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2023-09-23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快速,人们对于体育事业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新时期下,教育改革也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排球教育仍然达不到理想的速度。本文分析了排球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旨在推进我国高校排球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问题;对策

排球运动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排球具有其娱乐性、观赏性、休闲性,所以受到了我国学生的喜爱。然而,目前高校排球教学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我国需要增大整改力度,落实好教育部有关排球教学的方针政策,促进排球教学又快又好发展。

一、高校排球教学现状

(一)排球教育体系的现状

以学科领域的角度看,我国高校排球的教学体系单一,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另外,我国高校进行排球教学时通常以专业技术教育为主要目标,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人才的发展需求[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体育教育的科学性逐渐提高,排球教学也发展飞快,其窘迫的状况也在逐步改观。同时,排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其健身体育的属性逐渐超越竞技体育的属性,成为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体育运动。这就要求,老师在开展排球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出排球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排球教师队伍的现状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当前我国高校的排球教学队伍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排球教师整体水平较低,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高校的排球教师大多是本科毕业,对排球了解不够精通;第二,教师队伍年轻化[2]。作为一名教师,教龄即代表着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而排球老师整体趋于年轻,只能开展排球的基础教育,但是在促进学科发展的方向上略显欠缺;第三,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不协调,这和教师队伍年轻化有一定的关联,需要调整队伍结构,针对不同的岗位,层次配置。

二、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高校的排球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针对排球的一些动作和战术进行训练,比如对球、传球、垫球等动作的讲解,以及对各球员的不同职责的讲述,这些内容构成了多年来排球教学的主体,而且教学过程较为死板,没有趣味性,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对于排球的兴趣热爱大大降低,失去了学习的意义。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还存在着排球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这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起步较晚有关,另外近年来高校大幅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也造成了老师的严重不足[3]。师资不足,导致排球课程课时不足,教师年轻化,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都使得排球课程的教学质量下滑,影响着我国学生的整体排球素养。

(三)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排球是典型的竞技体育的一种,对抗性强,动作技巧要求高,速度快,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只有经过足够的基础训练,当学生的四肢和腰部力量达到要求时才能开展排球的学习。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不注重学生的锻炼,对于运动中的受伤等突发状况没有充分的处置预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我国排球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排球教学质量还有一定的差距,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与国外教学方法相结合,借鉴其可取之处。比如成立体育社团、排球俱乐部,适当的组织一些有趣的排球比赛,提高排球的趣味性、娱乐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去,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另外,学校要给学生塑造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了解学习排球的意义,改变学生的抵触心理。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業素养和道德品质,是教学质量好坏与否的关键因素。老师的水平足够高,才能高质量的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排球目前在我国的教学体制里,属于公共选修课的一种,不是学生的主修课程,所以学校往往忽略了排球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师的职业水平上有所放松。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时对老师进行培训,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三)合理制定防护对策

训练中受伤,一是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二是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三是会影响课程的进度。所以说,开展高校体育课程的关键环节就是做好学生的防护工作。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安全守则,主要包括排球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安全隐患、发生肢体损伤的救助措施等内容,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让学生掌握较好的安全技能,减少安全问题的发生。只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才能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排球的学习中,大幅度提高排球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宁.影响高校开设气排球选项课的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J].才智,2019 (09):10.

[2]成向荣,于健.“健康中国”背景下探究高校气排球课程的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1):31-33.

[3]柯强.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151-152.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由国际贸易专业文化知识、基本技能、技术技能和学生个人素质等构成,影响其就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学校因素、学生因素、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

关键词: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就业能力;影响因素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各国的理解略有不同。在国外,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英国的Beverridge,其目的是用来判别雇佣劳动者的标准。国际劳工组织把就业能力界定为“个人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则把就业能力界定为获得工作的能力以及在企业中取得进步并发挥自我潜能,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做出贡献的能力。美国劳工部把就业能力分为基础性技能和工作性技能两大类。英国教育与就业部指出就业能力包括传统智力技能、核心技能、拥有市场价值的个人特性和掌握企业如何运营的知识。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基本技能、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技能。

在国内,关于就业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构成要素和层次方面。郑晓明(2003)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谢志远(2005)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王霆(2006)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技能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能力群,可具体归纳为劳动者满足就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三大要素。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本文赞同郑晓明的观点。

