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现状范文

2023-09-23

农村生态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 高职 环境教育

文献标识码:A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因而要求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生态文明是21世纪重要的一种文化伦理形态。当前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国家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生态文明的兴起对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态文明视阈下,加强高职学生的环境教育,教导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必然选择。

一、调查目的

当前全国有1000多所高职(专科)院校,担负起培养千百万国家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由于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他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因而他们的环境素质如何,是否具备环保意识与理念,是否掌握环保知识和技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当前高职学生的环境素质和高职环境教育状况如何,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开展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2016年至2017年,课题组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来自机械类、化工类和管理类等三个大类的十个专业,这十个专业分别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服务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工程技术、化妆品技术、精细化工、应用化工技术。学生主要来自即将完成一年级学业的大一下学期学生和刚刚完成两年学业即将奔赴定岗实习的大二学生。问卷发放了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份,有效回收率95.45%。问卷共设计了30道题目,其中29道客观选择题和一道开放性主观题,问卷覆盖了学生环境理念、环境行为、环境道德、环境法制、环境技能以及院校环境教育开展状况等多个方面。

除问卷调查外,我们还开展了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本文数据以回收问卷的数据为主要依据,观点则整合问卷、观察、访谈和文献资料得出。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意识和行为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发现,当前高职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既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高职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和环境意识。问卷回答显示,高职学生绝大部分具备一定的生态文明和环境意识,值得肯定。在回答“您对生态文明这个概念了解吗?”(答案选项有不了解、一般了解和较为熟悉等三个)这个问题时,有7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一般了解”,有21%的学生回答“较为熟悉”。在回答“您对我们现存有哪些环境问题有了解和认识吗?”(答案选项同上),超过90%的学生选择有“一般了解”。值得一提的是在回答“您是否意识到生态、环境、环保问题的严重性,需投入到环保的迫切性”(答案选项有感觉极强烈、感觉一般、没有什么感觉,不关我的事)这道题目时,有76%的学生选择了“感觉极强烈”;在回答“您是否赞同低碳生活”这一问题(答案选项有“很赞同,积极实践”“一般,在便利的范围内可注意”和“不赞同,生活舒适第一),有79%的学生选择了“很赞同,积极实践”。在回答“您认为在环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选项有每个人、政府、环保工作人员、企业、其他)这一问题时,80%的学生选择了“每个人”。

上述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学生关注到了生态文明和环境问题,并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这是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良好基础。

2.高职学生有较强的环境教育期待。问卷设置了一道主观题“您对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有何建议?”,有154人做了有效、积极的回答,占总数的73%,56人未回答或是无效回答,占总数的27%。从回答人数和答案来看,高职学生总体来说对环境教育有较强期待,他们期盼学校能加强环境教育,期待生态和环境能得到好的改善。具体来说,学生的期待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开展多样化的环境保护活动。这个回答是大部分学生填写的,他们期待在实践活动中既获得参与感,又得到现场体验,这反映出高职学生务实的可贵态度。二是开展生态和环境教育的讲座。三是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既获得系统的知识,也获得学分。四是营造浓郁的重视环境的校园文化,不少学生希望学校多宣传,同时把校园环境建好抓好,尤其是某些新校区院校的学生,学生认为校园环境和绿化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应该说,环境本身也是育人的载体,学生的建议是很切实的。学生积极的期待,也是高职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好土壤。

(二)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环境意识和理念参差不齐。虽然从整体来看,高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文明和环境意识,但是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理念是参差不齐的,平均水平并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很薄弱的。在回答“您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是?”(选项有强、一般、弱)这一问题时,选择“一般”的占43%,选择“弱”的占9%;在回答“您是否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环境的行为表示反感?”这一问题(答案选项有非常反感、一般反感和没有感觉”),有31%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反感”,1%的学生选择了“没有感觉”。在回答“您对于当前雾霾问题的关注程度是?”(答案选项有“经常”“一般”、“很少”),7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3%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如前所述,在回答主观题“您对高职院校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有何建议?”时,56人不回答或是无效回答,占总数的27%,显示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對环境及环境教育问题的淡漠。

