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2023-09-23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赵普》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以下是该课的一个片段:

师:“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那你还知道对死的其他别称吗?

生:驾崩是称天子之死。

生:还有称太史之死的卒,称诸侯之死用赛。

师: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是很多的。这些都是社会某一阶层的特定用词,那对普通人又是如何说呢?

生:一般人死都称逝世,去世。

生:寿终正覆。

师:什么人才如此说?

生: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死才用寿终正覆。

生:未成年人死亡称做溺。

生:用“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称年高的长辈之死用“百年”。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生: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作古:旧时称年长者之死。

生:有人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叫遇难。因意外之事而死称遇害。

师:以上称呼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讲都是中性,那对死之称可有带褒义或者贬义的呢?生:见阎王指做过坏事的人之死。

生:上西天也指做过坏事人的死亡。

生: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生: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生的人为用殉国。殉难同样也是这个用法。师:同学们的知识真是丰富,只要如此积累下去,再凭同学们的钻研精神,相信你们能一定能成为知识型的学生。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按照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七年级(

5、

6、

7、

8、12)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1、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着重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漫漫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以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不断学习、更新理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在备课过程中,我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实施,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注意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三、成绩与反思

在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认真,学习积极,在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的方法和生物实验技能。但有部分同学上课听课不认真,懒于思考,完成作业马虎应付;有些同学考试不认真,成绩很差也没有羞耻感。由此,导致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但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通过一学期来的努力,通过新的课标的实施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生物的方法,自学再生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制约,缺乏大环境的熏陶,学生的成绩还参差不齐,整体成绩提高得不快,这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借鉴与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脑力程度存在差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因此对学生的照顾有时不够到位。照顾大多数学生时,优生没事干的情况也存在。在讨论过程中,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多,致使这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另外,新教材文字少,要讲的内容不多,到底要讲多深多透,对教师来说,也有些困惑。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陈婷婷

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马上要接近尾声,对此我总结一下今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

先说一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学性很强,里面有很多实验,如果不做这些实验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困难,但是由于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实验不能让学生做也不能给他们展示,所以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只学到很浅显的皮毛,真正的科学理论他们只学到很少。学生体验不到科学的乐趣,我觉得这是很失败的。通过一年的相处,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欢给学生上课,我也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听我的课的,不过就是有一点我们课本上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理解了,他们有的时候也是很无奈的,我也一样。课本上很多知识点都是涉及到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可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有些东西确实很难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们讲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生物教学也是要跟上进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让学生知道书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听的时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过就算如此我也会尽量的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例子来讲述某个知识点,这样学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知识的,这样就够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同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如果一本教材没有把学生这一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进去,我觉得这本教材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下面我想说一下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里面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1.第一节人类的食物这一节里面的实验关于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里面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学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个实验讲起来有一定的困难。2.第九章第一节血液里的红细胞的知识关于静脉血和动脉血与氧结合的这个知识点,学生不知道氧气都有哪些功能,所以这个知识点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3.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整个一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都非常的困难,简直就是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没讲这节课之前我就问学生预习过这节课能不能稍微看懂一点,学生给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4.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整个一章的知识点都很难理解,无论是神经调节还是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所以理解起来非常难。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总之,我觉得七年级下册的生物课本不太适合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太难而对生物失去兴趣。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教材达不到这个目的。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引言

生物对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一门新学科,生物学概念内容庞杂,其中具体知识点又较细,层次非常多,学生从小学升上初中的过程中,初遇这种知识,往往会觉得不知从何学起,只能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可以在生物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它的应用简化教学步骤,整合归纳知识点,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建立起一种系统性的有逻辑的学习模式,建立知识框架进行高效学习、复习。

一、思维导图特点及应用于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优势

思维导图主要通过图文兼备的方式,通过图形与线条直观展示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图形形状、颜色重点强调主题、关键词等内容。简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充分利用人们大脑文字图形不同记忆规律,帮助人们有效记忆信息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在宏观上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概念,细节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并有效将知识进行串联,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复习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架构,进行系统性的学习[1]。

思维导图在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优势则在于在一些较复杂的概念中,思维导图能够更简洁明了的直观展示其内容,例如在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一课,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介绍地球物种的多样性,初步给学生留下印象,在今后将会学习到的部分重点标记,有针对性的加深学生记忆。在总复习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树状图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一章《生命的世界》为例,第一节主要讲述生物多样性,这一节课的内容又可以细分为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物种多样性讲到了植物、微生物、动物三种,生物多样性则分为湿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三个系统。这些内容,纸上说起来复杂冗长,但变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就简单易懂,且有利于学生快速记忆。思维导图还可以通过图示、线条链接相关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迅速记忆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思维导图综合整理知识点,还可以加强新知旧知的融合,帮助学生对生物学概念有更宏观完整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复习时,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回顾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2]。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七年级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直观呈现教学内容

