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设计范文

2023-09-21

灯具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内涵之一。本科“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知识的积累、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尚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创新动力及能力不足,并且水平参差不齐;三是创新环境有待完善。在“卓越计划”模式下,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构建卓越教师队伍;其次是打造卓越学生团队;最后是营造创新环境氛围。

关键词:卓越计划;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0年,为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在此之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卓越计划”的实施也是为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在高等教育领域内采取的重大改革举措。“卓越计划”在实施层面有三个特点,其中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是其培养模式方面的特色,按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培养人才是其培养标准方面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培养目标方面的特色。其中,创新能力培养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又特别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本科阶段,“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有其特定的内涵。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背景下,研究培养和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纵贯“卓越计划”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面的整体设计不难看出,本科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有其特定的内涵。基于本科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础性教育层次,本科“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创新性知识的积累、创新性思维的养成、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

(一)创新知识的积累

创新知识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也没有专门的概念解释,不妨将其理解为“为实现创新所必须储备的相关知识”。显然,创新知识与专业有关。“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创新知识应该是实现工程设计、工程创意所必需的基础性知识。

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包括很多类别的课程,作为一名大学生无疑要把这些课程都要学好。“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在原有培养目标基础上的提升,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和按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培养人才都是为了服务于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核心。因此,“卓越计划”模式下的培养方案,无论是学校培养方案还是企业培养方案,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的,其主干课程和课程主要内容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来精心构建的。因此可以说,“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和每门课程里面的主要内容都是“卓越计划”范畴内的创新知识。作为“卓越计划”参与学生,既要在大学这座象牙塔内博览群书、提升思想,更要在专业领域内重点学好这些创新知识,为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思维的养成

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横向性、纵向性和系统性。思维的横向性即思维的广度,跟掌握知识的广度有关,塑造“通才”。思维的纵向性即思维的深度,跟掌握知识的精度有关,打造“专才”。现代社会行业分工很是清晰,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入职门槛,有相关要求和标准,因此要求卓越工程师人才必须“既精又专”。思维的系统性即思维的网面化,将所有知识积累融会贯通,搭架子呈网状,随身携带。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学习的各种知识哪些最关键,哪些在这件事上最有用,需要排列组合出最佳方案。创新思维只不过在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创新的元素,关键在于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催化剂,是创新能力的激发点,真正好的教育不应该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马克斯韦尔·莫尔兹也说过:“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知识、想象与创造的关系。

(三)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创新性学习能力是指为了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和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工程师以创新为目的,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批判性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予以应用的能力。”[1]古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此推之,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恰如古语中的“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知识也好,创新思维也罢,最终只有转换成创新能力才可以实现最终的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而有了创新性学习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创新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远难于对其他学习能力,比如意志力、专注力等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专门的教学方法和特定的教学内容,即要结合实际工程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特别是严格实施企业培养方案,从具体的工程实践锻炼中来提升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四)创新实践活动的锻炼

创新实践既是对创新知识及创新思维的检验,更是“卓越计划”模式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卓越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园实践主要指在校内进行的创新实践活动,包括课内的实践教学和课外的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全国、各省市以及学校自己的创新性活动竞赛等。校外实践主要指“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中企业培养方案的落实,要在不低于一年的时间内,到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去顶岗实习。

需要说明的是,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只是地点、形式和内容侧重不同,在实践内容总体安排上要具有统一性。校内实践一般在实验室进行,因此具有实验的特点,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模拟性;校外实践在企业进行,在企业的实际工程现场进行,从事的是企业真实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具有绝对的真实性。校内实践由教师指导,理论的因素稍多;校外实践则由工程师指导,几乎完全是实际内容。从某种意义上看,校内实践是校外实践的前奏和演练,是为校外实践做准备,校外实践则是最终的目的。

在“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上述四个内涵中,创新性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创新性思维的养成是先导,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创新性实践活动的锻炼是途径。

二、“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

(一)现状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总体要求是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通过“3I”(Initiative,Industrial,Integrative)模式,即从知识、能力、品质三方面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其中第一“I”即Initiative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有的人生态度、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品质要求;第二“I”即Industrial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知识要求;第三“I”即Integrative指卓越工程师具备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对大学生将来胜任工程师工作的能力要求。但在此基础上,“卓越计划”又着重强调要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重中之重来培养。具体到操作层面,“卓越计划”要求参与高校要与有一定资质的企业深度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组织管理上,校企要联合成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和具体管理部门,校企要签署合作协议并研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要明确双方职责及协同工作联系机制。在具体业务上,校企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学校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要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建构,其中特别要强化实践性教学,除了在时间上要充分保障外,更要在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培养方式的创新以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着手。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实践表明,在“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参与高校都按照教育部的具体要求,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

