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范文

2023-09-23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范文第1篇

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凝聚全体师生的力量,发挥体育教师的才智,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以体育教研为重要手段,在不断的攻关中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课程开发研究工作。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体验的研究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感到很难操作,由于学习评价是课程的核心问题之一,评价问题不解决,校本课程开发实在难以进行, 这是时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者发出的最强烈的声音。

2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测试反馈的数据,将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批数据按照体能(各项得分的平均值)、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总体)、体育学习自评系列(包括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三套量表组合)作为处理变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如下,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前测成绩来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育学习兴趣无显著差异(p=0.075>0.05),但从体育学习兴趣后测成绩来看, 实验班和对照班有很显著的差异(p=0.001<0.01)。 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的体育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研究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和后测的体育学习态度、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三个维度中均有很显著差异(p前 后 态 度=0.000 <0.01,p前 后 情 合=0.000 <0.01,p前 后 健 康 行 为=0.000 < 0.01);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前测和后测中,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三个维度的进步幅度上也有很显著差异,(p态度进步=0.000<0.01,p情 意进步=0.000<0.01,p健 康行为进步=0.000< 0.01), 实验班进步幅度的均值大于对照班的进步幅度的均值, 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对实验班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成绩产生了显著的提高效果。

传统的体育课程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它在公平、公正的旗号下,用统一的运动成绩考核作为对学生学习、老师教学及课程实施的主要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在这样的氛围中要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造就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无疑是“浊其源而欲流清,伐其根而欲叶茂”的空想。

再次实验表明: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学生性格开朗,处事随和,交往能力、团队意识、体育道德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学习中学生更能关心同伴,帮助同伴,关心班集体。 这些品质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价方法的改革,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课程改革,学生将在和谐、平等、 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自评和互评是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教师稍有忽视,就会使这种评价流于形式。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然而,我们却忽略了这么一个事实,即最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学生本人。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那些无法用定量评价的内容,如情感、意志、 态度、兴趣等,都是内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

3结论与建议

本次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实验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校教师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有效的发挥其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 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 评价目的由强调“给学生一个体育学习分数”向强调评价的“改进”目的转变。 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当体现学校在评价“个性化”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实践与诠释。 对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不能全部用常规的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来进行诸方面方法的 “套用”和 “对接”,尽管这种 “套用”和 “对接”有时是必要的,但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因有其自身评价的“独特性”,在校本课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克服面面俱到,大而全的方法罗列,在注重多元评价的同时, 更注重从评价因素中撷取或精选评价因子, 简化环节,呈现评价的亮点和特色。 摒弃学生心中学习评价就是给他的体育学习成绩打个“分数”的观念。

建议运用元评价检验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 其目的是指出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在评价对象上,教学评价以学生的教学活动为对象, 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以教学评价本身作为对象。 在评价目的和作用上,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教学评价的元评价则是为了规范和监控教学评价活动,减少偏差,获得良好评价效益。

体育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课题, 实验工作的成功与否,在于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上。 因此,应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把学习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去研究,最终才能圆满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我校目前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评价方案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摘要:为了充分了解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改革实施的经验,为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现实依据,本文中,笔者在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评价中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方法的实践,尝试探讨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对体育校本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发现体育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范文第2篇

1 教案的弹性化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其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教师在上课前,总要预先写好教案,思考选用那些场地、器材,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正因为这样,这些苦心经营的教案,都使教师毫无疑问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去执行。但正因为这样,作为旧形式的体育教案,会很自然地去强化教师的主体意识,被教案所约束,很难在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而束缚着师生课堂教学中即时即兴的开放性活动,甚至泯灭以师生共享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的闪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未知的、随机的、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加强课前教案设计的研究力度,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新课程的体育教案应力求简单明了,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要摒弃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结构不要过于封闭和形式化。要有多项选择的预设,努力跳出传统体育课的程序设定模式,确定好重点、难点、拓展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设计教案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有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而是要双向设计,既有教师的活动,也有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补,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多方换位思考,充分体现师生“平等互助学习”,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等。

2 加强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我主体意识

有人说,体育课只要让学生玩得痛快、乐得开心就可以了,就算是一堂好课了。如果说,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那么这个任务由班主任来承担岂不更好?如果说,体育教学的师生互动就是“沟通、交流与协作”,那么这种互动在学生之间不就可以进行了吗?如果说,体育教师的“教”,可以用多媒体软件来完成,那么,体育教师岂不都可以下岗了吗?《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倡多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对学习方式的强调,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正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纯靠学生自身,不可能产生有效的探究学习,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探究与自主学习的行为,是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于学习对象的教学策略,有计划地加以引导的结果。

