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范文

2024-04-03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省畜牧业在抓好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抓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8%,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9%,全省年减少粪污排放量2000多万吨。

质的转变,是一种化学反应,是事物机体结构的变化、能量的释放。在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中,各地多管齐下,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不断完善。

以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利用为纽带,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机制。各地大力推广大型养殖场,重点推广粪污集中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模式。在散养密集地区,重点推广分散收集、集中处理模式。同时,积极推广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模式。目前,全省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等生态循环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并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普及推广。

污染减排的逻辑理顺了,推动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各地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探索,总结并推广了达标排放模式、综合利用模式、生物发酵床模式等农牧结合、达标排放和发酵床养殖等有效模式。上高、东乡、万年等县,通过建设集中处理中心,统一收集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省畜牧部门在总结粪污处理模式的基础上,选择了10家典型企业,提炼总结其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汇编成册,在全省推广。(信息来源:山西日报)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许多老旧小区和街道往往会采取拆除新建的方式,这种方式却无法保留原街道的历史韵味,原有景观植被大量破坏,逐渐丧失地域特色。近年来,微改造的方式逐渐被各界所重视,对文化的传承也愈加重视。本文对在微改造中所运用的艺术设计浅谈分析。

关键词:微改造;文化传承;艺术设计

何为“微改造”?是指在维持现状建设格局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对建筑面貌和功能进行更新的方式。微改造注重的是“改造”二字,必须保留原有的地方特色,历史人文精神,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注重以人为本,所有的改造要以当地居民为出发点。同时设计师需深度挖掘,呈现出地方特色,如历史典故、文化名人、人文风情以及当地经典的元素。

1.老城街道的现状

受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部分老城街道在当时建造时未考虑今后的社会发展,一些建筑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其次就是管理方面,街道部分功能缺失,卫生不达标,污染严重等问题。对街道居民造成了不良影响。由于街道建造较早,并且使用年限较长,使得建筑外表面以及道路的破损;加上排水系统的老化,雨天会造成路面的积水;照明系统的匮乏,晚上出行极为不便;街道绿化严重缺失;同时缺少公共活动空间,无法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街區改造的实施途径

2.1 顺民意,解民忧

街区改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见以及基层首创的精神,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其中,成为改造的主人,激发了居民的改造热情。设计师应深度挖掘街区的历史,听居民讲述街区的历史以及文化故事,使 整个改造融入历史,融入文化。

2.2 引入绿色低碳设计理念

在了解到当地居民的需求下,将改造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整个改造计划徐徐渐进,保留原有安全的建筑,对部分建筑进行修缮,拆除高危建筑以及私搭建筑。对街区进行新的地面铺装,对建筑外表面进行修复,安装合适的公共设施,使整个街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绿色低碳的理念已近深入人心,在对街区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污水处理、垃圾分类、节能环保等一系列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绿色低碳为核心。在保持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充分使用环保材料;同时还需要提高清资源的利用率,如路灯、 热水器等当面;在绿化方面,针对街道居住的群体,种植相应的品种,同时增加绿化面积,加强对街道的管理,保护绿化不被破坏;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根据街道居民的需求,设计出符合绝大部分人群的自由活动,娱乐消遣的区域。

3.艺术设计在微改造中的运用

在改造过中我们往往会陷入以往的“惯性思维”,忽略习以为常的人文气息。如果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居民能深入参与,既能体现出居民的个人参与感,更能有利于传递当地独特的民俗民风。如果改造前,在街道公布栏收集居民的改造意见,或许在沟通过程中,有一些居民独特的见解往往是我们所忽视的,我们在设计中只考虑到人和事儿,但是居民们还挂念着街道里面随处可见的流浪狗和流浪猫。在改造过程中倾听居民的声音,艺术改造就是需要当地居民的深入参与。

艺术设计在微改造中的运用,是和“整改”是不同的,“整改”或许在意的是怎样快速重建,注重时效,而“艺术改造”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沟通与设计时间上面。设计师会考虑到当地居住的人群、生活方式、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一系类问题。倾听当地居民的声音,了解街区的文化、历史典故、文化名人等,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对街区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改造,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又能让当地居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情,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同时外来游客也可以了解到街区的历史故事。保留一些记载时间的事物,那些经历过风吹雨打青砖瓦房,摇曳在风中的大树都记载着街区的历史。照片墙的设计是记载我们日常生活的人与事,能够提高邻里和谐,弘扬社会正气。在整个艺术改在中要保持居民原有生活方式不变,提升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旧的街区和小区随处可见,而微改造则是城市抗衰老的一种手段。艺术改造不是随意的整改,需要使用更多的时间去用来和居民沟通,改造过程中积极收集居民的意见,让大家都参与到设计中去,能够很好的尊重当地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传承当地的文化和人文气息;当居民更好的了解到自家的历史;并且会与现代的设计碰撞出火花。改造过程始终遵循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基层人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吴茂盛.熊丹.基于TOD模式的城市新区交通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264-1266.

