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教育论文范文

2023-03-25

学校特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篮球作为校园中喜闻乐见的项目深受广大中小学学生的喜爱,目前青岛市有部分中小学已经把篮球运动作为本校的特色体育项目。我国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体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的发展。就目前青岛市篮球特色学校在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期望能为青岛市篮球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青岛市中小学 篮球特色学校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中小学篮球体育特色学校的发展是促进全民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篮球体育特色学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有利于促进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及为提供篮球后备人才起到基础的保障作用。篮球特色学校的发展对学校本身而言,是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教育的展现,通过篮球运动的开展为学生创新性、独特性、个性化的发展提供外在环境,同时特色学校的发展还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学校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青岛市中小学校园篮球运动发展的外部环境

自2012年以来,青岛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便根据青岛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以“体教结合”的篮球教学与培养模式,通过引起学校领导重视、学校篮球队伍建设完善、篮球场地器材完备、校园篮球氛围浓厚等形式篮球特色学校的发展标准,并根据制定的标准对相关学校进行目标考核,同时积极建立相关特色学校的晋升及淘汰制度。

二、青岛市篮球特色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1.篮球特色学校数量较少

截止2011年底,青岛市公有中小学共有篮球特色学校12所,在山东省内位列第八。另外,截至2015年底已有20所中、小学和7所区、市体校及少儿篮球俱乐部作为全市篮球项目布局发展学校。虽然青岛市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在近几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说青岛市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太少,目前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学校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2.特色学校师资力量分析

通过对青岛市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教师的年龄进行统计,目前年龄在22~30岁的篮球教师约占36.7%;31~35岁的占31.6%;36~40岁的占19.3%;40岁以上的占12.4%,目前青岛市中小学篮球特色学校体育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35岁以下的青年篮球教师占68.3%。在对中小学特色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进行调查,目前8%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85.6%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6.4%的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另外,在这部分专科学历的篮球教师中,大部分正在进行学历提升。在对青岛市篮球特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进行调查中发现目前只有14.3%的体育教师是篮球专业毕业的,专业篮球教师数量过于偏少。篮球专业体育教师篮球专业知识较为丰富,一方面,有利于篮球特色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篮球专业知识的推广与普及。

3.篮球特色学校的满意度调查

在对篮球特色学校的相关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发展篮球特色学校满意度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校的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家长都对发展篮球特色学校持赞同的态度。多数学校的领导表示通过篮球特色学校的开展,學校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在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也有所增加,因此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大力支持本校篮球运动及篮球文化的开展与普及。体育教师则表示通过篮球特色运动的开展,学校领导对体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加,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在调查中发现在篮球特色学校开始之初,多数家长是持否定的态度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但随着篮球特色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家长发现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降低,还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家长表示学生通过参与篮球活动不仅文化课成绩有所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人处世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4.篮球运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对篮球特色学校学生与非篮球特色学校的学生对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进行调查,篮球特色学校87.8%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篮球运动,而普通学校的学生则只有32.3%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篮球运动。在调查中体育教师也表示,学生通过参加篮球运动这种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篮球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团体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其团体意识,并在运动中学会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另外重要的是通过参与篮球活动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篮球特色学校发展对策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评价指标、考核指标,同时聘请相关专家改进与完善篮球特色学校的整体规划,引导学校积极主动的开展篮球特色教育,鼓励更多的学校发展篮球特色项目。另外,要保证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形成以当地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实施联动,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同时要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个短、中、长期的特色学校发展规划方案。通过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条龙发展培养模式,保证篮球特色学校发展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

2.加大监督力度。相关主管部门应针对篮球特色学校篮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包括篮球教学训练课程的进行、学生的参与度、篮球器材的使用保养、篮球运动队发展等情况。在保证不影响学生正常的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提高篮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篮球课程设置的连贯性。鼓励学校定期在校园内开展篮球比赛,如班级比赛、年级比赛等。

