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旗袍文化范文

2023-12-20

浅谈中国旗袍文化范文第1篇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曾祥波

浅谈中国年节民俗旅游文化

摘要:

通过论述我国年节民俗文化,知道民俗节日在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民族息息相关,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有着不同民俗节日。民俗节日也会因为地域不的不同,方式也有所差异。但是大同小异,不管是什么的民俗,都是人们追求幸福,健康,和谐的方式,一种寄托希望的形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慢慢地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各种民俗节日在不断地传播到各地,让人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民俗,不一样的民族文化。通过旅游的方式,使得我们的民俗节日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得到发展,得到保护。

关键字:民俗节日 旅游 文化 旅游资源 保护

一、民俗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 都各有特色, 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 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 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二、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我国各种民间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 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展, 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 常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娱乐需求我国各地许多的民俗活动, 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芦笙舞等等, 都带有浓厚的娱乐

性质。在旅游活动中, 开展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 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求娱、求乐的心理需求。

三、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 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 对于国内游客来说, 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 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 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海外华人来说, 通过体会祖先的生活方式, 使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产生更大的兴趣, 从而形成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高的旅游价值。

四、中国主要的传统民族节日

(一)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1、春节与元宵节

春节俗称“年节”、“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汉族外,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等族都过此节。

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在外漂流的游子,每逢春节都不远千里赶回家吃团圆饭。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其主要活动室燃放花炮烟火、张灯、观灯、赏灯,故又称“灯节”。清明节

2、清明节

又称聪明节、踏青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地。节期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清明节的民俗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2、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汉族民族传统节日。相传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每年阴月五月初五举行。

3、中秋节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中秋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佳节,是汉族民族传统节日,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二)主要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

1、满族

2、蒙古族

蒙古族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游牧地区牧民多住圆形穹庐的蒙古包。主要的节日有“那达慕”大会。一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牲畜肥壮季节择日举行。主要的活动项目是射箭、摔跤、赛马比赛。

3、回族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是回族的两大主要节日。“古尔邦”,也称“宰牲节”和“献牲节”。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古尔邦节这一天,人们要宰牲献祭。

开斋节也叫“尔德节”。也是回族隆重的节日。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10月1日为开斋节,回族人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人们在居住区域内,挨门串户地互致节日问候,家家户户炸制“油香”和“鏾子”等食品,宰杀牛羊用来招待宾客亲朋,互相馈赠。

4、壮族

“歌芋节”是壮族的民间传统歌节,多在春、秋两季举行,为期数天。每逢这天,房源十余里的男女青年汇聚传统的歌场,各村寨分为男队、女队,以歌传情,通宵达旦。还有举行抛绣球、碰红蛋、踢毽子、抢花炮等活动。未婚男女长于此寻找意中人,交换信物,再经父母请媒说亲。

5、黎族

黎族的主要节日有“三月三”,因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故名,是预祝“山兰”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男女青年自由交往的日子,在节日里,黎族人往往举办赛歌会,篝火晚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

6、苗族

苗族的主要节日“芦笙节”。节日期间还有斗牛、赛马、文艺表演、球类

比赛。青年男女在一起对歌,建立友谊和爱情。

此外,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彝族的“火把节”等。

五、目前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现状

1、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各国文化进入中国,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冲击。在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2、西方的一些节日大多以自娱自乐为形式,注重热情奔放的情感追求,过节方式洋溢着狂欢和自由,比较迎合年轻人的心态。而中国节日虽然也注意创造欢乐祥和的气氛,讲究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总更趋向于实用理性,尽量用理智的行为去指导情感的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不少节日还讲究礼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很繁琐的一套礼仪,稍不注意,很可能会让长者找出晚辈的无礼之处,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媒体、商家为捕捉商机,大肆宣传,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制造影响。这样做法本来无可厚非,但却在无形中助长了圣诞的气焰,为“洋节”推波助澜,使它们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似乎更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4、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理、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