[2]吴丽佳.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更新.重庆;重庆大学,2005.

[3]百分比艺术 让微改造社区更美.广州文明网。2020-01-15.

[4]黄春华.环境景观设计原理.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

作者简介:

张振宇(1996.7—),男,汉族,籍贯:河南商丘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2)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范文第3篇

(一)项目名称和承担单位

1、项目名称:苍溪县2008年产业化扶贫优质生猪养殖项目

2、项目主管单位:苍溪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3、责任单位及负责人:苍溪县畜牧食品局 杨厚春(局长)

4、建设地点:东青镇东高村、白鹤乡新店村。

(二)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以东青镇东高村、白鹤乡新店村为重点,选择项目农户200户(东高村120户、新店村80户),其中建卡贫困户98户(东高村62户、新店村36户)。项目建成后,达到以下目标:

1、生产目标:培育年饲养良种母猪2头,年生产优质三杂肉猪35头的适度规模养猪大户200户,达到项目农户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猪6963头,实现养猪总收入904.3万元,项目农户年实现养猪总收入4.52万元,户均实现养猪纯收入1.47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2、扶贫目标:项目实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村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猪6963头,项目农户年实现养猪纯收入1.47万元,辐射带动项目村附近300户农户发展养猪生产,实现2000人贫困农民稳定脱贫致富。

3、项目目标:该项目由所在村成立猪业合作社,项目当年启动农户200户作为会员农户,项目投放的优质母猪400头作为合作社的滚动发展资本,在每头母猪投产后,项目农户按1头母猪向合作社一次性交售1头优质商品仔猪,由合作社按市价出售后再次购买优质母猪向村内其他农户滚动投放,项目建成后的三年内可由最初的项目农户200户,滚动扩大到330户以上,从而实现扶贫资金的最大使用化。

4、社会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养猪成本,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优质肉猪的需求,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生态目标:通过配套建设沼气池,大力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利用沼液灌溉紫花苜蓿、菊苣、籽粒苋等优质牧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提供更多更优质的青绿饲料,又培肥了地力,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规划建设示范农户200户,户平建设规模为:(1)改(扩)建标准化猪舍30m2。(2)引进杂交良种母猪2头,采取自繁自养的模式,年出栏优质三元杂交肉猪30头以上。(3)对项目村农民开展养猪技术培训4期以上,培训农民1000人次,印发现代养猪技术资料400册。

(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使用计划

该项目总投资122万元,申请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其中东青镇东高村投入项目资金30万元,白鹤乡新店村投入项目资金20万元,项目户户均投入项目资金2500元。产业化扶贫资金具体用于:良种母猪引进补助24万元,圈舍改(扩)建补助26万元。

(五)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项目村达到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猪6963头,实现养猪收入904.3万元,户均实现养猪纯收入1.4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新增3500元以上;提高生猪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优质肉猪的需求,并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项目实施地点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概况。苍溪县位于四川省北部、秦巴山南麓,东距历史文化名城阆中21千米、南与南江县相邻、西距广元112千米、北接旺苍与巴中,全县辖39个乡镇、717个行政村,幅员面积2330平方千米,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2.25万人。2007年末,全县有绝对贫困人口17624人,低收入人口52873人,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2744元,比上年增加558元,增长25.53%。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生猪是全县农村经济骨干支柱产业之一,年出栏生猪150万头左右,瘦肉型生猪普及面98%以上,其中DLY普及面45%以上。2003年被四川省认定为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2004年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肉猪产品认证,2005年取得进京入沪资格,2006年取得四川省猪肉及其制品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市场认证,2007年通过了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验收,生猪品质总体水平居全市第

一、列全省前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把培育生猪生态养殖小区作为发展和壮大生猪产业的主要抓手,结合生猪产业“十一五”规划,计划用2至3年时间,建成生猪生态养殖小区150个,到2007年底已初步建成80个,其中发展生猪现代养殖园区6个。累计培育规模养殖户3580户,其中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场达182个,小区及规模养殖户出栏生猪占全县生猪总出栏的46%以上。

(二)项目建设地点概况。项目区东青镇东高村、白鹤乡新店村是全县《十年》规划的重点扶贫新村。项目村农民有传统的养猪习惯,由于没有找到好的经营模式,农户养猪规模小而分散,养殖条件简陋,基础设施差,科技含量低,不能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和无公害生猪生产的需求,使农户经营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为改变自己落后的生产、生活面貌,广大农民迫切需要通过项目扶持,依靠养猪的优势脱贫致富。

1、东青镇东高村:位于苍溪县南面,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15户,850人,其中劳动力220个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00人次。拥有耕地1390亩(其中田896亩,地340亩),林地35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属深丘地带,平均海拔600米,最高810米,最低400米。2007年人均占有粮食550千克,人均纯收入1850元。