(二)问题与不足

“卓越计划”实施一个周期以来,尽管各参与高校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缺乏。由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原因,现在的高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既在职前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又在职后缺乏实践锻炼,因此大部分工科教师缺乏基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也许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也许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但却缺乏实施“卓越计划”所要求的那种立足于工程实践基础之上的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工程创新实践的精神和能力。而缺乏了这种能力和精神,便不足以在课堂上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不足以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带领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与创新研究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有名无实,或者创新实践活动的水平难以提高;企业培养方案也因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缺乏工程实践基础上的有效沟通而无法达成共识,造成培养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一些大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创新动力及能力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卓越计划”参与学生由多种方式组成。有的高校是在高考招生时单列计划,有的高校是在入学后考试遴选,有的高校是结合两种形式组合而成。由于“卓越计划”是新生事物,很多学生和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卓越计划”的实质含义,只是凭着“卓越”二字便踊跃参加。因此,有的大学生自我创新意识并不强,对新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将思维的瓶颈进行突破,缺乏一种沉下去的劲头和精神。有的没有认清自己及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目标不清晰,积极主动性不足,总是被家长、老师及体制推着走,渐渐地成了“体制化的人”,缺少了自身的主体性、思考力及总结力,观察发现能力也渐渐被经常习惯性的漠视及无动于衷所取代,缺乏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精神。有的同学则缺乏应有的创新潜质,因此,即便是同班同学,创新知识获取、创新思维养成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水平也常常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三是创新环境还不够理想。尽管“创新”一词已是当前最热的词汇之一,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创新、践行创新,但与“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相对照,一些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创新环境还是不够理想。首先,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能够真正提供给学生的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和实习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有的企业实习环境不符合学生的期待,硬件设施不完善,人文环境不理想,学生自我成长难以如期实现。无形中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创造意识淡薄。其次,学校校内的创新实践活动场所和活动条件往往很不足,要么场地不足,要么实验设备不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再次,就是学校在营造创新的校园氛围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激发。

三、“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应该从构建卓越教师队伍、打造卓越学生团队和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一)构建卓越教师队伍

在任何工作中,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卓越计划”实施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支适任的教师队伍,再好的计划也无法落到实处。为此,要使“卓越计划”得到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要构建一支卓越教师队伍。

1.全面提升现有教师各种素质。首先,要强化教师师德素质。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首要的责任是育人,而育人最首要的素质就是要师德高尚。“卓越计划”表面上是培养未来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对教师的师德似乎没有更高要求,但实际上则不然。其一,“卓越计划”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职业责任感和更丰富、更全面的工程实践知识,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复杂的劳动,如果没有更高的师德,就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其二,现代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师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这是保证现代工程质量的前提。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怀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没有这样的师德素质,就谈不上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要强化教师创新素质。实施“卓越计划”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照本宣科地教学。“卓越计划”要求任课教师一方面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重建和课程内容重构,这需要创新;另一方面,要能够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这更需要创新。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创新素质,根本完不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再次,要强化教师教学素质和工程实践素质。很多工科教师学历很高,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教学素质却不高。由于没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没学过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在教学内容处理、课堂内容讲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等很多方面表现不尽人意。所以,各“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通过听课、专家指导、传帮带、进修等多种途径来强化教师的这些教学素质。另外,“卓越计划”要求教师要结合工程实践进行教学,而现有很多工程类教师自己从没有过工程实践经历。所以,必须强化教师的工程实践素质以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轮岗的方式来进行。

2.积极引进优秀教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努力提升现有教师各方面素质的同时,还要积极从企业引进既有较高学历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工程师既有较深的理论知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了解企业工程发展实际情况,这对实施“卓越计划”非常有益。从企业引进高水平工程师可能面临经费、住房等相关问题,如果条件不足,可以引进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这样做可以做到两全其美。

3.推进研讨式教学,建设创新型教风。教学方法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卓越计划”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就是要围绕工程实际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卓越计划”参与教师除了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之外,更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推进研讨式教学,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成“导演”、设计师、组织者、指导者和评判者,让学生去做“演员”,去当主角。在具体的课堂组织上,充分发挥多样性、灵活性特点,大力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逐步建设创新型教风。只有逐步形成创新型教风,才能逐步形成创新型学风,从而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打造卓越学生团队

按照“卓越计划”的实施部署,参与高校只有部分专业中的部分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培养。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固然培养方案的制定很重要、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很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但这些都是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关键,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自己必须努力这个内因必不可少。所以,“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在努力构建一支卓越教师队伍的同时,一定还要同时打造一支卓越学生团队。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是本文归纳出来的“卓越计划”模式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内涵。要打造一支卓越的学生团队,最基本也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卓越计划”参与学生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努力去积累创新知识,充分锻炼创新思维,有效地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创新知识首先包含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中,包含在学生在企业、在实验室所从事的创新实践活动里,其次也包含在学生课余时间围绕专业所做的广泛涉猎里。积累创新知识的过程、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创新思维的过程。

