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范文

2023-09-20

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范文第1篇

1 体育教学原则

一般而言, 我国的体育教学原则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1 自觉性积极性原则

自觉性积极性原则, 是体育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 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变成自觉的行动。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才能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进行刻苦、主动、顽强、创造性地学习, 发展思维与认识能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是指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自身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和感知,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并与思想, 实践相结合达到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 主要是通过反复从事各种身体练习, 来达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 因此, 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种有关的感觉器官, 从而确定动作的方向、路线、节奏, 在练习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和形成动力定型。

1.3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根据人们认识活动的特点, 人体机能活动与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法和运动量的顺序。正确贯彻这一原则, 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 有效地发展机体各器官系统肌能的能力, 增强学生体质。

1.4 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 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 做体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该原则表明体育教学任务的确定内容的选择, 组织教法的运用, 运动负荷的安排都要力求符合学生的年龄, 性别, 体质状况, 体育基础以及学校的场地、设备、气候等实际情况, 制定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受。

1.5 巩固提高性原则

巩固提高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提高身体训练水平, 增强体质, 能在实践中较熟练地加以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提高, 同时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的一原则。

1.6 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体育目标是增进健康, 但体育动作是带一定程度的惊险性, 所以安全就成为一个原则要在教学中普遍贯彻。

2 体育教学原则的运用

一般而言, 所有教学原则都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全面贯彻各个教学原则,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下面我们就对体育教学原则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

2.1 自觉性积极性原则的运用

(1) 把思想教育、意志品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反复强调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身体好与学习好、工作好的辩证关系, 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注意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地运用教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合理规划每阶段和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教学任务和具体条件, 正确地提出阶段任务和每次课的任务, 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地运用教法。

2.2 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动作示范。动作示范是最生动的直观方式, 正确的示范是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因而要求教师必须要正确, 轻松, 优美地做动作示范, 使学生通过感官一目了然。

(2) 巧用道具, 如使用图片、模型教具、幻灯、电影、录像等。当示范不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与细节, 演示动作的全部过程或某一技术细节的关键和要领时, 这些道具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另外, 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单信号, 手势和标志物等, 也能起到一定的直观作用。

2.3 系统性原则的运用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次序和教法步骤, 这既要考虑各项目本身的系统性, 又要考虑各项目间相似动作结构之间的关系, 将其排成最佳次序, 促进技术动作的提高。

(2) 注意节课、项目、学期间的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衔接, 逐步提高。同时, 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要全面系统并连贯和有组织地安排教学过程, 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 提高认识能力, 发展身体。

(3) 要有节奏地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在运动量的安排上, 应是循序渐进地有节奏逐步加大, 并有节奏地交替进行。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体质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 从实际出发原则的运用。

(1) 深入调查研究, 全面了解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兴趣爱好, 思想状况, 组织纪律性, 体育基础, 知识水平, 身体发展等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确定教学任务, 选择与安排教材内容, 组织教法以及运动量的分配。

(2) 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组织教法以及运动量要符合学生自身情况, 符合当地的客观实际, 遵循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运动量由小到大等系统性原则的要求, 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 巩固提高性原则的运用。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整个教材串起来一步一步地加以巩固和提高。

(1) 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技能、技术的正确概念, 切实明确动作要领和完成动作的方法。同时, 加强教学计划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反复练习, 经常复习。

(2) 采用提问、测验、考查和考试等方法, 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是巩固与提高知识、技能、技术的一种方法。同时, 还可通过各种竞赛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技术, 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

(6) 安全原则的运用。

为了确保体育教学中的安全, 首先应思想重视, 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方法。

(1) 教师要认真、熟练和准确地运用各种保护方法。但要强调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要求胆大心细, 防止轻举妄动。

(2) 加强对学生预防创伤事故的教育,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并开展群众性的医务监督。

综上,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体育教学原则, 都是密切联系的, 只有全面贯彻各个教学原则,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我国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故其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构建及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问题, 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是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 是体育教师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 如何深刻理解和正确的运用, 对明确教学方向, 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原则,运用

参考文献

[1] 项颂国.体育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8, 12 (2) :117~120.

[2] 梁风.体育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J].广西商专学报, 1995 (2) :77~78.

