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3-11-07

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中学;角色认同

一、问题提出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指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鉴别、转介、诊断、干预等心理咨询的程序与技术,消除其心理不适,防治心理疾病,使其保持心理健康[1]。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中小学精神卫生三大体系之一,其他两大体系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心理疾病预防和危机干预体系[2]。2016年12月,国家22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3]。可见,学校心理咨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服务,这项服务需要一支专业化、具备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队伍。

从现状来看,心理咨询工作是我国中学心理教师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学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角色,其内涵主要是指学习生活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心理发展的促进者和心理健康的示范者[4]。学校心理咨询从目标来说,既包括解决某种特别的行为问题或心理危机,又包括促进普遍的身心健康发展[5];在形式上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对于中学心理教师来说,要从专业心理咨询师和进行一对多辅导的心理健康服务教师之间进行角色转化,他们在精力、专业能力、角色定位和角色实现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可以探讨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问题。

张淑华等[6]认为,从心理学角度定义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对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阿什沃斯(Ashforth)认为,角色身份认同提供了一个自我在角色中的定义,它包括和角色有关的目标、价值观、信念、规范、时空和角色间相互作用模式的认知。周永康将角色认同分为积极认同和消极认同。积极认同的构成因素包括角色定向、情感体验和角色适应,消极认同的构成因素包括角色冲突、角色懈怠和角色对抗。身份认同具有层次性。一是对身份认同的认知,这是形成身份认同的基础。它包含两个部分,主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归属群体的认知。二是主体对自我归属于某一角色身份或群体的情感,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三是主体在这些认知和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行为模式[6]。本研究认为角色认同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身份认同。

在近些年的文献中,对于中学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研究不多,研究更集中在中学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上。中学心理教师是否认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也就是说在认同的情感层面是积极还是消极,以及他们在履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这一角色并对角色进行认同时,在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具体的表现是怎样的,是本研究关注的内容。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质的访谈和分析)关注个体的语言文本的意义和主观经验,区别于量化研究,以弥补量化研究无法真实详尽主观经验的不足,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预访谈1名从事中学咨询工作的教师,正式访谈7名从事中学咨询工作的教师(分别用C1到C7代表)。7名正式被试分别从长沙市的7所中学抽取,进行个案访谈。其中,6名来自市属中学,1名来自区属中学。全部正式被试均满足三个条件:从事学校心理咨询的专职人员;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有从事学校心理咨询五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正式被试平均年龄为33岁,平均周个案数为2到5个,入职以来平均从事心理咨询年限为8.29年,最短的为5年,最长的为16年。

(二)工具与方法

使用电话录音软件和“讯飞听见”文本转录软件。本研究采用阿什沃斯对角色身份认同的定义,从与角色有关的目标、价值观、信念、规范、时空和角色间相互作用模式几个方面确立访谈问题的维度。通过对一名被试进行预访谈后,确立正式访谈提纲,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形式。访谈者即作者本人。访谈者与受访者约定好时间,进行电话访谈并录音,要求受访者尽量排除外在干扰。

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调查和工作相关信息调查;(2)与角色有关的规范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3)与角色有关的能力认知,“您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中学心理咨询工作?”;(4)与角色有关的价值观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5)与角色有关的目标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目标是什么(初级目标、中级目标、高级目标)?”;(6)与角色有关的信念认知,“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拥有怎样的信念?”(7)对时空和角色间相互作用模式的认知,主要访谈题目是“您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是怎样的?”(着眼于当下);“您认为中学心理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着眼于未来)。在访谈时,访谈人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适当追问,以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

(三)步骤

首先,作者在獲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电话访谈,并对访谈进行录音。其次,对录音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转录。最终转录完成的原始文本资料共7个访谈录音。文本资料共2.5万余字,访谈时间在8分钟到28分钟。最后,使用系统的文本浓缩方法得到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在认知、情感和行动上的表现。

系统的文本浓缩法操作步骤:(1)阅读所有材料,了解受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表现;(2)确定代表受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在不同层面的意义单位;(3)为这些意义单位编码;(4)浓缩和概括每个编码组文本片段意义;(5)总结每个编码组的内容,以全面描述反映受访者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表现[7]。

三、访谈分析

(一)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认知表现

1.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规范的认知

访谈对象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一个是心理咨询师的伦理道德。中学心理咨询师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道德规范内化于心。

从受访者的回答来看,中学心理咨询师其实是一个多角色的职务,更合适的称呼是心理咨询专职老师,它集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于一体。中学心理咨询师除了遵守咨询伦理外,还需了解学校教育的伦理要求,以及掌握处理两种伦理相互关系的能力[8]。

