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2023-09-19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一、绩效管理的内涵解读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而为了达到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就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这就产生了绩效管理,它是一种为了达到组织绩效而产生的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员工工作职责的确定;对工作绩效的衡量;员工和主管之间如何完成工作绩效;员工的行为对公司目标实现的影响;影响绩效的原因以及如何消除这种影响等。

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首先制定绩效计划,然后执行实施绩效计划,最后编制绩效评价报告,进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分财务(数据)指标和非财务(定性)指标。财务指标是指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它只能反映以往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过去的财务成功不能保证未来的财务成功,因此需要结合定性指标进行补充。

二、绩效管理对公司的积极意义

(一)绩效管理有助于强化公司文化建设

好的公司文化可以给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绩效管理有助于形成优秀的公司文化。一方面,绩效管理中一些绩效指标的设计可以使公司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强化和合理化;另一方面,绩效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绩效,提升团队凝聚力及个人潜能,可使公司文化不断强化和优化。

(二)绩效管理有助于完善公司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帮助提升管理水平,发现公司潜在的问题,可以避免“重经营,轻管理”局面的出现,避免公司出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缺失,从而丰富公司的管理手段,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

(三)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员工的方式除了工资、奖金、福利等方式外,还有绩效管理激励。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各公司对人员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给员工提供了很多的锻炼机会,促使他们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从而获得晋升或加薪的机会。制定合理健全的绩效管理制度,并通过考评,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率,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的效益,对促进公司的管理和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公司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意识淡薄

现阶段各公司存在的大问题是绩效管理意识淡薄,主观意识不强,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考核的随意性大。有关领导并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够重视绩效管理,并对员工绩效考核认识度不够。很多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非常细致,非常全面,这就导致绩效考核领导嫌烦,嫌工作量大,而对绩效考核应付了事,使考核不到位。这样流于形式的考核,优秀员工得不到奖赏,落后员工得不到惩罚,必然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绩效考核指标不够全面

很多公司只重视销售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而忽略了对其他人员的考核。导致后勤服务人员脾气差,服务跟不上,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及发展。另外,虽然进行了一部分绩效考核,但并没把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的作用。绩效指标包括财务指标(数据指标)、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财务数据指标是滞后指标或结果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经营问题的原因。财务指标只能告诉你做得怎么样,但没有告诉你如何提高。公司员工无法看到自己工作和财务结果之间的明确关系。单采用财务指标,对医生、护士、后勤、财务部门的员工来说不太适用,因为这些后勤部门的员工无法数据化的反应工作成果。所以针对不同的员工应该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绩效考核执行不力

绩效管理流程包括:制定绩效目标→跟踪记录绩效表现→辅导及反馈→绩效评估→反馈面谈这五个环节。很多公司忽视辅导反馈和沟通,使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管理者对绩效评分存在主观上的偏差,导致员工对考核指标缺乏正确的认识。领导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使员工处于一种被动应付考核的状态,使绩效管理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可能起到相反的负向作用。

(四)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抵触

任何人对工作约束都是有抵制心里的,员工害怕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行会对其熟悉的工作环境带来变化或会引起自身利益的损失,在心理上产生抗拒而采取不合作的甚至敌视的态度和行为。这种不良情绪的蔓延对绩效考核和公司管理都是极其不利的。

四、加强公司绩效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公司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重视

绩效管理有利于加强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公司管理者需定期学习绩效管理相关知识,定期举办绩效管理培训会,提高管理者的能力素质和管理水平,从公司文化建设入手,提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对销售人员设定财务指标,设定月度销售目标或新开发客户数等指标,然后用非财务指标作辅助。例如:对客户代表的培训次数,帮助公司吸引到的客户数、接收到的更多订单数及改进服务的流程,这些都可以作为非财务指标,可以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

对后勤人员中的考核,可将设定的技术等级(主要是医护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标准、团队协作、对外部客户服务及对内部相关部门服务的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加入绩效评价体系。这样使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更全面,更公平,有利于提高后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方法可以在原有关键指标的基础上以结果为导向或以消费者满意度为导向进行考核。

