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作思路范文

2023-09-18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摘 要:青城镇是兰州市榆中县下辖的一个小镇,曾有“黄河第一古镇”、“千年古镇”、“风雅青城”等美誉。近年来青城镇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文化旅游整合开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其他地方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文化;资源

收稿日期:2011-11-08

基金项目: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02-12)

作者简介:白秀红(1984-),女,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张文政(1975-),男,甘肃民勤人,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社会学会理事,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体能和心理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对日常休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城市居民往往会在双休日或者节假日选择一些轻松的休闲活动。近几年农家乐成为他们的主要休闲方式[2] 。尤其是到附近的乡村旅游,更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消费方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3] 。国外学者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 [4]。中国学者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 [5]。总之,乡村以其清新古朴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受到乡村旅游者愈来愈多的青睐。在笔者研究的青城镇,每年接受数以千计的游客来此旅游。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文化旅游整合开发,是该地近年来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对此进行相关研究,以期推进该地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的合理发展,就教于方家。

一、青城镇发展乡村旅游的历程和优势

(一)青城镇发展乡村旅游的简要历程

青城镇位于兰州市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距离兰州、白银两市分别为90公里和25公里,总面积137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2.05万,下辖14个村71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44万亩,人均耕地0.64亩。这里平均海拔1 450米,年降雨量300毫米 [6]。属于典型的黄河谷地。温和的气候,丰富的物产,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青城镇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及文化旅游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该镇还是一个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的小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来源单一且少。青城镇人多地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水烟,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由于耕作方式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只有极少数人在外面搞副业打工。农民们想尽办法精耕细作,依然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另一方面交通不便利,生产、生活成本高。镇内只有两条路通往外界,一条是经山路通往榆中县城,一条经过青城桥通往白银市和兰州市。通往榆中县城的山路狭窄而且多弯道,每天只发两趟车,当天不能往返,一遇到雨雪天气出行相当危险。

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改善。青城镇农民开始学习种植塑料温室大棚,依靠蔬菜的反季节差来提高经济收入,提高土地产出率。刚开始种植的作物主要是黄瓜和西葫芦,到结瓜的时候由菜贩子统一收购,运往周边城市。起初确实让青城的农民经济宽裕了,农户家不仅盖了新房而且还有了存款。但几年后,随着大棚经济的普及以及蔬菜品种、产量等方面的原因,青城镇的农民再次陷入发展困境。寻找一条新的发展思路来解决这种困境,帮助农民增收成为青城镇的当务之急。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着力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其中,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在此背景下,青城镇在整理挖掘当地文化历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古镇”的特殊历史地位,将文化旅游与农业生产结合在一起,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在青城镇也慢慢兴起。

(二)青城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条件

1.青城镇丰富的文化资源。“先有狄青城,后有兰州城”[7] ,青城的历史较兰州市还要久远。历代文人墨客荟萃,创造了灿烂的青城文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遗迹。

众多的文化古迹。高家祠堂,一座完整保留下来的古代宗祠,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罗家大院为代表的60多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四合院,经补修恢复,目前已是影视剧的重要拍摄基地。此外还有三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城隍庙、青城书院和二龙山戏楼。

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英雄武鼓、柴山等,是每年春节或者其他重要节日青城镇的拿手节目,尤其是柴山,因其表演难度大,目前会此技艺的艺人已经很少,其娱乐性和刺激性不亚于专业的杂技表演。此外,还有青城村的踩高跷,城河村的抬子、瓦窑村的太平鼓都是世代传承下来的技艺。

经久不息的传统民俗艺术。西厢调小曲、剪纸、刺绣等艺术各具特色,独具魅力。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厢调小曲。清光绪年间由张海润采取王实甫《西厢记》文词,创编了《游寺》、《借厢》、《酬韵》等八折戏,名曰《西厢调》。该调音乐唱腔优美动听,剧情简单,出场人物少,容易排练,成为青城最早的小曲。在此前后,青城在外地经商、读书的曲艺爱好者,不时将外地小曲剧目引入青城,使青城小曲得以发展,一时局面大开。因而西厢曲调有越调、风筝调、三朵花、甘凉调等,具有融合秦腔、眉户戏、陇东道情、花儿等的特点[8],独具风格。

具有地方风味的饮食。青城镇的长面和糁饭,做工精细,工序繁多,吃后回味无穷。来镇游客或走亲串友的人们,必要尝尝青城的地方饭,离开时还带些家酿的老陈醋。

2.青城镇的农业资源。青城镇的农民长期以来仅从事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唯一的经济作物就是水烟。秋末将水烟收割后经霜煞卖给镇上的烟厂,经加工后销往福建、四川等地。卖水烟的钱成为一家一年生活开支的活钱。20世纪90年代,当地农民改变种植方式,学习种植塑料温室大棚。初期经济收入明显提高,但是由于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土壤变得僵硬和作物的抗病能力变弱、产量降低等因素使得大棚经济持续走低。直至近几年,调整种植品种,引进了茄王、纤首等新品种,使得茄子成为青城镇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同时因地制宜在西葫芦适宜生长的东滩一带种植西葫芦,并且改良耕作技术,推动了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在高架大棚西瓜产业的发展上,引进了京欣1号、京欣2号、超甜京欣等新品种,抓住市场机遇使其成为青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葡萄产业的发展上,引进了红提葡萄、黑玫瑰等新品种,改变了葡萄品种单一老化的现状,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在保护特色农产品上,对市场青睐的高架大棚西瓜、日光温室茄子、西葫芦等优良品种进行了商标注册,对全镇蔬菜进行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对茄子、西葫芦两个蔬菜品种进行了无公害产品认证,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走农业产业化富民的路子,使全镇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明显下降,而日光温室、高架大棚瓜果、蔬菜及饲草的种植面积明显加大,全镇粮经饲的比例达2.5∶6∶1.5,农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9]。

