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

2023-12-14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 电子商务的现状和未来

电子商务, 作为近年成为信息技术运用于商业领域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 为商家的联系、利润的迅速发生和流转的新兴产物, 已经在普通办公领域成为企业家最喜闻乐见、也最方便快捷的工具。电子商务就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 通过网络媒体设备, 运用高端科技为企事业单位在办公、运转过程中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并为企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润的科技手段。它在企事业单位所从事的贸易、运输、交流、制造、采购、策划等各个方面都能提供应有的技术服务, 可以说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 企业家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这只手, 在极小的成本支持下, 通过网络完成更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行为, 从而实现企业在每一个阶段的飞跃和成功。而就电子商务本身而言, 熟练运用它的前提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使用技能的娴熟, 这就需要企业从业者对电子商务的基础阶段有一定的把握。

电子商务在今天已经占据了网络商业交互的主流, 并且能想见于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其可以繁殖和创造的经济数额也是不可估量。以19世纪山西理财大师雷履泰为例就能说明, 汇兑在平常人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形式, 为了方便物件的来往传输;但雷履泰兴奋的看到并抓住了这一契机, 他以“日升昌”为基地, 开始了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个汇兑业务, 从此汇兑的领域不断扩展, 汇兑这一简单的传输方式也已经具有极大的规模。

在人民币汇率、黄金储蓄、对外贸易格局等与经济相联系的领域, 中国的商业都处于转型与调整时期。在经历21世纪初第一个十年起伏的动荡后, 中国商业有了自己形成反弹的能力, 并能准确做出对国内国外市场的把握。电子商务作为建立在民间和官方双向的贸易模式, 不仅能够吸收和消化外来财富, 并且能够自己创造财富。在这里, 我们就引进由Google提出的云计算, 来谈谈当代信息技术对资源的整个, 为未来电子商务操控领域, 带来的影响, 和云计算本身的问题研究。

2 云计算的概况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 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 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 、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和网格计算 (Grid Computing) 的发展, 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 (Virtualization) 、公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Iaa 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 S (平台即服务) 、Saa S (软件即服务) 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在简单了解了云计算的主要情况以后, 我们结合它在网络运用中的巨大作用, 谈谈它在未来电子商务领域里可能发挥的作用的影响进行探究。

3 云计算对未来电子商务的影响探究

云计算通过将网络资源有机整合, 而在以数字为空间的四维空间里进行着有序累加、递增乃至爆棚, 它将无限的数字赋予有生命的思维空间, 把信息传输作为消费主体, 将每一个参与进来的人作为消费对象, 在极端事件内通过呈天文数字的交易数额获得原始财富的迅速繁殖, 看不见的金钱在瞬间就成为现实的物质条件, 云计算提供给了人现实的网络以无限遐想空间!

现在云计算已经成功作用于各类网络实物买卖活动之中, 电子商务又处于这些活动的中心位置, 即每一个参与网络活动的人, 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参与着电子商务, 云计算也就在过程之中, 实现了对未来电子商务领域贸易的主导性占有。所以笔者据此分析, 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已经进入了一个异样的世界, 对事物价值判断的正确与否, 将直接决定财富的归属权。

在这里, 我们就简单分析一下, 云计算未来将作用于电子商务中的各种形式, 从这些形式出发, 看它于预期中的影响。

3.1 SAAS (软件即服务)

这种类型的云计算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用户眼中看来, 这样会省去在网络系统软件授权和应用软件开发上的开支;从供应商角度来看, 同一系统可供多次使用收取多次使用费, 这样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SAAS在人力资源管理程序和ERP中比较常用。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也是类似的服务。

3.2 实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这个主意很早就有了, 但是直到最近才在Sun、IBM和其它提供存储服务和虚拟服务器的公司中新生。这种云计算是为IT行业创造虚拟的数据中心使得其能够把内存、I/O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

3.3 网络服务

同SAAS关系密切, 网络服务提供者们能够提供API让开发者能够开发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应用, 而不是提供单机程序。

3.4 平台即服务

另一种SAAS, 这种形式的云计算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你可以使用中间商的设备来开发自己的程序并通过互联网和其服务器传到用户手中。