(三)加强绩效的考核力度

绩效考核管理流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绩效面谈和反馈。很多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得“天衣无缝”,考核管理却是“漏洞百出”。再好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就等于没有。绩效考核目的是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更有效的达到绩效目标。虽然目前公司或者部门制定了很好的绩效目标,考核也很好的纪录了绩效表现,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就跳过了绩效反馈和面谈环节,直接给了绩效评估。这样的结果只会给员工造成一种被动接受的局面,无法深入知晓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式。而绩效面谈和反馈主要是部门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业绩的一种方式。这样的面谈可以加强上级领导对员工的全面了解,可改善管理双方关系,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员工发现并解决问题,鼓励员工朝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各公司一定要落实这样全流程的绩效考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

(四)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认识水平

当然管理层做好了全流程的绩效考核,也必须对员工进行定期绩效管理和财务培训,使得公司全体人员一致理解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消除员工的抵触心狸,保证绩效管理顺利实施,提升员工的工作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竞争力。

五、结语

有效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估,能帮助个人更加专注于计划好的目标和工作,可以帮助员工与管理者发现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更为清楚地认识自己,以便他们发挥优点和改善他们的缺点,从而提升他们工作的有效性,改善团队绩效,成为公司团队管理的好帮手。对于公司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改进,可运用平衡积分卡财务层面、客户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成长层面结合各公司自身的特点,充分运营好绩效管理手段,为公司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加剧, 各公司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更好地服务客户, 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 各公司应建立和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强化公司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三部分组成的管理手段。但目前很多公司的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所以本文从绩效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入手, 分析了各公司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加强绩效管理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绩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钰杰.企业绩效管理创新研究[J].会计师, 2019 (07) :39-40.

[2] 张琳玲.提高公司绩效管理水平的思考[J].会计师, 2019 (06) :24-25.

[3] 陈贵霞.浅析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激励效应作用[J].低碳世界, 2017 (31) :253-254.

[4] 冷亚萍.实现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激励效应的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 2017 (03) :34-35.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企业要稳定持续的发展要面临不再是普通的价格和规模的竞争, 企业的成本管理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企业成本管理需与企业的内部结构及外部经济环境相结合, 制定一套系统的、适合企业的持续发展并能提高企业利润管理的管理模式。企业成本管理需反映如实成本发生的整个过程, 以便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利的数据, 为企业寻求更长久的竞争优势。

2 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常见模式

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在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 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成本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涉及成本预算、成本计划, 成本控制、决策制定、成本分析和评估等各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成本管理其主要的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目标成本计算、负债成本计算和、可变成本计算。企业成本管理的常见模式有如下几种:

(1) 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企业内部及与产品相关费用, 具体是指企业产品的规划、研究与开发、工艺的设计、生产、销售、运输等相关活动所产生的产品生产成本。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的使用, 维护和废弃物处理成本。在现代经济社会里, 在目前发展快速的经济时代, 传统的, 单一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很多企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消费或打包售后维护来满足客户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售后的要求越来越高, 产品售后相关的成本也随之提高。

(2) 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以作业为基础, 以成本动因为驱动因素, 目的在于提高客户价值同时并增加企业利润, 以及基于作业成本管理的新型集中管理方法。它可以确认, 测量运营和运营成本, 最后计算产品成本, 从而将成本计算降低到运营水平。作业成本的计算是深入到作业层次, 对企业的作业活动进行动态的反映, 进行成本链分析, 包括成本动因分析, 工作分析等;可通过成本动因反映的情况分析有选择性的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并为公司的业务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

(3) 成本企划。成本企划又称日式成本管理模式, 是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设计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在一定范围的市场环境、长期的利润目标下, 企业根据目标利润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成本企划的实施过程分为:产品的规划--目标成本的制定--目标成本的分解--目标成本的实现--生产准备的实施--流程管理的初始阶段。

