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范文

2023-09-19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范文第1篇

教育中我们不断强调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而这一转变, 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关键。如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许多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基本原理不断渗透到体育学科中, 出现了许多教育、教学、训练和锻炼的新手段、新方法、新内容, 从而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 中学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体系, 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我通过对温州地区几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实地访谈并结合文献调查, 在现代中学体育教师知识、技能结构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 希望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价值。

1 体育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现状

体育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健美的工程师”, 这是对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誉, 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现今广大体育教师大多能够做到忠于职守, 乐业不倦的工作在教学岗位上,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之处。 (1) 思想、心理素质不足:体育教师的职业比较清苦, 由于社会的偏见, 体育教育还没有真正被社会所认识;因地区经济实力的差异, 许多学校体育教学条件较简陋, 体育教师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精神、物资、待遇方面获得较少, 极易造成心理不平衡, 使得他们变得焦虑不安、烦躁易怒或孤独郁闷, 人际关系紧张。 (2) 教学水平停滞、科研能力不强:长期以来, 教学中忽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及体育教师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进修、继续教育客观条件不足、主观意识不强等原因,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由于片面追求达标率和体育升学成绩, 形成以竞技技术教学为主, 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和培养意识方面的教学, 教学方法陈旧, 重教轻研, 理论水平欠缺, 业务水平停滞。

在调查与访谈中显示, 从目前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看, 与新形势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老化, 许多教师感到“心有余力不足”。由于体育专业设置过于专一, 教师知识面狭窄, 大学里所受的教育现已基本上过时, 深感自身底气不足。二是知识再生能力不强, 主动适应新事物、新观念的意识淡薄, 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三是体育教师整体知识体系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知识结构欠合理, 特别是教育类知识、文化知识比较薄弱, 对一些边缘学科知识、高科技知识学习不够, 从事其它工作的知识技能偏低。此外, 据有关调查显示, 体育教师经常从网上查询或下载只占15%, 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到21%。进入21世纪,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日益优化, 计算机、电化教学等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将成为普遍现象, 且会得到进一步的迅速发展。因此, 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学习, 学会使用计算机, 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以及一些教具的使用方法, 并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方法,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这是对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构建, 以推进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2 合理构建新世纪体育知识技能结构体系

根据新世纪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职责等要求, 构建体育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体系, 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即所学知识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能反应现代体育科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信息、新知识, 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体育人才知识水平的需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从这个认识出发, 体育教师掌握的各类知识及其组合, 必须是能转化为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所需的知识体系;必须是能转化为适应展示体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人的劳动素质本质功能所需的知识体系;必须是能转化为适应不断更新知识, 具有开拓创新所需知识体系。

2.1 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都是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和观念是人高层次心理需要的反映, 它必将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追求。跨世纪的体育教师, 首先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 有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全新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具体的说就是要从过去为教学服务、为比赛服务转变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服务。

2.2 应具有广博精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只凭学过的专业知识显然是不够的, 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 学科知识的渗透、交叉, 新兴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和涌现, 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向体育渗透, 丰富和发展着体育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 使知识的陈旧率空前加速, 要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 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 而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 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 成为德才兼备, 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

2.3 应有从事学校和大众体育工作的知识

体育属性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 决定了体育教师应具备如下知识: (1) 现代体育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2) 人体科学知识、尤其是对青少年心理发育成长规律及在学校体育中循其规律实施教育的知识更应详尽掌握; (3) 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其健康水平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指导体育实践的知识; (4) 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成长的众多体育方法手段; (5) 从事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6) 体育课程概论、性质、目标、任务、基本规律、课的结构及组织运行; (7) 业余竞技训练知识。

此外, 体育教师应有从事大众体育工作的知识。结合我国国情和体育专业状况, 体育教师知识的学习和获得要侧重于: (1) 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目标的知识技能范畴; (2) 社会体育的开展与发展的知识范畴。

2.4 应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个“教书匠”, 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 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 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 并在创新中生存, 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岗位竞争是教育发展的结果, 其中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将面临第二次就业和失业的问题, 他们将进入到新型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知识体系中去。另一方面, 未来教师的活动空间扩大, 影响范围广泛, 要受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整体的监督和效仿。因此, 跨世纪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能抗挫折、抗失败, 应变要机智, 并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愉快地与他人合作。因为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的心理特征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强身之道, 长年坚持体育锻炼, 使自己的肌肤更健美, 身体更强壮, 才能将祖国的下一代培养成为具有坚强、乐观、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善处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接班人。总之,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 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必须具有较强的掌握住处事能力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也就是说要具有“扩展能力”, 所谓“扩展能力”是指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 主要指信息能力 (即吸取更新知识的能力) 和创新能力 (即获得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 。