2.1 体育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不同学习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努力与追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在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前提下运用激励、启发、表扬的语言让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能为学生预设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2)能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具、场地和学习内容;(3)能为学生设计通过体育内容学习达到目标的流程;(4)能运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示范正确动作,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技能动作;(5)组织学生有序、合理、安全、有效地进行集体性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能运用学生心理活动规律,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适时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7)能利用课中动态形成的学习资源作为预设容的补充,有效完成学习目标;(8)能机智地处理课中的突发事件;(9)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励和正确评价学生。

2.2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课程本身具有“过程”和“发展”的涵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的过程,才能发生素质变化和发展,并发现现实的生活方式,去努力建立一种合理可能的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体现……”学生是身心处于发育过程中的主体,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呢?(1)要给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其能主动动脑;(2)要有良好的而课堂教学常规,保证学生安全有序地活动,养成其自控、自律、守纪、遵守公德的良好习惯;(3)建立学生自信心,让其信心十足地参与活动;(4)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起活跃的气氛,使学生心情愉悦;(5)同学间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6)学生有健全的心理。在练习行为中表现出勇敢,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7)要有合理的生理负荷量,体现体育课的本质属性;(8)要有师生互动。教师激情有道,师生角色和谐有趣;(9)学生要有自我评价的方法,达到自我反馈、自我调节的作用;(10)学生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3 换位思考,处理好师生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教育教学心理环境,这样的环境,对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站在学生的立场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内心世界,并且把这种理解以正确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手段传达给学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

首先换位思考,使自己走进学生的心里。在每次备课、设计活动及处理问题前先把自己从自我角色中跳出来,把自己当成学生来考虑,看看处理问题的方法及思路是否适用于学生,学生是否能接受这种处理方式,然后才开始教学。逐渐学生怀疑的眼光减少了,说真心话的人多了,征求意见、提出建议的人多了,教育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换位思考换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真诚相待。只要能在细微之处坚持经常的换位思考,就会很容易与学生形成平等、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进一步增进师生的感情,在情感上得到学生的认同,因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调节、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换位思考,成为学生的表率。在学生面前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做出榜样。若真有做得不对或处理不当的地方也需主动、真诚地道歉,以真诚换取师生的真诚相待。

在课堂教学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得也十分顺利。

4 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让学生更主动参与运动

体育课程资源,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资源划分为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体育信息资源等。以往统一的课程计划,单一的课程结构,划一的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必须开发以学校为特色的教育资源,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对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的设置无疑是影响他们主体能动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如果课程内容无法同学生的生活与内心产生共鸣,那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发展的需求。同时体育课程资源应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突出增进健康的目标,要让学生理解有关健康和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的、健康的生活能力和态度。要求通过运动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不仅仅是学习掌握一些运动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的保健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上“活”体育课,需要从教案的弹性化设计入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体育课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有效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活,弹性化,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主导论与主体论思辨[J].中国学校体育,1992(3).

[2] 王生.应提倡“开放式教案”[J].中国教育报,2004,10,19,7.

[3] 周志雄,许景峙.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与课堂教学的设计[J].体育教学,2007(5).

[4] 宋尽贤,毛振明,等.明确课程性质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2007(1).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范文第3篇

1 职高体育教学模式概念剖析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 体育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更需注重学生智慧、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从而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

体育教学模式是蕴含特定体育教学思想, 针对特定体育教学目标, 在特定教学环境下实现其特定功能的有效教学活动结构和框架。职高体育教学由于在校学生的个性、体育基础、学习观念等的不同, 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 职高体育教学模式要迎合职业教育和“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新课标指导思想, 尤为凸现学生个性化、职业化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2 传统职高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 职高体育教学模式一直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新课标实施后, 虽然部分职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 但据笔者调查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1 教学形式单一

多数职高体育教学多以基础课为主, 多数学校没有开设选项课。这样单一的授课形式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在推动体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高职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开发各种资源, 如教学资源、教师资源、运动项目资源, 争取采用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选择的教学形式。

2.2 教学方法片面

虽然许多职高教师在体育课中应用了新的教学方法, 但还有一大部分教师还是以教师教,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练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过分注重运动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忽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 忽视学生职业化的训练。因此, 不能因材施教, 启发和引导少, 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上针对性差, 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灌输不彻底, 造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性不高, 随意应付, 影响了职高健康体育教育的效果。

2.3 教学内容繁复

笔者所调查职高学校课程内容繁复, 使得体育教学内容偏多, 在规定时数内难以完成, 造成每个项目只能是走马观花的学, 效果不佳。许多竞技体育内容又要重复地学习, 使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就变成了只有走跑、跳、投等几个有限的项目。许多职高开设的课程内容主要以篮球、排球、武术、足球 (男生) 、健美操 (女生) 为主, 而学生感兴趣的项目, 如轮滑、游泳, 男生的器械健美、女生的瑜伽等却极少有学校开设。

