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21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不仅能够有效转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一对多”的固化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鉴于此,本文针对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有效构建策略进行了一定分析和探究,提出一些合理化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简介】刘敏慧,黑龙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听说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GJB1320324)。

众所周知,在大学教学体系中,英语教学占据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并且发挥着关键性的教学作用。同时也堪称全面提升大学生在新时期就业率以及自身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较为复杂、固化且单一,通常都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较为差强人意。教师借助先进的产出导向法构建全新概念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之间产生密切联系,并且能够全面以产出导向理论为教学前提,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以及实际情况制订课堂教学设计与规划。与此同时,教师还能够借助产出导向法对英语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与升级,进而让高校学生能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进行自主学习、积极交流与不断实践,进而全面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探究新时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主体教学模式

1.产出导向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主体教学理念。从定义上来讲,“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文秋芳教授正式提出。其主体理论源于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与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所提出的“输出与输入假设”。这一教学理论主要重视与强调的就是以学生输出为主体教学目的而展开的相关课程教学设计与布置,其全部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都要基于全面服务学生基础上。并且尽量确保各类教学活动形式能够更加多样化、丰富化、趣味化,借助教师的输出以及促成输出,全面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水平。在当前高校英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产出导向法主要以大学英语教学所设定的各项产出任务为总体出发点,教师让高校学生在各类任务的尝试过程中发现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以及有效提升自身语言能力的应用水平和价值,进而让其对英语学科产生较为热情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利用产出导向法开展全面化的、具体化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学主题任务的设计与教学方式,必须要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自学资料与交流平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产出效果评价让大学生能够对自身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习水平进行自我了解与认知,进而全面提升高校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效率。

2.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大学翻转课堂主体模式。当前,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核心内容与方向就是全面颠倒传统意义上“教与学”的顺序,进而能够让学生全面开展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与此同时,教师可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与不解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解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应用和渗透于新时期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意义重大。教师可以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需求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设置,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与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在产出导向法应用基础上展开翻转课堂英语教学,以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作为主体模式。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正式授课之前结合教学实际和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个初次产出教学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完成这一任务的相关教材内容以及参考资料,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此可有效避免大学生过于盲目且无头绪的自学而导致的放弃行为。接下来,在第二次产出任务的具体设置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自学进展进而提供相应的更加具有一定难度的英语学习资料与材料,并且采用多元化引导、协助与参与等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全面完成高层次的英语自学产出任务。最终,在整个产出导向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完成质量与效果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综合评价,并给予每一名学生较为精准、客观的改进意见与建议。此外,还需要对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效果进行一定的系统化总结,进而全面确保英语课堂教学更具实践意义以及科学性、合理性。

二、新时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有效构建策略

1.教师应科学化、合理化展开教学驱动与输出设计。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在基于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构建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大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状态以及行为状态进行充分掌握与了解,进而能够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科学化、合理化的展开教学驱动与输出设计。具体来讲,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全面创新,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各類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获取更多的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讯和信息,并针对一些动画、视频、音频以及图片进行全面的处理、整合与归纳,进而利用相应的教学软件制作成为一个10分钟至15分钟左右时长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而在教学驱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逻辑思维以及不同需求,确保教学视频的语言能够凝练、精准、生动,形象,并且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展示出合理化、优质化的输出设计理念,完成对大学生英语知识的相应指导与教学输出。与此同时,针对一些英语知识重难点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采用产出导向任务自身的教学优势与特性,设置一些与众不同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让大学生能够开展螺旋式、递进式以及自主式的英语探索与学习,进而让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得以圆满实现。例如,外研社版《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程》Unit6“Global Sports”的翻转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产出导向法应用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微课教学,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一个关于“Development history of world sports”的微课小视频,进而激发大学生对于“世界体育发展史”的浓厚兴趣与探究欲望,视频内容中主要以当前全世界较为著名的体育赛事以及体育产业为主,比如“世界杯”“奥运会”“欧冠足球联赛”“NBA”“世界田径锦标赛”“世乒赛”等。在原汁原味的英文解说下,学生对于一些体育专有名词以及英美不同口音、解说风格能够提前进行一定的了解与感知。接下来,教师再借助产出导向法开展本单元的具体教学必然会流畅顺利,水到渠成。此外,教师在全面完成英语基础支持以及既定教学任务之后,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夯实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对大学生的具体个体差异充分了解与掌握之后,可以进行科学化的分组,以及结合不同的英语输出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层,进而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与英语逻辑思维,让大学生能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通过小组合作以及自主探究等不同方式达到对各类英语知识的高效输入,并且有效攻克与解决各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问题。

