃动着);

坐时东倒西歪,半躺半坐,前趴后仰;

双腿拉开成八字型,把脚伸得很远; 把脚放到桌椅上或架到别人桌椅上。

双手夹在腿之间或垫在臀部下;

将双手交叉在胸前或抱在脑后或双手托下巴。 坐时应注意的事项

入座时要轻稳,离座时要自然稳当,右脚向后收半步,然后起立,动作不要过猛。

正式场合,一般不宜坐满座位或只坐椅边,规范的坐法是坐满椅面的三分之二左右。

当倾听别人指导、指示时,可只坐椅座的前半部,身体稍向前倾,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十、走姿仪态

l 走姿的基本要求:稳健、轻盈、有节奏. l 规范的走姿:

身体直立、目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臂前后自然摆动,两腿有节奏地向前交替迈出。

l 走姿禁忌

l 走路切记:男不扭腰,女不扭臀。

l 走路时忌摇头晃脑,身体左摇右晃,忌弯腰驼背。

l 走路时忌内八字或外八字步伐,不可脚蹭地面,发出声响。 l 走路时忌步幅过大,大甩手,手插兜、手叉腰。 l 在商务场合中,走姿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l 与客户告辞或退出上司、领导办公室等时,不宜立即扭头便走,给人以后背。为表示对在场其他人的尊重,在离去时应采用“后退步”的走法。 l 在楼道、走廊等狭窄处需为他人让行时,应采用侧行走(即面向对方,双肩一前一后,侧身慢行。表示对人“礼让三先”)

十一、动作仪态

(一)手势仪态

手势是极富表现力的“体态语言”.

l 在商务交往中,手势能够传达一个人想要表达的信息。人们常会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l 手势要求:规范适度,给人一种优雅、彬彬有礼的感觉。

十二、商务人员的服饰礼仪

l 服饰包括衣、裤、裙、帽、袜、鞋及各类服饰物,它们起着遮体御寒、美化人类的作用。服饰着装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传示着一个人的个性、身份、涵养等多种信息,得体的穿着打扮有助于塑造个人形象。

所谓服饰(着装)礼仪就是商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穿着打扮的礼仪规范. 十

三、商务人员的着装原则

(一)“TPO”原则

1. 时间原则 (1)一天中各时段的变化(2)一年四季的不同(3)时代的变化

2. 地点原则—着装打扮要与场所、地点 、环境相适应;场合不同,穿着应有所不同。

3. 目的原则—服饰打扮要考虑此行的目的,要符 合活动的要求。

(二)和谐得体原则

1、服饰应与自己的社会属性(即职业、社会地位等)相和谐

2、服饰应与自己的自然属性(即体型、肤色、年龄等)相和谐

(三)符合 “社会角色”原则 西装礼仪

西装是男性商务人员在商务场合最理想的职业服装. 男士穿西装基本要求:西装应配衬衫打领带和穿皮鞋

着装色彩搭配应遵守“三色原则”(即身上的颜色一般不宜超过三种,包括西装、衬衫,领带、鞋袜在内。最好选择深色西装、白色衬衫和黑色鞋袜.袜子跟皮鞋颜色应类似,至少是深色) 西装颜色:深色为主/深(藏)蓝色/深灰色/黑色/棕色等为主; 衬衫颜色:要与西装相协调,一般蓝色、灰色、白色、浅棕色等。 领带颜色:蓝色/灰色/黑色/紫红色等单色领带为主。 商务男士穿西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拆除衣袖上的商标或质地的标志; 1要熨烫平整,裤子要熨出裤线 ;2要衣袖不挽不卷;3口袋要少装东西; 4要注意巧配内衣。(西装的标准穿法是内穿衬衫,衬衫内一般不穿棉纺或毛织背心或内衣。如需要,其色彩应与衬衫的色彩相仿。内衣的领口应比衬衫的领口低,以免外露。)

5要扣好纽扣,注意纽扣的扣法. 西装钮扣的扣法

单排扣:适合较苗条者;单排双粒扣:扣上面一颗;