3.学校要大力宣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在学校内形成愉悦的运动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篮球活动当中,同时鼓励学生发展篮球社团并支持篮球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定期开展与篮球运动相关的文化节活动,并鼓励学生家长走进校园与学生一同参与运动,一同感受运动的快乐。

4.教练员专业素质的掌握程度是影响篮球特色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篮球特色学校非篮球专业教师数量较多得情况,应加强对非篮球专业体育教师进行篮球专业知识学习的再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促使非篮球专业的体育教师不断加强篮球知识的学习,提高这部分体育教师的篮球知识结构和篮球技能结构。而对于篮球专业的体育教师也应鼓励其定期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其科研能力。

篮球特色学校的开展、完善不是一簇而就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篮球特色学校的发展模式还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与疑惑,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的努力来面对与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篮球特色学校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胡斌.学校特色建设初探[J].人民教育,2003,(13).

[2]赵丽.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创建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1,(04).

学校特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学校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学校特色问题一度被人们所忽视。直到20世纪90年代,“特色”的价值才开始在我国受到重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此后,中小学特色建设问题逐渐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经过10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小学特色学校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以现有研究文献为对象,分析10多年来中小学特色学校研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中小学特色学校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完善提供参考。

一、現有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探讨了特色学校的概念。

特色学校研究首先应搞清楚什么是特色学校。但目前理论界对特色学校的概念的认识尚不统一,有不下20多种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顾明远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1]。朱小蔓认为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基于本校特有的办学旨趣,并选取适合于本校的突破口(切入点),探索已有的办学之道,逐渐形成了某方面教育教学优势的学校[2]。有学者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指出,特色学校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产物。特色应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群体共同的追求,努力形成一套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3]。还有学者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指出,特色学校是学校在保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另外增设了新的课程或是加大了某些课程教育内容的量;在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上,提高了某些教育的标准;在某些教育教学设施与设备的购置上超过了中小学的一般要求,使学校在某些教育方面形成了特有的优势[4]。胡方则从特色学校特征的角度指出,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和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5]。这个概念是目前理论界认为比较科学、严谨的,也是理论界引用比较多的一个概念。为了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特色学校,傅国亮还把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办学特色、特长学校、重点学校、示范校等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区别,澄清了人们对特色学校的认识误区。

(二)论述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特色学校建设是基础教育的一项整体性的学校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陶西平从解决普通高中教育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的角度指出:从社会的需求看,社会需要学校办出特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来满足社会丰富的需求;从学校的发展需要看,学校需要办出特色,满足其自身竞争、生存、发展的需要;从人的发展需求看,也需要学校办出特色,满足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学生的选择;同时还指出学校的特色发展是教育家成长的有效途径[6]。傅国亮认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一所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因此,特色学校有利于激发所有学校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且指出特色学校发展和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教育战略转移的一项重大策略[7]。胡方、龚春燕认为特色学校建设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竞争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8]。李保强认为特色学校建设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校园文化的塑造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繁荣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还特别指出特色学校建设对于学校管理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9]。钟燕认为特色学校建设是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实施的重要途径;并提出特色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的观点[10]。刘秀梅等认为特色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11]。

(三)划分了特色学校的类型。

分类是我们进一步认识特色学校的基本途径。陶西平将高中特色办学的实践和探索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办学模式特色;第二类是学校文化特色,包括基于地域特点、历史特点和教育对象特点的文化特色;第三类是学校学科特色,包括基于学校课程体系、优势学科及优势课外教育的学科特色[12]。孙孔懿从文化学视角对特色学校进行了划分,分为表现于物质层面(校舍建设)的特色学校;表现于行为方式(教育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特色学校;表现于学校风俗与传统的特色学校;表现于精神和品行层面的特色学校,共四大类[13]。庄允吉等对特色学校进行了如下划分:按学校教育工作划分,可分为培养目标特色、教育途径特色、教学方法、手段特色、教学内容特色、教学评价特色、学校管理特色;按学校的特色的显明性划分,可分为显性的特色学校和隐性的特色学校;按学校区域环境划分,可分为民族特色学校、革命传统特色学校等[14]。