2.教师应与时俱进创新产出任务和教学方式。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构建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及改进传统落伍且单一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而能与时俱进的创新产出任务,彻底转变单向灌输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身具有极为先进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不仅能够全面创新和重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全面结合教学目标展开产出任务的科学化设计,制作一些优质的翻转课堂教学视频,能够让大学生在课前预习以及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更好地掌握与了解相关英语知识,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在进行产出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问题设置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等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构建翻转课堂。还可以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进行一些跨文化意识的渗透与比对,针对我国与西方英语国家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等综合差异,积极地引入一些优质跨区域、跨文化教学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让各类丰富的英语知识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全面渗透于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具体构建过程中。例如,外研社版《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程》Unit11“Global Food”这个单元的翻转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利用一些精心设计好的微课短视频,进行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之间的对比以及各自特色的趣味化介绍。通过一些鲜活、生动且趣味十足的图片、视频、音频以及3D动画展示,让大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饮食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式进行对比与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行之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以及英语语言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翻转课堂构建过程中,在产出导向法应用过程中融合一些英语主题演讲、课堂辩论、话剧表演、知识竞赛或者是课堂练笔等丰富多彩的环节,让这些大学生所喜欢的输出环节能够与翻转课堂进行完美融合,紧密串联。让学生能够在全面完成产出教学问题和教学任务的同时,全面参与到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之中,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和主动性,确保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构建工作更具时效性和实践性。

3.教师应注重产出导向法评价的科学合理性。除了上述两大有效构建策略之外,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文秋芳教授所创建的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极为注重语言产出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具体的评价方式则涵盖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两种。所谓即时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日常产出导向法视域下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大学生在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语言逻辑以及语言深刻性展开相应的合理化评价。而延时评价则主要是指在翻转课堂构建之后,以及学生课上学习与课外练习结束后针对大学生们的语言产出成果与学习具体效果进行相应的综合化评价。具体评价方式可以分为,教师点评、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化方式。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以激励、赞赏和表扬为主,也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出学生在产出导向视域下的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各种缺点与不足,进而帮助每一名大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强烈自信心,从而为将来更高阶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创新化构建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积极寻找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英语知识输出与输入方式,力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

参考文献:

[1]贺于耘.“产出导向法”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现代职业教育,2020(14):148-149.

[2]周欣,高盈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33-135.

[3]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4):547-558.

[4]王佳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學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山西青年,2019(11):115-116.

[5]张自玲.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微课与翻转课堂新思[J].新余学院学报,2019(4):152-156.

[6]任婷.产出导向法模式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03,105.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体能训练是一项基本内容,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田径运动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训练达到身体保护的目的,使其获得更好的成绩。基于此,以下对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创新探索

引言

田径课程是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核心课程,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塑造体育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田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教学学方法单一,导致很多学生不愿积极参与田径教学。

一、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训练理念认识不清晰

在传统田径训练中,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竞技类运动,却忘记了其和竞技训练之间的差别。在部分高校中,体育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田径训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他们看来:学生只需要在课上进行简单的素质训练便可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这不仅导致田径训练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影响了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识。学生逐渐降低对田径运动学习兴趣,导致体育改革教学工作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教学内容以传统教学为主,部分教师根据多年未变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陈旧,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體育教师,但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部分内容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没有涉及,如投掷小沙包、掷垒球等。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教什么内容,教自己学过的内容,中小学生无法接受,而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体育内容却不会教。

(三)传统训练方式的影响

从训练方式角度来看,很多高校仍然受制于传统思想影响,所制定的教学方案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来看,绝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田径训练方案,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体育技术的训练,却忘记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在传统训练方式中明确提出:田径训练应该从运动项目整体性角度出发。为此,在开展训练活动中,多是强调对某一技术的开发。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基础等方面差异,在训练时便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甚至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心理压力。