教育家康内尔告诫世人:“现代社会非学不可, 非善学不可, 非终身学习不可”。新课改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给中学体育教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此, 应力求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务必头脑活, 干劲足, 功底实, 技能全, 使自己不至于成为平庸的教书匠, 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观念, 不断更新知识, 广泛吸收其它领域的相关知识, 包括教育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以及信息科学等, 并将它们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发展。其次, 还要特别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 及时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达到体育教育中教学内容信息化的要求。新世纪的中学体育教师还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素养, 具有选择、加工和整理教材的能力, 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能力, 使之由“教练型”向“学者型”转变。中学体育教师要自觉借助当前有利契机, 不断吐故纳新, 只有以科研为先导, 培训和自学为途径, 以交流和合作为手段, 以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素质为目标, 才能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形势的新型体育教师群体, 真正造就合格中学体育教师。

摘要:现代中学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身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体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一支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是发展学校体育的关键, 是适应21世纪社会竞争与发展的需要。通过探讨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知识技能结构

参考文献

[1] 沈祥宝.析体育教师的素质[J].体育与科学, 1997, 2.

[2] 王彦明, 张立新.浅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业务素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1997, 1.

[3] 张艳梅.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 1997, 1.

[4] 宋鸿斌, 武贵生.面向21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0, 3.

[5] 曾瑛.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体育教学, 2000, 3.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范文第2篇

食品商品学是一门技术与经济交叉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商品化的食品, 特别是研究以食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食品使用价值的一门学科。该学科围绕食品商品-人-环境系统, 从技术、经济、环境、资源、市场和消费需求等多方面系统、综合与动态地研究食品的商品使用价值及食品的商品质量和品种, 为食品开发决策、食品质量保证与提高、食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和食品经营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2]。

近年来,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和食品贸易与技术交流的不断增长, 社会不仅需要大量的懂得食品生产的人才, 而且急需熟悉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贸易与技术交流的人才, 因为在食品的国际标准、质量规范、商品贸易分类与规则、商品包装运输、商品保险、质量检验、关税条例、产品质量与企业质量认证等方面都必须遵照国际惯例行事, 这些都为食品商品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良机, 同时也对食品商品学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之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从过去的单一专业知识人才向着复合型人才的转变, 即社会迫切需要那些既懂食品经营管理与贸易规则, 又对食品生产技术有较深入研究的人才。目前, 我国各类开设食品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多以培养食品研发与生产领域的专门人才为主, 而在财经类院校增设食品商品学专业, 为大食品行业培养高质量特色专业人才, 将弥补学科布局的空白点。天津商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科等多学科的财经类高等综合性大学, 拥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管理学、产业经济学、低温物流等市级重点学科的教学优势与资源, 开设食品商品学专业教育对于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新型学科的培育与建设、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更对于建设有现代商学特色的高等学校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食品商品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1 人才培养目标

食品商品学主要研究食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质量变化及其规律, 以确保其食用价值。本专业培养既懂得食品生产技术又懂得国际贸易规则的社会急需的专门人才, 这也体现了现代大学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理念。因此, 食品商品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注重多学科知识的复合, 拓宽学科知识面, 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按照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宽口径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专业特点,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治素质高、知识结构科学合理、业务及创新能力强,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特别是现代食品商品学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按此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后应达到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科学知识, 即具有管理学、经济学、食品科学及商品学的基本理论, 并掌握食品质量技术特性、能从事食品商品质量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食品流通与贸易、国内外食品经营管理政策与法规、国内外食品市场和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动向、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外语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成为食品生产、营销及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1.2 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素质教育体系、知识教育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3]。素质教育体系以养成教育为主, 从以人为本出发, 培育立体式即全员及全程育人的校园文化;知识教育体系以课程学习为主, 各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辅, 使学生不仅获得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人文基础及经济管理知识, 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能力。

1.3 人才培养环节

1.3.1 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 这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环节。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实及优化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效果,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划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完成178学分, 其中必修106学分, 选修38学分, 实践环节34学分。

