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条件下的成本管理范文

2024-04-03

审计条件下的成本管理范文第1篇

一、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的意义

当今时代, 计算机技术成为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由于通信技术逐渐成熟, 已经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人们也在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对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利用, 实现对大量信息资源的快速采集、总结和利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先进的电子化方法, 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类和高效处理, 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辅助, 让用户所享受的服务质量更高[1]。当今时代, 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艰难的挑战, 只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严格监控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 才可以保证档案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稳定性, 保障电子档案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在信息化条件下, 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立起正确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要认识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成不仅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 同时还要依靠许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交流。信息化条件下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工作的反思和总结, 从而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 帮助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建立起正确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 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机制更加完善, 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更高的从业素质, 确保人们能够得到优质的档案管理工作服务[2]。

二、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工作方面

由于档案工作对专业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 需要对档案整体进行分类统计。传统的档案归档和记录大多以纸质和人工的方式进行, 同时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基于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 档案室的管理工作不能条理清晰地进行, 档案的存档和档案目录工作完成质量不理想, 对信息系统软件安装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档案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较难实现统一, 一些档案馆和档案室仅实现半信息化的管理, 这对全面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综上, 档案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束缚了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特点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 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 常遇到信息化管理技术滞后的问题。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未充分结合档案管理程序的标准性和信息技术的特点, 大量档案在归档时利用磁盘或光盘存储, 这种方式存在许多不足,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跟上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步伐[3]。

(三) 档案信息系统

在信息化条件下, 旨在将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为能够实现数据交换的机读的目录档案系统。当下我国的档案信息系统有很多层次, 但是大多都达不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规范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三、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一) 数字信息的档案管理

数字信息量较大, 其中一些数据被积累储存在业务数据库中, 一些被定期销毁, 还有一些被转移到临时载体上。若档案管理不能建立起良好的管理系统, 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在以往的档案管理过程中, 已经形成了以纸质文件形式进行档案管理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 在文件归档到档案系统当中的时候, 数字信息不能归纳到一般的档案管理系统当中, 因为数字信息容易在周转过程中缺失, 导致电子文件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缺失。因此, 为了解决数字信息的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可以采用“双套制”策略。双套制策略指的是对档案信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记录并保存。电子档案所占空间小、信息储存量较大且能够快速查找, 但是由于电子档案的特殊记录形式, 导致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会出现原稿被改动或者格式问题无法识别的情况;而纸质档案因为以纸质的方式进行记录, 所以会占据较大的空间, 承载的内容也较有限, 同时查找起信息来也较麻烦, 但是纸质档案记录的信息真实可靠, 能够保存较久。因此充分考虑到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均为优缺点并存的记录方式, “双套制”的档案管理方式较符合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二) 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存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让电子文件的数量也大大地增加, 对非文本数据的整理和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一大重要内容。电子档案让档案管理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手动式管理模式, 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中的劳动量, 同时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搜索效率, 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 但是, 档案管理的电子文件真实性、存储时期和规范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建设档案目录中心和档案数据库的过程中, 要利用法规对电子文件的格式进行规范化管理, 尽量使档案管理系统更加规范。同时应当对电子文件进行筛选, 筛选出关键的信息进行归档, 这样可以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收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4]。

四、信息化条件下的服务创新

(一) 在网络上建立起档案信息查询网站

目前, 为了能够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到企业和单位的最新发展情况, 许多单位、企业等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一些高校也利用网络建立了本校的网站, 将本校的师资信息、校园环境信息等发布在网站上, 方便学生等对高校的了解。与此同时, 这些网站不仅发布信息, 还建立了专业的团队对网站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 确保信息能够更好地向人们展示。档案馆或者档案室也应该学习这种现代化的手段, 积极地开通网站服务, 使得档案信息具备快速搜索查找功能, 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借助网站实现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 开展档案工作在线服务

当今时代下, 人们越来越注重时效性, 因此, 人们在利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中, 也对时效性提出了要求。传统的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人们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查找某些信息的过程中,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在档案室进行查找, 再将档案复印或者拍照, 这种传统的查找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限制, 不具备较高的时效性, 因此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此时, 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改变查找手段, 例如通过邮箱、邮件和窗口问答等方式为档案信息查询者提供网络在线服务, 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三) 创新服务

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 档案室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 对档案服务机构和网络服务系统要进行相应地创新, 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条件下, 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适当借鉴国外较先进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 同时结合自身需求, 建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 使档案管理更科学, 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优质共享,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我国在不断进行现代化建设, 档案工作是目前一个意义重大的工作, 在档案工作的进行中, 要注意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档案工作中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加快档案工作的发展, 使档案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 同时, 为保障客户所享受的服务质量, 档案工作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 同时将信息技术与自身的发展相结合。为了使档案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必须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和服务创新, 这也是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本文将简单叙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探讨和分析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标准化,管理,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跃曼.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及服务模式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7 (24) :123-123.