[3] 喻长虹.谈体育教学原则及运用[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1 (21) :99~100.

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范文第2篇

虾蛤混养技术的原理是按照花蛤和对虾不同的生活特征,使用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让它们在相同水域中构成共生关系,充分利用花蛤滤食的特征,处理水域中虾类残余的饵料、底栖生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等,达到改善养殖水域环境、提升水质质量、增加花蛤和对虾产量的目的。多年的试验验证分析证明,虾蛤混养技术有着风险低、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1],值得在水产养殖户中大力推广和普及,它不但能够为水产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也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沿海地区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虾蛤混养技术要点分析

2.1 虾蛤混养方法技术实施要点

2.1.1 池塘的选择

使用虾蛤混养技术的池塘,面积需要控制在1.3~2.0 hm2,且形状最好为正四边形,在水塘两边必须设立入水闸口和排水闸口,在池塘中心位置需设立环沟或中央沟,水池深度在1.2m以上,水池底部为砂石或水泥,若水池底部为泥底,在正式使用前,需在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值得注意的是,在池塘周边不能有污水注入源头,海水的比例要求控制在1.01~1.022,并且水的p H值需保持在7.8~8.5[2]。建议在有少量淡水注入、饵料资源丰富的海区使用虾蛤混养技术。

2.1.2 虾蛤苗种的选择

本文采用的为菲律宾蛤仔和日本对虾苗,其中,菲律宾蛤仔是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自育苗种,规格为500~600粒/kg,平均582粒/kg,日本对虾虾苗则购于马巷对虾育苗室,虾苗平均体长在0.8 cm左右。

2.1.3 前期准备工作

在正式混养虾蛤前,水产养殖户应先排干池塘中的水,并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余饵料,再历经30 d左右的日光曝晒直到池底干裂。在花蛤播苗前,养殖户应整理蛤苗的滩面,畦宽需要保持在3~5 m,畦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在60~70 cm,方便水产养殖户进行有效的播种和日常管理。在投放蛤苗前10 d,养殖户应将蛤苗放在自来水中浸泡72 h左右,将更加有利于蛤苗的生长。在放苗前的7 d,应向池塘中注入一定量的海水,同时使用药物消毒(漂白粉或生石灰)。在池塘消毒的过程中,水产养殖户还必须在入水闸口安装60目的过滤网,防止天敌生物进入水池。在消毒工作完成48 h后,还需要再向池塘注入1~2次海水,用于冲洗池塘。另外,在池塘中,浒苔的繁殖能力极强,若不及时清除,则很有可能在虾蛤混养过程中大范围生长,导致入水闸和排水闸网口的堵塞,因此,养殖户必须定期清除闸口上的浒苔及附着物。

2.1.4 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

在正式放苗前的7 d左右,养殖户需要进水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在这一过程中,池塘水深应保持在30~50 cm,在晴好天气环境下,施加1 g/m3尿素以及0.1 g/m3磷酸钙,在施加的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水体颜色对施肥次数灵活控制。

2.1.5 苗种的投放

一般情况下,蛤苗会早于虾苗15~30日投放,目的是防止蛤苗对虾苗造成伤害。之后在9月1日、9月25日、10月11日、12月3日和第二年的1月7日分5个批次投放日本对虾虾苗,蛤苗则需要在每年的8月12日左右投放。应选择在非烈日或暴雨环境下开展作业,投放密度为每667 m2池塘投放70~75 kg蛤苗、1~1.5万尾虾苗。

2.1.6 日常管理

在虾苗投放达到14 d后,养殖户应在池塘中逐渐添水,每天添水量在5~10 cm为宜,在中期时,水深需要达到1.5m以上,到养殖后期,则需要按照水质状况合理换水。在虾蛤混养过程中,禁止大范围池塘排水和关水,杜绝水体在这一过程中质量产生大幅度变化,降低虾蛤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过激反应现象。在换水后,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体的具体情况,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开展对水体的消毒工作,杀死池塘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病菌。在虾蛤养殖前期,投放的饲料应为基础生物饵料配合优质饲料;在养殖的中后期,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质的具体变化,合理增加饵料的投放量,杜绝因饵料总量不够,导致虾蛤扒苗,降低虾蛤成活率。在完成虾苗的投放后,养殖户应根据池塘水体情况,每间隔15 d追肥一次,在养殖前期,水体的透明度应在40 cm左右,在中期为50~60 cm,后期为30~40 cm。养殖过程中,水温需要控制在8.2~25.3℃,水中氮氨浓度需要控制在0.019~0.083 mg/L。