1.3.2 实践性教学

通过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主要包括基础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和自选创新型实验;实践性教学通过各类企业调研、认识实习、学年科技论文、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等进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1.3.3 第二课堂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等,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学分。

2 食品商品学本科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知识结构的构建

食品商品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专业, 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科、经济学科、法学、食品科学等。根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国内外食品商品学发展的状况, 我们对本专业的知识构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2 课程体系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要建设好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应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 要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充分反应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食品商品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旨在培养综合素质的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是:围绕培养方向, 加强公共基础课并夯实学科基础课程;注重学科间的交叉, 增加各类选修课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此指导思想下, 建立系列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体系。

2.2.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是各类人才的基本组成部分。基础课程体系既要考虑主干课程的需要, 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 应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机结合, 形成结构合理、比例适当的学科体系。

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办公自动化软件及高级应用等;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管理学原理、商品学概论、国际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2.2.2 主干课程

主干课程是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 应围绕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设置, 体现学科专业的共同特点。食品商品学主干学科为:管理学、食品科学。主干课程包括基础化学、管理学原理、食品商品学、国际经济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食品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食品法规与质量认证。

2.2.3 相关课程

与专业相关课程设置的目的重在扩展学生知识视野, 强化主干课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相关领域有所作为, 成为复合型人才。该类课程包括文献检索、国际贸易务实、市场营销策划、统计学、商务管理、食品物流学、食品感官评价、食品物性学等。

2.2.4 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其设置一方面应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深化主干课程, 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个性和专长,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科创新能力。商品学专业的特色在于按照社会对食品行业人才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 其人才的培养规格可以满足或者说弥补当前社会上了解食品生产的人不懂得食品流通贸易, 而懂得贸易规则的人对食品品质及其控制又不了解的缺憾。该部分课程包括创新教育系列讲座、食品物流、商务谈判、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商品包装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感官鉴定、食品商品鉴别与选择等。

2.2.5 实践课程

增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 以便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而确定。包括各类实验课、各类实习与调研等。主要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本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各类实验、现代经济管理综合实验、计算机上机实验、社会实践、生产调研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3 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3.1 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 压缩总学时, 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程总学时限定在2550学时左右, 符合教育部的要求, 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加大课程的有效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减少讲课学时, 增加学生自学、调研、讨论、实践等提高能力的教学环节和时间。

3.2 课程设置及专业方向设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遵循夯实基础, 突出主干, 拓宽知识面,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增强社会适应性, 注重专业特色的原则来设置课程。在基础理论课程中涵盖了人文、经济、管理、食品科学等方面的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经济管理及食品商品学管理的素质。在专业任选课中按两个方向设置课程。食品流通过程控制方向课程包括: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贮藏与运输、食品感官鉴定、现代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物性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等;食品贸易方向课程包括:国际贸易与运输、世界贸易组织、食品物流学、商务谈判、统计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策划、广告学、食品质量管理等。选修课按专业方向开课, 但允许学生在不同方向的指定选修课中选修, 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

3.3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而且更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我们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了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造型实验教学的数量, 要求达到80%的比例, 同时加强社会调研和生产实习, 结合本专业特点, 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涵盖了食品商贸、检验、流通和食品生产等方面的企业。

3.4 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能否熟练应用计算机与外语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本课程体系中, 除在大学一、二年级分别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外, 还在本科三、四年级分别开设了应用型计算机类课程, 同时在毕业设计和论文中要求学生做到论文中的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图表的制作等均要用计算机完成, 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4年教学实践中,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外语方面, 本课程体系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置了大学公共英语, 在三年级设置了专业英语和外贸英文电函课程, 主要讲授专业英语的词汇与构词、专业英语常用句型及语法、翻译及专业文献写作等, 另外在专业课中选出两门课程选用英语原版教材, 采用双语教学, 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要求学生至少查阅5篇英文文献, 并将其中最相关的一篇翻译成中文, 字数不少于4000汉字, 做到英语教学4年不断线, 大大提高学生外语应用的水平。

摘要:食品商品学是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新增设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使商品学专业能够科学发展, 本文重点探讨了食品商品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要求、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商品学,专业建设,知识结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义遵.对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 2001:7.