二、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田径教学计划

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田径教学计划的重要价值,并且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对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进行创新。这里所说的教学计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径教学计划,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而进行的创新型田径教学计划。现代科学技术为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田径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建立一些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相关教学信息,清楚自己的田径学习情况,从而为下一步的田径学习提供重要参考。在技术条件和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使学生通过智能设备的检测,清楚地了解自己身体素质方面的相关指数,从而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学习,补足短板,并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新田径教学计划,能够避免传统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复,更好地开展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尤其是通过对学生各方面分析而得出的数据,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帮助,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田径学习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田径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应该立足实践,在培养学生田径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及岗位的实际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一致。首先,课程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通过田径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其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因此,除要求学生掌握田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及技能外,还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且要具备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三)优化田径训练课程内容

导致当前高校出现众多体育课堂问题的原因之一还是田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在此项运动中没有学习乐趣,在繁琐的训练方式和枯燥的内容下,学生渐渐失去田径训练的信心和热爱。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整合田径体能训练的众多方式,融入一些现代的特征和思想内容,从而使田径体能训练在课堂上充分趣味性,使教学质量更高效。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方式,利用学生的胜负心理,调动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在每次不同的竞赛中,和同学产生默契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避免了学习的疲劳感。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容易打破传统体能训练的壁垒,使体能训练内容得到丰富,训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四)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喜欢的项目有所掌握,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独有的魅力。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所独有的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完善学生田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

之前各大高校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评价方式,主要以体能训练考核数据为准,以此造成评价体系制度的不健全。学生在上述缺乏体育教学内容的课堂中无法挖掘自身体育潜力,造成的体能训练不达标,如若以此就判定学生体能训练不合格是不合理的。因此,明确体能训练关键点是一个方面,科学评价体系是另一个方面。评价体系可以加入课堂表现,例如,积极参加体能训练,优质完成体能训练任务等,这种人性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激发课堂表现力也有积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在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和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体能训练形式,对身体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保障。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适合高校学生的田径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为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保磊.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创新探索[J].体育视野,2020(07):73-74.

[2]吕寻金.浅谈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52-153.

[3]陈丽英.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03):60-64.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根据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能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需要,针对田径专选专业的特点,专项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能力。在对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当前专选学生能力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迎合当代社会对田径专选学生能力的要求做出的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

关键词 田径专选 能力培养 优化设计 实验研究

一、前言

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身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及自我提高各种能力的方法。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但限于教学实践和环境,只能从中选取主要的、学校范围内可以实现的能力。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各种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来看,对田径专选人才来说,学校对田径专选学生一般是从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进校综合培养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田径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三、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依据及过程设计

(一)田径专项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

教学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在教学中掌握的最基础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田径项目技术的同时,熟练教案的撰写,学生对教学方法手段不但要灵活运用,熟悉完整教学过程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训练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是能完整制定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方法,做到应才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科研能力是田径专项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出来的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是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掌握基层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的组织编排,田径各项目的裁判工作。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结构设计

1.教学结构设计

教学结构设计主要是教学内容、计划、方法手段以及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内容改革安排教学计划的,传统的教学能力培养中教学进度计划与课时计划大多是重视技术掌握程度,对技术教授过程细节有详尽的规定,但对能力培养是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不够重点强调。而教学优化设计的思路是,调控教学时空因素的协同关系,在教学计划中预留综合素质培养的时间并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以保证完成这一部分教学任务的工作能实际操作;教学方法是保留和吸取传统教学方法的精华,是在保留、改造和更新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一些应用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自学辅导”模式、“探究发现”模式、问题模式、分层合作学习模式、录像反馈教法等,抽取这些教学模式、方法中适用于本课或某阶段教学内容、任务的设计过程和思路,综合运用于田径教学实践中;确定教学总目标,根据项目特点和培养任务设计单元目标,使教学任务层次分明,利于诊断和反馈调控。单元和阶段不宜划分太多,目标不宜设置过多过细。