2.1.7 虾蛤混养时的病虫害防治

首先,在虾蛤混养前,养殖户应对池塘开展一次全方位彻底清淤行动,在投放蛤苗前对池塘开展一次全面的消毒工作。

其次,养殖户应妥善地控制虾蛤混养的密度。正确控制混养密度,能够让虾蛤在最为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并且也能够保持水体质量。养殖密度过低,农户便无法得到最大的经济利益,养殖密度过大,虾蛤便会出现饵料不足的现象,并且会对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所出现虾蛤病害的风险反倒会让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受损。

再次,在饲料投放时,养殖户应最大限度地保证饲料的新鲜,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蛋白、有益菌、高效营养素、蜕壳素等物质,达到增强虾蛤免疫力,帮助虾蛤健康成长,降低病害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最后,养殖户还需要在水池中定期投放消毒杀菌剂,进一步防范虾蛤病害,在发现虾类产生疾病时,需要迅速分析和处理疫病,选择正确的消毒药品对虾类进行治疗。

2.1.8 效益分析

在本次虾蛤混养试验中,日本对虾使用定制虾笼补大留小,从第二年的1月上旬开始捕捞对虾,到5月中旬停止,期间共捕获对虾14.85t,对虾平均100~140尾/kg,单尾对虾平均重量为8.09 g,成活率达到7.6%,产值为220.5万元[3]。花蛤从第二年的6月上旬到6月中旬捕捞,期间共捕捞出菲律宾花蛤207t,每kg花蛤平均为120~160粒,每粒平均重量为7.6g,成活率达到75%以上,产值达到14.2万元,加上其他杂鱼、蟹类总产量为2.65t,产值为6.6万元。经计算,池塘平均产值为2566元/667 m2。

2.2 虾蛤混养方法的发展研究

花蛤是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在中国沿海地区(辽宁到广西一带)均有广泛的分布养殖,它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肉质味道好,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市场价格高,基于此花蛤成为了国人菜篮子中十分重要的水产品。早在2004年,中国花蛤产量便达到了150万t,其中在福建地区,产量就达到了38万t,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它对于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为重大的作用[4]。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虾蛤混养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合理的虾蛤养殖体系不但能为养殖户们带来非常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我国水体环境保护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

3 结语

在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户重要的产业基础,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面临着环境污染大,风险高的缺点,稍有不慎,养殖户便很有可能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因此,使用科学合理的水产养殖技术对于养殖户经济收益和环境保护来说,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论述的虾蛤混养技术,是经过多次试验和论证后得出的结果,对于现代水产养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保障农户经济利益的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因此针对此项技术的研究活动在我国十分具有价值。

摘要: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本状况,阐述虾蛤混养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虾蛤混养技术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虾蛤混养,概念分析,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 张是,何海.虾池混养文蛤虾蛤效益双佳[J].齐鲁渔业,2004(4):16.

[2] 常杰,田相利,董双林,等.对虾、青蛤和江蓠混养系统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33-39.

[3] 翁国新.虾蛤混养技术研究[J].福建水产,2011(3):42-44,63.

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范文第3篇

一、日本动漫应用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因和主要形式

(一) 日本动漫应用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因

其一, 日本文化层面的原因。日本动漫中应用中国文化元素有着多种原因, 和日本的自身文化特征有着紧密联系, 日本地理位置很特别, 四面环海, 是数千岛屿组成。从家永三郎在其著作《日本文化史》当中内容能看出, “日本是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海上岛国, 大陆发达文化的影响在时间上不免要滞后, 之后这一文化模式也形成贯穿日本历史的特点。”从而能看到, 日本人自身也承认其文化落后大陆文化, 在很长时间里这一大陆就是指的中国[1]。日本人的风险观比较强烈, 实用主义的意识比较强, 日本文化当中表现最多的就是消极悲观, 从日本动漫当中的人物命运也能够看到, 其中的人物通常是追寻着宿命。从原始社会开始日本就大量引进中国文化, 日本是善学以及好学的民族, 其学习当中通常有着目的性, 日本动漫的发展生存也需要肥沃土地, 需要从题材上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赢得市场, 这就是从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文化元素运用的原因。