(4)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以为实际战略发展目标对企业及其子公司的各项成本活动、结构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控制。企业的重点是订制战略, 并非传统的、单一的成本控制, 提高同类产品的差异化, 为公司战略管理提供战略决策信息, 提高公司在该产业的竞争优势。

(5) 目标成本的管理。企业管理成本的核心内容是目标成本管理。在成本决策, 成本预测, 测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 对目标成本进行控制分析、分解、考核、评价的成本管理工作。针对整个公司, 整个流程以及所有员工的多角度成本管理和控制, 以实现减少成本提高润利的目的。

3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大多数公司采用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在每月产品批别跨月时在产品结转对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分摊并不一定与实际产品成本相同, 特别是生产有淡季、旺季的企业尤为明显。在报表上反映产品的单位成本不稳定, 而该现象并非是实际单位成本的真实反映。因此, 不利于加强企业对生产资金的管理。无法准确地分析和评估成本, 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3.2 成本管理对象确立不正确

很多传统企业根据以往的分析模式及分析经验在成本管理问题上存在这样的误区:错误地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人员和少数相关决策者的专利。而从事生产的员工团队只被视为产品的生产者。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设计方案的优化对降低成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生产管理人员不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 则不能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工艺和技术成本。同时, 我们也不能积极调动员工自觉控制成本的责任心, 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3.3 成本管理范围太狭窄

许多企业专注于管理和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主要研究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等以及标准单位与实际单位成本的差异等影响因素和管理问题。企业的成本管理只涉及内部业务。在考虑成本时, 只考虑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忽略了与产品有关管理成本, 忽略了设计成本, 没有考虑产品初期的开发成本与生产该产品所需的前期资本投入, 忽视对同行业上游供应商, 下游分销商和竞争对手的外部价值链的分析和研究。

3.4 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公司虽有目标成本, 但成本的控制制度没有结合企业现有的内部结构和实际情况而制定。出现这些情况有以下几个不足:一是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二是成本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3.5 成本管理模式不适应

许多企业为了达到成本有效管理的目的盲目引进一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 并未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一是运作成本较高。二是成本估算信息失真。

4 部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解决对策

4.1 扩大成本管理的范围

扩大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对外部价值链的分析。二、是加强开发及工艺的成本管理;

4.2 设置成本管理部门

根据末端客户的需求, 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来设计和制造产品。确保产品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在特定目标成本的允许范围内。

4.3 采用适合可持续发展的成本管理模式

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 结合市场环境选择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 参照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 对管理模式按照本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应性调整, 使其能够满足本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一是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其次是介绍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型。

4.4 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企业需要提高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把每个成本指标都落实到责任人, 把成本管理目标与人工薪管理制度相结合。成本管理部门应将评估各部门和部门的成本相关情况通过以上分析和调整, 不仅提升管理水平, 而且保证准时生产, 让全体员工意识到主观主动降低成本对企业的重要性。并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企业成本管理。

4.5 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企业的管理层需积极配合成本管理部门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以便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为企业在产业稳定持续的发展中取得竞争优势。无论水平如何, 必需严格遵守成本控制制度, 进而提高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

摘要:企业成本管理是应围绕着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 是企业提高价值最大化一个途径;在目前这个快速发展且竞争比较激烈的产业环境下, 企业的成本管理非常重要。国内外企业都对成本管理研究保持兴趣, 但外资企业的成本管理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的研究更偏向于如何改善公司的整体成本管理。如果要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中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然后阐明企业成本管理的管理模式和具体内容、并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对企业的科学决策和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指导作用。它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模式,作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宝剑.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 2008 (19) .