[2] 宋继承.财经类院校的商品学教学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6, 4 (2) :81~83.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范文第3篇

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创造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劳动者智力劳动成果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知识产权相关概念,接着阐明了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最后根据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了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并进行总结,希望对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何莉(1981-),女,汉族,四川广元人,本科,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法律和教育等问题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占据了重要地位。构建知识产权教育体系,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工作。从科技发展和成绩创新角度而言,知识产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作为我国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知识产权素养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知识产权教育强度。

一、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一些概念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是对人类对其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对于知识产权的的认定可以涉及到多个层面,比如:发明、艺术和文学作品,商业中的部分标志、图案、名称和包装设计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项知识产权的界定都有一定的有效期限。

此外,中华法学大词典对产权的定义可简单概述为:产权,狭义的产权是财产所有权的简称。广义是指民事主体为维持其主体地位所必须具备的财产权利。在法律上,具有排他性和绝对性等特征的产权是指主体对于财产的绝对拥有。通常,我们将产权分为有形产权(包括汽车、房子等)和无形产权(包括发明权、著作权等)。因为无形产权通常是靠知识成果获得,所以,无形产权也叫知识产权。

二、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过去,在高职教育中,学校主要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自身科研成果的维护以及对于他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也逐步被列为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特殊的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知识产权方面的教育不能单纯局限于对专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套用,如何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出一套更加利于其接受并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教育模式的探索研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高职院校特别是行业高职院校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下文就来详细介绍对于高职院校进行知识产权维护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知识创新意识培养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维护知识产权而产生经济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知识产权的利益属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重视。为此,对于知识产权理论的教育必须严格把关,只有真正认识到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才能极大程度上的促进维权意识的深化,对于利益驱动体制下的创新活动才能更好地予以理解。要知道,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树立,是建设和谐文化环境、促进社会创新的主要动力。人们的创造能力需要其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为基础,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流动性,创新意识具有流失性,排他商业模式的建立,使得许多善于创造的人们完成了一系列造福后人的发明创造。

(二)培养知识权利意识

就当前的教育体制与教育内容看来,知识产权并非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如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真正理解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或者树立强烈的维权理念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在每一个特定的阶段,都会出现以经济繁荣而导致的对免费经济的依赖现象。本该成为一种衡量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系,并未受到大众的认可。当今社会,侵权案例时有发生,国际社会已经发出了新型战略标准,促使我们在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共同刺激下,深化知识产权制度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在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中,应该致力于揭示这些价值规律,教育学生不但要加深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与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增设知识创业意识等教育内容

与知识产权教育类似,关于创业教育的培养同样是高职学校学院重点培养的内容。相同的教学理念和价值目标使得知识产权教育和创业教育可以成为综合培养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意识的培养加深学生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教育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理念。这种一体化教学理念和综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将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课程进行集合,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知识产业化和知识财富化的新理念激励科技人才不断创造新知识,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三、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民大学开启了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培养的先河。在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中,成绩尤为显著。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大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接连涌现,高职院校也逐步成为知识产权的培养的重地基地。然而,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初中等基础教育阶段很少开展知识产权维护课程,导致我国学生对于该方面专业知识的储备十分匮乏。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一方面由于缺少基础知识的支撑,一方面学习开设的法律课程少之又少,真正能够做到高维权意识的学生微乎其微。

在培养模式上,相对固定的培养模式尽管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但由于从本科到硕士阶段该方面的教育持续进行,且近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多数学生对于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渴望都十分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该项课程的顺利展开。然而,由于接触渠道有效,广大师生都还处于相关知识匮乏阶段,知识产权教育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主要是由教育普及与社会需求脱节所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构建的起步相对较晚,知识产权教育在行业高职院校开展缓慢并且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学生普遍承认自身的相关知识产权维护意识较差,也有意愿接受更深刻的相关教育。在他们看来,对于知识产权相关内容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调查中,70%的学生反映自己对于知识产权中所包含的内容理解不够具体。对于实际案例的分析解答很难与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有效结合。95%的学生承认自己曾买盗版书籍或者其他资料、电脑软件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他人知识产权的尊重与保护,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身承受能力有限且盗版书价格较为低廉。此外,78%的同学认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多数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复制,这在一定层面上也是对于作者知识产权的侵犯。但是许多认为这样的行为并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这足以证明知识产权意识在高职学生的意识里并不深刻,有些同学甚至处于理解误区。