单排三粒扣:扣上面两颗或中间一颗;单排多粒扣:扣上面三颗或扣中间一颗;

双排扣:适合身体健硕者,一般要全扣上。

注意:在重要场合,在大庭广众面前站立时,一般西装上衣的钮扣应系上,以示郑重;就座之后,西装上衣的钮扣可解开,以防其“扭曲”走样。

西装与衬衫领带鞋袜及公文包的搭配 1.与衬衫的搭配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正装衬衫必须:长袖衬衫;面料主要以纯棉/纯毛为主;单一色彩,白色最佳,蓝色、灰色、棕色也可以;以无任何图案为最佳.(较细的竖条衬衫也可以)

衬衫与西装相配套,必须注意: 衣扣要系上 袖长要适度 下摆要收好 在商务场合中,西装必须和衬衫同时穿着。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可暂时脱下西装上衣,直接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不穿西装上衣,而直接穿着衬衫,打着领带去参加正式商务活动,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 2.与领带的搭配 挑选领带时应注意: 面料:商务场合适合的领带,一般用真丝或羊毛制作成的; 样式:下端为箭头的领带,比较传统、正规;下端为平头的,显得时尚、随意一些. 色彩:以蓝色/灰色/黑色/棕色/红色等单色领带为主;(在正式场合佩戴的领带颜色不要多于三种) 图案:以无图案的领带或以条纹/圆点/方格等规则几何形状为图案的领带为主. 佩戴领带应注意: 注意场合 注意服装 注意结法 注意长度

领带打好后,标准的长度以箭头到皮带扣处为宜,过长过短都不合适。 无图案或斜纹领带:成熟、稳重、大方适合商务谈判、主持、演讲场合! 圆点或方格领带:中规中距,按部就班,适合在初次见面或 见长辈、上级时佩戴!

不规则领带:活泼有个性、有创意和朝气,适合酒会、宴会、舞会! 黑色西装:庄重大方、沉着冷静 搭配:白衬衫+红黑领带 中灰色西装:格调高雅、端庄。 搭配:暗灰衬衫+银灰色圆点领带 咖啡色西装:大方、风度翩翩 搭配:黄褐色衬衫+咖啡色的小方格领带 深蓝色西装:格外精神 衬衫+蓝色小方格领带 4 、与公文包的搭配 公文包的质地以真皮为宜; 黑色或棕色为正统的选择,一般包和皮鞋的颜色应一致; 除商标外,商务男士用的公文包外表不要带有任何图案; 标准的公文包是手提式的长方形公文包. 商务场合男士服饰搭配法则:三一律原则。(即要求鞋子、皮带、公文包三者的颜色要一致,而且首选黑色。)

(三)套裙礼仪

? 在商务场合,理想的职业女装是套裙. 套裙种类:成套型套裙和随意型套裙.(西装套裙最适合商务上班族女士,显得庄重、大方。)

商务女士着装要求:整洁、大方,符合职业特征

套裙的色彩:以冷色、单色为主(如炭黑/棕/深蓝/紫红/土黄等稍冷的色彩);穿套裙可搭配不同色的衬衫、丝巾、胸针等稍加点缀;以体现着装者的典雅、端庄。套裙一般以无任何图案或以小圆点/细条纹/格子图案为主;一套套裙的色彩一般不要超过两种. 套裙穿着应注意: 长短适度 注意场合 协调妆饰

? 长短适度:一般套裙的上衣最短可齐腰,上衣的袖长要恰好盖住手腕;而裙子最长到小腿中部 (套裙中的超短裙,裙长一般以不短于膝盖以上15厘米为限.) 15

? 注意场合:女性在商务场合中(尤其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一般以穿套裙为好,除此外,没必要非穿套裙不可(如出席宴会、舞会时,可选择礼服或连衣裙或时装)

注意:正式商务场合不宜穿超短裙、牛仔裙、皮裙、吊带裙。

? 协调妆饰:穿着打扮应讲究着装、化妆与佩饰风格的协调.穿套裙时的基本守则是: 一般应化妆,但不能化浓妆;佩饰不宜多,应合乎身份. 佩戴首饰最多不应超过三种(应同质同色),每种不多于两件。

