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

2023-09-23

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第1篇

推进矿业发展

——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思考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国土资源局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矿产资源在为社会创造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日益突显,以及受利益驱使、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安全事故、社会矛盾等日趋增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较大压力。近年来,各级政府相应出台了一些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中损失、浪费现象仍十分严重,在管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我就以元阳县当前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元阳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基本现状

(一)元阳县基本情况

元阳县地处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全县国土面积2189.8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37个村(居)民委员会,976个自然村,总人口3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4.7 5%。世居哈尼族、彝族、汉族、傣族、苗族、瑶族、壮族七种民族。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7亿元,农业总产值65051万元,农

- 12

(二)体制不够完善。现行的《矿产资源法》规定,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拥有绝大部分优势或急需矿产资源的审批权,但对矿业权的日常监管职责却在基层,导致了审批权与监管权的分离,审批机关和监管机关的责、权、利相互脱节,形成了“有权管的无权批,有权批的不监管”的局面。另外,国家出售矿产资源收益的费率标准是法定的,不能随便变动,致使不同质量的矿产资源以同一种价格出售,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三)矿业结构不合理。矿产资源回采率、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低。中、小型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程度比较差,大部分小型矿山企业和小矿山根本不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做到贫富兼采,共生、伴生有用组份综合利用指数低,有用部分回收少,多种有价伴生元素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四)规模优势不明显。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手段和生产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没有形成产业链,企业小而散,致使现有的矿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尚未形成集约发展和规模优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突出。

(五)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私挖乱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越界盗采,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粗放,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矿产加工总体上还处于销售原材料的初级阶段,资源消耗高、成本高,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淡薄,滥采乱挖、乱堆乱放,植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废渣、废水、有毒有害气体未按环保达标排放,水质污染、农田受损、水

土流失现象突出,次生地质灾害增多。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

(六)监管机制待完善。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文件,但从目前的实际运作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执行不力,督促不严的问题。特别是对以采代探、圈而不探、乱采滥挖、超层越界、非法买卖矿权等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和上下联动机制。民爆物品、危险化学物品及矿山用电的管理也还存在漏洞。

(七)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单位、乡镇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事,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和联动机制。在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文件精神方面还存在认识偏差,畏难情绪突出,等待、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八)矛盾纠纷日趋增多。受利益驱使,相互争抢资源,以及企业主与当地群众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因素,矛盾纠纷日趋增多,安全隐患突出,维稳压力不断加大。

三、对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意见、建议

针对我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中,通过开源、节流、增效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根据我县矿产资源特点和综合利用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

- 56

意识,监督矿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五)推动矿业清洁生产,发展绿色矿业。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切实倡导绿色矿业,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作为从粗放走向集约高效的必由之路,作为资源节约战略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技术路线。不单纯是简单地降低资源消耗,而且还要使资源尽可能地得到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促进绿色矿业发展。树立“绿色矿业”观,坚持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产业入手,在矿产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环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六)加强监管,积极探索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和整治力度,维护矿业秩序。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强日常监督,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和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二是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打破观念,不能简单地把维护矿产资源秩序看成仅地是国土部门的事,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联合,形成协管机制,杜绝推诿扯皮现象;三是完善矿山民爆物品、供、用电审批制度。实谁负责”原则,严行多部门把关和领导签字负责制,坚持“谁签字、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和遏制非法开采行为的发生;四是积极探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动员企业多为当地建设作贡献,形成一

个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七)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实行保证金分段缴纳机制。企业可先缴纳经属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矿山企业实际工程核算首采矿段的保证金,首采矿段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合格后,交存的保证金可以结转为下一开采段的保证金。各矿段保证金的数额由属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开采设计和实际工程分别测算(跨县域的由地州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跨地域的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保证金分段缴纳机制,对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针对矿业资源开发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看待开发现状,重新认识资源家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调整矿业结构和布局,选准开发重点,科学规模发展。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和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现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制度,以科技兴矿,发展先进生产力,依法治矿,实施法制化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把资源优势转为效益优势和经济优势,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第2篇

1 建设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校园建设必须以人为本, 着力实现教育的全面性、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公平性、多样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 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建设和谐校园, 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是弘扬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校园和谐, 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 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建设和谐校园, 就是要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运用和谐社会思想去看待和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科学分析影响校园和谐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 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减少不和谐因素, 不断促进校园和谐。