[2] 王惠英.试析如何进行企业成本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 2011 (1) .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一、疾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疾控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现代疾控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工作性质、特点还存在一定的疑问。只是简单地认为现代档案管理工作是进行信息的收件不能够为单位的发展提供经济效益的。在思想意识上对于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对于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够进行全面的了解, 这样将会直接使疾控档案管理发展产生滞后性。

(二) 管理方式水平不高。管理方式在疾控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造成的。在理论创新、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档案专业人员较少, 无法适应知识结构的整体构建。现代知识的缺乏使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无法开展。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练, 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够对档案进行及时的整理。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 档案利用效果较差, 直接影响到疾控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护、保密等。制度的缺失将会影响到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直接造成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安全性受到影响。管理人员责任心同样能够影响疾控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疾控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工作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指导。如果不能够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进行, 将会使档案资料丢失情况时常发生。

二、疾控档案管理完善措施

(一) 不断建立完善的疾控档案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的疾控档案管理体系对于工作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完善的疾控档案管理机制才能够实现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档案管理措施要在科学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升, 制定明确的职能。通过对疾控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充分的发挥载体的作用。同时疾控档案管理工作要接受严格的考核, 这样才能够保证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良性互动。针对疾控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 能够实现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

(二)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并且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 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在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原则要求下不断的对工作方式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能够满足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使疾控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实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业务性强等特点, 在管理服务意识上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因此管理人员要掌握充实的业务能力, 操作性强。并且在管理能力要求下不断的创新服务意识。在经济时代受到知识水平的影响下, 网络信息显得更加的重要。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 给专职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 专职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 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善于提出新办法、新思路, 解决新问题, 勇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和管理模式, 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 有所突破。其次, 专职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 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

(三) 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要具有合理性特点, 规章制度的建立要与档案管理实际要求相符合。这样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并且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实行的时候更加的方便简洁, 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管理。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保证严肃性。

(四) 树立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观念, 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针对信息采集的情况主动进行信息的开发整理工作。要明确工作的服务方向, 提升创新能力, 保证服务质量。档案管理好坏是衡量职业道德标准的重点。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 才能够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这是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的重点。

三、结束语

疾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 只有不断的进行完善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解决疾控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部门职能, 这是提升疾控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疾控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规范建设, 创新管理机制, 健全管理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完善疾控档案管理效果, 实现传统疾控档案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同时疾控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积极探索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 保证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

摘要:疾控档案管理是疾控中心的日常管理重点, 是对档案进行处理、调用的重要方式。提升疾控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能够避免问题的产生。针对疾控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 能够实现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疾病预防

参考文献

[1] 冯余生.浅谈疾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 2012, 7, 5.

[2] 黄恩梅, 陈珍珠.现行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病案, 2012, 5, 18.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一、当前在薪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 薪酬管理的理念相对滞后

我国部分企业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对薪酬管理的理念得以正确的认识, 尤其一些中小企业中依然沿用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 也正是这种落后的认知理念严重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调动企业员工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对其给予正确的认识, 从而导致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不尽完善。

(二) 缺乏透明公正的薪酬管理过程

由于很多企业在进行薪酬管理时其过程缺乏一定的透明公正性,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乱象。部分企业主认为员工工作只需给付报酬即可, 至于其他的福利都可有可无, 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对员工的积极主动性造成严厉的打击, 也不能有效发挥薪酬管理的实际作用。

(三) 薪酬管理工作往往不能与绩效考核进行有效的衔接

在企业薪酬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绩效考核, 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大大提升企业薪酬管理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原因, 在长期以来并没有实现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有效融合, 在制定工资标准时往往只与其工作年限和职位等级相关, 而并没有将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以及贡献等纳入薪酬指标中, 这样一刀切的方式不利于改善大锅饭的现象, 也不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提升。另外, 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绩效考核对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对两者的融合进行有效落实, 也没有真正发挥出绩效考核对薪酬管理的作用。

(四) 企业薪酬制度的制定没有与企业的长远战略进行有效融合

每个企业都有其近期和远期的目标, 所以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也要密切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但是, 有的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将企业的战略规划纳入到薪酬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制定工作中, 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使得薪酬制度与企业实际并不相符, 薪酬管理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有部分企业制定薪酬制度后就一直沿用并不更新, 由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此这种做法不能保证薪酬制度的先进行和实用性, 不能符合企业薪酬管理的实际需求。

