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

2023-12-10

和谐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1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必然性

和谐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中国思想史上的各家各派, 尤其是中国哲学三大支柱儒、道、释, 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和”的祈求与向往, 这些思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积淀和凝聚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悠久传统, 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 它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

古代先哲们的和谐思想对我们的教育来说, 具有深刻有益的启示和很好的借鉴意义。师生关系作为教育中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它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它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文化传承关系, 还包含着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心理情感等多种关系。它的和谐与否, 决定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力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师生关系, 它与社会进步同步。社会越文明就越平等、越和谐。传统教育相对于当代先进文明教育来说, 是师生人格和地位不平等、关系不和谐、主体 (或中心) 不明的教育。经常表现为师高生低, 师主生从, 师讲生听, 师问生答, 师写生记等。这种教育由教师“独唱”课堂, 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总是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 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欲望, 甚至会导致尖锐矛盾的产生,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扭曲学生心灵人格。因此, 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既是学生本人、家长和社会的强烈呼声, 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是当代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最紧迫任务。对教学来说, 和谐氛围能为教学合作创造优越的条件:能带来协调、稳定、生机和活力;能让学生如沐春风, 如浴春雨;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亲密无间;还能带来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 有利于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使学习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因此, 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良好合作, 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意志、品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并走向成功的的基本条件。对于集体来说, 还是良好学风、班风形成的基础, 因此必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美好境界。

2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不和谐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从哲学原理上说, 师生关系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在这个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体中, 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起主导作用, 因此,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处理得好, 就会趋向和谐, 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目的;反之, 师生合作就难以进行, 正常的教学秩序就无法维持, 教育教学质量就无法保证, 就会误人子弟, 害人害己。

客观地说, 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今天, 中职教育事业也获得了空前发展, 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改革正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师生关系总体趋向和谐。但是, 由于教育水平和教育对象层次等千差万别, 师生关系和谐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因人而异, 因地而异。有不少地方还保留着传统教育的残余, 不少教师还存在着落后保守思想, 应试教育不和谐的情况也随处可见。从中职学校学生方面来说, 因来源的文化层次低, 综合素质欠缺和水平参差不齐, 问题学生比例大, 这给师生和谐带来很大困难, 令人头痛。当前师生关系从整体来看, 大概有这几种类型。

(1) 极不和谐型——课内课外沟通欠佳, 较少合作, 关系冷淡僵化, 阻滞紧张对立;

(2) 初级和谐型——课内课外沟通较少, 大体合作, 关系不冷不热, 偶尔局部紧张;

(3) 中级和谐型——课内课外沟通良好, 普遍合作, 学生听话服从, 关系良好稳定;

(4) 高级和谐型——课内课外沟通频繁, 多方合作, 师生亲密无间, 长期良师益友。

中间两种比较多见, 最多是第3种, 它是师生关系的主流, 但还是比较和谐状态。第1种是极不和谐型, 不和谐的面较广, 持续时间也较长, 虽不十分普遍, 但也并不少见。造成这种情况有多方面原因, 并非仅仅是学校教育。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也会对师生和谐造成困难。如家庭教育和学生自身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而导致的专制高压或者大失所望而造成的放任自流, 都会对学生心理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前者加重负担, 造成抑郁, 影响沟通;后者造成吊儿郎当, 无心向学, 自暴自弃。特别是后者,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欠佳, 习惯不良, 信心不足, 心理自卑疲劳, 且不愿接受教育, 对学习采取应付逃避态度, 加上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影响, 有些染上网瘾、黄瘾、赌瘾、毒瘾, 故常常一进课室就睡觉, 一见书本作业就头疼, 厌师厌学, 厌学科厌同学, 甚至厌校厌世。他们的自尊心、逆反心理较强, 爱造事端, 上课开小差, 搞恶作剧, 一有风吹草动就起哄, 下课找麻烦等。有些因法纪观念淡薄, 不服从教育, 对老师出言不逊, 因此导致师生冲突事件的发生。教师方面:有些教师还没有更新教育观念, 没有树立以生为本, 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仍然存有封建思想意识, 师道尊严作风比较严重。以为年龄比学生大, 知识比学生多, 能力比学生强, 就处处惟我独尊, 以长辈自居, 以权威自居, 以恩人自居, 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不是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而是以势压人。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爱心和耐心, 挑剔、苛求、歧视、体罚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动不动就讥笑漫骂学生:“猪脑!”“搅屎棍!”甚至骂“垃圾!”“人渣!”发生顶撞冲突时就把学生书本作业撕毁, 粗暴地把学生赶出教室, 还扬言要进行打击报复, 交学校和家长处理等等。师生之间公开对立事件的发生, 不仅严重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使师生的整体合作也受到严重影响, 教学难以正常顺利进行, 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大打折扣。因此, 师生和谐的问题不解决, 教育教学改革将无法进行。