2.学生环境知识和技能普遍欠缺。调查显示,学生虽有一定的生态文明和环境意识,但环境知识和技能普遍欠缺。在回答“您知道温室效应是怎样的吗?”,有11%的学生表示仅听说过这个名词,64%的学生表示大概知道是怎样一回事,只有25%的学生选择清楚其概念和原理。问卷的第8题是“臭氧层破坏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哪些?”,84%的学生错选了降酸雨。对“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这一问题,有30%的学生错选了5月5日和7月5日。在“在您的专业学习中,是否学到了本专业方面的环境技能?”这个问题中,16%的学生表示没有学到,70%的学生表示学到了一点,只有14%的学生表示学到了较多。结合问卷和观察来看,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以及在生活与专业中的环境技能都是较为欠缺的。

3.环境保护行为的践行程度较低。在调查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高职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但是行为的践行程度比较低。在回答“当发现有损于环境保护的现象发生时,您的做法是?”(选项有积极制止、知道不对但不多管闲事、觉得没有关系)这个问题时,有46%的学生选择“知道不对但不多管闲事”,还有4%的学生选择“觉得没有关系”,即选择“不管闲事”的学生共计有50%。问卷中31%的学生对“您丢垃圾会作分类吗?”的回答是不做,69%的学生表示会给垃圾做分类,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实际上会对垃圾做分类处理的学生要少得多。重复利用塑料袋、及时关灯、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少用一次性的餐具等良好的环境行为并没有得到普遍践行,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便利,比如只有42%的学生选择自己有尽量少用一次性餐具的习惯,只有52%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重复利用塑料袋,有18%的学生不及时关灯与节约用水,只有69%的学生保持了不丢弃垃圾的好习惯。这反映出“知易行難”的规律,在环境与便利之间,不少学生还是在行为上(下转第196页)(上接第192页)选择了便利优先。

四、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意识和行为结果的原因探析

高职学生环境意识和行为为什么既有值得肯定的方面,还存在上述问题呢?这和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是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较为薄弱。当前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生态文明和环境素养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除了环境专业外都没有开设环境教育的课程,在所开设的课程教学中也较少教授生态和环境教育。二是校园生态和环境文化欠缺。在问卷调查中,在回答“您所在学校是否经常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及相关的其他活动,例如讲座或实践活动”时,54%的学生回答“偶尔开展”,16%的学生回答“没有开展”,只有30%的学生回答经常开展。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精确,但大致反映了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是较为微弱的。不少学生提出校园的软硬环境上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三是学生的环境道德和法制素养不足。在回答“您是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时,只有14%的学生表示了解,70%的学生表示听说一点,还有16%的学生表示没听说过。部分学生既没有对破坏环境行为的反感,也没有爱护环境的习惯,更不会去制止他人有损于环境的行为。这显示了环境道德与素养不足。四是社会多元文化和不良现象的影响。当今社会上存在多元文化和观点,也存在一些贪图、攀比奢华物质享受的不良现象,这些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以浪费资源和过度消费为荣的错误观念,这与生态文明要求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背道而驰。

五、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对策探讨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状况,高职院校的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学生环境教育的对策和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素质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中,在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训中加强环境教育。二是建设爱护环境重视环保的校园文化,校园广播、板报画廊、标语口号、主题讲座、环境知识与技能竞赛等都是建设环境校园文化的载体。三是开展多样化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带给学生更直接的环境见识和体验,当然这些活动需要有好的策划和组织。四是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通过专业考核和素质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环境素养,给予适当的激励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环境素质。五是增强跨学科建设和研究,各专业要加强本专业学科和环境学科的跨学科建设和研究,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水准,这是提升高职院校的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学生环境教育质量的基本。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生态文明视阈下高职学生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15CZY04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健.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2)

[2] 黄三平.论生态文明视域下高职学生环保素质教育[J].学理论,2014

[3] 王秀玉.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环保意识与行为的培养[D].辽宁工业大学,2012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责编:吕尚)

农村生态现状范文第2篇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显著特点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林业工作实际,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再立新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充分拓展和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业产业、科技应用推广、基层基础建设、林业职工生活水平,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根据十七大

报告“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试点探路实践。加快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性文件,正确引导和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切实保障林农的利益。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和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抗御体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灾体系、抗御外来有害生物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现代化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的抗御能力;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理,结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时清除疫点疫区,从根本上消灭外来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储碳功能。

——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为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商品林、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绿色财富。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竹家具业、木地板业、木竹制品业、浆纸业、林产化学工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木材、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作贡献。努力满足全社会对自

农村生态现状范文第3篇

(2)人事管理是人事部门的事。在企业里通常的观念是, 一谈起人事管理,大家往往一下子就同人事部门联系到一起,即那是人事部门的事,与我关系不大。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得企业人事管理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这使得人事管理通常以一套员工管理行为的面目出现,缺乏内部统一的结构,无法体现出企业的中心目的。同时由于缺乏做出政策决策时所需的内部统一的结构,在塑造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时,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事后反应性的而非事前反应性的。