佩戴首饰时须兼顾自己职业女性的身份。在工作场合要讲究“首饰三不戴”:有碍于工作的首饰不戴;太炫耀财力的首饰不戴;过分张扬突出个人性别魅力的首饰不戴。

? 套裙款式:主要集中在上衣衣领、衣扣及裙子的式样上. ? 衣领:翻领/V字领/U字领/圆领/一字领/束带领等 ? 衣扣:单排扣/双排扣(明扣或暗扣式)/无扣式

? 裙子式样:西装裙/一步裙/百褶裙/A字裙/旗袍裙/开叉裙等 女性在正式场合穿 套裙时,上衣的衣扣应全部系上(装饰作用的除外) 套裙与衬衫和鞋袜的搭配

与套裙配套的衬衫,最好选择无图案的单色衬衫,除白色外,其他色彩只要与所穿的套裙色彩相协调,都可作衬衫的色彩. 套裙搭配穿衬衫时须注意: 衬衫的下摆须掖入裙腰内; 衬衫的纽扣要系好; 衬衫在公共场合不宜直接外穿。

女士鞋袜礼仪

? 与套裙配套的鞋子,应为皮鞋, 以黑色的牛皮鞋最好(与套裙色彩一致的皮鞋也可以) ? 鞋子应是高跟或半高根的船式皮鞋(皮靴和皮凉鞋等不合适,但正装凉鞋可以)

与包的搭配

l 商务女性出席重要商务场合时,一般要求包与皮鞋的颜色一致。

l 在其他场合,女性穿套装时,包与皮鞋没必要同色,但包的颜色须与所穿的服装色彩相协调。

远看头,近看脚,不远不近看中腰。

1、包与鞋颜色一致

? 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出席重要商务场合,包与皮鞋的颜色最好一致.

2、发型要得体

发型应文雅得体,梳理整齐。 ? 发型的具体要求

①女士不梳披肩发,头发不宜过长,一般在商务场合不宜长于肩部。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不能随意披散开来。一般不要将头发染成黑色以外的颜色。 ? ②男士发型要整洁,长度要适中,前不及眉,旁不遮耳,后不及衣领;不留大鬓角;一般不允许留络缌胡子和小胡子。

3、女士化妆要清新自然

不准当众修饰自己。务社交场合,化妆是一种礼貌,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要求化淡妆,保持清新自然。化妆应避人,不能在公众场合化妆。

4、 男士腰带上不挂任何物品

男士和女士的着装,有句行话:“女人看头,男人看腰”。

商务场合尤其在涉外交往中, 着装者腰带上不应挂任何东西(手机、钥匙、打火机之类). 十

四、 商务礼仪的含义

(一) 礼仪的含义 礼仪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礼貌、礼节、仪式的统称。

礼貌: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敬重和友好的

行为准则。

礼节: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等

意愿的惯用形式。如握手礼、介绍礼等。

仪式:指举行各种典礼的形式。

如剪彩仪式、奠基仪式、开幕仪式等。

(二)商务礼仪的含义

l 商务礼仪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用以维护企业形 象或个人形象,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l 它是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应遵循的礼节,是礼仪在商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实际上就是在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一种普遍要求。

l 包括商务礼节和商务仪式两方面的内容。 商务礼节——人们在商务交往活动中,为表示对交往 对象的尊重而采取的规范形式。如迎送礼、接待礼等。

商务仪式——按程序进行的商务活动形式。如商业庆典仪式、开幕仪式等。 商务礼仪的作用

在商务活动中,遵循一定的礼仪,不仅有利于

营造良好的交易氛围,促成相互的合作与交易的成

功,而且能体现个人与组织的良好素质,有助于树

立与巩固企业的良好形象。了解运用好商务活动

中的规范礼仪,正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一个重

要法宝。

促进沟通作用 塑造良好的形象

1、商务礼仪具有较强的沟通作用

l 商务沟通是一种双向交往活动,交往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是否能够沟通。沟通的原则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中,既要了解交往对象,更要被交往对象所了解,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而商务交往中,交往对象的文化背景、思想、情感、观点和态度都不同,这就会使交往双方的沟通有时变得困难,若双方不能沟通,不仅交往的目的不能实现,有时还会产生误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通过商务礼仪的学习,可以消除差异,使双方互相了解,达到情感沟通,使商务活动能顺利进行。