2.对心理咨询师角色目标的认知

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角色目标的认知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只是做个体咨询工作,其角色目标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目标。遵循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可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能够处理一般性心理问题;评估、鉴别各类心理问题,及时转介。

中级目标。熟练运用技术解决问题;能够处理一些严重心理问题。

高级目标。灵活运用各主流流派的咨询技术,进行整合,高效解决问题;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具备治疗胜任力;具备督导能力。

第二种情况,将心理咨询师角色与心理辅导教师角色整合,认为中学心理咨询师最高层级的角色目标是面向广大学生的。

中学心理咨询师,如果真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我觉得他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推进学校心理咨询模式的探索。把它做得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或者是整个社会的、学校的需求。可以去探索一种模式。(访谈对象C2)

因面向学生进行工作,中学心理咨询专职老师的角色不能仅仅限定在个体咨询上。实际工作中,除了个体咨询,还可以做团体咨询,此外还需要探索现代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模式,促进普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能力的认知

与陈海德等[9]的研究一致,通过访谈得出中学心理教师更多的是从自身的从教体验来定义心理咨询能力,所以强调对中学生更具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比如,在知识维度上,还须充分学习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以及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知识;在技能维度上,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不成熟或生活经验不足,还须掌握引导学生来访者领悟的技巧,以及能够与儿童和父母良好沟通交流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对自身咨询能力进行评价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具备咨询严重心理问题的能力。

4.对心理咨询师角色定位的认知

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心理咨询专职老师无法处理的问题应通过引进兼职心理咨询专家来解决。

在我的认识观念里面,中学心理咨询师和中学心理老师是区分开来的两个职业。虽然我们的现状是融合在一起,但是我会觉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中学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老师是分开的。部分个案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专业程度会相当的高,这是大部分心理老师没办法去做的,所以我觉得可以由学校心理咨询师去填补空缺和遗憾。(访谈对象C3)

第二种,认识到心理教师做心理咨询工作存在局限性,限定其职能范围,主要是针对一般性心理问题进行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再者,心理教师做心理咨询工作时,要尽量避免双重身份带来的破坏作用,保证专业性。

我们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做专业的心理咨询。更多只是做了一些鉴定性的工作,或者就是解决一些比较轻微的学生的心理困扰。可能做不了非常专业的咨询。(访谈对象C2)

学生走进咨询室,你首先要跟他区分一下,现在跟他对话的是老师,还是一个咨询师。学生也不大明白这两个角色怎么区分,咱们要跟他说明一下,咨询师一般是怎么跟学生工作的,跟在教室里讲课时教师的定位是不一样的。(访谈对象C6)

第三种,整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多种角色,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性咨询上。这类咨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咨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追求完善的发展[10]。

应该成为推广者或者是宣传者这样的角色会更好。一己之力很难帮助更多的人。以一己之力去影响更多的人,我觉得是最好的。不仅在中学,只要是一对多的情况下,都应该去思考,怎样把这个工作由消防员变成推广者。(访谈对象C4)

中学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评估和鉴别这样简单功能的实现,可能更多的还是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提供一个视野,让孩子自身能够看到问题、解决问题、应对生活和适应生活。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很多咨询技术,课堂上设计进去,做团体辅导。(访谈对象C7)

结合受访者的回答,更为全面的认识是,中学心理咨询专职老师一方面要做专业的心理咨询,同时也要把重点放在发展性咨询和适应性咨询上,并借用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的方法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也可以运用在教育和教学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设想部分中学心理咨询专职老师作为资深学校心理咨询师将具备处理严重心理問题的能力(严重心理问题本在心理咨询范围内);兼职心理咨询专家将对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及神经症进行有效干预;学校心理学家将着手处理教育心理干预中的棘手问题并对骨干心理教师进行高端培训。只有多方力量进行配合,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中学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兼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在处理双重关系时需要接受培训和督导。这也是完善我国现行伦理守则需进行的工作。

(二)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情感表现

有一部分受访者不认同自己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是主要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则是次要的。

我首先没有把自己简单地指定为一个中学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面向中学生的咨询,只是我日常工作中一个小的部分。而且我觉得我不具备处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危机个体的能力。(访谈对象C1)

我觉得我们首先是老师,其次才是心理咨询师。我们的心理咨询做得也并不是很规范的,它只是说类似于心理咨询的一种心理辅导。所以我会更认同我自己教师的身份,其次再认同咨询师,因为我理解的咨询师应该是做得很专业的。(访谈对象C2)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更为心理老师接受和认同。目前我国对心理教师的定位主要是授课和推广,一些心理老师还被分到处室处理行政事务。心理咨询工作并未得到学校领导应有的重视。又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带来更明显的社会效益,自然而然,心理老师会相对弱化心理咨询师角色。另外,将学校心理咨询师主要定位为做个体咨询,忽视团体咨询和发展性咨询的作用,会使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角色产生消极认同。