[2] 王小洁.信息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J].财会学习, 2017 (14) :194-194.

[3] 吕洪涛.信息化时代下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创新途径[J].民营科技, 2016 (6) :111-111.

审计条件下的成本管理范文第2篇

当前, 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处在黄、淮、海流域的部分冬小麦生产区, 在2015年秋播期间, 因天气提早降温、干旱, 播后又遇持续阴霾天气等因素影响, 造成小麦冬前生长不足, 弱苗比例增大。例如, 河南、山东、安徽和苏北等省份的冬小麦主产区, 出现了多年一遇的冬寒和持续阴霾天气, 给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造成冬前小麦前期生长不足, 弱苗增多, 个体偏弱, 群体不足。尤其在在秸秆全还田后使用普通旋耕播种机播种的地块, 与往年相比, 弱苗、死苗现象更为严重。因此, 以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为主的春季农业生产刻不容缓[1]。各地应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 加强田间管理, 主要方法和措施如下。

1 预防小麦冻害, 及早采取补救措施

在小麦冻害发生之前随时关注天气预报, 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冻害发生后1~3 d调查麦田受冻程度, 对麦苗受冻死亡率超过10%的麦田及时追肥。一般麦苗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 667 m2追施尿素5~6 kg;超30%的麦田, 麦苗受冻死亡率每增10%, 667 m2增施尿素2~3 kg, 最高不超过15 kg。

2 开春后及时进行促苗、壮苗, 构建合理群体

针对小麦冻害情况, 抓住小麦在冬后分蘖期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促苗、壮苗。对水浇麦田, 要因地制宜进行肥水调控。一类苗和二类苗要促控相结合。一类苗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 缩短基部节间, 控制植株旺长, 预防生长后期倒伏。拔节期在浇水时结合追肥, 667m2追施尿素15~18 kg。对生长比较旺盛的苗以控为主。对冬前有旺长现象的, 应在开春时使用镇压器镇压蹲苗, 防止过多的分蘖发生。在麦苗起身和拔节期前后观察分蘖情况, 在分蘖态势开始消减时, 结合浇拔节水667m2追施尿素10~15 kg。对667 m2茎数在60万~70万的二类麦田, 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667 m2追施尿素10~15kg。三类苗以促为主。春季追肥分2次进行, 第1次在麦苗返青期进行, 平均地温稳定在5℃左右时浇水结合追肥, 667 m2施尿素或磷酸二铵8~10 kg;第2次在拔节期进行, 667 m2施尿素6~8 kg, 促进个体生长发育, 提高成穗率, 增加穗粒数;对播种相对较晚弱苗麦田, 要控制早春浇水时间, 以免降低地温和土壤透气性而影响麦苗生长。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一是顶凌耙耱, 保墒提墒;二是顶凌追肥, 促弱转壮。各类麦田都要顶凌耙耱, 蓄水保墒, 为壮苗奠定基础。对苗黄、苗弱的麦田, 在雨后趁墒追肥并结合顶凌耙耱保墒, 667 m2增施尿素5~6 kg, 促进其生长发育。对冬前群体过大的旱地麦田, 返青期不宜追肥, 可在起身至拔节期趁雨酌情追施尿素8~10 kg。三是划锄镇压, 提墒保墒, 增高地温。早春小麦返青前后使用农机具划锄镇压可提墒、保墒, 提高地温, 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同时可抑制小麦旺长。镇压要选择在天气比较晴朗的中午前后进行, 不要在寒冷阴湿的早晨进行, 以免损伤叶片。划锄要因地块和苗情而定, 对播种较晚的弱苗要浅划浅锄, 以提高地温, 促进弱苗转壮, 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 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3 选择最佳时机, 进行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机是在小麦播后、出苗前和早春返青前期。要在早春时节, 日平均温度稳定在8℃以上并选择09:00-17:00的晴好天气进行;同时, 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 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使用的除草剂主要有骠马水乳剂、20%使它隆乳油、25%阔草灭可湿性粉剂、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杜邦巨星等。各地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指定的防治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进行作业, 以免产生药害, 影响防治效果。