(二)高职学校知识产权的相关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缺陷相类似,对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教学模式大多数老师都采取相同的模式,加之法律部分教学所占据的可是有限,分配给知识产权的教学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高职学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仅开设了《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内容,篇幅较低且实际内容较为狭隘。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通常情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性词汇的频繁出现,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长久下去终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并且由于相关基础知识的缺乏,老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很难与学生进行互动,相关知识的拓展通常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中知识产权方面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完备的教师实力至关重要。只有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老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但是,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现状来看,由于自身教学条件的影响以及学校资金有限,很少有学校能够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教师,而其他专业的老师们通常都只专注于自身领域的研究,对于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的只是凤毛麟角。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陈述,授课内容缺乏趣味,老师力不从心,学生也无法真正投入到课程中,最终将导致授课失败。

四、对高职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有效策略

当今社会,知识产权在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正式融入经济全球化竞争格局中去,对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对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为了使高职学生尽快成为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就要探索加强高职学生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下面,分四点介绍一下。

(一)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

目前,要好好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知识产权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全面深入的体会到所学的知识产权知识。另外,想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增加知识产权维护课程的课时量。对于当前的教育内容来看,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课程的必修内容,在该课程中开设知识产权维护内容,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将社会资源引入到高效知识产权教学中

近年来,对于高职院校开设知识产权维护课程社会和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对于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宣传是高职院校工作的另一项重点内容。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活动,增强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通过政府的辅助、新闻媒体的宣传以及社会大众的集体参与,建议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维护的宣传体系。

(三)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其他课程中知识产权教育的渗透

首先,要加大师资投入,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需要法律知识的支撑,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基础作为支撑。其次,对于已开设的相关课程的利用能够潜移默化的加深维权意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就业课程中告诉学生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维护意识,即使未来离职,也要保守原单位的商业秘密等。

(四)开展有关知识产权的课程

对于知识产权课程的适当开始将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产权维护意识。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可将知识产权法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开设。缺乏人员与资金的学习可以将该项课程穿插到法律基础课程中。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职院校需要理解,对于知识产权的教育不但是让学生对于该项课程的理解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更是要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这对全民素质的提升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逐渐向着知识经济型方向发展。对于知识产权的塑造与维护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发展创造的新知识是无形的宝贵财富,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和激励。然而,创造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起源于高校对于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加强知识产权制度传播是十分有必要。

[ 参 考 文 献 ]

[1]侯玮薇.浅谈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J].中国职工教育,2013,7(14):16-17.

[2]杨晔.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2):17-18.

[3]丁桂芝,李建生.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创造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4(11):44-45.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范文第4篇

现在传统的工程咨询服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大约分为五类,而一般来说某一项工程建设项目是由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分别负责一个到两个环节,而这样的服务方式缺少整体性,仍然需要工程建设方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协调各个工程咨询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显然达不到PPP项目所要求的全生命周期咨询。现有的工程咨询服务模式面临着监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想要满足PPP项目所要求的全生命周期咨询环境,就必须将这些问题解决并且有相关咨询企业由内而外地进行价值链打造。而对于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整合这一方面的问题,有相关学者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并且结合工程咨询相关企业的优势选择更加适合企业的战略。但是PPP项目所涉及的企业方和工程建设方存在着主体关系复杂、责任分配不明晰、全寿命周期长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工程咨询企业难以实现对PPP项目的咨询服务,必须将传统的工程咨询企业转化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才能开展PPP项目的咨询。同时PPP项目拥有着远大于传统工程项目的风险系数,需要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所以对于工程咨询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要求更高,且涉及投资风险,法律等多方面专业领域,需要相关工程咨询企业拥有这方面的人才和团队。

一、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的概述

PPP项目咨询服务可以分为显性和隐形两种业务价值链,显性价值链主要包含有项目咨询服务要实现的具体目标、项目咨询中的核心要素、项目咨询实现的具体流程。而隐形价值链主要是由PPP项目咨询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共同构成的网络结构,其流动性较强,具有明显的动态实施效果。以上两种便是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