2、白鹤乡新店村:全村现有330户,116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36户,130人(低收入32户,117人;绝对贫困户4户,13人)。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其中劳动力295,拥有耕地1568亩(其中田1300亩,地268亩),林地4800亩,森林覆盖率达80%,属深丘地带,平均海拔836米,最高1150米,最低520米。2007年人均占有粮食500千克,人均纯收入2010元。

三、项目建设原则、规模和目标

(一)项目建设原则

1、将项目开发同农村居民的脱贫致富有机结合;

2、通过对产业链的前后向延伸,有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3、产品开发力争适应我国居民食物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

4、坚持开发绿色食品,以满足我国居民健康需求;

5、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遵循可持续清洁生产标准,注重技术的改进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二)项目建设规模和目标

本项目扶持发展优质肉猪养殖村2个,共200户。项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集中成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培育年饲养良种母猪2头,年生产优质三杂肉猪35头的适度规模养猪大户,辐射带动项目村近300户农户发展养猪生产。走“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生猪专业合作社与鸿宇食品公司签订生猪购销协议,对项目农户实行统一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组织销售的“四统一”服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养猪成本,进而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通过项目实施,项目村年新增出栏优质肉猪6963头以上,实现养猪收入904.3万元,项目农户年实现养猪纯收入1.47万元。

四、项目实施方案设计

(一)项目建设地点

该项目拟在东青镇东高村、白鹤乡新店村选择项目农户200户,其中东高村120户、新店村80户,集中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兴建生猪养殖小区,并辐射带动项目村周边农户300户以上发展生猪养殖业。

(二)项目户确定的条件

1、项目户的确定必须是全县《十年》规划的重点扶贫新村。

2、项目户自身有参加项目的积极性和实施项目的必要条件,自愿申请参加项目,并保证按要求搞好项目实施。

3、项目户是已在项目村公示无异议。

(三)项目农户典型设计

项目农户户均购良种母猪2头,新建或改造标准化圈舍30m2,按统一的三元杂交或内四元杂交生猪生产模式进行自繁自养。

项目建成后,项目农户年出栏优质肉猪35头以上,比建设前增加20头以上,农户生猪三元杂交率达100%。项目户均实现养猪纯收入1.47万元,新增纯收入8000元以上。

(四)项目土建工程重点及技术要求

按照项目设计要求,对生猪圈舍进行有计划的改造,改造的重点为:母猪饲养圈、饮水系统、粪污处理系统(含排粪沟、沼气池等)。建设要求主要为:

1、门窗:门朝外开,设在猪舍两端;长猪舍两侧纵墙上各开1扇,高2.0—2.4米,宽1.2—1.5米,门外设消毒池。窗的有效面积应占舍内地面面积20%,一般高1.6—1.8米,宽1.5—1.8米,窗下缘离地1.0—1.2米,每隔3.6米开1扇,一般使用优质塑料及木材制作。

2、屋顶及顶棚:屋顶材料要求耐用、防水、防火,选用小青瓦、石棉瓦、玻纤瓦等;顶棚选择PVC板、层板、竹板等材料吊顶。

3、饲槽:骑墙式饲槽,内上口净宽12-16厘米,槽底净宽8--10厘米,呈“上宽下窄”的瓦片形,槽底离地6-8厘米,槽上口离地20-25厘米,进料口净宽12-15厘米,进料口离地40-50厘米。

4、地漏:地漏长80厘米,宽45厘米,漏缝宽2.5-3.0厘米,漏缝上窄下宽,平整光滑;安装时应防止与地面粘结,以便于开启清洗地漏下的积粪沟。地漏下的积粪沟通往舍外的沟口处做防风闸门,防止舍外向内倒灌风。

5、地窗:设置于种猪或肥猪圈后墙正中离地10-15厘米处,规格为宽50厘米,高35厘米的“百叶窗”形。

6、母猪舍:设计为分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运动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若采用整体式全栋圈舍分布,可不设计运动场。母猪舍重点是配套完善仔猪保育设施,在原圈舍内靠走道一侧用砖砌成,面积约为0.8-1m2,距走道侧高度为65-70cm,上面铺盖板,盖板顶悬挂红外线灯,里面安装仔猪电热保育板。

7、粪尿沟:通设于猪舍后墙外侧,上宽50厘米,下宽30厘米,呈“U”形,纵向坡度3-5度,做成暗沟,上面盖板,便于清理,做到“雨污分离”,每一个圈栏的出粪口设置沉淀池。严禁将粪尿沟串联设置于舍内,有利消除循环交叉感染隐患。

(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修建(改建)生猪圈舍6000m2,户均30m2。

2、引进LY、YL或LYB、YLB母猪400头,户均2头,头平体重在25kg以上。

3、开展技术培训4期,发放技术资料400册。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2008年至2009年。