2007年青城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慕名前来旅游参观的人越来越多,青城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将农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结合在一起,搞起了乡村旅游。

二、青城镇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效

2010年3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刚公布的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评选结果中,青城古镇成为甘肃省唯一的被授予全国首批旅游名镇称号的村镇。

夏秋是旅游的旺季,也正值西瓜、葡萄等瓜果上市的季节。青城镇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西瓜文化节”,就青城镇的西瓜品质等向游客和外界进行宣传,让游客们经过亲口品尝来认可青城镇的西瓜品质。2011年青城镇的西瓜价格普遍较其他产地西瓜高出1元/公斤左右。虽然价高,但是青城西瓜仍以其自身皮薄、汁多肉甜、产地近、新鲜程度高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市场,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在青城镇东部,有榆中县唯一的千亩水稻田,而且黄河在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湿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青城镇就势在此打造了一个百亩荷塘,既种植荷花养鱼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随着乌金峡水电站的即将建成,这里更具有了建设大型湿地公园的优势。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方式也变得多样。除了种植温室塑料大棚,不少人家开起了“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增加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庭院经济的发展。青城镇自古就有在自家小院种植蔬菜和葡萄等作物的习俗。这些蔬菜种植在自家的小院里用农家肥培育,几乎不施农药,既新鲜又安全,人们可以放心食用。在葡萄架下乘凉聊天更是小镇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葡萄收获的季节,除了满足自家食用需求,还可以把富裕出来的葡萄变成商品,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补贴家用。青城镇目前种植庭院葡萄约有上千亩,主要集中在瓦窑村、东滩一带。瓦窑村农户宅基地面积普遍较青城镇其他地方大,因而他们的院子也相对较大,几乎家家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葡萄,现已被镇政府规划为“百亩葡萄农庄”。因为土壤和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优越,青城镇的葡萄口感非常好,甜而不酸,在本地及白银市、兰州等地极富盛名。

此外,一部分人选择个体蔬菜运输,将名优农产品销往新疆、青海、北京等地;一部分人选择设施养殖等。经济活动多样化,收入也越来越高。

三、青城镇的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乡村旅游在青城镇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包括道路、水电及日常生活设施等。2008年,连接镇内出行重要通道的青城桥由于超期、超负荷使用,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而被禁止车辆通行后,出行难题一直未被解决。绕道通行给青城镇的农产品运输及旅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产品运输成本大大提高,肥料、煤炭、草帘子等生产生活物资的成本因此也增加不少。青城镇是文化古镇,城河村等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都是青石板铺成的仿古街道,为防止大型车辆损坏路面,在进出口都设置了限制路障。不少来青城镇的游客反映,因为道路不畅,车子经常被路障刮花,既影响了他们前来旅游的心情,也造成了他们财物上的损失。另外,镇内居民用电线路、用水管道等设计不合理,水管等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了部分村子经常断电、断水的现象,甚至是水管破裂泡塌农民房屋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也使得前来旅游的游客极不方便。

(二)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出现了危机

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10]。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青城镇重放光彩,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其风采。然而,由于诸多的主客观因素让现今的青城民俗文化在传承上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一是优秀的西厢小调曲艺表演者和剪纸、刺绣手工艺者的传承之间出现了一个断层;二是保存下来的可供参考的文献资料、音像资料都相当少,大部分只能靠手工艺和曲艺老艺人言传口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三是这些民俗文化只是逢年过节时演出,难以获得大的繁荣发展;四是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致不高,接受这些文化的能力也较差。

在调研的过程中,不论是当地群众还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均反映精通这些传统曲艺和手工艺艺人太少了,只是几张老面孔。现在的年轻一代不是在外求学、工作,就是搞经济创收,传统民俗文化该如何传承下去根本无人问津。

(三)优质农产品的产销、保鲜服务体系不健全

青城镇的西瓜、葡萄、茄子等蔬菜品质毋庸置疑,但在生产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农民为求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使得青城镇的农产品声誉受到影响,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价格;西瓜皮薄虽好但也不利于长途运输,稍有碰撞就破裂了,使得运输的成本和最终的销售价格提高了;葡萄保鲜期短,不利于保存,如长时间遇到阴雨天气,销售就会大打折扣。仅仅靠乡村旅游来销售农产品还是有限的,如何构建健全的产销、保险服务体系,保证农产品的种植效益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出行难的问题,当地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筹资,整修、拓宽道路,修建公用停车场。同时,对镇内的道路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和规范水电线路的埋放,严把质量关。在旅游景点集中区规划修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解决游客的后顾之忧。(2)加强民间艺术抢救与保护的工作力度。积极搞好宣传工作,鼓励人们更多地去了解民俗民间文化,增强全民保护和拯救传承民俗民间文化的自觉性和意识。先保护,后开发,对一些如剪纸、刺绣、西厢小调等具有较高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俗民间文化要建立资料档案,以防损毁。同时加强青城镇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设。对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和民间曲调要鼓励艺人带徒授艺使其后继有人,鼓励年轻人学习民间艺术。(3)健全农产品产销、保鲜等服务体系。对农民的小农意识及不良获利思想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探寻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运输保鲜技术,建立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上市前做好销售订单等服务工作,为农产品丰收助力。