5、一些国人“崇洋”的思想在作怪。一些国人总以为只要是外国的东西便是好的,因而,“洋节”当然会比“土节”更有情趣,更罗曼蒂克。他们将一些国外的东西一任搬来,不分国情,不理会传统,只要沾上“洋”字便大肆流行起来。仿佛只有这样,才更能显出自己的“洋气”,才更能与世界接轨。

六、民俗节日未来的保护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区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全面展示了该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民俗文化进入“文化遗产”的概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中,“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及“文化空间”,可以理解为“民俗

文化”的另一种解读。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民俗”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中一个类别。

民俗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综合性、活态性和地域性的文化表现形式,其自身即是当地文化传统的“生态”。民俗文化综合了当地多种传统文化形态,既有历史在当代社会的映射,又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形态,民俗文化是当地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整体性保护原则来说,民俗文化可以成为当地诸多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曲艺、技艺、美术、游艺等类别项目,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以带动其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发展。

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历史城市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建设,已经从传统的“功能城市”,转向建设“文化城市”,让特色文化成为城市的名片。各地不同的民俗文化遗产,是该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恢复和弘扬本地区的民俗文化传统,理应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选择。

陈春福 陈纬波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南海出版公司 2008年

汪欣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端午节”的申遗与保护为例新闻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浅谈中国旗袍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缺失,传承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其中不乏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传统精神的影子却越来越模糊,传统文化逐渐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淡漠,现对于此种现象进行以下思考。

一、 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现象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文化这一概念可再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结构层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在发展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表现,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我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概念性不强,这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得到很好地维护和发展,如韩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围棋界称雄;日本发扬源于中国的茶道,且在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有着比中国还要高的水平;还有韩剧日剧冲击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现象都表明我国国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别国存在着差距,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流失。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曾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庆节。虽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但我国传统文化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外来文化冲击侵略,城市化演进使我国许多文化遗址遭到破坏,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损失,这一切着实令人叹息,发人深省。

二、 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国度,这一点在唐宋之前尤为明显。可惜清朝的闭关锁国使我们落后于世界的文明发展步伐,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这使部分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传统文化是“糟粕”,“孔老二”不足取。再往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取得高速腾飞,却忽略了自己的民族精神。虽然现在大力提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但国内西方文化的冲击依旧十分严重,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和不了解,对于西方文化的国度推崇是我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政府如若对文化建设放任自流,我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将愈演愈烈。我们应当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在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领域中抬头,建立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社会和思想。这之中不仅要靠我们个人的践行,政府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 如何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应明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不能笼统的全部接收或全盘否定。如严重束缚了人的自由和发展的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是我们应当摒弃的。而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等古时圣贤的符合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是我们可以借鉴和传承的。如儒家文化重视修身养性,内炼立德,对于价值失落、人性沉沦和道德迷惑,具有点化和明悟作用。天人合

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厚德载物、中庸尚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现实中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是应该将其发扬光大的。此外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的创新,文化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如若固步自封,不求变革,终将自绝后路。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不能够很好地利用自身的优秀资源,这在动画游戏的方面就能够体现,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花木兰》在国内外大受好评,日本制作的以三国和西游记为题材的游戏和动漫也很受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欢迎,这一方面显示了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在发扬优秀文化上面的不足。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从文化的碰撞中汲取养分,开创新道路,以科学的技术丰富自身,才能使传统文化富有生机的传承下去。

还有一点是我们应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近年来西方的节日盛行国内,我对于这种现象并不是全面否定,而是认为我们应当以辩证的思想看问题,既不盲目的崇拜,全盘吸收西方文化,也不完全否定,闭关锁国和其老死不相往来。依旧是这句话:取其精华,弃其糟柏。对于那些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的小节日如愚人节,我们可以随性而至。如若符合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父亲节,则要大力提倡,如此,可使我们民族的素质更上一层楼。