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团队的特点在于彼此团结协作,共创“1+1>2”的效果。而彼此团结协作必须要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打造卓越学生团队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

交流沟通能力有三种,第一种是日常生活的自然表达,大多是小范围小群体的熟人之间的沟通,基本上属于一对一的亲密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较小。第二种是一对多的交流,例如演讲就是一种最有力的沟通形式。要求表达者出口成章,不仅合乎日常交流的逻辑,而且将其话语录音整理即可成文。第三种是最高层次的交流形式,可以穿越时空,可以超越人与人之间的任何距离,此种交流模式可以名之为“一对所有”。

俗语说:“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思想不是平白无故会产生的,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而且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有人说:“文明只是一种副产品。”如此可以推出,“思想是知识基础上交流沟通合作的副产品。”通过交流和沟通,彼此进行启发和得到启发,创新的火花便可以从中点燃。所以,“卓越计划”参与专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中积累创新知识、锻炼创新思维,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3.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从师生关系来讲,教师和学生保持三种关系最为合适,教师担负起三种角色最为美好。第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师父,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思想影响学生,用人格魅力浸润学生,使得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可以收获满满的知识,而且走向社会之后依然会散发教师带给自己无形的改造力。第二种是家长的角色,在学生犯糊涂、不听话的时候给予督促和警醒、批评和指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如家人般的温暖、亲切与真诚。第三种是朋友的角色,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相识是缘分,相知是人为,加起来就是友谊。学生完全可以和教师成为朋友,平等地交流对话与沟通,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淋漓尽致,使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更加升华与深化,让师生之情更加浓厚、长远与稳固。

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想法。所以,“卓越计划”参与教师一定要在努力钻研教学业务的同时,注意与学生建立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将所有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用友谊将他们凝聚成一支卓越的学习团队。

(三)营造创新环境氛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创新环境。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

1.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创新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局限在专业内,局限在高校教师身上,创新的视角可以更广阔一些,可以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处处彰显创新元素。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新奇感,更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启示,使学生在创新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创新的校园环境,可以在校园里建筑物的设计上进行创新,可以在校园园艺景观的创意上进行创新,也可以在教室、实验室、走廊、食堂等的装潢布置上进行创新,更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包括专业的创新活动等组织上进行创新。总之,让校园内充满创新气息,以此感染和激励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2.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教室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环境。如何让教室这个教学环境更加具有创新色彩,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从课桌的的摆放、讲台的高度、黑板的材质、粉笔的选择、灯具的选择、窗户的设置、墙壁的布置等角度着手。课桌的摆放是不是可以不规规矩矩、行列分明,是不是可以摆放成环型圈、一条龙、随意散点状等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讲台可不可以不要太高,或者不设置讲台,让学生和教师从空间分布上更加融为一体。粉笔的选择除了亮白色,可不可以选择亮黑色或彩色,这样在恰当的时候会让学生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灯具的选择,除了满足普通的照明、防辐射、护眼等功能,可不可以从灯具的造型入手,尝试每盏灯各具特色。窗户的设置同样很关键,房间的窗户就好比人心灵的窗户,尤其当窗外的风景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时,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活跃。墙壁的布置除了简单的名人名言及名人肖像摆放,可不可以更多考虑一些学生自己设计作品及制作的墙贴。总之,可以通过各个教室各个方面独具匠心的创新设计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辅助且十分有益的影响。

3.加强校际合作,共营创新氛围。不同的高校自然有不同的底蕴和不同的校园文化风格,在专业上也有不同的特色和长项,加强校际间的广泛交流,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见识、启发创新灵感,最终提升创新能力。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在内容上可以丰富多彩。既可以由校方组织一些专业方面的创新大赛、学术交流等业务活动,也可以由学生社团联合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方面的活动。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参与的高校越多,形式越多样,形成的创新氛围就越浓郁,对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和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就越明显。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卓越计划”最核心的培养目标之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需要“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合作企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进行落实,也需要参与高校从构建卓越教师队伍、打造卓越学生团队和营造创新环境氛围等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随着“卓越计划”的不断推进及相关措施的不断补充、完善,一大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后备人才一定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2] 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

[3] 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4] 宋佩维.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1,(7).

[5] 汪弘.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高教论坛,2010,(1).

[6]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特征与教育模式再构[J].中国教育学,2010,(6).

[7] 王家,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8).