(三)对心理咨询师角色认同的行为表现

受访者均提出了自己在协调多个角色时的发展目标,并且呈现出个体生涯规划路径的多样性。有三种可能的角色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认为心理咨询只是心理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功能,不把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发展作为生涯发展的重点。

我觉得不是每一个中学心理老师都会把重心放在咨询这一块。对我来说,心理咨询工作并不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我自己还是先按一个老师的要求做好,然后再通过咨询的途径给学生一个不同视角的帮助。 (访谈对象C1)

对我来讲,我可能并没有想要把心理咨询发展成为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排位置的话,他可能会排到第三位。前两位,第一个应该是心理教学,第二个应该是团体心理辅导或社团这种学生集体活动。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做群体性、预防性的工作,这会更为重要一些。然后是这种个体性的,要去做,但是應该不是工作中最主要的事情。(访谈对象C2)

第二种方式,将心理咨询师角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适当分离,成为更为专业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分离是将心理咨询师的部分角色的职责、权限和功能与教师角色的职责、权限和功能分离开[11]。

首先专业能力要有,然后不断地学习,进行个人成长。在做个案的时候,最好有专业督导的支持。在处理中小学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时候,学校老师比医生本身更具有优势。(访谈对象C6)

我觉得还要有不断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按照自己的特点需求,选取比较主流的咨询技术,重点掌握,不用五花八门。适应学生需求的几种比较经典的流派和技术,我就觉得挺好的。(访谈对象C7)

第三种方式,将心理咨询师角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整合,同时履行多个角色,结合心理学理论、心理咨询理论和教育学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干预。

我个人认为,作为中学的心理咨询师,不像大学的心理咨询师那样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就现状、要求而言,我认为可以把咨询师的角色往班主任身份,还有专干等管理者的身份去做一些带入,这样可能便于我们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访谈对象C4)

由于我国目前对心理教师岗位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规范的专业标准和严格的督导评价,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着漫长的探索,未来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因而呈现出生涯规划的“多样性”。

受访者均对自己的生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尝试对多角色进行调和,但是要分清各角色的权限、责任与义务,在整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角色澄清分离,对心理老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陈海德等[8]指出,我国中学心理咨询教师有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需形成良好的角色特征,即承担多种角色任务以及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避免造成角色混乱。

四、结论

中学心理教师对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认同有三种具体表现。

第一种,不认同自身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在角色冲突时,将角色主要定位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

第二种,认同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角色,并想着力发展这一角色。

第三种,认同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多角色的整合,探索我国文化背景下的本位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五、讨论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要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的素质,促进其健全发展的自我教育为基本精神;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两条基本途径相结合;心理辅导课程、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支持为保障[1]。

这一模式下,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当是中学心理教师十分重要且主要的专业角色。依据最新政策和现有研究,中学心理教师应定位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教师。他们既是学校心理咨询专职老师,也是教育心理专业干预人员,还是心理辅导教师。三大专业角色的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发展;评估、咨询、干预、辅导、教育、矫正几大工作的专业性均要予以保证;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工作模式同等重要。中学心理教师应该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上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广大教师应该都参与到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心理干预技术的实践中来。

中学心理教师应立足一线,对包括心理咨询师在内的多个专业角色进行澄清、发展与整合,积极探索我国文化背景下的本位化心理健康服务总模式和分模式,并可结合自身所长和兴趣在各个角色间有所侧重,各有专长。

构建现代中学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对心理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发展。我们要从理念引领、制度保障、队伍建设和督导监管等多方面入手,逐渐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模式[J].教育研究,1998(1):42-47,57.

[2]罗晓路,廖全明,郝敬习.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J].心理科学,2009,32(4):974-976.

[3]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nhc.gov.cn/jkj/s5888/201701/6a5193c6a8c544e59735389f31c971d5.shtml.2017-1-19.

[4]崔景贵.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6):4-7.

[5]朱赤.美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5):98-103.

[6]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7]Binder P,Holgersen H,Nielsen G. Why did I change when I went to therapy?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former patients'  conceptions of successful psychotherapy[J].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 Research,2009,9(4):250-256.

[8]陈海德,方晓义,胡伟,等.心理咨询工作核心能力的结构及测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3-100.

