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肿瘤诊疗指南范文

2023-09-23

泌尿系肿瘤诊疗指南范文第1篇

第一节 概述

1、泌尿系统从肾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至尿道。管腔梗阻影响尿液的分泌和排出。

2、泌尿系统保持通常是维持正常肾功能的必要条件。

3、泌尿系统梗阻部位近段尿液淤积,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双侧梗阻,导致肾功能衰竭。

4、尿路梗阻性病变在泌尿外科最常见,而且多继发或并发其他泌尿外科疾病。

5、尿路梗阻导致感染和形成结石,感染和结石又会加重梗阻的程度。

6、梗阻、感染、结石可互为因果关系,在诊断和治疗尿路梗阻性疾病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7、根据梗阻发生的原因分机械性和动力性(1 )机械性梗阻

先天性梗阻、后天性梗阻。 (2)

动力性梗阻。根据梗阻发生的部位 上尿路梗阻、下尿路梗阻。 病理生理(1)基本病理改变是梗阻以上的尿路扩张,导致肾积水,肾组织缺氧 和萎缩。(2)泌尿系感染,菌血症。(3)肾功能损害。

第三节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病因(1)年龄和睾丸(2)DHT(3)雌雄激素失调(4)上皮生长因子学说

病理 前列腺分为三部分1 外周带(5%)2 中央区和3 移行区, 中央区和移行区(95%)

前列腺组成1 腺体,2 间质

平滑肌和纤维组织45%(60%)。

急迫性尿失禁 残余尿 尿潴留 充溢性尿失禁 膀胱输尿管梗阻返流 肾积水肾功能损害

感染结石)

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的病程一般分三期1 刺激期尿频为主,2 代偿期排尿困难为主 ,3 失代偿期残余尿 充溢性尿失禁 慢性尿 潴留 肾积水肾功能损害,4 其他症状尿路刺激症、血尿、结石、疝、脱肛、 内痔、急性尿潴留。

诊断

1、病史和体检

2、其他检查 (1)尿流率检查,(2)B超检查 经腹或经会阴, (3)PSA测定,(4)尿流动力学检查。

治疗 1.药物治疗 (1)激素相关类药物 ①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抑那通(Enatone)

3.75mg,每月一次皮下注射。② 5а还原酶抑制剂 保列治(Proscar)5mg每日服用。(2)а受体阻滞剂①高特灵(Hytrin): 2mg每晚服用②哈乐(Tamulosin): 0.2mg每晚服用。③桑塔(alfuzosin): 2.5mg每日2-3次服用。④甲黄酸多沙唑嗪控释4mg每日1次服用。(3)植物类药物花粉制剂 舍尼通、前列康等。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1 )药物治疗无效(2)残余尿超过60ml(3)下尿路严重梗阻(4)有尿潴留史(5)有膀胱结石血尿等(6)肾功能受损。手术方式(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金标准手术”(2)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3)耻骨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4)经会阴前列腺摘除术(5)膀胱造口术。

泌尿系肿瘤诊疗指南范文第2篇

◆ 教学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2.掌握马、牛、羊、猪肾的外形、位置及内部结构特点 3.掌握肾门、肾窦和肾盂的概念

4.掌握膀胱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认识膀胱圆韧带 5.理解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泌尿系统中的功能 ◆ 教学内容

一、泌尿系统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二、各器官特点:

(一)肾:

1.分类:

(1)表面平滑单乳头肾:马、羊、犬、兔。 (2)表面平滑多乳头肾:猪、人。 (3)表面有沟多乳头肾:牛。

(4)复肾:由若干个独立的肾小叶构成,熊、鲸、水獭。

2.形态:(马)左蚕豆,右三角。(牛)左三棱形,右长椭圆形。(羊、猪、犬)均豆形。

3.结构:

(1)被膜:健康者较易剥离,营养良好的,有脂肪包裹,称肾脂囊。

(2)实质:a.皮质,位于浅层,色深,富含血管,有肾小体;b.髓质,位于深层,色浅,有肾小管。注:相关概念

1.肾门:肾的内侧缘凹入,是肾的A、V、N、L管、输尿管进出肾的地方。 2.肾窦:位于肾实质内,是肾门深入肾内形成的漏斗状腔隙,以容纳肾盏和肾盂。 3.肾盂:位于肾窦内的输尿管起始段。

4.肾叶:由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血管构成的结构单位,包括皮质和髓质部分。 5.肾锥体:肾的皮质、髓质与肾乳头形成圆锥形结构,其中呈圆锥形的髓质部分称肾锥体。 6.肾柱:伸入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叫做肾柱。

7.肾乳头:肾锥体顶端形似乳头,对向肾窦,上有乳头管的开口,且不被皮质包围的结构。 8.髓放线:髓质部的集合小管呈放射状向皮质区伸延。

9.皮质迷路: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区称为皮质迷路,内有肾小体。

(二)输尿管:

起自肾盂(马、猪、羊、犬)或集收管(牛)→→开口于膀胱颈背侧。 比较:

马、羊、犬:肾乳头→肾盂→输尿管。 牛:肾乳头→肾小盏→集收管→输尿管。 猪: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

(三)膀胱:

1.结构:膀胱顶、体、颈。只有顶、体部分有浆膜。 2.固定:a.膀胱侧韧带

b.膀胱圆韧带:是胎儿时期脐动脉的遗迹。脐静脉的遗迹称肝圆韧带。3.位置:当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内;充盈时其顶端突入腹腔。

(四)尿道:

1.尿道内口:其始于膀胱颈。

2.尿道外口:(雄)开口于阴茎头,(雌)开口于阴道与尿生殖前庭的交界处。【思考题】

泌尿系肿瘤诊疗指南范文第3篇

[打印] [关闭] 作者:[江基尧] 发布时间:[2008-11-10]

颅脑创伤病人的福音

——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发布

《指南》出炉的动因及意义

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排第二位,但致死率和致残率却位居第一位。美国每年发生颅脑创伤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而我国每年大约有60万颅脑创伤病人,其中死亡约10万人,颅脑创伤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和青年人伤病致死的首要因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颅脑创伤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已成为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颅脑创伤病人通常存在意识丧失、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异常。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神经科医师不惜绞尽脑汁给病人使用各种脑保护药物,期盼能够促进病人脑功能的恢复。但是,目前我国医院之间颅脑创伤救治水平差距很大,治疗方法不够规范和合理,认识上亦有差异,尤其现在临床使用的大量药物是否有效?如何正确选用药物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此刻临床急迫需要国家和学术组织出面干预或规范用药环节,由此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以下称指南)应运而生。

迄今为止,全世界神经科学家、临床医师和药厂都在通力合作,力争把通过长期实验研究发现的大量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逐步过渡到临床应用研究。国外学者已经采用医学循证方法,将200多种脑保护药物用于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但未能发现任何一种临床有效的药物,其中包括现今临床常用的谷氨酸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钙离子拮抗剂、镁离子、大剂量激素等。我们知道,颅脑创伤病人救治过程中除了抢救时间要快之外,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合理化、规范化地使用有效的脑保护药物。因此,为了指导我国神经外科医生正确使用脑保护药物,减少颅脑创伤病人不良反应,减轻国家和病人的医疗负担,提高治疗效果,10月28日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首次发布了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和中国神经损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基尧教授领导下,组织全国30多位专家,从国际Ⅰ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出发,在对目前临床常用脑保护药物的疗效作出科学、客观评价的同时,专家委员会对这些药物分别划分为强烈不推荐使用、不推荐使用、慎重使用和推荐使用4个等级的指导意见。