参考文献:

[1] 吴必虎,徐斌,邱扶东,等.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5.

[2] 杨国良.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2,(2).

[3] 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2).

[4] 刘伟,丁贤忠,等.以色列乡村旅游发展迅速[J].世界农业,1998,(7):12-13.

[5] 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3):70-73.

[6] 榆中县统计局.2009年榆中县统计提要[Z],2010:4.

[7] 杨巨川.青城记[Z],2004:9.

[8] 刘自重.青城小曲[M].手抄本,民国三十八年(1950年).

[9] 榆中县统计局.2009年榆中县统计提要[Z],2010:4.

[10] 刘蓬春.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J].成都大学学报,2004,(4).

Rural Tourism —— Qingcheng Tow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velops New Thinking

BAI Xiu-hong,ZHANG Wen-zheng

(College of Humanitie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700,China)

Key words:rural tourism; folk culture; resources

[责任编辑 安世友]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1、要树立正确的观点1.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人们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全面发展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保护合法权益,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增加收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1.

2、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就是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造子孙孽”,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即要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1.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就是要改变人主宰世界、征服世界的观念,实现“天人合一”。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导致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对环境的破坏的过程,表现为矛盾与对抗的过程。没有这种冲突,就不可能有人类今天的繁荣和文明,同样,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君子以人合天,而不强天以从人。”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力,提高生产力。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是充分利用自然力,尊重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减少劳民伤财,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观指导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山川秀美,推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在思想观念、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人文关怀诸方面都产生新的变化,实现经济人、社会人和自然人三大系统的协调,在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构建生态文明的新的社会形态。

2、要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决定》指出:“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建设要承担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步骤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乔灌草结本文原创网站为课件之家 http:// 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加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

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在生产关系上,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我国现有的16亿多亩天然林,大部分处于大江大河源头,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生态价值无可估量,采取强制性措施保护这些宝贵的天然林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木材供给随之减少,而需求还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矛盾相当尖锐。必须正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其他依托森林的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重视产品生产。要保护我国的天然林资源,就必须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实现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真正保护好天然林。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木材及其林产品市场潜力大、农村富余劳力多、山地面积大、社会资金充裕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结合市场选择,按照不同所有制经济承担的不同职能,实施分类经营,鼓励私人部门发展高投入、高收获的工业原料林及其他林产品,用较少的局部的林地换取全局的生态效益。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谋求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谋求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调整生态建设发展战略。

3、寻找使市场得以表达生态学真理的途径,用经济的办法和手段,建立生态建设的动力机制。森林提供的生态效益比其物质产品效益要大得多。据专家核算,北京市的森林生态效益是林木自身价值的13.3倍(1999年)。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测算也表明,森林的生态效益大于其自身的经济价值10倍以上。生态建设的社会经济特性,决定了这种公共服务产品难以像一般物质产品一样可以通过一般的产品市场交易,获取收益,因此,生态建设缺乏动力机制。完全依靠政府投人,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投资效益往往不如私人投资效益高。必须采取经济办法,“寻找使市场得以表达生态学真理的途径”(《生态经济》,莱斯特.R.布朗),使生态成本进入产品价格,建立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破坏资源生态的制约机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自然资源账户体系、绿色价格与投资评估体系、环境资源价值体系等环境经济制度,形成生态产品及服务投人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推动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生产或消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应当计入成本,予以折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应当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包括资源开采和获取的成本,环境损坏和恢复的成本,以及当代人占用后代人资源的“用户成本”。 要发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业,以加工业发展拉动森林培育,增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应以科学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导造林业营林业的发展。森林发达的国家往往是林业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不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应的。

4、要加强宏观调控,坚持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强化依法组织管理。生态建设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各种手段综合治理,建立各种生物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是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很强的事业。从建设投入上看,不仅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也需要企业、单位、其他投资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投资投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建设工程管理和行为主体上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参与;从建设收益上看,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而且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在投资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使他人收益却不会因此得到补偿,社会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为者的个体收益或成本,正面的外部性总是削弱私有部门的投资热情,需要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进行干预,经济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内在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建设的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外部性和社会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和依法组织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生态建设。政府应把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纳人政府组织生产公共物品的范畴,将生态建设和林业行政管理以及执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对形成规模造林的大户,以及带动营林业发展的制浆造纸业、人造板加工业、竹藤加工业等龙头企业,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区,不分内外商,加大政府对造林的贴息货款扶持,延长贷款期,