除此之外政府也应当采取措施,维护传统文化。如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民团体。制定传统文化的开发、复兴及保护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加强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维护与复兴。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坚决打击那些假借优秀传统文化之名实际却宣传封建思想、拜金主义和官本位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团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这方面国内也要动用现有科技和资源,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行业宣传自身。最重要的是,加大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义务,使人民群众能够拥有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能够自觉学习并推广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优良品质展现给世界,使国际对于中国人民能有一个客观、明确的新认识,不再完全不了解或局限于数十甚至数百年前的错误的认知状态。这样相信我国在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就可以迈出更好的一步。

参考文献:1.韩云川《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与弥补》 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浅谈中国旗袍文化范文第3篇

一、中国传统元素的内涵

所谓中国传统元素, 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元素。它以中国的儒学思想为根本, 吸收了法家、道家以及其他学派的思想, 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所强调的是这些元素经历了千年的沉淀而客观存在着, 能体现出民族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元素的内容丰富多样, 包括国画、剪纸、京剧脸谱、中国结、蓝印花布、八卦、刺绣以及皮影等等[1]。

二、水墨画对现代插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多彩, 对现代插画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对现代插画设计影响为例, 进行简要分析。

1、影响现代插画“主与次”的合理布局

中国传统水墨画注重主次合理布局, 这也是中国水墨画能够人们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主次布局, 为现代插画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插画又想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 就应该积极吸取水墨画主次合理布局的形式。首先, 现代插画设计要突出重点, 不能够对构成现代插画的各个元素平均对待。一定要将能够反映现代插画设计主题思想的人或物摆在突出位置, 进行精细的刻画。现代插画设计采取这样的布局方式, 就是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基本的构图方式。其次, 现代插画设计将主题图案放置插画的中心位置, 也是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在插画设计中如果将主题插画, 安置在左右中线位置上, 就会显得插画设计设计风格缺乏灵动生活的形象。再次, 现代插画设计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主实次虚的意象表现手法。所谓主实次虚主要是指将插画设计中的主要构成部分放置于观赏者较近的地方, 将起到烘托作用的次要构成部分进行虚化, 采取这样的意象表现手法, 达到吸引观看者视线的目的。最后, 现代插画设计积极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主题选择方式。在现代插画设计中要根据作者意向确定主题, 依据作者主题确定插画构成元素的主次[2]。

2、影响现代插画的意境表达手法

中国传统水墨画具有疏密安排合理的优点, 水墨画作者通过水墨画构成要素的疏密让欣赏者感到一种跌宕之势。在水墨画创作过程中, 画家通过线条疏密相间的设置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水墨画色彩较浓厚, 线条均密地方, 能够给欣赏者带来一种沉着稳重的感觉。在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中, 稀疏的线条和色彩, 让我更能增加创作的魅力, 在水墨画创作过程中, 通常把柔劲的线条作为水, 一弯明月代表着幽静的月夜。水墨画的创作非常擅用线条的虚实, 能够让广大欣赏欣赏到一种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魅惑意境。现代插画设计中, 积极借鉴了传统水墨画这一表现手法, 能够让现代插花这个追求个性化的变得更加独特, 同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3]。

3、影响现代插画的重心偏移

我们前面说到, 中国传统水墨画, 能够通过线条疏密的变化, 来突出水墨画的重点。中国传统水墨画运用线条疏密的变化, 来体现水墨画内容的主次。另外, 中国传统水墨画, 没有过多精细的刻画, 然而能够营造出一种跌宕之势, 生活气氛的营造, 能够给欣赏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节奏感。

中国传统水墨画通过线条间隔的变化营造出的跌宕起伏之时, 给现代插画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所以在插画设计中, 如果画面显得过于复杂, 就会导致现在插画设计主题不鲜明的情况。如果现代插画设计布局过于疏松, 就会显得超合适就过于空洞, 没有内容, 很难找到亮点来吸引广大消费者的视线。现代插画设计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 合理运用线条疏密相间, 来营造一种跌宕之势, 能够丰富现代插画设计的内容。现代插画设计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画营造跌宕之势的艺术表现手法, 就要打破现代插画设计平稳的布局。重心偏移的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水墨画营造跌宕之势的重要表现手法, 同样重心偏移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插画设计中。现代插画设计多采用天平式的均衡支点居中, 采用这种布局手法的弊端在于共同难以形成跌宕起伏之时, 不能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吸引人们的视线。因此, 现代插画使用重心偏移的表现手法, 能够增加现代插画设计的创新程度, 迎合广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如果现代插画设计中只采取重心偏移的布局表现手法, 不能够营造出整体画面平衡的布局, 可以运用色彩、线条对现代插画进行整体上的修饰[4]。