二、有效提升薪酬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 要保证薪酬管理的透明公正

如果薪酬管理过程缺乏透明公正的话就会影响绩效考核的有效落实, 所以企业的薪酬管理过程必须公开透明, 只有充分保证员工的参与才能有利于提升薪酬管理的水平, 也有利于对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更新, 有利于高效发挥其作用, 反过来也有利于员工积极性的激发, 从而整体上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 要注意增强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的相关性

要想将两者有效融合, 首先就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本身的公正性, 如果员工在一定阶段内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那就要加大对其的奖励, 对于一些得过且过混吃大锅饭的员工就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另外, 在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时一定要充分结合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的各种表现, 并切实根据表现和贡献来对其进行科学的考核, 这样才有利于考核的公平, 为科学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三) 要注意对薪酬体系进行动态调整

由于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本身都是动态性的, 一成不变的薪酬管理体系并不能适用于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 所以薪酬体系一定要保证动态特性, 只有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薪酬体系才是最有效的。另外, 对于企业的不同部门也要制定不同的战略,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薪酬制度, 从而提升薪酬制度与企业发展的相符程度, 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四) 要加强其他薪酬福利制度的完善

福利作为员工薪酬体系的重要补充, 在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来说, 福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因此, 企业要在现有薪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比如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在节假日为员工发放福利补贴, 满足员工基本的物质需求, 从而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这样更有助于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突出, 在今后薪酬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以人为本, 保证薪酬管理过程的公开透明、加强其与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融合、保证薪酬体系与企业战略的高度适应,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相应的福利制度, 有利于对薪酬管理体系的完善, 从而充分发挥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薪酬管理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 虽然当前我国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限制了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真正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薪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问题, 并结合管理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方法, 以期能够有助于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薪酬管理,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志妮.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 2015.

[2] 徐巧玲.我国中小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 2014 (10) .

[3] 江梅.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01) .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工程造价管理在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 贯穿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高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顺利实现工程经济效益, 建设、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造价管理工作, 保证工程造价管理能够顺利实施开展, 这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避免资源浪费,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社会生态效益。

1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造价管理观念落后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建筑行业的发展, 工程造价管理观念也在更新。造价管理活动作为一项涉及发包人重大经济利益的重要活动, 必须有健全、完善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作保障, 而有的发包人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制订过于严苛的发包条件, 如垫资建设, 工程量偏差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 所有材料的涨价风险全部由承包人承担等;视项目管理便是工程竣工结算审核、谈判并最终确定价款的活动, 忽视了造价管理具有阶段性及连续性, 甚至造成投资失控。施工单位不能有效地进行动态管理, 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 工程造价无形中将受到市场的影响;一方面, 工程材料与施工设备的价格不是统一的, 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价格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国际经济不稳定也会影响工程材料与施工设备的价格, 给合同中一方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另外工程造价也越来越与高额的劳动力成本有关系, 劳动力成本大大超出了工程预算;另一方面, 企业有时候要想获得工程项目, 需要通过投标与其它建筑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这就需要企业在不损失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压低投标价, 这样企业会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 目前经济环境十分复杂, 市场也不稳定, 并且变幻莫测, 这些对工程造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导致企业不能准确估算工程造价, 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政府为了改善落后的工程造价管理观念, 在工程造价和建筑市场之间进行调节, 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市场管理观念落后, 对市场进行过分干预, 没有很好地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