(3)人事管理者素质低。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往往认为人事管理无专业可言,什么人都能干,企业的人事部门成了“无专长人员的收容所”,这导致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组织中其它职能相比是较低的,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只知道处理例行日常事务,机械被动,不做研究、分析,管理凭经验,不了解业务,有的人在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工作了好多年,却不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及对业务人员的资格要求,难以起到支持业务发展的作用。

农村生态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 从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认为造成其生态旅游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粗放经营、管理缺位、游客综合素质低、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强调科学规划,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环评执法管理,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和环保教育,恢复生态景观。

关键词 乌江画廊;旅游资源;脆弱性;保护措施

Vulnerability of Eco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Wujiang Gallery” and Its Protection Measures

YI Xian-li, FU Qi-mi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Chongqing 408100)

Key words “Wujiang Gallery”; Tourism resource; Fragility; Protecting measure

烏江画廊景区地处渝东南黔东北结合部,自然风景奇幻秀丽,分布有乌江峡谷、喀斯特间歇泉、溶洞、暗河、瀑布、天生桥、盲谷等多种自然资源。乌江在沿河境内形成一百多千米的天然山水画廊,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奇峰对峙,各显神姿。自古以来就有“乌江两岸山连山,乌江河中滩连滩”的民谚流传。乌江碧若琉璃,畅游乌江,有“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之感。近年来,伴随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乌江画廊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破坏,长久以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态旅游资源脆弱。笔者从分析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入手,探讨了造成其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

1.1 系统的易干扰性

自然界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目前,乌江画廊沿线还分布有众多水泥厂、小煤矿、煤矿运输渡口等工业设施(政府一直在推动实施“关停并转”,减少了一些),严重破坏着乌江生态系统资源平衡。此外,小田溪墓葬群、武陵山大裂谷、御泉河水上漂流、观光步行道的开发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也造成了严重冲击,破坏了其生物多样性,致使生态旅游资源处于失衡状态[1]。

1.2 环境承载力限制 景区的旅游容量即为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旅游资源空间范围内所能承载的各类旅游活动的总和。据相关资料统计,2015年重庆市涪陵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5万人次,同比增长16.9%,旅游收入突破47亿元,同比增长23.02%。伴随着乌江画廊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旅游设施项目的展开,乌江画廊承接游客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每年5—10月为乌江画廊景区的旅游旺季,游客人数剧增给景区带来巨大的环境承载压力,如果超出景区环境承载力,将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1.3 垃圾、废水和废气的污染

旅游景区的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地表水中有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垃圾;旅游接待设施,如野营地、宾馆、公厕,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导致水体污染。乌江画廊两岸现存大量已废弃或即将关闭的水泥厂及煤窑,各类工业建筑沿河分布,工厂废水、废气排放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乌江画廊有些景点远离城镇,如小田溪墓葬群、武将赤壁观景台、武陵山角邦寨、大木花谷等距离涪陵城区较远,游客在景区的游览观光过程中通常携带大量塑料包装的食品和饮料,这些塑料包装袋(瓶)通常都是由难以降解的材料制成,游客吃完食品以后随处乱扔,造成景区内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

1.4 土壤和植被遭到破坏

游客在景区游览的过程中会留下各种游览痕迹,如游客的徒步旅行、休憩、野炊、玩耍会对植物造成践踏,导致植被破坏。生态景区内各类宾馆、酒店、娱乐设施的修建也会对植被造成影响,轻则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减少,重则导致植物种群、群落减少。游览痕迹的影响还包括过度践踏致使道路变宽,导致地表植被减少和土壤表层被破坏。

1.5 野生动物的脆弱性

游客的观光活动可能引起野生动物改变原有的筑巢地,甚至引起大批野生动物的迁徙。游客在生态景区内的各种行为都会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最终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脆弱性的原因

2.1 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

乌江画廊涪陵段沿线产业以工业为主,且工业发展对乌江生态旅游的开发形成较强限制。众多工业厂区集中分布于乌江西岸,而东岸景观则保持着原生态,造成两岸景观不协调。工业建筑严重影响了乌江画廊两岸景观质量,大大削减了乌江画廊的美感度。由于没有健全的旅游接待设施,娱乐活动单一,只有在春夏两季天气炎热时娱乐项目较多,游客多到此进行漂流、攀岩,形成旅游旺季。秋冬两季天气逐渐转凉,供游客游玩的娱乐项目较少,旅游接待设施不健全,游客较少。旺季淡季游客数量差异巨大,存在季节性矛盾[2]。

