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6

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之外,高校大学语文素质教育还存在着教材问题、教学方法、师资配置等方面的不足。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给出对策:以一为主,多种为辅,选编校级教材;授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

【关键词】大学语文 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双导师制”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SJYYB-152。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非中文专业的理、工、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实,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正如陈思和指出:“语言文学,正是这个人文传统中最为基础、最为感性、最贴近审美情感的部分,也是与我们民族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部分。”[1]爱因斯坦也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2]

然而,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境遇很尴尬。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足之外,高校大学语文教育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教材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选文太陈旧,许多课文中学已学过。如徐中玉主编《大学语文》(第九版)中,就有《蒹葭》、《我与地坛》、《饮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赤壁赋》等篇目是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邢福义主编《大学语文》中,亦是如此。二是内容太多,课时少。大学语文只有36个课时,教材内容繁复。邢福义教材共43篇课文,徐中玉教材89篇课文,在规定的课时内远远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三是没有凸显时代感。相较于高中语文老师把周杰伦的歌、方文山的歌词搬上课堂,大学语文教材选文略显陈旧。

二、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缺少现代性和互动性。现在的大学语文多是大班教学,一二百人在一间阶梯教室里听课。由于受场地和时间得限制,老师们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既没有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又没有百家讲坛般的风雅有趣。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的喜欢程度大打折扣。

语文教学更离不开交流和沟通,加之大学课堂本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包容性的地方,应该多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应适时引入谈论法等,积极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这样的大学语文课堂才能够充满活力。

三、师资配置

目前,全国把“大学语文”列为全校必修的院校约为40所。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偏大,学历基本不高,学科背景比较单一,还有很多是本科毕业后在其他教学岗位上转调过来的,还有从中学调动来的老师、从其他教学或行政岗位转过来的情况。

这些因素其实已经影响到了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甚至成为其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试给出解决办法:

一、以一为主,多种为辅,选编校级教材

当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版本多达十几种以上。大部分教材是按照文学史的顺序,选编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教材是按体裁分类,以诗歌、散文、小说几大块构成。还有教材是按照主题编排的。

在这种情况下,精选一种质量过关、有影响力的教材非常必要。精选一种为主,几种为辅。建议编写校级教材,选编具有本校特色、老师们自己擅长、兼具人文性與实用性的课本。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授课形式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曾有研究者指出:“大学语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入‘思维方式’方面的深度训练和‘文化视野’方面的空间拓展。”[3]笔者曾经在自己的大学语文课堂上探索多样的授课形式:

1.开展专题讲座。

譬如陶渊明的作品。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上。事实上,这种解读存在许多误解与偏颇之处,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陶渊明的。因此笔者做成讲座《品读真实的陶渊明》,从陶渊明“少年家居读书时期”、“中年时仕时隐时期”、“晚年隐居不仕时期”讲起,选取每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品,剖析陶渊明作品中的思想内容,进而分析他当时的心境,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2.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

邢福义所编教材中有一篇《伤逝》,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却因无聊烦琐的家庭生活和失业所导致的经济困顿而不得不以悲剧告终。作者把同时代人描述的自由恋爱的颂歌作为时代的悲歌来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于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深刻思考。

在讲授完课文之后,我引导大家讨论“造成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生活的时代原因的角度剖析;也有同学从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的角度分析;讨论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

当前高校大语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过滤教师队伍,引进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因此,应该重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并且建立起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另外,也应该注重理论研究,多开展针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学术交往活动。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各大高等学校在重视、多加投入,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之后,必将能迎来大学语文教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思和:《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序言》,张新颖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页。

[2]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引自《大学活页文库·第一辑》,华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页。

[3]杨林:《大学语文教育中“语文—人文—文化”内容拓展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第146页。

作者简介:

赵婧(1983年5月-),女,安徽萧县人,安微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的教研工作。

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对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对素质文化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也不针对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但是在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育行业掀起了中职英语教学中提升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的浪潮。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根据新的教材引领学生对外国的文化进行学习和使用。通过英语的学习可以使的学生对外国的知识背景与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质。

关键词:中职英语;文化素质;重要途径

引言:

在学校通过英语教育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在不少的方面存在缺点,特别是在对英语文化背景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短板。学生想要学好一门外语就需要提高其文化素质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本文针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方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文化素质的内涵