其二, 外交层面的原因。日本动漫的蓬勃发展和日本政府提出的文化产业策略是分不开的, 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也和外交层面的原因有着很大联系[2]。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 日本动漫向着海外市场扩张是六十年代, 中国自然是最大的消费潜力者,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国内动漫业处在停滞状态, 日本动漫看到了时机, 虽然受到了阻碍但是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 低价出售甚至是无偿播放的手段进入到中国电视播放领域, 如动漫中的, 《聪明的一休》以及《机器猫》等等在我国比较火热, 成为固定日本动漫受众群体。

其三, 商业层面的原因。日本的动漫发展从1917年的首部动画片诞生至今有了百年的时间历程, 发展中呈现出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特征。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意识, 实现动漫的商业化发展就要打破局限, 商业化是要赚钱的, 需要动漫产业各部分都能加强联系加强支持, 在共同的作用下就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圈。为能在中国打开市场, 日本动漫就必然要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吸收中国文化的养分, 这样才能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通过运用中国文化元素不仅能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更重要的是能从中赚取丰厚利润[3]。日本动漫在取材过程中常常会和中国的传统经典文化相结合, 从西游记以及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中取材, 从而将动漫作品推向中国市场来获利。

(二) 日本动漫应用中国文化元素的主要形式

日本动漫在应用中国文化元素的时候, 有着不同的形式, 如直接进行改编的形式。把中国历史事件内容等直接改编成日本动漫, 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 就是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应用。日本漫画以及插画家皇明月的动漫中有的故事情节就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一致, 景观多种表现手法让漫画更为唯美动人, 比较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再者, 日本动漫中应用中国文化元素的形式还体现在撷取精华的形式, 主要是围绕京剧以及围棋和武术等中国传统的文化进行创作的动漫。还有的是和我国的饮食文化进行了结合, 比如人们比较熟悉的《中华一番》, 从动漫当中的饮食内容就能够看到, 有饺子以及包子和烧卖等传统的面食, 也有三鲜锅巴以及麻婆豆腐等相应的家常小菜, 正是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才呈现出了比较精彩的内容[4]。

应用中国文化元素的形式还体现在摘录要素形式, 主要是进行在动漫作品当中摘录中国的名著典籍的要素以及历史事件等进行故事再编, 如日本动漫中的一些作品《七龙珠》以及《我的孙悟空》等都是对我国的古典名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摘录, 而比较突出的《最游记》是对《西游记》要素进行摘录比较鲜明的, 进行了搞怪改编。

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形式还体现在歪曲异化形式上, 主要是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了异化以及歪曲等, 从而将原作的主旨以及内容发生很大变化的动漫。从日本动漫作品《一骑当千》的内容就能够看到, 这是女性为主角的动漫作品, 其中有着比较多的色情镜头, 这一作品就是对我国的名著《三国演义》作品进行得了改编, 但是内容是毫不相关的, 只是借用了人物名称[5]。这一限制级的动漫中国青少年如果观看后就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二、日本动漫应用中国文化元素产生的影响和对我国的启示

(一) 日本动漫应用中国文化元素产生的影响

日本动漫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所产生的影响是明显的, 从对中国文化影响层面来说, 日本动漫运用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内容多样化, 几乎涵盖中国文明所有领域, 从饮食, 建筑, 思想, 著作等等, 都能从中国文化当中找到其源头。但是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在运用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改编中国元素以及篡改等, 进行迎合消费者, 这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不利影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 商业娱乐化会挤压民族文化, 过度崇尚日本流行文化, 情感上被顺服, 民族文化认同感就会削弱, 民族精神光芒也会减弱。

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在对精神层面的影响上也比较鲜明的, 日本动漫引导着积极精神, 青少年是重要消费群体, 充满新奇以及求知欲和刺激等, 而日本的动漫也能迎合其心理, 动漫当中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也会对青少年产生精神上的引导作用。但是也会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动漫作为艺术形式, 作品当中充满消极悲观以及宿命论等内容, 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会产生不利影响[6]。