[8] 梁菊花.基于培养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及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许志山.第二课堂建设与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0] 潘建广,何慧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灯具设计范文第2篇

一、陶瓷灯具市场现状及分析

陶瓷灯具是现有灯具照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而在陶瓷灯具发展的今天, 陶瓷灯具设计的发展进展相对缓慢, 国内设计对陶瓷灯具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够。陶瓷灯具在功能和设计创新上不足, 在设计多样化的今天, 陶瓷灯具需要产品功能性和形式美相结合, 设计创新和文化内涵相结合。

国内的灯具设计市场的大体趋势是蓬勃发展, 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设计人才的缺乏, 原创作品少。很多设计多为生搬硬套, 照抄欧美设计, 水土不服。传统灯具造型没有较大创新, 拘于传统, 止步不前, 产品设计不合理;陶瓷灯具加工设备陈旧, 加工工艺不系统;品牌企业相对较少, 没有强大的陶瓷灯具品牌效应, 缺乏关注度;灯具市场的主流多水晶, 木质和铁艺灯;陶瓷灯具大多缺乏精细设计。陶瓷灯具市场没有紧跟时代的潮流, 产品设计没有达到与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相提高的精神情感上的诉求, 以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所以很难被消费者所接收。

在照明市场和陶瓷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 国内对陶瓷灯具设计的重视程度应当加强提高。陶瓷本身极具特色的装饰效果和实用性在灯具上极具效果和表现力。陶瓷灯具特有的材质美在公共空间下很适合氛围营造。在追求人文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 陶瓷灯具绿色环保, 很有未来发展前景。

陶瓷材质特性:耐高温, 硬度高, 耐腐蚀, 还抗氧化, 适合做高温材料。陶瓷的可塑性强, 它的耐腐蚀性, 经过多长时间也不会褪色;耐高温, 适合做绝缘材料, 很好的隔热, 不导电。

陶瓷灯饰装饰:陶瓷灯饰装饰手法多样, 釉色丰富;陶瓷釉质手感光滑细腻, 光泽度高;有一定反光度。使得陶瓷艺术灯饰在艺术形式的表达上更具优势。黏土材质具有超高可塑性可根据需要做出各种肌理和形态, 再加上丰富多变的釉色和高温烧制, 可以让空间增加更多活跃的艺术感。

陶瓷作为灯饰透光性差, 要扬长避短, 利用陶瓷的特质将其转化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陶瓷灯饰的设计因材质的特殊性需考虑其设计的造型及成型问题。坯体的薄厚与体积大小的设计需要反复试验研究。

通过对陶瓷灯具市场的研究, 弥补陶瓷灯具市场的不足, 充分发挥陶瓷灯具的优势, 给陶瓷灯具设计以启发。在满足照明功能的同时, 使陶瓷灯具设计发展为具有设计趣味又有实用功能性的产品设计。使设计回归于生活, 实现灯具与使用者互动, 增添生活的乐趣。陶瓷灯具在设计上, 要突破陶瓷灯具传统造型, 以更具现代感和方便的外形吸引使用者和消费群体。在注重形式美的基础上, 包容文化因素和艺术内涵。

二、陶瓷工艺对陶瓷灯具的影响

陶瓷灯具的创作上, 有手工成型和翻模注浆。其中, 手工成型多为陶艺家所用, 有着独特的手工质感和肌理造型, 自由随意。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潜质。艺术观赏性较多, 艺术效果多样。陶瓷的成型方法为手工捏制、泥条盘筑和拉坯成型。

注浆成型多为现代陶瓷灯具作用, 可以做较为复杂的器形。制作过程为模种制作, 石膏翻模, 注浆成型, 手工修坯, 施釉烧制。注浆成型, 注浆成形, 即将所需器形用石膏翻制模种和外模。再将调制过的泥浆注入石膏模具内部, 晾干一段时间脱模, 取出坯体。然后进行手工修坯和施釉烧制。此外还有高压注浆, 多为陶瓷厂所用, 用机械进行注浆生产。3D打印技术逐步在陶瓷设计中展露头角, 精细的雕刻和较小的误差, 丰富的细节变化, 能最大程度上还原设计师的创作初稿, 缺点是还不普及, 3D打印技术人员缺乏。

陶瓷灯具装饰包括釉上彩、釉下彩、玲珑刻花、色釉装饰和综合装饰等。其中, 釉上彩装饰有新彩、粉彩、古彩和贴花装饰等;釉下彩包括青花和釉下五彩;玲珑刻花是陶瓷灯具的传统技法, 色釉装饰以釉色在窑变的影响下出现效果多变颜色丰富的装饰, 对透光度有一定影响;综合装饰为多种陶瓷技法进行运用, 比如青花斗彩, 综合装饰技法多变, 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和展示效果。 (玲珑灯具)