3 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时代的教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师只有具备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 才能应对当今的各种挑战。为此, 教师必须找出并勇于面对自身的薄弱环节, 在学习、教学、研究、创新、沟通等能力方面努力克服缺点, 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师生和谐。

3.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塑造美好形象, 使自己有亲和力和感化力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人格教育是最神圣的教育, 人格影响是最深远的影响。”人民教师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自己的师德和人格品位, 树立榜样, 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为人、工作、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 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 教师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 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做到言必行, 行必果, 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在细节的处理上力求尽善尽美。须知, 一句发自内心、心平气和、关爱同情、宽容理解的语言;一件解决得合情合理、客观公平、巧妙妥帖、令人心服口服的小事, 都能使学生感恩不尽, 铭记一生。但一句信口开河、盛气凌人、冷漠无情、伤人自尊的语言, 一件由教师制造出来的无中生有、是非颠倒、张冠李戴的事件, 也能使学生愤愤不平, 怨恨不已。为此, 教师在言行上要小心谨慎, 释放真意、善意和美意, 不要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心、歧视、挑剔、高傲、固执、霸道、埋怨、粗暴、怠惰、自私等不良思想倾向, 还要努力做到既严肃又活泼, 既不呆板, 也不轻浮, 豁达开朗、宽宏大度, 积极乐观、幽默风趣, 这样的教师才富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此外, 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仪表, 使内在美和外在美达到和谐统一, 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学识渊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可敬可亲的教师形象。

3.2 提高教学水平, 增强学生技能, 使自己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般来说, 教学基本功扎实、有现代先进教学意识、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效果好、水平出众的教师都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欢迎。所以, 要做到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关注国内外的教育改革动态, 紧跟时代教育步伐, 努力完善自己, 刻苦钻研业务知识, 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不断吸收、补充、更新专业信息和其他新信息, 培养敢于创新精神, 积极参加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验, 废除应试教育理念, 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变成学生真正热爱学习的场所,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增强自身内在的学识魅力。许多教师在开展生本教学、创造教学、有效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先进教育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促进了师生的和谐, 获得了成功, 积累了丰富经验, 受到了广泛好评。

3.3 改进教育方法, 选择人本教育, 使自己有沟通力和说服力

教育对象不同, 使用的方法也应该不同。经济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人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相比, 更加自由大胆开放和追求个性。群体和个体不同, 个体与个体也不同。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教育方式方法来办事, 是行不通的。所以要因人而异, 因群而异。教师要学会并善于与各类群体和个体打交道。通过沟通来影响和说服学生, 一视同仁, 促进各类学生的健康成长。

沟通和说服既是科学, 也是艺术。其能力的强弱是判断教师是否为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之一。沟通说服能力强的教师, 师生关系一般比较和谐。在教学中, 与学生进行沟通,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经常的事, 然而, 批评教育方法不得当, 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失调, 使学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所以, 在沟通说服时, 要明确基本要求:一是要有目的性:关爱教育学生,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要有全面性, 全面了解学生 (包括群体和个体) , 熟悉学生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三是要有及时性,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不拖拖拉拉;四是要有科学性, 根据不同对象, 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五是要有赏识性, 教师应有一双慧眼, 正确评价学生, 善于找出闪光点, 六是要有激励性, 表扬鼓励学生, 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七是要有经常性, 不能蜻蜓点水, 隔靴搔痒, 八是要有针对性, 要有的放矢, 不要面面俱到, 九是要有广泛性, 面向全体, 一视同仁;十是要有实效性, 能使学生向良好方向转化, 遇到问题能寻求教师解决。

了解沟通和说服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有助于增强自身的沟通力和说服力。此外, 在与学生沟通时, 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为教学互动、消除矛盾创造条件。