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和而不同”。“和”是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顺应教育发展规律, “不同”指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反映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合作的真诚, “不同”指个性张扬, 健康竞争。21世纪大学的发展目标就是和谐生活, 包括民主、高效、规范、有序的政治生活, 自由、平等、创新、协作的学术生活, 高尚、平和、健康、充实的精神生活, 文明、高雅、多元、动感的文化生活, 理解、尊重、忠诚、负责的情感生活, 以及安全、开放、互助、环保的社区生活。在和谐校园这个办学目标下, 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 一切力量充分凝聚, 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一切创造知识的源泉充分涌流。

2 建设和谐校园的方法与措施

注重抓好着力点。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校园建设, 内涵丰富, 要抓住主要着力点:

注重教育的全面性。既要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在教育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标志性地位, 又要重视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

注重教育的人文性。树立教育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价值, 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 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

注重教育的协调性。各个方面发展要相互适应, 注重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协调、教育导向政策的协调、教育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协调, 强调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加强教育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 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

人际关系和谐是关键。人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动性因素, 只有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团结和谐、理解支持的和睦关系, 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形成强大合力, 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培养青年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是人的生存方式, 具有合作精神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当今社会, 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 要竞争必须学会合作, 合作能力就是竞争能力。学会合作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宽容, 学会协调, 学会沟通。要教给他们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和技巧, 教育青年学生做到“三好”:良好的性格, 即性情温和, 意志坚定, 感情丰富, 具有坦荡的胸怀和乐观的心境;良好的处世能力, 即看问题客观冷静, 具有自我控制能力, 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对事物的变化能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 即善于与他人交往, 待人接物友善大度, 助人为乐, 心胸豁达, 做人厚道, 容人、容言、容事。

加强教师的创新团队建设。在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的时代背景下, 个人作用越来越小, 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的合力。没有团队精神, 集思广益, 协同攻关, 就很难产生重大创新成果。人口、环境、生态、能源、空间等问题的解决, 绝非某一个专业可以胜任, 它有赖于各种专业和社会力量的协同努力。学科建设和重大项目攻关, 技术转移过程的系统集成和技术整合, 都需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基本原则是“项目带动, 优势组合, 规范权益, 共同发展”。高校要在组织上、管理上创新, 打破影响创新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 构建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

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团结。善于团结、善于合作, 是干部的基本功, 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一个干部既要讲原则, 也要有人缘。不讲原则就没有战斗力, 没有人缘就没有亲和力。一个不珍惜团结、不善于团结共事的人, 不适合当干部, 更不可能当好干部。团结的前提是形成共识, 共识的前提是沟通, 沟通的前提是以诚相待, 换位思考。沟通能消除误解, 不要怕沟通中的麻烦。没有宽容就没有人才, 没有理解就没有团结。一个好的领导者, 应当使大家有成就感和团队荣誉感。

总之, 构建和谐校园,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 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更是一项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征程;构建和谐校园, 体现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全面参与, 紧抓时代脉搏, 把握时代节奏, 不懈努力, 向着教育事业的新高峰勇敢攀登!

摘要: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学科专业培养为重点,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以促进大学生发展、成才为最终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快构建和谐校园, 积极推动社会和谐。

关键词:高校,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陈达云.试论构建和谐校园若干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6, 2:27~31.

[2] 董婷婷.以德育促进和谐大学校园建设[J].江苏高教, 2006, 1:136~137.

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第3篇

一、我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煤炭企业管理者往往注重生产和技术管理,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 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在管理中更注重煤炭的安全生产和技术、经营管理等工作, 对企业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 更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 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上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好多煤炭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导向, 煤炭企业员工在没有企业文化指导下不能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比较注重实际待遇,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煤炭企业人才的流失,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 煤炭企业文化理想化严重, 群众基础不稳定。

煤炭企业一般位置偏远, 从业人员一般素质要求不高, 工作环境危险, 管理不够精细, 企业文化都是少数领导提出来的口号式的宣传语, 这样的企业文化很难让企业员工接受和认同,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 煤炭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培训形式化严重。

目前很多煤炭企业在进行文化宣传和培训上还是采用传统宣贯的方式, 使得企业文化都停留于表面, 很多员工都错误地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员工入职培训的必经程序而己。这样就使得企业员工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 更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和检测机制。同时, 很多煤炭企业文化培训者自身对于煤炭企业文化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更没有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有效培训, 往往采用的是将煤炭企业文化进行机械地宣读, 这样很难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新形势下强化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 企业文化建设应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