三、小结

如今市场上的陶瓷灯具多以传统式样为主, 在设计, 创意上却有所不足, 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陶瓷灯具的发展受到阻碍。但陶瓷灯具有向着多元化, 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对其种类特性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设计可以营造出吸引消费者的效果。陶瓷独有的材质, 釉色和装饰形成的艺术效果使陶瓷灯具有很大的开发潜能, 其市场可以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摘要:当今经济形势良好, 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灯具单一的照明功能已经不是消费者的唯一需求, 这就要求灯具的设计, 不仅仅要求照明功能, 其价值在审美性和装饰性上有了更多的诉求。当今灯具市场已初具规模, 灯具材质种类繁多, 玻璃、铁艺、陶瓷、木头等等。本文以陶瓷灯具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现有陶瓷灯具的研究分析, 给创新陶瓷灯具以启发。

关键词:陶瓷,灯具,陶瓷市场

参考文献

[1] 周冰《陶瓷灯具的造型设计和室内气氛的创造》学术期刊.

[2] 李娅珍《浅谈中国现代家居灯具的情感化设计应用》青年文学家2013-02-10.

[3] 余莉《现代陶瓷灯具的审美情趣》佛山陶瓷2007-11-15.

灯具设计范文第3篇

一、现在陶艺观念对陶瓷灯具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陶艺创作中, 陶瓷灯具设计也是艺术家创作的一大品类, 越来越多的陶艺家涉足陶瓷灯具的设计与创作, 使得陶瓷灯具在主题、造型、装饰上具有了个性化的味道。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利用陶与瓷这一特殊材料, 以及借助对材料物性、工艺的把控能力, 表现理念、情感、心理、审美等活动的一种现代艺术形式。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型新思想的艺术形式, 是在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现代陶艺的语境下, 作品的实用功能由第一功能降到次要, 甚至被完全忽视, 审美功能摆在第一位。艺术家在现代陶艺创作中, 自由的发挥才能, 表达情感, 将灵感冲动在创作中物化。我国的现代陶艺起步较晚, 受到美国彼德.沃克斯及日本八木一夫等早期现代陶艺家的较大影响, 国内陶艺家多年来创作了一批批打破传统陶瓷创作观念, 彰显思个性、情感、及审美等的现代陶艺作品, 追求轻松、自由、偶然的艺术语言, 表达个性的艺术情感及观念。

受现代陶艺的影响, 现代陶瓷灯具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作品倾向于追求思想与形式的个性化, 而非实用功能。与传统陶瓷灯具相比, 现代陶瓷灯具在观念表达和艺术形式有了明显的不同, 现代陶艺创作思想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图1, 作品在古代灯盏形式上进行灯具设计, 借助土、釉、火的艺术语言, 尝试自由、轻松、偶然的成型手段, 充分体现了泥土的气息、创作痕迹的自由、窑火的热烈, 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个性观念, 使灯具结合了实用与个性, 现代陶艺观念为现代陶瓷灯具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观念与形式, 当现代陶艺观念融入到灯具设计中, 观念的表达有时成为灯具设计的重要内容。

二、个性化设计观念指导下的陶瓷灯具设计

现代陶瓷灯具设计在现代设计中, 与其他产品设计一样, 受到个性化设计观念的影响, 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形式创新, 创意个性化、趣味化的产品与作品。现代陶瓷灯具不乏实用、艺术、与个性兼具的优秀代表, 它们造型自由多变、形式个性新奇, 能够吸引观者的目光, 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在经典的个性灯具的创意设计中, 外国设计师在设计出来不少经典的代表。例如, 英国设计师Jordi Canudas设计的蛋壳灯, 名为“凿开的灯”, 这款灯创意的将蛋壳的特点与灯的使用功能个性的结合在一起。“凿开的灯”顾名思义, 只有凿开“蛋壳”才能有光透出, 而凿开蛋壳就需要消费者亲自动手, 而且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亲自设计, 而灯具最终呈现的效果如何, 要看消费者设计的图案和凿开蛋壳的手艺了。不得不说这是一款创意十足的陶瓷灯具设计, 将消费者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 消费者也在产品设计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甚至左右到产品的效果, 设计师的个性设计观念也在消费者的参与中得以完成。

现代设计中, 个性化的创意灯具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主流, 设计者也开发出不少兼具个性与创意的陶瓷灯具, 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的、趣味性、个性化的多种消费需求。

三、传统元素在陶瓷灯具设计中的体现

现代陶瓷灯具中, 不乏观念的、个性化的设计, 同时, 也有大量的陶瓷灯具与其他艺术设计一样, 从传统文化中借鉴了不少优秀的传统造型与装饰元素, 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个性化设计中, 这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设计者观念的影响与熏陶, 同时, 也说明设计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例如, 图1和图2两组作品都是以传统的碗、盏的造型为基本形, 但因设计者设计观念与创作手法的不同, 两组作品呈现出迥异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1是艺术家创作的一组陶艺灯具, 由上部分的盏和底部的手柄组成, 在造型上保留了古代灯盏的基本结构, 但受现代设计观念的影响, 艺术家采用切割、拼接组合的创作手法, 使传统的灯盏焕发出新的艺术形式, 古朴粗犷而又不失个性与现代感。