3.5 MSP (管理服务提供商)

最古老的云计算运用之一。这种应用更多的是面向IT行业而不是终端用户, 常用于邮件病毒扫描、程序监控等等。

3.6 商业服务平台

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 该类云计算为用户和提供商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比如用户个人开支管理系统, 能够根据用户的设置来管理其开支并协调其订购的各种服务。

3.7 互联网整合

将互联网上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整合起来, 以便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比较和选择自己的服务供应商。

4 结语

在通过云计算对电子商务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 写完此文, 我们或许都为自己身处的这个完全不同于历史任何一个时期的时代所震撼。个人财富的增加已经完全不是独立事件, 而已经完全, 与整个世界, 联系在一起。

摘要:云计算, 作为近年才由Google提出的崭新的网络应用模式, 在诞生之日起便决定它对网络生产、生活可能的革命性影响, 也会因此对人的思维方式、判断方式及对世界的看法, 产生可能的根本性变化。本文以电子商务为载体, 论述云计算对电子商务未来的可能影响。

关键词:电子商务,云计算概况,云计算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康, 等.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D].软件学报, 2009.

[2] 陈伟彬.云计算终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电信科学, 2010.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通过分析诺曼·福斯特的几个代表作品,了解其设计理念,阐述其设计思想的主要精髓,即对生态平衡与文化传统的重视,对技术工艺的偏爱。从而在这基础上对未来建筑的发展做出一点思考。

关键词: 诺曼·福斯特;未来建筑;生态;场所精神;文化传统;技术工艺;工业化

生态节能与历史传承是建筑设计的两大难点,在全球自然资源与历史文脉传承都日趋紧张的今天,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节能环保,如何传承历史也必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题。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在这两方面已经做出了非常成功的范例,其许多作品如柏林国会大厦、卡里艺术中心已成为不朽之作,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超前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旺盛的创造力所带来的强烈时代感,可以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和各种材料潜力的充分运用及发挥;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其作品中发现他对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态平衡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技术工艺的执着偏爱。他在技术与生态、时代与场所、技艺与工业化等方面的建筑设计理念对未来建筑的发展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一 技术与生态——用技术体现生态

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创造富有时代感的建筑,同时从建筑上体现出当地气候特征和建筑师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是福斯特建筑设计观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他的专长。他利用最先进的结构(如大跨度巨型结构) 、设备(如PV 光电板) 、材料(透明绝热材料) 和工艺(如自动化建造系统) 结合不同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努力创造着理想的人工建筑环境。在不断艰难探索的同时,福斯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气候观。

1992年经过公开国际竞赛,福斯特赢得了柏林国会大厦改建的设计工作,他的方案是在建筑上加个玻璃穹顶,这个方案不仅保持了原有建筑的外形,而且使它变成一座生态建筑和德国民主的象征,使貌似简单的玻璃穹顶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使人们对生态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并进而达到生态平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自然光的利用

柏林国会大厦改建后的议会大厅与一般观众厅不同,主要依靠自然采光而且具有顶光。福斯特充分发挥玻璃材料特性,通过透明的穹顶和倒锥体的反射将水平光线反射到下面的议会大厅,议会大厅两侧的内天井也可补充部分自然光线,基本上可以保证议会大厅内的照明。福斯特在穹顶内还设计有一个随日照方向自动调整方位的遮光板,遮光板的作用是防止热辐射和避免眩光。沿着导轨缓缓移动的遮光板和倒锥形反射体均有极强的雕塑感,有人把倒锥体称作‘光雕’和‘镜面喷泉’。日落后,玻璃穹顶成了发光体,有如一座灯塔,成为柏林市独特的景观。

2 自然通风系统

柏林国会大厦自然通风系统设计也很巧妙。福斯特把议会大厅通风系统的进出口设在西门廊的檐部,新鲜空气进来后经大厅地板下的风道及设在座位下的风口,低速而均匀地散发倒大厅内,然后再从穹顶内倒锥体的中空部分排出室外,此时倒锥体成了拔气罩,这时极为合理的气流组织。福斯特将大厦的侧窗均设计为双层窗,外层为防卫性的层压玻璃,内层为隔热玻璃,两层之间为遮阳装置。侧窗的通风既可自动调节也可人工控制。大厦的大部分房间可以得到自然通风和换气。新鲜空气的换气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每小时可到1到5次。由于双层窗的外窗可以满足保安要求,内侧的窗可以随时打开。