(二)项目实施进度

1、第1月至第2月,编制项目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

2、第3月至第4月,项目前期摸底和项目户规划:重点是对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的项目农户,进行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摸底调查,本着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的原则,合理确定每户应完成的工程量和需要购置的设施设备;

3、第5月至第7月,圈舍改造和技术培训: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圈舍基础性改造,重点是完善母猪饲养圈、仔猪保育基础设施、饮水系统、粪污处理系统,有针对性地搞好粪污处理设施的利用、母猪引进前的准备等技术培训;

4、第8月至第9月,仔猪保育设备购买、引种:采购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设施设备,搞好优质种母猪引种场的选择,预选好种母猪并作好相关疫苗的免疫注射和抗体水平检测,按引种规程引进种母猪。

5、第10月至第11月,饲养管理、技术服务:搞好母猪引进后的跟踪技术服务和相关饲养管理技术培训;

6、第12月,项目自查,申请上级验收。

项目建设进度图

进度

项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编写、申报材料

宣传发动、农户规划

圈舍改造

引种、设备购买

技术服务

总结验收

六、项目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一)项目总投入概算

经概算,该项目总投资122万元(详细投资见附件1):

1、圈舍改造72万元:户均30m2,共6000m2,120元/m2。

2、良种母猪引进资金48万元:户均引进LY、YL或LYB、YLB良种母猪2头,合计400头,1200元/头。

3、技术支撑费用2万元:开展技术培训4期,发放技术资料400册。

(二)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总投资122万元,其中农民自筹资金70万元,地方配套2万元,拟申请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其中浙水乡红旗村投入项目资金30万元,元坝镇石垭村投入项目资金20万元。产业化扶贫资金用于以下两个面:

1、良种母猪引进补助资金24万元:每头补助600元,户均补助1200元。

2、圈舍改(扩)建补助26万元:户均补助1300元。

项目投资明细表

资金来源

实施地点 户数 总投资 扶贫资金 地方配套 自筹

合 计 200 122 50 2 70

东青镇东高村 120 73 30 1 42

白鹤乡新店村 80 49 20 1 28

七、项目主要技术方案

(一)主要生产工艺

14+28+7天

79+7天

7+35+7天

35+7天

115+7天

(二)主要技术方案

1、推广以内四元(DLYB)和外三元(DLY)为主的经济杂交组合技术,实现品种选择标准化。其组合模式为“杜约长本”、“杜长约”杂交模式两种。

2、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实现生猪繁殖标准化。规范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实行生猪的人工授精操作标准化。

3、推广仔猪早期补料、补铁、补硒和早期断奶技术,实现仔猪保育标准化。根据初生仔猪生理特点及时喂给初乳、合理寄养、断尾剪齿、增温保暖、肌注铁、钴、硒、VE等制剂及及时开食补饲。在保证营养及猪仔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尽量提早断奶。

4、推广种母猪全价营养和阶段营养技术,实现良种母猪饲养管理标准化。饲养上采用全价营养和阶段营养的饲养体制,根据母猪不同生理阶段(空怀、妊娠、哺乳等阶段)喂给不同的饲料量,促进母猪按时发情、排卵及配种。

5、推广标准化生猪肥育技术,实现肉猪生产标准化。根据生猪生长发育规律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在体重达90—110kg时出栏上市。

6、推广无公害配合饲料和青绿饲料四季轮供技术,实现饲料、兽药等投入标准化。以饲喂配(混)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优质人工青绿饲草。严格控制违禁药品的使用,规范用药记录。广泛推广牧草新技术,合理选择牧草品种,达到牧草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均衡轮供。

7、推广生猪程序化免疫和重大疫病监测技术,实现疫病防制标准化。对猪瘟、猪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实施强制计划免疫,实行强制免疫标志认证管理。对强制免疫病种以外的传染病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组织实施。对引入的LY、YL二杂母猪要重点对繁殖障碍性疾病按免疫程序接种。同时,根据免疫接种时期,定期采集血样,集中监测猪只免疫效价。

8、推广无公害圈舍和适度规模场建修技术,实现环境治理和饮水标准化。合理的猪舍应该是冬暖、夏凉、通风、向阳、空气新鲜。猪舍应注意保温、防滑、清洁、干燥及粪尿沼气无害化处理。

八、项目预期效益

(一)经济效益

1、计算依据:母猪年产仔窝2.2窝,受孕率85%,胎产仔猪10头,仔猪成活率95%,育成率98%。正常生产年份能繁母猪年饲料消耗成本2500元/头,后备母猪年消耗饲料成本1200元/头;培育仔猪至25kg时饲料消耗成本80元/头。

