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理解范文

2024-02-08

我们需要理解范文第1篇

让人三尺又何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2.正确认识宽容与软弱、宽容与严格、宽容与维权的界限。 过程与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教学重难点】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宽容友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亲身体验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新课导入:生活在线(教材P61)

看看三幅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我们生活都像这样,会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引出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一、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板书)

活动内容:阅读“六尺巷”的启示(教材P62) 讨论:(1)如果张英和叶家互不相让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2)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1)这一问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可能的后果有:①打官司,让官府裁决;②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③大打出手,酿成惨剧,等等。

(2)启示是: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应该胸襟开阔,谦让友善。

(一)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板书)

活动内容:以史为鉴 学生1:“将相和” 学生2:“七擒孟获”

讨论:这两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

1.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担白,度量恢宏。人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增进团结;才能解人之难,取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很大的感召力,使人相互信任亲近。(板书)

活动内容:在团结和温暖的集体里 学生阅读“宽容的力量——教师篇”(见资料包) 我们班集体是团结的集体,是温暖的集体。请你谈谈发生在你身边的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宽容的小故事。

过渡:生活中处处有宽容,生活中处处需要宽容。但生活中我们与陌生人、朋友、同学、教师,甚至父母,在交往过程中也会因为一点小小的误会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活动内容:公共汽车上的冲突(教材P64) 讨论:赵刚和陈伟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赵刚、陈伟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1)赵刚用宽容大度的心态,用幽默的话语,谅解他人,化解矛盾;陈伟缺乏宽容忍让之心,以牙还牙,激化矛盾,加剧冲突。

(2)当他人不小心妨碍甚至伤害了我们时,我们应该用宽广的胸襟,正确面对,及时化解矛盾和冲突,防止矛盾和冲突加剧。

活动内容:给你忠告

阅读“学会宽恕别人,可为自己健康加分”(见资料包) 教师小结:

2.心胸狭小者,于人于已都没有好处。当别人不小心妨碍了你,当朋友误解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时,如果你为此争吵、怀恨乃至报复,那么只会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板书)

活动内容:表达心声

主题:有人说生活因矛盾而充满激情。但当激情消退后,我们发现:我们总是生活中自责和痛苦之中。在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相处过程中,曾经因为你自己的不礼貌或误解,伤害到了你的同学、朋友、老师和父母,但因为面子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你还生活在自责和痛苦之中。今天,让我们以“×××,其实我想„„”为题写一封信给因你的不礼貌或误解而伤害的人,说明事实的真相,求得谅解和宽容。

时间:10分钟

我们需要理解范文第2篇

用心呵护生命的成长

杜厝小学

刘伟琼

用心呵护生命的成长

净峰杜厝小学刘伟琼

前不久在报道上看到四川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因觉得活着太恼火了而服农药自尽,深感震撼。八岁,这本应是天真可爱的年龄,可却承受不了来自作业的压力、父母的责骂而自尽了。真让人痛惜!而像这样青少年自尽的事例似乎越来越多。

生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当如花的生命逝去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痛心和警醒。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用心呵护生命的成长,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就是——《用心呵护生命的成长》

该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呢?课堂教学无疑是个主渠道。我们应该让生命教育尽快走进课堂,通过讲授、讨论让学生了解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使学生能坦然面对生死。除了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外,还要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触及心灵的真切感受中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比如在瑞典,小学老师会让孩子摸着孕妇的肚皮给他们介绍生命的由来,让他们了解生命的诞生是多么艰难,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

生命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学会爱与被爱的教育,我们要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计和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感悟深刻的体验实践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自然,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

我们也可以在班内开设“知心信箱设立悄悄话专栏,设立和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我们要经常以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烦恼,使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人生、珍爱生命。

除了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外,我想我们更需要的是用心呵护生命的成长,把生命化教育促进儿童生命发展的理念驻扎在心灵深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呢?也许你有可能就是那些哄然大笑的人们当中的一员,我想问的是,在还未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时,我们是否有权利取笑他?其实我们经常从孩子的话里断章取义,然后得出一个想当然的答案。仔细想想,有时候孩子会误入歧途,走上绝路,并不是不懂得珍爱生命,而是因为感受不到身边人的关爱和信任,支持和理解,正是这种心灵的孤独让他们害怕面对,厌倦生命。

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和不幸。在教育中,我们习惯于往孩子的头脑里浇灌东西,却严重地忽视其心,忽视每个孩子心灵的需要和发展。我们懂得关心知识和学问,懂得关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懂得关心社会和生活,却往往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深处缺乏真正的关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教育的全部目的只是为了完善儿童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培训,而忽视其心灵的成长与健全,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失去了教育工作者本身具有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如人这为人所必需具有的品性。

对于孩子,我们普遍缺乏耐心的期待和细心的理解。教育需要方法,但方法绝对不是第一位,最重要的是教育能不能用宽容、慈祥的心去关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他自身的力量增长,让他自身的价值感不断攀升。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到在课堂生活中,在学校生活中,孩子们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我们又能提供哪些条件来呵护他,成全他,怎么善待他的各种生命需要。成绩越差,越不能歧视,毛病越多,越要亲近,家里越穷,越要体恤,他越是不知好歹,你越要知好歹,因为他正在成长,而关爱、宽容、谅解、等待,就是对生命成长最无私的呵护。

最后,让我以张文质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演讲:

生命教育——

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

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

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

从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意义开始,

从创造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开始,

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交往方式开始,

从改善教学策略开始,

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我们需要理解范文第3篇

没有道德底线就谈不上企业文化

企业事业理论是企业长远生存的需要

企业文化落地重在价值体系管理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

狭义企业文化,是企业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综合,是企业人的习惯、风尚与集体无意识。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特种资源又是生产力精神。