3 能源与环保

为了保护柏林的环境,改建后的国会大厦决定采用生态燃料,以油菜仔或者葵花仔中提炼的油为燃料,这种燃料燃烧发电时相对高效,清洁,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会议大厅的遮阳和通风系统的动力来源于装在屋顶上的太阳能发电装置,这种发电装置最高可以发电40KW。福斯特把太阳能发电和穹顶内可以自动控制的遮阳系统结合起来,这是其把技术与生态结合的绝妙想法。

二 时代与场所——注重場所精神,尊重传统文化

注重场所精神、尊重传统文化是诺曼·福斯特设计观中的另一重要内容。他认为技术与场所并没有必然的冲突。福斯特说:“历史对他并非束缚而是需正视的挑战。”因此, 他的建筑因与传统文化结合而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对高科技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艺术表达形象,而是综合解决功能与工程技术问题,因而使其作品更具生命力。福斯特写道:“历史不是一堆详图或一套严格的法则,更不是一部死板的让人敬畏遵守的价值法典,而是一个连贯的发现、灵感、发明和进化的过程。”正是由于重视场所精神,他对技术、结构以及构造节点的处理,因文化、历史文脉等因素的介入而获得了新的意义,从而使其许多作品反映了很强的场所精神。

尼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的卡里神庙,而艺术中心就建在距神庙仅咫尺之遥的19 世纪歌剧院的废路。在如此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如何处理好新旧建筑之间和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有机地融合,便成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福斯特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他的设计方案很好的解决了新建筑与场所环境的协调呼应,以及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延续问题。

他的设计思想是汲取城市的历史并与时代相连。在这里,福斯特以其超凡脱俗的设计理念,向我们展示出一个全新的答案,证实了“现代建筑同样可以和历史环境相融合。他尊重历史,同时又真实的体现出自己的时代风格而是一种折衷的产物”。

三 技艺与工业化——对技术工艺,产品工业化的研究

福斯特对技术和工艺的关注有其独特的思想根源。在他早期的建筑项目中已经展现了对结构、设备及工匠般的细部的关注。出于对建造职业的热爱,他把自己的事务所命名为“诺曼·福斯特建造工厂”。

对技术结构,工艺的深入探究,他的事务所不仅可以设计建筑,也可以设计建筑部件,家具,甚至汽车。

在早期真正实现工业化设计的为数不多的建筑师中,吉恩 普鲁夫的实践已证明,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建筑的关键不是如何扩大构配件的数量,而是如何通过精心的产品设计而扩展其使用效果。通过大量的实践,福斯特掌握了如何为实现设计目标,去修改、完善那些工业化的产品的做法,转而证实,如果一个建筑师能不辞辛苦和工业企业中的人员紧密合作,或对技术工艺的内容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他就有可能设计出一种相对来说生产周期短,甚至可用于某些单独的项目的工程部件。

用于塞恩斯伯里中心的可互换的包层板,可以作为福斯特早期产品设计的光辉成果的范例。在这个包层板内,所有的设备管线及厕所都放置在水平和竖向的结构构架之中,人工照明和设备维护都可自如地在次空间中发挥作用。从而使整座建筑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从容适应于各种空间布置要求。

结语

“低碳与环保”、“建设与保护”已成为当今全球的时代口号,运用生态技术和尊重环境将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未来建筑所涵盖的技术是多层次的,规模化、工业化的高效率生态技术运用将使未来建筑更加便捷。福斯特更多的考虑建筑的环境特性和文化传统,更多的考虑建筑的科技含量,一直不断地致力于利用现代工艺技术中的新成就来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同时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脉,减少能耗,降低污染, 亦即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福斯特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研究未来建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窦以德等. 诺曼·福斯特[M]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诺曼·福期特 世界建筑大师优秀作品集锦[M] 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9.