中国是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因此我国对文化素质是十分的重视的,而且文化素质是每个公民在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文化素质是以各种各样的的文化为主要的媒介,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他主要对人的核心素养与人生准则做出了要求。而学校作为文化素质培养的一个载体,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使我们在充满诱惑力的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有学识、守文明、懂礼仪的社会公民,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的人才。这就是文化素质的基本的内涵,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最终任务。

二、中职英语教育中培育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英语教育的发展

英语是作为一种国际需要在世界上使用的,它有着传播各国文化的艰巨任务,同时也是各国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想在教和学之间获取共赢的局面,需要坚固的文化底蕴做支撑,若没有坚固的文化底蕴,则英语教学有如浮萍很难在我国扎根生长。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若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则能更易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西方文化,因此良好的文化素质有助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教育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包含文化知识和文学理论两部分,它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涵盖的知识复杂,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在我国中职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想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胜任竞聘岗位,就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也只有这样才能快速适应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反之,将会以狭隘眼光认识客观事物,最终将被社会所淘汰。文化素养有助于英语学习,还在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因此,中职英语教育应培育文化素养。

(三)有助于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

对我国的中职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得出,中职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且还存在较多的思想问题,他们犯错误的概率与普通的学生相比较高,更甚者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即使教师对他们进行了教育指导,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并不深刻,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毛病,所以收到的效果并不好。经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得出,个人行为举止是内心活动和素养的具体体现,这表明,学生文化素养羸弱是学生表现积极或者走向极端的根源,因此,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西方饮食文化这节内容时,笔者讲解了一些餐桌礼仪,并拓展至做人以及教养培养中,最后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模拟测验,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三、中职英语教育中实施文化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教师文化素养建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饰演着指导者和参与者两个重要的角色,中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则教师自身首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中职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对文化知识进行渗透,并且应具有准确性与及时性的特点,这自然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中职英语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中职英语教育师资力量短缺、年龄老龄化、教学能力不高等等。想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可以加强培训,也可以组织进修,还可以开展教学研讨交流会。目的是通过对新鲜事物与新方法的学习,来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提升文化修养。除此之外,还应深入挖掘教材,明确其中的人文因素。通常中职英语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各个国家的人文知识,有效融合国外的精神文化,进一步发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我国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明确人文素养培育目标

由于我国受到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制约,导致中职英语教育仅仅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忽略了理论知识,将人文知识等同于人文精神,导致学生文化素养欠缺问题的出现。英语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上述问题,明确人文素养培育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方面的培养。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中,只有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人才,才可以胜任各项社会工作,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更新教学方法

在我国,中职英语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改进,只有更新教学方法,才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首先,我们应开发学生思维,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作为创造力的关键组成,它在文学欣赏、语言运用和创造發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做到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在学生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从旁指导,进而获得正确的结论,开发学生思维,培养自主能力,调动课堂积极性;其次,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般都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因此,教师应有效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举止端庄,品质优秀,传授人文精神为学生做榜样;最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培育文化素养的根本,教师以及学生应明确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结论:

在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之下,文化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占据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由于它不仅仅可以塑造良好的人格,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水平与素质水平,因此中职院校十分的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学院根据英语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合理的学习计划。综上所述,各个高校是十分注重文化素质教育水平,通过对教学计划的改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取得理想的英语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渊.浅析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素养培育[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1):171-173.

[2]张一鸣.试论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素养培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4):131.

[3]屠丽君.初探中职学校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8):157-157.

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大学语文是位居人文素质教育之首的重要学科,其内容和形式都是真、善、美的统一,它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体现为“润物细无声”。新时期的大学语文要建立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着力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先进文化;教育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它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大学语文是位居人文素质教育之首的重要学科,新时期的军队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应当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按照先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要求,着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打赢”造就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人类的发展进步始终和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文字是属于生命主体的东西,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是文化传播与学习的重要物质载体,与人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融为一体,这是语文的基础作用所在。语文是人在习得、运用语言的同时,通过语言的本质形式,去解读人生,认识社会,使自己的语言实践与人类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互相联结,贯穿始终,从而不断地深化感受,增强体验,培养情感,树立精神,塑造人格,以至获得生存、发展、创造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语文知识自身就具有人文和科学两方面的教化功能,如读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名句,就会得到高尚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读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王夫之的“躬行是起化之源”以及韦应物的“神欢体自轻,意欲乘风翔”等,就会得到科学的方法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但是,长期以来习惯于狭义地理解语文教学的概念,往往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视为静态、僵死的语料堆砌物,不厌其烦地让大学生做繁琐、机械的、缺乏情感和理性分析的周而复始、反复无效的训练,忽视大学生开拓视野、发挥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现象极为严重,更谈不上把语文教学、大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个体的成长及对生命质量的要求联系起来考虑。