三、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插画之中的探索

中国文化元素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要想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入到中国的插画之中也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 需要设计师不断提炼文化元素的精髓, 并对其进行不断的创作。唯有在充分理解中国文化元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 才能够让中国的插画形式得到拓展, 让插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 进而赢得广大受众的喜爱。其次,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造性在应用到现代插画设计中。无论在哪个领域创新都是领域发展的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插画设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代插画设计借鉴传统文化元素闪光点, 有利于现代插画设计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迅速进步。世界的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特点, 当代的文艺界更是百花争鸣, 要想让现代插画元素在文艺界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探索中国文化元素在现代插画之中的运用至关重要, 不管是对于弘扬我国的文化元素而言, 抑或是对于现代插画的传播而言, 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摘要: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插画艺术之中的发展尤为重要, 我们要在现代秉承传统的优秀的文化元素, 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插画艺术之中, 让现代插画艺术发挥出全新的光芒。本文就对中国文化元素对现代插画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文化元素,现代插画,影响,水墨画

参考文献

[1] 范译匀.中国文化元素对现代油画艺术的影响探究[J].美与时代 (中) , 2016, (09) :44-45.

[2] 陈勃仑, 李赛, 陈轩.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5, (08) :109.[2017-08-21].

[3] 贾艳伟.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当代设计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 21 (09) :127-129.[2017-08-21].

浅谈中国旗袍文化范文第4篇

一、文化交流现状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应该是双向的, 既有输入也有输出, 外国优秀的文化可以引进, 中国传统的本土文化也应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历史, 怎能没有可取之处!那么, 既然有优秀文化, 中国的年轻一代就应该将其发扬。如果只有单一的文化输入, 那么这种输入就会变成文化侵略, 是不利于本土民族的发展的。事实上, 中国文化一直是西方学者想要探索的文化瑰宝, 只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并没有研究充分, 并且, 英语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输入和强调不足, 因此在文化交流上传统文化处于劣势。西方学者想要探寻中国传统哲学儒、释、道的奥秘, 而中国学者在翻译时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能泛泛而谈。在高校, 有些文科类专业比如文学、哲学、历史等对本国文化比较了解, 却又很难用英语进行翻译。造成这样局面虽然并不能完全将责任归咎于目前蒸蒸日上的英语教育, 但是作为高校英语教育, 有责任唤醒中华传统文化意识。

二、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方法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高校学生必须重视学习这门课程, 老师也必须认真授课。不仅如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提高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并且将这种能力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学校可以教育学生如何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同时, 教会学生一些语言技巧, 以此来表达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存在多年, 在长期的教学模式形成情况下, 要想有所改变, 必须下定决心, 从根本上做出改变。高校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英语教材和英语大纲应当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有着统一的标准。让传统文化知识与英语教材融为一体, 成为英语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教材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成分, 在大纲中也有相应的要求, 这样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变成一项硬性的规定, 不再是一种空头口号。学生既提高英语专业知识, 又提高了传统文化知识。