脑保护药物使用的循证医学证据

《指南》报告了国内外一些权威机构对上述药物治疗颅脑创伤的最新研究结果。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的10008例颅脑创伤病人对照使用大剂量激素研究结果令人震惊:5007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伤后8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8小时总剂量21.2g),另5001例同样伤情病人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激素用药组死亡率为21.1%,而安慰组死亡率仅为17.9%。该杂志发表的美国7个医学中心使用镁离子研究报告显示,硫酸镁对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不仅无效,甚至有害。白蛋白本是临床治疗急性颅脑创伤脑水肿的常用药物,但不适当大剂量使用会有害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全程使用大剂量白蛋白(4%白蛋白液体)补液只会增加重型颅脑创伤病人的死亡率。欧洲和美国70个中心Ⅲ期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证明,谷氨酸拮抗剂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病人无效。国际多中心对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表明,它对急性颅脑创伤病人疗效不佳;同时对另一种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剂——聚乙烯包裹超氧化物岐化酶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病人GOS评分稍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指南》还报告了欧洲和国际多中心长达12年共四期对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尼莫同)的研究,Ⅰ、Ⅱ期都证明对颅脑创伤病人无效,但发现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Ⅲ期研究也表明有效。随后在13个国家35家医院进行的大样本研究中发现,该药对外伤性蛛血也无任何治疗作用。

《指南》指出,由于缓激肽拮抗剂试验证实,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都较差,现已终止该项目的临床研究。被终止试验的还有线粒体功能保护剂。关于多肽类营养药物尚未经严格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因此对其治疗颅脑创伤病人的确切疗效还无法做出科学判断。

专家对10类药物使用提出意见

在借鉴国外颅脑创伤循证医学的分析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临床诊治实际情况,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对以下10类药物提出如下意见:对超大剂量激素、镁制剂和超大量白蛋白提出了强烈不推荐使用的意见;而常规剂量按药典使用。对尼莫地平、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缓激肽拮抗剂和线粒体功能保护剂不推荐使用。因多种肽类脑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颅脑创伤病人的疗效缺乏Ⅰ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慎重使用。对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无不良反应,且价格便宜,药理作用明确的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6和维生素C,建议推荐使用。

另外,鉴于国际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的药物剂量明显超过我国临床实际使用剂量,专家委员会建议国内医师,应依据我国《药典》规定,合理选择和使用上述脑保护药物。

泌尿系肿瘤诊疗指南范文第4篇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不定期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督促临床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的患者及时做尿培养,并及时追查送检结果,按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15例,全院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分析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掌握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认真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本季度在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中存在的不足点是少数临床医生在病人未出现感染症状时常规使用含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以预防尿路感染。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中置管后的感染预防中明确提出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并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要注意手卫生,但此法采集的标本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清水清洁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当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硅胶管每两周更换一次。普通集尿袋1次/3天,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

12、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希望各科室严格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做好导尿管患者的护理,防止泌尿道感染的发生。

院感办

2015年7月8日

2 2012年第二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4-6月份感染管理科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15例,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2年7月5日

3 2012年第三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7-9月份感染管理科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18例,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2年10月8日

4 2012年第四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10-12月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20例,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0例,漏报0例,感染率为0%。

(四)总结

我院本季度未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病例,此结果与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强,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分不开的,希望各科室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工作,以保障病人的安全。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各科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2013年01月8日

5 2013年第一季度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分析

1-3月份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住院患者留置导尿超过48小时,监测目的在于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留置尿管的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流行和爆发。

(一)监测方法

根据《住院患者留置导尿管目标性监测方案》,病房监控护士对我院留置导尿患者进行日常监测登记表的登记,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留置导尿患者的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留置导尿患者有无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对尿常规检查异常、尿常规有问题时及时结合尿培养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二)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监测结果 监测病例共24例,妇产科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例数为1例,漏报1例,感染率为4.17%。

(四)总结分析

我院发生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一例,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较薄弱,操作欠规范。

(五)整改措施

为有效预防控制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保障病人安全,感染管理科建议:

1、科室应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于新进的医护人员及实习生应重点培训,认真带教,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并落实到工作中去。

2、做好病房环境卫生,医疗物品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3、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适应症,杜绝为减轻护理工作量而盲目留置或延长导尿时间,确实因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的应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评估,及时拔管,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天数。