2、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400头能繁母猪年可产优质三杂仔猪6963头,生猪平均体重按100公斤,精边肉屠宰率62%,精边肉单价按保低价22000元/吨计,可实现销售总收入904.3万元。项目农户户均实现养猪收入4.52万元,年运行成本费用609.69万元,年平均利润294.61万元(见附件2)。通过自繁自养,每头商品肥猪可获利润423.1元,项目户户均实现养猪纯收入1.47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扶贫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户年人均纯收入可达3500元以上,项目辐射带动300户,按每户年出栏优质肉猪20头,每户年增收8000元以上,因此,项目能稳定脱贫达2000人以上。

(三)社会效益

该项目的建成可推进全县生猪规模化生产进程,带动周边全县生猪产业的发展,促进生猪产业化经营,增加市场上高档、优质猪肉供给,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生态效益

通过配套建设沼气池,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利用还田灌溉,改善了生态环境,培肥了地力,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

九、项目组织管理

(一)组织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的领导和整体运作安排。

2、成立项目技术组。负责项目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建设中各环节的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上报、编写总结、验收报告等。

(二)管理措施

1、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川财农〔2006〕20号文件精神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设立专账,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实行封闭运行。

对农户补助的以农民签字(章)、乡镇审查加盖公章的表册按程序入账。对在农户家购种不能取得正规票据的,由售种农户在统一格式的表册上签收,并由项目技术组验收合格(签字)后连同农户领条一并按程序报账。其余项目支出一律按国家规定的正规票据按程序入账。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

项目资金必须坚持到村到户,同时,项目大额资金开支必须按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转账,严格控制项目中的现金支付。

2、搞好项目协调。搞好项目协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实行扶贫、财政、畜牧三家对项目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与监督的管理机制。县财政局负责整个项目资金的到位落实,设立专户,建立专账,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如期实施;县扶贫办全面负责项目的管理,协助镇乡、村落实贫困农户对象,协助畜牧部门做好该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县畜牧食品局全面负责引种、圈舍建造,技术培训指导,防疫治病等服务工作;镇、村社负责协助配合县畜牧局、财政局、扶贫办,落实好贫困农户对象,做好农户建档立卡工作,建立项目农户卡,保证农户卡完整记录农户生产生活和经济现状、规划建设内容、农户资金使用、物资领用情况、农户项目执行及效益情况等,组织协调贫困农户规划落实好建造圈舍场地,检查、督促、落实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以达到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确保扶持的贫困示范农户和辐射农户脱贫致富,切实发挥畜牧扶贫的作用。

3、建立项目公示制。在项目村所在地制作项目公示牌,将项目建设内容公布于众,实行阳光操作。并在每个农户门前制作1个标示牌,将项目建设内容列入标示牌,做到目标任务明确。同时,搞好技术资料的上墙宣传。切实做好项目贫困农户建卡工作,做到每户一卡,清楚记录农户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物资领用情况,项目执行情况及效益情况。

4、建立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为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项目建设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到村到组、到户。同时,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责任制和工程终身责任制,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项目建设任务完成。

(三)项目整合措施

整合新村建设、农能沼气、农村交通、文化卫生等项目资金对项目村实行全方位建设,并着重突出对贫困农户的项目覆盖和投入,弥补产业化扶贫资金不足和覆盖面小的缺点。新村建设资金重点用于弥补项目农户圈舍改(扩)建资金不足的补充,农能沼气项目资金重点用于项目农户粪污处理设施的补助,农村交通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改善项目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卫生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改善项目村文化卫生教育事业。

(四)滚动发展措施与产业化运作措施

1、运行机制:由养殖基地所在的养殖户自行自愿组建猪业合作社,再由猪业合作社作为广大养殖户的利益代表,以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与种猪企业、饲料销售企业、加工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整合和借助市场调控、信息通达、资金实力的优势,共同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种猪繁育企业通过合作社对会员农户实行优质低价供应良种母猪,饲料销售企业实行厂户对接优惠销售或赊销给养殖户,加工企业对会员农户实行“三优先”(优先收购、优先宰杀、优先付款)和优质优价收购生猪,并按2元/头付给合作社技术服务费,合作社对会员农户实行“六统一”服务(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养殖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疾病防治、统一污染治理、统一产品销售),从而实现了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种猪场、饲料厂、加工厂、合作社四方共推生猪产业发展。

2、“民企共建”的主要内容。会员农户通过“民企共建”机制,可以享受购买种猪低于市场价50元/头,享受饲料直销供应带来的低于市场价200-300元/吨或赊销饲料,享受肉类加工企业保护性收购价格和高于同期收购执行价0.2-0.4元/公斤,享受合作社直销生猪减少中间环节利润30-50元,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增值,养殖户每出栏1头生猪在原来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净增利润80-100元,达到生猪养殖的最低利润点,最大限度保护了养殖户的利益。