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表达应当统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十分丰富, 中国古代哲学, 传统习俗, 传统节日, 文字, 诗词小说, 少数民族文化, 国画书法, 茶文化, 旅游资源等。在交流过程, 英语如何表达汉语意思, 表达这些中国特有文化传统, 这些是教师必须注重的。教师将这些表达教给学生, 学生又在课堂上反复聆听, 多次重复后形成记忆耳熟能详, 这样必然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输入意识将会对提高学生整体传统文化素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教育行业本身就是良心行业, 每个教师都需要凭借良心对学生负责。好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给学生带来十分丰富的知识。大学教育尤其如此。在高校, 教育模式十分灵活, 教学方法也应仁而异。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课堂中渗透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 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是十分有益处的。例如在推荐书籍时, 可以选择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例如《京华烟云》 (Moment in Peking) 、《孔子的智慧》 (The Wisdom of Confusion) 《中国的生活》 (The Chinese Way of life) 这些书籍不仅可以获得传统的中国文化, 更可以让学生在中外文化交流时能够准确的介绍给外国友人。除了介绍书籍, 老师也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翻译比较准确的电影, 尤其是一些国内大片, 这些影片虽然说的是中文, 但是它们有英文翻译, 学生可以在观看影片时记录一些英文翻译, 有利于将英语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更加轻松自在掌握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 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三、总结

为了让中华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为了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必须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高校学生需要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高校教师需要在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增强对民族文化教育教学的自觉。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英文翻译, 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英语转换。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英语教学, 使得每一位学生在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能够增强民族自信心, 提高民族凝聚力, 加强与世界文化交流。

摘要:文化交流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 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应当是文化输入和输出的载体。本文重点论述高校中英语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以及如何促进高校英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高校英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颖.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 (EMI) 的超学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2]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大学英语[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8月.

[3] 王守仁, 文秋芳, 金艳.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03月.

浅谈中国旗袍文化范文第5篇

根据周礼、汉书等文献记载,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油画”。早期的“油画”出现在棺椁之中, 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一批传教士例如郎世宁等人进入皇宫专门给皇室贵族画油画, 那时西方油画渐渐进入中国, 后来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量的西方文化融入中国, 戊戌变法之后众多学子游学归来, 带回了先进的理念, 例如;徐悲鸿在中央大学开设了艺术科, 林风眠在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那个时期画派分为以徐悲鸿为首的写实派, 林风眠为首的新画派庞薰琹为首的现代派。那个时期中国正是战乱的时期, 国难当头, 许多油画家反映战乱, 揭露事实, 比如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站》等, 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下, 风景、景物题材画的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历史画。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继而在文化扫荡之后, 油画成为了“造神”的工具, 当时的典型作品是《黄河颂》, 青年画家陈丹青等人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文化开发时期, 绘画形式多种多样, 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打开了绘画主题新的大门, 中国油画逐步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延边地区文化特色

延边地区全称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位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 是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首府是延吉市, 延边地区以朝鲜族为主,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东北亚金三角地带, 是连接朝鲜、俄罗斯、中国东北的交通枢纽, 朝鲜、韩国文化在这里与中国文化经历了几百年的碰撞, 他们兼收并蓄, 保护自己的同时, 积极汲取其他民族的财富,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 他有着特定的区域, 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其生态、民俗、习惯在一定的地域与环境相融合, 不同的自然人文所产生的文化绘画上的差异会长期存在, 是多民族文化艺术中的奇葩。 (1) 居住在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民淳朴善良, 他们深受中国孔孟文化的影响, 遵礼仪, 讲尊卑, 他们勤劳朴实, 勇敢善良, 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朝鲜语, 在饮食方面, 他们喜欢吃汤饭、拌饭, 泡菜等, 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民虽然韩国与朝鲜说着一样的语言不过在饮食起居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差异。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使延边地区受着不同文化的影响, 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形成自己的风格, 融汇成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三、延边文化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不同的文化也影响着不同的文化发展, 每个地方的文化都附有特色, 就像一个世界上不可能出现一样的树叶, 特色显著的延边州地区文化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也有深远意义。例如, 在延边地区油画大多数题材都是“长白山”“白桦林”为主的风景画, “打年糕的少女”“做泡菜的少女”这种反映朝鲜族生活的人物画。我曾在广西南宁就读本科, 在南宁的四年期间, 通过我的发现, 南宁的风景优美, 所以创作背景主要以岭南山水风景或当地特色为主, 这就说明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对艺术家的影响, 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不受那个地方的影响反而被其他文化影响这是不现实的。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 长白山坐落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 丰富的林业资源, 魅力无比的长白山天池, 都能成为画家笔下的杰作, 长白山是吉林省文化的象征, 同时也是延边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一批以孙天牧为代表的一批画家形成了具有长白山地域特色的山水画风格, 被称为长白山画派。长白山画派的诞生对中国油画甚至绘画界的影响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长白山画派的形成与延边文化的影响有着深刻的联系;由此可见, 延边文化促使了长白山画派的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 延边文化推动了中国油画的发展, 使中国油画更加丰富。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风土人情影响着画家们。