[9]方晓义,王锦,赵晨,等.中学心理咨询工作核心能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1-38.

[10]陈传林.试论学校心理咨询的一些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6(4):31-34.

[11]韦耀阳,杨邓红.论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角色冲突[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3(2):34-36.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周南实验中学,长沙,410008)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二级心理辅导站

20世纪初,为满足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自2003年起,广东独立学院大规模涌现,学生人数稳步增加,伴随而来是学生心理问题也日渐凸显。独立学院的学生既有与公办高校学生相同的心理特点,也有因其高考成绩、社会认可度等与公办大学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在2006年12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生互助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相继在各系部设立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施全程监控,建立学院、系部学生心理辅导二级网络。二级心理辅导站是在原有校级心理辅导中心的基础上,在(院)系两级分设的,致力于本(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二级机构。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面前,独立学院是否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其实施效果如何;有哪些利弊之处;如何解决独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阐述。

一 现状透析

1.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优势

第一,时空的便利性。首先,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位置一般远离行政办公区域,而二级心理辅导站一般设立在本系,学生相对更加熟悉其地址位置;其次,院级心理咨询中心需要服务全体学生,工作量较大,需要提前预约,无法满足学生及时咨询的需求。二级心理辅导站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本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量相对较小,当学生表达出求助意愿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介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或及时转介到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二,心理距离接近性。二级心理辅导站指导教师一般为本系辅导员,成员主要是各班级心理委员或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相对院级专职心理咨询老师,二级心理辅导站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加熟悉,其成员和本系学生之间具有专业、地缘等相似性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熟悉度和相似性是增加人际交往频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交往双方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心理咨询亦然,师生之间较为熟悉,了解更加深入,双方的信任关系更容易建立;成员和学生之间的相似性,更容易引起心理的共鸣,心理倾诉更具针对性。

2.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凸显出的问题

广东现有国家承认的独立学院17所,我们随机抽取广州9所独立学院中的1500名学生进行调研,有效调研数据是1077份。随机抽样数据表明,9所高校中有7所独立学院设有二级心理辅导站。

第一,设备配置与功能需求难以协调。首先是办公条件简陋,难以满足心理工作的隐私性需求。为来访者保守秘密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但二级心理辅导站在实际工作中却无形中违背了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办公环境简陋或是没有专门的办公环境。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只有四所院校配备专门区域作为办公地点。但与行政办公室仅一墙之隔,隔音效果极差。开放的办公环境难以让来访学生敞开心扉,心理教育工作大打折扣;其他三所院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办公室即是教师行政办公室。来访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会谈经常被其他老师和同学打断,导致来访学生出现抵抗心理,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误解加深。其次是经费有限,无法突出二级心理辅导站作为学院心理教育子系统的特殊作用。目前有二级心理辅导站有专项经费的独立学院逐渐增多,但数额却较少,二级心理辅导站内部建设因为有限的经费而得不到有效提升。为了节省费用,特色心理活动不得不简化,致使其心理教育功能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心理教育的独立功能,无法突出其作为学院心理教育子系统的特殊地位。

第二,专业需求与学生需要难以平衡。首先是缺少专业心理指导教师。二级心理辅导站指导教师往往都是辅导员兼职,少有心理学科班出身的。90%的受访学生表示当自己有心理上的困惑时,不会去二级心理辅导站寻求帮助。主要理由是觉得教师不够专业,对其专业能力有质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一项助人自助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专门的心理知识储备,专业性较强。而当前独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指导教师在专业素养上明显存在不足,心理教育能力相对较弱。其次,二级心理辅导站朋辈咨询质量有待提高。一般来说,朋辈咨询是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重要工作方式,是解决心理问题的缓冲区,让轻微的心理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倾诉和辅导,通过面谈或电话的形式把一般的情感情绪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发现严重状况时及时上报给专业的教师处理。虽然会有专业教师对成员进行培训,但其知识储备远远没有达到朋辈咨询的需求量。再者,即便是储备足够的心理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上又有所欠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以发展性问题为主,发展性问题主要解决的方式是解惑、引导。但无论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人生经历方面来看,二级心理辅导站朋辈咨询成员的素质都是需要提高的。简而言之,二级心理辅导站还需要通过增强自身的专业性来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第三,活动形式与活动效果难以并存。一般来说,二级心理辅导站主要是通过活动、比赛、培训、讲座这四种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活动、比赛类的心理教育形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接近50%的受访同学表示如果不是特别询问活动主办者,他们根本不知道举办的是心理活动,以为是一般的社团活动。很多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凸显活动氛围,设计得热闹非凡,虽然丰富了校园文化,但却没有起到心理宣传的作用。导致其心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突出二级心理辅导站心理活动的特色;对于培训、讲座类心理教育形式,院系的培训一般是针对班级心理委员和二级心理辅导站成员,而很多有培训需求的同学却无法参与其中,因而培训的普及面较窄;此外在讲座方面,70%的受访同学表示,讲座内容陈旧,与“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参加。加之很多院系还要求讲座的上座率,强制性要求学生参与,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增强,无法达成宣传普及心理知识的目的。