扶持工业用材林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理。我国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地区面积大,人为破坏资源的因素多,生态建设任务重,难度大,没有强有力的政府行政机构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难以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因此,国家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建设的客观要求,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市场运作的机制,调动全体公民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作机制。政府在生态建设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加快生态建设。转换国有森工企业经营体制,发挥国有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5.总结。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要更好的协调林业的社会公益职能与私人生产的利益关系,更多的通过利益诱导,而不是利益限制,实现保护和发展资源的目的。使森林培育业能获取社会平均利润,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解决经营林业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其次,要规范市场行为,为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正、公平、公开和诚信的市场环境。主要是建立建全林地、林木流转和评估制度、私有林经营权益保护制度、国有林经营管理制度、森林采伐监督制度、林权变更登记公示制度、外资造林保护制度、造林工程招投标制度、林业工程规划、施工、监理队伍的资质制度、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利用制度、森林旅游服务市场管理制度、森林认证制度、森林林木林地抵押贷款制度等;第三,要规范政府行为,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建设现代法治政府。以贯彻《宪法》和《行政许可法》为重点,按照有利于林业为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要求,从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法律实施的主体、程序、职权范围及其责任义务,规范林业主管部门的公共管理行为。参考文献 [1] 罗啸天,杭桂林.加快林业发展 推动生态建设再上信念台阶.内蒙古林业,2004. [2] 赵芳.浅议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安徽林业,2004.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1 上思县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上思县位于广西南部, 被外界称作天然的氧都。该县工管辖4个镇、4个乡, 总面积为2 816 km2, 耕地面积高达5.87万hm2, 其中有3.26万hm2种植甘蔗, 种植作物品种非常的单一, 且每年都使用大量的农药及化肥, 致使上思县面临着严重水土流失以及生态破坏等众多问题。所以, 当务之急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农业发展方案, 以促进上思县农业持续发展。上思县与农业有关的指标数据见表1。

2 上思县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2.1 没有建立先进的农机基础设施

很多蔗区都不存在灌溉设施, 有的蔗区虽然建立了干渠网络, 但却没有支渠通向各个田间地头, 且干渠的利用率也非常低, 因此甘蔗种植效益一直都得不到提高。加之农户本身没有较高的水利化程度、不具备先进的农业设施以及较大的高产农田建设比例、较高的耕地产出率以及质量。同时, 甘蔗的实际生产未实现机械化, 依旧应用人工进行施肥、除草及种植与喷药, 且应用机械收获甘蔗还在试验的阶段。此外, 由于上思县在基础设施方面不能抵御较强的台风及干旱等众多自然灾害的能力, 所以这些问题的真实都阻碍上思县生态农业的发展脚步[1]。

2.2 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大型企业不但少且还不是非常强

就上思县的实际情况来看, 在投资方面不具备良好的投入渠道, 投入和需求间存在的差距较大, 尤其是市及县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较为有限。再加上这些年农药以及肥料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使甘蔗种植成本逐渐升高, 农民负担越来越重。而在上思县范围内, 只有上上糖与昌菱公司具有较大的规模, 其余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且还没有充足的生产资金及先进设备和技术人才的支持, 因而只能生产一些初级产品[2]。同时, 很多企业都未与农业产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联系, 并且与农户间一直是买卖关系。所以, 企业便没有较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应对市场竞争, 慢慢地就被市场所淘汰了。

2.3 调整农业结构较慢

2 0 1 5年上思县农林牧渔业之中, 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65.83%, 比2013年下降了1.36%, 笔者对上思县近3 a的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查, 详细变化趋势见表2。由此可知, 农业结构的实际调整速度相对较为缓慢。长久以来, 广大农民一直都应用传统的模式进行种植与养殖, 且还没有充分应用当地的特有资源, 依旧使用单家独户以及分散式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3]。农业生产主要把农户分散经营作为主体, 且规模不大, 节约化程度也非常低, 致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难以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进而促使农产品单价和效益得不到明显提升, 生产能力无法提高, 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2.4 农民没有较强的生态农业生产意识

上思县生态农业的建设才刚刚起步, 因此还未向广大农户宣传生态农业的发展政策保障、法律法规与科技支持等众多体系, 且投入机制以及市场机制也没有完全建成, 生态农业对于农业增效以及经济增长也没有较大的贡献。所以, 社会对其未加重视, 导致农业生产者不能树立起节约生产及安全生产与清洁生产的意识。再加上农业人口大多数都是50~60岁的人, 且他们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 极容易被传统观念所约束, 不能顺利进行生态农业生产。

%

2.5 农业产业化化相对较低

现阶段, 上思县的农业生产模式依然在使用较为传统且粗放型的模式进行生态经营以及管理。其实际专业化与标准化水平都相对较为低下, 市场占有率不足, 缺少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型企业对其进行带动。现阶段上思县中还不具备能够具有良好竞争力农业加工企业, 农业产品等加工产值长时间得不到上升, 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还存在严重的欠缺, 使上思县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以原料的形式进行交易。再加之农业合作社会社水平相对低下、资金链支撑不足、农民自身组织化欠缺、生产加工技术严重不足等, 这些问题都会使农民和市场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联系不贴切, 进而使生态农业连接机制较为不完善, 不能将产业有效的转化成经济优势。