煤炭企业发展战略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所做的整体性、长期性、方向性问题的谋划, 是企业愿景规划的核心与灵魂。企业的一切资源都应围绕发展战略开展, 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从宏观层面看, 中国经济由高碳经济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 给传统煤炭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为企业战略转型指明了方向;从行业层面看, 安全开采、绿色开采、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企业战略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层面看, 在当前煤炭市场持续下行, 企业安全生产、科学发展、经济运行、民生改善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 传统的单纯追求产量和做大企业规模的粗放式企业发展战略已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 以战略创新为引领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关键。所以, 发动职工认清形势, 建立以创新意识为主的企业文化, 鼓励创新发展, 突破原有拼产量、上规模的思路, 对于当前煤炭企业破危局、渡难关, 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煤炭企业文化安全环保的理念须得到煤炭企业全员的认可。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是提升煤炭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伴随着人们对企业生产安全的要求以及大气污染、环保方面意识的提升, 客户需要更为绿色环保的产品, 企业只有满足客户的需要, 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这一理念需要得到煤炭企业员工的认可, 培养煤炭企业员工形成生产安全、绿色环保产品的理念,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符合新形势下环保要求, 这样才能提升煤炭企业员工对环保理念的了解, 让员工能够真正参与到建设安全、绿色环保产品中来, 逐渐就会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 进而推动煤炭企业的发展。

(三) 实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结合。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煤炭企业转型脱困面临较大困难。只有实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结合才能更好地保证煤炭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由于企业文化自身的特点,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与企业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文化在进行企业员工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规范上比企业制度更加有效。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企业制度的不足。因此, 完善煤炭企业文化管理和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巨大作用。

(四) 创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

做好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调动煤炭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作用, 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 必须创新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 通过建立企业交流平台、微信群、新闻客户端等职工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宣传引导工作。

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和积淀, 更需要煤炭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形势下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转型脱困重要性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煤炭企业,文化建设,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晓凤.新形势下科学地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J].经济视野, 2013 (20) :113~113.

[2] 蔡俊峰, 张新杰.浅谈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J].内江科技, 2011, 32 (1) :14.

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第4篇

1 做好起点工作

在班级形成初期,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要了解学生。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过程, 是和学生建立理解的过程, 这也是班主任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 班主任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以下因素的把握: (1学生的个人简历, 包括曾在哪些学校就读, 学习成绩, 奖惩情况, 担任班级干部的情况, 兴趣爱好特长; (2) 学生的学习情况, 包括学习态度, 学习习惯, 喜欢哪些课程, 不喜欢哪些课程; (3) 学生的家庭背景, 包括家庭主要成员, 主要成员的职业, 家庭经济状况, 父母的教育方法; (4) 学生的身体素质, 包括有无重大病史, 性格特征; (5) 学生的人际关系, 包括和同学相处的情况, 和那些同学关系较好, 和那些同学关系较差。

班主任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掌握上述因素的具体内容呢?一般来说, 可以在第一次班会之前设计好一份表格, 将以上内容包含在内, 班会时组织学生填写, 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但由于信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表述, 可能会存在表述不够准确客观的情况, 因此, 班主任还应对学生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 尤其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 如军训, 扫除, 出操, 运动会, 课外活动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不断改进, 修正对学生的认识。此外, 班主任还应注意经常与学生谈心, 不仅可以帮助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 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沟通, 可谓一举两得。

2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起点工作做好以后, 班主任的下一任务是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因为刚刚建立好的班级只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共同组成的群体,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 要想使群体向集体转化, 必须不断提升其凝聚力, 向心力, 使每个成员都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转化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1) 确立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目标应该合理可行, 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班级发展的具体情况。目标也应明确具体, 以便对照检验是否达到。 (2) 经常利用班会, 周会, 晨会教育学生, 让学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3) 组织主题班会和集体活动, 活动后及时要求学生总结,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团结的力量, 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3 培养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指的是班级干部。班干部在班级中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他们认真学习, 率先达到老师的要求, 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并带动一批学生共同成长, 共同进步;同时, 他们有奉献精神, 愿意为集体付出, 协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 对班集体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由此可见, 选拔并培养班级干部, 是班主任进行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班级干部的选拔与培养过程中, 班主任应注意以下问题: (1) 通过自己的观察, 和广大学生的民主选举, 结合学生自己的意愿确定班干部人选, 切忌独断专行, 凭自己的喜好硬性指定。 (2) 给班干部分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其能力, 性格, 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 方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避免失误, 扬长避短。 (3) 平时经常督促班干部认真学习, 考察其学习成绩, 努力防止班干部因班级工作耽误学习的情况, 帮助其以优异的成绩更好地在班级起到带头人作用。 (4) 平时经常对班干部进行培养与教育:了解其工作方法, 面临困难和内心的疑惑, 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其改进工作方法,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拨开其心中的谜团, 更好地投入到班集体建设工作中。 (5) 公平对待每个学生, 班干部犯错误或退步时应一视同仁, 该批评就批评, 不能给予包庇和纵容。 (6) 班干部提出辞职时不要惊慌失措, 了解原因, 冷静分析, 耐心做好其思想工作, 保证班集体建设工作不受干扰, 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4 培养形成优良的班级风气

