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范文

2023-09-21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范文第1篇

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一堂数学课教学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从而引发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在“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教学中, 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了一个“生日切蛋糕”的情境:气氛真热烈啊, 在唱完生日歌、吹灭蜡烛之后, 大家提议让小明切蛋糕, 妈妈说:“我们每人吃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妈妈还没说完小明马上抢着说:“我要吃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爸爸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你知道爸爸为什么笑吗?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学生在积极探究和交流合作中发现:原来三分之一比四分之一大, 难怪爸爸要笑了。在学生活动之后我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呈现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地理解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

2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每一节数学课教师都要抓住重点并突破难点,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 化静为动,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 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 使学生学得主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认识角和画角时, 由于学生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 很难掌握角的正确画法。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 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 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 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 另一条边移动, 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 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 化静为动, 突破了画角这一教学难点, 而且还为下节课比较角的大小埋下伏笔, 同时, 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生活与课堂的距离

学生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 难懂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习脱离现实的生活, 而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能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原本一堂枯燥无味的应用题复习课中, 笔者提前设计了一个课件, 并利用课件上了一节应用题的复习课。这个课件是根据我们三年级的实际情况做的, 主题是“郊游”。上课时, 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去郊外游玩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打开课件, 大屏幕上图文并茂:某小学二年级组织学生郊游, 由3名老师带队, 其余学生站3行, 每行10人, 一共去了多少人?学生解答过关后, 接下来郊游的队伍出发了, 眼前出现了一片美丽的景色, 有花、有树、有小鸟、有蝴蝶、有山水等等, 都是学生们既熟悉又喜欢的东西。这时让学生分组看图编题, 让他们自主的学习、自由的编题、解答, 同学们兴致很高, 自己编完题后, 都踊跃地举手向全班同学汇报它们组的编题情况。然后, 笔者又给了学生一个开放题:“同学们玩的特别高兴, 大家边走边欣赏周围美丽的景物,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 大家都饿了, 这时咱们班同学看见了一个食品亭, 大家都跑了过去, 看到了 (放课件) 食品亭前小黑板上写着一些物品价格, 汉堡包6元、巧克力10元、面包3元、香肠4元、矿泉水3元、冰袋1元, 我们每人只有15元钱, 请你设计一下自己的午餐吧!记住, 合理搭配饮食才会有营养呀!”这道题一出现, 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很快就设计了很多方案, 然后, 小组间又相互交流使方案更加合理, 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应用题没少做, 而且, 又都是学生自己编的, 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上了一节应用题复习课, 大家都觉得特高兴, 特有收获。可见, 教学时适时、充分地运用课件, 对教学的辅助作用非常大。

4 有效地运用媒体课件, 变抽象为具体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此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和秒针, 并且会看钟表。对小学二年级的同学而言,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不容易理解。加上实物钟存在着钟面较小的缺点, 教具钟存在着拨动分针时针不作相应移动的缺点。因此, 在教学中存在着时间单位抽象的困难。但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变化、移动和透明化的演示, 具体、真实再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为什么1小时=60分?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当时时针走一大格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大圈, 由此建立了1小时和60分的等量关系。笔者把现代信息技术课件极为丰富的表现力用在关键处, 化抽象为直观, 使学生易于感知、想像和联想, 在形象到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范文第2篇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 而其它都是客体或载体, 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 体现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 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 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至于学得好不好, 则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共同决定。

首先, 教师是设计者, 他必须根据书本上数学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其次, 教师必须将方案通过组织学习实施。第三, 教师是参与者和指导者。最后教师还必须是评判者,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正确与否做出分析和论证, 以下是笔者结合教学所做的一些初步探索。

1 创设激疑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授课是教材经过逻辑加工后完成的教学方式, 是一个严格的演绎体系。学生初学时, 难形成知识体系, 学习兴趣不高, 设疑激思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 激疑不仅能使学生由抑制到兴奋, 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 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进行初一“数轴”一节教学时, 由于学生对理数的概念比较生疏, 而无法对数有一个系统的清晰的理解。于是, 我在上课时讲了这段话:“我们见到的有理数很多, 脑子里堆满了整数、分数、正数、负数、0等, 现在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工具, 能将这无数的有理数规规矩矩地排队。这个魔棍一样的工具是什么呢?”这样一说, 学生不由好奇, 在有趣中产生学习兴趣, 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工具到底是什么, 这堂课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 效果非常好。

运用激疑情趣教学, 学生改被动听为主动想, 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培养了学生主动学生的精神,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形成勤思考、爱提问的习惯。