(二) 日本动漫应用中国文化元素对我国动漫发展的启示

日本动漫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 也对我国动漫发展有着启示, 我国动漫发展也要能从中汲取经验:

第一, 注重调整动漫发展的策略。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在当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要进行客观的分析, 积极调整策略, 争夺文化资源, 解放动漫市场。我国的动漫市场发展的缓慢主要是没有利用好文化资源, 占据文化市场, 忽略了普及性, 要充分重视动漫的原创性以及趣味性的呈现, 形式上要能敢于突破和创新。再有要注重从保护民族文化上加强,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要加强市场监管以及知识产权保护, 保障整个行业良好运营, 并正视审查制度对动漫产业发展的制约。

第二, 动漫的商业化发展。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有着固定制作流程, 我国在发展动漫产业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产业链的打造。动漫当中对文化元素的科学运用, 能够更容易被观众接收, 要推出周边的产业, 才能更好打开市场, 促进动漫商业化发展, 有了市场就有了投资[7]。还要注重创新发展, 注重精品战略的实施, 要能够扎根民族文化当中, 首先要考虑中国深化故事, 也要急急急借鉴学习日韩以及欧美动画的长处, 只有目光放远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动漫产业良好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日本动漫发展中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 也对我国的动漫发展有着一定启示作用, 要能从日本动漫的发展当中认识到我国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和价值, 并要结合本土的文化创新动漫创作。只有从文化上丰富性的呈现, 不断的创新探索, 才能更好的带动动漫产业发展。希望能通过上文中日本动漫中中国文化元素的应用相应理论研究, 能为我国的动漫领域发展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摘要:日本是的动漫产业比较完善, 日本是善于用拿来主义的民族, 日本的动漫发展也是如此, 从日本动漫当中的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就可见一斑。日本动漫的发展中, 从传统艺术和民间故事为基础, 到后来融合了诸多现代元素以及其他国家的文化, 促进了日本动漫的发展。本文先就日本动漫应用中国文化元素的原因和主要形式加以阐述, 然后就应用中国文化元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动漫发展的启示进行探究, 希望能从理论上的研究为实际的发展有着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文化,发展启示

参考文献

[1] 胡洋.浅析动画艺术与宗教--以宫崎骏动画作品为例[J].大众文艺.2016 (12) .

[2] 刘瑶.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历程、驱动因素及现实困境[J].现代日本经济.2016 (01) .

[3] 崔泽慧, 冯裕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 (04) .

[4] 张婵.日本动画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与启示[J].西部广播电视, 2015 (17) .

[5] 徐丹.浅谈日本动漫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关系[J].戏剧之家, 2015 (02) .

[6] 王可越.中国独立动画:混杂化形态与全球化想象[J].电影艺术, 2017 (06) .

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范文第4篇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是教师从教授知识, 传承文化的角度出发, 在课堂上利用黑板、白板、幻灯等介质通过综合的文字、符号、公式、表格和图形等多种形式, 系统地演示、突出教学内容从而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

今天,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普遍的课堂教学方式, PPT等广泛地代替了手写板书。但是, 板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 与多媒体手段结合, 将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 如何进行课堂板书, 如何结合多媒体手段实现板书与教学效果的相得益彰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初浅的看法。

2 如何板书

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有效获得新知板书自然不离其宗。要实现板书为教学服务的任务, 增强教学效果, 板书就必须匠心独运, 认真做到:符合板书设计的原则, 遵循板书设计的方法, 恰当运用板书的媒介合理搭配板书的色彩。

符合板书设计的原则:板书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既概括性地准确反映教材的内容, 又充分地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板书是设计, 是布局, 是系统的知识点安排。因此, 一方面, 板书要耐看, 具有艺术性,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 板书要适用, 具有科学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保证板书的趣味性, 集中学生注意力, 板书必须提纲挈领, 概括教学内容;板书必须线索分明, 引导学生思考;板书必须重点突出, 抓住问题关键;板书必须一目了然, 书之有序, 符合审美要求。

