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23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当前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成为教育发展主流趋势的环境下,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为此本文主要立足初中田径运动,阐述了趣味田径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和实践策略,以此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为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学体育;趣味田径;田径教学;实践策略

一、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田径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简单来讲,所谓的“趣味田径”其实指的是在田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采取的一种将田径教学内容和趣味游戏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体育项目训练的教学手段,与传统应试教育“灌输式”和“填鸭式”等单一化教学模式相比,活动趣味强、互动性强以及可多方面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是趣味田径教学法的显著特征,将其应用于体育田径教学中,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学习以及运动能力的培养也发挥了重要意义。

中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是时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的存在为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不断完善和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传统的教育工作者转变为教育学习者,这种主体的转变也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趣味田径教学法因其趣味性、新颖性和创新性的显著教学特征,将其应用于中学体育田径运动中,不仅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确保其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还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最终为体育田径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田径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运用体育器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在传统应试教育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体育器械的应用率较低,而这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趣味田径教学法从某方面而言,其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都需要依附于各种体育器材,因此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体育器械,也是现阶段确保田径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在中学体育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而通过合理运用运动器械,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全新的感受,从而在满足他们学习认知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间接地实现田径教学的目的,换言之在当下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器材的合理运用是最大限制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田径课程新鲜感、趣味性和刺激感的重要媒介,也是保障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活动参与度,教师们还需对体育器材的工程进行深度挖掘,在将其与趣味田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降低学生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最终为其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如在进行田径赛跑项目时,教育工作者可采取“竞赛类”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在最短的时间内跑完一圈的则为获胜组,这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在参与的同时了解标尺测量的相关内容,最终为预期教学目标的获得打下坚实基础。

(二)合理利用有限的运动场地,开展多样化趣味教学

从某方面而言,操场作为初中体育田径类课程的重要教学场地,如何在有限的运动场地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體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为此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田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时,需在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最终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如教师学设计与田径和出纳高低规模相匹配的游戏和教学项目,在保障田径场地利用率最大化的基础上,将趣味田径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设计中,以此在增强教学内容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对趣味田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完善,避免学生由于长期进行单一化训练而导致其产生枯燥感和厌烦感,最终为预期理想效果的获得创造良好条件,如在进行较为宽阔的场地进行田径赛跑项目时,为增强项目的趣味性,教师可采取车轮跑、变速跑等花式跑步方法,从根本上保障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田径课程作为体育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对其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尤其在当前随着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将趣味田径教学法应用到田径课程教学过程中,是现阶段确保田径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发挥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刘晓迪,刘元霞,陈静静.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115-116.

[2]吴喜娥,徐耀敏,张建华.基于多元反馈教学法的学校体育田径教学创新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4):99-102.

[3]王明英,吴湘军,孙群群.定向越野在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7):13-14.

[4]王刚,刘丽伟,李雯雯.浅析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01):199-200.

作者简介:祁海峰,出生年月(1990年12月)性别(男)籍贯(福建莆田)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田径))邮编(362216)单位(晋江市罗山中学)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进行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体能训练是一项基本内容,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田径运动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训练达到身体保护的目的,使其获得更好的成绩。基于此,以下对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创新探索

引言

田径课程是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核心课程,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塑造体育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田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教学学方法单一,导致很多学生不愿积极参与田径教学。

一、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田径训练理念认识不清晰

在传统田径训练中,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竞技类运动,却忘记了其和竞技训练之间的差别。在部分高校中,体育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田径训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他们看来:学生只需要在课上进行简单的素质训练便可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标。这不仅导致田径训练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影响了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识。学生逐渐降低对田径运动学习兴趣,导致体育改革教学工作难以得到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教学内容以传统教学为主,部分教师根据多年未变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陈旧,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高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优秀的體育教师,但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部分内容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没有涉及,如投掷小沙包、掷垒球等。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很多高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教什么内容,教自己学过的内容,中小学生无法接受,而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体育内容却不会教。