4 病虫害要进行早预防和早防治

冬小麦要针对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在返青和拔节期就要对病虫害做好早期预防和控制。对小麦吸浆虫, 要坚持蛹期防治与成虫期防治相结合, 蛹期 (3月下旬-4月上中旬) 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或甲基异柳磷进行土壤处理, 并及时中耕浇水, 确保防效;成虫期可用2.5%辉丰菊酯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等农药喷雾防治, 也可用80%敌敌畏熏蒸防治。对条锈病、纹枯病和白粉病要在发病初期用30%戊唑醇 (得惠) 悬浮剂和12.5%烯唑醇 (禾果利) 可湿性粉剂或25%丙环唑乳油等药物按说明书规定剂量进行防治。

在冬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和抽穗扬花期, 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按照说明书中各自的计量混合比例进行喷药, 以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对小麦赤霉病, 若降雨量超过50 mm或抽穗扬花期遇3 d以上连阴雨, 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预防。对小麦红蜘蛛, 当市尺 (33.3 cm) 单行有虫200头以上时, 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等农药喷雾防治。对小麦蚜虫, 当穗蚜百株达500头或益害比1∶150以上时,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50%抗蚜威或40%毒死蜱乳油按说明书规定剂量进行防治。

在防治病虫害时, 应选用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的植保机具, 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推广使用植保飞机进行大面积联防联治, 效果较好。使用时, 对喷洒方法、药剂用量等严格按照机具操作规程和药剂使用说明进行, 防止污染农田和危害人畜安全的事件发生。

摘要:保护性耕作法是人类在遭遇严重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之后逐渐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土壤耕作技术。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 针对当前黄、淮、海流域冬小麦生长现状, 提出冬小麦生产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田间管理方法。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冬小麦,田间管理

参考文献

审计条件下的成本管理范文第3篇

2、2020中国大数据产业态势分析

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4、跨界融合: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的进路思考

5、后扶贫时代扶贫资金配置成效的组合效应研究

6、2018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 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

7、基于信息技术的参与型青少年法治教育

8、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数学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9、24家城商行高管畅谈城商行发展与转型

10、“互联网+”促进教育精准扶贫:问题、方向与路径

11、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2.0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12、数字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

13、数字时代社会“智”理适老化趋向

14、我国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演进、问题分析和发展建议

15、百位营销领导者智见2016

16、2015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

17、新时代领导干部决策能力提升:现实约束与路径选择

18、中国疫情防控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蕴探析

19、“三个课堂”县域规模化应用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

20、理论意蕴、内在属性和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多维解读

21、信息贫困微观机理的深入洞察

22、发改系统全力战“疫” 保供应促复产

23、“饭圈”的拓扑结构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24、以信息技术规模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25、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

26、国外信息技术促进高等学校内部公平的举措及启示

27、传播学视角下算法推荐研究的学术场域

28、台湾都市诗的阶段性发展与蜕变(1930—2015)

29、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扶贫工作中的作用

30、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31、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比较优势分析

32、我国虚拟养老院发展的优势、风险及路径

33、教育现代化体系中四川电大转型发展的方向

34、县级融媒体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35、精准扶智:内涵与典型实践的探析与思考

36、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37、智慧城市教育公共服务数据治理研究

38、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系与路径

39、无障碍战略与残疾人扶贫问题研究

40、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终身学习体系重构的理念与路径

41、习近平论“一带一路”

42、城市极端天气灾害的适应性治理研究

43、创作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44、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我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述评

45、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

46、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47、中职贫困生家庭资本、人力资本与就业支持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48、党建“三建模式”引领西部油企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49、在新理念引领下开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审计条件下的成本管理范文第4篇

一、积极改进经济责任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既要积极实践、勇于探索,又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扎实有效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一)把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结合起来

离任审计一般意味着“盖棺定论”,而任中审计还有在任中就对其预警和教育的作用。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形式,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离任审计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有任中审计,对有违规违法行为能起到一定的挽救作用。更重要的是,实行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促进干部廉洁勤政,求真务实,科