3.4 研究学生心理, 强化心理调控素质, 使自己有克制力和化解力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对于了解、认识自己和别人, 对于从人的言行出发, 正确地分析判断事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妥善地处理和解决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 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棘手问题, 如果教师不善于发现问题、化解危机, 就会加剧矛盾。不少教师在心理和性格上存在缺陷, 如心理素质不过硬:急躁、易怒, 情绪控制力差等。特别是遇到有问题的学生不服从管教, 顶撞自己或对自己冷嘲热讽时, 没能冷静处理, 往往以硬对硬, 结果导致师生矛盾激化和冲突的发生。所以, 心理素质有欠缺的教师, 应该加强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增强自控力,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指导。

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 对于预防、控制、缓和和化解对方的不良情绪, 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 促进和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中职学校, 不少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往往存在着轻重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师生合作。如果不尽快消除, 师生就无法达到全面和谐。学生常见人格障碍有抑郁型、躁狂型、偏执型、强迫型、癔病型、分裂型、反社会型等。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并了解其常见表现和成因, 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疏导方法正确地进行疏导。除此之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疾病的防治, 使之达到“认知活动正常、情绪生活健康、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的心理健康标准。

3.5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施人性管理, 使自己对学生有约束力和驱动力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缺少管理理论知识的教师是难以管好学生集体的, 因此应当及时修补理论, 使学生管理知识全面化、系统化。与此同时, 还要应用管理理论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 不要因为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困难, 一时无法解决就否定理论的价值。当然, 管理意识、制度、方法、手段和模式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敢于创新。特别是在以生为本的学校教育的今天, 必须实行人性化管理, 不要仅仅依靠教师的管理, 还要教会学生自理, 这也是实现师生和谐理想的重要方法。“严是爱, 松是害”有一定道理, 但不要片面理解。缺少人文关怀、没有人情倾注的“严”, 不是爱而是害。而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就必须把生本理念注入到教育实践中。既要加强生本教育实践, 注重自身生本实践经验的积累, 也要虚心请教优秀教师和班主任, 学习他人先进的管理经验, 取长补短。另外, 互联网上有许多有关学生管理的优秀论文以及名师的经验介绍, 以及班主任教育的典型案例, 也可以搜索、阅读、参考和借鉴;有一些影响较大的反面典型事例, 如某些学校的师生冲突等事件等, 作为别人的教训, 通过分析研究其原因和危害, 对于创新自身的教育管理也具有警示的意义。

师生和谐的过程是不断化解各种矛盾从而达到民主、平等、融洽和全面合作的过程。它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根本, 以互相尊重为前提, 以互相沟通为基础和手段, 以协调和合作为核心, 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奋斗目标。教师只有以生为本, 敬业爱岗, 对学生付出尊重、关爱、热情、真诚、同情等思想感情, 并加强沟通, 平等、公平、理解、宽容、赏识地对待学生, 才能带来真正、持久的和谐。师生和谐任务紧迫, 任重道远,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和谐关系的能力。只有学会和谐, 促进和谐, 才能创造出风和日丽的教育蓝天, 美好的教学境界。

摘要:本文论述了中职学校师生和谐关系建立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分析了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和危害, 提出了和谐师生关系方法、途径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生,和谐关系,建立

参考文献

[1] 张炳生, 邓之光, 陈德华.教师职业道德新论[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 2 (1) .

[2] 罗树华, 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2.

和谐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1 教育方法失当

新时代的学生, 自我意识强, 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希望教师以诚相待, 像对待成人那样对待他们。因此, 教师无视学生感受, 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 常常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教师经常运用的错误方法包括简单说教、粗暴压制、冷嘲热讽、主观武断等等。教师错误的教育方法还有多种, 这些司空见惯的错误方法, 往往被我们的教育者所忽略, 但殊不知正是不经意间, 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

2 不公的待遇, 不当的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积极的, 那么, 他也将对该学生积极对待。并且, 教师的这种倾向会由于期望的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3 兴趣爱好的差异

当今社会, 经济发展迅速, 科技进步、知识更新日益加快, 青少年学生, 对一切新鲜的东西充满了好奇, 接受得也非常快, 这正是青少年求知欲旺盛的表现。学生们希望他们心目中的老师能够不断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不断开发他们的思维, 向他们及时介绍新科学新知识;他们希望教师们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爱好, 能在课余时间和他们共同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事实上, 课余的交流与沟通是师生心理相容相通的最佳途径。

4 师德的缺失

有些教师,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道德修养较差, 为人师却不能率先垂范, 言行不一, 不拘小节。学生们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对老师自然有了自己的看法, 不仅会在心中鄙视老师, 而且对老师的教育也常嗤之以鼻。师生之间又如何拉近心理距离?