(三)传统训练方式的影响

从训练方式角度来看,很多高校仍然受制于传统思想影响,所制定的教学方案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来看,绝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田径训练方案,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体育技术的训练,却忘记了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在传统训练方式中明确提出:田径训练应该从运动项目整体性角度出发。为此,在开展训练活动中,多是强调对某一技术的开发。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基础等方面差异,在训练时便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甚至会给部分学生带来一定心理压力。

二、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田径教学计划

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田径教学计划的重要价值,并且在教学计划中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对公共体育田径教学进行创新。这里所说的教学计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径教学计划,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而进行的创新型田径教学计划。现代科学技术为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田径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建立一些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相关教学信息,清楚自己的田径学习情况,从而为下一步的田径学习提供重要参考。在技术条件和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使学生通过智能设备的检测,清楚地了解自己身体素质方面的相关指数,从而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学习,补足短板,并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新田径教学计划,能够避免传统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复,更好地开展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尤其是通过对学生各方面分析而得出的数据,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针对性,一方面能够提高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重要帮助,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能够积极参与到田径学习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田径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应该立足实践,在培养学生田径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及岗位的实际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一致。首先,课程教学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通过田径课程学习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其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力。因此,除要求学生掌握田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动作及技能外,还要掌握常用的教学方法,且要具备分析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很好地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三)优化田径训练课程内容

导致当前高校出现众多体育课堂问题的原因之一还是田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在此项运动中没有学习乐趣,在繁琐的训练方式和枯燥的内容下,学生渐渐失去田径训练的信心和热爱。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整合田径体能训练的众多方式,融入一些现代的特征和思想内容,从而使田径体能训练在课堂上充分趣味性,使教学质量更高效。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竞赛方式,利用学生的胜负心理,调动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在每次不同的竞赛中,和同学产生默契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有效避免了学习的疲劳感。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容易打破传统体能训练的壁垒,使体能训练内容得到丰富,训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四)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喜欢的项目有所掌握,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独有的魅力。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所独有的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完善学生田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

之前各大高校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评价方式,主要以体能训练考核数据为准,以此造成评价体系制度的不健全。学生在上述缺乏体育教学内容的课堂中无法挖掘自身体育潜力,造成的体能训练不达标,如若以此就判定学生体能训练不合格是不合理的。因此,明确体能训练关键点是一个方面,科学评价体系是另一个方面。评价体系可以加入课堂表现,例如,积极参加体能训练,优质完成体能训练任务等,这种人性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对学生激发课堂表现力也有积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在尊重每个学生的感受,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和互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体能训练形式,对身体素质的提升带来一定保障。

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适合高校学生的田径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整体效果,为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保磊.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创新探索[J].体育视野,2020(07):73-74.

[2]吕寻金.浅谈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3):152-153.

[3]陈丽英.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03):60-64.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推动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进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体育在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体育教学基础的田径项目广泛受到教师与学生的欢迎。本文主要对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进行探索,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促进体育运动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

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在培养知识型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年,也对教学水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与其他高中教学课程的改革相比,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由于受传统教育与高考压力的双重影响,仍然没有受到很大重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是教学的基础,对于锻炼学生的体能与身体协调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体育改革的滞后性使得田径项目丧失了该有的生命力,因此加快对新课改背景下田径教学新思路、新方式的探索对促使体育教学焕发新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高中田径教学要实现新课改下竞技体育与趣味性体育的结合,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步减少以竞技为目的的田径教学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放在首位,以新颖有趣的田径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体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在进行田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体育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使他们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向他们提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而不只是单纯的掌握田径运动技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學生可以全面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更好地理解健康含义,并且借助田径运动的发展自己的个性,有效提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努力提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体育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体育教师。要想胜任本职工作,体育教师就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体育教师在具备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外,还应熟悉掌握与体育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体系,不断在体育领域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样即使场地器材和设备条件不充裕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完成体育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体育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加强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身能力,从而赢得社会、学校及学生家长的认可,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另外,体育教师要增强职业自信心,这是体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从学校角度讲,一些限制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的不合理规定应适时废除,学校应当在政策上大力支持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激起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体育教学中,为田径体育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三、优化组织形式,增加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枯燥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动作要领,导致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获得的效果差异很大。但事实上,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是一门非常适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体育课堂可以通过穿插多样的课堂游戏,将技术动作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此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标准规定比较宽松,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增加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及学习目标进行选择。在内容的设计中,除考虑学生兴趣外,还应考虑到该项目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及终身体育来锻炼,如在田径教学内容中可以添加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和户外定向运动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加大对普通学校的硬件投资力度,改善田径教学环境