2 创设愉悦情趣, 寓错于乐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存在的现象, 在数学中企图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相反, 在某些情况下, 却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专门进行“尝试错误”的活动, 这样可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薄弱环节, 有利于对症下药。

\"\"

例如, 解简单的议程-=2, 去分母时, 学生忘记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因为分式前面是“-”号, 去分母后做成了5x-2x-3=0, 产生这个错误的原因, 是学生对分数线的理解不全面。要求学生深刻反思, 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分数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它是除号 (包括“除”和“比”的意义) ;另一方面它又代表括号, 所以去分母时, 应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分式前是“+”号, 可以省略括号) 。

3 创设竞争情境, 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 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异, 仍用学生用惯的方式进行教学, 只能事倍功半, 甚至劳而无功。这时, 必须改变教学方式, 采用新的刺激方式进行教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兴奋情绪, 才能激发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求知偏听偏信人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这里以一堂习题课为例, 采用从易到难, 逐层推进, 学生参与, 引入竞争的教学模式。

\"\"

习题:, 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以下题目:

采用分组讨论, 选代表回答, 组与组比一比, 赛一赛。让学生主动参与, 比速度、比准确、比技巧。以前, 学生个个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此时, 全身心投入, 互不相让, 比后胜者欢声笑语, 热闹非凡, 败者誓不罢休, 以待再战。比赛结束, 教者总结了情况, 全班学生完成了基本题型 (1) 、 (2) , 有十几名学生全部完成。

这样的活动情况, 培养了竞争意识, 学生互相交流, 做到取长补短, 全面提高, 实践证明, 变换教学方式, 创设课堂活动情境,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以思维为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的活动过程。

4 创设趣味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灵活运用, 使之能自然贴切, 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比喻, 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 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 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

在初二代数“二次根式化简”的教学中, 为了根治学生解题时易犯=a的错误, 教者要求解题时用绝对值来过渡, 即:

\"\"

进而告诉学生要化简, 先让a脱掉大衣 (根号) 。走到家门口 (绝对值) , 至于如何走出门, 要看a的体质 (正、负、0) , 体质强壮, 不易感染病毒 (a≥0) 的, 直接走出门, 体质虚弱易感染病毒 (a<0) 的, 必须打一预防针 (加负号“-”) , 以防患病。学生开怀大笑, 情绪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在笑中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火花, 在笑声中, 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内涵。通过恰当的比喻, 学生和教师产生了知识与心理情感的共鸣, 自然使教与学形成了辩证统一,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鸟一林”, 学生“百鸟无声”的僵化局面。

总之,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又符合科学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 可便师生双边活动加强, 气氛活跃, 课后只需少量再现型与提高型的练习,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情境教学注意对知识的发现过程, 问题的探索过程, 学生可以去探索知识内在联系及结构, 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发展思维能力探索成功的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得到培养。教师经过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 迫使自己加强教学研究, 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 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 也使自己的教学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 而其它都是客体或载体。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学, 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学。首先, 教师是设计者, 他必须根据书本上数学问题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其次, 教师必须将方案通过组织学习实施。第三, 教师是参与者和指导者。创设激疑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愉悦情趣, 寓错于乐。创设竞争, 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创设趣味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总之, 在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又符合科学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 可使师生双边活动加强。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范文第3篇

一、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意义

受现代化科技的影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广泛的运用到各大领域,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一名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师范生, 我认为投身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因此, 我认为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个人角度上讲, 有利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能力。师范专业作为一项实际操作性能很强的专业, 其教学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未来我们投身社会之后的工作能力。因而, 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我们实践能力, 为顺利投身教育工作做好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从社会的角度上讲, 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教育事业,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在加强我们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 保障了我们实际教学中的水平, 从而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措施

1、从自身出发,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师范生, 我发现在许多同学对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都是模糊不清的, 学习仅仅是为了学习, 然而, 这样的学习意识是盲目的, 是脱离了实际意义的学习。就师范生而言, 部分同学甚至都不太确定自己以后要投身教育事业, 甚至觉得教学工作乏味不堪, 缺乏积极认可的态度。因而, 作为一名师范生, 我认为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教育, 提高自我认知。一方面, 要正确认识教师这项工作。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大学生, 我认为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首先需要认可教师这项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通过正确引导, 培养我们的职业素养, 提高我们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有关教育工作者的纪实片和山村学生求学的纪录片, 然后写观后感, 并对给予一定评价。通过学习和自我总结, 能让我们意识到“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分量, 认识到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而提高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心和信念, 使得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另一方面, 要正确意识到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师范生, 我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名师讲学的方式, 来提高我们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比如:通过不定期的邀请数学方面的知名老师到学校进行工作总结和讲解, 通过名师的讲解, 我们不仅可以吸取到丰富的实际教学理论经验, 还能切身实际的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从而能不断激发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角色转换