[3] 程炎焱.浅析“高技派”建筑的生态观 安阳师范学校学报 2002.第五期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会计、会计机器人、会计行业及相关方面探讨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来说明人工智能化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以及会计行业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的趋势,以便会计工作人员采取顺应大趋势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 会计机器人 管理会计 会计转型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2017年宣布大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取消,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也悄悄露出头角—— 会计机器人上线。这必将会对会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一些会计岗位面临淘汰的风险,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从所知道的德勤机器人“小勤人”就可看出,会计工作智能化大大提高了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使一些基础、低端、繁琐的工作能够正确、高效的处理完成,一些人力资源被解放出来。不难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会计机器人将会普及,一部分从事低端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将会被淘汰掉,而在我国,这部分工作者在会计行业中占了大多数。据一份花旗银行与牛津大学合作在2016年2月份公布的报告预测,该比例在中国占比约77%。相反,从事高级、管理方面的会计人员是短缺的。因此,了解人工智能与会计的未来发展,把握会计改革的大趋势,对于每一位会计人员及国家财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工智能与会计相关概念概述

1.1 人工智能及相关概念的内涵

(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了解研究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在机器人,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中得到应用。

(2)人工智能会计是指人工智能会计就是将计算机技术用于会计中,通过模仿人类的思维与意识,用来解决会计工作[1]。包括智能会计软件、会计机器人。

(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2 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应用现状

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时至今日,电算化已经普及至国内各个企业。对于人工智能会计的改革尚且处于萌芽阶段[2]。但目前来看,会计人工智能改革是非常积极且迅猛的。为了促进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总体部署,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这将推动者智能会计的发展,使得智能会计有着积极广阔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自2017年5月份以来,国际上认可的四大会計师事务所—— 德勤、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已经上市了会计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将实现“会计业务流程自动化”,这对传统的财务处理方式是极大的挑战。

1.3 人工智能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3.1 人工智能会计工作中的优点

(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在传统的会计处理中,会计信息往往需要逐层传递,跨岗位的实务操作需要协同处理,沟通成本高且效率低下。另外,会计单据有时需要异地邮寄传递,因此一些业务发生后却不能及时入账,有比较高的时滞性,不利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而会计机器人能够克服这种问题,它能够对会计单据快速地分析整理,通过建立互联网财务业务一体化网络将会计信息以电子的方式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以便于相关部门审核和决策。

(2)加快了会计业务处理的速度。

传统的会计处理有高度重复的手工操作,并且对于复杂的会计业务,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大量的分析计算,耗时较长,而智能会计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它能够在录入会计信息后合并数据,汇总统计,对处理的结果快速提取,避免重复工作。

(3)增强了处理会计业务精准度。

在传统会计业务处理的方式下,人工获取信息的准确性较低,往往会出现错误,而且会因主观判断而降低会计处理的正确性。智能会计可以根据既定的编码逻辑进行判断,对业务作出更加准确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错误率。

(4)有助于对财务的监管和控制。

受人力、时间的限制,一些合规和审计工作会通过抽样的方式进行,无法做到全覆盖,这就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合规的信息和业务检查不出,实企业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运用智能会计,可以全面管理和监控各自动化财务处理流程,全面排查企业不合规的处理,及时预警并加以解决,降低财务税务风险。

1.3.2 人工智能会计在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人工智能会计有及时、高效、精确等诸多优点,但也与人类一样绝不是完美的,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例如,智能会计只能处理规范化的财会工作,但对于诸如财务管理、杜邦分析、会计决策等具有灵活性的高级管理工作,目前的智能会计还是很难胜任这些工作的。除此之外,对于一个智能会计处理大部分基础工作的企业,当智能会计发生故障时,不仅会计工作准确性不能保证,还可能使大量的会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或传递错误进而使企业进入财务工作停滞和财务秩序混乱的困境,即使寻找人工补救措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2 智能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近几年的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会计领域自2017年开始出现会计机器人,并在实务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1)普华永道财务机器人已经在中化国际上线,这是财务机器人首次登陆央企。中化国际在会计与税务基础操作方面引入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可以替代高频、重复、低附加值的人工操作,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RPA发挥的具体作用,如表1所示。

(2)一家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在华分支机构运用毕马威流程自动化RPA(流程自动化)工具协助实现了贸易融资和大宗商品交易部门试点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化工作,该试点结果是银行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除了上述实际案例以外,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机器人——“小勤人”在某餐饮集团的应用中可以实现5分钟完成一家门店的转账,15分钟后被标识这家门店完成盘点工作,并在工作日结束时发出邮件通知任务结束,并附上所有生成的凭证;安永智能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关、开立账项,账项审核请求,外汇支付,理赔流程,订单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系统,能源消耗和采购,付款保护措施,舞弊调查,时间表管理,职能变化,修改地址详情,入、离职手续,数据清洗、分析等任务,能够实现更多的定性效益而非财务效益。