3、“民企共建”的作用。通过推行“民企共建”,可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合作社壮大的“四方共赢”。龙头企业有了优质的原料保障,增加了生猪屠宰量和企业的产值;种猪场和饲料企业拓展了销售市场;通过企业按产值产量兑现的经费,专业合作社工作经费有了保障,解决了服务能力问题。通过“民企共建”模式,建立了企业建基地促发展的有效机制,企业和养殖户有了紧密的利益连结,减少了流通环节,可使基地农户生猪养殖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4、滚动机制:在母猪投产后,项目农户按1头母猪按合同向合作社一次性交售1头优质商品仔猪,由合作社按市价出售并再次购买优质母猪向村内其他农户滚动投放,按目前商品仔猪市价计算,2头商品仔猪可购买1头优质母猪,项目投产后的第二年可实现当年会员农户向合作社交售合格商品仔猪400头,可购买优质母猪200头(1200元/头),可新发展农户100户(户均饲养优质母猪2头)。项目建设第三年,可再次滚动发展农户33户,项目建成后的三年内可由最初的项目农户200户,扩大到330户以上,从而实现扶贫资金的最大使用化。

(五)政策措施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范文第4篇

许登祥(农技人员)

生猪健康高效养殖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能提高品质和商品率,对促进养殖业发展,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均有重要作用。生猪健康高效养殖要抓好如下关键环节。

1、选用良种是根本

良种能提高品质和生产效益,能拓宽市场,促进生产发展。但优良品种必须在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高产优质潜力。

(1)种猪认购标准

种猪要纯度高,生产性能好,健康无病。为了保证质量,要从正规的种猪场引种,保证质量,保证健康。

(2)有目的地杂交

不同品种间杂交,后代会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因此不要用纯种猪育肥。不同的杂交方式杂种优势不一样,并且杂种优势在杂交一代最大。在商品猪生产中要根据品种特点,有目的的开展品种(品系)间的杂交,避免乱交配。

2、饲料和营养是基础

猪是杂食动物,能吃各种饲料。猪从40多种吃进的饲料中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人们把这些营养物质归纳为7大类:水、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必须满足猪对所有营养物质的数量需要;各种营养物质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互相协同、促进、影响和拮抗。缺少任何一种营养其他营养都会成为多余,造成浪费,影响生长。所以要喂给猪全价配合饲料。

(1)保持饲料原料多样性。

不同饲料各有营养特点,多样性才能起到互补作用,使营养平衡,全面得到满足,并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氮、磷和某些重金属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营养不足会引起应激,不仅影响生长,还将降低猪的抗病能力,使其容易生病,成活率低,一定要改变有啥喂啥的传统习惯。

(2)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有不同需要,要分别配料,专科专用

仔猪、哺乳猪需要较高的能量和蛋白质,母猪在怀孕前中期(85天以前)能充分利用青饲料,可适当提高配合料粗饲料的比例,即能降代饲料成本,又有利于控制膘情,防止母猪过肥。

预混料、添加剂种类品牌很多,正规厂家的产品都有专用性,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盲目加大或减少用量会造成营养不平衡或中毒。

(3)严防饲料霉变

霉饲料不仅影响猪的生长,还降低猪的抗病力,常见未到年龄的小母猪阴户红肿似发情,怀孕母猪流产死胎增多都与饲料霉变有关。米糠、麦麸、玉米等,尤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很容易发霉。猪对霉饲料十分敏感,稍有霉变就减少采食量,以致拒绝采食。在正常饲喂情况下,猪群突然不吃或少食,应首先检查饲料是否发霉。

3、日常卫生保健是保障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各地猪病时有发生,并日益复杂化,严重威胁着生产安全。传染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传染源(病毒、细菌)、传染途径和易感动物(猪)。要针对三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生物安全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从健康猪场引种,尽量不从交易市场买猪。

(2)分群饲养,全进全出。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提高猪群自身抗病能力。

(3)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一切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经消毒,对内实行封闭式管

理,对外谢绝参观;不准从市场购买任何生鲜动物源食品。

(4)严格消毒,降低病原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5)定期检测,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和适时驱虫。病毒性疫病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等,主要靠疫苗来控制。

(6)坚持定期或关键时期通过饲料或饮水实行脉冲式给药,有效控制细菌性病毒的感染。

(7)对病猪及时隔离,适当用药,积极治疗,及时淘汰。

4、搞好环境控制是重要条件

在规模养殖中,环境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猪在场里生活愉悦,没有应激,才能健康高效,多聚财富。

(1)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创造优良的大环境。坚持独立建场,一场一址,远离村庄、集镇、工厂和交通主干道(3千米以上);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生产、生活、管理三区相对独立,猪舍栋与栋之间距离应在10米以上。