而图2作品《烛台》基本元素是普通的、传统的碗的形态, 但在现代个性设计观念的指导下, 设计者将个人的自由情感, 通过作品进行表达。富有, 但又不失实用即照明的基本功能。设计者将自由个性在创作过程中发挥, 采用手工向石膏模具上自由挥洒泥浆完成作品成型, 甩浆过程设计者有意或者无意识, 随心而作, 使得作品具有了偶然性和唯一性, 传统的造型元素展现出现代个性化的艺术形式。

总之, 现代个性化的陶瓷灯具设计充分展现了个性设计观念, 注重自我创作意识的表达。个性创意设计观念对现代陶瓷灯具设计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在现代陶瓷灯具的造型、装饰、色彩等方面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摘要:灯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自人类开始用火照明以来, 灯具便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出现, 其中, 陶瓷材料油灯、烛台就是较早出现并且使用历史较长的的灯具。我国陶瓷历史源远流长, 陶瓷文化深厚, 陶瓷灯具的发展与陶瓷、科技的发展始终保持一致。陶瓷灯具发展到今天已经由单纯的实用性发展到实用与审美并重, 甚至审美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上升到消费心理的第一位, 个性化设计在这一环境中发展。

关键词:陶瓷灯具,个性化,观念

参考文献

[1] 高丰, 孙建君.中国灯具简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

[2] 林福厚, 亦山.灯具设计.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 杨永善.说陶论艺.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灯具设计范文第4篇

今年11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已联合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印发《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公布了淘汰白炽灯的路线图,引发照明行业人士关于“节能灯未来前景”的热议。他们认为,白炽灯逐渐退市,对于节能灯是重大利好,但由于LED是环保、绿色、低碳的新型光源,所以,对其大力推广与使用将是未来的趋势。

LED节能灯是用高亮度白色发光二极管发光源,光效高、耗电少,寿命长、易控制、免维护、安全环保,属于新一代固体冷光源,具有光色柔和、艳丽、丰富多彩、低损耗、低能耗,绿色环保的优势,适用家庭,商场,银行,医院,宾馆,饭店他各种公共场所长时间照明。无闪直流电,被广泛地应用。 表面上,LED照明产业发展热火朝天,然而繁荣背后的隐忧,也随之浮出水面。如今的LED产业可谓是诸侯混战,不同的LED厂家根据各自的理解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有人更是戏言:“现在的LED灯,真的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正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互不兼容与不可替换;使得LED照明市场上产品和部件更换相当困难,这也令消费者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敬而远之;从而为LED的应用增加了困难,弱化了市场竞争力。

而作为制造商,其实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苦。“目前每推出一款新产品,厂家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设计一套新的方案,这样成本能不高吗?”这是业界代表发出的感叹!更让人困扰的是,由于产品接口没有标准化,很难对不同厂家的产品进行严格比对。厂家之间不是在产品寿命、色温、性价比等方面进行竞争,而是大打“价格战”。不能规模化生产使得LED照明产品成本很难下降; 为了一味地降低产品价格,则商品质量方面难免不能保证。

灯具设计范文第5篇

1、香港雪宝:首创儿童房专用板材,板材十大品牌。国际品牌,知名建材品牌信誉推介单位,中国建材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

2、金玉华:专为别墅装修,高档写字楼,星级宾馆,豪华装修特制无醛板材,板材十大品牌。

3、兔宝宝:中国名牌产品,浙江名牌,德华集团,板材十大品牌。

4、金鲁丽:鲁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板材十大品牌。

5、千年舟:千年舟集团,华海木业有限公司,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板材十大品牌。

6、绿景福龙:浙江著名品牌,细木工板十大品牌,中国绿色环保产品。

7、莫干山:浙江升华云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板材十大品牌

8、大王椰:杭州大王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中国驰名商标。

9、百强板材:中国著名品牌,中国装饰板材行业十大品牌,中国绿色环保产品

灯具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汉代;灯具;仿生;装饰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An Analysis of the Bionic Design and Decoration of Lamps Made in Han Dynasty