3 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及对策

在如今的高速信息化时代下,纵观整个会计领域,不难发现,由于各种会计处理软件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过去从事手工填制凭证、记账、对账、结账这些繁琐的工作的人正在悄无声息地被替代[3]。会计工作面临着转型,会计人员要想在行业里生存下去,就必须顺应会计智能化的趋势,利用其缺陷和盲点发现形影对策。

3.1 会计工作由事后核算向事前预算转变

传统的会计工作大多重视事后核算工作而忽视了全面预算的工作。全面预算是一个灵活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对前期或往年同期数据进行分析,还要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这是会计机器人无法胜任的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可以从此处入手,利用智能会计快速获取数据,提高预算分析能力,重视全面预算工作。

3.2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

人工智能会计主要取代了一些财务会计上的工作,而管理会计工作更多的涉及到财务分析、成本习性分析、平衡记分卡、企业战略地图等方面的工作,财务人员可以在公司业务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的风险管理管理和内控提出可行性建议,为管理层提供有关公司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战略分析。

3.3 向高级会计工作转变

会计机器人取代的多是一些初级工作,淘汰的大多是初级会计人员,而在我国,对高级会计人员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素质,让自己成为能够从事高级会计工作的人才。

4 结语

人工智能已形成不可阻挡的势头向会计行业袭来,一部分初级会计从业人员难免会被这场变动逐步淘汰,但会计人员不必太过担忧,智能会计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机器与人类最大的区别就是机器太过死板,人类可以灵活处理问题,尤其对于非常规问题,更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决策。会计人员要做的不是与机器抗争而是及早顺应智能化的趋势,并善于利于其优点,以其缺陷为突破口,提高知识技能,转变工作性质,这对促进国家财务工作提升有重要意義。

参考文献

[1] 覃勤.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8(10).

[2] 张紫馨,杨昕,辛萌.浅析人工智能会计应用下会计人员的职业定位[J].中国商论,2016(30).

[3] 向桂芳.人工智能异军突起下的会计何去何从[J].现代经济信息,2017(1).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气象雷电技术 未来发展 趋势研究

1 引言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最近几十年出现雷电事故的概率大大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高层建筑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缺少防范意识。气象防雷技术没有及时的预报雷电情况,未能提前预防。相关人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掌握未来的发展趋势,确保气象防雷技术能够真正的落实下去。伴随着我国气象法的不断健全,不同部门也加大了气象雷电灾害的管理力度,严格了检测环节,为了你能够顾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2 雷电的种类以及影响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电气设备的使用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很多用户对网络和电气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些都造成了建筑雷电灾害出现的概率大大的增加,所以,做好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2.1 直击雷以及伤害性分析

直击雷的出现主要是云层和地面的凸起物之间的放电形式,直击雷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将人或者是牲畜击伤或者击毙。因为雷电流会流入到地下,造成雷击点和连接她的金属部分产生较高的对地电压,会直接接触电压,引发跨步电压的触电现象。

2.2 雷电感应以及伤害性分析

在雷电放电的过程中,会依附周围的导体出现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的现象。因为金属部件和金属部件之间会出现火花,造成设备受损的情况,这其中静电感应是因为雷云和地面相接触,在地面的凸起物的顶部能够感受到大量的异性电荷引发的。在雷云和其他的部位放电之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不受限制,主要是以雷电波的状态,沿着突出物飞速的传播。电磁感应因为在出现雷击之后,大量的雷电流会在附近的空间出现明显的变化,这种磁场可以在周围的金属导体中感受出较高的电压,给人体带来二次放电,会进一步的造成电器的损坏。

2.3 球形雷以及伤害性分析

和直击雷存在有明显的区别,球形雷是一种有着极亮白光或者是红光的火球,它可以从门、窗和烟囱等通道进入到室内,较为危险,但是出现球形雷的概率要比出现直击雷的概率低得多。关于球形雷的形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对球形雷的预防以及预报尚处在摸索环节。