当地政府和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适度的财力及物力方面的支持,采取得力的管理措施,提供后勤保障等,切实解决目前体育教师教学、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局限等实际困难。学校在招收田径尖子生时,可以放宽对合格学科学习方面的限制,以选拔更有实力的学生,创造良好的田径教学环境。

五、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也应与其他学科并驾齐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而作为决定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高中体育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职业自信心,不断以创新的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设定有趣新颖的教学课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谈立斌.高中体育田经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2,(11): 22-23

[2]黄龙嘎.柳州市高中田径教学现状调查及建议[J]. 广西教育, 2013,(6):9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共180分钟,总分100

2、

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签名 得分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对划(+)错话(-)

(+)1.跳高运动员在决定名次赛时创造的成绩应成为正式比赛的成绩。 (-)2.跳远运动员在起跳线延长线的后面起跳,应判其为试跳失败。 (-)3.跳高、撑杆跳高每次试跳的时限均为1.5分钟。 (+)4.径赛距离应从起跑线的后沿丈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5.发令员未鸣枪运动员抢跑,召回发令员应立即鸣枪召回运动员。 (+)6.在竞走比赛中,同一国家的2名裁判员不能判罚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7.裁判长对有不正当行为的运动员可以出示黄、红牌。 (+)8.全能裁判长如果认为原分组不合理,有权重新分组。

(-)9.放置栏架时,栏架的栏板后沿应与跑道上放置栏架的标志重合。 (+)10.障碍跑各栏架之间的距离约为一圈标准长度的五分之一。

(+)11.铁饼比赛运动员持饼旋转时,脚底蹭着后半圈铁圈上沿,应判为失败。

(-)12.在全能项目比赛中,只剩下一名运动员,为了创造跳高单项全国记录,运动员要求下一个高度升2厘米,跳高主裁判同意了该运动员要求。

(-)13.某运动会男子三级跳远,第一轮有4人分别跳出15.60米、15.74米、15.68米及15.88米,原记录为15.54米;第二轮另一名运动员也跳出了15.88米,均应承认为创记录。

(+)14.男子1500米比赛弯道跑时,35号运动员挤撞了86号运动员,致86号运动员踏进里道分道线,可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该取消86号运动员的录取资格,但所创新记录不予承认。

(-)15.某代表队教练员对取消本队竞走运动员比赛资格不服,赛后立即向大会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仲裁委员会在观看录象后,慎重作出了判决。

(-)16.当径赛某项、某赛次中的一组或几组因故无全自动计时成绩时,应将该项所有组的手计时成绩作为正式成绩公布。

(-)17.当某对运动员在长跑时,其本队的教练员为其加油陪跑,径赛裁判长应根据检查主裁判报告取消该运动员的录取资格。

(-)18.三级跳远比赛时,某运动员因参加100米比赛,请假离开三级跳远比赛场地,返回时,该运动员的试跳顺序刚过,但未错过该轮次,裁判长准其不按原试跳顺序补跳一次。