优良班风的形成, 会使学生自觉倡导正确的言论和行动, 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错误做法的侵蚀。相反, 班级里一旦出现了歪风邪气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不良班风会肆意滋长, 四处蔓延, 侵蚀学生思想, 诱导学生犯错, 使班级走向无可救药的歧途。因此, 良好的班级风气的培养与形成, 对班集体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 班主任应注意: (1) 班主任应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在学生面前处处起到榜样作用。 (2) 经常利用班会, 周会, 晨会, 和集体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明辨是非, 分清善恶美丑, 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思想水平。 (3) 班级中发生一些涉及思想道德的问题时班主任应抓住机会, 大力表扬好人好事, 批评错误做法, 必要时针对某一特殊问题, 譬如诚信考试, 保护公物, 召开主题班会, 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增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推动优良班风的形成。

总之, 一个团结, 向上, 健康, 有序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长期辛苦工作的结果。班主任应在勤奋工作中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 为优良班集体的建设不懈努力。

摘要:在班级体建设工作中, 许多班主任都感到现在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了。压力大, 任务重, 事务繁杂, 学生难以管理, 以自我为中心, 行为习惯差, 逆反心强……重重困难让班主任身心俱疲, 更向班集体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挑战。本文对如何改进和提高班集体建设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起点,凝聚力

参考文献

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第5篇

(1)基层建设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基层党组织争前列的愿望强烈,但部分组织还存在职责定位不明,科学发展意识不强,班子成员创新意识不够等方面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职责定位不明确,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在工作指导思想和作风上存在机关化倾向;决策能力不够科学,基层党支部抓议中心工作意识不强,论事范围掌握不清楚,中心工作议题比例偏少,规划组织长远发展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够强。有的基层单位普遍存在党支部学习程式化,学习氛围不浓,班子成员对党的理论疏于学习,对基层不够深入,掌握企业实情不够等问题,影响组织创新发展能力。

(2)固本强基能力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各基层单位在基础建设中稳中求进,但“软实力”和“硬实力”增速与上级党委提出的要求差距还比较大。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基层党支部在调动各方力量的争先创优氛围还不够浓厚,深入班组协调解决问题意识不强;工作干劲力度不够;规范化建设水平不高,在硬件建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上级帮扶、依赖上级指导、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

(3)协调发展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基础建设等工作虽有了整体的提高,但基层长远发展,整体规划和综合保障一线水平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单位的均衡发展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协调统筹不够,平时关注先进班组、重点班组多,对后进、偏远班组帮扶指导不够,导致这些班组在能力建设、基础建设、职工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先进班组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内部安全发展意识不强。从有的基层单位内部安全形势分析预判情况看,普遍存在不善于从细节问题中洞察幽微,分析不透彻的问题。安全工作中采取“船到江心才补漏”的低层次预防方式,难以走出“出事—抓紧—平静—松懈—出事”的怪圈,导致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环节问题难以杜绝,给基层造成不良影响。制约发展“瓶颈”难以突破。在队伍管理方面,基层单位重使用、轻培养现象比较严重,基层难得组织一两次专门的业务培训,导致了各类专业人才不足,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4)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限制尽管党中央对于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以及职责给予了明确的定位与肯定,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执行规定,这就导致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依据,从而使得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限制。这一限制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尚未得到广大职工的充分重视,有的油田基层党组织在党建活动过程中,往往存在走形式等问题,这种表面化的活动很难真正实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作用;另一方面,在基层进行重大经济决策过程中,很少有党组织进行决策参与,这主要是由于许多油田并没有赋予基层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利。这样一来,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监督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基层政治工作受到严重忽视,也严重制约了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的发挥。