学决策,合理使用资金,并自觉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与离任审计相比,任中审计更具特色,未来将成为经济责任审计形式的主流。必须重视任中审计的作用,科学确定年度任中审计计划,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单位,及时进行审计回访,帮助被审计单位查找原因,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实践表明,“任中审计”过的单位,“离任审计”时较少发生违规问题[1]。

(二)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投资审计结合起来

一是科学安排,整合审计资源。合理安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将政府投资审计与该单位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把项目安排给同一审计组承担实施,实行“两个项目、一次进点”,既避免了多次进点、重复审计,有效减轻了被审计单位负担。 二是成果共享,提高审计效能。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注意收集和保存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相关的资料;在进行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时,又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并充分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结果,尽量做到一次审计满足多种需要。现场审计结束后,根据需要分别出具报告,有效缓解了人少事多的局面,既节约了审计资源,实现了审计资源和成果利用的最大化,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又从多个角度对该单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查,提高了项目质量,提升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高度和厚度,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更加全面、科学。 (三)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

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就是要以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对资金使用效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经济决策权力运行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能力和经济责任,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正确运用绩效分析和评价,有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评价有利于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进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有利于促使经济责任审计适应审计大环境的变革,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向纵深发展的充分条件。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问责制度中的困境和问题

国家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说:“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目的就是要整改、纠正这些问题,审出问题不处理问题等于没有审。”国家审计机关不仅要对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履行其职责的规范性及使用公共资源的流向、效率、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而且对于政府的失责要追究责任。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政府审计职能创新,问责已经成为政府审计的基本职能。所谓审计问责,是由问责主体针对审计机关发现的政府及其公务员对其职责和义务产生否定性结果的质疑并追究相关责任的制度规范[17]。近年来,我国虽在问责政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建立真正长效的问责机制仍然任重道远,主要面临如下困境[2]。

第一,责任意识淡薄,问责动力不足。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历史,“权力至上”、“官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受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当前我国官员群体的责任意识淡薄。一是对国家不负责。一些地方和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置国家的政策、法令于不顾,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影响了国家政令畅通,致使上级部门对地方真实状况失察,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二是对群众不负责。在现行干部制度下,许多地方干部为自身的“前途”大搞媚上欺下,为了所谓的“政绩”不惜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而对群众的疾苦则漠不关心,对群众反映并盼望解决的问题,能拖就拖,能压就压。三是对社会不负责。一些干部的确已忘记了从政为官的宗旨,忘记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第二,程序规范缺失,问责效能不高。一是问责程序的启动主要体现在仍仅限于党政机关,而少有人大或公众等其他主体来启动。这样,在问责过程中,党政领导干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从而导致党政机关内部在问责过程中避重就轻,甚至阻碍对责任者的查处。二是责任认定不规范,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受到何种责任追究,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样就可能导致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过重罚轻,即用行政问责、政治问责代替法律责任,以掩盖更大责任,防止责任范围扩大。另一个极端则是过轻罚重,借问责之机,小题大做,排除异己,使问责制扭曲变形。三是在调查事项方面,目前主要是由检察、监察、审计机关来完成的,而人大机关并没有发挥显著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在政府问责制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法制化环境还不够成熟

虽然审计法已经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但是要将经济责任具体落实到某个具体的人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即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行政问责制的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方式、问责程序、问责事项等等,同时还要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作出配套规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2.行政体制中权责不清,给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造成困难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刊发任建明、杜治洲的文章称,随着《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出台,我国的问责制逐步走向规范化。但“问而无责”的现象成为官员问责制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实中很多对官员的问责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对政府的诚信造成了严重损害。“问而无责”的主要根源是政府官员权责不清晰,导致问责缺乏依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向上权责不清。由于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政府的授权。各级行政机关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很难对中央事务和地方事务进行明确的区分。与中央和地方分权不明相比,地方政府各层级间职权划分不清晰的现象更为严重。二是正职和副职分权不明。我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而《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实践中,一般实行“正职负责和副

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副职也享有相当范围的政策决定权。所以,在现实的问责中一般主要追究副职的责任,而正职则能顺利避免问责。