1.2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不到位

项目投资决策是合理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 也是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可行性研究就是在建设项目的投资前期, 对拟建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特定的方法对项目投资数额进行估算, 作为项目投资的最高限额, 不得随意突破。项目决策之后设计工作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建筑安装施工的依据, 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否保证进度、保证质量和节约投资, 工程建成后能否获得满意的经济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质量的优劣;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分析项目各个组成部分功能与成本的匹配程度, 调整项目功能与成本使其趋于合理, 通过编制概、预算提高投资控制效率, 因此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更主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 建设单位、施工企业都比较重视施工、决算阶段, 而对决策、设计等阶段的工程造价重视度不够高。在工程建设中, 双方要以科学的决策为基础实现经济效益, 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设计阶段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然后可以根据研究报告科学地论证工程项目, 防止三超问题产生, 避免工程出现停工、返工现象, 否则工程进度会受到很大影响, 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不够重视建造成本

搞建设须遵循“适应、经济、绿色、美观”的八字方针。往往建设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对进度、质量、安全更为重视, 投资控制相对次之, 特别在决策、设计阶段未能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设计过程未严格按照限额控制目标选择合理的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对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参数匹配、效益分析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给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留下后患。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则由施工成本直接决定, 企业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要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实际上, 施工管理往往忽视成本控制工作, 导致工程中常常出现浪费材料的行为等, 并且项目管理人员相对重视质量、安全、工期目标, 对这些成本浪费问题不予以重视, 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变得较困难。

2 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2.1 推进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6号) 第5条规定“国家推广工程造价咨询制度, 对建筑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建设单位在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前期的预算阶段要做好造价管理监控工作, 要确保合理利用每个阶段的资金;其次, 精确控制可行性报告中的各项数据, 严格把控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然后, 构建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统一管理所有环节的工程造价工作。另外, 发包人和承包人都应转变思路, 制订全过程造价管理实施细则, 明确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起草要求、阶段性流程、变更洽谈管理流程等要求,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 有效改革市场价格机制, 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 达到科学分配工程投资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还应提倡对建设工程实行总承包, 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那些在工程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丰富的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大承包商的专业优势, 综合协调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关系, 强化对工程建设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提高投资效益。

2.2 完善市场监管手段

继续推动造价立法工作, 推进建立“以工程造价为基础、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节能环保为目标”的建设工程管理新模式, 通过法律法规设计相应制度, 制定相应规则, 完善监管手段, 逐步实现合理计价, 有效打击和遏制恶意低价中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为建设优质、安全、可靠的建筑产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百行信为首, 人无信而不立。”要通过建立“工程造价监管与信用一体化工作平台”, 激励诚信行为, 约失信行为束, 政府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 提升造价管理水平, 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 科学地监督、规范工程造价管理, 要严格处理违法行为, 保证工程造价市场的秩序。

2.3 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兼具技术性、实践性、政策性、经济性的工作。科学高效地开展造价管理工作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工程造价师, 素质较低的造价师不能适应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造价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培训管理机制, 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 定期给相关工作人员培训造价、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使造价工程师更加专业, 同时还应规范造价工程师的行为, 增强工程造价师的责任意识, 定期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加大监督管理, 避免从业人员违规执业。

3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造价管理对策, 推进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完善市场监管手段、提高造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由于工程项目投资大、成本意识薄弱、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企业经济效益不高, 因此需要建设各方进一步重视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提升造价管理水平,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工程造价管理, 建设、施工单位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 合理地控制工程成本, 进而达到效益最大。然而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造价管理工作并没有做到位, 导致工程造价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这些对策有利于提高造价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6篇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决策管理相关性的原则

在企业内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主要是为了把以往传统的财务会计数据等进行全方位的归纳整理加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所必需的各类信息,根据相关的信息对企业的整体经营决策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财务业务与信息融合管理

在企业管理会计的实施方面,为了能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财务信息数据和决策支持,必须坚持对企业的财务业务以及信息进行一体化的管理,以确保相关数据信息获取的全面性。

(三)坚持成本效益优先的原则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完善管理会计体系,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股东的长期价值,因此在管理会计的实施方面应该立足于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全方位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四)坚持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在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依托,通过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为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既应该包括事前的预算编制和分解,也应该包括事中的会计核算、财务监督,又包括事后的考核与奖惩管理。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应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中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技术支持不够