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在生物课堂上的讲解可以强化对各章节、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简化复杂内容的讲解。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图示直观展示,化繁为简,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部分知识的概念。老师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各部分有关知识进行联系、整理、串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连贯性,学生也会因此对生物学概念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在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一课中,教师在通过图片展示种子生长过程后,可以使学生建立简易流程图记忆种子的生长过程,而在种子结构的讲解时,可以使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对照课本标注胚芽、子叶、种皮、胚轴、胚根的位置,加深学生对种子构成这个难点的记忆,从此种子构成这个形象的画面就会深深刻在学生脑海中。等到本章后面进行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学习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这部分的知识,提问种子的哪部分是营养器官而哪部分又是生殖器官,做到新知旧知的串联、融合[3]。

(二)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多层次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点变得连贯、有序,学习内容变得紧凑、完整。在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之后,重点与非重点主次清晰,一目了然,学生的学习更加简单,既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又能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且对逻辑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但可以用于教学内容的展现,也可以用于学生记笔记,期末复习等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各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复习、强化、迁移都有极大帮助,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三)使学生有效提升复习效率

在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快速回顾课程主题,掌握重要知识点,通过导图中图形及颜色的不同,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重点难点可以一目了然。思维导图也有助于帮学生形成具体框架,在有了大体掌握概念的基础上,只要注意细节内容上的总结归纳,整体复习的效果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在期末复习中,学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思维导图,不仅是回顾课上笔记与教材内容,也可以合上课本自己进行回忆、联想、默写,之后再进行查缺补漏,这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结束语

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两方面都有着实际应用意义,因此,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引进思维导图,使其不仅成为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也渐渐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方法,在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简化教师教学步骤、减轻一部分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1]黎福斌.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9,811:138-139.

[2]龚鑫鑫.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30+232.

[3]朱琴.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中学 513328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二.两种方式划分:1.海平面2.岩石圈表面

三.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四.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五.植物越密集,周围空气湿度越大

六.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七.1.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他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八.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九.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十.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十一.生态系统:1.草原生态系统2.湿地生态系统3.淡水生态系统4.森林生态系统5.海洋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

十二.显微镜的构成: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目镜、物镜、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器、遮光器、反光镜、镜座

十三.植物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十四.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

十五.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十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十七.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十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1.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3.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十九.人体器官:大脑,心脏,肝,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等

二十.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二十一.分生组织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了: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疏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二十二.单细胞动物的结构:鞭毛、伸缩泡、表膜、眼点(感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二十三.草履虫的结构:胞肛、食物泡、口沟、纤毛、细胞质、细胞核(大核、小核)、表膜、收集管(伸缩泡)

二十四.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二十五.藻类植物:紫菜、鹿角菜、海带

二十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二十七.苔藓植物:葫芦藓

二十八.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二十九.蕨类植物:里白,肾蕨

三十.1.双子叶植物(菜豆种子):胚轴、胚芽、胚根、子叶、种皮

2..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

三十一.1.常见的裸子植物:苏铁、银杏、红豆杉

2.常见的被子植物:叶梓、毛白杨、桃

三十二.种子萌发的过程: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生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三十三.根的结构: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根冠

三十四.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三十五.花的基本结构: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花瓣、萼片、花托、花柄

三十六.1.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雄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三十七.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从获得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三十八.叶片的结构: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气孔

三十九.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四十.光合作用:

四十一.呼吸作用:

七年级生物教学案例范文第6篇

本章的教学内容与前面三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组织细胞再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废物排出体外。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来完成,这些系统的活动互相关联,互为因果。

学生在学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之后已经建立了对人体几大生理活动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顺理成章,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作为铺垫。

二、单元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人体的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1、能说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

4、理解皮肤的功能。

5 、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实物),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皮肤结构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感知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感知人体的和谐之美,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皮肤的知识,提高保护皮肤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策略

1.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内容教学中通过大量实例,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到体验中来。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总结并巩固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理。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交流,对自己的体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产生新的经验和新的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物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协商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到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目的。

2.本章内容力求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如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读数据,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层次上均得到发展。

3、学习汗液的形成和排出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汗腺的结构入手。在了解汗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为了把微观的内容变得形象和直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制作动态课件,以便学生观察、体会和描述。同时,在课件中还体现出了温度对汗液分泌的影响,即环境温度升高时,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液排出量也增多,当环境温度低时,则相反。从而加深学生对皮肤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导入新课:

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会产生许多的废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必然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人体是怎样将这些废物排出体外呢?教师: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多种,但以尿液为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尿是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人在不出汗的情况下,喝水多时,尿量有什么变化?喝水少时,尿量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为什么人体每天必须排出一定量的尿液?排尿对人体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化验尿液的各种成分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新授过程:

1、理解排泄的概念(问题引入,小组内部解决)

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排便这一说法,那么排泄与排便有什么不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了解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 小组内互相分析讨论泌尿系统的组成,说一说泌尿系统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并能知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3.通过观察活动,认识肾脏的内部结构:

活动(1),若学校条件允许,最好能有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

活动(2)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通过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4、尿液的形成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观察、交流肾单位结构图。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毛细血管的分布位置,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毛细血管的作用。(学生:总结得出,两处有毛细血管分布。一处是肾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另一处是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由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小组内分析教材68页数据资料,总结收获。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

学生甲:通过对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比较,我发现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而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稍有增加,所以,我认为排尿主要是排出无机盐和尿素,还有多余的水。

教师:如果尿液中没有水,请你判断一下无机盐和尿素能否排出体外? 学生甲:不能,无机盐和尿素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排出体外。

学生乙:比较血浆和原尿(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发现肾小囊中液体的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和血浆中完全相同,水略有增加,而蛋白质只有极少量。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而大分子的蛋白质一般很少透过。

学生丙: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了。

(3)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又知道血液与尿液的成分差异,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呢?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①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 ② 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 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 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出球小动脉的血在汇入肾静脉的过程中又发生什么变化?

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5、引导学生小结: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阶段。血液流经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中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余的物质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教师引导:人体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尿液,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人体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废物外,还有那些排出废物的方法?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尿液的排出

师:请同学根据泌尿系统的结构,能不能简单叙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

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板书)

7、排尿的意义泌尿系统的卫生: 师:.排尿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师:怎样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① 适量饮水 ②及时排尿 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

(三)、习题巩固,能力提升。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到了,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皮肤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脸部的皮肤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小痘痘”,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样预防呢?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人的肤色为什么会有差异……这些问题都与皮肤的结构密切相关。

(二)、讲授新课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有三条途径:

1、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2、通过尿液排出绝大多数废物;

3、通过汗液排出那个能相适应的。部分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前两条途径我们已有所了解,本节课我们重点了解第三条途径,看看皮肤有哪些结构特点。 (资料补充,投影展示):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接近2平方米,重量约为人体重的1/20。虽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肤却很薄,平均2毫米左

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跟的皮肤,也不过为4-5毫米。

教师提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

1、皮肤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哪些结构特点?

2、皮肤有哪些功能?

3、能说明皮肤与调节体温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自学后师生进行知识点梳理:

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死亡的表皮细胞不断脱落,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皮肤表皮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千克。表皮的深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补充脱落的角质层的任务正式这层结构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深层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想想看,平时我们不小心擦伤了皮肤,过几天伤口就痊愈了,现在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夏天过后我们的皮肤变黑了,就与这种细胞有关——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黑色素可以吸收紫外线,防止其损伤深层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参加室外活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很有好处,但在夏天外出或进行日光浴时应当适度,因为过度的日晒会加速皮肤的老化,甚至会引发皮肤癌。思考一下: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烧伤的病人为什么容易死亡?(加强学生对皮肤是保护人体的重要屏障的认识)

皮肤损伤会有血液流出,触摸皮肤会觉得有弹性,尖锐的物体碰到皮肤会觉得疼……这些现象的产生都与表皮下方的结构——真皮有关。 皮肤具有弹性,因为真皮中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天气热或运动时,可以看到脸部的皮肤发红,天冷或不运动时则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真皮层内有丰富的血管,人体血液循环中10%的血液要流经皮肤。这对人体有何意义呢?调节体温。

我们的皮肤就是有表皮和真皮两个部分构成的,不过皮肤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还演变出了一些附属结构,它们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趾)甲、毛发、 汗腺、皮脂腺。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汗腺的结构入手。在了解汗腺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为了把微观的内容变得形象和直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制作动态课件,以便学生观察、体会和描述。同时,在课件中还应体现出温度对汗液分泌

的影响,即环境温度升高时,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液排出量也增多,当环境温度低时,则相反。从而加深学生对皮肤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理解。

(学生观察汗腺在全身的分布图)

师:汗腺分布于全身各出,你观察到的汗腺是有哪几部分构成的? 生:分泌部和导管

师:谁能总结出分泌部的位置和结构特点?

生: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由盘曲成团的细管构成,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师:这种结构特点与什么功能相适应? 生:形成汗液。

师:它是怎样与形成汗液的功能相适应的?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吧。(演示完后)谁能说出汗液形成的具体过程?

生:当血液经过分泌部时,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 师:很好,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天热的时候出汗多,天冷时出汗少?

生:天热的时候,由于环境温度高,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液排出量也增多;当环境温度低时,汗液排出量则减少。

皮肤的卫生保健(教师引导学生从皮肤的清洁和皮肤的锻炼两方面进行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发言)

皮肤的清洁:

(1)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使皮肤能正常发挥功能

(2)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皮肤病的发生

皮肤的锻炼:

(1)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汗腺、皮脂腺的分泌功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2)提高皮肤对温度骤然变化的适应力,减少疾病发生

上一篇:骨科中医护理常规范文下一篇:深基坑支护施工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