LI Pei-hao(Academy of Arts for Jiangsu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Key words :Han Dynasty; lamps; bionic; decorat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装饰是原始人最早就掌握的艺术,修饰、打扮的使用功效上,体现着一个种族的特征,对神的崇拜在除了直接体现在图腾之上,在器物的装饰中也有深入的体现。汉代灯具在保持战国以来的传统基础上,更多的在形式上追求新意,有所突破与变化,是我国灯具发展史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汉代灯具与汉代其他器物在设计风格上有着统一,也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汉代灯具注重仿生装饰形态的设计,其装饰元素物象众多,构思新巧,结构合理。以常见的云纹、弦纹、菱形纹等为最基础的装饰纹样,以仿人物形、动物形、植物形为装饰形态的表现元素,集审美、科学为一体。灯具的仿生设计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仿生学科,是依附于装饰之上的设计。

一、装饰纹样

纹样在传统装饰中占首要表现地位,纹样是古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按照一定图案结构规律经过便化、抽象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图形。①汉代灯具的装饰纹样充分体现汉代仿生形态设计,几何纹是对物象的抽象化描绘;动物纹、人物纹则是高度概括仿生形态设计。在灯体外表面刻绘当时流行的云气纹、回纹、蟠龙纹、夔纹、凤纹等纹样或采用彩绘、错金银、鎏金、透雕等装饰工艺,设计简洁大方,装饰合理适度。

(一)几何纹

几何纹样是以点、线、面为构成元素,按照特定形式排列组合而成的抽象图形。早在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运用几何纹样来装饰器物。汉代灯具的几何纹设计主要以弦纹、菱形纹、齿纹、绳纹、云纹、火焰纹、水纹为主要纹样。其中,云纹是汉代纹样中主要的纹饰,展现云的形态特征,是对得道成仙的精神寄托;火焰纹是汉代陶制多枝灯常见的装饰纹样,在端头插有火焰形花饰;水纹由曲线构成,是对流动中水产生的波纹的几何概括。以几何元素组成的云、火、水等纹样,都是对自然界物象直接仿照后经过抽象的提炼而产生的结果。

(二)动物纹

动物纹是汉代灯具中重要的纹饰,汉代是封建社会早期,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认为动物具有神化的能量,借助动物力量去战胜外力的观念在汉代人心中根深蒂固。汉代灯具动物纹主要包括飞禽、鱼等现实形态和龙、风、羽人等神化形态,这些仿生动物形态都不同程度地被人们赋予活动性、神秘性和力量性,具有神化色彩等多种意义相互联系。

汉代灯具仿生装饰纹样是实用与审美结合的典范,纹样所具有的仿生装饰性,在题材方面,比春秋战国时期更为多元化,以动物纹为主流,几何纹、植物纹均有所发展;在设计观念方面,汉代人既服从于天、神,又对现实生活进行生动描绘,体现了汉代人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是汉代文化意识、社会风俗、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装饰造型

灯具装饰造型变化丰富,没有专属的形制制度。汉代灯具空间塑造可以分为仿器皿型和仿生型等两种灯具造型形态。仿器皿型主要以仿豆形灯为主,仿生型又分为仿人物形、仿动物形和仿植物形等三种形态。本文主要论述仿生型灯具的装饰特色。

(一)人物形

仿人物形态灯具为佣人、宫女、西域着衣或裸体外族人的形象,多为跪坐的造型,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的阶级观念,及使用者控制、占有的欲望。闻名中外的长信宫灯是仿人物形的经典之作,为一位宫女跪坐左手执灯的形象,宫女神态安逸,上身平直,跣足,头梳髻,巾帼,内着广袖,外着长衫,通体鎏金,光彩熠熠。仿人物形的灯具,经艺术处理,生动自然,多为手托灯,也有用头顶的灯,显得意蕴性十足。除佣人、少数名族或外族人物造型灯外,还出现了母子灯和羽人形灯,母子灯是当时追求多子多福的意识思想的主观反应,是历史文化、审美趣味的产物;羽人即飞仙,形象是手臂为羽翼或者肩生两翼,体现了汉代对长生不老、升仙的祈求。

(二)动物形

仿动物形态灯具为牛、羊、朱雀、玄武、凤鸟、鱼雁等祥禽瑞兽的动物形象,表达象征吉祥长寿的内涵,从物质的侧面印证了汉代是谶纬神学,追求阴阳变化的时代。以雁形灯为例,仿鸿雁的装饰造型分为两种,其一,仿单雁足灯具,丰富了灯座的整体造型,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其二,仿雁的完整形态,如山西博物馆藏雁鱼铜灯,灯的整体造型为鸿雁回首口衔鱼状,造型完整,雁鱼形体态丰腴,丰富的彩绘纹饰也是雁鱼灯的一大特点,雁鱼灯的雁冠绘有红彩,通身色翠绿彩。

汉代仿动物形灯具造型,现实动物与神化动物并存,既写实又有夸张,是汉代人对于美好生活愿望的表现,是心理期盼的表现,如,在灯具中常出现两种牛的形态:一是四肢粗短、身材庞大的犀牛;二是体格健壮的黄牛。这种形象的灯具同时出现于汉代,可见当时人们对牛的崇拜②。