在企业内部充分运用管理会计,除了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和实务支撑以外,系统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也是重要保障。但是不少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的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整合不够,信息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销售管理以及业务管理等功能模块没有完全纳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各类财务会计信息以及业务活动信息的整合不够,影响了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

(二)企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偏低

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真正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情况少之又少,比如企业的管理者管理会计意识不足,在做出关乎企业运行和发展的决策时,重视的内容往往是财务会计,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不健全,理论不完善,不能起到为企业管理实践提出指导作用也是管理会计难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而且由于对企业管理会计认识不足,应用环境减少,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很难发挥起作用,远未达到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地步。

(三)缺乏对管理会计的规范管理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念发展水平较低不仅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上,还体现在管理会计的管理方面。对任何一个职务,除了其自身的职能外,还要注重对其的管理。一般来讲,许多企业中都应该有完善的整体管理体系,然而由于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导致许多企业中确实对管理会计的管理条例和管理机构,无法实现对管理会计的规范管理。

(四)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除了管理会计自身意识薄弱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的问题。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职务,其对知识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对会计的业务流程熟悉,更要具备充分的管理经验。许多时候管理会计并不需要亲自进行会计的业务工作,一个优秀的大型企业往往有基层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而管理会计更重要的职责则是对基层的会计人员的管理以及与上层的汇报交接。但目前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仅管理意识薄弱,并且缺乏相应的知识。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运用的具体完善措施

(一)提高应用效果认知,深化实践价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管理会计同样如此。企业要想通过管理会计实现效益,就需要重视健全完整的管理体系,理论为指导,通过理论体系,发掘实践方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状况,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并不断的应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还要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应用意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应用环境,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氛围。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时要积极听取管理会计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决策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效果。同时企业还要对新时代有新把握,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企业内部软实力,革新硬件,及时设置配套设置,让管理会计能够发挥最优效果。

(二)改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实施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对具体实施中的内容的优化。在管理会计的预测与决策实施方面,重点是通过对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外部市场形势的变化趋势,对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利润情况、成本情况以及销售情况等进行准确的预测分析。在控制实施情况方面,重点是针对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准确的掌握企业在成本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完善。同时,还应该注重推进管理会计结合企业的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财务评价对于改进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源头导向作用。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坚持定性预订量、结果性与过程性、财务绩效与财务能力指标相结合,实现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的进一步融合,提高管理的精益化水平。

(三)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

系统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有效应用的基础所在,必须重视强化对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技术支撑。在管理会计模块方面,主要是包括预算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等模块,同时还应该设置经营分析模块,实现经营数据自动统计和多维度分析,整合企业独立并行的业务模块与财务模块。在具体的功能设计方面,应该注重实现协同管控,多项业务一体化管理,满足企业高效协作需求,融入统一结算中心,提高财务经营管理水平,加速财务数字化转型自动报表分析;实现企业内部各类数据收集与统计,转换为有效决策措施落实;推动财务制度落实,进一步增强财务运行合规性,有效降低企业费用管理风险。

(四)建立相关制度规范管理会计工作

完善的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想更好的运用管理会计,就必须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规范管理会计的在工作中的行为,避免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对于工作优秀的人员要奖励,而对于弄虚作假损害公司利益的人员也要有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规范其行为,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

(五)适当开展人才培训,完善人才管理体系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发挥的作用,管理会计要想发挥较好的作用,归根结底还需要培养相应的人才队伍。企业要区别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分开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分支部门,要求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需要。当今社会信息化成为重要的途径,企业会计管理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养,确保人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绩效考核、升职加薪等方式,鼓励管理会计人员,提高人才的责任心和归属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及时更新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做好实践工作,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对创新的认识,提升自身的价值。

摘要: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创新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运用更加广泛。管理会计应用实施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企业必须深入分析管理会计特点,针对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制定应对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靳璐.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与改进[J].投资与创业,2017,(06).

上一篇:会计事务所实习日记范文下一篇:冰雪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