(2)设计合理,坚固耐用,方便操作;有利于通风保温,坐北朝南,房檐高不低于3米;清道污道分开,尽量关少交叉。实行干清粪,减少排污量。

(3)设备选型先进、坚固适用,设施配套。 母猪要求身体健康,体形长,体格大,前胸宽,后臀宽,腿高,身长,腰平直或略弯,增重和饲料报酬高,乳头排列整齐,乳头突出明显,且有效乳头在7对以上,阴部发育良好,无繁殖缺陷等。养好母猪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二)

1、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母猪的饲养比较粗放。以青粗饲料为主,饲料搭配多样化,起到营养互补作用。在怀胎后期和哺乳期适当加喂精料。配种前瘦弱的母猪,应在配种后补喂精料,使其尽早恢复体况。这种饲养方法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对母猪采取单圈饲养。怀胎母猪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配种后 17~22天,是受精卵在子宫角着床期。如果这个时期管理不善,一圈放几头,猪之间互相斗殴、拥挤,圈舍高低不平,使母猪摔倒或追打母猪,都易造成流产。饲料中应加入食盐、骨粉或蛋壳粉及维生素、矿物质等。此期过后,可多用青粗饲料,少用精料,以防母猪过肥。二是怀胎90天至产出,是胎儿极度发育阶段。尤其是在最后20天内,胎儿的增重占其初重的60%左右,母猪食欲旺盛,如果饲养管理不好,胎儿发育不全,母猪也会因消耗本身营养物质而消瘦。反之,如母猪喂得过肥,也会造成胎儿流产或生产死胎。

2、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母猪是多周期发情动物,可全年发情配种。发情周期为21天。母猪适宜的初配年龄:引进品种为8-10月龄,体重达100公斤左右;地方品种为6~8月龄,体重70公斤~90公斤。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猪的生长发育和产仔初生重及泌乳力。

配种要掌握好时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配种的适时与否还和品种有关,地方品种发情征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阴户红肿,流出黏液,频频排尿,举动不稳,爬跨,食量下降,在按压母猪背部时站立不动、两耳竖立等。瘦肉型猪性成熟较晚,发情征候不明显,饲养员必须认真观察和掌握每头母猪阴户变化和行为表现。杂种母猪多在发情开始起的第2天下午或第3天上午配种,按压母猪腰部位不动,让公猪爬跨时配种最适宜。为使母猪多受胎,采取重复交配和双重交配的方式。重复交配是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配一次,然后间隔12~18小时,再用同一头公猪配种第二次;而双重配种是用不同品种的两头公猪先后间隔5~15分钟分别各配一次。这样可提高受胎率,达到多怀高产的目的。

3、母猪的受胎与产仔

母猪配种后,20多天不再发情,并且食量增大,毛有光泽,性情变得温顺,疲乏、贪睡,阴户收缩,尾巴下垂,就可以认为是怀孕了。怀孕到 90天左右,用手轻压腹部,能触到胎儿。母猪的怀孕期为112~116天(本地猪妊娠期短,引人的猪种较长;幼龄猪妊娠期较短,经产猪较长),平均为114天,即“

三、

三、三”(三月、三周、三天)。为了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应将每头母猪的预产期推算出来。

产前7~10天,要彻底清扫、消毒产圈,垫以柔软、切碎的垫草,准备接产工具,安排好日夜值班人员。产前3~5天,母猪出现临产症状:即乳房膨大、发热,乳头发涨、发红、光亮、变粗,有时可挤出少量的稀薄乳汁。阴门肿大、松弛,颜色发红或紫红色,从中流出稀薄的黏液。产前一昼夜或几小时,多数母猪前面的乳头中可以挤出或漏出带黄色较黏的初乳。母猪行动不安,叼草垫窝,站卧不安,时起时卧,徘徊运动,尾根抬起,有时频频排尿,开始阵痛,从阴门中流出黏液,则说明马上就要分娩。接产人员应认真消毒,做好接产准备,让母猪进入分娩舍,移进分娩床。在母猪上床前充分洗涤、消毒,特别是母猪的乳头应洗净。以防母猪乳头不洁,致使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在分娩过程中,严禁生人或小孩在现场看热闹或大声喧哗,以免使母猪惊慌、乱动,影响分娩或压死仔猪。全部仔猪产完后,接产人员应立即将仔猪口、鼻上的黏膜掏除擦净,再擦净全身,立即进行断脐。排出的胎衣,要马上清除掉,严禁母猪吞食胎衣。给产后的母猪喂些温豆饼、麸皮或米糠水,并适当加些食盐。分娩后2—3天,不要喂得太多太稠,饲料调制成稀粥状,喂量逐渐增加。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范文第5篇