(-)19.技术官员在各项比赛结束后,应在成绩单上签名。 (+)20.裁判员根据运动员赛前递交的计划,已调整好撑杆跳高架位置后,如运动员要求重新调整架子位置应是允许的。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田径比赛应分别任命(径赛)(田赛)(全能)(外场)和(检录)裁判长。 2. 技术代表决定田赛项目的(及格标准)和有关径赛项目的(分组、赛次与录取)原则。

3. 发令前发令员应确认(计时员)(裁判员)(终点摄影裁判员)和(风速测量员)已准备就绪。

4. 使用常规抢道线(非终点直道)的径赛有(4×400接力)、(800米)和超过12人分2组起跑的(5000米)(10000米)。

5. 径赛运动员在若干赛次的比赛中,(所有运动员)必须参加,并通过所有赛次,取得(进入下一赛次的比赛)。

6.(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2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一棒]的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

7. 田赛远度项目的运动员超过8人时,应允许每人试跳(掷)3次,(有效成绩进入)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掷)3次,其顺序与他们前3次试跳(掷)后的(相反)。 8. 3000米障碍比赛,共设(35)个障碍,全程运动员要跃过(7)次水池和(28)次栏架。

9. 助理发令员应检查运动员参赛的(项目)(组次)和(道次和号码)是否正确。 10.径赛各项比赛出现(任何犯规)的情况,检查员应(摇黄旗)示意。

11.200米比赛中,应从(第一名运动员)进入直道时开始测定风速,测定时间为(10秒)。

12.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

13.室内标准田径场,周长为(200)米,直道的分道最多为(8)条,至少为(6)条,弯道的分道至少应为(4)条,最多为(6)条。

四、填表题(每题5分,共20分) 1.径赛项目全自动电子计时成绩为; 项目 场地 读判成绩 记录成绩为

10000米及10000米以下 场内 ( 1/100秒) ( 1/100秒 ) 10000米以上 场内 ( 1/10秒 ) ( 1/10秒 ) 部分或全部在场 场内外 ( 1/100秒) ( 整秒 ) 2.以下是3名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得分表,请田入名次: 运 动

员 100米 跳

远 铅 球 跳 高 400米 110米栏 铁 饼 撑杆跳高 标 枪 1500米 总 分 名 次 甲 756 815 692 820 693 756 764 716 787 713 7512 1 乙 766 802 655 847 767 806 679 785 700 705 7512 3 丙 765 821 640 880 711 805 690 799 689 712 7512 2

3.判定标枪比赛的成绩与名次: 运动员 决赛 成绩 名次 备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A × 41.27 40.91 48.84 41.33 48.90 48.90 6 B 39.83 × 48.79 × 49.83 49.61 49.83 3 49.23 C 40.95 × 48.79 48.95 × × 48.95 5 D 46.01 50.21 51.10 46.90 49.56 51.35 51.35 1 50.21 E × × 47.66 49.61 48.50 49.83 49.83 4 48.50 F 51.35 × × 51.10 × × 51.35 2 51.10

4.全能比赛与单项比赛在以下几方面规则上有何不同; 方面 单项 全能

起跑 以组为单位,第一次起跑犯规,无论是谁都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以人为单位,两次起跑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风速 超出2米/秒,破纪录不予承认 超出4米/秒, 破纪录不予承认 高度项目

最后1人时限:跳高3分钟;撑竿跳高5分钟

升高计划递增跳高不少于2公分,撑竿跳高不少于5公分,只剩最后一名获胜者时,提升高度须征求本人意见 最后1人的时限:跳高2分钟

撑竿跳高3分钟

2、升高计划始终不变,跳高每轮提升高度均为3公分,撑竿跳高每轮提升高度均为10公分,只剩最后一名运动员时,也须按升高计划执行。

远度项目 只有8人或不足8人,每人有6次试跳(掷)机会;超过8人每人有3次机会,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可再有3次试跳(掷)机会 每名运动员只有三次试跳(掷)机会 名次判定 以决赛成绩排定名次 以各单项得分之和排定名次