5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

把学生当作与老师平等的人去看待, 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无疑是新时期师生心理相容的一个重要基础。然而, 有许多的教师却并不能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依然放不下自己的架子, 不肯蹲下去跟孩子平等地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让师生心理相容, 关系融洽, 下面浅谈几点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应做的事。

5.1 解放思想, 树立新型教师观

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 自立为是绝对管理者、权威, 归根到底还是因陈腐观念造成的, 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 扼制教师的民主思想, 制约着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 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 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由于时代变化, 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 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 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 也不是绝对权威, 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虽然分工不同, 但人格上是平等的, 应该互相尊重。

5.2 深入了解学生, 接近学生, 化解逆反心理

作为教师, 应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 如身心发展的阶段, 区域环境的影响, 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学生面对的压力等等。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应深入了解, 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 然后有的放矢地去教育, 就不会因笼统教育而导致有些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素质, 身体力行, 做学生的表率, 又要在学生身上倾注爱心和耐心。尤其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 应保持良好心态, 善于运用教育策略, 巧妙化解师生矛盾, 并充分利用“期待”、“暗示”的教育作用增进师生情感, 赢得学生的信任。

5.3 巧用策略,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

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根据这种心态, 合理运用表扬与批评,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注意与关注, 他们就会打开无形的心理防线, 情愿与教师交往。要经常有意识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进行适时的表扬, 尤其是对差生。同时, 批评要讲策略。首先要敢于批评, 要有的放矢进行批评,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及时指出, 让其他学生觉得你能够惩恶扬善, 从而产生敬佩之情。其次, 不能一味地指责, 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这样容易产生对立情绪。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 与学生一起活动, 如一起打球, 一起下棋, 一起劳动, 一起办黑板报等等, 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 又能营造融洽气氛,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 在课堂中教师如能适时地使用幽默话语, 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便会愿意与老师接近, 听其言, 乐其业。有些学生初与教师交往, 羞于开口, 这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采取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 这样学生就会把想对教师说的话, 自己心理的困惑等写在纸上, 定期或不定期地交给教师。教师及时和学生进行书面对话, 表明自己的态度, 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并在每学期将具有典型性的对话装订成册在班上传阅, 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教师, 把教师当作朋友。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任重道远, 不同的教育者一定会有不同的方法。希望在工作中我们能做得更有效, 使师生关系更和谐, 教学活动更有效, 教育过程更加人性化, 使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同时, 促进教师的发展, 做适应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师。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转换角色,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得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笔者有几点建议:解放思想, 树立新型教师观;深入了解学生, 接近学生, 化解逆反心理;巧用策略, 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途径和方法;教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正确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与学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但是有一些问题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的存在:

一.“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临界,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二.在教学成绩这坐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三.职业化的进行实际上是弱化了教师的道德教育作用,教师已经负担不起高尚的教育精神,而社会仍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现在教师普通化,教师在学生中不在具有很高的威信,学生不能信服教师,而往往站在教师的对立面。其他还有: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育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浅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相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的心理关系。它包括师生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等的态度。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业务关系、师生伦理关系、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业务关系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以及在双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即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师生伦理关系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能遵守一定的伦理法则,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也享有一定的道义权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特殊的道德责任和道德权利联系,就是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师生情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情感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

和谐就是和睦协调之意,即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统

一、协调和平衡。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师生关系和谐要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得以共同提升。 树立“共生”的思想,提高师生交往技能,重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相互走近,实现“主体参与”前提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并基于此目标和策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要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形势,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把改进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作为突破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已是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做到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较强的综合能力,渊博的科学知识,而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从智育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形成乐学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德育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养成礼貌、友爱、尊重、尊敬、宽容等优秀品德,从而改善品德面貌。从心育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管理的角度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风、班风,从而带动班级的整体工作。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生活的个体而存在的,彼此因信息交流、互相了解和评价而形成特定的情感关系。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过去、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形成一定的态度,如喜欢、满意、不满意、失望等等。学生也通过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观察和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而形成尊重、亲近或敬畏、疏远。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师生情感关系的建设上,教师同样是主导,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其次要完善个性,展现人格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有效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鼓励。师生关系的建立,从外部条件上讲,还需要有适宜的制度环境,推进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教育评价制度上找到一些原因,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于师生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对师生交往产生明显影响。

和谐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1 变“单向型”为“双向型”