二、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地方高校是指省(直辖市、自治区)属高校和省直属市(地区、州)属高等院校。相比于部(委)属高校,地方高校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服务方向,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国地方高校数量大,专业丰富多彩,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就业能力要求。为了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每一专业的学生都应掌握该专业所要求的特定就业能力。那么,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应该需要具备哪些就业能力呢?根据地方高校服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本人认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就业能力: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文化知识

专业文化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国际贸易专业文化知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一般通识知识,主要包括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其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等方面的知识;其三为专业核心知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外贸英语函电、报关报检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单证制作、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的知识。

(二)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技能

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技能主要包含8个方面:(1)表达沟通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较强的文字组织、书写、表达能力;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即口齿伶俐、表述问题明确、思路清晰,逻辑性强。(2)人际交往的能力,要求国际贸易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与相关部门的良好关系,处理好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当地政府、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3)开拓创新能力,要求国际贸易工作人员要头脑清醒、思维敏锐,时刻注意国际贸易信息,抓住商机,大胆创新,出奇制胜。(4)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并有效地协调起来,包括协调关系和善于用人等等。从近几年地方高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看,大学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5)决策能力,是指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在业务洽谈面临多项选择时能及时、果断地作出最佳选择的一种能力。(6)外语应用能力,要求国际贸易工作人员能熟练地直接运用外语与外商进行交谈、起草和阅读往来磋商函电、拟制合同等。(7)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对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和EDI系统的使用能力,比如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单据的起草、录入,对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微机化管理等。(8)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企业和其他各社会团体的重要体现。当一个人的个人能力与其团队合作能力发生冲突时,企业或公司更看重的会是后者。

(三)国际贸易专业的技术技能

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技能主要包含8个方面:(1)国际市场调研能力。国际贸易人员要掌握国际市场调研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具备国际市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和国际市场预测、决策的能力。(2)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能够通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然后制定营销策略,提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认知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3)成本核算能力。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要能够计算出口总成本、出口外汇净收入、出口盈亏率、出口换汇成本等指标,合理对外报价。(4)商务谈判能力。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应有较高的谈判技巧和谈判驾驭能力,能够很好地把握和处理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各磋商环节中的各种问题。(5)报关、报检能力,即通晓海关报关报检业务程序,熟悉海关法规和通关的规则制度,能准确地判断进出口商品所属税则类别,能独立填写进出口货物海关报关单、报检单,核算各种税收。(6)出口制单结汇、进口审单能力。国贸工作业务人员要熟练掌握进出口交易中应提交的信用证、装箱单、提单、保险单、汇票、产地证书等各种单据种类,每种单据的内容和具体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制单、填单、审单,办理议付。(7)跟单能力。即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和模式,有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刻苦的工作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相关单证审核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8)国际货款结算能力。即熟悉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等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的业务流程和运行程序,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支付方式来及时、安全地进行货款的结算。

(四)个人素质能力

个人素质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敬业。从事国际贸易就意味着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甚至节假日的时候也不能休息,而且经常出差在外,非常辛苦。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做不好国际贸易的。(2)耐心。外贸行业中开展一笔业务,从交易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直至合同履行完毕,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这就要求业务人员要有耐心,认真负责,切实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3)自信。这一点最重要,在对外贸易中,很多潜在的客户,都是要在很长的时间里才转变为真正的客户。(4)身体素质。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经常进行户外工作,因而要有健康的体魄,有活力,能吃苦耐劳。

三、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从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影响其就业能力的因素比较多,但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学校因素、学生因素、政府因素和企业因素四个方面。