2.训练能力优化设计

田径专选学生训练能力是对运动训练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设计。知识结构主要是在课程改革前提下,将课程分为理论课、教学课、训练课,制定各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如理论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起源与发展、田径运动的价值、田径各项技术原理等;教学课主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有关项目技术教学方法与运用田径运动锻炼身体的方法,训练课主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田径项目的课余训练方法与手段。实践能力结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实习组织课余训练,在实施阶段制定技术训练、综合素质训练课计划,理解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包括技术的改进、运动负荷的安排、专项能力的提高等。

3.科研能力优化设计

科研能力过程设计是根据科研具备能力、培养手段和阶段目标来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具备的科研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在分析问题时,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正确的科研方法基础上,通过对课题研究的设计、实施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最后通过文章形式反映的。正确、有效地阅读资料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基础,有目的的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做摘要,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专题分类。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重要措施,学生能够明白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教学笔记、训练日记以及教学和训练总结是对知识的积累;阶段目标首先是学会文献综述的撰写,论文选题的确定,到开题报告,问卷设计和教学实验,一个阶段一个目标完成。

4.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优化设计

竞技组织与裁判是教学内容、培养方法与效果检验来进行设计的。田径专选学生的竞技组织与裁判能力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田径竞赛组织工作、田径竞赛规则、田径竞赛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田径竞赛裁判方法和田径场地设施等5个部分组成。其中规则是核心,裁判工作是主体,竞赛组织、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室保证,场地器材设施是基础;教学采用单元分散式与集中讲授式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法,结合田径专项学生和课程实际情况,在田径各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分单元安排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法的教学内容,对各单元教学中未涉及到的竞赛组织等内容,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田径竞赛组织和裁判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临场裁判能力,在田径课的教学练习中,通过让学生参加计时丈量成绩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操作能力,在举行的校运动会以及相关比赛都可以让学生实践,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效果检验是组织学生参加等级裁判,对学生的裁判能力的评价,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是田径裁判理论知识书面考核以及学生参加田径比赛裁判工作的表现和工作质量的考核。

四、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优化设计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体育田径专选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等。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从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来做优化设计的,符合了当代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二)优化设计培养的综合能力能符合社会需求

田径专选学生毕业以后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能力是科研能力、训练能力、教学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健身能力。在教学能力中最欠缺的是讲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示范能力、组织能力、编写教案能力,在运动训练能力中最欠缺的是制定训练计划能力、训练评价、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的运用、科学选材。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日趋多元,田径专选无论是从体育还是师范的层面,注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专项,遵循系统性、先进性、渐进性等原则,能力培养优化设计构建的是以培养适应社会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支柱,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体育专业实践体系。

五、结论

(一)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是根据对学生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竞赛组织和裁判能力的培养目标对课程改革分析进行优化设计,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内容、方法以及目标诊断、检验做出调整设计,力求田径专选学生综合能力更加突出。

(二)田径专选学生能力培养方向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体系、方法手段上,优化设计是通过在教学过程的计划,使得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和竞赛组织裁判能力是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阶段目标检验的完成指向最终目标,从而保证能力培养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平,陆静,焦铁仁.田径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23):167-168.

[2] 董广新.田径教学过程优化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109-111.

[3] 王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北华大学体育学报.2010:38-39.

[4] 田稼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训练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2001.4(22):67-68.

[5] 毕长年,郭毅平,王欣.对运动系田径专业学生实施综合能力培养计划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26):527-529.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刻板

目前, 在田径教学内容安排上并没有完全遵循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巩固和发展原有的技能, 而且也没有延伸出田径运动与其他体育项目之间的联系, 导致了学生参与田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再者, 高校田径主要选用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教学的内容。这些项目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短期内学生成绩是很难看到提高的, 也就难以产生成就感。与此同时, 墨守成规的教学过程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更提不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于缺乏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使得教学过程产生不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对田径学习缺乏兴趣。

1.2 教学方法单一

一直以来, 高校田径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 大都使用的是竞技体育的田径项目和训练方法。不仅教材限定的内容太死, 灵活性和个性化不够、练习内容比较单调以及运动训练量较大, 而且动作讲求固定形式, 往往是要个人行为重复完成同一个动作。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的扼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田径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此外, 教学中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及单一的方法和手段, 让学生自我心理调节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1.3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 田径教学成绩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 具有强烈的竞技色彩。对学生的评价以技术动作熟练程度和运动成绩为主要内容, 考试成绩仅通过对例如时间、高度、距离和其他指标数据的直接测量结果为参考依据, 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自身的能力的考核。