四、延边地区绘画风格与南方绘画风格的区别

延边地区画派多数为长白山画派, 他们追求气势宏大, 作画内容也多数是长白山景区或长白山地区风土人情为主题, 南方地区风景优美, 秀气灵动, 绘画创作题材多数是山水风景, 亭台楼阁, 古街古巷。延边地区处于中国北方, 我国北方天气寒冷, 空气干燥, 山石形象的形象轮廓, 所以画风大气凌然, 追求气势, 而南方气候温和空气潮湿, 山林景色温婉柔和, 所以画风追求细腻丰富。

五、总结

艺术家受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进行的创作, 是对当时生活在哪里的风土人情, 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地域文化总是对画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些平凡的事物, 景色影响着画家, 虽然看似平凡但却充满生活趣味, 地域文化的影响使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多了一丝烟火气息, 拉近了欣赏者和创作者心中的距离, 让我们在画中找到共鸣, 这就是地域文化对中国油画影响的重要意义, 然而延边地区的文化特色, 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也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

摘要:这篇论文将通过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对中国油画的影响与发展做出研究与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油画创作与其他创作一样受地域文化, 风土人情, 历史背景的影响, 这其中包括社会环境, 人文风俗等, 这些不同的地域性差异影响着中国油画创作的发展, 使中国油画风发展趋于多元化。

关键词:地域性,中国油画,延边

参考文献

[1] 姜芬芬.《浅析中国油画民族化》[J].《美与时代:学术 (下) 》2012年.

[2] 金荣.《地域文化对新疆油画的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

浅谈中国旗袍文化范文第6篇

一、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文化创意产品的教育意义不足

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产品”, 因此能给博物馆带来经济效益, 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在当前很多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当中, 过于注重“产品”, 导致很多博物馆忽视了“文化”, 由于注重文化创意产品的商品属性, 很多博物馆忽视了博物馆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 因此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上也就忽略了这些文化创意产品的教育意义。简单来说, 就是对于文化创意产品, 大部分的博物馆都仅仅是将它们视为一种商品, 而不是一种展品, 导致开发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的教育意义缺乏, 所谓的购买文化创意产品就能将博物馆带回家也就成为了一句口号。

2. 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特色不突出

不同的博物馆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 这也是博物馆的立足之本, 因此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上, 也要注意这些文化底蕴的体现, 但是就目前我国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情况来看, 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特色不突出, 除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规模较大的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差强人意之外, 其他绝大多数的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能力都很弱,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仅限于简单地复制藏品或者开发出高度雷同的鼠标垫、丝巾等产品, 这些产品根本不能够体现出博物馆的文化特色, 加上制作手法粗糙, 只能算得上是一种旅游纪念品而已, 根本不能够体现出博物馆的文化底蕴。

3. 文化创意产品缺乏创新性

创新性的开发是文化创意产品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之一, 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是创意的缺乏。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商, 大部分的博物馆缺乏专业的开发团队。就当前的情况来看, 除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家博物馆拥有自己专属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单位之外, 国内很多博物馆都需要依靠外力研发文化创意产品, 这些外力通常就是设计院校或者是设计公司, 而这些设计人员又缺乏相关的文博、历史学的知识, 对文物的内涵不能够很好把握, 因此在设计方面也就只能是普通的类似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创意产品。第二方面, 博物馆自身受到资金或者认识的限制,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上往往受到限制。大多数博物馆在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上缺乏对社会热点或者消费者心理的把控或者研究, 在缺乏会场调研和消费者研究的情况之下开发出的文化创意产品自然就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对博物馆商店的认识不到位