3 我国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建筑的防雷更加完善

3.1.1 外部防雷设置的广泛运用

因为外部防雷设置一般设在建筑的外部,所以他能够起到扩散电流的作用,雷电带来的电流来源量是无法有效控制的,所以说只能在过程中尽可能的削减,将建筑物上的电流要降到最低,尽可能减少损失。

3.1.2 内部防雷设置的广泛运用

之所以要在建筑物的内部设置防雷设施主要是为了减少因为雷击给建筑内部带来的损害,来有效的预防接触电压带来的二次雷击伤害,调查研究表明,二次雷击所引发的??害是极大的。

3.1.3 综合防雷装置的广泛运用

综合防雷装置的广泛运用主要是采取了拦截直击雷的设置,因为避雷针会对电子设备有较大的干扰,所以采用屏蔽装置主要是为了避免表层的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电磁场可以被阻隔在空间入侵的通道之外,减少对电子设备能量的干扰,借助分流指引下线的设置是为了能够减少分流效果带来的影响,对建筑物的减压电感减少之余,也能够削减反击电压的作用。

3.2 提升气象防雷检测工作的效率

3.2.1 提升气象防雷检测的覆盖率

对气象防雷检测的考核指标加以健全完善,有助于进一步的提升防雷预测信息的整体质量,目前的气象防雷信息较广泛的用在了大建筑物和国家规定的避免雷击的场所中,但是分析目前我国气象防雷信息的发展,已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以及信息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3.2.2 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对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让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先进的气象防雷技术之余,还可以增进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理论业务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确保气象防雷技术的有效运行,也正是借助这种方式和平台,气象防雷技术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才能严谨、认真和负责,也这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提升技术人员的整体素养。

3.3 加大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3.3.1 网络防雷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今,我们已经步入了智能建筑时代,因为有着较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网络电子设备,所以在高电流和高电压的情况下,被烧毁。之前一直使用的避雷针、电源防雷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建筑的发展需要。需要在对前端网络防雷器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让线路、设备和大地组成一个等电位体,很好的将雷电流阻挡下来,内部设置能够感受到雷电流稳定的排入地面,和电源、避雷针的防雷器一起组成了全方位的防雷体,保证了后接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3.2 新型避雷针的广泛应用

新型避雷针的主要特点是无辐射和无源,所以当雷击出现的情况下,会在临界点的位置产生一个向上先导,预先形成雷电通路,这个传统的避雷针有着明显的差异,新型避雷针提前放电的较为精准,采取的是主动式的引雷。同时,在同样的背景之下,新一代避雷针技术还具有安全性、可靠性、不需要维修的特点,这些优势也是传统的避雷针无法企及的。

3.4 气象防雷预测朝着准确、高效的方向发展

气象防雷预测是气象防雷技术的重要一部分,伴随着我国建筑物的不断增加,防雷的需求方位也在不断的扩大。气象防雷预测工作朝着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气象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在不断的健全,气象信息的准确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为气象防雷预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于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而言,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我们务必要明确方向,在不断的实践中,确立起气象防雷工作的规划,并且不断的修正,培养出大量的专业性人才,积极的引进国外的先进资源和设备,保证防雷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邓志明,吴建雄,林文波. 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 石化技术,2017,24(04):225+223.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民办高校办学核心任务之一。在对我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把应用能力培养贯彻到课程教学中,启迪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改革目标,并从公共基础课、专业类课程群和基础资源三个方面论述了改革内容;提出“理论与实践并进,论证与试点同行”改革思路,并列举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法。面向应用进行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改革,强调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并重,全面贯彻自主学习思想,为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硬件类课程 自主学习 创新

0 引言

我校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特色显著、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其二级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对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先进计算思维、[1-3]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必须和市场接轨,面向应用进行人才培养。[4,5]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及改革息息相关。[6-8]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是信息工程学院各专业重要课程群,部分课程为我校各工科专业的科学文化通识课,在我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居重要地位。

1 教学现状分析

以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我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已完成各门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更新,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重基础、厚理论。该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多为基础类课程,包含众多计算机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重要理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教学实施,均以基础理论为中心,保证课程知识传授的完整性。

(2)重通识、兼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在全国各大院校均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及建设模式,该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建设在知识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尽可能向国内一流院校看齐。同时为体现民办高校特色,结合产业、企业应用背景及科研项目进行部分教学案例或例题设计。