二、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性质—真善美的统一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科学基础,自觉地把所获得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内化于身心,升华成为稳定的创新品质和创新精神,为一生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思想,语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性质就是教人求真、求善和求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教育性、审美性。如果把工具性归之于求真,教育性归之于求善,审美性归之于求美,即可把语文学科的性质视为真、善、美的统一。其中,求真是基础,求善是关键,求美是目的。求美必须以求真、求善为基础。

三、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润物细无声”

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来说,较强的文化素质是一种潜能。语文学习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是人文素质教育之首,最能集中体现和全面反映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透过文学作品,可以窥见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情。学习文学,就是学习民族的历史、民族的传统、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审美观;没有别的什么比文学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更能培植人们的民族情感。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他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还关系到他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操。因此,加强文化素质修养,加强语文学习,并使之内化为每个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和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本质上说,是健全人格,完善其自我,即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一个现代化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品即人品”,学习做文章,也是学习做人。用好的文学作品去教育和感化大学生,用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去熏陶和充实大学生,不仅能大大丰富院校的德育内容,还能使语文教学更接近其本来的意义。

“大学语文”课的内容大多是文学作品,其中又以古典文学作品为主。对于文学的作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说过:“文学修养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对学科知识加以理解与表达,而且是我们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造和突破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文学的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的逻辑思维存在天然的互补性。在强调技术教育的重要性的同时,适当加强语文尤其是文学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在祖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营养,而且蕴藏着深邃的哲理、高尚的情操,闪烁着绚丽的思想之光。

总之,从祖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中,既可获得艺术上的滋养,又能受到道德情操上的熏陶;既可鼓舞斗志,又可激励热情。事实上,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可以对学习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和爱国主义的品德教育。或许这正是所有大、中专院校(包括军队和地方)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这门基础课的出发点吧。

一言以蔽之,大学语文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可以用大诗人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概括。有理由相信,大学语文教学能使青年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其语文基础,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

四、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策略

1.语文教学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

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言”割裂而谈能力培养。“诗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诗人”,首先要造就优秀的人格。

2.要建立多元的、立体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语文的“基础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多元性。“多元性”、“立体性”是对语文“基础性”的哲学诠释。一要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重视大学生知识、技能、心理、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的差异,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语文表达、语言交流等活动,鼓励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二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它文化科学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四大形态的知识)高度结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三要大胆突破平淡无味的“讲读”、“串问”等教学形式,切实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学习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建立活动式、参与式、发现式、探索式、创造式的立体交叉的活而能化、化而能用、用而能创的、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思想与道德素质等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

3.要充分利用选修课和活动课,开设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课程

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等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并以此为根基,引导大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夏昌祥.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祁小绒.浅论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0).

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从中职德育与美术教育各自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两者结合的教学价值,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美术教育对提升中职学生的绘画能力、鉴赏能力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性意义,而且与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较大的联系。美术教学将思想、美感、道德、情感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情理相融、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可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功能,其次分析了中职美术教育应当达到的目标,最后分析了中职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

关键词:中职;美术;德育;素养;融合

一、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功能

(一)培養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1)文化甄别能力。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美术鉴赏知识,自身的文化甄别能力也有所提升。同时学生可以分辨哪些文化属于什么风格,并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进行学习和模仿。

(2)文化欣赏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到许多的世界名画。在不断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文化欣赏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欣赏水平。并将各个画派、画家的绘画风格烂熟于心,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欣赏能力。

(二)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

(1)美术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传授是第一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和技巧,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这是开展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