五、问答题(共30分)

1.在田赛和全能项目比赛中,如果出现成绩相等,如何决定名次?(10分) 答: 1.田赛项目:

(1)跳高及撑杆跳高项目

①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②如成绩仍相等,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③如成绩仍相等:如涉及第1名时,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在其造成成绩相等的失败高度中的最底高度上,每人再试跳1次。如仍不能判定则横杆应提升或降低;跳高为2公分,撑杆跳高为5公分,他们应在每个高度上试跳1次,直到决出名次为止。决定名次的试跳中,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如涉及其它名次时,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名次并列。

(2)在以远度判定成绩的田赛项目中,如成绩相等,应以其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成绩仍相等,则以第三较优成绩判定,依次类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1名者,则令相等的运动员,按原比赛顺序,进行新一轮试跳(掷),直至决出第1名为止。

每名运动员应以最好一次试跳(掷)成绩,包括第1名成绩相等决定名次赛时的成绩,作为最后决定成绩。 2.全能项目:

(1)总积分最多者获胜。

(2)倘若成绩相等,则以在较多单项中得分多者为优胜。如仍不能决定,则以任何一个单项得分最高者为优胜。此法适用于比赛中任何名次的成绩相等情况。

2.按规则试把径赛的单个分道项目四个赛次编排和录取程序及方法按顺序填入下列简明表(20分)

赛次 编排和录取程序及方法(按顺序填)

收到运动员报名表(预赛) 1.按报名成绩排序,采用“蛇形分布”法排列分组 2.如有同组同单元的运动员按就近成绩较差的原则进行调整 3.在技术代表或委拖人监督下进行抽签排定组次 4.抽签排定道次(8条分道随意抽) 5.编制预赛分组检录表

收到运动员预赛成绩(次赛) 1. 收到预赛成绩后,根据规则规定的检录方法名次加成绩录取和排序(各组第一名按成绩排序,第二名按成绩排序,再第三名按成绩排序…然后替补成绩排序)

2. 采用“蛇形分布”法排列分组

3. 如有同组同单元的运动员按排列位置就近对等的原则进行调整 4. 在技术代表或委拖人监督下进行抽签排定组次

5. 抽签排定道次(每组排序前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3,4,5,6道,每组排序后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1,2,7,8道) 6. 编制次赛分组检录表

收到运动员次赛成绩(复赛) 1.收到复赛成绩后,根据规则规定的检录方法名次加成绩录取和排序(各组第一名按成绩排序,第二名按成绩排序,再第三名按成绩排序…然后替补成绩排序)

2.采用“蛇形分布”法排列分组

3.如有同组同单元的运动员按排列位置就近对等的原则进行调整 4.在技术代表或委拖人监督下进行抽签排定组次

5.抽签排定道次(每组排序前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3,4,5,6道,每组排序后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1,2,7,8道) 6.编制复赛分组检录表

收到运动员复赛成绩(决赛) 1.收到决赛成绩后,根据规则规定的检录方法名次加成绩录取和排序(各组第一名按成绩排序,第二名按成绩排序,再第三名按成绩排序,再第四名按成绩排序)编组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立足于实现“田径课余训练推动学校群众体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的品质;丰富学校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校际间的交流、校园文化的建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满足部分有田径运动能力的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需求;开辟田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 为国家培养田径体育后备人才”等田径课余训练的主要功能。将田径课余训练目标定位在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普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田径后备人才。从而推动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思想观念

各市、县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 利用宣传媒介, 提高中学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对课余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各中学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 把田径课余训练摆在适当的位置上来, 让田径课余训练面向广大学生敞开大门, 吸引更多爱好者或有田径特长的学生投入到田径课余训练中, 真正推动田径课余训练的普及, 扩大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面, 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 有效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田径后备人才。学生家长也要改变传统观念, 挖掘和发挥孩子的体育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树立领导、班主任和家长正确的人才观, 是搞好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前提。