2、塑造良好的形象:个人形象和企业形象

l 个人形象对商务人员十分重要,它体现着每个人的精神风貌与工作态度。商务人员必须懂得商务交往中应遵守的礼仪规范,注重个人的礼仪修养,才能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l 注重商务礼仪,有助于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形象。企业中的商务人员,在与他人接触时,其得体的言行举止,都在产生着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商务人员是企业的代表,其良好的个人形象,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会给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财富。(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赢得客户的信赖。)

十六、日常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

● 初次见面——久仰

● 分别重逢——久违

● 征求意见——指教

● 求人原谅——包涵

● 求人帮忙——劳驾

● 求人方便——借光

● 麻烦别人——打扰

● 向人祝贺——恭喜

● 求人解答——请问

● 请人指点——赐教

● 托人办事——拜托

● 赞人见解——高见

● 看望别人——拜访

● 宾客来临——光临

● 送客出门——慢走

● 与客道别——再来

● 陪伴朋友——奉陪

● 中途离开——失陪

● 等候客人——恭候

● 请人勿送——留步

● 欢迎购买——光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范文第4篇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第 1 页 共 3 页

湖南公、检、法、司培训第一品牌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第 2 页 共 3 页

湖南公、检、法、司培训第一品牌

授:封给官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范文第5篇

关键字:国际外交;典型大国关系;新格局 正文:

一、中国国际外交中大国关系的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国际上的新兴大国。但在新形势下,中国国际外交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需处理好同大国,周边和多边的国际政治外交关系。而其中,中国同大国间的国际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关键。

新时代,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新理念。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是崛起国和既成大国之间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新方式。2012年5月3日,这一概念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被高调推出,新型大国关系更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中国国际外交中的大国关系包括同发达国家中大国的关系,也包括同发展中国家大国的关系。其中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是中国大国关系中的重中之中。

二、几种典型的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习近平主席在安纳伯格庄园用三句话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这三句话体现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涵。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权,二战后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角色。虽说美国经历过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冲击,但其仍拥有无可比拟的超级实力。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将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复兴。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旧的殖民体系、冷战时的集团对抗均已成为历史,谁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多个发展中心逐渐形成,人类共处地球村,利益关系相互交织交融。中美也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双方都承受不起对抗冲突的代价,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中美下定决心,以实际行动打通战略互疑的瓶颈,突破安全困境的桎梏,抛弃零和思维的束缚,避免重蹈大国冲突对抗的历史悲剧,走出一条大国和平共处的新路来。

世界的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全球政治的客观现实。不可能要求不同民族和国家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无意改变美国,美国也无法改变中国。中美之间要实现和谐相处,唯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本原则。虽然中美国情差异很大,所走道路也不同,但“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双方不仅可以求同存异,而且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提高。遇到问题时,应该以开诚布公和建设性的态度,通过平等对话寻找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之道。

中美作为世界头两大经济体,同为亚太大国,又都是安理会五常,对国际和地区影响举足轻重。中美应以更宽广的视野,在更大的舞台上,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两国的共同发展与进步,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2、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上任后的首访国家便是俄罗斯。中俄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国,2013年3月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南非德班举行,习近平主席再次与俄罗斯总统普金会面。而G20峰会正式开始之前,金砖国家领导人当日也在圣彼得堡举行了非正式会晤,习近平主席与普金总统又在这样的场合下再次会面。随后习近平主席又同普金总统在不同的场合下会面。

有分析认为,中俄领导人在国际舞台如此密切的互动,折射出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俄领导人在国际舞台如此亲密地互动说明: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占据优先地位。经过双方20多年不懈努力,中俄关系发展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互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互为主要优先合作伙伴的新阶段。在发展双边关系和处理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我们两国契合点很多,合作共赢机会很多。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人文交流基础深厚。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关系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最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俄两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关系的性质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所以两国关系绝不是结盟关系,也不会走向结盟。但中俄两个大国不结盟,丝毫不影响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加强合作,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共同为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贡献。