(3)重传统、追前沿。目前,该校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教学基础为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对于计算机前沿技术的教育主要通过选修课“物联网与大数据基础”、“计算机新技术与应用”实现。

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加强对学生计算思维和信息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在学生对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复杂应用系统及智能设备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与学习能力。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计算机硬件类课程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应用实践不够充分,实验条件不够完善。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总授课40学时,仅含6学时实验,且目前实验室条件尚不能满足课程教学需求。而“计算机网络技术”选修课无实验学时。

(2)不能充分契合学生的工程应用背景。以計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目标是培养是能在企事业IT相关部门从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信息技术人才。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硬件类课程的标准及课程实施均以计算机科学教育为主,未体现“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工程特色。

(3)不能很好的融合学科前沿与新科技。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且对产业、企业现代化进程影响显著,但在计算机硬件课程群中,除“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外,其他课程由于学时所限,对学科前沿与新科技的介绍很少。

由于这些原因,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晦涩难懂,学无所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如今,计算机应用系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些系统中,无不贯彻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课程中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这类课程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各类系统的理解与应用。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与改革势在必行。

2 改革目标与内容

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改革将面向应用新人才培养,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需求为指导,提倡素质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课程基础性地位。

改革将以目前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体系为基础,把“应用新人才培养”贯彻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启迪学生“自主学习”思维,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方案等各个方面对相关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构建更加科学的课程体系,争取建设1~2门校级优秀课程。

我校开设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体系如图1。该体系包含多种类型课程共八门,教学对象分别为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学生(科学文化基础课)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课)。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作为底层基础,支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人机交互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进一步由“计算机组成原理”支持“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两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或“计算机网络”为“物联网与大数据基础”新技术课程奠定基础。

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改革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基础性课程建设。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包括“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技术”(选修)和“物联网与大数据基础”(选修)三门课程。对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两门课程,将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基本思想为:以实践为中心,启发并驱动理论知识学习。

(2)专业类课程群建设。计算机硬件类专业课授课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汇编语言”和“人机交互技术”五门课程。这类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专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在充分理解专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进行调整与更新,深入贯彻应用型为核心的思想。

根据课程本身的地位及建设现状,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改革侧重点在于与互联网工程需求的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改革侧重点在于实验与实践环节;“汇编语言”改革侧重点在于其应用性;“人机交互技术”改革侧重点在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3)基础资源建设。包括课程实验平台建设、学生实践平台建设和网络资源建设。主要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完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室建设,丰富“汇编语言”和“人机交互技术”课程资源,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同时支撑“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进行设计与论证,完成物联网实验平台建设。

3 改革思路与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与经验的交流,吸取计算机教育先进的新的理念与经验,学习应用型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2)紧扣应用型,动员课程组全部力量,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改革与建设,对每一门课程的建设和每一项课程改革任务明确人员、分工和职责;(3)总结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教学经验与不足,重新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健全课程组织实施方案和教学评价方法;(4)根据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在各门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或试点,考查教学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建设。

4 结语

将应用型思路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将以系统化理论指导课程群教改研究,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素质教育与知识传授并重,全面贯彻自主学习思想。目前,已构建较为合理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已完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改革方案,基本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方案和教材编写,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建设方案及论证工作,正在进行物联网实验平台建设。“汇编语言”课程采用全实验室授课方式和开放式考核方式,“计算机体系结构”采用双语教学方式,紧追学科前沿。

在今后的道路中,将进一步树立和牢固教师和學生教学双方“应用”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指导课程教学活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重组并更新课程教学和实验内容,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机制,为培养实面向应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廉.关于计算思维的特质性[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7-14.

[2] 曹军梅.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6):105-107.

[3] 李娟,黄颖.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1):122-123.

[4] 刘好汉.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7):18+34.

[5] 肖乐.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6] 李石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85-90.

[7] 苗春雨,陈丽娜,叶安新,杜巧连,赵建民.面向协同创新理念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6(3):53-56.

[8] 李勤.“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0):13-14.