正是由于这种职位分类制度不完善、不科学,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归属不清晰的问题,导致行政官员具体承担什么责任,是领导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还是其他责任,到现在也还是粗线条的。给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确定和审计重点的把握带来了不确定性,也给审计实施增加了随意性,给问责制的责任界定带来极大的“模糊性”。

3.缺乏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点。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审计风险。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评价,对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十分重要,不但是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地位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缺少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严重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评价指标无法量化,审计人员难以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成为制约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水平提高的瓶颈,也影响了问责的效果。

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转化不够、责任追究落实难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体是党委、政府和有关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如何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决定经济责任审计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难、问责难是目前普遍的现象。结果运用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含义模糊,组织与领导干部之间没有明确约定,法律也没有具体规定,需求难以具体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结果的运用程度和问责的效果。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结果运用主体的多元化和认识水平的多层次,都是造成结果运用难、问责难的因素。当然也存在审计质量不高,审计评价标准不规范、不准确,也是导致审计结果利用弱化的一个原因。

三、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问责制建设的改进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实质是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状况的审计,通过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明确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客观公正的评价领导干部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业绩和责任,为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责机制作为行政问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行政问责机制的法制化和常态化[3]。

(一)完善立法,明确经济责任审计问责的范围

首先,应当完善立法,明确规定公共部门、政府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有按职责做好工作并向公众、向人民负责的责任。需要明确什么级别的领导应负怎样的经济责任;其次,处罚办法还需要更明确,对于什么级别的领导进行什么样的处分,必须有相关完备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避免审计结束后又屡屡再犯;此外,还应

当在法律限度内赋予审计机关一定的行政裁量权来解决责任认定的条件、幅度或范围等具体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法律必须合理限制行政裁量的条件和范围,并以行政程序作为法律约束,从而有效防止行政裁量权的滥用,保障问责制的实现。

(二)大胆创新,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转型

要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对政府问责的最终目标,就必须着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从传统“财务型”向现代“绩效型”的全面转型,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创新:要按照政府责任审计的方向,从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以对领导干部管辖的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绩效审计为方向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框架,探索以信息技术支撑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途径。确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决策、制度政策审计、经济结构调整评价、履责绩效和廉政评价等;积极研究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过程控制型向结果导向型的质量管理办法转变问题;研究和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的业务管理流程,根据以权定责、以责定评、以评定审的逻辑顺序,优化现有的流程控制,改进审计现场管理。

(三)完善制度,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作为经济责任评价的法定部门,审计机关必须努力解决评价难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务之急是探索建立各类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评价体系的定位,二是评价体系的内容,三是指标体系的构成。评价体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标体系,它实际是审计机关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基于这样的定位,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指标等内容[4]。评价指标部分应明确设计指标的原则、指标的名称、用途、计算公式和关联分析方法等。当前,可以探索建立绩效改善评价指标体系。所谓绩效改善度,就是将接受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某些方面的状况,以其任职期初为基数,进行逐年比较,描绘其变动趋势,判断经济发展和管理情况变化的态势,从而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判断和评价。

(四)加强协作,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制度化

问责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当前,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责制度,以制度确立结果运用机制,并保证机制的规范运行。应加强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形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工作目标,尤其是计划安排、项目组织实施和成果运用应该在制度层面作出统一的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有机结合;应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制度、结果通报制度、结果落实的整改督察制度。努力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开展干部警示教育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结合。让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被审计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成为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助推器,切实发挥它在领导干部任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世林. 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版.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审计条件下的成本管理范文第5篇

1.煤矿掘进支护概述

煤矿巷道的安全性主要依赖于掘进支护工作的持续跟进,因为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煤炭量减少,地下的空间越来越大,对支护工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何保证支护工作持续满足工程进度的实时要求,是煤炭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发展支护技术提高巷道的安全保障,只有煤矿巷道的安全达到保障,采煤工程的开展才能有序展开。巷道支护工作位于巷井底部,除了起到帮助通风、排水和一定的运输传递的作用,还是煤矿巷道挖掘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实际工程中,我国还存在对煤矿企业的支护资金投入不到位的现象,因此许多企业存在支护技术落后、支护设备老化的现象,这些都是我国煤炭企业的支护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2.复杂地势煤矿掘进技术的难点