第四,现行制度与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矛盾难以改变。虽然独立学院教师的权利有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2003年9月1日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但实际情况却是独立学院教职工因薪酬待遇较低、晋升机会较少等事关教师自我实现的因素变动频繁。独立学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更是如此,现行制度没有针对独立学院心理教育工作、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进行有效界定,心理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制度上的保障,教师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而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积极性较低,系部心理教育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二 建构和完善二级心理辅导站模式

1.加强设备建设,创建有特色的二级心理辅导站

加强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设备建设是构建和完善二级心理辅导站的重要举措。首先从硬件设施来说,学院应为二级心理辅导站提供专门的办公区域,既保护学生隐私又能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下发专门款项购买基本的心理疏导设施,如发泄道具、放松道具等,为学生情绪疏导提供空间和道具。其次从软件设施来说,学院应给予心理健康教师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专家指导工作。同时给予朋辈辅导更多的实用技能培训,增强其专业能力。同时各系可以根据其专业特色,比如中文专业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情感细腻且文学素养较高的特点,结合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面对自身问题。

2.强化心理健康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高低关键在于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其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当前独立学院心理教育工作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更是如此。心理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师资力量整体水平。各学院应充分重视对二级心理辅导站师资的培训与指导,给予其学习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相关心理知识培训。其次,引导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重视学院心理健康工作,从观念上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及校园和谐的重要性,让维护心理健康成为师生共同的目标。

3.提升心理活动质量,突出系部特色

当前系部心理活动形式是多样的,但各系活动形式雷同,区分度较小。因此,如何在心理教育活动中融入系部特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心理教育和系部特色相结合,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心理健康和实际专业学习的关系,是二级心理辅导站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4.完善内部保障制度,满足教师心理需求

开发教师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终改善和提高办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生存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迫切需要,独立学院心理工作亦是如此。独立学院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职心理老师由于缺乏晋升空间,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没有相应的工作津贴,导致二级辅导站师资队伍工作积极性较低,流失率高,人员变动大。若要改变这一不利独立学院心理工作开展的局面,制度建设是根本。独立学院必须通过相应的政策来完善内部各种保障机制,才能提高心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满足其心理需求,促进心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 结束语

大力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在独立学院开设二级心理辅导站是一项促使师生关注心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良好举措。但由于心理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当前独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还有很多障碍因素存在,需要学院从制度、人力、物力等层面支持。总之,二级心理辅导站作为独立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进而达到在校园广泛传播心理知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提升心理素质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曾永辉、钟向阳、魏剑波.高校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初步探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6)

[2]徐艳平.大学生心理辅导站建立的可行性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3]叶燕丽、劳丽君.浅议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功能的定位[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11)

[4]卢爱新.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3)

〔责任编辑:肖薇〕

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心理宣传工作方面

本,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有条不紊地进行。今年是我们宣传小报《心灵世界》改版的第一年,我们克服了编制工作量大增、印刷成本翻倍等困难,坚持改版编发《心灵世界》报纸8期;在教学楼的橱窗张贴了《心灵小憩》宣传栏8期;此外,在3.20心理健康周期间,中心编发了1500份3.20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小手册;在5.25活动月期间,中心编发了一期5.25心理健康专刊彩报;在学期初、5.25活动月以及13级新生入学时,中心在天工楼门前的宣传栏布展了心理健康宣传图片4期。

2、心理普查工作方面

今年3月份,心育中心对于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摸查活动,共调查出来3名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心育中心分别与这3名学生进行了沟通与咨询;今年9月份,心育中心完成了2580名13级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工作,共筛选出重点关注对象77名,并将应重点关注的学生信息反馈给了各分院主管书记。截止12月底中心共约访52名重点关注对象,约访之后进一步确定了10名学生应该长期关注。