3 发展思路

3.1 发展生态农业

加强对沼气、发电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机具研究和开发, 并将其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之中, 农业技术研发人员还必须重点研究生态农业的实际应用技术。同时, 将提高资源的具体应用效率作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核心, 将节水、节种及节肥与节地作为发展重点, 向广大种植户推广节约型播种、耕作、施药、施肥、沼气利用、养殖、灌溉和废弃物利用等众多技术的应用与实际示范[4]。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的服务以及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开展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的服务、推广、信息发布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保障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之上获得更高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3.2 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

大力支持由发展产业带动高技术含量及生态效益明显与强动力的生态农业发展企业。倡导各大企业应用工程与生物等众多高新技术, 开发、加工农产品、有机废弃物与农副产品等, 扩大其加工规模, 增加生产总值, 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以生态农业发展为依托的企业, 使生态农业可以持续发展。应用先进的环保以及节能技术, 提倡节能、绿色生产, 把以前污染后期处理生产模式转变为生产全过程的严格控制, 真正做到“零”排放生产[5]。同时, 政府应用大力支持生产基地的建立, 从产品的生产源头进行有效控制, 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与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 既“三品一标”产品, 进而促进产业带动力得到提升。

3.3 建立生态农业的激励机制

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以及体制环境建立, 应用政策来带动生态农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 要对生态农业技术的具体开发以及示范与应用加强重视, 倡导农民购买能够进行施肥与秸秆还田等先进机械, 并给予他们一定资金补贴, 引导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制定贷款制度, 以使各大企业和农户能够获得充足的贷款资金来发展生态农业。针对那些需要建立大规模生态农业发展基地的企业, 必须给予他们充足的资金补贴或者投资, 同时对于一些节能产品还需要制定相应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以使上思县生态农业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3.4 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

集中全县所有的力量, 应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以及方法, 对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知识进行全面宣传, 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氛围, 一一解决广大人民在农业方法方面存在的众多认识问题。把生态农业的发展企业以及生态示范农户与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有机载体, 丰富生态农业的宣传内容, 扩大众多典型影响的范围, 让广大人民可以实实在在的看到生态农业给他们带来各项收益, 真正积极主动的沿着明确的生产方向进行农业生产[6]。对于生态农业的教育宣传应该重点向农户介绍以下内容:处理畜禽的粪便及农药空瓶与塑料薄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知识与方法;指导广大农户对垃圾、沼液及秸秆和粪便进行再利用, 并把它们当作成农田肥料, 进而促进生态农业稳定发展。

3.5 建立健全的市场以及土地经营制度

一直以来, 规模经营的问题都为阻碍上思县生态农业发展主要因素之一。循环经济为规模性的经济, 如果没有相应的规模, 那么就不会获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 根据依法、自愿及有偿的原则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倡导一些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经济能人、大型企业及农民合作社与工商企业等众多的经济主体, 应用转租、转让、转包和互换等方式来流转农村的土地, 促进土地快速集中。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对村上的干部进行培养, 使他们成为林场主或者是农场主, 并通过集中示范, 全体农户参与的方式, 形成“由一户带动全村, 由一村带动众多村, 再由多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基地”的新生态农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 根据“共同承担风险, 一同分享利益”的发展原则, 建立农户与大型企业的利益关系, 使农业市场的实际经营水平得以快速提升。

4 结语

上思县生态农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 应该重点开设典型的培育模式, 并从种植、养殖等单向产业向多业组合的生态农业方向上发展, 最终促使整体朝着生态农业方向不断发展。

摘要:对上思县目前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之后探究了与本县相适合的农业发展思路, 如发展生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建立生态农业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建立健全的市场以及土地经营制度等, 希望能够促进上思县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发展思路,广西上思县

参考文献

[1] 王欧, 张灿强.国际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发展政策与启示[J].世界农业, 2013 (1) :48-52.

[2] 季凯文, 彭柳林.地形地貌多样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析——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6 (4) :125-128.

[3] 黎振强, 杨新荣.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的经济利益诱导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 2014 (12) :104-110.

[4] 李倩玮, 张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28) :338-340, 343.

[5] 冯学赞, 马宝珍, 王静, 等.《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2010年载文被引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 (1) :79-83.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1.1 地理地貌

龙兴属低山、浅丘、河谷地形, 海拔最高约680m。东临长江支流御临河, 流经境内10km, 水资源较充裕;位于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之间, 与渝北区洛碛镇、石船镇、玉峰山镇和江北区复盛镇、鱼嘴镇交界。

1.2 气候

龙兴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降雨量约1 100mm, 气候宜人, 冬暖夏凉, 光照丰富。农业大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 经济作物多样, 水果品种多:桃、李、梨、枇杷、樱桃、柑橘等。

1.3 交通

龙兴镇交通便利, 紧挨江北机场、寸滩深水港, 距主城近, 优势明显。绕城高速从镇域通过, 紧靠渝长高速, 渝利、渝万铁路穿镇而过, 未来的龙兴交通四通八达。

2 开发简介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成立前, 龙兴镇有21个村和2个社区, 人口有5万多人, 耕地面积有3 333hm2, 以大农业为主业。