形成现代化产业链发展模式才是长久之计

猪肉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很多人判断,明年生猪价格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个极端,极速冲高。而市场经济的主要调节工具是供求关系,但市场预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价格曲线。从2013年来看,当大家都意识到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有变化的时候,不论政府还是企业以及各相关环节,都将基于这种变化预期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价格曲线会更平滑一些,表现出的猪肉价格会相对平稳。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今年养殖行业受到较多事件的冲击,但这些事件都是阶段性、短期性的,其影响很快会过去。从长远看,企业要应对冲击性事件、减小风险,只靠国家的扶持和宏观调控也不是长久之计,最治治本的方法就是必须实现转型。实现转型就要有创新、有变革、要加压。企业不变革、无压力就相当于等死。只有创新和变革才是根本的、决定性的措施和办法。

直到今天是农历2013年的最后几天猪价依然在阴沟里挣扎,连贯起来看,生猪的这一个起伏周期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从养殖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这样较长的周期里面微利和亏损成为主基调,尤其是小户农民。

现代化产业链模式的优势

在养殖亏损的大环境背景下,养殖行业需要思考形成一定现代科学的、规模化的产业链发展模式,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加大抗风险能力。例如,通过建立养猪合作社,在种源、饲料、屠宰、食品加工方面拉长产业链,将有利于提升养殖行业的抗波动和风险能力。这也是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而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转型,估计还有10多年的时间和机会。

当下养殖业正在由传统的小、散、乱向适度组织化、适度规模的方向发展,这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并且,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将有更多的农民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从原来的生产者变成消费者。消费者增加,市场需求加大,同时生产者减少,这给我国农业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也给小农向大农转变带来机会。

生猪养殖与环保的影响范文第6篇

唐山市自然条件优越, 毗邻京津、背靠三北、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 是京津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发展生猪养殖条件得天独厚。据统计, 2016年全市生猪饲养量约1 100万头, 年出栏生猪约750万头, 规模养殖比例达83%。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 我市生猪养殖虽具有较明显优势, 但也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多数猪场存栏规模较小。全市猪场多为小型农户养殖模式, 存栏母猪不足50头。二是总体养殖水平较低。表现在生猪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巨大, 见表1。三是管理模式落后。家庭式管理为主, 多采取自繁自养, 新设备及新技术普及率低, 管理不到位。四是猪场养殖环境治理难度大。

为加快全市生猪产业结构调整和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提高养殖效益, 市畜牧主管部门于2015年开始,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

1 生猪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是引进“产出= (遗传+环境+营养) ×管理”国际先进管理理念, 强调管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二是集成推广母猪深部输精 (PCAI) 、仔猪早期补饲、猪舍内环境控制、能繁母猪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猪场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技术, 提高生猪养殖水平。三是制定和实施养猪场环境和污染物处理技术规范, 改善生态环境。

2 推广生猪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的主要做法

2.1 建设标准化示范场

通过详细调研, 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20个规模化养殖进行合作, 派遣专家深入每个猪场做前期调研, 针对性开展“三改” (即:改思维、改硬件、改软件) , 通过转变思维, 提升硬件, 集成推广新技术, 生产水平快速提高, 进而辐射带动周边猪场, 使该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2.2 召开各种类型培训会、座谈会及参观学习, 提高思想认识

为有效推广该模式, 两年来共组织召开了技术培训会4次、信息发布会2次、现场会1次, 座谈会12次, 培训人员2 000余人次, 重点推广了母猪自动饲喂系统、仔猪早期断奶、母猪PCAI (深部输精) 技术等先进技术。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加国际论坛和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2.3 制定和实施养猪场环境和污染物处理技术规范

在该模式推广的同时, 研究并制定了养猪场环境和污染物处理技术规范, 个规模化养猪场严格按照此规范实行, 大大改善了养猪场环境, 实现养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 切实降低对周边环境污染。

3 推广生猪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的主要效果

3.1 示范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一年来对各示范场的升级改造, 使各场的生产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均得到了提高。

3.2 示范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经济效益:通过改造升级, 示范场主要生产指标显著提高, 仔猪成活率由81%提高到91%, 提高了10个百分点;出栏时间由190.26d缩短到170d, 缩短了20d;母猪年提供肥猪数由15.32头提高到18.05头, 提高了近3头。年增加经济效益6 951.8万元。

社会及生态效益:通过提高母猪生产水平, 减少母猪饲养量。2016年出栏育肥猪12万头, 可减少饲养母猪900头, 节省饲料900t, 减少粪尿排放4 500t。实现生猪产业结构调整和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解决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 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的应用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它能够使养殖者转变已有的观念, 集成应用新技术, 切实提高养殖水平, 增加养殖效益。

摘要:近年来, 唐山市生猪养殖规模稳定, 但也存在存栏规模较小, 总体养殖水平较低, 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建议大力推广生猪标准化高效养殖模式, 通过转变思想, 升级改造养殖场软、硬件设施, 提高生猪养殖水平, 为顺利实现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上一篇:水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文下一篇:数字信号处理课设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