遵循板书设计的方法:板书可以将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方式有机结合, 比如:在讲述说明性文章时, 就可以运用摘录提纲法, 因果关系明确, 来龙去脉清楚。在讲述议论性文章时, 就可以运用概括归纳法, 推理演绎归纳, 例证说理分明。在做统计分析解释时, 就可以运用表格解释法, 趋势走向一清二楚。当然, 图形示意的方法形象生动, 比较对照的方法重点突出, 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适用。各种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以一种方法为主, 兼顾其它, 使得板书方法灵活, 形式多样, 运用自如, 课堂教学别具一格, 学生如坐春风。

恰当运用板书的媒介:借用简洁多样的数学符号和标点符号, 可以形象化地个性化地表情达意, 既简单明了, 又快捷适用。教师也可以运用各种线条, 不管粗细平直, 无论曲折繁简, 总可以恰当地运用, 以体现丰富的教学内容。表格、箭头、图形、坐标、字母等形象图示, 可以将板书的相关内容充分概括, 有机相连, 体现因果等逻辑关系。

精心挑选板书的语言:板书要精, 用词要准, 书之适量, 要体现教学脉络, 要突出教学重点。所以, 板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都往里塞。板书要锤炼语言, 使之规范适宜, 简明概括, 不能让板书代替讲授。要使学生能够通过板书的字、词、句掌握重点, 理解难点, 提纲挈领, 归纳全文。因此, 板书要精心挑选语言, 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

合理搭配板书的色彩: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知识摄入, 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因此, 色彩可以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 色彩合理的板书设计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效应, 更加深入地掌握新知。彩色粉笔的运用和计算机预制的彩色面板可以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当然色彩的搭配必须符合美学原理, 讲究实效做到“内容精, 色彩新, 运用活, 视觉美”的和谐统一, 而不是过于杂乱。特别是补充色、对比色和冷暖色的运用要恰当, 以免造成视觉疲劳, 影响教学效果。

3 板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

20世纪以来, 现代电子、光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 使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 多媒体教学也迅速普及。尽管如此, 板书在多媒体教学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中, 板书可以抓住瞬间的灵感。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渐进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通常会有突然产生的教学信息出现, 使师生产生联想。因此, 固定的前置的多媒体课件 (如PPT板书) 就不能够代替现场的板书。现场板书书之及时, 有着快捷、灵便、经济、多变的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多媒体课件的不足。

在多媒体教学中, 板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张驰有序, 动静交替。通过板书,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 既强调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又能开启学生思路, 调控学生注意力,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从而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这是固定的前置的多媒体课件无法替代的。因此,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不能忽视结合使用常规板书促进教学。毕竟, 多媒体课件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是教学过程中的半成品。

在多媒体教学中, 板书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讲课魅力和特点, 给予师生更多发挥的空间。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 教师也可以多板块同时进行板书, 从而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 实现知识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完美统一。因此, 使用多媒体教学, 板书也是不可缺少的配角, 进一步地阐述学科理论, 解释教学疑难, 总结教学内容。

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 板书可以不拘一格, 形式多样。可以用Excel制作表格, 归纳内容, 突出对比;也可以用Word制作文档, 提出关键知识点, 展开讨论;还可以利用绘画功能, 借助箭头、几何图形等, 清楚地显示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教师还可以如运用曲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讲授、解释经济学、市场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案例。这将使课堂更加引人入胜, 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 使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 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增值、生存的过程。所以, 在多媒体教学中, 板书并不是无足轻重, 小事一桩。它遵循板书设计的一般原则, 离不开教师巧妙的构思, 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再体现。板书充分体现了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当量,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养, 更能直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培养学习的自觉性, 影响学生接受、理解、消化新知的程度。因此, 课堂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 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体现教师风采, 从而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摘要:板书是教师从教授知识、传承文化、突出教学内容, 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它有自己特定的设计原则、方法、媒介和色彩运用。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可以体现教学思路, 突出教学重点, 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关键词:板书,原则,方法,媒介,色彩,多媒体,运用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范文第5篇

1 高校辅导员的常见教育方式——谈话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 基本上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 相比较其他教育方法, 与学生谈话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辅导员运用各种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与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谈话, 促使他们接受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品德行为教育内容, 进而使之通过自我教育, 自身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与升华, 逐步达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效果好的交流谈话可以促使大学生接受谈话的内容, 辅导员要实现教育目的, 通过分析、论证、启发、引导, 调动主观能动性, 使双方产生认识上的同感, 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