4、严格手卫生,做好双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

5、导尿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避免对病人尿道造成损伤。

6、做好留置尿管病人的护理,保持病人会阴部清洁,保持集尿袋系统的密闭性,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7、对留置尿管病人应7-10天做一次尿常规,如有感染迹象,应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8、如病人发生泌尿道感染主管医师应填写感染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

感染管理科

泌尿系肿瘤诊疗指南范文第5篇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的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的可能。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的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个月内的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其余的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传统的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的青年人疝。 (2)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 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

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以及腹横筋膜缝合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腱膜之间。适用于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或有缺损者。

②Mcvay法,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股疝。

③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后的外下叶连续缝与内上叶的深面,将内上叶的边缘和弓状缘肌肉连续缝与髂耻束及腹股沟韧带上,再将弓状缘肌肉和腹股沟韧带连续缝合两次,再造合适的内环。适用于腹股沟直疝或腹股沟管后壁薄弱或有缺损者。 (3)无张力疝修补术,常用术式为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材料: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Marlex Mesh Plug锥形网。商品名PerFix Plug 方法: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 1.切皮

在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连线上作5~7cm的斜切口,基本上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距腹股沟韧带约2横指。其内下端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这样可以在手术时清楚的显露出外环。显露耻骨结节也非常方便。

2.切开皮下脂肪和腹外斜肌腱膜

沿皮肤切口向深面切开卡巴筋膜(Camper)和斯卡巴(Scarpa)筋膜至腹外斜肌腱膜。在这两层之间有腹壁浅静脉通过,切开时注意。沿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方向切开腹外斜肌腱膜进入腹股沟管。在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用解剖剪沿切开方向潜行游离一下,以免切断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腹外斜肌腱膜切开后,内侧游离至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的融合处,外侧游离至腹股沟韧带,两侧分离范围相当于成型补片大小,不做广泛剥离,能使补片平展地放置在精索后面即可。

3.游离精索结构

将腹外斜肌腱膜的上叶钝性与腹内斜肌游离约2~3cm,确认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可用镊子轻轻提起该神经旁边的筋膜,可以较容易的将其与腹内斜肌游离。用止血钳从该神经下方夹住腹外斜肌腱膜外翻后,可使神经离开术野。用另一只手的示指从耻骨结节处钝性游离精索结构,使其与周围组织完全松解,特别是与基底的腹横筋膜的游离。将提睾肌内侧部分自髂弓状下缘及耻骨联合上方

分别横行切断。提睾肌外侧部分与精索一起自腹横筋膜前整体游离达腹股沟韧带,下达耻骨结节下2cm。

4.分离疝囊

斜疝的疝囊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前内侧。有时从腹膜后伴随突出一团脂肪遮住疝囊,容易被误认为是精索脂肪瘤。疝囊通常是灰白色的,可以分辨出与精索和提睾肌的分界。如不能确信是疝囊,可用止血钳提住中部,试着切开疝囊,其内是光滑的腹膜囊。疝囊确认后应将其高位游离,使疝环四周均可见到腹膜外脂肪组织。在距疝环约3cm处将疝囊横断,远端旷置,应注意用电刀将远端疝囊边缘小的出血凝住。近端疝囊用丝线连续缝合关闭,使大疝囊成为一个和网塞大小基本一致的小疝囊。小疝囊可以不切开。

5.置入网塞

在疝环平面用四把血管钳在四个方向钳夹疝囊起始部,将疝囊底向深面翻入,使之进入腹横筋膜深面。然后将网塞置入内翻的疝囊。周边用不可吸收或可吸收的合成缝线与腹横筋膜以及坚实的组织缝合固定4~8针。对疝环缺损较大着,下边可以与髂耻束或腹股沟韧带缝合。直疝:于疝颈部横断松弛的腹横筋膜后内翻疝囊,填入适合的网塞并与腹横筋膜边缘缝合固定,分离精索根部时注意有无并发小斜疝疝囊。