未来发展之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国内各种利好政策实施下获得良好的发展,绝大多数科学项目都出现了新的突破,一体化机电技术是其中一种良好发展技术,并已经频繁的使用在我国社会的各个行业。本文结合该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浅析其在各个行业的具体运用,并给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突破;发展建议

引言

在如今这个社会,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相互交叉和参透,并且进一步的提升了工作的创新性与改变。随着计算机行业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朝着机械工业的参透,使得形成了机电一体化应用的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使得现代工业发展向着理想的状态进步:首先是优化了机械行业的技术;其次改变了传统的加工和生产方式。在一体化机电技术中,机械本体技术是从改善性能、减轻质等层次上进行考虑,从而促进一体化机电技术局拥有良好发展前景。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1数控中一体化机电技术的运用

随着国内机械行业多年发展与技术迭代,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结构、设备能力、操控简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改进。对其构造解析方面,实施了构造模块化,这一层次方面主要运用了主总线体系构造。在设置功能上存储大容量与智能化操作,这些都对一体化机电操作的准确性上进行了极大提升,为了批量生产更多手工作业不能完成的产品提供了可能性。

1.2机器人在一体化机电技术中的运用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和阶段:

(1)由工程师编辑好程序,工业机器人按照编辑好的程序不断重复执行单一指令,对于那些需要重复劳动的环节和步骤,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解放了工人的双手,但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的方面能力一般,工业机器人不适用环境变化,该阶段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处于开环状态。

(2)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得以安装了传感部件,从此工业机器人可以对简单的作业环境进行识别,然后将识别到的信息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以做出选择,实行了较为简单的智能化操作,在可运用的范围上得到了些许提高。

(3)智能工业化机器人的兴起和使用。机械零部件在自动化、智能化、通用性、小型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软件中的CPU和传感器也不再对人类的干预和操作过分的依赖,可以运行相对复杂的思维逻辑,做出完善的判断和策略,特别是具有强大的链接适应性和动作性、独立性。

1.3一体化机电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

机械的性能和可靠性对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机械行业发展初期工程机械都很笨重,不能实现机械自动化,每个工种的施工对熟练工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导致施工的质量受到人为失误影响方面的关系较大,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所需。目前工程机械逐渐向着智能化、轻便化、和自动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失误的发生。

1.4一体化机电技术在工程建筑材料上的运用

如今,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工程项目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要求生产单位要不断加大对施工机械的研发力度,不断完善设备缺陷,使得设备更加精细化。由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操作精度,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稳定性得到大大提升,因此在材料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分析

2.1一体化机电发展方向与主要目标在绿色智能化、节能化、系统远程控制化等方向。

同时,物联网为一体化机电技术开展带来全新改革发展。在未来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需要进行微型化、人格化、智能化多方面进行发展。人格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可以模拟人类的生命性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重视人和产生之间有的联系与关系,这是一种比较实用于人来使用和操作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微型化發展也是未来重要发展的对象,虽然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产品体积巨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2.2发展策略

(1)改良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改良机械本体设计制造技术是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策略,除此之外在制作材料上可以使用新型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替代传统钢制原材料,如采用上述策略可加快机电一体化向模块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2)加快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传感器技术的改进应从可靠性、反馈速度、灵敏度和准确定位入手。其中最关键的是先解决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抗干扰问题。目前,为了不受电流干扰,大多数传感器采用具有良好信息传输技术的光纤通信传感器,而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采用仍处于发展阶段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

(3)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与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相结合是机电一体化以后的出路,这对信息处理技术的要求更高。一体化机电技术提高的主要原因与电子学技术、轻便型设备的运用脱离不开关系,提高处理速度的同时,还需解决干扰性能低和标准化程度不统一的问题。

(4)驱动技术的加强,电机的响应速度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值得期待的就是当前电机的各方面驱动单元都在快速的发展和成熟当中,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加快发展,相信驱动技术会更加成熟和稳定。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复苏和重要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目前机电一体化在技术方面还不能很好的满足生活发展的需要。本文从改良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加快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加强驱动技术等方向对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出重要发展策略,希望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向着人格性和微型性的方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亮.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4124:83-84.

[2]陈顺平,朱江龙.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30.

[3]柳霞.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6,2620:126.

[4]王金海. 探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J]. 科技风,2019,(14):10-11.

[5]付秀蓉,宗成龙,丁博. 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2019,(09):67-68.

上一篇:加强技工学校班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存储区域网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