(2)其他知识。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其他文化知识。例如,从一幅画着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介绍画家的生平事迹,介绍绘画的时代背景。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开阔眼界,获得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历史知识等。

(3)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艺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目标其实是趋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也可以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除此之外,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既可以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扩大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二、理想美术的教育目标

(一)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各行各业对人才要求也有所提升。创新意识成为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特别是美术类人才,创新意识是其个人实力的重要体现。创新意识主要包括人的记忆、学习、情感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而且不同学生之间的创新意识往往存在较大的区别。从当前对我国学生进行的研究和分析中可以得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直觉

我们在对学生审美直觉进行评判时有两个标准:一是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快速对一件事物作出审美判断;二是学生是否能够为自己的审美判断找到合理的审美解释。审美直觉是学生一瞬间的审美感受,并且其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审美快乐。

(三)激发个人灵感

美术创造灵感的产生不仅来自自身,也需要受到外界事物的触动。古希腊人认为灵感是上帝所赐予的。由此可见,灵感是源于外界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在艺术领域当中,创作者会通过细致观察或者思考,将这种人生来就具有的思维特性,通过外在因素引导出来。在美术教育当中,教师通过刺激引导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一些美术创造灵感。

三、中职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一) 中职德育的重要性分析

(1)教育目标的重要性。首先,德育教育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我国跟进国际发展步伐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向国际社会发展潮流靠近的过程中,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推动德育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其次,优化教育体系,实现“全人”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为学生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2)教育内容的重要性。首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影响学生群体的行为;其次,德育教育可为中职学校增添更多的教育魅力,凸显中职学校的教育特点,为中职学校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宣传标语,提升中职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

(二)中职德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当前德育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增添了更多的现代化内容。为了促进学生课堂地位的转变,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德育教育增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教育内容的发展趋势。首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具有内容多元化的特征。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也加入了更多的新知识、新文化、新思想;其次,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话剧演出、十佳歌手比赛、朗诵比赛等德育活动的开展,为新时期的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后,德育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挣脱了落后思想的束缚,迸发出了新时代的朝气。

四、中职德育与美术专业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一)美化校园环境,塑造爱美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与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在教育事业当中,许多教育思想是互相联系的,美术教育与德育具有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校园环境是学校开展教育的重要隐形资源,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校园环境包括整个校园的大环境与教室、寝室等各种小环境。在校园大环境当中,我们应当坚持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让校园环境本身成为优美的艺术作品,既具有教育实用功能,还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校园建设中,既要注意各个大型建筑之间的风格协调,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欣赏风格,突出学校的学术氛围和艺术氛围。大环境的设计中要体现出“以美育人,止于至美”的概念,小环境的设计中也要体现出情感性的价值。在教室的布局当中,要从中职生的身心特征出发,坚持调动学生求知、求学的积极性目标,营造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教室环境。这种具有美感的校园建设的教室设计,可以让中职学生沉浸在真、善、美的环境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熏陶,并将这些熏陶形成的个人品行灌注于美术创作、思想道德文化中。

(二)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手法,掌握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审美情操,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必然会体现出一个人的社会思想、社会道德、人生价值观、人生追求等。学生在对这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时,除了会形成最直观的印象之外,还可以对作品的艺术表现进行深入理解,潜移默化地获得思想教育。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美的感受,也会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三)在课堂绘画创作和训练中渗透德育

中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创作和训练的机会较多。教师可以运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写生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景物,刺激学生产生创作灵感,感受大自然各种美丽的线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中职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独立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教师在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去应对自然灾害,培养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在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术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要结合“三开放”原则:

(1)活动场地开放。德育教育应当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加强课外活动的延伸。美术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需要一定条件的活动场地,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校园技艺节、校运动会、绘画作品大赛等活动,可以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

(2)活动主体开放。开展志愿者服务,让中职美术生走进社区、农村、企业等,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联谊。如组织一些关爱残障人士、关爱福利院儿童、关爱养老院老人等活动,让学生与这些弱势群体一起创办中秋绘海报等。这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获得更多创作灵感,同时还能够提升其个人的责任心、自信心等。