3、心理活动开展情况

今年中心共组织3.20心理健康教育周、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以及12.5心理健康活动周三次大型心育活动,先后组织了“珍爱生命,精彩人生”(2013年3月)、“大学生压力管理与调适”(2013年5月)、“解读幸福密码”(2013年5月)、“职场新人心态修炼”(2013年6月)、“新生心理适应”(2013年9月)、“女大学生健康维护”(2013年12月)等心理健康讲座6场;组织“找寻生命正能量”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3月)、“感恩生命,感恩社会”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11月)、“魅力女生自信成长”女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12月)三场,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开展了“拓展心智促成长,齐心协力做服务”(2013年5月)、组织学生干部开展班级凝聚力建设培训(2013年11月)等户外素质拓展2场;累计发放心理健康小报3000份(3.20、5.25、12.5期间);组织学生观看了“看影视,悟生命”(2013年3月)、“守护心灵,健康成长”(2013年5月)、“魅力女生,自信成长”(2013年12月)系列电影展播三次,共计十余场心理电影;组织举办了“点亮心灯奋力前行”心理健康宣传展(2013年5月);组织了“守护心灵健康成长”现场心理测试与咨询,接受现场咨询学生三百余人。

4、心理教育培训方面

本,心育中心对12级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举办了一场心理健康讲座和一场户外素质拓展活动(2013年5月);成立了13级班级心理委员,对13级心理委员进行了两期培训(2013年11--12月);组织各分院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各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心理健康常识宣讲、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2013年3月-12月);指导信工院开展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团体心理辅导(2013年11月);针对实习学生开展一次“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及调适讲座(2013年6月);对艺术学院70余名班级团干进行了一次户外素质拓展(2013年11月)。此外,中心还对在我院参加社区干部培训班上的学员做了一期《心理学视角下的社区管理工作》培训(2013年12月)。

5、团体与个案咨询方面

本学年心育中心在学生群体中分别围绕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凝聚力、认识自我、感恩生命、自信自强等主题开展团体辅导及素质拓展十余活动。在3.20期间开展了生命教育团体、在5.25期间开展了户外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在12.5期间做了女大学生团体辅导,并开设了一期团体心理拓展选修课,累计参加团体训练的人数达600多人次。在个案咨询方面,中心全年累计接待个案咨询122人(含52名重点访谈对象)。

6、心育教学科研方面

在教学方面,本心育中心承担了12级和13级(第一批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开设及教学管理工作;并承担了《积极心理学》、《性格色彩学》、《大学生成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四门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有共约600名学生学习了相关课程。

在科研方面,本学期心育中心教师成功申请了2013年院级课题一项;承担院级特色培训项目一项;中心专职教师在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篇、专兼职教师所撰写的论文荣获了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一项和市心理学会2013年优秀论文三等奖一项。

7.心育师资建设方面

本,心育中心组织分院学工书记和辅导员6人次参加了“团体心理咨询实务培训班”、专兼职教师参加了“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年会”和“第十四届全国心理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心育中心获得了年市心理学会先进团体会员的表彰。

8.心育中心硬件建设方面

本,中心花费近十万元先后添置了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和投影仪等设备,并招标购置了一批沙盘、放松和宣泄设备,预计寒假前能够安装调试完毕,中心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后期心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帮助其学业、事业取得成功,从而能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本文从剖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入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职业技术学院 德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在人的职业素养中,人的心理素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使青少年学生能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我们有必要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这种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成为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德育教师,我深刻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教学的总体目标。针对学生的某些错误习惯,只有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形成完美人格,达到教育应有的效果。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我们通常运用批评教育的手段,往往学生还对我们的批评不服气,如果能从问题产生的成因分析入手,效果应该较明显。比如对最常见的不诚信这种不良品行,一方面要教育他们诚实守信,另一方面需要从心理辅导角度进行正面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而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为此,我们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才能切实收到教育成效。

二、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引发许多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心理、性格孤僻、情绪恍惚、固执己见等,这些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非常严重。不良的家庭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环境不好的家庭。家庭关系紧张,矛盾冲突不断。第二,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如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宠爱,失去应有的原则,这种情况在隔代抚养的家庭比较严重。第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增加他们的精神压力,对学习产生焦虑、恐惧,甚至厌学。当代社会充满竞争,家长比较焦虑,为了激励孩子,父母总是向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有时会把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对比,希望孩子能像他们一样或者比他们还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可能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使孩子心理压力较大。第四,家长自身不良的素质。有的家长自身存在不良行为,往往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某些不良习气。

2.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社会竞争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加,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便越来越多。在社会现实下,青少年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环境的影响。据调查,有人把电子游戏机室设在学校附近,故意把青少年学生作为主要客户,为青少年上网提供便利,违背社会道德。青少年迷恋上网,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体健康;很少有人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有利于学习的知识。第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导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制假售假、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它们在不同程度地污染着单纯的中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使他们形成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第三,不良传媒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非法出版物大力宣扬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冲击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使他们心理发生扭曲,影响正常人格的形成,严重的话,会误导他们走向犯罪歧途。