(一)学校因素

1.专业定位。专业定位就是准确把握专业特色,确定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及任务,它体现的是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管理理念和策略,对专业未来发展等具有引领作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专业定位,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地方学校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师资条件、生源、办学设施、办学经费等实际情况对专业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其中主要包括专业服务方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专业特色定位等。作为地方高校来说,国际贸易专业定位应以教学为主,研究与服务为辅,专业口径与人才培养规格适当,专业特色明显,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地方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外贸应用型人才,主动协助地方解决涉外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就是专业所要开设的全部课程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是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也就是学生学什么知识的问题。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专业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题和专业选修课程等课程结构,也可以分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结构。课程结构在很大包括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未来的事业发展。因此,课程设置要结构合理,比例适当,内容难度适中。课程太多、内容太难,就会出现泛而不专,学而不透等不良情况;反之,课程太少、内容太浅,就会出现偏而不全,用而不够等现象,其结果都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3.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目前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培养模式不科学。一方面,从讲课的内容来说,理论教学太多,实验、实践教学偏少,不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从而导致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从课程教学的方法看,目前大多数教师上课还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些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讨论式、启发式及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很少采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课程考核方式。为了检验学生对某一课程学习后的掌握情况,学校都会对该课程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封闭式的试卷考试、开放式的动手操作、实验设计、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但考核方式不同,对促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差别会很大。对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考核,如国际贸易课程考试,采用试卷考试效果要好,有利于促使学生掌握好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为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如果是国际贸易实务、报关报检实务采用开放式的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每门课程的考核,应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分别采取针对性的考核方式。

5.学校的就业指导。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就业观念不全面,对就业信息不了解,对就业能力缺乏自信,对求职就业感到茫然甚至恐惧。因此,在校期间,学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适度的就业指导。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总体情况看,低层次和一般化的基本服务进展较大,高层次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严重不足,认识也远远没有到位。为了迅速提高学校就业服务与指导水平,地方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对就业环节帮助、需求信息提供政策制度指导、求职技巧指导、职业心理辅导、择业决策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和综合素质塑造等各方面进行梳理和强化。

(二)学生因素

1.未来就业规划。未来就业规划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整合自我经历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志向和愿望,是对个人未来职业的自我定义。大学生在就业规划形成过程中,会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统筹思考,形成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职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构建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或明确就业目标。明确这一规划的大学生就会在自己的职业理想基础上,认真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寻求工作的机会,通过成功就业来实现就业的目标和愿望。因此,从大学新生一进校就引导学生好设计好未来的就业规划。

2.专业背景。专业背景是指毕业学校品牌、知名度、声誉度及专业特色情况,如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985、211高校等。在当今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面对同等能力水平的求职学生,学生的专业背景对求职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地方高校既不是国家一流大学,也很少是985、211高校,从专业背景来说,学生在求职就业方面处于一种劣势。因此,为了弥补自己的专业背景不足,地方高校国家贸易专业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优势,在专业应用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

3.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要素。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上文已分析过,在此不再阐述。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看,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要找到和保持一个好的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专业技能更为重要。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大多只能被迫从事一些没有技能的简单劳动。

4.学生基本素质。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和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一般社会资本能力和个性品质,比如,前者包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后者具有的诚实、热情、责任心自信心和适应性等。其中,社会资本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赢得资源以及在职业生涯中得到帮助。因此,良好的社会资本素质对于大学生成功就业和保持就业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是大学生实现就业动机的关键要素。

(三)政府因素

1.经济形势。国家的经济形势与大学生就业状况密切相关。经济形势向好,就业机会增多,有助于大学生就业;相反,经济形势趋淡,市场萧条,企业减产减员,就业机会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度变大。作为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就业来讲,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萧条,国际市场疲软,出口减少,国家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措施,这自然而然地导致了各类涉外企业减少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

2.招生规模。经济形势因素从人才需求方面影响大学生就业,招生规模是从人才供给角度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在一定的人才需求情况下,人才供给越多,人才过剩现象就越严重,求职就业就越困难。随着我国高校的进一步扩招,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急剧扩大,远远超过了各类涉外单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再加上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就更使得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3.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现实中劳动者就业问题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方案及措施。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如鼓励大学生报考国家公务员,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等。这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政策影响大学生就业行为选择,二是就业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三是就业政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四)企业因素

1.用人规模。用人规模是指企业用多少人的问题。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在企业,特别是涉外企业。因此,企业的用人规模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规模。衡量企业的用人规模,一是看企业个数的总数量,企业数量越大,员工需求就越多,大学生就业规模就越大,反之,就越少;二是看单个企业的用人数量,在企业总个数一定的前提下,单个企业的用人人数越多,企业总体用人数量也越大,大学生就业人数也会相应增加,反之,就会相应减少。

2.用人制度。用人制度是指企业使用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利用人才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用人原则和用人标准。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不管有多高,如果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求职过程中都会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地方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培养合格人才。只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3.学校实习基地的提供。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色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就要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场地和实习基地相配套。学生的专业实验、实训场地,地方高校一般都能提供,但专业实习基地地方高校几乎没有,只能求助于校外企业和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因此,企业能否为学校提供相应的充分的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产生决定性影响。

参与文献:

[1] 励骅,房利.英、美国家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高教

发展与评估,2011,(4).