2 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对策措施

(1)以中心工作为抓手,推动党支部班子形成善谋之风重大生产任务是党支部班子和领导干部练管理、练协调、练谋划的最佳平台。要善于借助平台,在分析发展趋势中前瞻未来、谋划整体,在整体工作中宏观把握、抓住中心,防止“只会具体干事不会整体谋事”的倾向。要运用好党支部务虚制度,常怀务虚之“念”,勤修务虚之“功”,对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心工作、队伍安全等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保证企业建设科学全面发展。要学会处理务实与务虚的关系,通过务虚促进更好的务实,更好的集中精力干大事。要善于抓主流、抓重点,围绕聚焦中心工作,统筹兼顾,科学筹划,带动全盘。

(2)以解决问题为抓手,推动党支部班子形成创新之风要充分做好应对各种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以破解基层难题为目标,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下好棋、打好主动仗。要有“问题”意识,树立“发现问题是水平、正视问题是觉悟、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切实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推动党支部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

(3)以末端问题为抓手,推动党支部班子形成实抓之风要建立“末端问题”制度,采取党支部督办、定点挂钩、帮扶指导、跟踪反馈等配套措施,保障目标责任管理机制顺畅运行。要建立综合考评制度,并根据考评发现的问题,对属于指导不力的问责基层单位责任人、挂钩党支部委员,对属于落实无果的问责基层领导,直至基层职工。对达到标准要求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视情实施点名批评。

(4)以强化监督为抓手,推动党支部班子形成清廉之风要加强党务公开,凡是涉及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干部职工个人利益,以及党风廉洁建设工作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必须党支部集体决策、民主讨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公示,增强党支部决策的民主科学和透明度。要深化党内的内部监督渠道,接受组织、干部和职工的监督,确保权利规范有序运行。要加强“自律”,把增强党性修养、保持优良作风作为立身之本和为人之要,进一步约束交往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规范工作圈,做到在各种诱惑面前心理不失衡,行为不失检,形象不失态。

(5)立足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不断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机制创新首先应当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创新,这是我们当前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油田基层党组织应当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时刻遵循创新性这一首要原则,坚决做到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性、有效性、创造性、创新性的完美结合。油田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找准思想教育和企业经营的最佳平衡点,从而有效实现推进油田基层党组织主要环节的发展。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加强油田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基层和谐稳定发展是我们当前开展油田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深入分析当前油田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油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谐稳定发展,才能确保油田基层党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油田企业基层党组织作为一线党的组织,担负着承上启下,联通左右的重任。基层党组织工作对象在基层,活动地点在基层,最终效果体现在基层,职能作用关键而重要,但就我国当前油田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不足之处,不利于我们油田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班组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第6篇

一、法治公安建设的内涵

现在针对法治公安研究的资料还较少, 学术界也没有深入的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笔者认为, 对其基本内涵进行定义, 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 需要从法治中国以及法治公安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分析, 必须明确法治中国中, 法治公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者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其次, 需要以公安法治的角度进行动态的分析, 公安机关在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期待过程中, 法治公安是重要的手段, 而法治公安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向前发展; 最后, 需要从法治公安静态角度进行研究, 在公安改革深化中, 法治公安是一个基本目标, 其不但是动态的过程, 也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所以, 对于法治公安我们可以初步将其界定为:法治公安是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公安机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新期待的重大实践活动, 也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基本目标[1]。

通过分析法治公安的基本内涵, 笔者认为, 法治公安建设时, 需要满足下面几点: 首先, 在执法办案时需要将公平正义放在首要的位置, 通过社会主义法治来对公安工作进行引领, 确保执法的公正、文明, 确保群众在办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法治的争议和公平; 其次, 对于每一个人都应该平等的对待, 特别是在冲突和纠纷解决时, 需要尊重公民自身的自主性; 再次, 应该用事实说话, 根据证据来办案。必须根据法律来进行取证, 并保证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证明力, 将非法证据排除掉; 第四, 执行过程中需要用权利保障来理解严格执行程序。给人说话的机会, 要善于沟通和倾听, 多理解对方; 第五, 除了那些会给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力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公安工作应该尽量的公开; 第六, 对于自由裁量权, 必须恰当实用, 避免出现滥用的情况; 第七, 应该重视柔性方式的使用, 尽量少使用行政强制, 特别是避免出现滥用强制的情况; 最后, 对于监督必须理性的对待。在进行法治公安建设时, 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法治工作来对其工作进行引领, 对文明执法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 这样人们才可能感受到公安执法办案的正义和公平。