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与传统的工程项目咨询业务不同,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需要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更加全面整体化的服务。如果贸然地将传统工程项目咨询业务的流程应用到PPP项目咨询业务中,可能会产生成本估算错误,工期延迟,风险率升高等不利因素,而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这些不利因素发生的概率,并且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传统的工程项目咨询业务不同企业间联系不到位而导致的资料失真等情况,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全过程工程咨询是从整体对PPP项目进行筹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PPP项目的运行效果,还可以防范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涵盖所有的工程咨询服务环节,其主要的功能是对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通过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可以将知识运转的各个环节串联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架构。所以,被选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价值链与知识链在运转的过程中都拥有着一致性、同时性、共生性的特点。其中的一致性指的是在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中,不论是价值链,还是知识链,都是向着同一方向进行循环的。而相关的知识链和价值链的循环共同形成了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价值链,这样的价值链可以为同时满足企业内部知识需求和企业外部的客户咨询服务。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的共生性表现在随着PPP项目的不断推进,知识链和价值链也将不断的容纳更多的知识,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关于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的知识价值链的主要特征介绍

(一)循环特征

PPP项目流程与知识价值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PPP项目流程会随着知识价值链的循环而做出相应地改变,咨询业务的循环主要是由PPP项目循环所形成。所以,在这些循环中形成的智力成果的循环、知识的循环,并且,知识的循环都是相对独立并互相依存的。

(二)价值特征

价值链与知识链在企业中产生的价值具有一定区别。对于企业本身而言,价值链的循环会产生有利于企业的时效性价值,而知识链在循环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无形的价值,还可以由此形成有形的价值。对于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而言,其价值创造方式主要是通过知识链来实现的,在知识链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无形价值甚至可以超过其有形价值。

(三)开放型特征

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中的价值链和知识链形成了闭合回路的循环情况,但在这样的闭合回路中,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的知识价值链仍然可以进行与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进行交换共享等操作,并可以将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的知识价值利用到最大化,并且提供更多的渠道来提高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知识价值链的循环效率。

(四)集成特征

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实现需要知识链与价值链相互配合而完成,不同的知识链之间也需要形成一定的联动性效果。在这种联动性与相互作用下,使得PPP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的知识链具有集成性特征。通过发挥知识链的集成性特征,可以有效地提升知识链的功能,加强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实践效果。

三、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的结构组成

在本文中我们所谈及的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的价值链,实际上指的是内外两个方面的结构组成,在具体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之中要密切把握好这两个方面。首先,为了有效地促进相关企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之中能够提升业务水平,保证业务实力的日益增强,一定要注重内部纵向价值链这个具有基础性的链条结构,充分发挥其本质性作用,使得工程咨询公司可以将主要的PPP项目顺利完成。同时,将相关的资料全部进行汇总和整合,实现有效的识别,进而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外部的横向价值链指的就是工程咨询公司相对于外部因素而言的,比如:客户,市场,业务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价值链,并且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存在的机会或威胁进行选择或预防从而使得工程咨询企业PPP项目能够更加具有竞争力,能够合理地规避一些问题和挑战。并且,这也能够在创造利益的同事,有效地保证知识的输入、转化等步骤都是同步进行的。

四、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的模型构建

因为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的价值链是由多个循环链进行交汇较为复杂的价值链,所以,在对具体的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企业的咨询项目进行实际操作和运行的过程之中,要保证操作过程是具有循环性的,同时,也要将各个不同的项目与项目之间进行有效的对接,实现PPP项目的全过程咨询知识链之间的合作与良好运转。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进行咨询工作的时候,若想有效地保证整个过程是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的,那么,便应该合理地利用知识价值链的内部信息整合,将内部与外部两种类型的信息之间进行合理利用,进而使得内外部的价值链都能够达到最大化的价值。在具体建构这类模型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发挥价值链的优势,在知识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方式的咨询组合,以实现更加稳定、更具实效性的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业务价值链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地促进动力。

五、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的优化策略

PPP项目的内部优化策略主要是提高工程咨询企业PPP项目的核心能力,注重核心能力的发展同时减少非核心能力所耗费的资源,从而促进工程咨询企业的发展。并且利用构建平台等方式促进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交流,提高企业对于PPP项目咨询的反应速度,积极利用现在流行的BIM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价值链进行创新改革。外部优化策略主要是借助外界的法律法规,相关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对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的完善工作进行不断的推进。并且由外部市场培养的人才进入到工程咨询企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六、结束语

因为PPP项目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咨询企业已经难以满足PPP项目的需求而PPP,项目全过程咨询企业将面临着一场改革。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结合知识价值链的相关特征,不断优化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其在企业发展的作用效果,逐渐推动PPP全过程咨询服务的完善与发展。