应试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单向型”。所谓“单向型”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担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社会道德伦理的传播者, 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师生关系模式是传统教育模式的承袭。所谓“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它之所以能长期的存在, 是应试教育的需求。为了大面积、大容量的灌输知识, 这样的师生模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是它的缺陷和弊端也显而易见。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丧失, 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展能力, 进行自我完善, 作出独立的判断。

新课程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 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 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 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

2 变“功利性”为“合作型”

应试教育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因此服务于它的师生关系也必然有着这种特点。师生围绕升学率的指挥棒转, 而提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更为严重的是, 功利性正有发展为物质性的趋势。“有偿家教”、“集资赞助”等现象已越来越普遍, 不仅严重损害了教育者的形象, 也给师生关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所谓师生合作, 就是互动的师生关系。它在师生关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境界。合作是现代生活中交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也是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因此, 师生合作也给予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动力, 促使学生自我塑造, 逐步形成各种社会交往中应有的品质。在教育实践中, 但凡成功的班主任, 都能善于精心培养班级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制定目标, 而不是包办代替, 充分发扬课堂民主, 师生共同参与完成。

3 变“间离型”为“和谐型”

“间离型”是师生活动的功利性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唯应试、升学为目标, 没有情感的交流或少有之, 怎能不产生隔膜, 间离?此外, 教育者自身也有不可推诿的责任, 忽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少交心谈心、“话语”单薄、单调使师生活动日益生疏, 愈发陌生。

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 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和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 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同时要求师生互相适应, 达成默契, 相互补充。当然这都要以和谐为基础。

我自己曾有过这样失败的例子。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位班干部, 各方面素质都不错, 我对他的期望也非常高, 一直把他做其他学生的榜样。一次音乐课后, 任课教师告诉我这堂课纪律非常不好, 还指出几个人的名字, 其中就有这位班干部。听了之后当时我就气过了头, 急匆匆走进教室, 大声的责问全体学生是怎么回事, 并当众训斥了这个班干部。事后我对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很懊悔, 但没想到的是我的小题大做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来话就不多的他言语更少了, 轮到他值日的时候, 登记本上总记了一大串名字。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只到后来在意见箱中看到学生给他提的意见, 说他动不动就记人名字, 我才知道他的心因为我的那一次过激的行为变得有狭隘倾向了。

虽然后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这个学生纠正了过来, 也让每一个学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宽容对每个人的重要, 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但这件事留给我的教训的确是非常深刻的。

4 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学生是人, 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 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教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 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 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种关系得以建立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是交往, 离开了交往, 师生关系就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 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坏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门锁了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为了帮助同学拿丢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们的教师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理呢?我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首先会肯定孩子助人为乐的精神, 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险性告诉他, 再告诉他今后遇到这样的事该如何处理, 我也相信这个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 而且处理事情起来也会成熟很多。我们再试想一下, 如果教师采取相反的态度, 忽视学生助人为乐这一美好动机, 而一味指责他违反校规爬窗户这一行为, 那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 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 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 新课程条件下怎样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要做到四变:变“单向型”为“双向型”变;“功利性”为“合作型”变;“间离型”为“和谐型”变;“主仆型”为“平等型”。

和谐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1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教师爱学生就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 离家比较远, 孩子们大都住校。老师平常要多和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关心和帮助。住校生活是苦的, 平时难免会生病, 这时孩子的心里很脆弱, 他们需要关心, 需要呵护。此时老师能关心的问问:“好点了吗?还难受吗?”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会很感动。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 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神情。例如我们班的一位女生, 平时说话很少, 也不爱动, 有一天笔者发现她的脸色很差, 笔者就走过去亲切的问她:“最近有没有不舒服?头晕吗?”她说:“有点。”笔者回到办公室就给她父母打了个电话, 希望他们能来学校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结果是重度贫血, 幸亏发现及时, 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感激笔者。“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爱, 是教育的灵魂, 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耐心的去雕塑、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 大胆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2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 学生学习、思想状况参差不齐, 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存在很大差异, 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 自尊心强, 心里承受能力差, 但表现欲又强。他们总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尊重, 鼓励、理解和认可。所以, 教师要看重我们的每一个孩子,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尊重学生的主体, 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合作学习, 每个教学环节不忘尊重学生, 不忘面向全体。在教育工作中, 为了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特长得到发挥, 我们要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决不能以分数定高低。尤其要善待后进生, 笔者特别注意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课堂上总是把适合的后进生层次的问题留给他们解决, 并及时给以表扬。这样既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 又使他们逐步走近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及时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不失时机的进行培养, 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 树立自信心。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 批评讲究艺术用真情感染学生