二、做好法治公安建设的策略

在进行法治公安文化建设时, 公安机关应该根据法治公安目标进行, 重视公平正义的追求, 对执法规范化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笔者认为, 在进行法治公安文化建设时, 需要根据两点原则进行: 首先是法治公安文化建设时, 需要将问题作为导向, 从问题出发, 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 做好法治公安建设; 其次, 重视治权, 规范警察的权力, 确保其权力能够受到约束和监督[2]。

( 一) 法定化警务职权

在法治公安建设过程中, 警务职权法定化是其基本前提。总体而言, 公安队伍的人数比较多, 工作过程中承担的压力也比较大。公安人员在工作时, 首先需要根据法定的相关原则进行, 确保自己的权力行使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其次, 应该根据有限责任原则进行, 对公安机关职权范围以及限度进行科学的界定, 法治公安建设过程中, 需要明确公安的事权, 应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 有组织有机会的开展工作; 最后, 应该重视司法、行政等协助条件以及程序的健全, 对公安机关的服务范围以及限度进行明确规定[3]。

( 二) 精细化执法制度

在法治公安建设过程中, 通过精细化的手段来进行理性、科学、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建设, 是其重要内容。而目前执法制度精细化建设方面面临的任务也比较紧迫[4]。

首先需要重视执法制度的完善, 对于每个执法环节都进行精细的规定, 重视行政以及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内容的健全和完善, 做好实际操作工作。

其次, 具体化那些操作性较强的规定和法律。比如《人民警察法》第6 条规定了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 按照职责分工, 依法应当履行14 项职责, 由于这14 项职责的规定过于原则, 这也导致了很多民警在面对具体事项时, 很难准确和迅速的判断, 这便要求进一步细化这些法律条文。

最后, 对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需要及时的出台相关的规则。法治公安不会受到有法可依的局限, 但是其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这便要求必须及时的根据治安形势的变化, 来进行问题的总结, 并及时的出台规则和法律, 从而给警务工作开展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5]。比如, 在国家安全维护方面, 应该针对恐怖袭击等进行特别权限的设置, 及时的针对实际情况来出台相关的规定, 从而确保警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再如在打击违法犯罪查出方面, 应该针对新型的违法犯罪出台一系列的司法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 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权, 这样才能够根据法律来进行综合治理。

( 三) 正规化执法的队伍

在法治公安建设过程中, 其核心内容是素质较高的公安执法队伍。对于公安机关而言, 执法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 队伍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执法的实际质量, 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执法质量。由此可见, 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高素质公安执法队伍的建设。

首先应该重视警务决策机制的优化, 通过法治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决策, 必须根据法律规定来办事。并且, 还应该规范听证、问责、审查以及论证机制, 确保相关决策的正当性和合法性[6]。

其次, 需要重视民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强化, 将法治教育作为重要的切入点, 做好公安队伍的建设。

再次, 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 运用多种手段, 提高教育和训练的效果, 切实提高民警的素养。

最后, 需要重视民警作风和纪律的整顿, 严格根据相关的要求来规范其行为, 提高执法活动的规范性。

( 四) 法治公安文化建设需要实现常态化

在法治公安建设时, 法治文化建设是其根本策略。只有人们认可相关的法律, 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法律。只有法律不再几年是外在强制, 而是切实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人们才会人体法律, 法律才会真正的有权威。但是,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很多人还存在权大于法的思想, 这也给法治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比例影响。所以, 必须重视法治文化建设, 从根本解决问题。

法治公安文化建设本身便是法治公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便是培养警务人员的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警务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重视法治文化环境的优化, 提高警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从而达到法治公安建设的目标。

三、结语

进行法治公安建设最重要的便是执行, 只有相关策略真正的得到落实, 法治公安建设才可能真正的做好,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这便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法治公安建设的重要性, 完善其内涵, 找到更多的建设策略。

摘要:对于法治中国而言, 法治公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不但是面对人民群众质疑、期待社会公平的积极回应, 还是公安改革深化的重要目标。进行法治公安文化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但是现在法治公安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这便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手段来做好法治公安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法治公安,内涵,法定化,建设

参考文献

\"\"

[2] 汤三红.论法治公安建设的路径选择[J].净月学刊, 2015 (03) :5-11.

[3] 黄国强, 林国清.论警营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莆田市警营文化建设窥探[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5 (02) :26-34.

[4] 卢维英, 张弛.公安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基于湖州实践的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4) :134-137.

[5] 殷炳华.法治公安探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5 (03) :138

上一篇:标点符号的常见错误范文下一篇:村干部能力提升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