3 创造比赛机会, 提高训练水平

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生命, 是其活力之所在, 离开了竞赛的运动训练是毫无意义的。针对中学参训学生参赛较少的实际, 各市、县体育主管部门应按照实际情况分级别、分项目的举办不同水平的比赛。各中学除了认真召开每年学校的运动会, 还可进行校际间的友谊赛、单项对抗赛、训练赛, 也可以安排中学田径课余训练学生到专业队或体育院校参加平时或周末的测验赛, 以此来推动田径课余训练的开展,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参训学生的运动技术的提高, 检查出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 又有利于加强校际间的友谊和交流, 真正做到了以竞赛作为杠杆全面推动田径课余训练的普及, 实现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新飞跃。

4 加强教练员培训, 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管理者、实施者, 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质量和水平高低。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业务水平和工作热情对田径课余训练的质量和竞赛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 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负担过重, 信息闭塞, 学习交流机会少的现象必须尽快解决。因此, 应为中学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 如 (1) 定期举办课余训练业务学习班。 (2) 组织一些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教授等专家对中学田径教练员进行讲学, 将先进的科学训练理论、方法、手段传递到中学, 从而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3) 组织省内外优秀教练员到中学进行指导、交流, 并进行现场教学训练, 以期提高教练员的整体教学训练水平。本人认为:应建立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 使教练员岗位培训规范化、制度化, 并把教练员的培训比率纳入考核校长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 以扩大教练员的培训面。另外, 在培训内容方面, 要根据青少年基础训练的特征, 将专项理论知识与训练实践紧密结合, 提高教练训练中的应用能力。针对当前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科研意识与能力低这一问题, 一方面不断提高教练员科研意识, 鼓励他们参加体育科学研究, 成为学者型教练员。另一方面, 各市县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要积极开展课余训练论文评选活动, 促进教练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强化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 应积极开展与其他市、县的体育交流, 借鉴别人经验, 提高中学的田径课余训练水平。

5 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新途径。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具有各自的优势, 体育系统在长期实践中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 形成了优良传统并积累了很多经验, 有技术指导、场地器材、组织训练和竞赛的优势;而教育系统有生源、文化教学、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思想教育和体育普及的优势。体教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 能较好地解决学训矛盾, 培养全面发展并具有体育专长的人才, 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努力抓好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 开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的新途径, 为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升学深造创造条件, 提高运动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 建立不同层次、定位清晰、梯度衔接的后备人才队伍, 是竞技体育需要迫切解决的任务, 而“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则是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体教结合”是在我国教育、体育事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的新形势下, 不断探索并被实践证明符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律的正确途径, 加强对“体教结合”工作的领导, 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由省级政府分管领导牵头, 成立由体育局、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制定“体教结合"的相关政策、.措施, 重点制定课余训练运动员入学、升学“就业优惠政策, 不断增强课余训练的吸引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强化对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业务训练的保证作用,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 根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 在招生、学籍管理、文化教学、运动员调整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 以解决学训矛盾、生源矛盾和出路问题, 同时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 不断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等建设, 制定业务训练工作评估、资助、奖励办法, 调动学校开展课余训练的积极性, 努力提高少儿业余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鼓励学校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通我们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要解决好现存的问题, 真正实现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腾飞, 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

摘要:我国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较晚, 历史较短。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相比, 有关中学生课余训练的研究较少, 涉及到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的宏观研究更少。本文针对中学体育田径课余训练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促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发展。

关键词:田径,课余训练,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志英,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管理[M].中国学校体育, 1996, 1.