(四)归纳了特色学校建设的一般路径。

特色学校是“个性”的,但特色学校创建的路径是有“共性”可循的。李淑春、邓成林从重庆市万州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特色学校建设的两条基本路径,一是“项目突进,全面优化”,其基本路线是“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大致分为四步:寻找突破口,锁定特色项目;优化特色项目,亮出学校名片;凝练办学理念,构建特色文化;转型特色教育,整体打造特色学校。二是“顶层设计,系统打造”,其基本路线是“特色定位———顶层设计———全面施工”。创建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特色定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全面推进,扎实实施[15]。许建国认为从模仿到发展到创新型发展,从同质化发展到真正的特色发展,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运行轨迹,特色学校建设的基本流程是:以“点”切入———“立体”架构———“迁移”生成———长期“坚守”[16]。孙孔懿以江苏睢宁县实验小学(儿童画教育特色)为例分析了特色学校一般要经历特质(孕育阶段)———特点(过渡阶段)———特色(成熟阶段)三个阶段,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7]。

(五)探索了创建特色学校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朱小蔓认为特色学校成因主要在于校长的理念,名师的教学特色,地域的历史文化,践行的中外政治家、教育家的思想,特殊的生源类型等[18]。王荣德认为校长有独到的办学思想是形成特色的关键;确定合理目标是形成特色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特长是形成特色的保证;建设校园文化是形成特色的灵魂[19]。姚本先等从当前制约特色学校建设的因素的角度谈了特色学校建设的方法和措施,指出应改革管理模式,下放权力,给学校以适当的自主权;实现校长的专家化和教师的专业化;实施校本管理,重视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塑造学校文化;学生家庭与学校沟通,让家长参与管理[20]。刘秀梅等认为创建特色学校应以现代的教育理论思想为指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精心组织特色教育活动;构建课堂教学特色;营造彰显特色教育的校园文化[21]。

(六)介绍了一些国家以及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成功经验。

对于特色学校建设,发达国家起步早,成绩较为突出。孔令帅撰文《美国新“蓝带学校”计划述评》介绍了美国特色学校的相关政策评估标准和方法[22]。谭娟撰文《独具特色的美国高中课程改革》,从美国高中—大学双学分课程模式的角度介绍了美国特色办学的情况[23]。安方明撰文《特色学校》介绍了英国政府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的举措[24]。祝怀新、应起翔撰文《今日英国公学的办学特色》以哈罗公学为个案介绍了英国特色办学的情况[25]。此外还有学者撰文介绍了日本、俄罗斯、瑞典、芬兰等国家的特色办学情况。

相比發达国家,我国特色学校建设起步稍晚一些。但有些地区抢抓机遇,行动快,积极研究、实践,成效显著。重庆市从2007年初起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紧紧抓住特色学校建设这个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关键举措,不断将区域特色学校建设推向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经验。段猛、钱珊从教研部门的角度介绍了重庆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研(思考定位,谋划发展)———培(培养骨干,历练队伍)———促(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导(加强指导,培植经验)[26]。付廷柏等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介绍了重庆通过“行政导向(为学校“创特色”指明方向)———科学策划(为学校“创特色”引路导航)———搭建平台(为学校“创特色”培育队伍),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27]。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介绍了该市紧紧把握四个“走向”,即“走向常态,走向校本,走向课程,走向文化”,不断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经验[28]。

尽管我国特色学校建设起步晚,但也涌现出了不少成功的特色学校。如北京二中(“空气养人”特色)、上海市建平中学(“合格+特长”、“规范+选择”特色)、重庆求精中学(“精益求精”特色)等。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介绍文章散见于各种书籍、报刊,这类文章比较多,这里不再赘述。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

虽然专家学者对中小学特色学校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我们应看到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研究者来看。