资本的原始冲动就是投机与冒险,这是资本的本性。而文化的引导性与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引导企业追求长远利益,是对短期行为的超越;二是优化内、外部的环境与生态,以便永续经营,内部有凝聚力、执行力,外部追求受社会尊敬、品牌美誉度,这是对实现利益过程的超越;三是人的价值的再发现,即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以人为本,对人的潜能进行激发,是对传统生产要素认知的超越。

如果没有道德底线,就谈不上企业文化,更谈不上先进文化。中国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急功近利、突破底线的行为屡见不鲜。

企业事业理论对中国企业还是个新的课题,但先行的中国企业家早就指出,要把企业做成事业。结果带来两个思考:一个是企业终极价值的思考,回答企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回答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二是思考商业文明与商业伦理。企业如何对待客户、供应商、相关利益者、竞争对手及社会的态度,这是市场秩序,商业公序良俗,游戏规则形成的基础,普遍信用导向文化如何生成,中国企业新型商业伦理建设,背后是企业价值观。这不是现实生产力,却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一种企业价值定向,保证企业的健康方向。

良性的竞争,良性的秩序,既是企业长远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存在的责任和方式,符合当今中国社会心理和社会预期。而任何符合社会现实和预期的东西,就是企业的价值空间,就是发展的机会所在。所以,谈到企业持续发展,就是经营持续的价值平台,是平衡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追求“又好又快”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中国企业正在自觉强化这种文化意识。

行业领袖企业有必要抢占道德制高点,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强化企业价值体系建设,这是中国社会嬗变的时代呼唤,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是中国企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健康力量的具体展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和有生力量。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引进或获得先进价值观不难,难在“落地”。因此,一要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在具体实践中精确定位企业的价值定向;

二要时时刻

刻坚守企业核心价值观,坚守价值原则,通过科学机制形成有效价值体系;三要推进企业价值观管理,文化理念在经营管理中有效渗透和转化,推进企业文化管理。

任何文化建设都要建立在制度平台之上,制度与文化不可分,制度设计源自文化思想及价值主张,强调什么价值主张就应有相应的机制配套,这种行为才可持续,所谓文化管理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这是协同管理的基本要求。

我们需要理解范文第4篇

营销是个“吃青春饭的行业”。做营销,本来就是“风险与收益”并存,“大风险”、“大收益”。营销人员之所以要从事“营销”这个“吃苦又受罪”的行当,根源就在于营销人员敢于冒险,想追求高额的收入。

所以,合格的营销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金钱欲望。如果一个营销人员连金钱的欲望都没有,那么他是不适合做营销工作的,因为他“胸无大志”。

笔者招聘营销人员时,第一要求就是该员工必须具备强烈的金钱欲望;如果一个营销人员就想着每个月拿1-2千元固定工资或者那么一点底薪过日子,笔者是坚决不予接纳的。

标准之二:懂行规,遵守基本制度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是不能违背的;同样的,每个营销单元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制度,这些基本制度也是不容违背的。简单的说:合格的营销人员必须懂行规,不能破坏大家共有的游戏规则!

比如说:笔者能够容忍营销人员每个月偶尔迟到1次,或者是请假1天。但是,有的员工在半个月之内(实际上班时间为11天,周末休息)迟到4次,请假1天,那么笔者的做法就非常简单:“礼貌”的请该员工离开公司!——因为这样的员工显然违背了我们的基本游戏规则!

同样的,在公司内,笔者鼓励员工在做好销售业绩后,与公司领导进行公开的、坦诚的讨价还价;但是,你必须遵守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基本制度。

标准之三:有做营销的天赋和直觉

营销人员还是讲究一些“天赋和直觉”的。有些员工天生就适合做营销,或者是经过短暂培训和教导,就能“上路”;另外有些员工,非常刻苦、努力,但是方式方法错误,或者是始终难以学会营销,他们是不适合从事营销这个工作的。

可能有很多人会拿《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来作例证,说明员工经过培训还是能够成长起来的;但是,作为企业一方,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我们真的很难有这么大的资金实力、财力来“专门、单独培养”一个员工,这样的培养成本太高了。有可能,很多企业培养出这样一个“许三多”,却葬送了整个企业!

所以,笔者挑选营销人员,不会要求员工一定要有多少年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但是肯定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从事营销的天赋和直觉!这种天赋和直觉,只要经过3-5天、至多不超过10天时间就可看出来。

选择合适的员工,不仅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培养成本,而且能够快速的为企业创造效益,为企业储备大量优质人才。笔者通过此法,确实在短期内发现、发掘出一批适合从事营销的员工。

标准之四:愿意承担风险、主动学习、拼命干活

做营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不劳而获,那是幻想。

我们需要的营销人员,肯定是那些愿意承担风险、主动学习、拼命干活的员工。

如果不愿意承担风险,不想努力干活就想赚大钱,那肯定不是我们期望的营销人员。

有位同仁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营销如同战场。每一场胜利、每一个单子都是打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等出来的”!

所以,营销人员必须是实干家,“行——胜于言”!

不想努力干活,光想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员工肯定不是企业需要的营销员工。

标准之五:从基层做起,而非高薪“空降兵”

对于中小型企业、创业型企业来说,我们需要的营销员工,还是希望从基层做起来;我们需要的骨干和主力,也希望从内部培养、提拔起来,而非高薪从外面请“空降兵”。

笔者曾经见识过几个“空降兵”,确实他们的综合素质很优秀,过往的经历更是诱人,但是在“高薪聘请”过来后,还是发生了很多故事,最终大家黯然分手。此处不详细罗嗦。

上一篇:物流沙盘系统范文下一篇:未来主义画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