大农业也主要是传统种植水稻、玉米、红苕和其他蔬菜等, 由于在土地上投入高, 产出低, 所以土地荒芜较严重。

两江新区成立后, 龙兴开发抢抓机遇, 搏浪远望, 大干快上, 经过6年的奋斗, 龙兴已经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出现质的飞跃:两江大道和各快速公路顺利开通;通用航空基地快速建设;长安汽车、北京现代汽车、上汽通用五凌汽车的入驻投产等。龙兴是绕城高速外第一个开通公交车的镇, 大部分农业人口转为产业工人、城镇市民, 现已迈向现代都市发展的快车道。

3 产业发展

3.1 农村现状

龙兴镇开发后, 目前还有支援、壁山、龙羽、沙金、下坝、洞口、排花洞7个有林村 (除排花洞外, 其余也是部分开发) , 剩余耕地不多, 主要是林地, 在家成年人口很少, 主要为老人、妇女和小孩。总之劳动力弱化严重, 年轻人不愿干、不会干农业, 大农业已经成为副业。

3.2 区域交通

龙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改善交通, 修建了张排公路、壁双公路、高壁公路、下沙公路、洞下公路等环山公路, 形成了真正的闭环和辐射, 对今后的农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产业发展

龙兴未来产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才能科学发展, 促进增收致富。

龙兴古镇、民国影视城、排花洞风景区等是很大的旅游资源, 龙兴开发区是未来的现代新城, 龙兴具有快速的交通、区位优势, 发展城郊观光旅游很有潜力。

龙兴镇的水果是传统产业, 其中李子、桃子、枇杷、梨子、樱桃、柑橘等发展潜力好, 可据经验、技术、品种、季节、区域等实际情况大力发展, 实行分片区、分地段, 分品种规模种植, 产生规模效应, 拉动就业和消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7个有林村森林植被好, 有各种各样的乔木和灌木, 适合打造主城的后花园。环山公路沿线水果品种多样、且有一定规模, 社员住房大多在沿公路进行修建, 为搞农家乐等产业发展有了好的条件, 搞农业产业最主要是能缩减生产和销售成本。

结束语

综合龙兴的地理、气候、区域实际, 转变观念, 在政府引导下, 充分利用有利资源, 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和林下非规模有机养殖, 走绿色有机种养结合循环路子:

采用新模式。比如搞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流转方式, 吸引资金进行适度规模果树种植+有机养殖。

引进新品种。引进错开收获旺季的早熟或晚熟、口感好、外形美、色彩佳、保存期长的新品种。

利用新技术。比如桃子和李子互相稼接新技术, 有机肥施用技术, 有机除虫技术, 从而保证水果品质。

使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品种变品牌, 把龙兴建设为都市城郊观光旅游是可行的, 用“互联网+”的新思维, 将产品变礼品, 农场变商场, 将龙兴建设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典范。

摘要:龙兴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南部, 距重庆市中心区36km, 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重庆市渝北区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 我们应抢抓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和两江新区成立的机遇, 采取一系列新措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积极发展产业经济, 充分利用渝北区已有的优势条件,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结合当下的一些政策, 做出一下几点的分析, 以供大家参考。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区一带”总体布局和“实现一个前移、培育两大引擎、力争三个翻番”的奋斗目标,深入实践“新起点、新作为、新形象”的主题活动,狠抓项目建设,筑牢党建基石,加强民生保障,有力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盘活存量、做优增量,镇域经济运行平稳

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固定资产投入XX万元,实际利用外资XX万元,财政收入XX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会议精神,把经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进项目强镇、抓好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促进全员招商、全社会招商、全方位招商。紧紧围绕“一河、一路、两园”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扩大招商成果。制定奖励措施,对招商引资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发动全体机关干部及行政村干部踊跃上报招商信息。截止目前共洽谈招商信息XX条,今年新招引项目XX个,总投资XX万元的XX光电、总投资XX万元的福康厨具、总投资XX亿的龙大光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XX万元的广达汽车检测线、总投资XX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骨干企业转型升级XX个,(稿子铺整理)总投资XX亿元的XX食品、总投资XX万元的XX新加工中心、总投资XX万元的XX木业二期、总投资XX万元的电镀中心扩能及污水处理系统均开工建设,进度迅速,确保在规定时间投达产;在谈项目XX个,总投资XX万元的XX汽车配件项目、总投资XX万元的XX客商建筑机械加工项目。