1.从研究者的身份来看,研究者以高校及教科研部门理论工作者为主,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广泛参与。高校及教科研部门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大多是理论层面的,并不是针对中小学特色创建中出现的问题而有针对性地研究,而是抽象地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是以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从而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中小学实际相脱节,教师普遍反映在参考文献上学到的方法、措施只能停留在书本上,远不能走进中小学特色建设的实践。

2.从参与研究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所属地区来看,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城市学校多,农村薄弱学校少。笔者对参与原中央教科所“普通高中特色办学实验研究项目”的300所中学进行了统计,其中东部地区占74%,中部地区占14%,西部地区占12%。笔者认为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有些人认为特色学校建设是那些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的事,落后学校建设不了特色学校。诚然,经济条件、师资条件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决定条件。特色学校建设恰恰是薄弱学校由“弱”变“强”的重要途径,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发展过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今后应加强西部落后地区、农村薄弱学校进行特色建设的研究。

(二)从研究内容来看。

1.特色学校的概念亟待明确。特色学校概念是特色学校理论的逻辑起点,特色学校所有的理论、策略都要从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生发出来。但目前特色学校的概念,我国官方还没有明确的提法,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特色学校研究和建设的进程。

2.研究的内容存在研究重复、缺乏新意,表层化、缺乏深度等问题。如很多研究文献都提到了校长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多是从“是什么”的角度浅层次地谈其重要性,很少有文章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谈究竟如何才能发挥校长在特色学校建设中的作用。

3.缺乏对特色学校评价的研究。以评促建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但目前对特色学校评价的研究不多,精品更少。尽管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评估方案和标准,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不少评估方案和标准存在缺陷。

(三)从研究方法上看。

目前对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缺乏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因此,现有的部分研究文献中提到的方法、措施,空泛、抽象、缺乏针对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如,通过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学校特色学校建设情况,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注释:

[1]顾明远:《也谈特色学校》,《人民教育》,2003(9)。

[2][18]言宏:《特色学校建设:教育的新追求———寻找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8A)。

[3]鲍玉琴:《关于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4)。

[4]邢真:《学校特色不等于特色学校》,《中小学管理》,1999(1)。

[5]胡方:《以特色教育科研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人民教育》,2008(9)。

[6][12]陶西平:《谈高中特色办学》,《中小学管理》,2009(8)。

[7]傅国亮:《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人民教育》, 2009(9)。

[8]胡方、龚春燕:《学校变革之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论》,重庆出版社,2008年。

[9]李保强:《试论特色学校建设》,《教育研究》,2001(4)。

[10]钟燕:《规划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战略》,《人民教育》, 2010(3-4期)。

[11][21]刘秀梅、刘国彩:《关于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思考》,《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13][17]孙孔懿:《学校特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14]刘夕华:《特色学校办学经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

[15]李淑春、邓成林:《特色学校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11(9)。

[16]许建国:《特色学校建设的关注“点”》,《教书育人》,2010(8)。

[19]王荣德:《创建特色学校:学校管理的新追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

[20]姚本先、曹前贵:《中小学特色建设中若干问题探析》,《教育研究》,2006(9)。

[22]孔令帅:《美国新“蓝带学校”计划述评》,《世界教育信息》,2004(10)。

[23]谭娟:《独具特色的美国高中课程改革》,《外国教育研究》, 2006(7)。

[24]安方明:《特色学校》,《全球教育展望》,2004(9)。

[25]祝怀新、应起翔:《今日英国公学的办学特色》,《比较教育研究》,2002(12)。

[26]段猛、钱珊:《促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服务策略》,《人民教育》,2009(3-4)。

[27]付廷柏、张华义、王兰:《发挥管理指导优势引导学校办出特色》,《人民教育》,2010 (3-4)。

[28]江苏省吴江市教育局:《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基础教育参考》,20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民族中学)

学校特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发展学校特色、追求特色办学”成为许多学校追求的目标,但是许多学校对学校特色内涵的认识、发展学校特色的方法等还存在诸多误区,笔者在这里通过剖析几个案例,发表对学校特色建设的一点看法,希望能给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一点启发。