3.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上述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心理学家认为,13-17岁是个体发展的“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危险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理想、信念迅速变化;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人生观;此外,在这个阶段,他们生理迅速成熟,心理发展跟生理发育不协调;自制力较差, 在很大程度上会出现逆反心理。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塑造青少年的良好心理,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营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克服不良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扰,促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比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拓宽学生评价体系,改变过去把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错误做法。为此,教师和家长应密切配合,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入手,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另外,要改变传统的心理教育策略,建立新型的教育机制,明确心理健康重在预防。平时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促使他们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康心理。作为学校来说,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要在各项工作中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除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等专门渠道外,还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要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依赖德育课堂;学校要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活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客观定位心理咨询。要开展宣传活动,一方面,力求消除社会上对心理异常存在的种种误解,改变过去有人把心理咨询者和精神病患者联系到一起的错误认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不要把心理咨询与我们日常所说的“思想工作”混为一谈,意识到心理咨询需要专业知识,一般人不具备开展心理咨询的资格。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推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有必要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经常研究和分析不同阶段的心理档案,制订科学的教育计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心理档案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材料;是评价学生身心发展和学校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入手,切实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以徐州技师学院为例,我们不仅通过德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院各项工作中都会按照心理咨询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学院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益民.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教育与职业,2000.

[3]刘先和:从心理学视角浅析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教资料,2009(20).

[4]黄钟艳: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百度文库.

[5]徐祥华.职业素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下面是十月份我部具体的工作总结情况:

1.我部在十月初进行了新一轮纳新工作,从12级新生中召入了3名新的成员,为我部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在十月中期的工作也是以培养新的干事为主,使它们能够尽快融入学生会的工作氛围中,使他们熟悉工作方法;

2. 我部坚持做好自身的基本工作,坚持每周日晚上查寝,同时在其他时间不定期查寝,保证每周至少查寝2-3次,做好查寝、查卫生、检查大功率用电器等常规工作,并做好统计,及时上报查寝情况;

3.与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生活部、宣传部做好10月25日至11月7日的“安全,环保”主题班会的宣传和前期准备工作,协助其他兄弟部门做好好活动工作,主要是协调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以保障我院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我部门十月份工作的一个总结,即将到来的十一月份,将是本学期工作最繁忙,事务最多的一个月。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发扬不怕吃苦,敢于担当的精神,默默奉献。

外国语学院治保部2012年10月28日

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

治保部

二级学院心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 是新形式下探索改革我国高等办学机制的一个重大举措。然而其特殊的办学性质、高学费、低录取分的特点, 也使得他们有别于普通高校新生, 他们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数是停留在解决所谓的心理问题上, 忽视了学生积极力量的发现和积极心理素质的养成[1]。

特别是现在独立学院面对的是90后的一批人群, 针对他们独立、自主、犀利、多才多艺、有个性等特点, 以往的普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如何高效的开展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放在独立学院教育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塞利格曼倡导心理学在了解各种心理疾病机理的情况下, 也要了解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心理机理。积极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积累的比较完善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技术, 来研究人的能量、品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潮流[2]。本文以某独立学院新生入学的心理测试为依据,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 分析独立学院新生的心理特点, 并针对问题所在, 结合实际,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提出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前期准备

1、调查对象

选取某独立学院2412名新生作为调查对象, 开放大学生心理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 本次测试率达到100%, 其中女生1068名, 男生1344名, 涉及人文、理工、经管、医学等共40个专业。

2、研究工具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UPI)

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从国外引进, 后由樊富珉、王建中修订, 主要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该量表经过国内许多大学使用, 结果证明能够比较科学地评估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效地筛选出心理健康方面需要关注的对象[3]。

2)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该量表共有90道测试题, 包括10个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标准 (1-5分) 。任一因子分或阳性均分≥3为筛查标准, 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3、研究方法

1)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访谈总结:根据UPI和SCL-90测试结果筛查出访谈对象, 通过预约邀请进行访谈, 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分类。

二、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1、独立学院新生UPI测试结果

全院新生总体状况正常, 第一类学生380人, 占15.75%, 可能有比较明显心理问题;第二类学生537人, 占22.26%, 可能是有一般心理问题;第三类学生1495人, 占61.98%, 暂无心理问题。

2、独立学院新生SCL-90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的差异比较

将独立学院新生的SCL-90结果和全国青年常模进行单样本T-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新生SCL-90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中, 两者差别较大。除了偏执因子一项与全国常模没有显著差异外 (P>0.05) , 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 (P<0.05或者P<0.01) 。其中强迫、焦虑、精神病、恐怖这四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3、独立学院新生SCL-90结果与江苏省大学生常模的差异比较