“人非圣人, 孰能无过”。作为教师, 我们要正视孩子们的错误, 不管在何种情形下, 切忌与学生计较, 一味地指责, 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 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 学生有缺点要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学生, 尽量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有的批评可以用表扬的方式进行。如学生上课说话问题, 抓住某节课没说话, 及时肯定他有了进步, 并提出希望。学生犯了错误, 如果不是重大问题最好不要找家长, 因为那样学生会很反感, 也会觉得你无能, 认为就会找家长告状。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转变观念, 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 俯下身子, 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 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 做学生的合作者。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 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

4 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 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 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 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应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首先要不断学习, 掌握最新学术动态, 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 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其次, 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师者, 人之模范也。”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 以自己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在学生面前,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行为举止庄重大方、表情丰富, 富有感染力。在着装上, 大方得体, 恰如其分。这样教师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 妥善的处理、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 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氛围, 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有益于师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益于学生智育的形成和提高, 有益于班风、学风的建立, 有益于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也深刻感受到, 只有树立民主作风, 在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摘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 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健全师生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由此在新课程理念下,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非常重要了。

和谐师生关系小学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1 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为学生铺设最亮丽真纯的底色

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 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追求人的和谐发展, 已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远大目标。语文学习应以孩子精神成长为主线, 用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 铺设最真纯亮丽的心灵底色。

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常常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特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的自主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起来。当学生无拘无束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时, 课堂教学就会引发想象力, 激活思维力, 诱发创造力, 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圆满完成。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的教学中, 课前, 让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双龙洞的资料, 开启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自读自悟, 潜心研读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给学生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 生动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在授课过程中,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质疑问难, 允许学生对课文不同于教师和专家的理解, 比如学生提出作者对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颜色写的不够具体等。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更新观念, 学生中更多创新人才将脱颖而出。

2 立学导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架设通向成功的阶梯

新的教学理念下, 我们应该怎么来摆正师生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 就有“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我们通常只认识到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 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中又能引导教师发现自己的困惑, 教师在学生的引导下“学”, 然后再“导”, 学生再“学”。如此交融进行, 不断向前发展, 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和谐永远是万事万物之间生存的最高理想境界。课堂教学一旦解决了师生和谐发展的关系, 就会汇成一股推动师生积极上进的巨大影响力。师生在这股力量的驱动下, 由无知变得有知、少能变得多能、愚笨变得聪明、懒惰变得勤奋, 师生的知、情、意、行都得到良好发展。《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石钟乳的色泽和石笋很感兴趣, 我就鼓励学生仔细观察, 大胆质疑。像石钟乳和石笋的结构和成因, 我不能给学生完整的答案, 就和学生一起学, 在学的过程, 适时地告诉学生学无止境, 只有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才能解开大自然许多神奇的谜底。受益的不止是学生, 更是我本人, “教学相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 才会得以实现。深入实际, 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例如:作文要写景状物, 就带领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素材;要写一件事, 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小品。为学生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架设通向成功的阶梯。

3 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 为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寻得动力之源

看着身边有些学生写作文胡编乱造、无病呻吟, “写作大全”、“优秀作文”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而真实的自我被“排斥在文外”。学习和生活是错位的, 语文学习真的成了一种工具, 并非他成长的需求, 而是累赘。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的教学走人了歧途。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要找回语文教学的灵魂, 必须“返璞归真”, 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学完游记类的文章后, 我要求学生仿写一篇游记, 所写的游览场所, 必须是自己亲自去过的, 不能胡编乱造。大到名胜古迹, 小到一所房子, 都必须有自己的游览顺序和清晰的写作思路,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心感受, 从而使学生在表达自己情感世界的过程中发展了语言, 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总之, 生活是多元的、五彩的, 我们的思维也应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产生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 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寻得不竭的动力之源。

十几年的教学工作, 让我始终坚信: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人必须与时俱进, 拥有科学的育人理念, 调整教学结构,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学导和谐发展”。只有这样, 我们的语文教学, 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需求, 才能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以人为本, 求得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在“学”中能引导教师发现自己的困惑, 教师在学生的引导下去“学”, 然后再“导”, 学生再“学”, 如此交融进行, 不断向前发展。只要课堂教学需要,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 师生的关系是随时可以转换的, 只要相互之间是和谐的、愉悦的关系。

上一篇:传统农业教育远程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