博物馆商店存在的主要价值就是对博物馆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进行销售, 如果要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销量, 除了要在是研发方面多多注意之外, 也要营造良好的销售环境, 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很多博物馆当中, 博物馆商店的设置仅仅是为了满足博物馆评级的需要, 在日常的管理当中, 博物馆商店的地位较低。一方面, 博物馆对于博物馆商店的认识不到位, 商店内经营的文化产品质量差、种类少, 一些博物馆商店经营的甚至就仅仅是一些旅游纪念品而已, 毫无特色。另一方面, 很多博物馆将博物馆的商店与博物馆本身割裂开来, 商店不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当中来, 这就导致商店不能够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作用, 降低商店的存在价值。

5.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缺乏完整的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包含了很多环节, 从最初的策划、设计到后期的生产、销售都是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但是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文化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产业链是完全缺乏的, 即使有了一些好的创意, 最后也会因为缺乏后续的生产和营销而无法落地。比如说, 贵州的“绝对贵州”创意设计联盟, 由这个联盟举办的创意大赛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设计师来参赛, 汇集了贵州大部分的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但是在比赛结束之后, “几乎没有一个创意变成产品, 更不要说形成文创产业”[2]。究其原因, 就是贵州当地的文化创意产品产业链不成熟,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 缺少横竖的开发模式以及相关的资金、生产以及销售渠道, 这些制约因素同样存在于当前我国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过程中,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很多博物馆的创意也不能够落地, 形成产业链。

二、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

1. 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现状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以及营销是西方大部分博物馆的主要经营内容之一。在经营理念上, 西方的博物馆大多鼓励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 注重吸引相关人才的加入, 同时博物馆会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以及媒体的合作, 因此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产业蓬勃发展。在西方的博物馆当中, 博物馆的经营收入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收入, 同时博物馆商店的分布也很广泛, 除了各大博物馆内之外, 还有城市的飞机场以及大型的购物商场等都设有博物馆商店, 并且开放了相应的购物平台[3]。在英国, 博物馆商店的设置是英国博物馆文化创业产业的一大亮点, 文化产业协会负责在博物馆商店的装修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等, 同时设立了各种奖项鼓励业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理念和创新人员, 同时还主张博物馆商店是博物馆的“第四展厅”[4]。正式由于这些举措, 英国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产品收入在GDP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西方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吸引文化关注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 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先进经验