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学生,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 渐渐的在学习过程中, 就容易忽略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是示范专业这一较有特性的专业, 在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转换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模式。比如:老师可以建立实践课堂, 邀请学生进行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 我们可以实际参照新课标自主独立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讲解, 课后老师给予点评和总结。通过实践教学和自我总结, 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能有效地将教学能力培养与理论课堂相结合。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提高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师范生, 我发现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对后期的教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我认为我们需要不断地参加社会实践,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假期参加下乡义务教学, 一方面, 我们能学有所有, 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 通过实际教学, 我们能切实的感受到教学意义, 掌握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方向和重点。在学教学实践中通过与老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 吸取老教师的宝贵经验, 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 为我们以后投身教育事业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团队的主力军, 因此,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师范生, 需要不断加强自我认识, 通过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方式, 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才能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有力的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 教育事业作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基础行业, 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教师团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人才的培育和输出。然而, 师范院校作为我国教师培养的基地, 应该首当其冲, 做好我们教学能力提升的工作。本文笔者将结合实际的学习经历, 简单分析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的意义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能力,意义,提升措施

参考文献

[1] 龚运勤.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师范类) 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 2012, 30 (2) :84-87.

[2] 佘祥明.初探师范生职前数学专业技能的培养[J].读写算 (教研版) , 2014, (1) :3-3, 5.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范文第4篇

1 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工具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 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功能, 并不限于简中地显示信息, 使学生获得和理解认知, 它还能运用知识和技能, 去自主学习在这种自主探究学习的工具下, 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更像学生的辅导者或帮助者, 他们设置环境, 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 激发学生解答问题, 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 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在这种探究指导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引导学生, 如何问学生一些探索性的问题, 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

2 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数学是人们生话、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 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教学信息,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应注意, 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 而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教师应当恰当地给予提示, 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 形成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美化数学课堂, 创设轻松学习氛围在视觉、听觉方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 可使难以用语言或一般教具阐述的抽象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 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 更好的思考知识间的联系, 促进新认知结构的形成, 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的兴趣, 学习也就成了负担。”积极的思维话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 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年龄小, 有意注意时间短, 持久性差, 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 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 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发展也都是在无意识下完成,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 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 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

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 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 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良好的开头可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所以在对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上, 要特别重视开端部分。教师可以从现实中的生动事例说起, 也可以从学过的知识联系中巧妙引发, 还可以从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问题情境, 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 主动地进行探索, 激发思维想象能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4 突出重点难点, 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和“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 刺激学生注意, 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 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 绘制线段图, 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市题, 理解题意, 启迪思维。同时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许多抽象的知识, 往往难于直接感知, 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将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 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

5 几点思考

首先, “学高才能为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和上网查询资源, 学会使用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软件后, 他们的能力就会被大大扩展了。我们应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应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和网上资源开发、利用等能力, 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优化整合, 教师要懂得借助多媒体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 指导学生会学习、善学习,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网上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技巧。同时因为网络的诱惑较大,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而引导, 消除不利因素, 扬长避短。

其次,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和创造性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 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 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 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 但它在数学教育的优势却不是自然就有的, 有待于教师的挖掘, 既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数学教学的目标结合起来并用于教学过程。

总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必然趋势和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能力的培养, 但单单依靠信息技术并不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需要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重新设计, 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因此认真探讨这个问题, 对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范文第5篇

现阶段,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对于如何提升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学生的学习水平已经成为中职院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能够让每一位中职院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学有所用呢? 教师而采用 253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取一定的知识,对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将 253 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2 在设定教学目标中的应用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都会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学生施教。 将 253 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目标制定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等级划分,从最基础层进行教授,基础层要保证每位中职院校的学生都要达到相应的标准[1]。 其 次 ,要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规划 ,在基础层奠定之上开展重难点学习和理解的层次,该层更适用于后进生掌握基础层知识之后向重难点层次学习。 再次,要制定重难点知识运用的层次目标,更适用于已经掌握重难点知识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掌握重难点知识的运用。 最后,要制定创新拓展的教学目标,这个阶段的目标没有约束性,任由学生去研究,主要为优等生所准备,让优等生可以有着足够的拓展空间来扩展知识面。 将 253 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数学教学目标中,对培养整体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作用。