[2] 孙俊华,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

[3] 甘瑁琴.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培养路径

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

[4] 李友俊,等.行业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表

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4).

[5] 张天意.浅析经管类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培养路径[J].

教育研究,2011,(11).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以西部地方院校的视角,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式选择、教学环境、师资培训、教材选择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西部地方院校现阶段应从实际出发,创造双语教学条件,逐步开展双语教学。

【关键词】双语教学 西部 地方院校 国际贸易

双语教学既是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促进高等院校师生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也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方院校也应向这个目标努力进取。但是,在教学管理、教学投资、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各方面的比较劣势使西部地方院校在实施双语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双语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

笔者任职的西南林业大学(以下简称西林)是云南省的一般地方院校,双语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不到1%,师资均为原任课教师。经济管理学院针对工商管理和会计专业本科生开设必修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对外语系本科生开设选修课《国际贸易》。笔者在对国际贸易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与探索中发现一些颇为困扰的问题,在此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工作。

一、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关键所在,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就无法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双语教学的目标包含三个方面的子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即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习得目标,让学生逐步掌握学科的专用术语和语句、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达,读懂该学科的英语教学资料,并能用英语就该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文化理解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1]。即,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外语能力,培养能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或从事相应实际工作的高素质的双语人才。

然而,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西部地方院校而言,更具特殊含义。位于西部的地方院校以相对落后的西部为服务对象,双语教学的外在需求没有发达地区来得迫切。而且,目前西部地方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师生整体英语水平亟待提高。因此,西部地方院校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双语教学中英语的分量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毕竟语言只是传承知识的工具。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过高未免不切现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正。

双语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科知识的发展要求、英语文化交流的需要等。西部地方院校应根据这几方面的需要和现实条件,分阶段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现阶段应着重学科目标,语言目标为辅,即以传授知识为主,尽可能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当师生英语流畅,语言已不再是教学的障碍时,双语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并最终达到双语教学的思维目标。笔者认为,西林国际贸易课程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相关专业英语,并通过专业英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看懂基本的英文贸易单证,能听懂并会说关键专业词汇,进行基本贸易会话。

二、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2001年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西部地方院校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就笔者观摩的从国家级双语精品课程到一般双语课程看,存在多种教学方式:有英文教材,英文授课;有英文教材,中英文混合授课;有英文教材,中文授课;有中英文教材共用,英文授课;有中英文教材共用,中英文混合授课……笔者认为,之所以存在这些差别,一是目前有关双语教学的规范还不很细致,二是不同的教学条件造就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在重点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学习积极性都较高的情况下,全英文教学也不为过,但在西部地方院校,即使是英文教材,中文授课都不一定能为学生接受。不同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双语教学有效地进行。

笔者所授的国际贸易双语课程采用中英文两种教材,要求学生课下预习英文版内容,讲课时采用双语,简单内容用英文,重点难点主要用中文解释。但从学生反应来看,外语系学生上课稍好,但是专业基础知识的缺乏却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经管院学生上课比较吃力,因为他们60%以上都没有过英语四级,英语水平较低而且参差不齐,专业词汇少,阅读能力要差一些,更谈不上口头表达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力,他们无法接受或不愿接受必然导致双语教学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没有按英语水平分班教学的现实下,笔者只能对外语系学生较多使用英语授课,对经管专业学生减少英语授课,尽量使各类学生不要因为英语水平所限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毕竟专业知识比语言重要。如果能根据英语水平分班,在高水平班开设双语,英语较差的班中文授课;或同一门课开设双语课和普通课任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应该更利于学生接受。但这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统一调整,且师资占用更多。

三、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教学环境

双语教学依托于高校教学体系,受整体教学环境的影响。完善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而教学环境存在缺陷也必然影响双语教学。从西林双语教学的实际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双语教学。