摘要:工程咨询是利用各个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进行咨询服务。传统的工程咨询企业由于其落后的业务模式和企业工作人员不够全面化的知识储备, 无法满足PPP项目咨询所需的服务内容。相关工程咨询企业应该针对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的循环性等特点, 不断寻找方法优化PPP项目全过程咨询知识价值链内外部。

关键词:PPP项目,知识价值链,全过程咨询,构建模型

参考文献

[1] 陆帅, 吴洪樾, 宁延.全过程工程咨询政策分析及推行建议[J].建筑经济, 2017, 38 (11) :19-22.

[2] 张阳, 周芬.管理咨询公司知识价值创造过程机理研究——基于知识价值链模型的分析[J].情报杂志, 2009, 28 (07) :114-117.

[3] 张明君.基于全过程的造价咨询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7:76.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范文第5篇

自我管理是指活动主体独自管理自己, 以促进自身或所在团体有效地完成一项任务的行为。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监控活动。所谓自我监控就是某一活动主体为了使客观事物达到预定的目标, 将自身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过程作为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的积极地、自觉地计划、监察、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2 学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2.1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形式, 有利于解决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科技与人文、物质与精神、自我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平衡和追求人格的更高境界, 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自我管理的根本价值目标, 要想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充分发展和发挥大学生的本质力量, 必须客观分析现实生活中导致大学生的发展片面化的根源, 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才能, 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 提倡自我管理强调了对大学生的价值关怀, 突出大学生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 肯定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

自我管理的发生、发展及其深度、广度、成效, 首先受到社会教育、外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受到大学生主体背景知识、情绪意志、认识理解力、自我调控力的制约。大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和不成熟性, 要求我们大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观念、能力, 不断促使其展开、深入。以使之把潜在的自我管理需要、能力转化为现实的需要、能力;把低水平的需要、能力, 转化为高水平的需要、能力;把社会、时代对大学生之道德的要求, 转化为广大大学生完善自我的要求。

2.2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群体思政教育的需要

就大学生群体来说, 由于本来就存在个体差异。一方面, 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群体要求的相对统一性要求大学生的完善与发展必须因人而异, 自我管理则充分体现了上述要求。另一方面, 来自外部的任何教育管理形式从本质上看都只是引导和启发行为, 最终必须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自觉行动和自律行为, 过于强调外界的给予, 则违背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亦难以形成大学生作为完善与发展主体的动力。

3 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和完善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有力保障, 它使具体的管理操作“有法可依”。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校风、校纪、教风和学风建设,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同时, 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评价体系, 使每次的良好表现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褒奖和赞扬, 每次的错误失误都能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激励, 从而提升自我约束的能力, 激发出昂扬向上的动力, 逐步实现规范自觉的自我管理。

3.2 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体系

第一, 自我调适。自我调适是个体把握自己的一种调节方式, 是自教自律的一种动态方式, 是个体应对复杂、快速变化社会的内在调节器, 即思想、情绪、行为的自我调解, 以达到主动适应客观环境的目的。

第二, 自我强化。这是自我管理的核心, 自我强化, 主要是强化目标。自我管理的结果好与差, 直接与目标制定的科学与否有关。目标具有规定自我管理方向和诱发动因的二重作用。对一个人来说, 激发的力量是自身追求值的大小及对达到追求目标的理解决定的。要发挥目标由压力变成动力的激励作用。

第三, 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在既定目标下, 主体进行自我管理动机的激发, 从而促使自己坚持不懈地为实现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断努力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目标和动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又存在一定的联系。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并指向于一定目标的。动机是一种比目标更为内在、更为直接推动人去行动的因素。

第四, 自我反馈。行为主体对行为的自我主动检查。没有自我检查的过程, 也就不可能更好地达到自我管理目标, 自我调适、自我激励也就失去了目标。反馈的内容可以是因事的, 也可以是因时的。反馈作用方向程度完全取决于行为主体的自我意识水平, 取决于他的道德责任感、荣誉感, 或者是取决于他的道德信念。自我反馈在自我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往往是外因教育所代替不了的。

3.3 通过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团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而自发组织的, 以丰富课余生活, 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把那些积极参加群体活动, 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政治、心理素质的积极分子选为社团负责人, 并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 使他们发挥组织管理能力, 进行工作创新, 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4 辅导员在构建体系的引导作用