江苏省大学生SCL-90常模修订[4]于2007年。将独立学院新生的SCL-90与江苏省大学生常模进行T-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新生在SCL-90测试中, 两者差别较大。除了强迫这一因子项与江苏省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外 (P>0.05) , 其余包括总均分在内的各个因子分均与江苏省大学生常模有显著差异 (P<0.05或者P<0.01) 。独立学院新生只有恐怖这一因子明显高于江苏省常模, 其余各个因子均显著低于江苏省常模。这表明独立学院新生的总体心理状况要优于江苏省大学生。

4、独立学院男女新生SCL-90的差异比较

将性别作为分组变量, SCL-90各项因子得分作为检测变量, 进行10次独立样本T-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 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其他这5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各项因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者P<0.01) 。其中, 女生的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 而男生的敌对、偏执和精神病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也符合男女性别发展规律, 男生比较相对比较容易激动、易怒, 争抢好胜;而女生相对比较胆小、多愁善感些。

5、独立学院SCL-90各因子得分人数分布及比例分布

独立学院新生SCL-90排在前5项的因子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焦虑和抑郁, 尤其是强迫和人际关系这两项人数最多。

6、访谈结果

根据两个量表的筛选结果, 共预约访谈了380名学生。

7、整体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 我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 但明显优于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男女生在性别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涉及到的因子项以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精神病、敌对、偏执这7项居多。产生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因高考的失利才来到独立学院, 对学校、专业的不满;第二, 因学校地理位置的变化、周围学习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消费形式的变化等都会导致新生出现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第三, 自我为中心的逻辑思维引发的敌对和偏执, 从而引起多方面的人际交往问题;第四, “本三”特殊的身份让他们觉得自己有别于普通大学生, 总觉得低人一等, 缺乏自信而引发的自卑心理。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独立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1、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 积极开展新生班级团体辅导, 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积极情绪体验, 以及积极情绪与个体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上, 而团体辅导就能很好的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的项目。

团体辅导是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将引入我国的。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5]。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新生入学时主要还是适应和发展方面的问题, 若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开展班级团体辅导, 能有效解决新生入学后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同时对以后的四年大学生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以朋辈教育为载体, 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 不断培养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基础是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6]。Hillson和Marie认为, 积极的人格特征包括积极的自我和积极的关系两个维度。积极的自我是指接受自我、感觉独立与成功以及个体能够把握环境;积极的关系是指当自己遇到问题时能获得他人的支持, 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给他人提供帮助, 并对已经建立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7]。而在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 注重朋辈教育为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奠定了基础。

朋辈心理辅导 (pee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是从朋辈辅导衍生出来的概念, 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 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 它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帮助活动[8]。朋辈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聊天, 又不及心理辅导的专业性。但却能产生专业心理辅导所不及的效果[9]。Tindall[10]认为, 朋辈咨询是最有效的预防策略之一。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充分发挥了独立学院学生的主体性, 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的心理辅导模式, 是一种“他助—互助—自助”的有效互动机制。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构建积极人格的源泉, 也是个体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途径。因此, 要有效地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独立学院还应注重校园健康积极心理环境的建设和完善。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本三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 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使他们心理的能量得到释放,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心理正能量, 让每一位同学都受益。以大学生自己的节日如“3.20” (咱爱您) 、“5.25” (我爱我) 、“9.20” (就爱您) 、“12..5” (要爱我) 等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心理情景剧、手语操、团体辅导、户外素质拓展、抱抱团、知心姐姐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信、愉悦身心、磨炼意志、丰富精神世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营造和谐、向上、健康、积极的校园环境, 在积极心理学氛围的烘托下逐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独立学院新生的心理测试调查, 结合访谈, 统计并分析了新时期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结合工作实际, 探讨了在当下独立学院应该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从而全面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朱翠英.积极心理素质教育干预_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13, 15:268-270

[2] 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

[3]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 1999.

[4] 王挺, 杜文东.江苏省大学生SCL-90常模修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8) :38-41.

[5] 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6:62-69.

[6] 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5期。

[7] 敬丹萤.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11 (4) :77-78.

[8] 孙炳海, 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思想·理论·教育, 2003 (9) :65-68.

[9] 黄小忠, 龚阳春, 方婷, 李伟健.朋辈咨询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 2007, 12 (28) :145-146.

上一篇:电子工程系十三五规划范文下一篇:二手房交易税费新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