2.2 景区经营者粗放经营

涪陵乌江画廊沿岸风景区经营者经营方式粗放,经营管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御泉河中泰重庆旅游经济园和洪海洋度假村等景点经营规划缺乏合理性,供游客游玩的项目较少,夏季只有漂流、攀岩等简单项目,游览项目趣味性低,特色不突出,同质性较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至于冬季,没有任何可供游客游玩观赏的项目,造成季节性短期经营的现状。因此,景区旅游设施接待功能不健全,可游玩项目少;娱乐设施建筑缺乏特色,广告宣传投入少,知名度低。

2.3 政府管理不到位

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的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包括林业、农业、旅游、水利等。由于各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旅游景区多头管理的现状。乌江画廊除作为旅游景区外,在白涛街道辖区内还存在煤矿开采等项目,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发挥最大潜力挖掘辖区内各类资源,也对生态旅游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生态旅游区管理分工不明确,加上各类工业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乌江画廊生态旅游在景观质量上大打折扣。

2.4 部分游客综合素质低

游客的素质良莠不齐,加上景区对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力度不够,部分游客对自身的不文明行为没有深刻认识,景区内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景区内管理人员较少,无法对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及时加以制止。有些游客不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地点,随意践踏景区内植被,忽视景区内文明标语,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缺乏深刻认识,这些都对生态旅游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5 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投入不足

政府部门和景区经营者大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得不到政府部门领导层的充分重视,生态保护资金和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甚至还会有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在治理过程中不断累积的问题使生态环境系统越来越脆弱,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乌江画廊白涛街道境内由于化工企业等各类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导致部分水体已被轻度污染。各類经营者为降低经营成本,采用就地掩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政府和经营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投入往往不足[3]。

3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3.1 科学规划,合理分区,凝练主题 旅游规划需注重生态保护,因此乌江画廊旅游景点的建设要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观念,科学合理规划,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拆迁工厂并进行绿化改造,以恢复原生态,美化景区风景。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应在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则下,规划出乌江画廊旅游资源的功能区,同时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让各类参与者提升自身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中去。在环境规划上,可将乌江画廊划分为时尚乌江、文化乌江、生态乌江3个主题。时尚乌江的区域范围为乌江游起始码头至三门峡,以创意产业为支撑,集艺术创作、展示、休闲商业等功能为一体。文化乌江区域范围为三门峡至白涛滟,是以枳巴文化为主的乌江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验区。生态乌江区域范围为白涛滟至武隆,主要为展现乌江的生态文化及特色民俗的观光旅游区[4]。

3.2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提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依靠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进行生产,减少景区内工厂、娱乐场所、宾馆等废弃物的排放,降低污染,以达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明确处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争取以最小的干扰方式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3.3 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严格环评执法管理

3.3.1 立法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的发展。针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的特点,从综合管理的视角出发,制定完整规范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此规范景区的生态旅游;制定专项的乌江画廊法律法规,可借用我国宪法、环保法、草原法、森林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中的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的生态旅游管理条例,贯彻生态旅游法,使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3.3.2 执法监督。建立健全乌江画廊生态旅游景区的法规之后,加强执法监督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保障生态法律充分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法律监督的职能才能得到切实的体现。对于违法经营和蓄意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的不法分子,必须严惩不贷。加大对违规人士的惩罚力度,从外力制止人为因素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的二次破坏。

3.3.3 严格环评。对于乌江画廊各个景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整个乌江画廊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保证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超过景区环境可接受的最大限度,注重乌江画廊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评估,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把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乌江画廊作为一块正在持续开发的新型旅游资源,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通过合理规划旅游布局,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走出一条稳健的旅游建设道路。同时可借鉴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发展乌江画廊独有的生态旅游线路。

3.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素质

游客素质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生态景区、旅行社和游客的共同努力。提升游客素质对保护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而言势在必行。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向市民提出:“文明旅游、文明生态、文明乌江”的口号,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到文明旅游的队伍之中。