(一)双语教学的教学规范还不完善

西林按教育部的要求规定了双语课要用英文教材,英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等,但对于双语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是否按英语分班、授课教师资格、岗前培训等都没有安排。教学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50%以上的英语授课课时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教师忙于用英语表述,大多数学生却听不懂,双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西部地方院校不应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的双语教学,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双语教学规范,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双语教学。

(二)尚未建立完整的双语课程体系

在选择和安排双语教学课程时,要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注意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决不能把双语教学课程单单作为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进行传授,不能以降低整个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双语教学课程质量的提高。目前,西林双语教学还处在试验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双语课程体系。双语课程因人开设造成各课程之间相关性不大,双语学习没有形成系统,知识难以衔接,难以取得双语教学应有的效果。这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双语课程,注意外语课和双语课、双语专业课与非双语专业课、双语专业课之间等的相关性,使之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完整体系,推动双语教学乃至整个教学体系的科学发展。

(三)双语教学的基础较为薄弱,准备不足

外语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双语教学中的重要驱动力。但,这两点在西部地方院校都较差。西林生源大部分来自云南省,外语基础较弱,学习动力不足,60%以上的学生未过英语四级,接受双语教学较难。因此,开展双语教学要先创造良好的双语条件。从长远来看,需要改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短期看,要加强基础英语教学和考核力度,打好英语基础才谈得上双语教学。其次,开设双语课程前先开设专业英语课,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前先开设相关基础课双语教学,可以使双语教学更加顺利。另外,对于参与双语课的学生在学分、成绩上适度予以鼓励,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并带来示范效应。

四、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是单纯的英语水平要高、而且专业知识的英文阐释能力、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等都要达到相当水平。另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需要及时更新,与国际教育同步。从西林情况看,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英语水平、积极性、创新性等较高,但要真正完成好双语教学,除了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学校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一是专门进行双语师资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国内双语教学培训、国外进修等,给双语教学的教师以更多机会参与国际交流,大幅提高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和教学方法创新;二是建立双语师资梯队,从引进海归、外教到自己培养现有师资,形成双语教学群体,以团队的形式相互扶持、共同做好双语教学;三是成立专门的双语教学与研究组织,定期举办双语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为双语教师教学交流和学习提供平台。四是实行激励机制,双语教学备课量和压力远远大于普通教学,在教师的工作量统计中应有所体现,例如西林对开双语教学的课程给以1.5的系数。

五、西部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教材选定

教材的选择也是双语教学的一大难点。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往往具有国际共通性,例如国际贸易,其中贸易惯例、贸易术语等大都发源于英语国家,英文原版教材当然是首选。英语原版教材一般英文地道,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能提供该领域较新的专业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追根溯源地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学科知识。但是,由于国内外教学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不太符合我国的教学实际。而且,原版英文教材比较昂贵,学生往往难以承受而不肯购买。近几年也出版了一些国内学者编著的国际贸易方面的双语教材,但是还比较少。作为西部地方院校,选择教材既面临双语教材的稀缺,又要考虑学生的外语水平较低的现实。笔者目前只能整合英文和中文教材,既给学生复印英文版国际经济学教材中有关章节,又配备中文教材,再辅以大量英文资料,如国际贸易单证、新闻资料等,使学生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进入专业知识的英文氛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部地方院校受自身条件所限,双语教学的条件尚不够成熟,不能盲目追求双语教学比例,以免忽视了教学质量,流于形式而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其不切实际地追求双语甚至全英语授课,不如脚踏实地,制定双语教学的长远规划和中短期目标,在一定年限里逐步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一方面改善大的教学环境,创造双语条件,一方面选取与国际教育较为接轨的课程进行探索,根据现实状况,采取与重点院校有别的双语教学策略,寻找一条适合西部地方院校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苑金茹.双语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6.