3 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教学虽然是数字性科目,但是,为了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效率,也会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在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够被教学活动所吸引,对中职数学产生兴趣[2]。 将 253 教学模式应用的教学活动中 ,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整体学生理解知识点, 更能通过教学活动的方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优等生也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般情况下,优等生都有着自学的能力,而在面对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来扩大中等生的学习范围,帮助中等生理解中职数学知识,在此同时,也能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后进生多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从不懂到了解、再从了解到掌握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 另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优等生独立学习完成任务并对其他层次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 也会开拓解题思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做出正确的引导,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有着显著的提升。

4在考试测验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在对学生施教一段时间之后,将会根据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 对学生开展考试测验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3]。 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 一种反馈方式 ,能够根据考试测验的结果,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个学生的水平等。

传统对中职学生进行数学考试测验的方式, 大多都是根据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来列提纲让学生解析提纲上的一些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后进生觉得考试测验的试题很难,几乎是自己无法完成的,优等生觉得试题没有挑战性,很轻易地就能完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后进生的掉以轻心,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现象,细心程度不够,影响到考试测验的效果。

而通过将 253 教学模式应用到考试测验中, 教师对试题的提纲要求也有所提高, 不仅要求提纲上是教师平时教授的试题类型,还将一些基础知识列入到提纲中,同时,也会提出一些思维拓展性试题[4]。 这样的试卷主要包括基础题 、正 常试题 、思维拓展题等三个层次的试题, 这样就能够保证后进生能够完成一部分试题,虽然不能完成更多,但是,单从这点就可以了解到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对于优等生来说,不再是手到擒来的简单题目,后面还存在思维拓展题,对拓展优等生的知识面有着极大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实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并通过反馈的信息分析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情况, 同时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从而有效的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效率。

5 结语

通过以上对如何将 253 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职教学中的分析,253 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 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根据学生差异性的特点,对学生展开分层教学,不仅对各个层次学生有着严格的约束性,更体现出对学生的爱护,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成就感, 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从而有效地提升中职数学的教学效果。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高院校的学生相比,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给中职院校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通过对中职院校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使得中职院校的教学效率不断的提升,尤其是253教学模式的应用,更是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优势,对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一定的作用。

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范文第6篇

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地接受知识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启发式教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取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及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是否得当。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下面我将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谈两点自己的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使数学问题变为生活现实

在课堂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入手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问,学生答。这时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比较、判断、概括,使之回答问题。这一过程也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加以纠正、补充和小结,使问题得到明确的解决。另一种是教师问,教师答。教师作答时应指出所提问题的实质,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解决所提的问题。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下面两种现象。一是问题提的过于简单,学生无须思考就能答出“是”或“不是”。二是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或难度较大的问题,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又不作适当的启发、诱导就让学生回答,结果是学生答不出,也产生不了“启发”的效果。

恰当、合理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整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例如,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时,老师根据学生的零用钱作为信息:“李明带了14元钱,花了6元,剩下8元。”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两条信息提出一个关于分数、百分数的数学问题,就把学生带入了身边的情境中。又如,在进行工程问题教学时“老师留了90道口算题,宋雪完成需要15分钟,赵岩完成需要30分钟。“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提出数学问题。一般学生会简单提问:宋雪每分钟完成多少题?赵岩每分钟完成多少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示:如果宋雪做了10分钟后余下的留给赵岩做,赵岩还需要多少分钟完成?这样可以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这里学生既获得了较系统的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方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人们对启发往往有些片面理解,误认为是有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才是启发,其实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不仅仅在于一问一答,而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透彻地分析、理解、领会教学内容。要想恰如其份地用好“启发式”这一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的原由讲清楚,并使学生对某些未知的东西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并把它当作明显而又合理的结果加以接受。

例如,教学“小李要打一份24000字的稿件,5分钟打了600字。照这样计算,小李打完这份稿件需要多少分钟?”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讨论分析,找准题中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样,便使学生认识到:工作总量是已知的,要求工作时间,应先求出效力的工作效率。所以这道题的关键是先求小李的工作效率。由于找准了题中的中间问题,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途径。

又如,教学“刘小华家种黄瓜50平方米,茄子是黄瓜的4/5,种的西红柿是茄子的3/4,问种西红柿多少平方米?”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线段图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从而分析出三个菜地间的关系,找出解题途径。

三、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把调查物品价格、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引入应用题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获取知识,教师进行适时启发、点拨、归纳。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用品出题:“李辉的书包原价32元,现降价25%,学生解答后,可以小组为单位,一人出题其他组员解答。这样,不仅达到一题多练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学艺术[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4.

[2]董国华,龚春燕.中小学课程教学艺术[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3]季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提高党性觉悟学习心得范文下一篇:武汉理工大学规章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