2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运用现状及效果分析

2.1 谈话话语权失当

据笔者了解, 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教育时把持着交流谈话的话语主动权, 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谈话中处于优势和自主地位的总是辅导员而学生则总是处于消极被动、被控制和被支配的地位。因此, 谈话被辅导员的独白所取代, 这种话语霸权的独白根本不能彰显谈话的特性, 其效果只能使谈话成为灌输教育。灌输教育虽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但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 已不能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辅导员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学生, 促使学生理解和接收, 学生对辅导员所传递的思想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 难于内化为其内在的政治信念, 并转化为道德行为体现于道德实践之中, 从而造成知行脱节。而且还往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从而影响谈话效果。

2.2 情感缺位

平等真诚并带有情感的谈话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沟通, 精神的交流, 只有这样具有情感的谈话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等情感注入到谈话之中才能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感受到愉悦和欢快。然而, 现实的谈话过程中, 多数高校辅导员常常因为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不了解, 没有采取正确有效的谈话策略与手段, 没有将自身的情感注入到谈话中去, 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毫无效果。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互不信任的状况反而因谈话效果不佳而恶性循环, 师生关系紧张的状况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

2.3 脱离生活实际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应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目前一些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 在内容上, 是抽象的理论和规范。如在谈话时, 就直接的生硬的将书本上的政治理论内容讲述给学生听显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不能仅仅注重联系政治生活, 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学生关心的集体生活、交往生活、情感生活、家庭生活和网络生活等, 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时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难以真正走近学生的内心,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内化为学生的政治信念与道德信念, 外化为学生的政治觉悟与道德行为。

3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运用恰当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对策分析

3.1 创设有效的谈话情境

谈话情境创设必须根源于学生, 促使学生主动甚至是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谈话过程中来。好的情境引入谈话过程, 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积极情感, 使谈话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样才能敞开师生的心灵引发真正意义的谈话。有效的谈话情境通常是民主平等的, 这就要求辅导员用正确的语言指导, 商量的语气, 真诚的表情, 正确公平的评价等来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切让学生敢于并乐于和辅导员交流。高校辅导员还可以根据谈话内容的特点,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谈话情境。如利用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的热烈气氛、欢乐节日中的好心情等等都可以作为谈话情境, 增强学生的感受。

3.2 谈话方法讲究技巧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可以采用商讨式谈话、点拨式谈话、批评式谈话、突击式谈话和渐进式谈话等方式, 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求辅导员以尊重、平等、亲切的态度, 排除师生间传递信息的障碍, 为谈话创造必要的条件。如点拨式谈话这种谈话要求辅导员用暗示手段, 或借他人他事旁敲侧击, 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简明有力的评议加以提示, 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这种方式适用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 他们自我意识强, 独立感受性强, 比较敏感, 外界稍有刺激信号, 就容易产生连锁反应。每次谈话要注重开头。辅导员谈话的对象是大学生, 他们接受高等教育, 反映比较灵敏, 他们会以辅导员的第一句话来判断这一次谈话的意图, 然后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因此, 开好头对谈话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句恰当的开头妙语, 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深思, 而且能拆除心墙, 产生共同语言和亲近感, 达到良好的谈话效果。

3.3 注重谈话方法情感的运用

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谈话方法运用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因此, 辅导员和学生谈话要注重情感的运用。首先, 要善于倾听。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立个体, 谈话过程中要懂得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 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找寻他们对所说问题的兴趣和共鸣点, 避免中途打断或下结论, 在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上寻找“共鸣点”;其次, 要对症下药。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 辅导员要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 摸准他们的心理脉搏, 掌握学生的思想症结, 对症下药, 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 从而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再次, 要“以身作则”。辅导员在谈话中要注意寻找自己与学生共同的东西, 包括共同的观点、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爱好等, 增强谈话的力量。比如可以有针对性地谈谈自己大学生时的经历、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喜欢的事物等等, 激起师生之间心灵的共鸣,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言传身教中使学生心服口服。

摘要: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与大学生的交流、谈话无疑是高校辅导员运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方式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的运用往往因为失当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本文试对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运用恰当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对策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谈话

参考文献

[1] 李文辉.新时期辅导员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情感运用艺术[J].高教研究, 2006 (7) .