3、中日关系

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中日作为毗邻的两个东亚大国,无论哪一方的发展都不能完全排除或无视对方的存在与影响,唯有寻求重大利益与一般利益上的一致性,进而构建和谐的大国关系,才有可能充分实现自身的核心战略利益和获取有形与无形的长远正面效益。从相互影响的角度看,中日两国堪称一个“利益共同体”。中日关系友好和谐、持续发展,不仅是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需要,也是当今和平与发展的多极化时代的需要。

然而,由于是东亚邻国,又存在着难以解扣的“历史情结”,中日之间在战略层面上的“不信任”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安全困境”的作用较诸中美关系更形明显。同时,两国又都处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期,中国正在崛起,而日本正在争取成为“正常国家”。经济崛起的中国与政治崛起的日本之间“不信任”与“安全困境”的消极作用,使两国在政治及军事安全领域的战略互信短时间内尚难建立。

在国家层面,中日关系中的“认同危机”反映在两国国民心理上,表现为情绪对立和感情龃龉。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推波助澜,加大了两国民众的感情距离和心理落差,应有的友好求同气氛渐渐为国家利益碰撞的现实所替代。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台湾问题、两国军事力量发展及今后各自战略动向等问题相互交错,使中31关系的复杂性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几乎超越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经济合作日趋密切,政治摩擦接连不断;二是重要性上升,信任感却下降;三是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双方都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四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三、大国关系至关重要

当今时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中国发展,分析中国发展机遇,将不断开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繁荣。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中,大国外交是关键。无论是同发达国家大国外交关系,还是同发展中国家大国外交关系,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将在国际社会的外交关系中起到榜样作用。正确处理大国关系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并在地区问题中增加合作伙伴,有助于中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增强相互间的信任,降低战略误判的可能性。准确把握大国关系的趋势性变化,深刻认识大国博弈背后的利益诉求,让中国在和平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可金.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J].社会科学.2013(0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范文第6篇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原始易学, 早在伏羲氏时期, 将前人发明太阳历八分历法和用以表示太阳历八分历法的八圭符号 (即阳连阴断的等长线三组合八个符号, 是在测日圭表上标记二至、二分、四立八个节气的符号, 故叫八圭符号) , 用在前人发明的天地盘占卜器上, 取代圈点十数符号中的一至八数符号, 去其九、十符号, 制作出上下盘占卜器, 将四方五位 (有中) 占卜, 改为四方八位 (无中) 占卜, 是对占卜术的改进。将八圭符号用于占卜, 改名八卦符号, 上下盘占卜器就叫八卦上下盘占卜器, 后人造“卦”字, 即取圭、卜结合之义。这些情况, 世人不知道, 所以最古老、最高深, 也最新颖、最浅显。

用八卦上下盘占卜器占卜, 和用天地盘占卜器占卜是一样的, 都是用地 (下) 盘作定位盘定方位, 用天 (上) 盘作变位盘, 旋转变位盘进行占卜, 按自己祷告认定的方位和变位盘停止的方位是否一致及相差大小论吉凶祸福。在用八卦上下盘占卜器旋转上盘占卜时, 能自然重出六十四卦符号, 就用六十四卦符号进行占卜, 先祷告认定一个方位, 旋转上盘, 看在认定方位是出现六十四卦中的哪一卦, 按出现的卦论吉凶祸福。这种占卜法很简单, 人人都会, 论断吉凶祸福, 也可以按自已当时的愿望和想法来论断, 不需要别人操作和论断。因此, 无人可以专其业, 获其利。