2.4 评价体系欠缺

据笔者了解, 多数职高学生认为体育课评价体系不合理。长期的传统体育教学只关注检查技术的完善和技术动作评价标准, 比较单一性、标准化、定量化, 缺乏综合性、个性化的实践的全面检验, 从而使教和学围绕着这个评价标准转, 使课堂教学成为了考试的统一标准和学习的奴隶, 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完全违背了体育课的宗旨。

3 新课标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和创新的对策

从以上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职高体育教学已经不适应新课标所提倡的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要从以下多个方面对职高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发展和创新。

3.1 宏观上

(1) 转变教育观念。职高体育教师都应确立体育健康教育的教学思想, 从这一思想为出发点去教学和组织各项体育工作, 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体育课程的发展依赖于学生对体育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体育生活化, 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形成学生身体发展和人格形成的教育观, 以促使职高学生形成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用性思想;重视学生体育的满足、享受, 形成游戏的体育教育观;重视体育的社会价值, 形成社会关系和社会联络的体育教育观。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需要、兴趣和运动能力,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为他们今后个体发展、投入社会提供保证。

(2) 创新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发展与创新职高学生体育教学模式还要创新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以新课标为基准, 体育课程内容要构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内容体系, 体现职高学生体育生活化、多样化、职业化和终身化的个性特征, 加强职高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现代化、综合化和个性化。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本着健身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 发掘体育的文化内涵, 以满足职高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同时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 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来构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构建应体现现实性和可行性, 课程内容必须保持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同时应考虑职高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需要, 并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公共资源以及校内资源, 充分的共享资源, 开设适合学校特色、地方特色以及具有本校职业类特点的课程内容。

(3) 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发展和创新职高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还要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教育和发展, 要使体育课程评价更好地为体育课程和学生未来发展服务, 就要不断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使体育课程评价在全面评价突出重点的原则下,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学习领域进行评价。使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由单一内容评价向综合化和个性化转变, 重点侧重运动技能的评价, 同时兼顾体能、体育知识、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和合作等领域的评价。评价主体应趋于多元化, 体育课程评价主体应包括体育课程行政部门、体育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多方面, 使课程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 使评价更全面、更科学。

3.2 微观上

发展和创新职高体育教学模式重点在微观上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 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 不断改进和创新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方法。

(1)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积极倡导的现代教学方式。对于体育教学而言, 自主学习是指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 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 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探究学习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或体育活动中, 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三种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往往结合使用, 任何一种都不可或缺。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 由于动作细节性较强, 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笔者本人在教学时就有意的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 让学生发挥自主性, 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 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 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 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 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 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 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

(2) 差异式教学。职高学生的个性往往较为明显, 在体育教学时采用差异式教学势在必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差异的观察, 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个性特征、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占有主动地位, 才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 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准备好教学内容。应该注意的是,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 而且体育教学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以,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随着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反映。因此, 体育教学的目标、目的、内容等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差异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的最佳体现。

(3) 情感交融式教学。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职高体育教师应努力掌握情感教学规律, 创造轻松活泼的体育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愉悦之中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如在“快速跑”教学中, 我们采用蛇形、螺旋形、圆形变换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另外,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是情感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融入到学生之中, 与学沟通交流。另外, 体育竞赛的丰富多彩更适于大多数学生参加, 更有利于情感教育。体育竞赛的强对抗性对人的心理品质要求很高, 训练、比赛对学生的情感智力水平是很大的考验, 也是发展学生情感智力的时机。体育教师应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4) 成功体验式教学。体育专家王志海根据心理学中“成功体验”原理经过多年实践总结, 提出了成功体验心理教学法。教师因材施教充分让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步骤, 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 分享成功的快乐, 对于失败者要善于化败为胜, 在帮助纠正错误同时转化失败者的心态, 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和特点。因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把一个复杂的动作进行分解进行, 一步步循序渐进,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达到整套技术动作的教育效果。

总之, 新课标下的职高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学中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造型高素质人才。职高体育教学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 按照健康素质的科学概念发展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是职高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 职业性体育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实质和特色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职高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剖析, 分析了传统职高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新课标下职高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和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职高,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卢江辰.突出职教特点深化职高体育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 2006 (23) .

[2] 吴兰.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巴音职教, 2006 (2) .