2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2.1 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教学指导思想,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教学目标, 努力实现现代大学体育的功能。将田径教学与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 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 努力拓展田径教学的时间和空问, 使教学的中心向未来转移, 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2.2 改革田径课教学课程设置

对高校田径教学课堂设置的改革,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 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将田径教学重点从竞技体育训练转移到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上来, 注重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着重于学生锻炼方法、健身意识、自我健身计划的制定、评价和高水平田径比赛的欣赏等能力的培养。

2.3 构建合理的田径课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

对于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 需要将各种田径项目经过精心筛选后纳入大学教学内容体系。而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方面, 则应更广泛、更全面涉足健身, 娱乐, 休闲等领域。为了改革田径训练项目, 降低训练的难度, 以提高运用中的乐趣和参与性, 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实际上, 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课堂设计应体现个性化、多样化、健身性与趣味性的特点, 提供多种多样的运动方法和手段供学生选择, 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性。 (2)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体现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 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参与田径运动的良好氛围。 (3) 虽然培养学生兴趣对于开展好田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教学中的竞技性。没有体育的竞技性将大大降低教学中的趣味性。所以教学中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改革和完善田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2.4 构建合理的田径课考核评价体系

田径教学评价体系应能够体现学生参加田径课学习后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的情况, 避免将田径技能和某些评价标准指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而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 身体素质提高的程度。 (2) 体育健身运动的能力, 包括健身方法的选择、有针对性的开展健身计划、健身效果自我评价等。 (3) 运动习惯的培养, 包括在课内外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与持久性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情况。 (4) 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估体系, 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学生, 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 促进学生参与体育健身, 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

2.5 提高思想认识, 合理开发资源

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田径运动知识和健身知识的讲座, 大力推进田径运动在学生的影响力;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趣味较强的田径比赛,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合理开发现有的高校教学资源, 并积极建设多功能健身场所。同时, 加强田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以确保其具备合理、先进、实用的知识结构。

3 结语

高校田径教学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 使之成为学生愿意接受并经常进行的用于锻炼身体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和手段,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训练和健身方法。并且要运用这些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法, 进行自我锻炼, 增强抵抗力, 提高生活质量, 从而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虽然, 高校田径教学和课程改革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但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 田径教学方法研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深化田径教学改革, 加强对田径项目的课程建设, 努力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 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高校,田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龚婉敏, 徐永生, 胡惠.高校公共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8 (1) :119~123.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校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内容,其既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途径,又肩负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任。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该文从实际出发,提出OBE模式的全新尝试,并就其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融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OBE模式;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

[基金项目]2019年南京晓庄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OBE模式下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简介]陈 超(198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近年来,体育教育工作不断受到重视并获得持续发展,尤其是田径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体育课堂重要内容。中小学对田径教师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不适应中小学生的体育课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体系与中小学的需要很不对称,甚至互相矛盾,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如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田径方面的工作能力能满足中小学的体育课堂需要,是体育人必须思考和妥善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OBE模式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其突出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方式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改革,也必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OBE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OBE模式,即成果导向教育,其核心观念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主张在教学中时刻围绕学生发展,切实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相关的技能和成功的经验,而不是传统教育模式所重视的教师讲授了什么。也就是说,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教育目标的导向作用,除了高校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源,教师也要立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以更加富有弹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1],一切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OBE理念不仅在专业教学设计与实施上有着突出优势,还有效促进了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的融入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教学可能,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二、OBE模式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一)以能力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从当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其教学理念和模式依然缺乏创新力度,存在着理念滞后、模式单一的弊端,更多的时候是看重教师教了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学到了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便会降低。究其原因,其教学目标仍然不够明确,整个教学一直缺乏关键的、科学的目标导向。OBE模式的融入,让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与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也给高校的整体教育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指明了方向。其一,田径教学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其二,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角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和运行者,给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空间。具体来看,高校的田径课程改革应形成具体目标,先明确田径课程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接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更加稳固的基础给学生的田径学习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二)创新田径教材,强调以生为本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多是以竞技为主的传统体育教材,其中多强调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多地强调学生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及能力提升,所以更多的时候所呈现的田径教学都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样的教材引导并不科学,即便学生对田径技术有所掌握,却极易在枯燥的学习和练习中失去参与的兴趣,更显被动,很难适应社会需要。OBE模式之所以受到关注和重视,正是其对学生的关注,强调“以生为本、以需求为目标”。从这一原则出发,田径教材的选择即便不是单一的,也是有灵活性和互助性的。事实上,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新教学理念提出的规定与要求设计教学计划与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所选取的教材进行完整把握,找到教材之间的主从关系,对现有的田径教材进行改进和拓展,使其成为全新的教材形式,为田径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只要科学合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助力,那么教材就是可取的,也只有做到理念与教材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引入教育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没有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在田径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科学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教学方法单一化和模式化,很多时候,学生都受限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种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OBE模式强调从学生實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这给当前的田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促使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与中小学课堂接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其一,改革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模式。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应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断开发和创新,与未来工作岗位接轨,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的固化认知转变,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更加主动地参与;田径运动竞技性与娱乐性、健身性相融合,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其二,在重视教法改革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学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引导、激励、启发学生学习。其三,加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时代在发展,教学在进步,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疑是值得尝试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营造更加现代和有趣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程度,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融入进来。比如,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田径运动技术示范教学,或者适当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田径赛事。事实证明,这种尝试往往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深化学生对田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认知。