宁缺毋滥,突出特色

某双语学校在将双语教学发展成为本校特色后,尝到了特色的甜头,于是学校提出了将原本搞得并不红火的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都作为学校特色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这些特色项目的发展规划,结果几年后,学校足球队、学校航模制作等项目都得到7提升,但是学校的双语教学也变得不那么“特”了,最终被本市的后起之秀超过,双语学校成了“样样通、样样不精”。

分析具体原因,是这所学校的特色发展规划出了问题,同时将好几个项目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贪多求全,失于平庸。任何一个特色项目的选择、发展和成功,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几个项目一起发展,必定会使工作相互牵扯、精力分散。最终形成“三足鼎立”,失去特色,抑或造就“多足蜈蚣”,腿多而跑不快。

特色之所以称为“特色”,就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一个学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的精力有限,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有所不为,所以选取特色切忌贪多。一两项足矣。确实要突出“特”字,认准一项。做大做强。印使特色已经发展形成。也并不是万事大吉、一劳永逸,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将特色做得更强,以保持特色旗帜永远高高飘扬。

回到上面双语学校的案例中,当学校形成了双语教学的特色后,出于将这一特色做强考虑,完全可以围绕双语教学做一些“中心点辐射”的文章,例如:做好双语教学教研的特色、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的编撰、学生翻译外语原著、学生外语写作、第二外语语种的引入等特色,所发展的这些特色都是由双语教学特色所辐射出来的,同时这些外围特色的发展又会促进双语教学这一中心点特色的提升,真正达到做大做强的目标。

量力而行,慎重选择

某农村学校为了创出特色,外出考察学习,到了大城市的一所学校,看到该学校的民族乐器演奏搞得非常好,有意学习,回来就购买了大量民族乐器,成立了学校民乐团,刚开始还搞得热火朝天,但是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诸多制约民乐团发展的瓶颈问题:教师在民乐方面的造诣不高,学生学会了基础知识之后,很难再提升演奏水平,造成了“半瓶水”的尴尬局面,整个民乐团水平很一般,不能称之为特色;想要聘请专家,但是本地没有,如果从外地聘请,往返路程所耽搁的时间比实际教学时间还要长,民乐团每天只是课外活动时间训练1小时,专家不可能天天长途往返:想要集中时间聘请专家,让学生停课集中时间练习,但是家长不买账,因为当地家长对学生成绩看得很重,并不重视民乐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家长的思想观念没有达到相应的境界。

分析大城市学校民乐团的成功,得益于许多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家长素质高,认可自己的孩子参加民乐团:有些孩子从小就学习演奏乐器,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本校教师水平高,有民乐专业毕业的高水平教师,能够执教民乐团,并促进其长足发展;民乐团乐器种类繁多,需要的专家很多,学校地处大城市,周围附近专家资源丰富,他们既可以到校综合指导,又可以对演奏不同乐器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参加演出的机会多,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成功感,有利于长久保持学习的兴趣。以上条件是农村学校所不具备的,所以民乐项目引进到该学校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最终没有成为特色。

学校在选取特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立足校本实际,选择那些在本校可以深深扎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项目。校本实际包括本校教师的水平、学生水平、家长水平、学校经济条件、当地大环境、本土化的项目等。在选取具体发展项目时一定慎重,对于学校特色来说,选准了发展的项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千万不要只把眼睛盯在人家的强项上,只看到人家的特色表面而忽视了校本条件,不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项目,注定要不得善终。为了让特色真正成为“特别”,可以积极挖掘本土化的地方文化要素,因为这些本土文化一是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本身就是特色;二是在地方文化的生发地周围,有适合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三是有些地方文化濒临失传,对这些文化要素的继承发展,是一种文化遗产保护的作为,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具有文化特色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收益。所以选择地方文化特色,可以大有作为。