[2] 徐学兰.关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个别谈话的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2) .

[3] 李艳, 盛义保, 夏富生.关于高校学生辅导员开展系统谈心工作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

欧姆定律及其运用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快速发展, 电网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发展方向。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用电越来越方便, 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得益于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 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在逐步实现。一些企业在转型中也对智能化和信息化了解颇多。电力通信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智能化的电力通信为人们带来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使得国计民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因此, 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应用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概述

(一) 电力通信

电力通信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存在的。电力通信、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三大支柱。当前, 电力通信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更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因此, 各国都以自建的方式为主, 建立了各自的电力系统。我国的电力通信经过多年的建设, 已经呈现规模。电力通信利用其独特的发展优势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虽然电力通信的自身经济效益目前还不能立刻显现, 但它在电力的生产和管理中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二) 电力通信和智能电网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智能电网的发展, 在智能电网中通信方式方法是否安全可靠, 服务是否优质, 决定于电力通信手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 电力通信和智能电网的关系是互促互进、密不可分的。智能电网是一个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电网,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 可以自愈、激励、接收不同形式的电波。那么电力通信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为现代化电网进行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

(一) 在新能源领域的运用

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 随着这多年经济的发展, 我们人类的不可再生能源紧缺已经是目前的危机之一。因此, 智能电网的发展不能再依赖传统能源, 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为了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 人们开始开发利用新的能源, 比如太阳能、风能等。这样打破传统电力通信利用火电能源运行的手段, 使可再生绿色能源为主要发展动力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那么需要大力运用目前的先进科技技术, 制定良好可行的电力通信设备和结构, 使得新能源能够很好的接入, 通过对电力通信的电压等自动调节, 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的新能源体系。

(二) 在配电领域中的运用

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 为智能变电站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的任务首当其冲, 要能借助网络等平台对变电站的状况随时进行检测, 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从而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任务。而对于智能电网而言, 安全稳定的电力通信设备是其安全运行的前提, 在电力通信体系中, 配电在电网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具有主导的关键作用。配电网的任务是对各种电能进行科学合理分配的过程, 需要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高级传感技术等来实现通信更加安全和快捷的目标。因此, 配电网络和智能电网相互配合, 使得智能电网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三) 在变电领域的应用

变电系统的建设要根据智能电网的具体需求进行, 比如对信息和传感器的选择等。变电设备必须具有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特征, 才能保证智能电网的良好运行。为提高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 还需要建设信息平台, 来支持变电站设备的运行。使得智能电网更加安全稳定。智能信息化平台和先进的变电站相互配合, 使得变电更加安全可靠的运行着, 智能电网从根本上实现自动化。

四、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的运用中面临的挑战

面对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成熟的现状, 出现越来越多的应用缺陷和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电力通信设备缺乏双向的, 大容量的通信接入网。使得智能电网的全面自动化发展还不能完全实现。其次, 随着电力通信的飞速发展, 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目前的高素质电力通信人才比较紧缺, 所以, 需要大力培养电力通信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还有我国电力通信的创新性不够高, 我们需要研究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努力做到低碳、绿色、环保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使得电力通信更加安全稳定的在智能电网中运用, 也为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做出重大贡献。

五、结语

总而言之, 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智能电网的普及和发展也推动着电力通信的完美转型。智能电网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程度, 就需要电力通信更加的优化自身的设施, 比如应用新能源, 用更好的配电设施, 和变电站更好的互相配合等。要加大电力通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智能电网更加自动化, 更好的服务于民。

摘要: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的运行中的应用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智能电网想要进一步发展, 首先提高电力通信系统的效率是关键。加强对电力通信的研究, 使其先进性和实效性大幅度提高, 才能促使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力通信的解释和其与智能电网的联系进行描述, 对当前电力通信在智能电网中运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 进而对于未来发展战略进行浅谈。

关键词:电力通信,智能电网,自动化,新能源

参考文献

[1] 石际.重庆邮电大学通信新技术研究所[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 (6) :50-51.

[2] 张捷.国网湖南中方县供电责任有限公司[J].电力通讯, 2016 (3) :32.

上一篇:难忘的端午节作文范文下一篇:爱心援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