生态景区要创设较高质量的旅游环境,使游客进入生态景区时,感受到景区内优美的环境,会自觉约束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不忍对生态景区造成破坏。生态景区还可以定期举办生态旅游公益活动,邀请游客积极参与其中,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游客感知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参与过活动的游客还可以对周围其他人产生积极影响,扩大生态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旅行社方面要有明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旅行社内导游的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由导游影响游客。导游可对进入生态景区的游客进行事前教育,提高游客对乌江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在提高游客的素质方面,除了政府部门、景区和旅行社的宣传教育手段之外,游客也要加强自身文明素质的建设,以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尊重乌江为行为准则,尊重乌江画廊生态旅游景区的地域文化,自觉爱护景区的旅游环境,约束自身的不文明行为[5]。

3.5 加强环境保护,恢复生态景观

加强乌江画廊生态景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是恢复景区资源的原生态,恢复景区生態资源的原始面貌。政府旅游规划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破坏乌江生态旅游资源的工厂和各类建筑物进行拆迁。分批迁出核心规划区内的工厂,关闭小型资源开采企业,恢复乌江画廊左岸自然生态景观效果,尽量避免临江建筑,控制永久性建筑建设,建筑选择生态材料,有效融入周边的环境。建筑设施布局选址以集约化开发为总体原则,弱化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对生态的破坏。强化乌江及大溪河、御泉河等水系沿线的排污管理,不允许新的工业企业进入水域保护范围内。对已破坏区域进行必要的设施拆除和生态恢复,继续实现乌江沿线现有工业企业的清退。对已退出,但有遗留厂房的厂区进行生态景观再造,实现厂区环境的生态化。采用立体化等方式,对暂时无法退出的工业厂区进行景观优化,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闫景丽,杨刚,杨新.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测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171-173.

[2] 戴德宝,赵敏.绿色生态类网络资源分类分布研究[J].生态经济,2013(5):44-46.

[3] 路科.生态脆弱地区的特殊旅游环保模式研究[J].草业科学,2011,28(8):1572-1577.

[4] 刘丽梅.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0(5):30-24.

[5] 张丽谦.北京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农村生态现状范文第5篇

王教授从“生态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水生态”的重要意义。目前,国内水环境形式依然严峻,河道水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水生态修复”,即建立有效稳定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功能,达到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目的。

讲座会上,王教授详细介绍了“生态浮床”、“人工湿地”和“河道生态修复”等技术,包括这些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注意要点等,并以太湖、滇池等为例说明国内“水生态修复”的现状,要点及难点。在“河道生态修复”过程中,首先要减少外源污染,其次是针对不同水质、不同水深的河道,采取适用的生态措施,利用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逐步修复水生态,增加水体自净能力。同时,“水生态修复”也助力于水景观的改善。新时代的水利工程,人与水环境的互动尤为重要。“水生态修复”恰好契合了人们亲水爱水的本性。

这次讲座历时近三个小时,王教授以“生态修复”技术为中心,并结合我院水利设计工作,针对河道整治、湖泊治理等,谈了研究心得,讲述了全国各地生态工程经验体会。王教授的讲课让我们认识到了生态修复的广大市场,生态水利工程将从目前局部河段单纯的结构性修复,向河流系统整体结构、功能与生态过程的综合修复发展。

农村生态现状范文第6篇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形成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制度架构,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在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日渐加剧、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今天, 树立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努力建设精美江苏的必由之路。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 在绿色发展中承担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在中国一直处于前列, 必须重视绿色金融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 充分发挥其对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二、江苏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省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 环境保护与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 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科学发展水平, 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 (环发[2008]126号) 》、《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 (环发[2010]16号) 》和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意见》、《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为科学有序地推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 江苏省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011-2020年) 》, 作为指导江苏省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纲领性文件, 旨在将江苏省建成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低碳之城、健康之城、宜居之城、幸福之城。

近年来,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绿色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环境空气质量逐步向好, 地表水水质状况总体改善, 生态系统退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城乡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三、绿色金融体系

虽然目前对于绿色金融的具体定义尚未达成一致。但绿色金融总归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绿色金融本质是经济活动和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是在金融行为基础上充分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 通过产品创新, 吸引资金并集中投放于环境保护等可循环的绿色产业, 以达到促进自然、经济和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2.绿色目标是促进环境与资源协调共进。绿色金融将资金引向绿色产业, 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绿色产业得到壮大后资源的利用便会更加高效, 从而达到环境与资源协调共进的目标。3.绿色金融的手段是通过金融体制安排和产品创新来引导社会资源。绿色金融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建设绿色标准体系和数据体系、引进绿色金融模型、开发更加丰富的绿色指数、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绿色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及法律法规, 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绿色金融体制, 使绿色发展落到实处, 从政策性指引逐渐过渡发展形成制度化、体系化。