还要注意,一提起特色,有的人往往将其片面地理解为艺术特色,其实不然,在多数学校,发展某些学科特色、教学特色、教研特色等,往往具有较低的门槛、较好的条件和强大的生命力。

 融会贯通,重点扶持

某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学,然后自主发言交流、质疑问难、相互解答,为了让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学校将其作为中心工作,每次校长办公会都讨论研究、每次教研会都认真探索、每节课都积极落实、每名师生都积极参与,将这一教学模武的发展融会贯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此为中心,最终探索出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并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该案例中创建教学模式的成功做法,就在于学校非常重视、重点扶持,将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融会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各项工作都围绕该工作运转,最终取得了成功。学校特色要想发展起来,必须在起始阶段进行重点扶持,但我们不可以顾此失彼、只盯着特色项目而把其他工作都弃置脑后,而是要把学校特色项目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为特色项目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最终促进特色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学校对特色文化建设重点扶持,并与各项工作整合一致、融会贯通。将特色文化建设变成常规性工作,才能保证特色文化的长足发展,任何单纯、孤立、抽象地进行特色文化建设的想法和做法都不会长久。

贵在有恒,坚持到底

某学校的语文课内大量阅读教学搞得很不错,基本形成了特色,可是换了新校长后,不再重视这一特色建设,校长不重视,老师们也没了方向、没了支持,逐渐停止了相关工作。两年后这一特色在该校基本消失。

学校特色能不能发展起来,与领导是否重视有很大关系,如果这位新任校长继续重视该特色的建设,将会取得长远发展。由于领导换届而导致学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我们不能把特色的消失归罪于领导换届,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做好坚持的工作,,有的学校在一任领导之内,也经历7特色建立和特色消失的过程,同样是

因为没有将特色坚持到底。一种特色的毁灭很容易,如果再重建就绝非易亭了,以上事例引发我们对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人治与法治问题的思考:如果人治的成分太严重,往往会随着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人事的变动而大变;如果对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采取法治。用学校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会取得稳定的发展效果。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要最终成功,必须持之以恒,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为了便于坚持。要以学校制度作为保障,以制度的形式明确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事宜,不管人事如何变动,制度总要固定,使特色文化建设工作常规性运转。学校特色的建设,并不是校长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坚持。在对学校特色的坚持中,好习惯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作为特色文化建设的主体,具有一茬换一茬的流动性,必须在每一届学生中动态继承学校特色,才能使特色文化继续存在、传承和发展。将特色文化的内容与好习惯养成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具有长久坚持的力量,把特色文化所需要的行为长久保持下去,从而将特色文化传承下去。

积淀传承,发展创新

某学校地处商业重镇,家家户户都做买卖,前几年珠心算很受重视,并发展成为本校的特色,可是几年后随着数学教学中科学计算器的引入和微机在日常帐务处理方面的普及,许多家长、学生都认为珠心算将来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家长不再支持、学生不愿学习,逐渐使珠心算失去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学校也丧失了这一特色。

学校特色的形成固然很不容易,但是其衰退消失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学校特色建成之后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挖掘特色文化的内涵,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潮流。同时还要注意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本质是“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内涵的积淀,挖掘深层文化因素。不要太注重文化特色的表面功利性。以上案例中,学生对珠心算学习的功利性太强,注重日常算账应用,这只是重视了这一特色的表面价值,所以当这种应用性的表面价值被现代化工具所代替后,就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对于珠心算的特色发展,要注意发掘深层价值,要积极挖掘其对于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挖掘作为国学遗产的继承作用,使珠心算具有长久的价值内涵,还要注意珠心算价值的文化积淀,让价值内涵观念深入到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目中。并相互影响、不断传承。还要积极创新,不断寻找珠心算与现代生活学习中新的结合点,为其发展不断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其在改革中继承发展。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学校特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3各位老师晚上好!首先要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因为自己学识比较浅薄,所以谈不出什么很有价值的东西,只能是发表自己一点点的感想,就是谈谈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