(1)地质结构变化

我国许多的煤炭企业都存在矿井数量多、地质情况复杂的现象,矿井中的实际施工情况与土质、地质结构、顶板岩石等都有关。许多因素会对煤层的结构产生影响,使得支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提高了支护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且随着掘进的不断推进,以及采煤深度的逐渐增加,矿井周边的地质环境容易受到破坏,进而对施工的开展制造了新的难题。如果在巷道的断面施工中不能提高断面的利用率,会严重影响开采进度和工作效率。断面通常呈矩形结构,如何利用好矩形结构,合理运用大型机械设备,从而保证安全、稳定地开展掘进作业,是掘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地质结构的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能力对地质结构进行预判,所以支护工作对矿井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只能通过掌握和分析巷道的地质信息,结合施工现状开展支护工作。

(2)掘进与维修的衔接

先掘后修施工是煤矿巷道掘进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对于保障掘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具有工程量大、工作要求高的特点,是随着前方掘进工作完成之后,对巷道的顶板和底板进行及时的修补,有助于保障后续的掘进工作展开。这一环节主要受到岩层顶板、底板松动导致顶板收缩或底板破裂的发生,为支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是对掘进巷道的成型工作设置了进一步的障碍。尤其是在比较松软的煤层与顶底板的位置常出现破碎,对煤矿挖掘的施工作业造成不良影响。先掘后修一方面注重掘进的效率,另一方面极大的依赖修补工作和修补方案的实际效果。为了避免在支护工作中出现掘进巷道变形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修补方案使得更加适应工程进度的开展,充分发挥支护的作用,保障掘进和采煤工程进度和效率。

(3)巷道围岩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煤矿工程开采的工作环境所处的位置往往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再加上巷道的围岩相对稳定性差,强度不足,在巷道支撑强度达不到的情况下首先容易出现问题。且在采煤过程中,由于不断输出煤炭,巷道会受到因回采而造成的稳定性降低,诱发煤岩层破裂的出现,严重影响掘进工作的环境安全。

第二,在开展采煤工作中,会遇到雨水天气,雨水会造成围岩的软化,对巷道造成腐蚀,随着掘进深度的增加,支护工作将会越来越难以达到应有的支护效果。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井下施工会经常遇到图1所示断层,断层对岩层结构产生了很多影响。尤其是极易造成顶板承压过大而出现断裂的情况,这也是影响支护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由于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在工程开展中施工方案不能轻易变更,因此必须丰富解决方案,丰富提高支护强度的策略。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掘进支护技术应用

(1)合理选择机械设备

煤矿开采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对机械设备的合理调用和分配的工作,随着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根据开采的深度、技术要求等实际情况,选择好、应用好机械设备,发挥其在掘进和支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对于普掘机和综掘机的选择,应当根据工作巷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当工作巷道的长度低于300米时,使用普掘机即可满足生产需求,当巷道长度大于300米时,需要选择综合挖掘机。合理安排不同挖掘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有利于大大减少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其中,使用综掘机时,主要需要考虑根据断面、机器设备的维修量,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应开采实际需求的综掘机。

其次,关注对掘进机截齿的合理选择,掘进机的截齿在保障煤矿开采效率和安全性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要注意对截齿的耐磨程度的检查,耐磨程度关系到截齿的适应性,关系到开展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掘进机截齿需要有很高的强度,强度高不仅能提高整个工程的效率,还能减少截齿的损耗,与此同时降低了煤矿的实际生产成本。不可避免的,当工程中出现综掘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需要借助其它机械设备和其它方法的帮助。如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爆破,化解一些困难的问题,并实现设备质量、运行状态、工作面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2)完善支护体系,确定临界点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展煤矿掘进和支护工作,需要很大程度的参考煤矿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施工工艺和设备运行状况等众多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的评判,进而用以指导支护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首先,要建设和完善支护体系,需要通过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来实现。液压掘进设备是保障掘进工作持续性的必要工具,与液压掘进设备相结合,建立边坡支护有利于有效实现支护作用。综掘机对于采煤掘进支护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机载液压锁等多重支护技术的帮助,实现设备系统的稳定性。结合闭锁装置,能实现劳动强度和工作量的减少,有效保证掘进工作的安全可靠运行。

其次,通过计算确定支护临界点,依赖于建立了有效的、完善的支护体系,通过对掘进实际情况和操作水平的相关信息采集和计算,可以得出支护临界点。在此基础上,对掘进机械的合理选择,充分应用各种分配方式和施工工艺,支护体系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如图2的监测系统,监测煤矿的整体环境的变化,形成动态的评估和改进方案,用以指导支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4.复杂地势下煤矿掘进支护技术