[2]毕晓玉,黄芳.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缺乏”.复旦教育论坛,2003(6):62-64.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会明确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提高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和释放学校办学活力,为实现两个百年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贡献”。未来的5-10年,我们可以预见:

——我国高中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将走向多样化,办学的自主权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学校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评价办法和评价方式等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此改变社会和家长对高中教育的片面定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将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推广,单纯的升学预备教育将随着时代的变革而逐渐降温,普通高中教育将逐渐回归理性。

——随着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办学资金将得到越来越充足的保障,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市直学校将率先实现校园建设现代化和教学装备现代,并带动和促进全市高中教育均衡化发展。政府在贫困生资助方面投入的资金将越来越多,适龄学生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将得到充分保证。基于上述前提,国家在完成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的 1

基础上,大力推行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将成为一种必然。

——建立在均衡教育基础之上的普通高中学校兼并重组和学区化管理的新模式将得到普遍实施,依托优质学校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基础教育集团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在集团内部,初高中相互融通、课程一体化将成为一种新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教师素质和能力要求将有大幅度提高。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制度、师德及业务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将得到强力推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有明显提升。

——大力推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和与之相配套的改革,调整高考科目设置,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潜质的考察。继续大幅度增加高等院校自主招生的名额和比例,鼓励普通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特别强调在实现公共利益均等化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严格规范公办学校的办学行为,逐步取消公办高中择校生,较大幅度地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数额,让老百姓既要上的起学,又要逐步提高受教育者的培养质量。国家将出台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控制班容量,适当控制学校规模。

——国际化教育将得到强有力的推进。教育主管部门逐

步放宽对于高中阶段民办教育国际班、国际学校的限制,在符合基本办学条件和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加快审批速度。鼓励高中阶段开展交换生项目,鼓励更多的学校在海外设立“孔子课堂”,提高高中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与此同时,为防止国有教育资源的流失和被占用,公办学校的国际教育将受到严格的限制。

——随着宽带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打破课堂界限,实行选课制和走班制将全面从理论走向实践。伴随着基于互联网的“慕课”的出现,跨班级、跨学校的学习也将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民办教育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民间资金进入高中阶段教育,同时对民办学校按照公益性或盈利性实行分类管理,公益性民办学校将有望在师资、招生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在国家强力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特别是严格绩效工资发放的前提下,民办教育将是进一步激发普通高中办学活力的重要抓手。政府“购买服务”将深入教育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和趋势。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内涵、课程资源和培养特色将成为高中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生源压力和竞争压力将空前增大,优胜劣汰的法则将在未来的高中教

育中得到充分的展现。特别是近年来,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下,一批优质学校纷纷扩容扩规,继唐山一中、邯郸一中、沧州一中等学校建成新校区后,衡水中学、定州中学又在大规模新建或迁建校区,在生源总数总体减少和我省对于跨区域招生尚未严格限制的大环境下,这种做法必将导致更为激烈的生源竞争。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第一个特点: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不平衡。冷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不复存在,世界格局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后,各种国际力量正处于此消彼涨过程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在新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之前,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美国一强称霸的局面暂时无法改变,其综合实力无人能及。与此同时,其他国际政治力量正在发展并逐步成为多极化世界的某一极,中国的迅速发展、俄罗斯国力的恢复、欧盟自我意识的觉醒、印度的崛起等,再加上非盟、阿盟等地区性国际政治组织的作用日益显现,多极化世界的雏形日渐明朗。正是由于各种新的国际力量的崛起,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宣称,美国放弃“先发制人”战略,谋求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合作,共担全球责任。

第二个特点:科技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和能源等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迅猛,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不到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各个国家都在构筑适应未来发展的国家创新体系。美国2003年科研经费高达1180亿美元,前年又一次性追加四亿美元给其四大联邦科研机构,通过实施信息高速公路、人类基因组、纳米技术以及未来能源等重大科研计划,美国实现了全面领先的战略目标;日本实施“知识产权立国”计划,把以知识生产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韩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核心;印度实施重点赶超计划,目前其核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5月, 美国研制的空天飞机X—37B试飞成功,据称两个小时内可以攻击全求任何目标,再次昭示了美国的军事霸主地位,严重危胁了其它国家的军事战略安全。目前,美国的X—47B据说也正在研制当中。

第三个特点:局部地区动荡局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世界上目前还存在几个火药桶,战火往往一触即发。

1.中东地区。该地区是当前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目前存在伊拉克危机、伊朗核危机、巴以危机等多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一直主张武力对搞以色列的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城,以色列则修建了高达3米的水泥隔离墙,将加沙围城了一座大监狱,加沙因此物资短缺,陷入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去年5月31日,以色列海军袭击了向加沙地带运送物资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引起了世界的强烈反2 应。今年2月18日,联合国召开大会对关于反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决议草案进行了表决,15个联合国理事国,14个投了赞成票,1个否决票(美国)。