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我老家有两个老太太,他们都把自己的两个孙子从一岁左右拉扯大,奶奶都对自己的孙子很好,但是其中一个奶奶平时非常宠爱,从不批评,孙子长大了,出去赚钱了,很少寄钱给奶奶,甚至电话也很稀少,另一个奶奶在爱的同时又严厉,有时要打骂,但是辅以一定的感恩教育,孙子长大了,经常给奶奶寄钱,并且时常打电话给奶奶关心他们的健康。

从教将近十年,发现尊师的美德在不断的流失,在路上如果听到学生叫一声老师已经感到非常开心,多少次看到自己正在教的学生正面碰到那不屑一顾的眼神,心中的刺痛难以言表。在课堂上,学生时常跟老师顶嘴,甚至有学生出手打老师,是在令人心寒,在学校,一些学生对父母的态度也让人寒心……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家庭,学校的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

熟话说,“有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 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恩,不论他多聪明,不论他多富有,他的人生都不会真正幸福。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就难以成大器。感恩是中国人最注重的品德。

二、教会学生如何感恩

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与爱。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要做好感恩教育, 首先要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比如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关于感恩的文章,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

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其次,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比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上次去知新中学,有老师给我看了一本班级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对各个曾今的老师的感恩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写我这个已经离开他们的支教老师,上面的话句句感人肺腑,让我深深感觉自己对他们付出太少,感恩也是相互的;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感恩前辈,珍惜今天”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听一个关于革命先烈或英雄的故事,看一部革命题材的影片;有的学校以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革命纪念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特色主题教育活动;有的学校建立“爱心广场”、“爱心路”、“爱心长廊”,让学生耳濡目染,促进了教育的日常化和感染性;有的学校开展感恩自然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一个个水滴形的卡片上签名,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感恩大自然,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送去祝福,或者放假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又比如走进社区拾垃圾等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学会感恩丰富自我 。第

三、常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感恩教育,介绍历史上的感恩典范:如三国有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朝有孟郊胸怀对慈母的感恩之情,作出伟大诗篇——《游子吟》;秦朝有韩信为报洗衣婆施饭之恩,赏金千两;晋朝有晋文公为报楚王厚待之恩,作出“退避三舍”的决定。生活当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别人认可的,也许这在当时会成为心中的纠结。但是,在经历过后,仔细想想,岁月的洗礼才能让自己逐渐走上成熟。这个时候,要感谢那些曾经让自己成长的人,是他们让我们走向成熟睿智。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有欣赏就有斥责。遭遇斥责请不要恼羞成怒。要学会自我反思,试着换位思考。这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你就会以此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请感恩斥责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意志:竞争的社会就免不了尔虞我诈,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择手段的在你前进道路上放置各种障碍。当我们遭遇这些阻挠时,请不要轻言放弃,要勇敢的面对。请相信,只要你坚持,阳光就在风雨后。压力就是最好的动力,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无形中便强化了自己的意志力。所以,请感恩绊倒你的人。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要独立:一个人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难免要经历自我独立。因为亲人不可能一生陪伴在你身边。正所谓,花无百日在深山,人无百年在世间。当我们的亲人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自己,我们不能心生埋怨和悔恨,要懂得感恩,感恩他们一生不求回报无限地付出,感恩他们的及早放手。有一种爱叫放手,因为他们的放手我们才学会了独立。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阅历:生活中欺骗无处不在。当你被骗,请不要仇视对方,也不能自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请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的欺骗,才让我们无形中增长了社会阅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心志:一个人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当你的真诚换不回来等同的回报,请不要怨天尤人。请坚信,每一次伤害都是对你人生的洗礼,每一次伤害都是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舔舐伤口,把痛楚化作前进的动力,相信终有一天你会化茧成蝶。所以,请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砺了你的心志;感恩在困境中帮助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坚定了信念。感恩在顺境中忠言提醒你的人,是他们帮你校正了航向。感恩污蔑你的人,是他们让你知道正人先正己。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生命的伟大,感恩生活的美好。感恩父母的言传身教,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感恩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一切恩泽。感恩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感恩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恩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抹彩虹。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学校特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注重德育研究, 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根据“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探求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问题, 在抓好常规德育工作的同时, 勇于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破冰之旅, 培养学生“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对学习负责, 学会求知;对集体负责, 学会关心;对社会负责, 学会报答;对自己负责, 学会成才”。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学校坚持以德立校, 把“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作为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赋予“孝敬”的时代内涵, 拓宽“孝”的本质意义。要求学生每周回家做三件家务活;每一周主动的跟父母进行一次谈心;每学期都有一个进步, 给父母一个惊喜;每年岁末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对学习负责, 学会求知。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 不断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加强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明白:在校努力学习, 这是每一个学生的天职;学习没有窍门, 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目标、基础, 有选择性的、有计划性的读书学习, 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反复学习, 不断提高, 这是学会求知的必经之路。