(三)植物形

仿植物形态的灯具为多枝灯,它同仿动物形态灯具一样,传达着使用者内心对祥瑞的追求。多枝灯装饰性极强,造型是对树的抽象化的提炼,可以称作连枝灯、百花灯等,高低错落的灯枝有规律的分层排列。有四枝灯、七枝灯、九枝灯、十二枝灯、十三枝灯等等。在多枝灯的灯柱、灯枝、灯盘、灯座也有仿人物、动物形纹样或者造型。多枝灯是我国古代观物取象的最为典型的事例,从装饰造型特征来看,多枝灯并不是写实意义上的形象,是经过提炼的形象,是一种人造的形象,是设计者主观思维的选择。

汉代灯具因空间摆放位置的不同而有“座”、“立”、“行”、“吊”等不同样式,仿生的装饰性同时存在于各种样式的灯具中。其中,座灯数量最多,用于室内局部照明,汉代人们是席地而坐,故座灯都比较偏小,放置在书案上与人们跪坐的高度大体吻合;立灯多为较大的多枝灯,全部点燃时,照亮了室内更多的空间;行灯用于夜晚外出时的照明,方便在室外行走;吊灯悬挂移动方便,但数量较少。灯具仿生装饰造型在客观上反映了汉代的形式美学概念,体现出汉代人生活理念及仿生形态的设计观。仿生造型的汉代灯具,具有语无论比的观赏价值,有的还具备一定的科学实用价值,点燃时仿生形态在火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三、仿生装饰的作用

汉代灯具的使用,使夜宴的歌舞升平成为可能,通宵达旦的场面无不显示了灯具的实用价值。灯具的仿生装饰设计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与财产等级的象征,既丰富了灯具造型形态,又可以增加了汉代人的审美情趣。

(一)实用

汉代灯具的仿生装饰造型以带有导烟管座灯是最具科学性的设计。其一,型灯体为中空设计,内部空间或贮藏清水,把导烟管完美的同构设计为灯体本身的有机部分,如仿人形态的手臂,仿动物形态的角、颈等,在灯油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由导烟管导入灯具内部或与清水溶合达到过滤的作用,从而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其二,这种灯体空间结构设计科学,可以拆卸,便于携带、清洗,如长信宫灯就是由六部分组装而成;其三,灯罩的移动设计可以调节光照位置和照射强度,同时也起到防风的作用。

(二)象征

形是器物制造时所遵循的制,它直接显示出使用者所推崇的物质形式思想与理念。仿生装饰有其特有的符号性,是使用者身份、地位与财产等级的象征,也是使用者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求。如,雁被汉代人视作信使,有 “鸿雁传书”之说,又由于雁雄雌配偶忠贞不渝和飞行有序,因此也常被用于婚姻、贽礼等,故鸿雁又有喜庆吉祥的意思;仿羊形态的灯具,“羊”同“祥”,其造型憨态可掬,简约大气,象征着吉祥如意。精美华丽的青铜灯具,不仅满足了这些权贵们的照明和审美需要,还可以满足他们借灯显示身份地位,借灯长明以求吉祥长寿的心理需求③。

(三)审美

仿生装饰设计灯具以多样的实体空间展示出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审美喜好和生活方式。仿生装饰灯具的精妙设计之处在于若白天不用灯具照明,灯具则转变成为一种完完全全带有美好象征愿望的装饰艺术品,供使用者观赏,如卧羊铜灯,灯盘与羊背同构设计,不使用时将羊背朝下与羊身相扣,就成为了一件精美的雕塑饰品,燃灯时只需要将羊背朝上翻起作灯盘,整体塑造大气饱满,羊形象憨态可掬,这是使用者祈求吉祥如意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灯具是人生活的伴侣,使用的过程中,逐渐从它的物质属性中提炼出社会的思想与艺术。就汉代灯具设计来说,照明功能无疑是主导地位,灯具仿生装饰设计虽具有从属性特点,但装饰文化作为物体系建构出汉代人的生活理念、审美观念与文化体系,揭示汉代设计思想的发展水平及其文化内涵,它的造型形态显示出汉代审美风格趋向,它的装饰工艺呈现出汉代精神层面的追求,指向汉文化体系构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多元化并存的特征,散发出大汉王朝对器物设计的美学思想。对汉代灯具仿生装饰形态设计研究,可以再现汉代灯具的可视化物质形式、工艺流程与技术发展为微观特色,为我国工艺技术文化提升软实力。

注释:

① 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

②王强.流光溢彩——中国古代灯具设计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48.

③高丰.中国器物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289.

上一篇:爱国标语范文下一篇:房地产价格调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