(二)筑牢根基、迸发活力,基层党建取得实效

按照“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着力实施党建活动开展、党建制度建设、党员教育培训管理和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内容,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基础工作。认真学习全市党建观摩的典型经验,强化对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的管理考核,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到XX、XX开发区等地参观学习,开展了“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建立完善了党员学习交流微信群,在村庄主要街道和办公场所悬挂党建刊板、标语,营造浓厚党建学习氛围。通过“灯塔—党建在线”系统,对全镇XX个党组织党员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体检”,真实准确掌握各村级党组织情况,目前全镇“灯塔党建在线”党员实名注册和“e支部”开通完成率已达XX%。整理全镇XX名党员档案,按照属地原则,以村庄和工作片为单位,实现党员档案“一人一册、一村一柜”。补选了XX、XX等XX个村的村民代表,提前调整了XX、XX等村党支部书记,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目前已处置不合格党员XX名。加大对XX、XX等软弱涣散班子的整顿力度,抓好重点在外能人的摸排,及时掌握村情民意,为村“两委”换届选举打下坚实基础。把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严把村级合同签订、资金审批、账目结记、专项审计四个关口,严格落实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同时在市纪委的领导下,发挥镇纪委监督约束作用,对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诫勉谈话,做到抓早、抓小。今年以来,镇纪委立案XX起,自办案件XX起,对XX人进行约谈,给予XX人党纪处分。在纪委信访“百日攻坚活动”中,共交办案件XX起,现已全部结服,通过执纪问责和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明显增强,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二是分类解决矛盾,确保基础稳定。大力化解信访积案,针对“两会”、十九大等敏感时期建立重点信访稳控机制,提前介入,对全镇的信访老户和涉军人员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千方百计寻找突破口,化解解决一批;从生活需求等方面入手,与上访老户进行交流,交流感化一批;对重复访、无理缠访人员,严厉处置,依法打击一批;在重要时间节点,安排专门人员XX小时看护,重点稳控一批,保证不发生丢丑滋事事件。目前,XX个烟台市重点信访案件已全部处结,结服案件XX个共XX人,XX名SJ重点人员已趋向稳定,十九大期间未发生人员去省进京问题。三是开展干部联户活动,不断强化作风建设。建立了全镇网格化管理机制,XX个村庄安排了包大事干部,负责所包村庄的全部工作。在开展干部联户活动期间,联户干部进村入户,及时宣讲全市及镇村工作,争取群众对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目前已走访XX万户,收集问题XX户XX条,已解决问题XX户XX条,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立了“爱在XX”微信公众号和镇村多层微信工作群,包村干部将各村工作情况在微信群内发照片通报,做到随手拍、现场发、及时改,将微信群变成工作的调度台、比武台。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工作正能量明显提高。

(三)多元供给、以人为本,民生服务紧抓不懈

一是因地制宜,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通过组织《XX道路》学习研讨,进一步提高镇村两级干部通过土地流转带动村庄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认识。结合镇情村情,紧抓“两区一带”大规划有利机遇,采取土地流转和租赁的方式,规划实施了“一山六园”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一山”即XX山和XX山旅游开发。项目占地XX亩,总投资XX万元,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六园”即千亩黑莓园、XX合作社千亩葡萄园、千亩竹柳园、千亩梨园、千亩桃园、千亩大棚园。目前,千亩黑莓园、益丰合作社千亩葡萄园已基本建成,其他项目正抓紧推进,在全镇范围内构建生态旅游大格局,尽快融入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之中。目前全镇先后建成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共计XX多个,流转土地XX余亩,辐射带动受益农民达XX余人,预计年可增收收入XX万元。

二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投入XX万元对XX、XX等XX个村庄的办公场所进行翻建,满足村庄服务群众的场所要求;对XX、XX等XX个村的XX公里道路进行全面硬化,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投资XX万元改造的XX所校舍已招生入学;投资XX万元小农水工程顺利结束;投入XX余万元,安装广播喇叭 XX个的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日前已投入使用,实现XX个自然村广播喇叭全覆盖,搭建起了为民服务新平台。设立了我镇国地税代征点,截至目前,共代征国地税XX万元,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税源。今年重点围绕XX路、XX山周边等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XX亩和XX个绿化示范村,进一步提升绿化水平和档次。

三是综合施策,建设美丽乡村。今年以来,结合环保攻坚战,对全镇范围内的河道进行清理整治,共清理河道垃圾XX余方;关停整顿XX家涉水企业,督促园区企业投入XX多万元,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提档升级;日处理能力XX立方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已成功运行;全面取缔了全镇XX亩鸡粪晾晒场,取缔关闭了XX家小散乱污企业,全镇的环保工作迈向新阶段。持续抓好环卫一体化工作,建立督导检查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开展拆违治乱工作,以重要公路两侧和重点村庄“乱搭乱建”为突破点,已拆除违章建筑XX处XX多平米。深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引进第三方进行检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隐患排查整改能力。

四是精准发力,全面完成脱贫任务。2019年,我镇共有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XX个,贫困户XX户XX人(稿子铺整理),目前,已有XX个贫困村摘帽, XX户XX人脱贫。为确保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结合我镇实际,已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X万元,计划用于我镇扶贫开发光伏电站项目,在我镇初家庄敬老院内及屋顶新建210KWp光伏电站,年收益约XX万元,所得资金一部分用于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脱贫,力争年底前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剩余部分用于建档立卡已脱贫贫困户的效果巩固,防止返贫,全面确保脱贫质量。