6.放置预裁式平片

绕精索根部放置预裁式补片,于精索及提睾肌外侧部分后方,腹横筋膜及提睾肌内侧部分前,上达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前方,下达耻骨结节下2cm。用不可吸收或可吸收合成线先将燕尾端的开口缝合关闭。平片下边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固定4~6针。上边与腹内斜肌、腹横肌腱弓缝合固定;内下边与耻骨结节前筋膜缝合固定2~3针。

7.关闭切口

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皮下环,切口行皮内缝合。术后伤口均按压10~15min。 8.注意事项

疝囊游离过程中应注意勿遗漏其他疝囊。这种遗漏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索游离应达弓状下缘后方的腹横筋膜。斜疝修补术中网塞上缘应与腹横筋膜间断缝合固定,而尽可能不与弓状下缘固定。

提睾肌外侧部分保留可最大限度保护髂腹股沟神经及其分支,同时保留提睾功能不应将其完全切断。

耻骨结节前筋膜的缝合要严密,这是术后复发最常见的部位。同时不要缝在耻骨结节的骨膜上。

嵌顿性腹股沟疝手术系可能污染切口,人工合成补片在有菌环境中可能形成异物,引起感染,致手术失败。

泌尿系肿瘤诊疗指南范文第6篇

微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孟宪敏

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 观察微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微波组)和对照组,微波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氧疗、气道管理、退热等)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每天2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3天),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微波组有效率92.5%,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气管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关键词】 微波 治疗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常可引起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导致死亡,及时控制支气管肺炎的症状,防止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的。常规治疗的手段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冲式微波治疗5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7年1~12月共收治17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选其中经常规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仍明显的101例支气管肺炎为观察对象,男61例,女50例,年龄4个月~5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发热、咳嗽、气促、气喘、口唇发绀,全部患儿肺部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部存在大小不等点片状模糊影。诊断按《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肺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分为微波组和对照组,微波组53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体征和入院前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抗感染、退热、止咳、吸氧等),微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吉林省长春志成公司制造的WFL-ⅢE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治疗。频率2 450 MHz,功耗500 W,治疗部位为体征显著处,每天2次,每次20 min,3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无微波治疗外,余同治疗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进行观察评价。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时间≤3天,体温降至正常,咳嗽明显减轻,气促消失,肺部体征消失,X线胸片示无渗出或渗出基本吸收;有效:治疗时间≤3天,体温下降,咳嗽、气促减轻,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消失;无效:治疗时间>3天,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X线胸片示两肺渗出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微波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 经微波组治疗的患儿无一例发生呼吸困难及面色改变,无皮肤烫伤,所有患儿皆能配合完成脉冲式微波治疗。

2讨论

微波是高频电磁波,透入组织较深,可达3~7 cm[1]。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可增强肺部血液循环,有消炎、脱敏和抑菌的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能使血中氧合血红蛋白量及氧分压增高,促进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改善。

微波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两种生物学效应,微波的热效应能使组织温度升高,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使组织内吸收加快,小剂量微波发挥的是其非热效应,非热效应也提供了能量,此能量可作为修复组织能量的需要,非热效应可能对线粒体活动发生影响,使线粒体的活动增强,导致细胞内能量合成加速,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小剂量微波对局部进行照射后,使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流量增加,氧和营养物质更易交换,局部病理性代谢产NANJING SANLE INSTITUTE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0 南京三乐机电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物容易吸收和排出,吞噬细胞更易穿过通透性增强了的微血管壁,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和消散。

支气管肺炎常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炎症使呼吸膜增厚及下呼吸道阻塞而导致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而引起机体代谢及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我们在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使用常规治疗加脉冲式微波辅助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观察到微波又促使症状消退、啰音吸收和缩短病程的功能。微波具有抗过敏和支气管解痉作用,可减轻支气管肺炎患儿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国内杨霏霏报道[2],用微波治疗支气管肺炎可改善肺微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细胞的再生。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对于临床症状明显,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年龄小,咳嗽能力差,病理代谢产物难以排出的肺炎患儿,微波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是一种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黎明.临床物理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65. 2 杨霏霏.微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2例体会.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2):122.

上一篇:民族团结进步发言范文下一篇:七年级下册历史归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