田径课程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1 有关田径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构建田径健身教学内容体系一些学者在对传统以竞技为主的教学体系进行反思后, 认为当前的田径教学应突出历来被忽视的田径健身功能, 并提出建立“田径健身教学内容体系”。应改革现有田径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即建立田径健身教学体系, 才能使田径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 提出从改革教学内容入手, 依据“学会生存”原则改革教学内容结构, 构建以增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为核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内容体系, 改变长期以来以传授运动技术为核心的内容体系, 并认为应增设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生活等课程。而学者则重点探讨了我国建立田径健身体系的社会、文化背景、田径健身体系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建立的原则及其意义, 分析了田径健身体系的建立对田径竞技体系的影响关系, 以及田径健身体系组织与管理的主要特点。其主要观点为, “田径健身体系是研究和揭示田径健身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理论与实践的学科体系。它从整体上, 从宏观上系统研究和揭示了田径健身全过程的一般规律, 并能客观反映田径健身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素, 从而使田径健身能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为田径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服务”。构建田径竞技和健身双重教学内容体系部分学者认为, 田径拥有竞技和健身两重属性, 应根据田径的这两个本质属性建立两者并行的教学内容体系。走、跑、跳跃、投掷是人体的自然运动, 是构成田径运动的基本要素, 它是古代奥运会竞技项目, 同时又是民间广为流行的健身手段, 这就是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双重性, 即健身属性和竞技属性。基于田径运动的本质性, 必须构建田径课教学内容双轨体系即田径健身内容体系和田径竞技内容体系。同时,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地。其他教学内容体系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考虑从实用性、生存、趣味、精神等方面改革田径教学内容体系。

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当前田径教学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对此, 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改革建议。这些成果主要围绕田径健身教学内容改革方面进行探讨。构建普通高校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还提出了构建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并阐述了田径健身课程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田径健身运动的概念及一般健身原理、田径健身运动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田径健身运动的指导与评价”。田径课应以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为目的, 重点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指出如果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健身与教育功能, 那么, 它的作用很难被其它项目所替代。此外, 还有部分学者从娱乐、文化、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田径教材的改革是田径教学改革的核心, 并提出田径教材游戏化和田径教材健身化快乐健身走、快乐健身跑、快乐健身跳、快乐健身走投。从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角度, 提出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五个方面构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田径教学新体系, 拓宽和完善田径教学的功能, 建立多元化教学目标。同时建议在更新田径教材, 丰富和完善田径教学内容时, 既要考虑健身、娱乐、育人、体育教养, 还要考虑田径文化的传播及对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塑造。基础体育教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基础教育中田径类项目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主旨。趣味田径的概念, 并对其创编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他们认为, 趣味田径是针对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而设计的某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其主要手段是采用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运动形式进行练习, 在活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体育游戏的特点, 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少儿的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 从而增强少儿的体质和健康,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有的学者对娱乐、快乐田径进行了探索。提出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的概念, 即指为实现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而选用的能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的田径卫生保健知识、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运动动作。并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下构建田径娱乐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寓快乐教育于田径教学, 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兴趣私需要,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自主地学习, 让他们充分理解运动与自己的关系, 深刻理解运动的内在本质, 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 从而热爱田径运动, 并且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其次, 部分学者对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三个分类方法即改革按项目分类为按功能分类设置田径教学内容体系按发展身体素质功能为主分类设置田径教学内容体系按提高人体基本活动技能功能为主分类设置田径教学内容体系。再次,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学思想, 改革田径教学内容, 引发学生产生对田径的兴趣, 使田径教学适合中小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

3 结语

从哲学、系统论、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视角, 以田径课程功能与教学内容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 从田径课程多元化功能角度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内容分类原则、特点、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多元化功能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结构。该结构体系的建立,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体育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竞技为主的教学观念, 指导田径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一个较好的中介点, 因而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摘要:加强田径课程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从功能的角度构建新的田径教学内容体系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现状、田径课程功能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关系, 构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多元化功能教学内容体系的依据和原则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这对于提高人们对田径功能的认识, 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完善, 加强对田径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多元化,功能,教学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 1999.

上一篇:微信营销电子商务论文范文下一篇:政策性银行改革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