(四)引入实习机制,健全评价体系

实习是将所学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并转化成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实习是高校体教专业田径课程与中小学体育课堂联系的纽带。通过实习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中小学体育课堂,更深刻地了解中小学体育的需求,并全面分析田径项目的能力需求。这样为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并指明方向。因此,要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多渠道的实际基地和多种形式的实习模式,并不断拓展和创新实习内容。我们可以出去实习,也可以进来,例如,有针对性地引进中小学名师走进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堂,让他们给体教专业的学生上一堂中小学的体育课。在实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实习效果考评小组,将实习成绩纳入期末成绩评估体系,逐步丰富评估内容,逐步完善或重构成绩评估体系。使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价体系指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2]。

三、结语

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价值和作用不可替代。中小学体育课堂对田径教师的能力需求,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导向。OBE模式的融入恰恰给了当前的田径课程改革以巨大的支持,让高校和教师都有了全新的认知。无论是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转变,还是教材、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抑或是考评体系的完善,无不是为了让田径课程教学更加灵活、自由,更富前瞻性和导向性。在此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应逐步把以“学生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升学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琳.论基于OBE模式的高校素质教育体系建设[J].新西部,2019(15):137-137.

[2]卢平林.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89-191.

田径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科学的高度分化与各学科的高度综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人文素质与科学教育的共同发展。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怎样实现人文素质教育与田径运动训练的有机融合,探索出一套符合教育、科技及社会发展的教育训练模式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中共同关注的一大课题。从田径运动训练中蕴含的人文素质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人文素质理念下实施田径运动训练的有效途径,以期为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田径运动训练;高校;人文素质

前言

田径是一项历史久远的体育项目,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支柱项目,其他各类运动项目都是由田径运动项目发展、演变而来的,可以说田径是所有体育运动的起源与基石,作为最为古老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必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直以来,体育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运动训练方法、竞技价值、健身价值方面,而甚少关注田径运动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忽视了教育本身的育人功能。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科的专业化和学科之间的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撑,所以高校培养出来的田径运动人才也必须实现全方位发展,除了掌握田径运动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多了解其他专业领域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综合性素质[1]。

1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人文素质内涵

人文素质是人的精神的外在表现,是个体对自身尊严、价值、权益、需求、理想的思考与追求,也是个体自觉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原始的身体活动就不会得到升华和提高,竞技运动也就更无从谈起。人文素质强调个体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将人文素质理念用于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实际上就是要求突破过去以训练为手段,对个体进行单纯生物学改造的体育教育观念,其认为田径运动训练应当结合文化、教育相关内容,将训练过程作为育人的过程,既“育体”,又“育心”。人文素质理念下的田径运动训练,能够塑造运动员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培养运动员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磨炼坚毅、果敢的精神品质[2]。另一方面,人文素质理念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其会尽可能地满足每名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身心需求,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2 人文素质理念下高校田径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