直接的学生教育管理者, 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自身的优秀品德潜移默化学生的心灵, 用崇高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 用自己严谨、有序并富有创意的管理工作影响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另一方面, 辅导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广泛地学习和探索, 积累广博的知识, 丰富的经验往往能提高辅导员的感召力和管理能力。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管理, 从根本上来说, 是“发展性的自我管理”, 是在主体发展性思想指导下的自我管理, 即把思政教育当作主体人格的提升, 当作主体德性发展的过程。这种自我管理着眼于培养主体精神, 发展自己积极的个性品质, 强调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在积极的引导下, 自觉遵循道德目标, 对自己进行充满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的教育管理, 以满足自身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需要。

摘要:学生自我管理的新观念正是试图营造、创设一种民主环境, 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离开了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思政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存在的价值。鉴于大学生自我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入手, 对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 并就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提出了一些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自我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参考文献

[1] 杨芷英, 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

[2] 赵鹏.探索“学长辅导员”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9.

[3] 郭际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范文第6篇

一、 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德育理念。

树立新的德育理念,是构建新德育体系的关键。作为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我们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有新的认识和思考。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德育观和人才观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就是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它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也是一种保证,其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是灵魂,是核心。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最重要的功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其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重智轻德忽视思想品德的塑造必然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与时俱进的德育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充分肯定和尊重,是现代德育的价值思想和思维原点。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的客体。德育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有思想感情的人。使德育成为学生的主动要求。

与时俱进的人才观就是注重个性的人才观。个性一般表现为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的发展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在德育过程中,只有承认个性,才有理解和尊重,这本身就是一种德育。

二、加强师德建设 ,是构建新德育体系的基石。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师德为先。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学校德育建设的关键所在。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建设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师表风范,具有模范的师爱形象、具备高超的师识本领和掌握精湛师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所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适应市场经济新型人才的需要。

学校一直都很重视师德建设,特别是自02年学校招收普招生以来,师德建设从塑造优秀的师表风范入手,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明确教师的责任和要求,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表后,学校抓住机遇,加快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且育人是第一重要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用自己的劳动(职业)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师的优秀师表风范、模范师爱形象和高超的师识水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培育着学生美好的心灵。

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精心的呵护广大教师的忠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爱心(热爱教学岗位)。学校给教师提供优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交流,提高学历层次,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适当的安排各种观摩助教活动,鼓励教师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和自我思想改造,端正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尊重真理、尊重知识的态度,定期监督检查教师是否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正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业务能力,达到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培养教师养成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钻研教学的自觉性,达到教师综合本领的提高,从思想上彻底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前进。

三、 队伍建设是实施德育的保证。

德育队伍的建设是实施德育的人力保证。高校扩招后,教师队伍的数量极度不足,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党委统一意见,在普招生进校的第一年,抽调了50余名优秀教师和政工干部,成立了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队,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政治思想工作要领和方法。他们活跃在教室、食堂、宿舍,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问题,把爱和关心潜移默化的融进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今年,学校为保证学生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实行专兼职辅导员制度,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保证学生日常生活有人管,政治思想工作有人做。

四、 制定德育计划,确保内容的时效性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生源结构,德育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等都存在着差异。我们坚持每个学期对德育工作进行总结,研究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政治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德育计划,保证德育内容和实施途径符合学生的需要。

制定德育计划是将德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根据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特点和关心热点的变化,主要的教育内容为:校纪校规、法律知识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如何认识大学生活,“三心”(爱心、善心、)教育,就业前心理辅导等。同时结合不同时期国家的大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同学。例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为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人们,新学期一开学,由学生总支、学生处组织了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极大的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接着,针对04级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四想四对照”活动,促使同学们通过回顾一年来的学习生活,尽快找出思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活动针对性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德育的计划性,并不影响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关键是要找好切入点。

五、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对德育的评价,是构件德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德育评价关键是要的确立德育目标。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于把德育的目标定位于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党,热爱祖国。虚的东西多,实的东西少。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从而影响德育的实效和德育效果的评价。

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多次指出,培养“四有新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根据这一德育目标,学生管理部门制定了学生量化管理办法,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习表现、思想品德、纪律劳卫、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对德育的实效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让爱住我家舞蹈范文下一篇:有一天电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