对集体负责, 学会关心。良好的班风是每位学生对班集体负责的体现。为让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 使其能够在集体中与所有成员和睦相处, 召开“榜样在我身边”、“决不服输”“团结就是力量”、“小处见大事”、“同学需要理解, 班级需要爱护”主题会, 开展“一帮一”、送温暖、班团干部竞选活动。学校制定相关奖惩政策进行激励, 班主任具体实施, 让“对集体负责”走进学生的心灵, 形成良好的班风。时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感悟他人给我的温暖, 学会对他人的关爱。

对社会负责, 学会感恩。为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 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于潜意识中萌动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思想。只要努力奋进, 感恩的希望就不会遥远。学校积极整合周边教育资源, 让学生深入到机关单位、广大农村开展如慰问敬老院老人、科普农技宣传、普法宣讲活动, 进行体会“踏入”社会的辛劳与回报社会的快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立志服务于社会的思想与能力。

对自己负责, 学会成才。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让学生知道, 只有对自己负责, 成才就会有希望;只有刻苦勤奋、事事尽责, 克难奋进、不断进取, 才能化希望为现实, 才能化希望为现实, 收获成功的喜悦。比如, 让每位学生必须人人写成长日记, 记录自己的青春足迹, 成长经历, 成才过程;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必须周检。德育处、校团委按月褒奖各个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校的学生在三年的学校生活中, 人人都有一次得到表彰的机会, 使人人成才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丽的倩影, 以至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推出特色项目, 丰富特色教育理论

学校在常规德育教育的基础上, 深挖教育内涵, 创新教育形式, 培植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特色项目。以德育、科研带动其他项目的建设, 以特色的思想建设学校项目。形成特色项目群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级, 比如, 体育、民族舞蹈、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 根据学校特色发展计划, 自订计划及课程目标、整合资源优势、自编校本教材, 按时认真训练、辅导, 随时总结经验。独特的教学方式, 亲切的教学内容, 特别的吸引学生, 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围绕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在德育立校、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科研兴校几个方面, 按照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探索中引领特色项目走向成熟。

三、创建特色学校,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 我们挥洒汗滴, 乐于奉献, 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学校特色建设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各种活动中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指导的能力、学会合作互助的能力、学会欣赏包容的能力等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渴求的, 比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 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学校特色建设提升了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特色创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 伴随着特色教育的不断推进, 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提升。表现在管理层面上, 学校行政人员日益清晰了对于学校发展的思路, 合理规划了学校发展的愿景, 表现在一线教师身上, 广大教师除了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热爱本职工作。有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份思考, 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创新自己的育人手段, 提高育人水平。因此, 学校特色创建推动了学校发展。

走特色办学之路, 要不断地明确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不断地统一思想, 克服困难,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自主发展, 各显神通, 不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生存力。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特色建设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要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过程, 把特色内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产生特色效应, 真正实现特色创建创出特色。

摘要:本文从德育研究, 推广德育研究成果, 树立学校特色教育理念, 培养师生的良好素质,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职业道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