(3)活动评价开放。在现代化的教学当中,活动评价方法也应当是开放性的。通过建立财富榜、微信朋友圈投票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动性,实现发展全主体人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我国中职美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美术创造能力、思想文化素养有直接的影响,美术教育的目标与德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将美术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我国中职教育中,德育教育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巨大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关注中职德育教育与美术专业教学相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檀传宝.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J].中国德育,2014(2):18-24.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學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选在哪里?实现突破口要抓哪些关键方面?抓好关键方面对教师素质有哪些要求?本文试就此做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 中学英语

如今,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全社会的共识。那么,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是什么?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选在哪里?实现突破口要抓哪些关键方面?抓好关键方面对教师素质有哪些要求?本文试就此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

现在,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素质教育,从国家利益方面来讲,就是要造就出数量众多且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的人才群体,以迅速推进社会进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以个人发展来说,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发育成熟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将使他们具备全面的均衡发展的优良品质、素养,能更好地衔接大学的高度自主教育和走向社会后的继续教育,进一步塑造自己,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素质教育将国家利益所要求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学生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取向统合了起来。国家在造就一大批于国家有用的人才的同时,增强了中学生在未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素质条件,而学生们在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能力的同时,也以自己的才能满足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这种综合性效果是应试教育难以企及的。

素质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即教育使全体学生素质水平整体提高,使学生个人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把祖国年轻的一代培养成具有远大理想、有信念、有抱负、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爱国热枕、有集体荣誉感、有社会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富于工作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专业技术能力,有社会生活能力、有吃苦耐劳、毅力刚强、坚韧不拔、身体力行等优良品质和素养的人。素质教育基本目标落实到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其目标要求大体是:在上述基本素质形成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中学英语学科所强调的交际英语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树立起创新精神,获得适应包括英语文化环境在内的基本社会生活知识。只有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学生们在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向上发展,展示才华,主动地寻求成功的机遇和创设通往成功的条件,成为于国家、于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对自己人生真正负责的人。

二、课堂教学是实行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它的习得同其他学科的习得有较明显的区别,不具备如物理、化学等学科那种直观的实验教学条件,因此课堂教学成为中学生习得英语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阵地和环境,中学英语素质教育只能从课堂教学上寻求突破口,其重要意义在于:

1.只有从课堂教学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完成教育模式的转换。课堂教学是教育模式的最终实现形式,集中体现了某一教育模式的立足点、理论和实践依据、教育思路、教育方针、教育原则、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其教育环境的设计方向;也突出反映了一种教育模式的长短处、优缺点。如填鸭式教学与被动式学习是应试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上的必然形式,学生负担过重和班级、校内及校际间的“两极分化”是其必然结果,而启发式教学与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上的必然要求,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和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发展是其必然结果。这是“尖子教育”与“全民教育”这两种教育思想本质差别的必然反映。因此,只有从课堂教学打开确立新的教育模式的突破口。

2.以课堂教学突破带动教育改革全局。 狭义教学过程(指在同一时空的课堂教学的师生活动)与广义教学过程(指包括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备课、课外辅导、答疑……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英语活动等在内的师生活动)的关系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学体系全局改革具有带动作用。随着教育宗旨的改变,课堂上教与学的方法的转换,作为课堂教学向前向后延伸,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中心的所有师生活动必然要按新的立足点,从新的观点视角做相应的调整,包括教与学的内在动力、压力能力的调整和时间分配。

3.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方针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素质教育的实际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没有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根本转变,就不能产生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的动力,就不可能吃透蕴含于新教材中素质教育精神,就不可能既达到减轻学生负担又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新要求,就不可能摆脱应试教育的老套。实行素质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继续其教学生涯。

三、在课堂教学上,面向全体与分类指导相适合

根据国家有关实行素质教育的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班级学生整体英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这一指导思想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避免无意识偏向尖子学生,防止后进学生产生冷落感。同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正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对每一位同学做细致的工作,针对他们各别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相关的班级、学校、家庭等社会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后进生抓好薄弱环节,跟上全班水平,指导尖子学生竿头更进,利用结对子,小组及班级英语活动积极带动全班水平提高。通过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缩小班级内差距,促使整体水平提高的教学支点。事实上,后进生水平的提高,为最大限度满足尖子生的求知欲创造良好条件。

大学英语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大学英语中进行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从教材内容、课堂活动、教师的榜样作用探讨了大学英语德育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德育教育 途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学院校生物科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