[3] 王翀.浅谈运动教育模式在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7 (3) .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范文第4篇

首先,要辨清运动技术与运动技能的区别与联系。我国历来把“三基”作为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三基”即是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但是基础教育的各门学科提的均是“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见,运动技术是体育学科特有的,较为明显地反映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我们有许多老师把运动技术说成运动技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资料显示运动技术被定义为“能充分发挥人的机体能力的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运动技术是固有的,本身客观存在的,是默会知识,它必须在实践中获得体验才能最终掌握。运动技能是通过后天的学、练逐步提高的。现在中小学的体育课针对这一问题存在两种误区,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有人原封不动地采用了高水平技术于体育教学之中,造成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体育的教学目标相悖;另一方面则认为技术对中小学生来说没有意义,应当彻底地排除技术传习式教学,把体育课上成身体锻炼课。看来这两种误解均是不足取的。

运动技术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在运动技能教学中可将运动技术游戏化,通过游戏手段和表现形式,以学习运动技术为内核的这种教材化改造来增加运动技术学习的趣味性,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感到枯燥、单调的教材,巧妙地转化为学生尤为喜好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较量中掌握应学的运动技能,同时体验并感悟到运动和技术学习的乐趣所在。例如,哈尔滨市49中李铠老师的《蹲踞式跳远》一课就是将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通过几个行之有效的游戏来达到练习、强化、提高技术动作的目的,起跳接球赛提高了学生的跳远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完成了助跑、起跳、跑成腾空步;短程助跑起跳成腾空步单脚触高物;慢跑起跳空中收腹成蹲踞落地;中短距离助跑跳远;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等动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技术动作。

其次,是针对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体育课堂确立“弹性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在体能、技能上所达到的水平基础上,制定出弹性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进行分组教学,力求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得到符合自己的收获。对体能好的同学要提出技术要求;对技术好的学生提出经验类、战术类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应以兴趣、调动积极性进行参与为主,使他们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概念,并辅之以鼓励性语言,而后通过简单动作的尝试,逐步过渡到主动积极练习、提高的阶段。

第三,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非运动技能的教学。事实上,非运动技能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我们不能将以非运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说成是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看成是没有内容的活动课、游戏课和休闲课。相反,只要非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有实用价值,正是体育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的好时机。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范文第5篇

周二下午,参加了区24学时培训之沈大安《解读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中,我们感受到语文又回归到语言文字和语言运用中来。新课标的核心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沈老师以《盘古开天地》重点段落第二段为例。

引: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从体会两个精准的动词“抡起”和“猛劈”过渡到第三句话“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按照以往的课程标准,我们从内容上过渡。“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接着世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转变为从“语言表达”过渡到“语言表达”。“除了这两个字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文章中还有哪个地方表达上非常特别呢?找一找。”把学生引导到第三句话上来。关注这句话的三个特点:1.句式整齐;2.有多对反义词;3.一对近义词,语言上的丰富多样。切切实实地从文字中,从语言表达中去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尝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一门学科达到顶峰的标准即可用数字来具体衡量。我们同样思考语文教学:不真实,不深入,情不自然。反如无上一课。重视文章的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从字句中推敲,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之精妙,语言表达的方法--语用能力。

新课标较以往,强调识字教学贯穿整个义务教学;阅读教学新增与教科书编者的交流;习作教学强调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写作意愿。要求作文“具体明确,文从句顺”„„

体育新课程标准内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情景创设;思维教学;教学创新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探索和创造机会,通过“情境 → 问题 → 探索 → 交流 → 应用”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参与,亲自体验数学的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我根据数学新课程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提出了新的备课思路和方式:

1、重视情境创设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

※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让学生用课桌上的一块长方形纸板和一把剪刀动手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

问:若纸板长为8dm,宽为6dm,做成的长方体盒子底面积为15dm2,想一想怎样求出盒子的高?

从学生熟悉的手工制作入手,能迅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些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入新课。

※ 几何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一些物体并说出从中可发现的认识的图形

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已认识的图形的过程,体验现实世界是一个图形的世界,引入新课。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形有了感性的认识。

2、重视过程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如:

※ 引出平方根中的

探究:怎么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以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形的研究来解决数的问题,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巧妙突破难点。

※ 变量的概念

试验: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重物的质量,观测弹簧长度的变化,设重物质量为m千克,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为1厘米,怎样用含m的式子表示1?

学生参与试验,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实验过程,自己总结获取数学信息。

3、重视媒体使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 平方根

媒体播放:神舟飛天、千年梦圆。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怎样求、 呢?

用极富感染力的情境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学习算术平方根的必要性。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人们的需要产生了数学。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从一些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

4、重视训练落实

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要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通过练习。因此教师要认真地设计,精心地组织,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如:

※ 平方根的巩固练习

1、辩一辩:

A、-5 是25的算术平方根

B、-5 是-25的算术平方根

C、-5 是(-5)2的算术平方根

D、5 是(-5)2的算术平方根

2、填一填:81和的算术平方根分别是

3、想一想:下列各式是否有意义:

4、拓展延伸:已知 ,试求xy的算术平方根

利用设计的问题串,激发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知识作更深入的探究,进一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要。通过4个问题层层深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即时反馈有助于记忆,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5、重视教学创新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如:

※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即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设置数学家庭作业分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收获,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 加强开放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参考文献:

[1]何建芳.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 000(008):185-185.

[2]龚雪.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

上一篇:人生最美的七个笑容范文下一篇:物流园现场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