(1)临时支护技术

通过综合掘进机的液压系统,形成临时支护,是工程中普遍应用的临时支护技术。应用这项技术需要首先检查掘进机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液压锁装置的性能,在设备良好运行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提高开采效率、提高支护效果,保障作业的安全性。

(2)直接破顶技术

通过掘进机实现断层顶部的破除,实现围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锚网索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护作用,主要应用于岩层坡度较大的情况。但岩层厚度小于5米时,容易出现破裂现象。

(3)退后卧底技术

当顶板与顶板断层的落差小于2.5米时,可以采用掘进机的退后卧底技术,保证卧底能一直处于前进状态,达到一定的支护效果,并保证煤矿顶板的完整。

5.小结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关乎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关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决定了能否顺利完成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煤炭资源的任务。在采煤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强对支护技术的灵活应用。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采矿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掘进支护技术,重点介绍了煤矿掘进支护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途径。掘进支护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安全性、保障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煤矿掘进支护的现状和重难点分析,有助于煤矿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提升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复杂地质条件,煤矿,掘进支护技术

参考文献

[1] 夏克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掘进支护技术应用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8,(31):234-235.

[2] 王亚荣.复杂地质煤矿采煤掘进支护技术运用[J].科学与财富,2018,(20):274.

审计条件下的成本管理范文第6篇

一、网络经济的内涵

众所周知, 知识经济是以电脑、卫星通信、光缆通信和数码技术等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信息网络“爆炸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实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信息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出现无不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从而使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和扩散,使传统的国家、民族界限变得日益模糊,使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从而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因此,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网络经济。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

从狭义角度讲,网络经济就是应用因特网技术所进行的投资以及通过因特网销售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主要是指B2B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和B2C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广义地讲,所谓网络经济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联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EDI、EFT和各类信用卡交易。

目前,在人类的商务活动中因特网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因特网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不仅能使使用者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因此,互联网的应用正从一般的信息浏览功能,向更具价值创造功能的网络经济方向发展。可以说,网络经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二、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借助网络即可实现“产销直接见面”,从而使中间层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未来成熟的网络经济将带给消费者更为价廉物美的产品与服务。

3.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的、相促进的。培育虚拟经济的成长,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经济新潮流的历史动向。

4.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相当于正常的日历年的四分之一。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產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界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

6.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7.网络经济是创新型经济。高新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是推动网络经济的根本动因。以此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必须特别强调研究开发和教育培训,并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开创史无前例的全球网络新经济。

三、加速发展网络经济的重要途径

1.加速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进程。网络教育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也会对未来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网络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网络教育投资使沉重的人口包袱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建议国家逐步实现全民网络教育,使所有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网络教育,并且国家出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中小学实现计算机与网络教育。

2.加速中国政府管理与公共机构服务的网络化进程。实现政府、公共机构、社会、企业管理网络化,加快实施“政府及公共机构上网工程”,强化网络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支出、科研机构、各类学校、各类卫生机构以及其它公共机构的普及和应用。各类公共部门提供的政府政务信息、法律法规信息、政府采购、公共工程招标、技术专利、文献检索科技期刊、公共数据库、主要经济信息等信息服务实行免费或低费服务,由于上述信息具有外部效益,决定了上述信息服务应由政府予以资助。

3.加速网络技术引进、扩散和应用进程。大幅度降低引进信息的技术成本,尽快实现信息技术产品、设备进口零关税,取消对该类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使所有消费者和使用者能以最低成本获得附加值较高的信息技术和服务,同时鼓励信息产品与服务出口。

4.加快信息与网络市场开放进程。要使网络经济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限制竞争转向鼓励竞争,从封闭市场转向开放市场,从保护垄断企业转向打破垄断,由保护少数生产者转向保护广大消费者,由歧视非所属企业转向“一视同仁”,从企业找上门转向主动为厂商服务,将会极大地促进互联网的普及率。

5.改善网络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这主要包括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制定与因特网及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法律,在消费者保护、知识产权、青少年和儿童的保护以及网上交易的税收问题、关税问题、网上金融活动、保险活动方面应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

上一篇:暑假少儿美术培训时间范文下一篇:商贸服务业稳增长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