2.高加索地区。这一地区是俄罗斯与西方博弈的前沿。美国对高加索地区觊觎已久。近年来,美国利用这一地区国家与俄国的固有矛盾高调介入,支持“颜色革命”,扶植亲美政权,拉扰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原苏联加盟国加入北约,压缩罗斯的战略空间。对此,俄罗斯给予了坚决回击。目前,高加索地区局势依然十分糟糕。2010年2月19日,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印古什共和国发生连环爆炸,2人死亡,33人受伤,伤者包括当地警方负责人,车臣武装组织立即宣称对该事件负责。

3.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八个国家有三个国家战争阴影笼罩。一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为克什米尔闹得不可开交: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不断,由于两国都是有核国,克什米尔争端十分危险。而另一个国家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组织阴魂不散,时常兴风作浪。

4.非洲地区。由于党派、部族、宗教之争,地区、边界问题与争夺自然资源等,非洲地区战乱不断,政变频仍。据统计,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非洲3/4的国家卷入战乱,夺去了800多万人的生命,使1600万人无家可归。大分国家因战乱陷入贫困,贫困又时常引发 3 战乱,陷入“越穷越打,越打越穷”恶性循环之中。自今年1月25日以来北非、中东的部分国家连续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有的已经一起政权更迭(例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已经下台)。

这四个地区的和平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既是这些地区的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与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的结果,也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博弈的结果。

第四个特点:恐怖主义袭击依然不断。继“9.11”事件后,国际恐怖组织又在西班牙制造了“3.11马德里恐怖事件”、在俄罗斯制造了“别斯兰人质事件”,英国伦敦又发生了恐怖爆炸,在印度孟买制造连环恐怖袭击,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恐怖事件发生。2010年,相继在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死伤惨重。5月份美国纽约在一周内就发生了数起“乌龙”恐怖袭击事件,搞得纽约民众人心惶惶。2011年1月2日,埃及教堂新年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已致21人死亡。2011年1月2日,俄罗斯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导致3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11年2月10日上午,巴基斯坦西北部城市马尔丹一处军营发生自杀式袭击,致使31名士兵死亡。

当前高校国际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当前中国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 继续深入发展。在此情况下,国际形势的变化动向,以及我国国际处境的好坏,对我国正致力的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时了解和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能使我们更好审视判断我国当前面临的整体环境,更好地理解我国加快改革调整的总体方针政策。

一、 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 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 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但世界经济不 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1、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 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 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 势头,但近 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债务规模接近 GDP 的 200%,特别是 目前的地震加上核危机让日本复苏难上加难。

2、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目前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都呈现加剧的状况,一旦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金融市场将大幅震荡,拖累经济的 恢复性增长。目前美国和欧元区失业率都达 10%的较高水平。这已经成为目前美欧政府焦虑不已的一大问题。就业状况的暗淡,将直接打击人们的消费信心,发达经济体缺少国内消费的拉动,经济恢复的基础很不牢固。当前国际上形形色色 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主要国家不断出台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不断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着外需的复苏,使中国这类的出口大国深受其害。09 年以来,数十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调查和起诉,美国等国又不断逼压人民 币汇率升值(目前已突破 6.5,创汇改最高纪录)。

3、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引发危机的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 决。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乃大势所趋,构建国际金融 新秩序至关重要。危机后,主要国家和集团相继召开峰会,就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和金融监管达成广泛共识。但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实质性进 展。

4、各国需要加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高消 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各国经济结构都面临大的调整。与此同时,全球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更趋深化,推动各国加快以科技创新来带动产业的升级。而不同经济体都面临如何 处理好自身的调整问题:发达国家力图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工业化”,即重振制造业;新兴经济体则需要努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后劲。