2.1训练体系单一

在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口号后,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地进行体育教育改革,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体系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在传统训练模式的长期影响下,田径运动训练改革的进展也较为缓慢,出现了改革实践远远落后于改革理论的现象[3]。目前,多数高校的田径运动训练,都还是以竞技训练为主,训练侧重于项目自身的分类,对运动员身心需求的关注则较为缺乏。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主要为运动水平、运动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运动员情感、能力的发展。

2.2 训练方法缺乏科学性

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体系的单一与落后,必然会制约训练内容,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训练体系未变革,就难以从源头改变,从而使新的训练方法流于形式,在本质上与传统的训练方法无异,缺乏科学性。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仍遵循“队员绝对服从教练员,行动要统一”的传统原则,训练方法方面虽然引入了新的训练模式,却仍未对运动员的自主发展需求引起重视,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只是一个纯粹的信息吸收者和口令执行者。在这种训练模式下,不但无法激发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会影响教练员的创新思维,最终让田径运动训练变为一项枯燥、死板的机械操练。

2.3 训练评价过于注重运动成绩

对于高校体育教育而言,大学生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是评估该校体育水平、运动员水平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所以学校为了提高学校的体育水平,往往会加强运动员的技能及身体素质训练,只关注运动竞赛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运动员在其他方面的进步与提升。总体来看,目前高校的田径运动训练评价还不够人性化,对运动员的评估不够全面,这样除了会削弱一些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外,还会对“以人为本”教育模式的开展、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3 人文素质理念下的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模式分析

3.1 建立以提升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体系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时代下,既有的体育教育训练体系已明显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需要,所以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寻找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训练体系,以指导体育教育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也必须切合“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思想,而人文素质教育正是贯彻这一理念的科学教育模式,所以高校田径运动应当建立以提升人文素质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体系。新的教育训练体系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在训练中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与熏陶,训练内容要遵循个体差异来设置,同时还要增加运动员自主选择的训练内容。

3.2 关注运动员的各方面发展情况

一直以来,高校田径运动训练都简单地将比赛成绩作为评价训练成果优劣的唯一标准,评价方式的片面性,必然难以促使运动员实现全面发展。为此,要实现运动员的全方位发展,就应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将评价主体从过去的教练员转变为学生与教师的综合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要从过去的“只看成绩”转变为综合素质的评估。另外,在评价过程中也要重视个体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差异,以及个体的努力程度等,增加对运动员创造性、独立性等能力的评估。

3.3重视田径运动员的主体作用

真正科学的体育教育方法应当是根据运动员的个性化要求,使其人生观、世界观免受不良社会因素影响,将其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性体”[4]。高校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的训练意识、习惯、态度及运动能力。在训练方法方面,应当从多个角度来思考,突破传统训练方法的思维局限,除了要考虑到怎样教会运动员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提升技能水平,更要给予运动员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激发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

3.4 注重教练员人文素养的提升

要提高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人文素质,首先必须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练员队伍,其是顺利开展人文教育的根本前提。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接触最为频繁,其人文素养会通过自身言行传达给运动员,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运动员的思想、行为。一般来说,高校体育教练员在科研和教学训练方面的专业素质都较高,但长期以来受“重技能、轻人文”体育教育理念的感染,不少教练员都未对运动员人文素质的教育引起重视,所以要真正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广大的体育教练员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所以要提高高校田径运动员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先提升教练员的人文素养[5]。

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基础内容,其在“育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不仅能促进高校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运动员在学习、提升运动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精神品质,以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春风.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田径项目边缘化现状及对策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392-393.

[2] 张秀玲.高校体育田径课外训练的对策分析[J].数字化用户,2013,(31):177-177.

[3] 李长沙,廖金林.田径比赛的体育展示及意义阐释[J].安顺学院学报,2013,15(5):82-84.

[4] 李骥,郭金荣.情感教学对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田径课教学的影响[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1,(6):109.

[5] 孙克诚.我国体教专业田径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及选择探析[J].赤子,2013,(11):91-91.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吉林长春130111)

上一篇:办公室文员转正总结范文下一篇:改厕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