四、绿色金融促进江苏省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 江苏省作为经济增长较快、开放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积极探索适合江苏省情的绿色发展道路, 把绿色金融作为江苏省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补足环境问题导致的生态经济发展短板, 以绿色金融支持我省经济发展生态化。

2017年6月5日, 江苏省环保厅举办首届“绿色金融论坛”, 聚焦绿色金融发展。江苏银行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政策, 逐步构建的绿色金融专营体系。近年来, 江苏银行多层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不断创新推出“能效贷款”、“光伏贷”等具有特色的产品。2013年至2016年, 绿色信贷四年间增长了6倍, 绿色信贷占比增长了4倍。

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 一直致力于绿色金融服务,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根据江苏市场的实际需要, 已建立起覆盖南京、无锡、常州等十个地级市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 提供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2017年9月27日, 兴业银行与江苏省环保厅共同打造的绿色主题银行, 这一绿色主题银行是兴业银行与江苏省环保厅在今年4月达成新一轮绿色金融业务战略合作的基础上, 积极推动江苏省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的又一创新举措。

2018年2月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出台全国首份《江苏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打造绿色金融管理指引 (征求意见稿) 》鼓励网贷机构参与绿色金融。《指引》对网贷机构在打造绿色金融方面作出详细规定:鼓励网贷机构为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企业提供资金借贷撮合服务, 帮助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借款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同时网贷机构不得介入对环境有害的项目。对于企业申请的融资项目严格把控“环境关”, 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要求企业整改并重新出具报告。

农业银行江苏分行积极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 走绿色发展信贷之路, 促进长江生态环保。比如对铁黄沙岛重新规划, 以绿色金融助力“荒岛”变“绿岛”。在做好7.2亿元贷款投放的同时, 该行及时跟踪项目进度情况, 并开立工程结算款账户, 提供结算、理财、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

五、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经济发展具体措施

(一) 做好本地区域规划,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

在深化落实全国性政策的同时, 应用符合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及个服务对象的特点将金融产品进行划分, 大致分为针对大型项目的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针对个人与小型绿色项目的绿色金融产品及

服务、绿色消费金融产品、绿色投资金融产品。

(二) 建立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同时建立绿色金融市场服务体系

绿色金融市场服务体系起到中介服务的作用, 主要包括专业的标准体系、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的法律制度等。首先需要对绿色金融项目进行明确清晰的分类;其次绿色资金专款专用是保障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稳定的重要措施;再次政府应当鼓励企业绿色认证, 出台相关激励措施, 如对符合标准的绿色环保企业减免税、降低其贷款利率等。

(三) 利用杠杆效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当政府将资金有引导性的投放于绿色金融产业, 投资者便会看到其中的利益进而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 这样便可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一旦发展趋势好自然会吸引更多社会闲置资金流入其中, 形成良性循环。

(四) 借鉴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判断、评估和管理国际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自愿性行业基准, 旨在通过负责任的信贷行为和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 保证信贷安全, 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建设银行于2007年完成了《中国建设银行赤道原则研究报告》并着手赤道原则的实施准备工作。2009年, 草拟了赤道原则的操作规程和便于外部客户实施的客户流程指引。兴业银行是中国节能减排的先行者。兴业银行历来重视可持续金融的发展, 积极探索着以多种方式推行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在兴业银行与中建设银行的影响下, 如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也纷纷加入赤道原则研究行列。这些现行者的宝贵经验可以为江苏省生态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五) 培育绿色环保理念,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

一方面, 要增强企业的绿色环保意识, 约束来自外部强制性规定, 也来自于内部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自上而下的推广绿色理念, 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引领消费者绿色消费, 加大绿色消费宣传力度, 扩大绿色消费教育范围;积极开展反对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的社会活动、全民绿色教育,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

摘要:经济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对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经济都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江苏生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探讨绿色金融促进江苏省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提出绿色金融支持生态经济发展具体措施。

关键词:经济生态化,绿色金融,措施

参考文献

[1]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 2015 (02) :64-67.

[2] 马中, 王若师, 昌敦虎, 马本, 张露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建设生态文明[J].环境保护, 2018 (13) :7-10.

[3] 詹小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践与制度创新[J].生产力宏观经济研究, 2018 (01) :41-48.

[4] 马骏.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与发展机遇[J].金融发展研究, 2018 (01) :10-14.

上一篇:超市出纳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库房管理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