二、力量对比变化推动着国际体系的演变,大国关系的调整更显复杂

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美国等一些发 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美国继续受金融危机和伊阿反 恐战争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欧洲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深重,经济的复 苏缓慢,多国社会发生震荡。日本面临通货紧缩、日元升值、个人消费势头减缓 等多重挑战,在亚洲的经济龙头地位已受到挑战。受此原因中日关系也出现较大 反复。由于天安号事件后亚洲安全局势的变化,以及面临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及 外交上的压力, 民主党新内阁欲借钓鱼岛撞船事件展示在海洋权益及对华政策上 的强硬态度,使本处于向好态势的中日关系陷于严峻局面。当今各种力量对比发 生明显改变,全球性问题大量凸显,任何大国都无力单独应对,这使世界各大国 的相互需要明显增加,由此带来大国间的互动呈现异常活跃和复杂的态势。09 以来,各大国的高层会晤、互访非常频繁,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及各方的利益关 切展开对话、沟通。

三、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更显复杂

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仍然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 胁也在继续交织发展,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大国间发 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核扩散、陆海边界、能源、 粮食、互联网纠纷、气候灾害等所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加,且扩散效应更加突出, 成为考验各国应对能力的重大挑战。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在亚洲,“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 的军事紧张,不仅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针对美韩进行大规模联合海上军演,朝鲜表示将“以强有力的核遏制力”来对付,使朝鲜半岛安全局势一时乌云密布,虽然局势有所缓解,但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正变得更加遥远。此外,吉尔吉斯斯坦、 泰国相继出现严重政局动荡, 缅甸、 尼泊尔等国也出现不稳定状况; 紧邻我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仍然严峻。在中东,以色列袭击给加沙运送人道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在各方矛盾难以缓解的情况下举步维艰。在北非,突尼斯、埃及的国家总统的下台使国内局面进一步**,英法为首的北约联盟对利比亚的空袭,让北非局势进一步变化!

2、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成为国际议程中的热点问题。从各国的实际表 现来看,未来若干年,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很难有实质性变化。俄罗斯仍主要以核力量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支柱。美国则更不可能放弃核武。去年奥巴马提出的“全球零核”的概念,在国内就遭到传统势力的阻击。尤其美国在核政策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强势打压其他国家搞核武,另一方面又继续加大其核武升 级的投入,以确保其核优势,致使伊朗核问题仍是危及中东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的 一大隐患。要美俄承诺履行核大国的特殊责任,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为核裁军提 供必要的政治基础,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

3、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趋于激烈。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国际军事竞争正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新“战略边疆”拓展。

4、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猖獗的海盗活动严重威胁到海上运输和能源、贸易的安全,成为当今国际安全的一大顽疾。此外,近年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也愈加突出。非传统安全日益受到各国的关切和重视,使该领域出 现更多国家间的激烈博弈。气候变化问题也是狼烟滚滚。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在竭力推卸自己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却在气候问题上设置碳关税,构筑绿色技术壁垒,严重侵蚀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气候问题甚至被高度政治化,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施加道德压力的工具。

四、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全方位外交活跃世界舞台

(一)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及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进一步上升。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中国的外交自信心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但是,随着中国地位和影响的迅速增大,各种外部阻力与压力也随之增加:一方面,不少国家和外部力量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不适应感,“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不断出现。一些大国更对我产生明显的战略敌意,使我国面临更多的 麻烦和事端。去年年初以来,美国在涉及我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接连发难,谷歌事件、美对台军售、西藏问题、贸易纷争和压人民币升值及南海军事问题。中国成长产生的大国崛起效应也引起一些周边国家的疑虑和防范心态, 增加了我们维 护周边环境稳定的难度。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一些维权活动,如中国渔政船在南中国海巡航、护渔、伸张主权,以及中国海军舰队在冲绳附近海域演习等,就引起周边国家的严重焦虑。一些周边国家为缓解中国实力上升的压力,希望美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平衡者”作用。近期南海主权争端表面化和复杂化,美国的介入便是重要原因。近年我国已经面临日益严峻的领海权益维护的考验。像南 沙群岛,钓鱼岛及东海大陆架划界和东海油气开发等问题上,与越南、日本等国的争端都呈现加剧之势。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关注和重视的增加,对我国的期待也大大上升。国际舆论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面临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明显加大。尽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有利于我国发 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可以增加我国的战略份量。但是,以我国现有的能力履行过度的国际责任,将影响到我国自身的长期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必须平衡好自己的国家实力与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

上一篇:绿色节能化学工程的论文范文下一篇:语言运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