二、2020年工作安排

结合市委、市政府对我镇各项工作要求,我镇将结合自身实际,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逐步实现“一河、一路、两园”的发展规划,力争2020年,全镇“千万项目”增加XX处,规模以上企业增加XX家,财政收入超过XX万,同比增幅超过XX%,民生投入超过XX万。为实现上述目标,我镇将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镇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一要迅速传达学习。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要求各党支部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开展专题研讨,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理论自觉,带头学习,推动工作。二要精心组织宣传宣讲。宣传、组织等部门要精心策划、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氛围。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扎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心中。(稿子铺整理)三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全镇领导干部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尽快补齐能力短板、素质短板、方法短板;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村入户,解难题、办实事,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四要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切实解决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健康,党内政治文化正气充盈,党内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二)着力推进项目招商焕发新活力。在谈项目方面,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工作理念,借助紧邻高速路口和镇内企业的产业优势,整合资源、精准定位、定向招商,对项目线索进行及时跟进,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实现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在建项目方面,安排专人对接项目,定期走访调研、倒排工期、跟踪问效、主动服务,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职能部门解决影响项目进展的制约因素,实现项目建设有形象有突破。已建项目方面,引导骨干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总投资XX亿元的XX项目和XX万吨冻干果蔬深加工项目,目前占地XX亩的XX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XX亿元,利税XX亿元;重点推进润浩食品加工和汽车配件项目建设进度;跟进投资XX万元的青岛佳铭汽车零配件项目线索,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三)着力推进党建工作实现新提升。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完善“互联网+党建”模式,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党员学习“云课堂”,要求各支部将组织生活情况储存并上传至“e支部”,方便党委对各支部“三会一课”、村干部坐班、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查看考核,实现全方位的立体式监督管理,提高各支部落实党内生活的主动性。结合村两委换届后的班子管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和“一村一策”、“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有钱办事的目标,力争打造XX、XX等XX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农业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一、要紧紧扭住治理超限这个重心工作不放松。

治理超限运输是一项持久而复杂的管理工作,由于超限运输给县乡公路造成的危害性最大,破坏性最强,影响面最广,因而当前把治理超限运输作为路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去抓紧抓落实,要坚持不懈地巩固去年治理超限成果,防止超限运输反弹。

二、把公路通行安全放在最重要位置。

当今以至今后,政府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公共安全,而交通运输安全是当前中国社会公共安全最严峻的问题之一,确保公路安全是路政部门最重要的职能。今年在县乡公路安全保障方面,要真正贯彻执行市交通局、市安全生产监督局《关于切实加强公路危桥险涵车辆通行安全管理的通知》,重点应做好十件事:①对超限运输车辆直接损坏的公路及公路设备,要及时建议养护部

1门予以修复;②对抛洒严重路段,除采取路政措施外,要建议养护部门及时清扫;③配合公路技术部门、排查危桥险涵;④设置和完善交通警告标志和禁令标志;⑤清除公路上的堆积物;⑥确认对横跨、穿越公路电缆、电线净空高度,是否符合公路通行应有的规定要求;⑦及时处置各种危及公路安全的行为;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桥涵二百米范围内挖沙、采石、筑坝、拦水、压缩河床,严禁在桥涵附近燃烧,倾倒垃圾;⑨加强与工商部门配合,控制在公路及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集市贸易、摆摊设点等;⑩加强路政巡查。要把保障公路安全要作为今后交通路政部门的一项发展战略。要把保障公路安全真正落实到路政管理各项具体工作之中。

三、为县际公路建设,“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工程保驾护航。

我市路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路政部门维护工程养护秩序法定职责,要义不容辞地投身到热火的公路建设这个大战场之中,积极协调征地拆迁事宜,出车出人维护施工现场秩序;提前介入规划公路两侧建筑控制管理;开展县乡公路平交道口的许可与管理工作;严禁超限车辆绕行农村公路;为农村公路管理献计献策。各级路政机构保驾护航的过程,就是全心全意服务于今年我市公路建设这个大目标实现的过程。一定要摒弃部门利益,眼前利益,服务于公路建设这个大利益大目标上来。为公路建设服务,就是路政机构从另一个角度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

四、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

二○○二年七月,市交通局、市土地局联合发文,开创了我市县乡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工作的新局面。近二年的路政实践,县乡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已收到较大的交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今年各大队要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对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除土地部门外,还要注重同城镇规划部门,工商市场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重点抓好在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控制工作;通讯部门未经路政部门许可擅自埋设管(杆)线、电缆线等设施,架设、跨越公路通讯线路;与工商部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公路两侧控制区的石料开采、煤矿挖掘、烧窑、采沙等违法行为的控制工作。加强公路控制区管理,不仅是公路安全所必需,同时,为公路改扩工程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五、以《行政许可法》实施为契机,理顺路政行政许可体制。 去年七月一日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对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具体到我市交通路政部门,今年要继续做好县乡公路路政许可审批工作;面对新的情况如何建立新的路政许可机制;如何理顺路政许可与路政监督;路政许可与路政补偿;路政许可与路政处罚等内在关系。这些都需要我们对法律进行融会贯通的学习,要依法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一套新的路政许可制度。

六、路政内务建设要不断加以完善。

近几年,我市路政办公设施建设,办案器材购置、交通工具、通讯设备、电子政务、票据管理、财务制度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仍不适应当前路政执法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健全,今年各大队应对交通工具、电脑、办案装备、检测设备加入资金投入,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进行,公路巡查要确保路政人员人生安全,要购置安全警示桩、夜光标志等,加强票据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大队站点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以文明窗口应具备的各项条件,去加强内务建设。

七、治理公路“三乱”力度不减。

上一篇:重症医学中级考试总结范文下一篇:清明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