藏品是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灵感源泉, 小到一个小小的logo的设计, 都要参考馆内文物。尤其是具有独特性、故事性或者观赏性的藏品, 更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灵感的主要来源。所以说, 藏品对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德国波恩的贝多芬纪念馆, 这个博物馆开发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其灵感都来源于贝多芬, 产品中带有大量的“贝多芬”元素, 别具一格。此外, 西方博物馆会在开发的文化创意产品当中附带说明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卡片, 让游客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在西方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普遍注重审美价值, 例如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西方博物馆开发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中, 不论产品的定位是高端还是面向大众, 其包装设计都十分精美, 给人带来十分良好的感官印象。除了审美价值, 在西方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还十分注重使用价值, 例如英国的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方面, 除了图书、画册之外, 博物馆还充分考虑了自身作为装饰艺术博物馆的特点, 开发了一系列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玻璃器皿、瓷器以及床上用品等, 由于这些产品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博物馆的典藏, 因此深受游客的欢迎。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方面, 西方博物馆还注重以人为本, 在开发过程中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开发了不同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根据镇馆之宝——名画《蒙娜丽莎》, 衍生出了高档的仿制品和丝网印刷品, 同时还有规格相对较低的印刷品, 根据档次的不同衍生了不同的包装, 还开发了相关的明信片等产品, 贝多芬纪念馆开发了贝多芬的雕像, 既有比较贵的铜雕和大理石雕, 也有比较便宜的石膏雕像。大都会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当中, 既有价值5000英镑以上的精美复制艺术品, 也有仅售1.99英镑的古埃及女祭司风貌面具[5]。通过开发不同层次的文化创意产品, 让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都能够买到合适的纪念品,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博物馆商店的设置是很多西方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的特色。在英国, 很多博物馆都设置了博物馆商店, 通过对博物馆商店的营销和经营, 博物馆既能获得经济利益, 还能获得社会影响力, 设置博物馆商店已经成为了当前英国博物馆的一个传统。例如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不仅经营者三个固定的博物馆商店, 同时还根据举办的临时展览增设临时商店。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 除了在博物馆内经营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商店之外, 还在美国各大商场当中开设博物馆商店。1949年, 大都会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营业额为10万美元, 到2008年却已经突破了2亿美元[6], 到了2015年, 大都会博物馆的营业额更是达到了9.46亿美元[7], 博物馆累计开发了2万余种文化创意产品。这充分说明了博物馆商店的重要作用, 此外西方的博物挂商店还承担着“第四展厅”的通, 博物馆商店不仅是商店, 还有一部分的文化教育意义, 这也值得国内的博物馆借鉴。

三、对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启示

1. 准确定位文化创意产品, 加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既是一种商品, 还是博物馆文化底蕴的体现, 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是带来经济效益的产品, 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博物馆的文化教育意义, 产品要能够体现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因此在开发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时, 要注意体现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明确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是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商品, 还是具有宣传和教育意义的博物馆的延伸, 是能够让“博物馆活起来”、让游客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目的的一种手段[8]。这也是西方博物馆将博物馆商店视为“博物馆的第四展览厅”的原因所在。

2. 为文化创意产品添加特色的文化内涵

前文提及过, 简单的商品并不能准确概括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全部属性, 除了是一种商品之外, 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还是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意义与文化内涵底蕴于一身的产品, 除了能够获取经济利益之外, 它还应该是博物馆的文化延伸和补充, 因此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也要注意赋予文化创意产品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在开发过程中, 要以藏品为依托, 尽可能的地向游客提供关于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彰显博物馆的特色, 开发过程中, 既要注意产品的外形, 也要注意活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 让文化真正“活起来”。

四、结语

总体而言, 当前我国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所以尽管出现了很多问题, 但这些问题都是能够避免的, 在这方面西方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对象, 所以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 根据游客的需求和博物馆的底蕴, 开发出真正反映博物馆特色的优秀文化创意产品。

摘要:在当前的文博行业中, 文化创意产品已经成为了热点话题, 相比于我国的博物馆, 西方的博物馆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方面起步较早, 在文化创意产品的定位、研发以及设计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 国内的博物馆可以吸取优秀的经验为己用。本文就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了国内外的不同, 对比了双方在设计理念、开发现状以及产品特色等多方面的内容, 并提出了当前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不足, 同时从定位、教育功能、文化内涵以及特色等不同角度出发对我国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比较

参考文献

[1] 易乐.论中小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与经营[J].大众文艺, 2013 (18) .

[2] 刘辉, 杨禹璋.文创产业链不成熟文化创意难落地[N].贵阳日报, 2015-08-18 (A07) .

[3] 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4] 博物馆商店:跳出衍生品思维, 培养全球创意[EB/OL].文博圈 (2016-08-04) http://www.wenboq.com/h-nd-774-499_618.html.

[5] 叶舒然.国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分析及其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3) :110-111.

[6] 各大博物馆齐卖萌文创产品渐成“家常菜”[EB/OL].中国文物网. (2014-12-22) .http://www.wenwuchina.com/a/17/230676.html.

[7] 贾理智.国内博物馆差在哪儿大都会博物馆有什么秘密[N].中国商报, 2016-02-25.

上一篇:浅谈企业税收筹划范文下一篇:浅析人人网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