后来, 有人想专其业, 获其利, 就把旋转上盘成卦占卜法改为查数蓍草茎成卦占卜法。查数蓍草茎成卦占卜法, 很神秘, 很繁难, 蓍草茎要装在龟壳里供起来, 每天要焚香礼拜, 给外人做出十分严肃应重的样子, 以迷惑外人。有人来要求占卜时, 要求者要先上香、礼拜、祷告, 表示虔诚求问。他才请下龟壳, 取出蓍草茎五十根, 旁置一根, 用四十九根查数, 每查数三遍才记下一个阳符或阴符, 查数十八遍才能成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 然后由他来进行吉凶祸福论断。这个过程在《易系上》中的《大衍之数五十》章, 有明确记载。

《易系上》中的“天一地二”章, 是对天地盘占卜器圈点十数的明确记载。天地盘占卜器在伏羲氏时期之后失传了, 留存下来一张图, 殷周时期的人, 不知道它是什么图, 有什么来历, 就附以神话, 说是龙马从黄河中驮出来的图, 就叫河图。天地盘占卜器被八卦上下盘占卜器取代之后不久, 有些人只习惯看圈点符号以知数, 不习惯看八卦符号以知数, 就再用圈点九数制作能占卜八方九位 (有中位) 的地盘占卜器。地盘占卜器的中位上设立柱指针, 旋转指针进行占卜, 和天地盘占卜器与八卦上下盘占卜器的占卜法相同, 但不如八卦上下盘占卜器盛行。八卦上下盘占卜器占卜法改为查数蓍草茎成卦占卜法后, 天地盘占卜器和八卦上下盘占卜器逐渐失传, 地盘占卜器还流行了一段时间, 不久也失传了, 留存下来一张图, 殷周时期的人, 也不知道是什么图, 有什么来历, 也附以神话, 说是灵龟从洛水中驮出来的图, 就叫洛书。原始的河图、洛书, 不是现在书上的那样, 河图被殷周时期的五行家加入了五行学说, 洛书被殷周时期的术数家改成了数学幻方。

再说说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符号在方位、次序、象数、义理等方面和太阳历八分历法的对应关系。

太极为整体一圆周的周而复始, 表示一个回归年;两仪为一阳一阴。阳表示阳光充足、能量多、温度高、生命旺盛的热半年;阴表示阳光短缺、能量少、温度低、生命虚弱的冷半年。阳为上、为胸、为左、为刚、为男;阴为下、为背、为右、为柔、为女。阳符为奇数一或三, 阴符为偶数O或二, 由此而构成四象符号的数:一、二、三、四。八卦符号的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四象中的少阳为一、为春, 老阳 (太阳) 为二、为夏, 少阴为三、为秋, 老阴 (太阴) 为四、为冬。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八卦 (八圭) 。震为一、为东、为雷、为一阳外现、为春分, 兑为二、为东南、为泽、为二阳外现、为立夏, 乾为三、为南、为天、为三阳外现 (全阳) 、为夏至, 离为四、为西南、为火、为阳中生阴、为立秋, 巽为八、为西、为风、为一阴外现、为秋分, 艮为七、为西北、为山、为二阴外现、为立冬, 坤为六、为北、为地、为三阴外现 (全阴) 、为冬至, 坎为五、为东北、为水、为阴中生阳、为立春。震一东和巽八西相对两数合为九, 兑二东南和艮七西北相对两数合为九, 乾三南和坤六北相对两数合为九, 离四西南和坎五东北相对两数合为九。这表现了远古、上古的中国人, 对自然宇宙时空中的日、地相对运行轨道和阴阳冷热变化规律, 已经有了非常正确的认识, 首先制定了太阳历八分历法, 大约在神农氏 (最先发明种植作物的氏族名, 非圣人名, 亦非帝王名, 后人称他炎帝, 是殷周时期的五行家认为是圣人名, 说他以火德王, 称他为炎帝, 说轩辕氏以土德王, 称他为黄帝, 都不可信) 时期, 由于农时不能迟误, 又没有办法发布农时, 人们只能看天上的月相圆缺和气候冷热来大致掌握农时, 因此发明了以月相变化周期记年、月、日的太阴历, 并在太阳历的八节之间各增加两个节气, 成为太阳历二十四节气, 和太阴历合用, 叫阴阳合历, 人们简称农历或阴历。简称农历合理, 简称阴历有以偏概全之嫌。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范文下一篇:职工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